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下5.1《电荷》WORD教案1
《电荷》教学设计
《电荷》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现状分析初二学生初次学习物理,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入门,加上电学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同学们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够强,尤其是女同学这方面的能力更加欠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实验、实例等手段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渗透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二、设计思路本节课将学生探究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结合起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运用游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合作学习等方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娱乐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通过学生在墙壁上挂气球比赛,激趣引课;通过教师用丝绸、毛皮分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吸引纸屑以及学生用头皮摩擦过的塑料钢笔套吸引纸屑让学生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及带电体具有的性质;通过演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间的作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间的作用以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间的作用引导学生归纳分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验电器接触不同情况下的玻璃棒、橡胶棒认识其作用、原理。
构建“参与式教学”与“探究性活动”相结合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平等参与,自主探究,动手实验,合作交流中进行学习, 获取知识。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5.1《电荷》优秀教案9(重点资料).doc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简单解释是静电感应,说到电请同学们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电,有哪些电现象。
(因为这节内容是电学的帷幕,这个思考是为整个电学导入)电很重要,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研究电已经电现象,进入电学习。
二、新课教学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首先在课堂上做一个摩擦起电的实验。
1.摩擦起电、带电体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
介绍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2)接触带电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怒发冲冠”图片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
2、两种电荷(1)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其实大量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但是正负电荷他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是什么样的呢?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电荷》教案.doc
《电荷》教案月里中学:张永韦一、教学目的: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从而认识电荷;2、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正、负电荷,并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了解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4、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5、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电荷;6、了解电荷在导体屮定向移动,会辨别导体和绝缘体。
二、教学重点: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原子结构和元电荷以及电荷的定向移动。
三、教具:玻璃棒、橡胶棒、丝绸、毛皮、支架、验电器、碎纸屑。
四、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生活实例回答图中的现象。
提问:在干燥的天气里,如杲我们身上穿了几件纤维毛衣,在晚上脱衣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再提问: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让学生动手实验:“用塑料笔或塑料尺与头发摩擦,然后去吸引纸屑, 并观察现象。
” O经过观察、分析,引出带电现象,从而认识“电荷” O 新课探究:(一)摩擦起电:以上面的情景导入及实验做铺垫,以“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问题引出本节第一个知识点:“摩擦起电” O(1)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⑵实验・・{用f璃伫丝鷲]ra=>能不能吸引纸屑?I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实验表明了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都能用吸引纸屑的现象來证明带了电。
那么除了用吸引轻小物体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而引出“验电器” O验电器:(1)结构:主要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组成。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同种电荷互和排斥(此知识点放在下一知识点讲解)通过验电器的使用实验来讲解验电器的结构和作用。
并分析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然后提出:电荷量:“所电荷的多少怎么定义呢?”从而引出“电荷量” O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为库伦,简称库,符号是Co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 -19Co 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儿十库仑。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荷》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荷》公开课教学设计《电荷》的教学设计xxxx禅城区xx中学xx一、教材分析《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新课:1.摩擦起电带电体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
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4.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过程与方法:观察演示实验,发现其中的问题或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重点: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单位难点: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有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电学知识。
电在生产生活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电灯、电话、电视、电脑等一些电子产品和现代化办公设备都离不开电。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一座城市突然停了电,会怎么样呢?(工厂停工,电网数据消失等等。
)可见“电”对于我们有多么的重要,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学习好电学,那么,今天我们就从的电现象“摩擦起电”开始学起。
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提出问题:(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呢?(2)有时,我们晚上脱化纤衣物时,会听见啪啪的响声,有时还会看到点点火花,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猜想: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验证:学生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吸引碎纸屑,验证猜想。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共同来完成下面的这个实验。
实验:实验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把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实验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把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现象表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总结归纳:一、电荷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1、带电体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体是否带电思考:这些物体是怎样成为带电体的呢?(通过摩擦)2、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带电现象,也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提出问题:它们所带的电荷是否相同,有没有区别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荷》教学设计
《电荷》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一〉教材分析《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摩擦起电现象第二部分:两种电荷规定方法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第三部分: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第四部分:电荷量及其单位第五部分:元电荷及原子结构、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三〉重、难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是教学重点,而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本图5.1-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
《电荷》教案
《电荷》教案•相关推荐《电荷》教案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荷》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荷》教案1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
《电荷》教案2一、教材分析洛仑兹力的方向是重点,实验结合理论探究洛仑兹力方向,再由安培力的表达式推导出洛仑兹力的表达式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机会,一定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这一过程。
二、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洛伦兹力对粒子不做功.2、理解带电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时,粒子在匀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3、会推导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周期公式,并会用它们解答有关问题. 知道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4、知道回旋加速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力学知识、电磁学知识解决带电粒子在复合场(电场、磁场)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充分了解科技的巨大威力,体会科技的创新历程。
三、重点难点重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周期公式,并能用分析有关问题.难点:1.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四、学情分析本节是安培力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带电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基础,还是力学分析中重要的一部分。
学好本节,对以后力学综合中涉及洛伦兹力的分析,对利用功能关系解力学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五、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逻辑推理法、讲解法六、前准备1、学生的准备:认真预习本及学案内容2、教师的准备:多媒体制作,前预习学案,内探究学案,后延伸拓展学案演示实验七、时安排:1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前面我们学习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下面思考两个问题:(1)如图,判定安培力的方向若已知上图中:B=4.0×10-2 T,导线长L=10 cm,I=1 A。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荷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荷的定义、种类及其性质。
(2)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掌握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对比法,分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荷的定义、种类及其性质。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现象。
2. 教学难点:(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摩擦起电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棒吸引碎纸片、衣服上沾有灰尘等,引导学生关注电荷现象。
(2)学生分享对电荷的认知,教师总结并板书电荷的定义。
2. 探究电荷的种类(1)教师展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吸引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种棒子的电荷性质。
(3)教师总结电荷的两种种类:正电荷和负电荷。
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教师演示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总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 摩擦起电(1)教师展示摩擦起电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摩擦起电的原理。
(3)教师总结摩擦起电的原理: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来不同,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电荷知识的理解。
6.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电荷知识。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荷现象,思考其背后的原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电荷的定义、种类及其性质,了解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摩擦起电的原理。
初中物理《电荷》的教学设计
《电荷》的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课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挪动。
此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课要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课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很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观点是后边理解电流观点的要点,所以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开端课,拥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认识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认识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 认识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挪动。
2.过程与方法● 经过实验活动感觉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觉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察看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略器械着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鼓舞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引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有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课器具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四、教课过程引入新课:1.观看动画“怒气冲天”、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虑: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何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假如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夜晚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由是什么?进行新课:1.摩擦起电带电体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凑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察看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掠过的物体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拥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精选】人教版物理八下5.1《电荷》WORD教案2-物理知识点总结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飞开
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
C、纸屑带的是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D、纸屑带的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答:略
答:略
《电荷》第一课时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学生看着课件读
答:略
答:略
1.带电的玻璃棒靠近另一根带电的玻璃棒时,两根棒互相排斥;
2.带电的玻璃棒靠近另一根带电的橡胶棒时,两根棒互相吸引。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想想议议
甲、乙、丙、三个带电小球,若甲与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乙排斥甲,丙吸引乙,则甲带电,乙带电,丙带电。
学生用塑料笔杆与头发摩擦,靠近准备好的小纸屑,观察现象
答:略
答:略
答:略
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验电器
电荷量
原子的结构
小结
课堂练习
1.作用: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人教版8年级物理教案-电荷
教學過程設計課堂練習課內練習:一、動手動腦學物理課外作業:1.在乾燥的天氣裡,用塑膠梳子梳頭發時,頭髮會隨著梳子飄起來,這是因為梳子和頭髮摩擦時分別帶上電荷,互相的緣故。
2.有A、B兩個帶電體,若A與B相互排斥,而A又與帶正電的C相互吸引,那麼A 一定帶_______電,B與c一定能相互_______。
3.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____電,是因為玻璃棒在摩擦的過程中________電子,若把它和不帶電的驗電器金屬球接觸,會發現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如圖14-6甲所示,原因是________。
若將另一帶電小球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發現箔片閉合,如圖14-6乙所示,則此帶電小球帶_____電。
4.圖中標出了製成鉛筆的幾種材料,通常條件下屬于導體的是A.木材、橡皮B.石墨、金屬C.木材、金屬D.石墨、橡皮5.電腦顯示幕表面比它下面的電腦桌表面有更多的灰尖是因為A、顯示幕是用具有吸附灰塵能力軟強的材料製成的B、房間裡灰塵的自然堆積C、顯示幕工作時.顯示幕表面溫度較高D、顯示幕工作時.顯示幕表面帶電,容易吸附灰塵6. 我們經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條醒目的警示:“嚴禁用塑膠桶運汽油”。
這是因為在運輸過程中汽油會不斷與筒壁摩擦,使塑膠桶帶________,造成火災隱患。
7.下列各組物質中,都屬於導體的是()A.人、大地、塑膠B.鉛筆芯、油、橡膠C.礦泉水瓶、油、陶瓷D.大地、銅絲、鹽水板書設計5.1電荷得電子帶負電同種電荷相互吸引1.摩擦起電異種電荷相互排斥失電子帶正電2.電荷量的多少叫電荷量符號Q,單位是庫侖符號 C 元電荷:最小的電荷3.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導體:金屬、酸堿鹽水溶液、人體絕緣體:橡膠、玻璃、塑膠教學反思甲乙圖14-6。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荷公布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荷》公布课教学设计《电荷》的教学设计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学刘艳一、教材分析《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熟悉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先发觉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彼此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切学习电学、明白得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明白得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熟悉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彼此作用;●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熟悉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进程与方式●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明白带电体的性质;●在熟悉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进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看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讨产生爱好,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爱好;●鼓舞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熟悉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阻碍。
三、教学用具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假设干。
四、教学进程引入新课: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二、试探: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什么缘故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若是咱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乃至显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缘故是什么?进行新课:1.摩擦起电带电体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别离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看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咱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电荷》参考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四、教学难点: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皮、丝绸、橡胶棒、玻璃棒、验电器、碎纸屑若干。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多姿多彩电的世界,同时结合生活中现象引入新课。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二)、出示学习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定向移动。
第一节《电荷》教案(人教版初二)
第一节《电荷》教案(人教版初二)教学目标1、明白摩擦起电的现象.2、明白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明白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4、培养学生在观看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中和现象.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是教学重点,而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觉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明白得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明白得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专门重要的地位.教法建议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时期应在那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进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课本图4-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明白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截了当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致的了解,应举例讲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由于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这节课的教学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有关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的资料〔要紧是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通过课堂上学生阅读课文、交换资料、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归纳总结出结论.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实验,可采纳演示实验为主的方法,突出物理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关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采纳演示和学生探干脆实验相结合并以学生实验为主的方法,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二是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制造性素养.1.新课的引入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实验现象要新奇有味,器材简易,同时用本节课的知识能够讲明,如此能够做到教学上的首尾呼应,选择两片吹塑纸进行实验,一片吹塑纸固定,另一片吹塑纸摩擦后靠近固定的吹塑纸,两片吹塑纸相互靠近.实验简单易做,成效明显,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习爱好的目的.2.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的实验例如塑料尺跟头发摩擦,塑料笔杆跟衣服摩擦等,但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由于静电实验容易受绝缘及潮湿等因素的阻碍,为此教师要做比较详细的介绍并进行示范.关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示范后再让学生自己实验,以保证实验的成效.如此既能使学生认识到摩擦起电现象,又可为后面学生探干脆实验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3.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能够参考教材做好演示实验.关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能够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干脆的边学边实验,并将实验分为两步:〔1〕通过学生实验认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不同.那个实验教材上是用细线吊起玻璃棒或橡胶棒,容易晃动,不便操作,也白费时刻,为了方便省时,能够用废旧墨水瓶内灌注水泥沙浆,并直立插入一支削好的铅笔〔削端朝上〕,将软木塞中心挖孔,塞入一专门小的试管,固定好,将试管套在铅笔的项端,在软木的另一端中间挖一条凹槽,放置玻璃棒或橡胶棒,以免滚动.通过实验发觉,这种支座由于摩擦小,稳固性好,成效良好,学生也容易操作.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能够预先设计表格.对表格中记录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注重渗透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是不同的.在此过程中,差不多包含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作用规律.〔2〕提出自然界有没有第三种电荷的咨询题,讲解人类发觉采纳任何方式使物体所带的电荷或者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或者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因此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存在.〔3〕通过探干脆实验研究自然界只有如此两种电荷.上一点的分析是我们设计实验的基础.实验时能够分不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起来〔或支在支架上〕,选择各种不同的其他材料相互摩擦,然后分不靠近上述的玻璃棒和橡胶棒,观看到总是跟其中一个相吸引而跟另一个相排斥,从而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4.验电器及电荷量的概念用不带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不张开.用带电物体接触金属球以及引入电量概念的实验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如此做,一是可使学生亲自动手使用验电器,二是便于学生观看实验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正负电荷的中和由教师演示,接着引出电荷量的概念及单位.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致的了解,应举例讲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探究活动取一个铝盒罐盖(其它金属盒盖均可),在火焰上平稳地给它加热,放一段蜡烛在铝盖的中心,直到它部分熔化并粘牢以做把手.取一略大于铝盖的塑料或碟〔唱片盘〕,把那个盘或碟放在桌子上用一块毛皮或法兰绒快速地擦盘面十几下,然后,一手持铝盖把手,将铝盖平放在塑料盘面上,另一手指接触铝盖后赶忙离开,提起铝盖,铝盖就带电了.手持氖管接触铝盖,氖管就发光.假如手指靠近铝盖,会看到火花产生,还会有些击痛感.如此反复起电,可做数十次,再用毛皮擦盘面,又可做数十次,而且电量比一样摩擦起电要大.这种起电叫感应起电,这种装置叫起电盘.。
第一节《电荷》教案(人教版初二) (5)
课题
第一节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执教
教学
目标பைடு நூலகம்
1.明白摩擦起电,并能讲明有关现象。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
3.明白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定物理是否带电。
4.电荷量的定义及单位,中和定义。
重点
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验电器
(1)结构
(2)原理:依照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定带电体的电性〔作讲明〕。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Q〕。
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5.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6.分层练习评析。
7.小结。
讲明:由于南方天气较潮湿,因此实验前必须把器材烘干,可能电吹风即时吹即时做才能见到成效,否那么摩擦起电将做不了。
观看实验
1.摩擦起电的定义及讲明有关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难点
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
教具
演示
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纸屑、验电器。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咨询。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用绸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反棒靠近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验电器分为三部分: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把摩擦后的橡胶棒和金属球接触,你们看到什么现象?
生:观察。
师:金属箔为什么会张开?请同学们讨论它的工作原理。
生:讨论验电器的原理。
生:回答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师:演示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解释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师:验电器的张角怎么不一样大呢?
个性化设计与教后修改
板书设计
电荷
一、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
二、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验电器
作用:
原理
四、原子结构元电荷
五、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教学反思
重点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难点
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原子结构
教具
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旋转支架、验电器、纸屑和泡沫、塑料尺、圆珠笔杆、梳子、塑料字画、金属杆、塑料杆、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要点:
1、通过实验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②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
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物体摩擦起电,观察他们和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之间的作用。
生:摩擦实验。
生:总结。
教师总结: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个性化设计与教后修改
(2)正电荷和负电荷
师:我们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可用“+”表示。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可用“-”表示。
师: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怎样总结了?
生: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师: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除了刚才说的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外,还可以利用验电器进行检验。请同学们看验电器的构造。
生:讨论
师:这就是摩擦起电的本质原因。
4、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
演示教材图5.1-5所示的实验演示电荷的定向移动。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回答。
师:这个实验说明金属感上有了电荷的定向流动。电荷在金属杆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我们把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把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二、进行新课
1、电荷
演示摩擦起电现象: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列现象: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回答。
师总结: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师:请同学们举一举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生:举例。
师:总结。
个性化设计与教后修改
师: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开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三、课堂总结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那些知识?
生:总结。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导航练习册电荷一节填空和选择题填上。
生:讨论,验电器只能粗略比较带电量的多少。
师: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3)、元电荷
师:同学们看书了解原子结构、元电荷等。
生:看书了解元电荷、原子结构。
生:回答原子结构。元电荷。
师: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师:同学们结合教材讨论一下:在通常情况下物体为什么呈中性?
实验探究法
基本作业:导航练习册电荷一节填空和选择题。
教学流程:
一、复旧引新:
师: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回答。
师:生活中还有那些类似的现象?
生:回答。
师:以上这些现象都是经过摩擦使物体带上了电或者说带上了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第一节电荷。
2、通过实验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
4、元电荷
5、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6、导体和绝缘体
特别关注: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知识链接:
由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说明这里电荷的定向移动是短暂的,为下节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做好铺垫。
教法教学:
课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八物第五章第一节电荷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②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③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2、两种电荷
(1)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也互相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