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包括《长相思》、《山行》、《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还要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韵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文言文。
但是,对于诗歌的深层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多,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对古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5.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写作活动,如写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诗。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7.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背诵课文、完成练习题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背景介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之美的重要教材之一。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增进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2.理解和感悟三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方法;4.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利用古诗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片段或词语开门见山地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联想和猜测。
2. 学习古诗教师逐句解读《古诗三首》,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可以利用诗歌中的比喻、修辞等手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朗读训练安排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朗读训练,要求学生重点把握韵脚、语气和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
4. 情感表达让学生围绕古诗的情感主题进行情感表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连线或情感解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之美。
5. 小结回顾对整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回顾,强调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情感表达和课堂互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提供指导。
五、延伸拓展可以邀请学生自选或背诵其他古诗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欣赏。
六、总结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提升了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希望本次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诗之美。
以上是《古诗三首》的优质教案,希望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才华,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也能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历史文化背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领略古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古诗、鉴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中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与古诗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堂练习题: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依次呈现《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三首古诗,引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
《古诗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无名岛》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国领土的热爱,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1)阅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查找写作的背景,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如当时宋代的社会环境等;《无名岛》一文鼓励学生去查找我国海岛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感受文中的含义和包含的情感,学会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列提纲,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这次习作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美好愿望,通过列写作提纲,让学生分段叙述,将文章写清楚。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网络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查找资料,有一定查找资料的基础,但有针对性的查找和筛选需要的材料的能力较弱,还需要训练。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 古诗三首 教案
《古诗三首》创新教案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人们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揭示诗:《示儿》《题临安邸》)2.师配乐范读《示儿》、《题临安邸》3.同学们,你知道这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吗?板书:陆游林升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诗。
现在,我们首先学习第一首诗《示儿》4.简介作者及背景:(课件展示)陆游是宋代大诗人。
他的诗大多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来读一读吗?林升:南宋爱国诗人。
他看到南宋朝廷沉迷声色,不发愤图强,非常气愤,写下了这首诗。
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二、学习《示儿》(一)自由读这首诗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 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二)学习这首古诗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
(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4.赏析。
这首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
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三、我们用学习第一首古诗时学到的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题临安邸》。
(一)自由读这首诗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精品导学案
12《古诗三首》导学案一、新课导入(齐唱歌曲,激情导入)1.师:有一首歌曲唱得好,有国才有家。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成龙、刘媛媛演唱的歌曲《国家》。
2.出示唱词,播放歌曲,学生跟着唱。
3.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对爱国爱家有了新的认识。
是的,古往今来,多少人为自己的国家浴血奋战,战死沙场,多少诗人用手中的笔表达对祖国的一片真情。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三首》,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爱祖国、爱民族的强烈情感的。
4.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齐读课题。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乃、熏、亥、恃”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熏、杭”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会默写《示儿》。
3.读懂诗歌的题目,理解诗的意思。
能结合有关资料,说说诗中名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体会意境,反复品味,在朗读中感悟。
3.敢于质疑,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三、字词运用(一)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1.要求会认的字:乃n ǎi 熏x ūn 亥h ài 恃sh ì 擞s ǒu2.要求会写的字:祭 乃 熏 杭 亥 恃 哀 拘3.读读记记下面的词语:九州 祭奠 万事空 烟熏火燎 醉人 杭州恃才傲物 万马齐喑 哀求 抖擞 不拘一格(二)词语解释。
万事空:什么也不知道了。
但悲:只感到悲伤。
北定:向北挺进,收复中原广大地区。
家祭:家庭祭祀活动。
题临安邸:写在临安的旅店里。
题,写。
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暖风:“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吹得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游客。
本课不是指观光旅行的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究:终究、毕竟。
天公:造物主。
本课指朝代统治者。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预习单导学案
(
1)摘抄《示儿》中写陆游对儿子的嘱托的诗句。
日积月累
(
2)摘抄《己亥杂诗》中写龚自珍希望老天降下有用之才的诗句。
我的积累:
(
1)死去 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 同。
形
(
2)暖风 得游人醉, 把杭州作汴州。
“乃”字的第 1 笔是
—读课文
3
. 辨别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夯实基础
{
侍(
)
恃(
)
{
。“恃”字的第 2 笔是
杭(
)
坑(
)
{
。
衰(
)
哀(
)
4
.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示例:死去元知万事空。
爱国诗人。陆 游 生 逢 北 宋 灭 亡 之 际。 宋 高 宗 时,参 加 礼 部 考
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后
因坚持抗金,屡遭 主 和 派 排 斥。乾 道 年 间,应 四 川 宣 抚 使 王 炎
之邀,投身 军 旅,任 职 于 南 郑 幕 府。 后 幕 府 解 散,陆 游 奉 诏 入
句都直接把自己的情感说了出来。类似的表达还有: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刘禹锡)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感事》曹松)
(
3)推荐阅读。
《书愤》(陆游)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8
. 我的收获。
跟着老师来积累:
全力支持林则 徐 禁 除 鸦 片。48 岁 辞 官 南 归,次 年 卒 于 江 苏 丹
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本课的三首古诗都以爱国为主题。
教学设计以“情”为切入点,侧重从查找搜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另外注重教给学生研究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融会贯通,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清明上河图》的电子动态图,学生预课文并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清明上河图》的电子动态图,引导学生欣赏,并用四字词语形容感受。
2.导入背景:介绍北宋时期的京城汴梁及其繁荣昌盛的景象,以及金兵入侵后的历史背景。
3.引出诗歌《示儿》,板书课题和诗题,让学生了解诗人及创作诗歌的背景。
二、研究《示儿》1.自由朗读,感知节奏。
2.解读课题,初读理解。
3.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分享自己的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让学生自主发掘诗歌的美感。
5.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全班共同品读诗歌,体验诗歌的情感。
6.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回顾研究收获,提高研究自觉性。
第二课时一、复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示儿》,检查诵读效果。
2.学生自主分享对《示儿》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情感和思想,并让学生自主发掘诗歌的美感。
二、研究《题临安邸》1.自由朗读,感知节奏。
2.解读课题,初读理解。
3.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分享自己的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让学生自主发掘诗歌的美感。
5.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全班共同品读诗歌,体验诗歌的情感。
6.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回顾研究收获,提高研究自觉性。
1.请大家自由阅读这首古诗,注意要准确地读出字音,通顺地读出诗句,并且注意好停顿的位置。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一、初读课文突破字词1.读古诗,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和下列词语。
耘田供耕织稚子玻璃陂寒漪2.初读课文,选出正确的字音或字形。
涟漪(yī qí) 玉磬( xīng qìng) 银钲( zhēng bǐng)(昼尽)夜知(晓浇) 耕(籽耘)3.认真读古诗,借助课文插图和注解,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绩麻:__________傍:__________稚子:________________陂:_________漪:______________腔:__________信口:__________4.“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两句诗中,“玻璃”指的是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二、再读课文体会感悟1.读一读,选一选。
(1)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中,描写儿童模仿大人干农活的诗句是( )A.昼出耕田夜继麻,村庄儿女各当家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这两句诗写的是儿童模仿大人( )A.学种瓜B.学耕织2.再读课文,我知道:(1)《稚子弄冰》一诗中,出现了哪些乐器名?请你选一选( )。
A.银钲B.玉磬C.古等(2)《村晚》一诗中,放牛的孩子在做什么?把相关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查阅资料我通过_____________(方式)查阅资料:(1)范成大,字至能,晚号________。
_______名臣、文学家。
著有《石湖集》《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2)杨万里,字廷秀,号_______。
________著名诗人,与_____、尤袤、________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四、我的疑问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文化背景:了解三首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举例解释:
-《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山水的变化多端。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很好的激发。通过引导他们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古诗的魅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古诗的朗读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仍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示范、领读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描绘出诗人对远方故土的眷恋。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意象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题西林壁》中的“岭”、“峰”等,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朗读节奏: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节奏掌握可能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包括诗的韵律、意象等。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传递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示儿》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表达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尝试更多形式的活动,如古诗创作、角色扮创新能力。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学生解答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年级语文(上 )12《古诗三首》学习任务单导学案(有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师用导学案课题:12、《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会“乃、熏”等6个生字,会写“祭、杭”等8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了解古诗大意并背诵,默写《示儿》。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示儿》《题临安邸》一、预习检测(一)预习环节(课前完成):1.组长组织完成字词的识记理解。
2.熟读课文。
(二)检测环节(课上完成):1.谈话导入:说到“爱国情怀”,你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热爱祖国的仁人志士的形象?今天,我们将要穿越到南宋那个国土失守、朝廷苟安的时代,去听听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和林升的肺腑之言。
(简介作者)2.组长组织完成字词的识记理解。
3、检测字词。
(1)注音。
乃(nǎi )熏(xūn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弄清下面词语的意思。
示儿、元知、九州同、王师、中原、无忘、乃翁、邸、休、游人、九州、生气、恃、万马齐喑、抖擞不拘一格(3)教师指导难字、易错字书写。
二、合作探究(1)初读古诗,感悟它们表达了什么共同的主题?(爱国情怀)(2)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从这两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示儿》这首诗是给儿子的绝笔诗。
《题临安邸》是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3)结合注释和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暖洋洋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重、难点导学:在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时要注意诗句的停顿、语调和重音等,要求学生能读出情感;在理解诗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背景资料等方法;三、展示提升1.展示。
2.朗读。
3.质疑。
12《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古诗三首》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古诗三首》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2.拓展建议:
(1)阅读相关故事和诗人简介,了解古诗的背景和诗人的思想。
(2)阅读赏析文章或观看赏析视频,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3)观赏绘画作品,感受古诗的视觉美。
(4)欣赏音乐作品,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5)尝试自己创作古诗或绘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参加古诗朗诵或表演活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2)诗人简介:介绍孟浩然、王之涣和杜甫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诗人的思想。
(3)古诗赏析:提供一些关于《古诗三首》的赏析文章或视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4)古诗绘画:展示一些与《古诗三首》相关的绘画作品,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视觉美。
(5)古诗音乐:播放一些与《古诗三首》相关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能够围绕古诗的问题展开讨论,彼此交流观点,共同探讨古诗的内涵和意义。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我检查了学生对《古诗三首》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但对于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练习。
知识拓展:
介绍与《古诗三首》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导学案
②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5)展示汇报
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 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学习
难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学法
指导
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学 案
修 订 栏
学
习
流
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导新
1)自我解答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2)导入新知
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
5)启发引导
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出示课件25)
三、自我提升
拓展延伸
感悟写作方法:“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4)讨论探究
悟诗情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
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
5)展示汇报
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
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熏”与“醉”的解析)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含两课时)
一、识字导入
1.出示会写生字:
祭乃熏杭亥恃哀拘
2.观察字形,写好每一个字!
3.出示形近字,观察一下,给形近字进行口头组词。
4.同桌互相指读生字,并组词,并观察形近字,进行组词练习。
5.谈话导入:
国家生死存亡,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一些爱国诗人用笔墨来表达对国家的深沉热爱!
二、古诗背诵
小组之间进行背诵检查,然后请同学展示自己的背诵情况。
(3)理解诗里的意思,体味表达的情感。
3.读通古诗《示儿》。
4.小组讨论:
讨论主题:
(1)怎样可以读通古诗。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尽快读懂古诗。
(3)怎样可以把后面的两首也读通顺啊?
预设:划分诗歌的节奏。
四、感知诗歌,初步体会
1.反复读,将诗读通顺、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诵读古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了解写作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思。
3.出示诗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4.解释字义
(1)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2)恃:依靠。
(3)风雷:是指重大的变革。
(4)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5.讨论:
(1)想一想,作者用“万马齐喑”比喻什么?
预设:比喻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3.解决有用的问题,理解诗中意。
出示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问题预设:
(1)临安城有什么特征呢?试着用诗句来回答,再试着描述一下临安城的景象。
(2)诗人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 古诗三首》两课时导学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2.古诗三首(第1课时)【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阅读古诗,从中体会传统文化孕育的爱国主义情感。
语言运用: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诗中的词语。
思维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示儿》。
审美创造: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示儿》。
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知识梳理】一、课文朗读我能有感情的背诵《示儿》。
二、字词识记1.我会读下面的生字,并能注音祭()熏()亥()恃()喑()擞()2.我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三、资料搜集我搜集了《示儿》的背景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质疑问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练习】一、比一比,再组词祭( ) 重( ) 亥()恃()察( ) 熏( ) 该()待()二、按古诗内容填空1.《示儿》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
“示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2.诗人生前最遗憾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最大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诗句回答)3.“九州”在诗中代指( )A.全国 B.九个区域 C.地域辽阔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一、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对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优秀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领会古诗的意境和内涵,提高语文素养,启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了解《12古诗三首》的作者、背景和特点;2.理解《12古诗三首》的诗意表达和意境;3.能够朗读《12古诗三首》,感受其韵味和情感;4.掌握古诗的基本解读方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选材1.《将进酒》 - 李白2.《静夜思》 - 李白3.《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2. 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抒情;3.学会借助语调和音韵,准确朗读古诗。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将进酒》1.听取学生对李白的了解;2.授诗篇《将进酒》;3.分析诗歌结构和意象;4.配合唐诗三百首中相关诗歌进行比较。
第二课时:《静夜思》1.分析古代诗人描写夜景的手法;2.讲解《静夜思》中的意象;3.练习准确朗读诗歌。
第三课时:《春江花月夜》1.讲解丰富多彩的春夜景象;2.分析《春江花月夜》中的感情表达;3.学习如何用声音和语调诠释诗中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对《12古诗三首》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古诗的浓厚兴趣。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表达诗歌感情不够到位,需要加强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方法的训练。
为此,下一步将引入更多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吟诵、表演等方式更好地体味古诗的韵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12古诗三首》,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希望学生在本次诗歌教学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以上为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导学案
喑(yīnàn)擞(sǒusuǒ)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九州 中原 卞州 抖擞 天公
内容
感知
1.从《示儿》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怀。诗中,表现诗人的遗憾的诗句是,表现诗人的遗恨的句子是,表现诗人的遗愿的句子是。
2 .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类似的名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四单元 爱国情怀
学生预习单设计
课题
12.古诗三首
时间建议
15—2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
课文
1.我已经读了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达标请打“√”)
正确( ) 流利( ) 有感情( )
2.本文共有( )首诗,我会读,我会背。
预习
字词
1.给下列生字注音。
乃( ) 熏( ) 亥( )
喑( ) 擞( ) 恃( )
。
资料
搜集
1.搜集有关诗词作者的信息。
2.搜集爱国诗词,并了解古今爱国将领的爱国事迹。
阅读
质疑
1.例:三首诗作有什么共同点?
2.读了古诗,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
(2)每个字仿写两个。
(3)交流评价。
1.自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自学提示,明晰学习方法,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2.指导写字不必每一笔都加以指导,只对难写部分做重点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三、探究古诗《示儿》,理解诗意(用时:18分钟)
1.引导学生理解诗题,再质疑。
3.引发思考,引入新课: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军队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我们这就去古诗《题临安邸》中寻找答案吧。
1.集体背诵,回顾古诗的意思。
2.交流: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的时候最盼望的是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失地。
3.齐读课题。
通过复习,加深对古诗《示儿》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为学习《题临安
4.汇报,小结:
先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无所牵挂,我唯独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伤悲。我大宋军队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的时候,你们祭祀祖宗时千万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喜讯告诉你们的父亲啊!
5.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背景,重在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同时为体会古诗深刻的内涵,感受诗人的人格、精神打下基础。
2.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怀。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古诗,查找诗人及古诗的写作背景等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揭示主题,引入新课(用时:4分钟)
1.PPT出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品悟情感,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1.启发质疑: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呢?从这首陆游写给儿子的绝笔诗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先在小组内交流诗句含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第一、二句诗:只有风雷激荡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第三、四句:我奉劝天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束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3.交流总结:诗人希望的“九州生气”是国泰民安、安居乐业;“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
2.整体把握古诗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深入理解古诗的关键,教师要做好引导。
3.从词语的理解入手,诵读、理解、感悟、体会……进而把握古诗表达的情感,这样的教学过程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
四、感情朗读,熟读成诵(用时:7分钟)
1.朗读古诗《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2.积累背诵。
1.自由读一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背诵。
1.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读好古诗。
2.指导学生自学生字,然后检查自学情况。重点指导读准“祭”的音。
3.指导书写生字:祭、乃。重点指导“祭”的上半部分和“乃”的笔顺。
1.自由读两遍古诗,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音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2.汇报自学成果:小组逐一朗读三首古诗,读准“乃”等生字,注意读好停顿。
5.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重点强调:一、二句突出“悲”;三、四句要读得“激昂”。
1.交流质疑:
(1)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
(2)根据题目提出问题: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
2.交流资料:
(1)作者陆游的简介。
(2)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3.按照提示,先自学,然后进行合作学习。
3.引发思考,引入新课: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军队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我们这就去古诗《题临安邸》中寻找答案吧。
1.集体背诵,回顾古诗的意思。
2.交流: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的时候最盼望的是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失地。
3.齐读课题。
通过复习,加深对古诗《示儿》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为学习《题临安
邸》做情感铺垫。
二、学习《题临安邸》(用时:20分钟)
1.组织学生自学交流。
(1)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理解题目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的意思。
(1)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巡视引导。
(2)然后组织全班交流总结诗意。
3.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品悟诗情。
(1)从诗句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2.抓住“悲”字,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3.引导诵读:《满江红》。
1.交流总结,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陆游:忧国忧民。
2.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为什么而悲?
3.齐读岳飞的《满江红》。
重在引导学生随陆游的悲而悲,随陆游的盼而盼,感受陆游的爱国之情。
五、背诵古诗,总结学法(用时:3分钟)
1.引导背诵。
2.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2.引导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爱国情感。
3.(1)引入新课:学习三首有关爱国的著名诗篇。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1.大声朗诵给大家听。
2.交流:(1)对艾青这段诗的理解。
(2)从中体会到艾青怎样的情感?
3.齐读课题。
先组织理解艾青的现代诗句,然后点出课文的主题,重点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上。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用时:10分钟)
2.交流明确诗句的意思。
(1)自主采用适当的方法自读自悟,理解古诗的意思。
(2)交流、总结诗意: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3.交流总结品读后的感悟。
(1)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中看到: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玩水、饮酒作乐……
(3)通过这个“醉”字,体会到了什么?
4.组织自由表达: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说些什么?
1.(1)读通诗文,认识并学写“熏、杭”,交流明确书写“熏”字时要紧凑。
(2)交流资料,明确写作背景,解开诗题: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方大片土地被金人占领。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诗人林升看到这样的情景,愤怒之极,在临安客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诗。
12古诗三首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示儿》。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多种方法探究诗句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寓意。
4.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怀,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古诗的意思。
2.组织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3.提出自学要求,组织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3)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以及从诗中领悟到了哪些情感。
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懂了哪些内容?体验到怎样的情感?
3.(1)交流书写要点。
(2)每个字仿写两个。
(3)交流评价。
1.自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自学提示,明晰学习方法,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2.指导写字不必每一笔都加以指导,只对难写部分做重点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三、探究古诗《示儿》,理解诗意(用时:18分钟)
1.引导学生理解诗题,再质疑。
4.汇报,小结:
先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无所牵挂,我唯独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伤悲。我大宋军队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的时候,你们祭祀祖宗时千万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喜讯告诉你们的父亲啊!
5.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背景,重在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同时为体会古诗深刻的内涵,感受诗人的人格、精神打下基础。
2.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怀。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古诗,查找诗人及古诗的写作背景等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揭示主题,引入新课(用时:4分钟)
1.PPT出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联系上文的“九州生气”,感知“万马齐喑”是指“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5.交流汇报:
(1)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2)带着期盼,诵读古诗。
6.理解表达方法。
1.引导自学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从“几时休?”中体会到诗人的愤怒。
(3)通过“醉”字,体会到权贵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情形。
4.自由选择,畅谈体会。
1.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让学生明白“查找资料”是帮助理解课文的好方法。
2.要注意给予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在引导与提升。
3.通过“醉”“休”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学生形成一个感情的冲击,使两种心态落差加大,突出矛盾,解决矛盾。
1.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2.交流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引导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复习《示儿》,加深理解。
2.启发思考: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4.要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
三、学习《己亥杂诗》(用时:10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组织自学。
(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领会诗句含义。指一个小组回答,引导集体订正,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九州生气恃风雷”。
4.引导学生探究“万马齐喑”。
5.引导再读品悟: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6.讲解写作方法: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愿望。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养。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重点读准“恃、擞”的音;明确“亥”在书写时要注意保持平衡,“恃”第三笔是“丨”。
教师可播放配音朗读或朗读动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力求在读中达到背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