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四)

合集下载

2024届陕西延安市实验中学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届陕西延安市实验中学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届陕西延安市实验中学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

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反映出隋唐时A.宗法制与封建专制互为表里B.科举制对士族产生的影响很小C.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D.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并行2.下表为1958~1963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其中20世纪60年代初数据变化表明当时A.国民经济“八字”调整方针的卓有成效B.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型已基本完成C.以工业化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得以贯彻D.中苏关系破裂导致中国工业发展停滞3.据《太祖实录》记载,1385年,明太祖考核了天下布政使司、按察司及府、州、县官员共4117人的政绩,其中擢升者435人,复职者2897人,黜降者471人,罪罚者171人,免职者143人。

由此可知,明初A.重视对地方的掌控B.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C.监察制度比较成熟D.官员腐败情况比较严重4.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的不变。

据此可知,通过这一“分”“合”,西周A.开始重视宗法血缘关系B.专制主义体制初步建立C.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D.国家疆域得到一定拓展5.古代雅典政治的一个特点是“公民是轮流地统治或被统治”。

【解析版】山东省2014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冲刺考试(四)历史试题

【解析版】山东省2014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冲刺考试(四)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山东省2014年高考仿真模拟冲刺卷(四)文科综合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必做)一、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5.“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

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

”材料表明()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答案】C【解析】考点:宗法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可知以父兄、宗子治之,可以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

而父兄、宗子体现了宗法制的特点,体现了宗法制具有治理家族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C符合题意,而AB与材料无关,D的表述不合史实。

故选C。

26.2011年8月22日,安徽正式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

以原居巢区的行政区域作为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

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在今合肥、巢湖分设合肥县和居巢县,同属九江郡。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九江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B.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C.郡守、县令、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命D.郡、县长官不得世袭【答案】A【解析】考点:郡县制。

依据所学知识,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为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故B、C、D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分封制下的诸侯需定期向周天子朝贡并提供军赋、力役。

27.“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______ 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威尔逊B.罗斯福C.特朗普D.奥巴马2.1921年7月至1922年1月,英美日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表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经济会议是______ 会议。

A.华盛顿B.维也纳C.巴黎D.洛桑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关于相互轰炸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1940年7月德国空军轰炸了英国的港口和机场,英国空军对柏林进行了报复性轰炸。

B.1941年6月德国发动猛烈轰炸,试图摧毁苏联的重要城市列宁格勒,但未能如愿。

C.1942年4月日本大举对达尔文、布里斯班等地进行轰炸并大胆试图在澳大利亚登陆。

D.1945年2月美军空军对东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实施的是恶性破坏性轰炸。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中苏两国曾在1969年恶性冲突,发生中苏边界战争。

B.1969年印巴爆发冲突后,中印两国全面破裂。

C.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航天器成功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艾德林登月并返回。

D.1969年3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依靠欧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的“欧洲独立方案”。

5.抗日战争时期,联合舰队取得的有关我军主力舰艇的最重要战果是______。

A.击沉了“长江号”B.击伤了“太原号”C.击伤了“山东号”D.击沉了“平海号”6.在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曾呼吁的法律主张是______。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宁可草野跑生,不愿官府生熟”C.“废除科举,推行选举”D.“改天换地易主席,恢复中华立统席”7.中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抗击美国这类先进国家的原因是______。

A.伟大领袖的指引下B.领袖和指挥部的英明决策C.广大人民的英勇斗争D.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8.湖南出现的早期资本主义农民起义______。

A.白莲教起义B.太平天国前期起义C.张献忠大西南起义D.崇祯年间李闯起义9.洛阳起义爆发时间是______。

2024届辽宁省大连金州高级中学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

2024届辽宁省大连金州高级中学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

2024届辽宁省大连金州高级中学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材料折射出古代雅典A.少数政客左右了政局B.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C.公民失去了政治热情D.城邦至上对公民自由的约束2.1900年4月物理学权威开尔文勋爵指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未来的物理学家只需要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就行了”。

开尔文勋爵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相对论体系日渐走向完善B.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已出现C.科技革命加速物理学发展D.近代物理学的门类较为齐全3.“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这些论述表明,元朝的行省制①代表中央分驭地方②具有僧俗并用、军民通摄的特点③以中央集权否定了地方分权④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延派出机构的两重性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④4.青铜器在中国的使用,约相当于从夏朝至春秋战国之交(公元前5世纪),经历了1500年,习惯称这时段为中国文明的青铜时代。

下列有关中国青铜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石器时代中国已出现小件早期铜器B.商代青铜器生产规模已相当大C.青铜上金文后成为五大主要字体之一D.西周青铜器大多为礼制的5.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强调“美国不应当把中国永远排斥在国际大家庭之外”。

上海奉贤区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

上海奉贤区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

上海奉贤区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

”与材料所体现宗教的兴起时期相当的是A.中国大唐盛世时代B.雅利安人入侵印度C.雅典伯利克里时代D.罗马疆域达到顶峰2.北宋初年,政府曾劝谕江南以至福建、广东等地种植原北方主要粮食品种粟、麦、黍、豆等;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其中最著名的品种“占城稻”从越南引进福建,后又推广到江淮和北方;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也较前扩大。

这说明A.北宋统一促进农作物品种交流B.北宋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优良品种的推广推动农业发展D.对外开放有利人民生活改善3.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人评价说“杀了一个王,逐了一个王,请了一个王”。

下列有关这种说法对应正确的是A.查理一世、詹姆士二世、威廉三世B.查理一世、威廉三世、詹姆士二世C.詹姆士二世、查理一世、威廉三世D.查理一世、詹姆士二世、乔治一世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伦理道德规范D.“天人感应”学说5.根据下表可知全国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业人口变动情况(不包括辖县)单位:万人A.“一五”计划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B.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人口迁移C.忽视了对农业的发展和建设D.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结构6.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在其大门匾额上写有“中外提福”(中外安福、平安之意)四个大字。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朝后期A.汉族官僚势力上升B.天下大同观念产生C.中外和好局面形成D.外交观念发生转变7.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拥戴皇长子朱常洛,而明神宗意欲立朱常询为太子,遭到众臣的反对,最后朱常洛被立为太子。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认为:“1980年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起步过程中的重要年份。

”事件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有①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②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③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④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城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据考古研究发现,不少江渐宋元银器的表面残留有同时期同地区银胎漆器的髹漆痕迹。

而福建建窑黑釉盏呈现出的兔毫、油滴等装饰效果,也逐——再现于当时的漆盏中。

这一一现象可以说明,当时的手工业A.不同门类间相互效仿B.区域性布局逐渐形成C.打破了行业官营垄断D.实现了生产技术革命3.“春季里来艳阳天,桃花红,李化白、百鸟闹声喧……共产暴动处处红旗现,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

共产党齐努力,大家团结紧,推翻统治的政权,重把天地安”,这是流行于大别山区的歌谣。

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A.组织武装起义,挽救国民革命B.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C.突破重重围剿,进行战略转移D.倡导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抗日4.1795年大作家席勒在诗中大声呐喊“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4年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4年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4年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人类社会的法则B.封建纲常伦理C.社会发展规律D.宇宙间的真理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在传统官制以外另成系统的一个机构,这个名称不仅反映了“天朝”观念的动摇,也反映了近代政治制度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

这反映了A.中国近代化的复杂性B.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C.除旧与布新同步进行D.洋务运动不符合时代要求3.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

这反映出当时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B.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C.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4.下面是1873~1930年中国外贸情况表。

由此推知,当时中国A.鸦片贸易受到了限制B.呈现出半殖民地化特征C.农产品加工体系建立D.近代工业结构日益合理5.19世纪4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白银外流1000万元左右。

到19世纪50年代,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发生了变化,整个50年代白银净流入达1.5亿元左右,扭转了白银的流向。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进口关税税率的降低B.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C.鸦片走私活动的减少D.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6.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

2024届天津市新高考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2022年真题)附答案

2024届天津市新高考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2022年真题)附答案

2024届天津市新高考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2022年真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

这可用于说明()A.良渚文化的传承B.红山文化的传承C.龙山文化的传承D.巴蜀文化的传承2.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

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3.北宋以紫色为尊贵颜色,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然“冒法者众”。

当时的人们以“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为荣。

这种好新求奇的风尚主要得益于宋代()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C.海外贸易繁荣发展D.封建等级不复存在4.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

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5.1897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

此现象说明当时的科举()A.侧重选拔时务人才B.极大促进西学传播C.尚未发生实质变化D.深刻推动制度革新6.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

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7.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

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4)及参考答案

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4)及参考答案

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四)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揖让之礼作为人们交往中的重要礼节,充分体现了中国礼文化“主敬”“谦让”的特征。

《说文解字》中“揖,攘也,从手,最声。

一曰手箸匈曰揖”,“攘”即为推,双手置于胸前向前推就叫作“揖”。

而“让”字最早书写为“禳”,古同“攘”,意为谦让。

揖让之礼承载的是儒家君子“谦卑”的德行,即便在“射礼”这种尚武的礼仪中也必不可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古人对揖让之礼十分重视,认为这是诚敬之心在行为上的体现,是礼乐文明的重要体现,因而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的说法。

揖让之礼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据文献记载,周公“制礼作乐”中已包含作揖礼。

揖礼在古代有许多类型。

如《周礼》中记载了三种揖礼的形式:“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即推手时分别有微微往下推手、举手平臂向前推平、与眉齐平再行礼之别。

《周礼·夏官·司士》还记载:“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

”古人行作揖礼时不仅要区别身份官职,还有吉凶之分。

《道德经》中记载了先秦时期“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观念。

揖礼常与其他礼仪搭配使用。

如周代“宾礼”的“士相见礼”中就有士人相互作揖的交往礼仪,以示尊重和谦卑。

不同历史时期,揖礼的名称和身体表达姿势有所不同。

广义而言,先秦时期的揖礼、唐宋时期的叉手礼、明清时期的拱手礼及清代流行的抱拳手势都可以称为揖礼。

2025年人教版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5年人教版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5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仿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周时期,我国农业已经实现了铁犁牛耕B、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开始使用牛耕,并推广到全国C、汉代,我国农业主要依靠人力耕作,土地利用率较低D、唐代,我国农业实现了从自给自足到商品经济的大转变2、以下关于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戊戌变法失败后,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达成了《双十协定》3、题干: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弃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焚书坑儒政策4、题干:以下关于汉朝与匈奴关系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期,汉朝通过和亲政策,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共处的关系B、汉武帝时期,汉朝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对匈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打击C、汉武帝时期,汉朝在北方修建了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袭D、汉宣帝时期,汉朝与匈奴达成《白登之约》,结束了长期的战争状态5、题干: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经济作物种植的描述,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棉花成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B. 秦汉时期,茶叶成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C. 隋唐时期,丝绸成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D. 宋元时期,棉花开始在我国广泛种植6、题干: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B. 秦汉时期,手工业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C. 隋唐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有了显著提高D. 宋元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7、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B.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 农业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D. 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技术相对落后8、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C. 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D. 引发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9、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新中国成立B. 土地改革完成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0、下列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推崇马克思主义D. 提倡白话文11、【题目】以下哪项不是古代中国四大发明?A. 指南针B. 造纸术C. 火药D. 印刷术12、【题目】关于辛亥革命,以下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B.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普及C.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D.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3、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孔子主张“仁政”,强调道德教化;B. 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反对战争;C. 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D.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

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

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

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秦朝实行御史监郡制度,由中央的御史大夫派出御史到郡监督,与郡守、尉并列,还兼有领兵、举官和开渠等行政大权。

汉文帝时一度派遣丞相史刺州,监察郡守和监御史,属临时性质,有事始岀而事毕即还。

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创立了刺史制度。

可见,刺史制度的创立是监察制度不断完善的结果,其主要表现在A.监察权力逐渐分散B.刺史直接参与地方政治C.政治决策封闭性日趋明显D.监察身份、职责和区域相对固定2.《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3.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而开展的最重要的外交活动是A.宣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中苏建交和毛泽东访问苏联C.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4.唐朝“侍老”制度规定,对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赋役俱免;八十岁以上者,给予一名“侍丁”在其身边照顾,免其赋役。

这说明唐朝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D.统治者重孝道治天下5.《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中指出:“至清初,又在杭城东北建机神庙。

2024届福建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2021年真题)附答案

2024届福建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2021年真题)附答案

2024届福建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2021年真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1.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

这反映了A. 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 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 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 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2.如图为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局部),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

据此可推知,东汉时期该地区A. 存在大量戍边军民B. 生产方式受中原影响C. 耕作方式日益完善D. 农耕经济占优势地位3.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

据此可知,孙吴政权A. 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 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D. 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4.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高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官府当差。

募役法实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

代役人现象的普及A.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B. 加剧了乡村阶层对立C. 削弱了基层治理能力D. 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5.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广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

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A. 富民思想的践行B. 新农作物的传播C. 饮食结构的改变D. 人地矛盾的加剧6.如图为甲午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构成图。

这主要说明该时期A. 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削弱B. 近代军工企业的半殖民地性C. 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D. 民族资本投资近代军工企业的热忱7.1898年夏,吴汝纶为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作序,称誉该书“与晚周诸子相上下”,但又担心难以引起“以时文、公牍、说部为学"的一般士子的关注。

据此可推知当时A. 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 B. 新旧知识分子阵营分明C. 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尚未彰显D. 科举制度改革势在必行8.20世纪二三十年代,福建各苏区涌现出大量的民间歌谣并广为流传,如“山歌越唱音越高,二胡来和紫竹箫;苏区山歌像团火,唱得处处红旗飘”。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复习特训卷仿真模拟四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复习特训卷仿真模拟四

仿真模拟(四)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收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收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

这些现象(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的统一趋势C.表明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速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2.2016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的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等。

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治理B.西汉政府保护丝绸之路畅通C.中原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D.西汉时中原开始与西域交往3.隋唐时期,文人士大夫,除个别人坚守道统而排斥异端之外(如韩愈),一般都是随意出入于三教之间,或外修儒服而内通佛理,或一边求仕一边修仙,自己不以为怪,别人也司空见惯这一现象。

反映了( )A.三教合一弥漫到社会各个领域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思想文化C.思想活跃、开放包容的社会现实D.传统文化在交融借鉴中走向成熟4.宋神宗置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坊场(交易场所,政府抽税)、水利之法、兼察官吏贤否,又置提举茶盐司,专掌茶盐事。

据此可知,北宋( )A.开始建立常平仓制度B.地方机构彼此制约C.地方上依事务设官分权D.监察实现台谏合一5.《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年,河南等布政司所属州县“户粮多不及数”,“凡州改县者十二,县并者六十”,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或者合并。

据此可知( )A.政府需要移民屯田B.中原地区农业相对衰退C.地方区划不断降格D.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徙6.1873年,轮船招商局在天津设分支机构,英商太古洋行与怡和洋行联合美商旗昌洋行与之进行削价竞争。

天津港享有漕粮专运权及沿海各省官物的承运权等,从而增强了轮船招商局的竞争能力。

2024届福建省新高考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2022年真题)附答案

2024届福建省新高考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2022年真题)附答案

2024届福建省新高考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2022年真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1.周礼规定,贵族列鼎数量为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1976年,江西省新干县西周墓中出土了5件铜鼎,大小依次递减。

这可用来说明西周时期()A.血缘政治的完善B.铸铜技术的进步C.分封制度的成熟D.中原文化的扩展2.度牒是僧人出家的许可证,由官府颁发。

北宋时,持有者须凭资获取,可免除赋役。

至南宋中期,度牒逐渐成为官府用于海外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由此可以推知,该时期()A.纸币供应不足B.佛教日益兴盛C.财政问题严重D.中外贸易受阻3.明代地方上不赴京参加会试的居乡举人群体中,存在“虽得科贡者,亦不知重”的现象。

明中期以后,地方官府划拨专用经费,为举人们提供稳定的赴试资助。

这一举措旨在()A.加强社会控制B.减少中央财政支出C.完善科举制度D.提高人才选拔标准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农村扫盲工作陆续展开,如山西省部分农民“春天下种分散学,夏天锄苗地头学,秋天放假自己学,冬天大搞基建工地学”。

由此可见,扫盲工作的开展()A.改变了农业耕作方式B.发展了农村义务教育C.适应了农村生产特点D.结合了农业技术推广5.1952—1981年中国工业产值及其变动如下图所示。

该图表明这一时期中国()A.工业发展重心的倾斜B.沿海地区工业基础的雄厚C.工业区域格局的转变D.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建立6.在中央苏区,俱乐部是以政治动员为目标,进行政治文化学习与文娱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

1933年的统计显示,苏区乡村共有俱乐部1917个,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近10万人,城镇中俱乐部更加普遍。

据此可知,该时期的俱乐部活动()A.照搬了苏联的工作经验B.回应了革命斗争的需求C.扭转了苏区的发展态势D.弘扬了竞技体育的精神7.15世纪,意大利学者布鲁尼批评古罗马时代希腊人普鲁塔克的《西塞罗传》,认为它对罗马人充满偏见。

布鲁尼对各类原始材料逐一鉴别考订,重新撰写了《西塞罗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四)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 5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改革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代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改革家,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后人记取。

据此回答1~4题。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 消灭奴隶制残余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3.北宋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A.减轻徭役B.提倡农桑C.加强军事D.整顿吏治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③④经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文化异常繁荣。

哲学思想,流派纷呈;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据此回答5~8题。

5.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6.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 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 道家最受欢迎7.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D. 善用权术,建立威权8.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但是,汉朝在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

据此回答9~14题。

9.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

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 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B. 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C. 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D. 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10. 有关汉初封国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汉初开始就长期存在B. 王国严格受朝廷节制,权力弱小C. 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D. 侯国直属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辖11. 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A. 加强诸侯王的势力B. 剥夺王国的封地C. 分割王国的封地D. 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12. 东汉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这被称为A. 皇帝征召B. 乡举里选C. 公府与州郡辟除D. 举孝廉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存在的条约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条约关系。

《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构成了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三块奠基石。

据此回答13~16题。

13. 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A. 割香港岛给英国B. 赔款2100万银元C. 开五口通商口岸D. 英商进出口关税双方协定14. 中英《南京条约》所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A. 长江流域下游地区B. 长江和珠江下游地区C. 广东、福建沿海地区D. 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15. "合众国人民在五港口贸易,或久住,或暂住,均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院、礼拜堂及殡葬之处"这一条出自A. 《南京条约》附件B. 《望厦条约》C. 《黄埔条约》D. 《天津条约》16. 最早对传教权作明确规定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虎门条约》C. 《望厦条约》D. 《黄埔条约》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中华民族,分裂则不利于中华民族。

回答17~20题。

17. 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A.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 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C. 1923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D.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8.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重要成果是A.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 完成了全国性的统一C. 工农运动蓬勃发展D. 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 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经验是A. 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反共摩擦予以理解B. 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绝对领导地位C. 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D. 始终维护国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20. 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是①造成了祖国分裂至今②日本帝国主义乘机侵略中国③国共双方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内战④导致了三年多的内战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D. ①④渤海及环渤海省份靠近中国的政治中心,在近代历史上是列强侵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依据相关的历史知识,回答21~23题。

21. 近代历史上外国的军事力量第一次进入渤海是在A. 鸦片战争中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 洋务运动期间D. 中日甲午战争中22. 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势力范围或租借地达到了环渤海省份的国家有A. 德国俄国法国英国B. 英国法国日本C. 俄国法国德国日本D. 英国德国俄国23. 这一地区完全获得解放是在A. 济南战役以后B. 辽沈战役以后C. 平津战役以后D. 淮海战役以后在近代西方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过不同的经济思想或经济理论。

依据相关的历史知识,回答24~26题。

24. 以下关于重商主义的经济理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主要流行于工业革命以前B. 要求国家插手经济和国际贸易事务C.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 不利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5. 亚当·斯密阐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时代背景是①英国进入工业革命时期②科学成就迅速转化为生产力③启蒙运动盛行于欧洲④机器生产已经取代手工工场A. ①③B. ①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26. 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开始产生重大影响是在A. 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B. 一次大战以前的军备竞争中C. 罗斯福推行"新政"期间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时期2001年10月举世瞩目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它表明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在新的世纪迅速发展。

据此回答27~30题。

27. 关于欧共体和欧佩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都是区域性的经济集团B. 都有利于增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C. 都有效地遏制了一些大国对本地区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D. 都是西欧国家为恢复经济和持续发展而建立的28. 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表现形式B.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C. 经济全球化对区域集团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D. 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利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9. 当代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速的根本原因是A. 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B. 各国经济发展的排它C. 联合国职能的加强D. 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30. 唐装在上海APEC会议之后,迅速成为马年春节最亮丽的风景。

此间,杭州许多中小企业丝绸厂从倒闭到恢复生产,其中有的丝绸厂还在市场需求下,扩大了生产规模。

穿唐装流行,销售遍京城,丝绸厂得救,制衣店重生。

说明A. 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B.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C. 消费激活生产,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D.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8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计34分)3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的文明,在16世纪中叶以后,就再也不能避免地要发生正面交锋了。

在最初的交往之后,一方面中国士大夫中,出现了像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等愿意接受西方天主教文化的人;欧洲天主教内部,也出现了以利玛窦、艾儒略等人为代表的同情、容纳和接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主张。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材料2 公元1664年全国教务情形表(简表)省别地名教堂数目教徒人数直隶北京8 15000陕西西安10 20000湖广武昌8 2200江西南昌 3 1000浙江杭州 2 1000江南南京 1 600(1)根据材料1,在明末清初,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文明,怎样产生交流?(4分)(2)根据材料2,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引入西方文化,多在哪些地区活动?为什么?(4分)3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于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内地和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

"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有472项在中、西部,占68%。

材料2 1965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

"形成了一个持续长达三年多的三线建设和工业大内迁时期,此期间国家投资2000多亿元,兴建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建成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西部。

材料3 进入80年代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新战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其他地区富起来。

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沿海地区要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帮助内地发展,沿海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中国当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回答:根据材料指出50~70年代我国工业布局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变化并简要评述其意义。

(12分)3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战后美国国家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

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内外市场,从50年代中期,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

材料2 二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国有化。

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约有200万人在其中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