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 二十二题 附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二)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痴(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三)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参考答案: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完整word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全)一、轶事十则(一)粟粥荠菜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
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
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
②荠(jì)菜,一种野菜。
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
④啖,dàn,吃,]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惟煮粟米二升惟:只。
B.经宿遂凝遂:就。
C.暖而啖之暖:暖和。
D.谥文正公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主旨是:(二)不展家书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
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断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读书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读书,攻读勤苦,饭食粗淡。
2.下面词语,哪几项能概括语段中胡瑗的性格()A.勤奋B.不怕清苦C.持之以恒D.谦虚E.不顾家室F.专心致志(三)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
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
”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
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
”卒以进士及第。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常临鉴自奇鉴:镜子。
B.屡举进士举:推举,推荐。
C.试官恶其姓恶:wù厌恶,讨厌。
D.或劝政业或:有的人。
E.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示:给人看。
F.砚穿则易。
易:容易。
G.卒以进士及第卒:终于。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2.下面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桑维翰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
B.桑维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
C.试官是一个昏庸的官员。
(四)系剑冢树吴,季札,出游上国①,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
为使上国,未献。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学而时习之B. 吾欲之南海C.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 宋何罪之有2. “温故而知新”中,“故”指的是()。
A. 过去的知识B. 旧的书本C. 旧的知识D. 旧的学问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和“悱”分别表示()。
A. 愤怒,悲伤B. 思考,疑惑C. 愤怒,疑惑D. 思考,悲伤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学而不厌,____。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请根据上下文,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 将下列现代汉语句子翻译成文言文。
(1)他非常勤奋,每天早晨五点就起床学习。
(2)老师教导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
四、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含义。
2. 请解释“温故而知新”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 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了几个年龄段?2. 孔子在每个年龄段都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B二、填空题1. (1)诲人不倦(2)乐之者不如好之者2. (1)其不善者而改之(2)其不善者而改之三、翻译题1. (1)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2)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追求饱足,在居住上不追求安逸,做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好学的。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诲:__________ ②惟弈秋之为听,惟:__________③思援弓缴而射之,援:__________ ④弗若之矣,弗:__________2.写出加点的“之”在句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3.本文通过学弈,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教导。
只。
引,拉。
不如。
(1)弈秋的教导他,指前一个人(2)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二、《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问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孔子不能决也2.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_________3.句子翻译。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小升初古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古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句古文不是出自《论语》?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D.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C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指的是什么?A. 三个不同的人B. 任意三个人C. 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D. 孔子、老子和墨子答案:B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古文?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答案:B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答案:C5. 下列哪句古文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相反?A.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D. 人而无仪,不知其可也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______。
”(《孟子·告子下》)答案: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7. “______,死而后已。
”(《论语·泰伯》)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8. “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答案:学而不思则罔9. “知者乐水,______。
”(《论语·雍也》)答案:仁者乐山10. “______,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答案:君子喻于义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列古文,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 孔子在这段古文中提到了几个年龄阶段?答案:六个12. “三十而立”中的“立”指的是什么?答案:指的是在三十岁时,人应该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道德标准。
13. “四十而不惑”中的“不惑”意味着什么?答案:意味着到了四十岁,人应该对事物有清晰的认识,不再迷惑。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sì):等待。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________ (2)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3)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________2.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而止之食。
B.起不食待之。
C.故人来,方与之食。
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吴起在为人处事上太过拘泥执拗,这样会让别人感到很累。
你赞成这样的说法吗?请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碟(dié)躞(xiè)②而听。
【注释】①操:琴曲。
②碟躞:小步来回走动的样子。
5.联系上下文,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1)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2)伏食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 (3)转为牛虻之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 (4)即掉尾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 掉:_______________ 6.写出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盲人识日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mén]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籥[yuè],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
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生而眇.者不识日( 眼瞎)2.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古代乐器,形状像笛)3.而人之未达.也( 洞晓)4.扪.烛而得其形( 用手摸)二、翻译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
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答: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
它告诫我们,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jì]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lǒng]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3)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4)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hé](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tián](10)若不知。
(《宋学士文集》)【注释】(1)牧:放牧牲畜。
(2)窃:偷偷地,暗中。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专力则精,杂学则粗(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选自清•姚鼐《惜抱轩集》)[注释]①余:本文作者清人姚鼐(nài)自称,他字姬传,是“桐城派”的杰出代表。
②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
③休宁:古县名,今浙江境内。
[文言知识] 说“少”。
作为多少的“少”,古今相同。
“少”在文言中还作“年轻”、“年轻时”解。
上文“余少时尝效焉”中的“少时”,即为“年轻时”。
贺知章诗“少小离家老大还”,其中“少小”指年轻时。
古人年龄在30岁之内的都可指“少年”。
岳飞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头”即年轻人的头发。
古语有“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少年”也指年轻人。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盛②焉③悚2.翻译:①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3.“多所舍弃,词其一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很多爱好都抛弃了,只有词没放弃;②很多爱好抛弃了,词便是其中之一;⑧很多爱好没放弃,词便是其中之一;④很多爱好没放弃,只有词抛弃了。
4.理解:姚鼐感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译文】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
一日,嘉定②王凤喈(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词学以浙中为最盛,我小的时候曾经效仿过。
一天,嘉定王凤喈对休宁的戴东原说:“我从前怕姬传,现在不怕了。
”东原说:“为什么?”凤喈说:“他喜欢多才,见到有人有一个处便要和他一样。
专心学一门则精,学杂了就粗了,所以不怕了。
”东原见到我,把凤喈的话告诉了我,我感到震惊,于是把其他的爱好舍去,只功词一项。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小古文阅读(含答案)姓名:班级: .班级: 姓名:楚王好细腰(分值:10分 时间:10分钟)昔xī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xié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lí黑hēi之色。
(选自《墨子·兼爱中》)昔:从前。
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在位11年)。
好(h ào):喜欢。
士:大臣。
故:所以。
之:的。
皆:都。
以:用,用来。
一饭:每天吃一顿饭。
节:限制,节制。
胁息:屏住呼吸。
带:束带。
比:等到,及至。
期(j ī)年:一周年。
“期”表示一年(月)。
黧(l í) 黑:黑中带黄的颜色。
色:面色;脸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楚灵王好士细腰( );(2)以一饭为节( )(3)胁息然后带( );(4)比期年( )2、给下列居中的“故” 选择正确的解释。
(4分)a 、故意b 、所以,因此c 、原因,缘由。
d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
(1)无缘无故( );(2)故人西辞黄鹤楼( )(3)明知故犯( );(4)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译:姓名:班级:望梅止渴(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魏武行役①(yì),失②汲③(jí)道,军④皆(jiē)渴,乃⑤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⑥(ráo)子⑦,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⑧之,口皆出水,乘⑨此得及⑩前源。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2分)(1)前有大梅林,饶子();(2)乘此得及前源()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魏武行役,失汲道。
译:3、“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原意是。
经过社会的发展,人们已赋予了“望梅止渴”新的意义:。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向) 2.术未尽.也(穷尽)3.先则恐逮于.臣(被) 4.夫.诱道争远(发语词)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答: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赞成。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郑人买履[lǚ]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郑人买履[lǚ]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的字。
先自度.其足(度量)吾忘持度.(量好的尺寸)2、翻译。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的大小呢?(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回来的时候,市集已经结束了,于是就没买到鞋子。
3、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3、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
答: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迂腐、固执。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dí](1)画地,教以书(2)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3),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4)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5)。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摘自《欧阳公事迹》)【注释】(1)荻: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地下茎蔓延,叶子长形,紫色花穗,生长在水边。
茎可以编席箔。
(2)书:书写。
(3)及其稍长:等到他年龄大些了。
(4)或:有时。
(5)惟读书是务:只是致力读书【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荻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30篇附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30篇附答案) XXX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 duó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2.(1)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2)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之: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翻译:有一个想要买鞋子的XXX,先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去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曾经拿到鞋子,才说:“我遗忘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曾经散了,最后XXX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甚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XXX来责XXX,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XXX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横线的字。
①窃入学舍窃:()②辄默记辄:()③儿痴云云痴:()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⑥曷不听其所为曷:()2.翻译句子。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常羊学射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yú]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mí]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hú]拂王旃[zhān]③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
④必:完全肯定。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王引.弓欲射。
(拉开)⑵如使置十叶焉.。
(于之,在那里)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欲闻射道乎?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3.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人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做好。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盲人识日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mén]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籥[yuè],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
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生而眇.者不识日( 眼瞎)2.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古代乐器,形状像笛)3.而人之未达.也( 洞晓)4.扪.烛而得其形( 用手摸)二、翻译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
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答: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典型例题】约不可失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是日,饮酒乐,天雨()(3)公将焉之()(4)岂可不一会期哉()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①打猎②下雨③到、往④约定的时间(2)A(疑问代词哪里)(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4)守信【模拟试题】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 妇亦/ 起大呼B. 又夹百千/ 求救声C. 虽人/ 有百手,手/ 有百指D. 不能/ 名其一处也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D. 几欲先走走:走开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
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
武。今溪旁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 方( ) 欲( ) 还( )
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邴原少孤:失去父亲 B. 一则羡其不孤:羡慕 C. 二则羡其得学:代词,自己 D.师恻然曰: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2.翻译。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 的看法。
十四、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 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 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 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 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十、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
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
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
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②厮:相互。
1.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
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
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
走(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十二、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
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
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④予——我,第 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往——去,到.去。⑥槁(gǎo)——草木干枯。 1.解释: 揠( ) 归( ) 谓( ) 益( )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寓意?
十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 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 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 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6分) (1)昔者( ) (2)有馈鱼于郑相者( ) (3) 吾以嗜鱼( ) 2.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译文: 3.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A.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3.翻译。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十一、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 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 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 1.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 (2)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
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
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解释加点词。
(1) 前后类如此( )
(2)是时(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
八、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
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
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
②秦青弗止( )
③响遏行云( )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 ( )
以待来年然后已(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九、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
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 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
物:为人表率。⑤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
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1.解释画线的词。
(1)辄拾以啖之(
)
(2)盘外无余肴(
)
(3)亦缘其性真素( )
(4)勿以我受任方州( )
2.翻译。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 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十三、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 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 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 斯
②从而谢焉 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
六、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 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 ②平生于书( ) ③或答人简札( )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七、铁杵磨针
居焉。(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
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
【注释】①铛臼:烹茶的工具。 ②伏谒:拜见。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6分)
(1)然所蓄茶有数等( ()
) (2)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
2.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译文:
3.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4分)
) (3)僧惑甚
十九、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
)
③而身为宋国笑
身(
)
④冀复得兔
冀(
)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
简要谈谈。
答:
。
五、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
译
文
:
3.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 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4分)
十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 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 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 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