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是一种短波辐射

合集下载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建筑物理热工学部分复习资料1. 太阳辐射是主要短波辐射,分布在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区域,约占97.8%。

太阳辐射在不同的波长下的单色辐射本领各不相同。

2. 对于长波热辐射,白色与黑色物体表面的吸收能力相差极小(室内),反射率、吸收率基本相同。

对于长波辐射,材料性能起主导作用。

3. 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

白色与黑色物体表面的吸收能力相差极大(阳光下),4. 易于透过短波而不易透过长波是玻璃建筑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5. 红砖墙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大于水泥墙面、灰色水刷石墙面、白色大理石墙面。

6. 在室内热环境的评价中,根据丹麦学者房格尔的观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量有6个,人体的热感觉分为7个等级。

在冬、夏季室内气温都是25℃的房间里,对同一个人夏季只需一短袖衫,而冬季要穿毛衣才感到舒服,这是因为墙壁的热辐射不同。

7. 房屋的朝向、间距、环境绿化对室内气候有影响;围护结构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及构造方法,对室内气候的影响较大;民用建筑的室内气候主要决定于室外热湿作用;建筑物内设置了空调、供暖等设备是创造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充分条件而非充分必要条件。

8.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夏热冬冷地区的热工设计必须满足夏季防热并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9.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其单位为:W/(m.k)。

导热系数λ越大,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强。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

导热系数以金属最大,非金属和液体次之,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

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小于0.25W/(m.K)。

10. 当空气中实际含湿量不变,即实际水蒸气分压力p不变,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增高;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降低;空气温度升高时,相对湿度将降低。

11. 地板的面层材料是地面对人体热舒适感及健康影响最大的部分。

冬季当赤脚走在松木地板上时感觉比混凝土地板暖和些,这是因为松木地板的蓄热系数小。

高一地理重要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地理重要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地理重要必修一知识点【一】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重点解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同步练习题】(2012•秦皇岛期末)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目前人们对其利用越来越广泛。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是()A.太阳灶B.太阳能热水器C.太阳能发电D.煤炭【解析】A、B、C三项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

【答案】D2.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A.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的海南岛B.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C.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D.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解析】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丰富的地区。

原因就在于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晴天多,平均日照时间长;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多。

【答案】C(2012•江苏南通检测)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3~4题。

3.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成反比D.没有相关性【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树木年轮宽度就越大,二者呈正相关。

【答案】A4.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解析】此图说明了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而地球气候是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是长波还是短波

太阳辐射是长波还是短波

太阳辐射是长波还是短波
自然界的各种物体,向外辐射的波长与其温度成反比,一般温度愈高其最强辐射的波长愈短,温度愈低辐射的波长愈长。

与地球的辐射相比,太阳辐射的波长短得多,故把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

太阳的光球表面温度约6000K,太阳辐射中约有一半的能量分布在0.4—0.76微米的可见光区,其余一半大多在近红外区,少量在紫外区。

太阳辐射能量的绝大部分(99.9%以上)在0.15—4微米波段
之间。

辐射最强的波长为0.475微米,与地球的辐射相比,太阳辐射的波长短得多,故把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

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300K,对流层大气的平均温度为250K,
在这样温度条件下,地面辐射能主要集中在4—80微米的波长范围内,对流层中大气的辐射能主要集中在3—120微米的波长范围内,都是
不能直接看见的红外辐射,地面和大气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的波长要长得多,故把地面和大气的辐射称为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的定义

太阳辐射的定义

太阳辐射的定义太阳辐射定义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太阳辐射所传递的能量,称太阳辐射能。

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虽然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太阳辐射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简介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天文太阳辐射量。

在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全谱总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的常用单位是瓦/米²。

因观测方法和技术不同,得到的太阳常数值不同。

太阳常数值是1368瓦/米2 。

太阳辐射是一种短波辐射。

到达地表的全球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基本上成带状,只有在低纬度地区受到破坏。

在赤道地区,由于多云,年辐射总量并不最高。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特别是在大陆荒漠地区,年辐射总量较大,最大值在非洲东北部。

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称为天文辐射。

由天文辐射决定的气候称为天文气候。

天文气候反映了全球气候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基本轮廓。

详细介绍每日天文世界气象组织(WMO)1981年公布的太阳常数值是1368瓦/米2。

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在波长 0.15~4.0微米之间。

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区(波长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4微米),43%在红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长0.475微米处。

由于太阳辐射波长较地面和大气辐射波长(约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称地面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太阳活动和日地距离的变化等会引起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强烈的太阳辐射风暴太阳辐射通过大气,一部分到达地面,称为直接太阳辐射;另一部分为大气的分子、大气中的微尘、水汽等吸收、散射和反射。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1)热胀冷缩,热气体上升,冷气体下沉 2)同一垂直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一般说气压“高、低”仅指同一海拔高度而言 3)气体从高压流向低压
2、热力环流的形成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热力环流的形成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冷B
气压差异
空气的 水平运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 单形式
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气象谚语有“露重 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解析】 晴天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 面温度低,水汽极易凝结,在气温高于0 ℃时 成为露。
6. 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C)
A.温度:a>b>c>d B.气压: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构成环流
郊区
市区
郊区
热力环流还能在哪里出现?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受热过程图(略)——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二、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形成图
2、
根本
原因

第二节太阳辐射

第二节太阳辐射

第二节-太阳辐射第二节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气象上所讨论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其波长范围约在0.15-120μm之间。

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在0.15-4μm;地面和大气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3-120μm。

因此,将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而把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称为长波辐射。

一、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光谱分三个光谱区,紫外区(λ<0.39μm )、可见光区(λ为0.39-0.76μm)和红外区(λ>0.76μm)。

其中可见光区占能量的50%,红外区占43%,紫外区占7%。

可见光区又分为红、橙、黄、绿、青、蓝和紫七色光波段。

红光(0.76-0.622μm)、橙光(0.622-0.597μm)、黄光(0.597-0.577μm)、绿光(0.577-0.492μm)、青光(0.492-0.480μm、蓝光(0.480-0.455μm)和紫光(0.455-0.390μm)。

太阳辐射中可见光部分不仅辐射能量大,而且是辐射最强的部分,所以太阳光是可见的。

二、太阳常数(solar constant)在日地平均距离的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

用S0表示。

世界气象组织(WMO)测得S0为1367.7w/m2。

由于日地距离的变化,S0有7%的变化。

1cal·cm2·min-1=697.8w/m2,所以,S0=1367.7/697.8=1.96cal·cm2·min-1。

三、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太阳常数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当它通过大气层时,被大气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和云层选择性地吸收,一部分被气体分子和悬浮的微粒散射,一部分被它们反射,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显著地减少了。

(一)吸收作用大气中的臭氧、氧、水汽和二氧化碳都能直接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

第二节 太阳辐射

第二节 太阳辐射

第二节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气象上所讨论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其波长范围约在0.15-120μm之间。

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在0.15-4μm;地面和大气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3-120μm。

因此,将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而把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称为长波辐射。

一、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光谱分三个光谱区,紫外区(λ<0.39μm )、可见光区(λ为0.39-0.76μm)和红外区(λ>0.76μm)。

其中可见光区占能量的50%,红外区占43%,紫外区占7%。

可见光区又分为红、橙、黄、绿、青、蓝和紫七色光波段。

红光(0.76-0.622μm)、橙光(0.622-0.597μm)、黄光(0.597-0.577μm)、绿光(0.577-0.492μm)、青光(0.492-0.480μm、蓝光(0.480-0.455μm)和紫光(0.455-0.390μm)。

太阳辐射中可见光部分不仅辐射能量大,而且是辐射最强的部分,所以太阳光是可见的。

二、太阳常数(solar constant)在日地平均距离的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

用S0表示。

世界气象组织(WMO)测得S0为1367.7w/m2。

由于日地距离的变化,S0有7%的变化。

1cal·cm2·min-1=697.8w/m2,所以,S0=1367.7/697.8=1.96cal·cm2·min-1。

三、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太阳常数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当它通过大气层时,被大气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和云层选择性地吸收,一部分被气体分子和悬浮的微粒散射,一部分被它们反射,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显著地减少了。

(一)吸收作用大气中的臭氧、氧、水汽和二氧化碳都能直接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

臭氧主要吸收波长小于0.3μm的紫外辐射。

向上短波辐射

向上短波辐射

向上短波辐射
向上短波辐射(upward shortwave radiation)是指来自太阳的
短波辐射在地球大气层上层反射、散射等过程后向上辐射的能量。

太阳向地球发射的能量主要为短波辐射,其中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近红外线等波段。

当这些短波辐射到达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散射和反射等过程,一部分辐射能量会被大气层吸收,一部分会转化为地面热量,而剩余的一部分辐射能量会向上辐射到外部空间。

向上短波辐射对气候和气象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它是地球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地球表面的能量收支和气温等参数。

略微的变化可能带来较大的气候变化,如太阳辐射的变化可能引起地球气候的变化。

因此,对向上短波辐射的观测和理解对于研究天气、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地理太阳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太阳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太阳知识点总结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对于理解地球的气候、地形和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对高一地理课程中与太阳相关的知识点的总结:1. 太阳的结构和性质:太阳是一个恒星,由炽热的气体组成。

它由核心、辐射层和色球层组成。

核心是太阳最热的部分,核心的核聚变产生了太阳的能量。

辐射层是光和能量的传输层,太阳的光线穿过这一层传播到地球。

色球层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从这一层中释放出的能量形成太阳的光晕。

2. 太阳的运动与地球的季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地球的四季。

由于地球的轨道呈椭圆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一年中不断变化,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近时,夏季来临;当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远时,冬季来临。

同时,地球的自转也使得太阳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了白昼和黑夜。

3. 太阳辐射与地球的能量平衡:太阳辐射是太阳能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上的过程。

太阳辐射可以分为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短波辐射主要是可见光和紫外线,地球表面吸收了一部分短波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热能。

而地球表面再次向外辐射出来的能量则是长波辐射。

4. 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在很多领域被广泛应用。

太阳能可以通过光伏发电板转化为电能,用于家庭和工业的供电。

此外,太阳能也可以用于热水和空调系统的供应,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5.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能量的供应上,还包括影响地球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

例如,太阳辐射量的变化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引起地球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

此外,太阳也会对地球的磁场和极光形成产生影响。

总结: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了解太阳的结构、性质和作用对于理解地球的气候、地形和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太阳的运动、地球季节的变化、太阳辐射与地球的能量平衡、太阳能的利用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高一地理课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二章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一、填空题:1.太阳表面的温度为,地球每年从太阳上获得的热量,仅为太阳热量的。

2.在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以上,都在不停地以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

3.电磁波的范围是,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4.地面和大气辐射的波长为,属于长波辐射。

最大放射能力对应的波长是 um。

5.物体的r、 、d之间关系是,分别代表物体的能力。

6.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所对应的波长是,属于光,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是。

7.大气上界的太阳常数是。

8.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有三种被削弱的方式9.大气层中主要的吸收物质是,且具有吸收特性,仅占太阳辐射的 %。

10.氧气最强的吸收带属于部分。

11.臭氧最强的吸收带属于部分,而且还吸收属于部分。

12.天空出现白色是因为多。

13.地表面辐射能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14.地面有效辐射的公式是,影响因素有。

15.地面辐射差额的公式是,白天为值,气温,夜晚为值,气温。

纬度愈低,Rg >0的时间愈。

16.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随纬度而逐渐减小,在辐射差额为0,在辐射差额小于零。

17.“大气窗”对地表起到作用。

18.烟幕预防霜冻的原理是。

19.大气辐射差额是值,说明大气的热能是亏损。

20.高低纬间有水平气流的运动,是由于引起的。

21.传导是依靠分子的热运动将从一个分子传给另一个分子。

22.辐射发生于间、间,是最重要的热量交换方式。

23.对流是重要途径。

24.乱流是热量交换的重要方式。

25.潜热交换主要是在中起作用。

26.泊松方程是,此公式表明,干绝热变化中气压降低温度呈。

27.干空气任一高度处的温度表达式是,其中温度递减率是。

28.大气稳定度是指使具有或返回原来位置的或。

29..当γ<0时称,γ=0称,这样的大气层结是。

30.条件性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条件是,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是,对于饱和空气则是。

31..不稳定能量的类型有。

32.气温随时间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其中周期性变化有。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回答⑴~⑶ 题
⑴上图曲线中( D )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⑵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C ) A、云量厚度 B、地势高低 C、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 ⑶近五十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B) A、云量增加 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 D、人口增加
B. 6月5日 D. 6月20日
晴朗 多云
B. 大兴安岭 D. 帕米尔高原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⑴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 波辐射使大气能量增加;因此,地面是近地 面大气的主要热源。 ⑵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上界
自然地理(8)
大气的受热力过程和气温
1、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性质。 2、掌握逆温形成的条件及应用。 3、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
大地暖大气
1、太阳辐射:
⑴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⑵太阳辐射由紫外线、可见光、 红外线三部分组成。 ⑶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可见光部分 ⑷太阳辐射是一种短波辐射
(2)60°N与60°S相比较,平均气温年较差 60°N 地区更大,原因 是 60°N处大部分为大陆,热容量(比热)小,温度变化大,而60°S处全部为海洋,温 。
度变化小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六校联合调研试题高一地理(答案在最后)一、选择题2023年10月29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达五个月后,与神舟十七号乘组在太空会师,在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后,10月31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请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从天体类型划分来看,神舟十六号空间站在轨驻留期间属于()A.流星体B.行星C.恒星D.卫星2.我国的空间站与中心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级别相当于()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3.可能威胁空间站及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是()A.舱地距离B.太阳辐射C.地球自转D.太阳活动【答案】1.D 2.D 3.D【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神舟十六号空间站在轨驻留期间围绕地球公转,因此判断其属于卫星,D正确;接近球形的天体,绕着恒星公转的为行星;流星体是太阳系内,小至沙尘,大至巨砾,成为颗粒状的碎片;恒星是宇宙中能观察到的最多的天体,因为它们自己是发光体;所以神舟十六号空间站不属于流星体、行星、恒星,ABC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我国的空间站的中心天体是地球,空间站是地球的卫星,相当于是地球和地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地月系,D 正确;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的中心天体都不是地球,且这些天体系统的级别都要高于地月系,ABC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空间站在太空中运行时,太阳活动喷射的带电粒子流会威胁间站及航天员安全,且带电粒子流会干扰无线通信,D正确;舱底距离、太阳幅射、地球自转不会影响空间站及航天员在太空中运行安全,ABC错误。

故选D。

【点睛】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

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

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2023年3月24日晚,“月掩金星”亮相天宇。

“月掩金星”是月球在运行中恰好走到金星和地球的中间,三个星球呈一条直线时发生的天象。

大气辐射场与短波辐射的相互作用

大气辐射场与短波辐射的相互作用

大气辐射场与短波辐射的相互作用辐射,是地球上的一种普遍现象。

尤其是大气辐射,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气候以及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大气辐射场由太阳及地球与大气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辐射能量构成,而短波辐射则是大气辐射场中与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

本文将探讨大气辐射场与短波辐射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地球和人类所产生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大气辐射场的构成和短波辐射的特性。

大气辐射场主要由太阳辐射以及地球能量平衡所产生的辐射能量组成。

其中,太阳辐射包含了短波辐射,而地球能量平衡则主要包含了长波辐射。

短波辐射的波长较短,能量较强,能够穿透大气层直接到达地球表面。

而长波辐射的波长较长,能量较弱,在穿透大气层时会与大气分子和云雾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传输路径和能量分布。

大气辐射场对短波辐射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短波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分子的散射和吸收的影响。

散射会使得辐射的传输路径发生改变,一部分辐射会散射到其他方向,导致地球上某些区域的辐射能量减少。

而吸收则会使得大气层吸收辐射能量,从而影响辐射能量的分布。

这些相互作用会导致地球各个区域的短波辐射强度不均匀,进而影响气候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另一方面,地球和人类对大气辐射场与短波辐射的相互作用也产生重要影响。

地球表面的不同特征,如陆地、海洋、冰雪以及植被等,都会对短波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产生影响。

例如,海洋会吸收较少的短波辐射,从而使得海洋表面温度升高,进而影响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

而植被的存在会促进短波辐射的吸收和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人类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大气辐射场和短波辐射的相互作用。

例如,太阳能的利用就是基于短波辐射的吸收和转换。

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板将短波辐射转化为电能,从而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能源。

另外,人类还会通过改变大气辐射场来调控气候,例如云 seeding 手段来增加降水量等。

综上所述,大气辐射场与短波辐射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复杂的相互作用。

大气辐射概念

大气辐射概念

大气辐射概念大气辐射是指地球大气层中能量的传输和转换过程。

大气辐射包括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短波辐射通常来自太阳,其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紫外线和近红外波段。

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层,一部分直接到达地表,一部分被大气层反射和散射。

反射的短波辐射形成了地面反照率,即地表的反射能力。

散射的短波辐射使天空变亮。

长波辐射是由地球和大气层释放的能量,主要是地表和大气层的热辐射。

地表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后,会以辐射热的形式释放能量。

大气层也会吸收和散射部分热辐射。

长波辐射的能量在大气层中传输和转换,一部分直接向下辐射到地表,一部分向上辐射到大气层和太空。

大气辐射的研究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天气预报、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辐射还可进一步分为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1. 入射辐射(Incident radiation):太阳辐射是指从太阳传出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很大一部分频段上覆盖短波辐射。

2. 反射辐射(Reflected radiation):指太阳辐射被地表或大气底部粗糙表面反射回大气层的辐射。

3. 散射辐射(Scattered radiation):在大气中,入射的光线会与大气的气溶胶和气体分子发生散射,散射辐射就是这样一种散射后改变了光路径方向的辐射。

4. 平直辐射(Direct radiation):指从太阳直接到达地球表面或大气某处的辐射,没有被散射或反射。

5. 天空辐射(Sky radiation):是指散射辐射和散射后改变移动方向的辐射,包括散射到天空的辐射和散射到地上的辐射。

6. 地表辐射(Surface radiation):是指地表吸收入射辐射后再辐射出去的能量。

这种辐射被称为长波辐射,主要是地球表面的热辐射。

7. 大气下行辐射(Atmospheric downward radiation):是指从大气层向地表传输的辐射,包括太阳辐射的直接入射、散射辐射和反射辐射。

8. 大气上行辐射(Atmospheric upward radiation):是指从地表向大气层传输的辐射,包括地表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向上传递。

气象学 试题 答案

气象学 试题 答案

气象学试题答案题型:一:名词解释(2*10=20)二:填空(1*10=10)三:简答题(6*8=48)四:计算题(7*1=7)五:论述题(15*1=15)绪论名词解释:1.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发生、发展、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天气: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3.气候: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变化,包括平均,极端。

4.大气污染:由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的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称大气污染。

5.气象要素:用来表示大气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

6.比湿:一团由干空气和水汽组成的湿空气中的水汽质量与湿空气的总质量之比。

7.露点:水汽不变,气压一定,降低温度,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水汽压时的温度。

问答题:1.大气中O3的作用是什么?答:能强烈吸收紫外线由于紫外线对人类和动植物有杀伤作用,因此,臭氧的存在,对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起了保护作用。

另外,臭氧层因吸收紫外线而引起的增暖,可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2.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各有何特点?答:①对流层,特点: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②平流层,特点:垂直气流显著减弱,气流多呈水平运动,水汽和尘埃等很少,下层气温随高度几乎不变,上部气温随高度升高而显著降低;③中间层,特点:温度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气流有强烈的垂直运动;④暖层,特点:空气密度小,空气质点在太阳紫外辐射和宇宙高能粒子作用下,产生电离现象,此层有很强的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意义。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升高;⑤散逸层,特点:此层内空气受地球引力作用很小,运动较快的空气分子,常可挣脱地球重力场作用而扩散到太空中去,但同时也有宇宙空间的气体分子闯入大气,二者可保持动态平衡。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太阳辐射的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太阳辐射的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

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

太阳能:核聚变反应。

(2)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

春分、秋分时测太阳常数最佳。

(3)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②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

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J-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是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能量来源。

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纬度地势天气日照时数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年太阳辐射总量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2.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为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越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尔兹曼常数。
(1844-1906,奥地利)
物体温度愈高,其放射能力愈强。
根据E*算出的温度为等效黑体温度,故太阳等效黑体 温度为5780K。
基尔霍夫定律(选择吸收定律) (Kirchoff’s Law)
物体对一定波长的比辐射率ελ(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Eλ 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通量密度Eλ*之比) 与该物体对同一 波长的吸收率(aλ)相等。
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1、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2、太阳辐射由紫外线、可见光、 红外线三 部分组成; 3、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4、太阳辐射是一种短波辐射。
辐射通量(Radiation Flux)
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单位为J/s (或W)。
太阳的辐射通量约为3.90×1026 W 辐射通量密度 (Radiant Flux Density)
不断增高,最大辐射波长由长向短位移。
Hale Waihona Puke 维恩位移定律(Wien’s displacement Law)
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强的波的波长 (λm) 与其本身的绝对温度(T)成反比。即:
λm=C/T 或 λm T=C
维恩-德国物理学家 (1864-1928)
如果波长以μm为单位,则常数C=2.897×103μm ·K, 于是上式为:
I0
2.太阳高度角 (h) 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0≤h≤90°)
sin h=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
式中:φ为观测点纬度,δ为太阳赤纬,ω是时角。
I I sin h
太阳赤纬δ:地球赤道平面与太阳和地球中心的连线之 间的夹角

-23 °27′
23 °27′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0.17~4μm,而地球和大气辐射的主要能 量集中在3~120μm。一般以4μm为界,把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 (Shortwave Radiation),把地球和大气辐射称为长波辐射(Longwave Radiation)。
黑体单色辐射力随波长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随着物体温度
ελ = aλ
推论
对不同性质的物体,放射能力较强的物体,吸收能力
也物较质强如;能反之强,烈放吸射收能某力一弱波者长,吸的收辐能射力,也则弱一,定黑体能的强吸烈 地发收射能同力一最波强长,所的以辐它射也。是放射能力最强的物体。
对同一物体,如果在温度T时它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 那么,在同一温度下它也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变化范围: 1325 ~1457 W/m2 (世界气象组织推荐太阳常数值 为1367W/m2 )。
大气上界
约1.5亿km
大气 圈
2.2.2 到达地球上界的太阳辐射(天文辐射)
1.日地距离 (r)
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强度I与日地距离r的平方成反
比,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均半径r0成正比。
I

r0 2 r2
2.1 辐射基础知识
2.1.1 辐射与辐射能
辐射(Radiation)
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的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 的方式。
辐射能(Radiation Energy)
物体以辐射的方式传递交换的能量。
基本特性
波粒二象性(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
各种辐射的波长
不同电磁波的具体波长范围
名称
紫外线
2.2 太阳辐射
2.2.1 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光谱 (Solar radiation spectrum)
太阳辐射中辐射随波长的分布。
图中: 实线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 射光谱; 虚线是温度在6000K时的 黑体辐射光谱。
太阳常数 (I0)
定义: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地球 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 阳辐射能。
普朗克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史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普朗克定律(Planck’s Law)
(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公式)
绝对黑体辐射能量与其波长、温度
的关系为:
2hc2
I
hc
5 (e kT 1)
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 (1858-1947)
I——辐射强度;
h ——普朗克常数,6.626×10-34 J/s; k ——波尔兹曼常数,1.38×10-23 J/K ; c ——真空中的光速,3×108 m/s; ——辐射波长,m; T ——物体的绝对温度,K。
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为W/m2。
太阳的辐射通量密度约为6.34×107 W/m2
注意:辐射通量密度又被称为辐射强度、辐射能力
2.1.2 辐射的基本定律
(绝对)黑体 Blackbody
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 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 是一种科学假想的物体,现实生 活中是不存在的,但却可以人工 制造出近似的人工黑体。
秋分、夏至和冬至这四个特定日子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λmT=2.897×103μm·K
根据λm算出的温度为色温度,故太阳色温度为6100K。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Stefan-Boltzmann’s Law)
黑体的总放射能力(ET)与它本身绝 对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E* =σT 4
式中σ=5.67×10-8W/m2∙K4,为斯蒂芬— 斯蒂芬—波尔兹曼

太阳赤纬的周年变化 δ=23.5sinN°
赤纬角以年为周期,在+23 °27′与-23 °27′的范围内移动
时角ω:用角度表示的时间,距离正午每差1小时,时 角相差15°。 正午:ω=0; 上午:ω<0; 下午:ω>0。
正午太阳高度角(h正午)的计算
h正午=90°- φ + δ
思考:已知某地的纬度为北纬30º,试计算出该地春分、
可见光
近红外
红 外
中红外
线
远红外
超远红外
毫米波


厘米波
分米波
波长范围 0.01~0.4微米 0.4~0.76微米 0.76~3.0微米 3.0~6.0微米 6.0~15微米 15~1000微米
1~10毫米 1~10厘米 10~100厘米
波长和对应的颜色
色彩名称 紫 蓝 青 绿 黄 橙 红
波长范围 0.40~0.43微米 0.43~0.47微米 0.47~0.50微米 0.50~0.56微米 0.56~0.59微米 0.59~0.62微米 0.62~0.76微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