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黄帝内经素问注(医古文翻译)汇编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重点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重点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一)用字1.通假字①蒸烝大济蒸人。

②阙缺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阙。

2.古今字①华花华叶递荣。

3.异体字①迺乃迺其数焉。

②迳径未尝有行不由迳。

③傑杰命世奇傑。

④嶽岳且将升岱嶽。

⑤羣群羣疑冰释。

(二)词语1.仁寿:长寿。

2.羸:瘦弱。

3.三坟:传说远古时代伏羲、神农、黄帝的著作。

4.其人:那些人。

此指合适的人。

5.趣:旨意。

6.遐迩:远近。

7.征:证明,证验。

8.忒:差错。

9.奉生:养生。

10.天机:天资,天赋。

11.蒇:完善,完备。

12.资:借助。

13.诂训:即训诂,注释,解释。

14.目牛无全:喻技艺达到精深纯熟的境界,运用自如。

15.命世:即“名世”,闻名于世。

16.济:救助。

17.假:借助。

18.弱龄: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19.夙:一向。

20.式:用。

21.龟镜:喻借鉴。

22.伦:条理,次序。

23.披:翻开。

24.淹:久。

25.都:汇成。

26.已:结束。

27.为:攀登。

28.诣:往,到……去。

29.适:往,到……去。

30.臻:达到。

31.得失:义偏“得”,收获。

32.遂:实现,满足。

33.师资:授学的依据。

34.勒:汇总。

35.童蒙:童幼无知者,此指初学医的人。

36.请:问,此作“问答”。

37.庶:希望。

38.厥:它,指《黄帝内经素问注》一书。

39.敷:陈述,叙述。

40.宿:星宿。

41.期:日期42.俾:使。

43.徽:美好。

44.累:重叠,此指“接连”。

45.属:连续。

(三)语法1.实词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①目:视,看见。

目牛无全。

②冠:前面加上。

重《经合》而冠《针服》。

别目以冠篇首。

③书:书写、指出。

皆朱书其文。

脱简不书。

(2)名词用作状语①日:天天地。

咸日新其用。

②华叶:象花和树叶一样。

华叶递荣。

③冰:象冰融化一样。

羣疑冰释。

④朱:用深红色。

皆朱书其文。

(3)使动用法①新:使……创新。

咸日新其用。

②退、先:使……退后,使……在前面。

退《至教》以先《针》。

③昭:使……明白清楚。

医古文

医古文

《扁鹊传》词(谨)遇:招待间(舆):私下(血脉)治:正常诞(之):欺骗重(难治):很由(扁鹊):遵循句子1)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齐桓侯和圣人一样洞察隐微的病变,让良医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生命就可以存活,人们所担心的是担心疾病太多,而医生所担心的是担心治疗方法太少。

《华佗传》词(黄琬)辟:征招(七八)狀:量词,一灸为一狀应(除):立即属(使):同“嘱”,嘱咐寻(差):随即含宥:宽恕故(当死):必定(使)木亟:疲惫句子1)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

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汉书艺文志》词(仲尼)没:死闵(焉):忧虑删(其要):选取及(失):至于(之)际:会合序(方技):依次排列句子1)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译文:医生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来阐发百病的根源,生死的界限,而用以来揣度针石灸法,调配出各种适宜的药物。

2)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译文:经方,依据草石的寒温性,丈量疾病的深浅,借助药物的作用,依据四气感应的适宜情况,辩五脏六腑所使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制出寒凉与温热的药剂,来疏通郁闭解除蕴结,使身体恢复正常。

《伤寒论》词:(才)秀:出众赍(百年):持徇物:追求身外之物冰谷:薄冰和深谷,喻险境。

句子1)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译文: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是自己外表华丽而内在憔悴。

黄帝内经素问序原文及注释 黄帝内经素问序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序原文及注释 黄帝内经素问序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序原文及注释黄帝内经素问序原文及翻译本独家首发之《黄帝内经·素问》古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唐·王冰注二十四卷、明嘉靖二十九年顾从德覆宋刊本。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臣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者,往圣之先务;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

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以理身绪余治天下,坐于明堂之上,临观八极,考建五常。

以谓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外有寒暑之相荡,内有喜怒之交侵,夭昏札瘥,国家代有。

将欲敛时五福,以敷锡厥庶民,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

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

历代宝之,未有失坠。

苍周之兴,秦和述六气之论,具明于《左史》。

厥《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后越人得其一二,演而述《难经》。

西汉仓公传其旧学,东汉仲景撰其遗论,晋皇甫谧刺而为《甲乙》,及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

时则有全元起者,始为之《训解》,阙第七一通。

迄唐宝应中,太仆王冰笃好之,得先师所藏之卷,大为次注,犹是三皇遗文,烂然可观。

惜乎唐令列之医学,付之执技之流,而荐绅先生罕言之,去圣已远,其术晻昧,是以文注纷错,义理混淆。

殊不知三坟之余,帝王之高致,圣贤之能事,唐尧之授四时,虞舜之齐七政,神禹修六府以兴帝功,文王推六子以叙卦气,伊尹调五味以致君,箕子陈五行以佐世,其致一也。

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为已幸矣。

顷在嘉祐中,仁宗念圣祖之遗事,将坠于地,乃诏通知其学者,俾之是正。

臣等承乏典校,伏念旬岁。

遂乃搜访中外,裒集众本,浸寻其义,正其讹舛,十得其三四,余不能具。

窃谓未足以称明诏,副圣意,而又采汉唐书录古医经之存于世者,得数十家,叙而考正焉。

贯穿错综,磅礴会通,或端本以寻支,《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或溯流而讨源,定其可知,次以旧目,正缪误者六千馀字,增注义者二千馀条,一言去取,必有稽考,舛文疑义,于是详明。

最新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最新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丹溪翁传1 卽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於时,犹仕也。

”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於医致力焉翻译: 就慷慨地说:“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

”就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

2盖其遇病施治,不胶於古方,而所疗则中;然於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

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

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敎之亹亹忘疲翻译:因为他遇到疾病进行治疗时,不拘泥于古方,所以治的病就能痊愈。

不过对于各家的方论,却也无所不通。

他人拘泥固执、死守古方,丹溪翁确是灵活取舍,但最终又都同古法的精神吻合。

很短的时间内,跟他学医的人都象回声一样紧随其后、象影子一样紧跟不离。

丹溪翁教导他们勤奋不息,忘记疲倦。

3 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翻译: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

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代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扁鹊传4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以….为奇),常谨遇之。

翻译: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

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

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5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翻译: 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知其内在病机;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知其外在症状。

疾病表现在人的体表,病人只要不在千里之外,我决断病情的方法一定很多,而且不会出错。

6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翻译:假使有见识的人能预先知道尚未显露症状的疾病,让高明的医生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病就可以治好,身体就可以存活了。

黄帝内经素问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包括《黄帝内经素问》和《黄帝内经灵枢》两部分。

下面是《黄帝内经素问》的一部分原文及译文:
原文:四气调神大论之中曰:黄帝问曰:志血者,何如而强?岐伯对曰:血者,生于气,死于气,行于经隧,布于肢节。

是故志无穷者,其血气治;志穷者,其血气绝。

故血在中则志在阳,血在外则志在阴,血在上则志在前,血在下则志在后,血在左则志在巽,血在右则志在坎。

故志为气之清者血也。

故曰:志为之舍,气为之宅。

志与魂气相感则乐,神舍则死,志居则思,思则得之。

译文:《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四气调神大论》提到:黄帝问道:如何才能强健志气?岐伯回答说:血是由气生,由气亡,通过经脉流动,遍布于肢体节段。

所以志气无限,其血气就会保持健康;志气枯竭,其血气就会中断。

因此,血流于体内,志气就表现在阳部位;血流于体外,志气就表现在阴部位;血流于上部,志气就表现在前部;血流于下部,志气就表现在后部;血流于左方,志气就表现在巽位;血流于右方,志气就表现在坎位。

因此,志是气清的体现,所以说:志和血有关,气为其居所。

志与魂气相互感应就会感到欢乐,神气离开就会死亡,志气若停留就会思考,思考之后就能掌握。

医古文译文整理

医古文译文整理

文选参考译文一、扁鹊传扁鹊是渤海郡鄚地的人,姓秦,名叫越人。

年轻时作别人客馆的主管人。

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扁鹊唯独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悄悄地跟他说道:“我有秘方,我年纪老了,想传授给您,您不要泄漏。

”扁鹊恭敬地回答说:“遵命。

”长桑君于是拿出他怀中的药物给扁鹊,说:“用没有沾到地面的水饮服这种药物三十天,就能洞察异常事物了。

”于是全部拿出他的秘方书,都给了扁鹊。

长桑君忽然不见了,大概他不是普通的人吧。

扁鹊按照他的话服药三十天后,就能看到隔墙另一边的人。

凭借这种功能诊察疾病,完全洞察到五脏疾病的聚结处,只是把诊脉当作名义罢了。

行医有时在齐国,有时在赵国。

在赵国时人们尊称他叫扁鹊。

在晋昭公的时候,各个大夫的势力强大,而国君宗族的势力弱小,赵简子做大夫,独揽国家政事。

赵简子患病,五天不省人事。

其他大夫们都很忧虑,于是召来扁鹊。

扁鹊进入内室,诊察疾病。

出来,董安于向扁鹊询问病情,扁鹊说:“血脉正常,你们惊异什么呀!从前秦穆公曾经像这样,七天才醒过来。

如今你们主君的病跟秦穆公的病相同,不超过三天一定能病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苏醒了。

那以后扁鹊来到虢国。

正碰上虢太子死,扁鹊到了虢国宫廷门前,问喜爱医学的中庶子说:“太子患什么病,国都中举行祈祷祛邪活动超过了其他一切事情?”中庶子回答说:“太子患了血气不按时运行的病,交会错乱而不能疏泄,突然发作在体外,原来已经是体内病害。

体内正气不能遏制邪气,邪气蓄积而不能泄除,因此阳气衰微而阻邪炽盛,所以突然昏厥而死。

”扁鹊问:“他死了多长时间?”回答说:“从鸡鸣时辰到现在。

”又问:“装殓了吗?”回答说:“没有,他死了还不到半天呢。

”扁鹊说:“你去向国君禀报,说我是齐国的秦越人,家居住在鄚地,不曾拜见过国君的尊颜,在他面前侍奉过。

听说太子不幸死去,我能使他复活。

”中庶子说:“先生您该不是欺骗国君吧?根据什么说太子能复活呢?我听说上古时代,医生中有个叫俞跗的,治病不用汤药、酒剂、石针、导引、按摩、熨法等疗法,一经诊察就能知道病位,依循五脏的腧穴。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返回
返回主页
星 座 图
返回
返回主页
奎张:奎,俗作“魁”,由16颗小星组 成。张,又称鹑尾,由6颗小星组成。
使 加字以昭其义 昭: 使
……
动 增益以光其意 光:
用 法
庶厥昭彰圣旨
昭彰:
清 晰
返回
返回主页
重点内容
字:
词:错简、碎文、列宿、夷夏、徽音、属、次。
句: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 杂揉。
返回主页
约,对于不论是幽暗无形的事物,还是明显有形的事物,看法就很 容易相合。考察它的理论有证据,用治疗实践来检验它,不会有差 错。的确可以说是医学理论的本源,养生之学的理论基础。
假如天资聪明,可助认识通晓玄妙深奥的道理,当然,完备周 密的见解虽说要靠有聪明的资质,但正确理解《内经》高深的学术 内容的准则,也还要借助于前贤的遗训和注释,如同不曾有走路不 从路上走,出入不从门户行的人一样。然而专心一意地研究它的精 神实质,探求其中微妙的含义,研索其中深奥的道理,如果认识并 掌握它的精髓要旨,那就能达到纯熟高超的境地了。因此,只要一 行动就有成效,如同有鬼神在暗中帮助一样,而闻名于世的杰出的 医学家,也就时时间隔地由此产生了。周代有秦越人,汉代有淳于 意,魏有张仲景、华佗,他们都是掌握了书中精妙理论的人,都能 代代不断地创新发展它的妙用,广泛地救助人民大众,使医学事业 像鲜花和绿叶一样相继繁荣,这些医家的声誉和他们的实际技能是 相称的。这些大概都是《素问》哺育教化的显著成果,也是天资给 他们的帮助吧!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 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
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医古文译文

医古文译文

秦医缓和晋侯梦见一个大恶鬼,披散的长发拖到地上,捶胸跳跃,说:“你杀了我的后代,不道义。

我向天帝请求已经得到许可要报仇!”大鬼毁坏宫门和寝宫的门进去。

晋侯害怕,躲进内室。

大鬼又毁坏内室的门。

晋侯醒来,召见桑田的巫人。

巫人所说的跟晋侯梦见的情况一样。

晋侯问:“怎么样?”巫人说:“将吃不到新麦了。

”晋侯患了重病,向秦国请医生。

秦伯派医生缓给晋侯治病。

医缓还没有到达,晋侯又梦见疾病变成了两个小孩子,一个说:他是个高明的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怎么逃避他呢?”另一个说:“我们躲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能把我们怎么样?”医缓到了,说:“病不能治了,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灸法攻治它不行,针刺治疗它不能到达,药力也不能到达那个地方,不能治了。

”晋侯说:“真是高明的医生。

”给他置办厚礼而让他回国。

六月六日,晋侯想吃新麦饭,命令管理藉田的官员献来新麦,让馈人烹煮。

召见桑田的巫人,把煮好的新麦给他看,然后杀了他。

晋侯将要进食,肚子发胀,上厕所,跌进厕所死了。

小臣中有个人早晨梦见自己背着晋侯登天,到了中午,他背着晋侯从厕所里出来,于是就把他作为殉葬品。

晋平公向秦国求医,秦伯让医和诊治他。

医和说:病不能治了,“这叫做亲近女人,得病好像蛊疾。

不是由于鬼神不是由于饮食,而是由于迷惑女色而丧失心志。

良臣将要死去,上天不能保佑。

”晋平公说:“女人不能亲近吗?”医和回答说:“节制它。

先王的音乐,是用来节制一切事情的,所以有五声的节奏。

快慢、始终而互相调节,声音和谐然后降下来。

五声下降之后,就不允许再弹奏了。

在这时再弹就有了繁复的手法和靡乱之音,使人心志惑乱、耳际充塞,于是忘却平正和谐,因此君子是不听的。

事物也像这样。

到了过度的地步,就应该罢手,不要因此得病。

君子接近女色,用礼仪来节制它,不要因它而使心志惑乱。

天有六种气象,下降生成五种滋味,表现为五种颜色,应验为五种声音。

六气过度就会发生六种疾病。

六种气象是阴、阳、风、雨、晦、明。

分为四时,按次序排列而有五行的节属,过度了就成为灾祸:阴过度会患寒病,阳过度会患热病,风过度会患四肢病,雨湿过度会患肠胃病,宴寝过度会患迷惑病,白天思虑过度会患心劳病。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译文"The yellow emperor is asked the > series.To remove disease and pain caused by the winding, to preserve the whole essence, guide, help people to live longer, to help thin sick people to get peace, no fuxi, shennong and theory of the three saints of the yellow emperor, will not be able to achieve these goals. "The book of fu shu, shen nong and huang di is called the 'three graves', which is all about the truth," kong said in his preamble to the book. "The book of han book," written by ban gu, said, "the book of the yellow emperor is 18." "The vegetarian question" is the ninth volume of the book, and the nine volumes of "the armature" are the number of the 18 volumes. Although time and tide have changed and dynasties have changed,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it remains. Because the former generation of physicians worried that is not the appropriate candidate, so will the contents of the book are often hidden, secret and do not pass, so "element asked" in the seventh volume, it had been hidden by former generation master. The people who are now walking in the vegetable are only eight volumes. In spite of this, but it is so brief, its connotation is so broad, its reason is that the secret, it the purport of the righteous is so profound. The many things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and the order of Yin and Yang is set up, the root of change is revealed, and the signs of life and death are elucidated. There is no discussion with heaven and earth, but it is the same thing as the earth and the earth. There is no discussion with all things, but the invisible and tangible things are exactly the same. All the comments were examined, and there was no mistake in putting them into practice. Indeed, it is the origin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dical canal,the basic of the learning of health.If a person is gifted at agile, nature can understand the mystery of things. Complete thorough knowledge, however, although belongs to those who are born savvier, but also to the standard understanding of scripture with the comments, because there has never been walking, but not follow path, in and out of the room, but not through the portal. That said, a person can concentrate on careful research, exploration of quiet, if know and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message, the medicine will achieve extremely refined, like be a complete master with ease. So it is often possible to achieve obvious achievements, like a ghost in the dark, so that the illustrious figures of the world are constantly present in the world. Such as the zhou dynasty Mr Qin yue people, han, wei generation have Mr Zhang zhongjing, Mr ChunYuYi Mr Hua tuo, they are all have mastered medicine this amazing technology, can make the role of medic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creasingly widely rescue many of the people, like the flowers and leaves have shown their glorious, reputation and actual completely in line with each other. This is the remarkable result of the education study, and it is also the perfect result of heaven!When I was young, I admired medicine and had long been a hobby. Fortunately, the real classic of "the vegetarian question" was respectfully used a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study. But there are so many mistakes in the world, such as the repetition of the content, the lack of organization, the interruption of the text, etc. Don't say it's not easy to use. It's also difficult to read. After a long time, there was a serious problem with each other. There is a repetition of one, but twonames; There were two of them, but they were grouped together and set up a name; Some of them have not finished yet, and here is another one. Some of them have not been replaced, but they have been said to have been vacant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name of the needle suit was marked by the repetition of the "oecd", which incorporated "the appropriate" into "the cough story"; The part of the theory of "false reality" is divided into "reverse from", and the "jingluo" is merged into the essay. And then we took part of the "PI" section and as the meridian, and we put the "to the church" in the back,But I put the needle in front of me. So many of these problems can't be enumerated. How can there be no way to climb mount tai? ! If you want to go to the state of fusang, no boat will arrive. So, we found some people who had similar interests. After twelve years, the purpose of clearing and organizing was reached. I am deeply fulfilled by the results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discussion. At that time in the study of guo, guo also got to do no such thing zhang GongBi hidden "between" rare books, text understand, clear, complete, reasonable. In this case, the whole question is solved like the melting of snow and ice. Worried about the loss of the book in the back of the book, the note was written to keep it from being drowned out. Add to my early collection of the number of pages that have been lost, the total of eighty-four volumes, and then printed into a book.I hope that people can find out and understand all the content of "the vegetarian question", follow the annotation and grasp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used to enlighten the beginners and promote the best medical reason.It is a place where the words are broken off, the text isinterrupted, the meaning is not connected, it is a search for the contents of the classical treatise, which is to be taken to the place where it is filled; The contents of the article fleeting, incomplete, so that this things is not understand place, is based on the purport, coupled with the appropriate words to make its meaning clear up; An article which is not related to another, the meaning of which is irrelevant, and the absence of a title, is the category of the resolution of the matter, and the other is the title of the title before the passage; In the place of the question and etiquette of the emperor, i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ppraisal and the right to be humbled, and the name of the supplement is made to mak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people clear. In the case of the reverse of the sentence,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 are reversed,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 are repe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tent, which is to examine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in detail, and to remove the complicated parts, to keep the essence of the contents. The language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in a short way. It is another book which is written in the book "the secret of xuanzhu". All the words that are added are written in zhu, so that the new ones must be separated from the original ones. Hope to convince the will of the saint book, elucidated the "element asked" the mystery of truth, just as many high hung in the sky, stars of kratos nest zhang will not determine and so on; Like deep spring water crystal clear, the fish turtle and so on the universal resolution. The people of the fourth and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the hope of a long life. To make sure that the doctors do not make mistakes, the healers all understand that the best medicine is kept alive and the good news is passed on. It is only after a thousand years that the grace of the great saintis truly infinite.The first year of the reign of tang baoying.。

医古文重点整理-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医古文重点整理-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摘要:选自顾从德翻刻宋本《黄帝内经素问》,共24卷,81篇《重广補注黄帝内经素问》王冰,号启玄子,唐中叶医学家,后人称王太仆贡献:注释:出注5551条,如“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整理:底本:张公秘本。

校本:全元起注本。

迁移、加字、别目、增益、删复。

另增七篇大论。

词语注释:拯黎元..於仁壽:百姓拯黎元於仁壽..:长寿濟羸劣..以獲安者:瘦弱多病三墳..:泛指古代典籍,伏羲、神农、黄帝不謀而遐邇..自同:远近,此指远近的事理勿約而幽明斯契.:符合驗之事不忒.:差误至道之宗.:本假若天機..迅發:灵性,天赋之资质目牛無全....:比喻技艺精熟,运用自如而命世..奇傑:著名于当世大濟蒸人..:众民,百姓亦天之假.也:借助冰弱齡..慕道:弱冠之年,男20岁式.爲龜鏡:用式爲龜鏡..:借鉴而世本紕繆..:错误披.會亦難:阅读,翻阅歲月既淹.:久詢謀得失..:收获,偏义于得開發童蒙..:初学医的人錯簡..碎文:书简次第错乱錯簡碎文..:文字残缺不全有如列宿.高懸:星宿夷夏..有延齡之望:泛指各族人學者惟.明:语气词,表肯定徽音..累屬:德音徽音累屬.:接续●志学十五、而立三十、不惑四十、知命五十、耳顺六十、从心七十,表明不同的年龄段。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典故:1 目牛无全:《庄子ㆍ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见全牛也。

”指技艺已达精熟的境界。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原文: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

”《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

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

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

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

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

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於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

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则周有秦公,汉有淳于公,魏有张公、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

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

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

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

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未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阙。

重《经合》而冠《针服》,并《方宜》而为《咳篇》;隔《虚实》而为《逆从》,合《经络》而为《论要》。

节《皮部》为《经络》,退《至教》以先《针》。

诸如此流,不可胜数。

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

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

时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羣疑冰释。

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

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

冀乎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而已。

其中脱简文断,义不相接者,搜求经论所有,迁移以补其处;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羲。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原文:
素问者,针经也。

起于神农,成于岐伯,删行颇多,不可尽述。

其义昭然,可参玄妙。

故为五藏六府论,阴阳别至,养生行导,无愧圣人之笔矣。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译文:
《素问》是一本针灸经典。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但是在岐伯的整理之后,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和修改,因此不能完全详述其内容。

然而,《素问》的中心思想十分明确,可以探讨其中的玄妙。

因此,《素问》通过对五脏六腑的讨论,明确阴阳之别,并介绍了养生之道和导引之术,堪称圣人之笔。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原文及译文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原文及译文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原文及译文“素问”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篇章,其中的原文与译文及补注诸多,传统的研究仅以字面来解读,很难看到它的深层意义,这就要求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的补充补注才能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它们的含义。

以下就是黄帝内经素问序的原文及译文:原文:昔者黄帝三代、颛顼五帝,以至夏桀、禹、舜也,夙夜改换,转更治世,唯天子祗行天地之道,故有养民、备周济之计焉。

译文:从黄帝的三代继承者,颛顼的五个子孙,直到夏桀、禹、舜,日夜不断的推行改革,努力治理国家,唯有天子才能够循应天地之道,才有办法养育民众、准备好全国应急救济。

补注:关于这段文字,可以补充注释下几点:1.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无比的神,不仅是神王,更是医药、建筑、农业、武术等方方面面的创始人;2.三代、颛顼五帝”是指黄帝的三代继承者,以及颛顼的五个子孙;3.夏桀、禹、舜”是古代史学家称之为“三皇”的神王;4.养民、备周济之计”指的是办法、手段,用以养育民众,并且确保在面对灾害时,能从国家的应急基金中获得帮助。

从上可见,黄帝内经素问序原文及译文具有不可忽视的深层历史文化价值,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将其中充满智慧的治国之道不断补充,用来解决当下的社会经济问题。

近代的改革思想家们也注意到了黄帝内经素问序原文及译文所提供的有价值的指导:一是政治上,他们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严格的政令实行,合理的分配资源,确保人民的安全和生活;二是经济上,他们认为应当加强经济建设,并以充沛的资本改善生活条件,确保人民可以劳动得到合理的报酬;三是社会上,他们认为应当改进能够裕养百姓的社会结构,尊重百姓的人权和思想自由,增进国家之间的和平友谊。

同时,素问也提供了一些关于治病的记载,如:“疾者必求之于药;药者必取之于草木”,这句话提示我们,人们应当以天然的草木作为药材来治病,而不只是依靠人造的药物。

总之,黄帝内经素问序原文及译文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的文化,探究古代治国的方法,提倡绿色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它所传播的,不仅仅是智慧,更是一种精神,一份探索以及尊重自然的信仰!。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译⽂要解除疾病的缠绕和造成的痛苦,使⼈保全真精、通导元⽓,救助百姓达到长寿的境地,帮助瘦弱多病的⼈来获得平安,没有伏羲、神农和黄帝这三位⼤圣⼈的学说,就不能达到这些⽬的。

孔安国给《尚书》作的序⽂中说:“伏裁、神农、黄帝的书,叫做‘三坟’,讲的都是⼤道理。

” 班固的《汉书·艺⽂志》中记载说:“《黄帝内经》⼗⼋卷。

” 《素问》就是该经的九卷,加上《灵枢》九卷,便是该⼗⼋卷的卷数了。

虽然⼀再岁⽉变迁、朝代更替,但是对它的传授和学习却依然俱存。

只因前代的医家担⼼弟⼦不是适当的⼈选,故⽽将书中的内容时常有所隐匿,秘⽽不传,所以《素问》中第七这⼀卷,就被前代的师傅藏了起来。

如今⼈们遵⾏的《素问》,只有⼋卷罢了。

尽管这样,可是它的⽂字却是那样的简要,它的内涵是那样的⼴博,它的道理是那样的奥妙,它的旨义是那样的深远。

天地间的众多事物被区分清楚了,阴阳节⽓被序列起来了,变化的根由被揭⽰出来了,⽣死的征兆被阐发明⽩了。

并没有与天地⼈⾝商讨,可是所讲的远到天地、近到⼈⾝的道理却⾃然同⼀;也没有与万物约议,可是所论⽆形的与有形的事理却完全⼀致。

考核其中的⾔论都有征验,把它们放到实践中检验也没有差错。

确实可以说是最⾼明的医道的渊源,是养⽣之学的根本啊!假如⼀个⼈天资敏捷,⾃然能通晓事物的⽞妙道理。

不过,完备周密的见识虽然属于⽣来就懂得事理的⼈,但对经⽂的规范理解也还要凭借注释,因为从未有⾏⾛却不遵从路径、出⼊房间却不经由门户的道理。

这样说来,⼀个⼈能专⼼致志地精⼼研究,探索其中隐微奥妙的道理,如果认识并领会了其中的精华要旨,那么医术就会达到象⽬⽆全⽜那样极其精练、运⽤⾃如的境地。

所以常常就能取得明显的成就,犹如⿁神在暗中帮助⼀样,因⽽闻名于世的杰出⼈物,便经常不断地出现在世上。

⽐如周代有秦越⼈先⽣、汉代有淳于意先⽣、魏代有张仲景先⽣、华佗先⽣,他们都是掌握了医学这种奇妙技术的⼈,都能⽇益使医学的作⽤得到创新发展,⼴泛地救助众多的百姓,就象花⼉和叶⼦⼀般相继展现各⾃的光彩,名声和实际相互完全符合。

医古文重点句子翻译(精)

医古文重点句子翻译(精)

《扁鹊传》重点句子翻译1.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2.中庶子说:“先生大概是在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

”3.先生的医术能象这样,那么太子就能复活;不能象这样,却想使他复活,简直不能把方才的话告诉刚刚会笑的婴儿!4.“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

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

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5.“私下听到先生高尚义行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但是从来没能到先生面前拜访过先生。

先生来到我们这个小国,使我幸运地得到了援救,我们这个偏僻小国的太子真是幸运得很!有先生他就会复活,没有先生他就会被扔掉去填山沟,永远死去而不能回生了。

”6.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7.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重点句子翻译1.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2.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3.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4.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

5.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6.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

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

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黄帝内经素问注医古文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注医古文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注要解除疾病的缠绕和痛苦,保全人体的真气,通导人体的元气,拯救百姓使他们都得到长寿,帮助瘦弱有病的人获得平安,离开了古圣贤的医学理论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孔安国为《尚书》作的序文里说:“伏羲、神农、黄帝的书,称为‘三坟’,谈论的都是天、地、人的重大道理呀。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黄帝内经》十八卷。

”《素问》就是这部经书中的九卷,加上《灵枢》九卷,就是那个数目了。

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推移,朝代的变迁,可是由于一代代地传授学习,使《内经》的学术还是保存下来了。

在历代医家的传授教学中,由于担心遇到那不适合的,不是真可以传授的人,因而有时候对有些内容,就有秘而不传的情况。

因此,如第七这一卷,就是被主管医学教育的官员秘藏起来的。

如今遵从施行的,只有八卷罢了。

虽如此,可是《内经》的文字精练,内容广博,理论精深,意味深长。

天地间的很多现象被分析到了,阴阳变化的各种征候被列举出来了,各种变化的原由被表述清楚了,死和生的预兆被叙述明白了。

因此,人们在掌握了《内经》的理论以后,不用商量,对于远近各处的事物,认识都自然相同;不用相约,对于不论是幽暗无形的事物,还是明显有形的事物,看法就很容易相合。

考察它的理论有证据,用治疗实践来检验它,不会有差错。

的确可以说是医学理论的本源,养生之学的理论基础。

假如天资聪明,可助认识通晓玄妙深奥的道理,当然,完备周密的见解虽说要靠有聪明的资质,但正确理解《内经》高深的学术内容的准则,也还要借助于前贤的遗训和注释,如同不曾有走路不从路上走,出入不从门户行的人一样。

然而专心一意地研究它的精神实质,探求其中微妙的含义,研索其中深奥的道理,如果认识并掌握它的精髓要旨,那就能达到纯熟高超的境地了。

因此,只要一行动就有成效,如同有鬼神在暗中帮助一样,而闻名于世的杰出的医学家,也就时时间隔地由此产生了。

周代有秦越人,汉代有淳于意,魏有张仲景、华佗,他们都是掌握了书中精妙理论的人,都能代代不断地创新发展它的妙用,广泛地救助人民大众,使医学事业像鲜花和绿叶一样相继繁荣,这些医家的声誉和他们的实际技能是相称的。

《黄帝内经 素问》对译

《黄帝内经 素问》对译

《黄帝内经素问》对译《黄帝内经素问》是一部关于中医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文献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作。

它是由古代医学家黄帝和他的学生扁鹊所著,内容涵盖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

本文将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对译,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进行解读。

《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很多篇章,例如《四气调神大论》、《病能论》、《六元正纪大论》等。

我将以其中的《四气调神大论》为例进行译述和解析。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素问》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它主要讲述了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调理气血、精神、营养等方面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养身体的目的。

全篇系统地阐述了人体与四时、五味、六气、七情之间的相互联系,强调了个体的平衡与调和。

在《四气调神大论》中,黄帝提出了“五行相胜”的观点。

他认为,五行之间有相克相生的关系,而人体的五脏与五行之间也存在着相应的联系。

例如,火克金,而金代表的脏腑是肺,因此火克肺;肺又制肾,所以肺与肾之间是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

通过了解五行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调节五脏的功能,达到人体内外平衡的状态。

此外,黄帝还提出了“阴阳调和”的观点。

他认为,人体的阴阳之间需要保持平衡,才能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果阴阳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人们应该通过调节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来维持阴阳平衡的状态,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在《四气调神大论》中,黄帝还详细讨论了四时的影响。

他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四时有密切关系。

在春季,阳气渐长,人体的阳气也会相应增长,此时应注意养阳;夏季阳气最旺盛,所以要注意防晒和防暑;秋季阳气开始收敛,人体的阳气也会相应收敛,应注意调养阴气;冬季阳气最收敛,此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温暖,不要受寒。

通过了解四时变化的规律,可以采取相应的调养方法,使人体始终处于健康的状态。

总的来说,《黄帝内经素问》通过对中医理论的阐述和分析,指导人们调理身体,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它涵盖了中医理论的方方面面,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治疗和保养身体的经验和方法。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医古文名主编-授学资料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医古文名主编-授学资料
• 阳虚(无火)——益火:肾气丸《金 匮》、右归丸《景岳全书》
• 阴虚(无水)——壮水: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真诀》、左归丸《景岳全 书》、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课文:第一段
• 主要内容:本段首先强调医学的社 会作用,并说明了《素问》的由来。 高度评价《黄帝内经素问》的学术价 值及其作用,认为它是“至道之宗” 、“奉生之始”。
潛心斯道。頗涉其理。輒不自揣。參對諸書 。再行校正家藏舊本靈樞九卷。共八十一篇 。增修音釋。附於卷末。勒爲二十四卷。庶 使好生之人開卷易明。瞭無差別。除已具狀 經所屬申明外。凖使府指揮依條申轉運司選 官詳定。具書送秘書省國子監。今崧專訪名 醫。更乞參詳。免誤將來。利益無窮。功實 有自。宋紹興乙亥仲夏望日。錦官史崧題。 (《灵枢》南宋·史崧序)
天。新,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发展、创新。
•华叶递荣:鲜花绿叶递相繁荣。喻事业兴旺
不衰。华同花。
重点内容
•字:迺乃、迳径、蒸烝、华花
•词:黎元、仁寿、羸劣、序、三坟、趣、候
、契、忒、天机、蒇谋、标格、目牛无全、赞 、蒸人、华叶递荣、假
•句: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
,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
•重点句:
•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 ,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径,出不 由户者也。
•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 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课文:第二段
• 主要内容:本段记述《素问》世本纰 缪的各种情况,说明重新编次和注释 的缘由和经过。
•世本:当时通行的《素问》版本,应指南北朝•
梁 全元起注本。
重出二名:如《经合》与《真邪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素问注
要解除疾病的缠绕和痛苦,保全人体的真气,通导人体的元气,拯救百姓使他们都得到长寿,帮助瘦弱有病的人获得平安,离开了古圣贤的医学理论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孔安国为《尚书》作的序文里说:“伏羲、神农、黄帝的书,称为‘三坟’,谈论的都是天、地、人的重大道理呀。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黄帝内经》十八卷。

”《素问》就是这部经书中的九卷,加上《灵枢》九卷,就是那个数目了。

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推移,朝代的变迁,可是由于一代代地传授学习,使《内经》的学术还是保存下来了。

在历代医家的传授教学中,由于担心遇到那不适合的,不是真可以传授的人,因而有时候对有些内容,就有秘而不传的情况。

因此,如第七这一卷,就是被主管医学教育的官员秘藏起来的。

如今遵从施行的,只有八卷罢了。

虽如此,可是《内经》的文字精练,内容广博,理论精深,意味深长。

天地间的很多现象被分析到了,阴阳变化的各种征候被列举出来了,各种变化的原由被表述清楚了,死和生的预兆被叙述明白了。

因此,人们在掌握了《内经》的理论以后,不用商量,对于远近各处的事物,认识都自然相同;不用相约,对于不论是幽暗无形的事物,还是明显有形的事物,看法就很容易相合。

考察它的理论有证据,用治疗实践来检验它,不会有差错。

的确可以说是医学理论的本源,养生之学的理论基础。

假如天资聪明,可助认识通晓玄妙深奥的道理,当然,完备周密的见解虽说要靠有聪明的资质,但正确理解《内经》高深的学术内容的准则,也还要借助于前贤的遗训和注释,如同不曾有走路不从路上走,出入不从门户行的人一样。

然而专心一意地研究它的精神实质,探求其中微妙的含义,研索其中深奥的道理,如果认识并掌握它的精
髓要旨,那就能达到纯熟高超的境地了。

因此,只要一行动就有成效,如同有鬼神在暗中帮助一样,而闻名于世的杰出的医学家,也就时时间隔地由此产生了。

周代有秦越人,汉代有淳于意,魏有张仲景、华佗,他们都是掌握了书中精妙理论的人,都能代代不断地创新发展它的妙用,广泛地救助人民大众,使医学事业像鲜花和绿叶一样相继繁荣,这些医家的声誉和他们的实际技能是相称的。

这些大概都是《素问》哺育教化的显著成果,也是天资给他们的帮助吧!
我年青时就向往医学,一向爱好养生之道。

幸运地遇到了这部真经,就用它来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借鉴和解决疑难的依据。

可是世上流行的版本错误很多,有篇目重复,前后没有条理,文章的内容前后远隔不连贯等问题。

施用它于治疗实践很不方便,披阅领会它的意思也很困难。

年深日久,沿袭下来就造成多种弊端了。

有的是同一篇文章重复出现,却另立两个篇名;有的是两论并在一起,却归总在一个题目之下;有的篇中君臣的问答还未完毕,就将下文另设篇题;有的地方脱简缺文没有写明,却说历代都是残缺不全。

还有,把《经合篇》重复出现,而加上《针服》二字为篇名;把《异法方宜论》合并到《咳论》篇中;把《通评虚实论》割裂开,而并入《四时刺逆从论》;把《经络篇》并入到《玉版论要篇》;把《皮部论》节解分开,而加入了《经络论》,把有“至教”等内容的《上古天真论》退向后,而把论述针法的诸篇移向前。

诸如此类的问题,难以全部列举。

况且,如要去登泰山,没有路径,怎么能上去?要到扶桑国去,没有船,怎么能去成?我于是就专心一意地钻研,广泛地访求当今名流,而全都找到了那些精通《内经》的高人。

经历了十二年的编次整理,方才达到有条理有要领的程度。

反复考虑自己编次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深深地完成了我向来
的心愿
当时在郭先生的书房里,得到了已故老师张公的秘藏之本,文章的字体清楚明白,经义的理论全面而周密,一旦用它来参阅详考,各种疑难都像冰水一样消融了。

恐怕它流落到末流无才之辈的手中,断绝了那传授《内经》的范本,于是就编写注释,以便使它永传不朽。

加上原藏卷数,合起来共八十一篇二十四卷,汇总集中为一部书。

希望人们研究后面的注文就能明了前面的内容,运用注解去领会经义,使初学医者得到启发,使这高深的理论,能广泛流传。

其中竹简脱落、文句断绝、内容不相连接的地方,搜求经论中所有的内容,把它迁移过来补在这里;有的篇名遗失短缺,所指的事理不明白,估量推敲它所指的意思,增加文字而使文章明晰;有的这一篇跟那一篇合并在一起,内容不相关联,还有缺漏篇名的,就区别分开所论事情的类属,另立篇名而放在篇前;君臣之间回答的内容,在礼节、仪式上有违背、错乱之处,就考察出地位的高低而予以校正,或加说明而使文意明显;文字颠倒错乱,文句零碎不全,或者前后重复,就详细辨别其中所指的意思,删去繁杂的文字,而保存其中的要点;文理深奥,难以粗浅论述的地方,就另外编写《玄珠》一书,以便陈述其中的道理。

凡是增加的文字,都用红笔书写,使它和古书原文明显分开,不相混杂。

希望这样能使上古圣人的旨意清楚明白,使那深奥的理论得到充分的陈述和阐发,就像天上众星高挂,次序井然,有条不紊;又像那深彻的泉水清净透明,水里的生物全都看得清清楚楚。

君臣上下再没有短命枉死的时候,华夷各族人民都有延长寿命的希望。

使医生们都有所遵循而不犯错误,学习的人更加容易明白,最精妙的理论流行于世,人间的福音连续承继。

千年之后,方知古圣贤的仁慈恩惠是无穷无尽
的。

时在大唐宝应元年岁值壬寅年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