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与规划课件_第一章绪论
区域发展与规划课件_6 区域发展战略
悲观的不平衡战略态度
对不平衡发展战略持悲观论调的依据是, 对不平衡发展战略持悲观论调的依据是,区域经 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具有超稳定性的经济现象。 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具有超稳定性的经济现象。 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易改变。 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易改变。 典型研究: 典型研究:纳克斯对发展中国家存在的贫困恶性 循环的现象研究。 循环的现象研究。
战略重点是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务, 它是关系到区域全局性的战略目标能否达到的重 大的或薄弱的部门或项目。
战略重点通常在如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二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 三是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四是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关键因素。
三、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是指实现战略目标的总的策略,总的原 则,是规范地区发展行动的指南。 战略方针要服务于战略目标,须要简明、扼要, 使人们容易掌握要领。 战略方针切忌公式化、一般化。 战略方针越具体,对指导战略的实施越有利
把平衡引入经济活动领域,主要是指经济活动中各 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等、相对 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规划中的地区平衡一般是 指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人均国民 收等经济发展指标处于大体相当的状态。 实践证明,平衡发展与经济效益是很难统一的。平 衡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尖锐矛盾,不得不使人们重新 思考平衡发展目标的合理性。
(三)企业或公司环境
企业环境或公司环境分析,与产业环境似乎相当接 近,但也有些不同。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产业环 境基本上是从同一行业的全体的角度去分析,而企 业或公司环境更多的是单一企业或公司的角度去考 虑。某一单独的企业或公司对区域产业或许有可能 发挥影响力,尤其是具有垄断性的公司,但个别的 企业或公司毕竟只是产业中的一小部分,产业通常 是由很多不同的公司和企业组成的。
区域规划分析(要点总结)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要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其基本属性是: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二、区域的基本特性1.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和范围和可度量性2.区域的不可位移性和不可置换性3.区域内部具有同一性4.区域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三、1、区域发展概念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2.区域科学的定义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3.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四、区域研究的新动向1.更新了区域资源的观念2.扩大了区域研究的范围3.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4.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5.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五、区域发展分析发展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由于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六、区域分析方法1.地理学的比较法2.经济学的分析法3.数学的模拟法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一、自然资源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2分类1)按自然资源的物质组成划分,自然资源分为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五大类。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PPT50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பைடு நூலகம்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区域分析与规划
❖ 二、扩大区域研究范围
❖ 1、传统的区域发展研究:以本区域(更多是行政区域)
的条件(资源、劳动力、资金等)为依据,为本区域服务为 目标的。这是一种区域自我经济循环的过程,带有某种封闭 性。因此,其发展受到区域条件的很大约束。
❖ 2、区域发展的研究应当扩大研究的视野,从参与市场竞争 的角度和运用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理论,强化区域的基础设施 和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区外、国外的资源、资金、技术、 人才,建立起内外结合(甚至以外为主)的经济运转系统, 促进区域的发展。
第三节:区域发展与区域研究
❖ 一、改变区域资源的观念
❖ 新要素学说 ❖ A、人力资本说
❖ 代表人物(西奥多·舒尔茨 (1902 —1998) )
❖ B、研究与开发论
❖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格鲁伯、弗农等人提出。
❖ C、信息要素说
❖ 作为生产要素的信息是指一切来源于生产过程之外并作用 于生产过程的、能带来利益的讯号的总称。
第四节: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
❖ 一、区域规划的发展过程
❖ 从二次大战以来,作为一种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 一总体部署的区域规划,可以认为经历了三个不同的过程或 不同的目标取向。
❖ 1、二次大战后—— 20世纪50、60年代 ❖ 2、 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 ❖ 3、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 A、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更重视增长质量 ❖ B、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持自然为基础,要与资源和环境和承
载能力相协调
❖ C、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童为目的,要与社会 进步相适应,即必须与解决贫困联系在一起。
❖ 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区域研究的主题,区域开发的基本原 则;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PRED)是区域发 展的主要目的。
北京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总览)
综合评价区域发展条件,正确认识区域的战略地位,明确区域在社会 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 的重要环节。区域内部的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和 区域外部的环境都对区域的发展和建设产生影响,发生作用。
(1)地方特色。各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条件、原 有基础千差万别,各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地域 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 设也就不会相同。各地区有各自的特殊性,规划要因地 制宜,扬长避短,反映出规划区域的特色。
(2)保持完整的规划范围。规划过程中不仅要把规 划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同时也要对规划区域内 所辖地区全面考虑,体现规划在区域空间上的完整性。
区域规划的区域发展政策研究,侧重于微观政策研究, 并且要注意区域政策与国家其它政策相互协调一致,避免 彼此间的矛盾。
区域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1)劳动力政策。包括流动政策和就地转移政策等, 既要防止后进地区人才流失,又要区内劳动力从劳动生产 率低的行业转向高的行业。
(2)资金政策。包括财政手段(如补贴和税收)、改 善企业金融状况和行政控制等,诱导资金投向。
4、战略性
区域规划是战略性的规划,它主要体现在:
(1)规划时间跨度长。一般而言,区域规划的期限都在20年以上,可 以展望到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由于规划期限长,必然要求规划方案有明显 的超前性,但又要有近期建设重点项目的规划,使规划方案既能指导近期的 国民经济建设,又可保持远近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6、可持续发展规划
规划区域应在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能 力的条件下,谋求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和提高生活质量,使自然、 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PPT精选.ppt
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 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为例来分析
• 1、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农业 发展的障碍。
• 2、开发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化不利的自然条 件为有利的条件。
• 3、农业时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和棉花、桑蚕 的产地。(为什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区域: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 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 出来的。
• 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 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
•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 不同: • 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 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 现存的原始森林分布:集中在亚寒带针叶 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 原始森林得以保存的原因:它们或因地广 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 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 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 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
• 分布:赤道两侧,集中在非洲刚果河流域、 东南亚、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 盐渍化(灌溉农业区)
沙漠化:线以 北;
•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 包括新疆、宁夏、 甘肃北部和内蒙古 大部;
• 水分自东向西递减, 景观自东向西依次 为温带草原、荒漠 草原、荒漠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第一章绪论一、区域:是指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特征:1、整体性2、结构性3、动态性二、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和建议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特点:战略性前瞻性动态性综合性目的性地域性三、区域分析: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种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四、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具有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它区域,这称之为均质区域。
2、结节区(功能区、枢纽区):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五、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的联系第二章区域发展条件评价一、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二、性别结构: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组成状况称为人口的性别结构。
三、人口年龄金字塔:表示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
四、人口容量: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五、区域政策工具:六、索洛余值法计算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的算法。
七、资源特性:八、技术进步的环境及机制九、技术进步的分类十、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引起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变化●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范围不断扩大●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不断加深●减少了区域经济对地产自然资源的依赖度2、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不断提升首先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及决定因素其次技术进步会改变生产生活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发生变化3、技术进步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4、技术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质的飞跃5、技术进步促进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十一、制度创新的分类十二、区际联系的研究方法第三章区域发展现状评价一、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一)提出者:罗斯托(二)理论主要内容:六个增长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3.起飞阶段⑴实现“起飞”的三个条件:一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能力;二是建立起飞的主导部门;三要建立一种能够保证“起飞”的制度。
区域发展与规划课件_1绪论
1.国土开发与整治研究 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3.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 4.区域发展政策研究 5.区域系统研究
1.改变了区域资源的观念 2.扩大了区域研究的范围 3.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9
二.区域科学
1.区域科学的定义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 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 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 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 科。
第三阶段: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PRED的协调为中心,以为 人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目的的区域规划成为当前区 域规划的主流。同时,规划的开放性、系统性也进一步加强。
2020/8/8
14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
基础性 :区域规划应该是在对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各方面情况进行
认真调查研究之后制定的;它的制定同时可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可供作为依
区域分析与规划
课程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三章 区域经济分析 第四章 区域发展分析 第五章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第六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七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第八章 区域产业规划 第九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章 区域土地利用与环境规划
2020/8/8
当代区域规划导论,崔功豪等编著,东南大学出版 社,2006;
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级教程,吴殿廷编著,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
区域经济规划,孙久文编著,商务印书馆,2005;
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方法·实例,顾朝林著,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020/8/8
4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
2020/8/8
区域发展与规划课件_课前说明
主讲老师: 主讲老师:李林 E_maill:hdlilin63@ :
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第一讲:绪论 第二讲: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讲: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 第四讲:区域开发及其决策 第五讲: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第六讲:区域发展与规划实践
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吴殿廷主编,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北京区域发展导论(第二版),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8。 崔功豪 魏清泉 刘科伟编著,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 二版),2006。 彭震伟主编,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 毛汉英著,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商务印书馆出版 , 2008。
课程安排: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评价及撰写 课程论文相结合。 课程考试:撰写课程论文,3000字以上。
区域发展与规划R1区域规划-PPT课件
美国大城市区域的兴起
区域规划在我国规划体系的地位
全国国土规划 全国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 省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 全国国土规划 市域规划 县域规划 城市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
区域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工程设计
区域规划的一般类型
区域规划产生于工业革命后,传统的区域规划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源 开发、工业区布局和居民点布置等问题。
区域发展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要求规划具有灵活性和弹性,多方案既提 供给决策者多种选择,也为未来应变准备条件。 E.g.:经济发展水平预测和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中常见的高、中、低多方 案以及城市发展方向的多方案预测。
由指令型、强制型转向指导型、协调型,公众参与列入规划程序
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了多位主体和多重利益,区域规划只有在协调各 方利益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只有充分协商,才能制定方案。
区域规划新特征
区域规划方法的现代化和定量化
定性描述、 区划、分析 系统工程、灰色控制系 统、AHP法、系统动力 学(SD)模型、多目标 决策、GIS、RS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规划新方法
传统规划方法
新规划方法能提高工作效率,弱化人为主观因素对规划的影响,能更科学合理地制 定规划。
区域规划类型多样化
城市地区规划:
分为都市区规划与都市圈规划两种类型 以大城市为主,以城市发展战略性问题为中心,以城市或城市群体发展为主 体,以城市的影响区域为范围,区域全面协调发展和区域空间合理配置的区 域规划;
新的县(市、区)域规划(空间利用总体规划):
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空间整体利用为重点,在 规划范围上,覆盖区域整体空间。
《区域经济与规划》课件
区域经济与规划:探讨区域发展与经济增长、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 及区域经济和规划的关系。
区域发展与经济增长
区域发展的定义和特征
了解什么是区域发展以及不 同区域的特征,探讨发展的 局限性和机遇。
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
研究经济增长对区域发展的 影响,探讨经济增长对社会、 环境和资源的作用。
总结
1 区域经济和规划的作用和意义
总结区域经济和规划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区域规划的局限性和挑战
评估区域规划面临的局限性和挑战,例如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难度。
3 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和对策
展望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并提出促进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讨论区域规划的常用方法和步骤,如调查研究、制定政策和实施规划。
区域经济和规划的关系
区域经济和规划的关系
探讨区域经济和规划之间的相互 关系,以及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引 导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区域规划的实践案例分析
研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如人口、资源分配、产业结构等。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解规划对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效果。
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 素
分析导致区域经济增长的因 素,如技术创新、投资、人 力资源等。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
区域规划的定义和目标
解释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如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改善生活质量等。
2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
介绍区域规划的原则,例如可持续性、社会参与等,以实现协调发展。
3
区域规划的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步骤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概论64页PPT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概论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区域分析与规划上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前言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第二节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第三节区域发展与区域研究第四节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第二章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第一节自然资源第二节人口与劳动力第三节技术条件第三章区域经济分析第一节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分析第三节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第四章区域发展分析第一节劳动地域分工与区域发展优势第二节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五章区域经济增长分析——经济学观点第一节总增长模型第二节输出导向的增长模型第三节二元经济理论——发展中地区的增长极第四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第六章区域规划及其发展第一节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第二节区域规划类型第三节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第四节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前言从二次大战后以重建和恢复经济为中心的区域资源开发与生产力布局规划开始,60年代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土整治,70年代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综合规划,到今天强调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要求,区域规划已成为各国各级政府进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合理有序发展,实施政府对区域发展有效调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人口众多、资源不足、基础欠强、环境脆弱、城市化加速和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后工业化的多重压力,区域规划更显得迫切、重要。
区域规划是各相关学科共同的任务,而对以区域和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研究区域空间变化规律和区域空间各物质要素合理布局为中心的人文地理学来说,区域规划更是学科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结合点与应用领域。
当前,城市正在日益发挥强大的区域中心作用,并随集聚和辐射力的增强而呈现城市区域化的现象,因而,区域规划也成为城市规划专业重要教学和实践内容。
据此,高等学校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教学指导组确定,由南京大学负责,会同中山大学、西北大学共同编写区域规划教材。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知识点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知识点第⼀章绪论第⼀节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上占有⼀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地区和区域的区别:地区是特指,如华东地区;区域是泛指。
2.区域的划分:(1)均质区域:区域内部间特性的⼀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他区域。
(2)结节区:由区域内的核⼼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3.区域的本质特性: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第⼆节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1.区域发展的概念:在⼀定时空范围内所进⾏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的⼀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2.区域发展的新趋势:(1)分⼯全球化(2)区域间竞争和合作并⾏不悖(3)可持续发展成为主体3.区域研究的新动向(1)更新的区域资源观念(有形的物质资源、⽆形的信息资源)(2)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3)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4)确⽴全⾯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第三节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分析的概念: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然及⼈⽂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条件)(2)区域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诊断(3)区域发展⽅向及策略研究第⼆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第⼀节⾃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然资源的概念:⾃然资源是指存在于⾃然界、能被⼈类利⽤并能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然条件。
2.⾃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因此⽽获得绝对地租)、区域性(因此⽽获得级差地租)、整体性、多⽤途性、社会性;绝对地租:⽆论租种任何⼟地都绝对必须缴纳的地租。
绝对地租产⽣的原因是⼟地的所有权。
级差地租:就是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质量上有差别的⼟地,⽽交纳的有等差别的地租。
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地质量优劣的差别。
3.⾃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然资源数量多寡影响区域⽣产发展的规模⼤⼩(2)⾃然资源质量及开发利⽤条件影响区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3)⾃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4.⾃然资源的评价⽅法(1)A.⾃然资源质的评价:考察⾃然资源的可利⽤价值和对⼀定⽣产部门的适合程度(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需求上的迫切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三者关系
区域科学:基础、方法、手段。 区域研究:应用、实践。 区域发展:目的、目标。
第三节: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一、课程内容设计
以区域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地理学理论为基础,以系统 科学为指导,以区域发展和协调发展为主线,着重从时间和 空间两个方面、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探讨区域发展规律, 寻求促进区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吸收区域科学、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结合中国的实际,努力在理论上给出区域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体系和思维框架;在方法和实践上有相当的实用性,使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结合具体区域进行分析,在参与区 域发展研究和区域规划制定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二)区域的特征
内在整体性 空间界限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第二节: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 一、区域发展 (一)区域发展的概念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 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 济社会活动。
(二)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1、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 2、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 3、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三、区域科学
(一)定义: 区域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起来的以 区域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二)研究内容 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学 科,目的是要探寻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 研究,为区域政策的制定、区域规划、区域发展和 其他形式的区域分析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区域科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而且与区域经济学、 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相交叉。
二、区域研究
(一)意义 1、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区域作为人类聚居的场所,或者经济社会 活动的载体,是人类为了自身发展和社会进 步而进行开发、利用、改造的对象。
(二)区域研究的主要领域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地把握或理解某一 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包括:
1、区域系统、经济区划、资源开发利用、区域产业结构、 城乡或工农业生产模式以及人口分布、移动和预测等方面。 2、区域问题、区域发展机制及传统模式的更新、资源开发 利用模式、新的区域空间结构构成形式、社会文化作用模式、 知识经济的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效应、数字化信息与空间等。
(三)区域研究的新动向
1、更新区域资源的观念 2、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 3、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 4、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区域 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 第三节 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第一节 区域
一、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学经济 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
二、区域的类型和特征
(一)区域的类型 1、按物质内容划分 自然区域:非生态系统自然区域、生态系统自然区域。 社会经济区域:经济区域、社会区域、文化区域。 2、按内在结构(形态特征)划分 物质区:相同特征在区内各个部分都同样表现出来。 结节区:结节性、结节点、吸引区(腹地)。
二、课程内容体系
大体可以概括为三大部分:理论、方法、实践。
1、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等。 2、方法:区域的比较与评价、区域预测、区域优化、区域规划等。 3、实践: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区域发展与规划实践等。
三、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第一讲:绪论 第二讲: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讲: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 第四讲:区域开发及其决策 第五讲: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第六讲:区域发展与规划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