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问答题精编
中国现当代史简答问答
北洋政府的更迭1.1895袁世凯在小站练兵-1916袁世凯死,北洋军阀兴起和壮大时期2.1916袁世凯死-1926被罚前期,北洋军阀派系斗争与军阀混战时期3.1926 7北伐出师-1928张作霖退往关外,北洋军阀衰亡阶段。
两次直奉战争北京政变1.争夺中心事北京政权,1922429正式爆发,结果奉败直胜,冯军推出关外,直系军阀独霸北京政权2.1922915爆发,直败奉胜北京政权仍掌握在军法官僚段祺瑞手中. 北京政变:为北方革命形式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试述新三民主义:内容:孙中山在1924年1月于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①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对内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③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个原则。
平均地权是由国家制定土地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防止“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对“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后不久,孙中山将上述方针归纳“耕者有其田”。
节制资本是凡具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之企业,“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为之谋救济之道”。
意义: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它克服了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和彻底的反封建纲领、特别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纲领的根本弱点,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采取了批判态度。
它的政治原则和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问题集锦
中国近现代史问题集锦(一)1、洋务运动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着世界潮流——在近代化(主要是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请指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洋务运动在近代化的领导者、进程、依靠力量方面的特点。
并简析其成因。
(解答前须明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化主要指工业革命,并需要知道西方近代化的领导、进程和依靠的力量,然后对比归纳)(1)领导方面的特点及原因:西方近代化由资产阶级领导完成,中国则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
中国由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未经工业革命,没有成熟的资产阶级;而农民阶级又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力承担实现近代化的使命;封建势力中的顽固势力更是不能担当此任。
于是开创近代化的使命便落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派身上。
(2)进程方面的特点及原因: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一般是由轻工业到重工业,在民用工业发展基础上建立军事工业,中国恰相反。
原因是当时清政府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打击,外有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所以先军事后民用,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3)依靠力量方面的特点及原因:西方国家工业化一般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
而中国工业化则基本依靠政权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随着社会条件的逐步成熟,才出现了官督商办和商办形式的企业。
2、概括归纳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思想特点,并分别分析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答案包括三部分:政治力量;特点;原因)(1)清政府:面对侵略一方面由抵抗到妥协求和,另一方面顽固守旧,拒绝进行任何改革。
这是由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及满洲贵族的阶级立场决定的。
(2)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鸦片战争使民族面对加剧的背景下,开始抛弃夜郎自大观念,“师夷长技以制夷”。
(3)农民阶级领袖洪秀全:在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影响下,主张也绝对平均主义改造中国。
(4)农民阶级知识分子洪仁玕:受鸦片战争后西学传入的影响,主张学习并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1. 1840年至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时期,请问这一时期有哪些重要事件和变革?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包括:-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史开始。
中国在战争中战败,签署了《南京条约》,开启了不平等条约时期。
- 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其领导人洪秀全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并与清朝进行长期的战争。
- 戊戌变法(1898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改革尝试,旨在推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现代化。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和外国干涉的原因,改革失败。
-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 中共成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继续推动革命事业。
其中包括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 辛亥革命后,中国面临了哪些重要的政治问题?辛亥革命后,中国面临了以下重要的政治问题:- 政权更迭: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但建立的中华民国政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国内各地出现了许多军阀混战,政权更迭频繁,导致政治的不稳定。
- 民主建设:辛亥革命的目标之一是建立民主政治制度,但中国缺乏民主传统和经验,这成为了建设民主的困难。
- 区域分裂:在政权更迭和军阀混战的背景下,中国出现了多个割据政权和分裂势力,如南京国民政府、广州军政府等,导致政治权力分散。
- 国际干涉:辛亥革命后,外国列强仍在中国保持一定的势力和特权,他们的干涉加剧了中国政治问题的复杂性。
3. 红军长征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是什么?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至1935年进行的战略撤退,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 国共合作:红军长征期间,由于敌人的追击和围剿,共产党与国民党军队(国共合作时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和抗战,缓解了两党之间的紧张关系,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史考试问答题归纳
中国近代史考试解答问题1、为什么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答:第一,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英国与其他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了国家政权形式上存在,而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
第二,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一方面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农业经济也日益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并成为其市场体系中得一部分;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在是完全意义上得封建社会,为是一个半封建社会。
2、简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答:第一,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第二.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普遍激化。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缩小后的战费、战争赔款都摊派给各省负担,其结果便是层次转嫁给农民。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和鸦片贩卖年年激增,加速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萎缩,影响了人民生计。
第三,太平天国发生前十年,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自然灾害频发,大量灾民流离失所。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3、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答:1912来了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其主要内容:★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
★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
4、简述秋收起义的特点和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常见问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常见问答题:1、19世纪60—70年代,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域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和重大变化?这些事件和变化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16分)答:政治领域:①资本主义国家形势控制清政府,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中外反动势力对外屈膝投降,阻碍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经济领域:中国市场被逐步打开。
②洋务运动开始。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随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担负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
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逐步壮大。
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着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前),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有哪些?对此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与以前的斗争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危机加深的原因、表现:(原因:由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再加上清朝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有利于外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其后帝国主义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898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美国提出了对中国门户开放的政策;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活动:①戊戌变法运动;②义和团运动;③辛亥革命。
特点:①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②斗争目标或指导思想明确,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③斗争手段或方式多样化,有改革、起义、革命等形式;④斗争的结果局部成功,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③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答题
1、为什么说清朝中叶中国封建社会走到了尽头2、简述中国资产阶级的双重特点和性格3、简述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4、简述近代中华名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相互关系5、简述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6、简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7、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以及之间的关系8、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9、简述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10、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1、洋务派的洋务事业包括哪些?12、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3、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围绕着哪些方面展开?实质是什么?14、百日维新的内容包括哪些?如何评价?15,简述戊戌运动的意义16,简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7、简述维新派失败的原因以及教训18、清末新政的目的和内容19、简述清末名族危机加深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方面20、简述三民主义的内容以及局限21、简述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意义和内容22、简述革命派对中国民主革命认识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23、论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4、简述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25、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26、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局限27、简述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历史特点28、简述中共一大的内容29、简述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30、简述二大的最高和最低纲领以及意义31、简述北伐战争得以胜利进军的原因32、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以及意义33、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34、简述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35、国民党是如何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36、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37、简述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38、简述八七会议的内容以及意义39、简述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40、简述长征的历史意义41、简述左倾教条主义形成的原因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42、简述洛川会议的内容43、简述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意义44、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45、简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灾难?46、简述中共如何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7、简述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48、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49、简述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50、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见过方案51、简述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52、简述中共的建国方案的主要内容53、简述毛泽东指出的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原因54、简述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5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56、简述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系统阐明的中共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主张57、简述抗日战争后的国际格局以及对中国的影响58、简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迅速溃败的原因59、抗战胜利后中国为了争取和平民主而做的努力60、简述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61、讲述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过程62、论述《共同纲领》的内容以及作用63、简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6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面临哪些考验65、简述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66、简述中共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67、为什么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68、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69、简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意义及特点70、简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深刻历史意义71、简述中共八大的历史意义72、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73、简述七千人大会的背景、内容已经历史意义74、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犯过哪些错误?如何认识?75、简述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以及左右76、简述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历史意义77、简述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内容形式78、简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意义79、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80、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81、简述十七大的主题和使命82、试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
中国近代史问答题(百姓整理)1、简述近代中国是如何进行反侵略斗争的。
P31~32答: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侵略、压迫的过程。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
3.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台湾的过程中,台湾人民也奋起反抗侵略者。
4.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从未间断过。
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与部分清军与之展开殊死战斗。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爱国官兵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2.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满族);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4.中日甲午战争时,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都以身殉国。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P35老师答: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
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
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考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42.中国工农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4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4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45.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是什么?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是什么?4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什么?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42.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代表人物。
43.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阐述的中日之间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
44.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
45.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是非的主要标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论战的意义及革命派的局限性。
47.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主要表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42.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
4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44.没收官僚资本对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45.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47.统一战线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42.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4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出现的新面貌。
44.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
一、列强的对华侵略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性质2.简述林则徐反对英国侵略的策略思想3.列举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官兵的抗英斗争4.试析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5.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6.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7.列举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事实8.试析二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9.列举中法战争中的重要战役10.试析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的原因及影响11.日本是怎样蓄谋发动侵华战争的?12.列举甲午战争中的主要战役13.结合史实分析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原因14.试析甲午战争的影响15.简述台湾人民的保台斗争16.列举列强在华强占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17.简述近代香港问题的形成18.结合条约内容说明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9.试析近代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及其成因20.简述晚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关系的演变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2.试评洪秀全3.简述太平天国前期胜利进军的过程及原因4.建都天京战略得失分析5.为什么说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分水岭6.试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7.简述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8.试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9.与历代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哪些新的特点?10.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11.简析扶清灭洋口号12.简析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演变及成因13.如何评析东南互保14.试析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作用15.比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16.1854-1861年太平军与湘军争夺天京上游的主要阶段及结局特征三、晚清政局1.试析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2.简述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异同3.列举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4.洋务企业的性质和特点5.试析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6.试评洋务运动7.简述清末新政的背景8.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9.试评清末新政10.洋务运动军用和民用企业的特点和作用11.试述清政府自救改革中的新旧三派思想冲突四、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途径和特点2.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局限性3.20世纪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概况和特点4.19世纪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概况5.甲午战争后产生的主要民族资本主义企业6.20世纪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概况7.西学东渐的阶段及其特点8.文化冲突的类型和性质9.中西文化冲突的原因10.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11.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12.简述科举制度的发展到被废除的过程五、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1.康有为的变法理论分析2.严复的变法理论分析3.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焦点、意义及其局限性4.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5.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与历史意义6.清末立宪运动评析7.简述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8.同盟会纲领评析9.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意义及其局限性10.革命派武装反清活动的失败原因1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重要意义12.南京临时政府评析1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面临的困境与危机14.《临时约法》的内容与性质15.二次革命及其失败原因和结局16.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17.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颁布的重要措施六、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1.中国近代出现的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概括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与19世纪末相比的新特点,并分析原因3.北洋军阀的形成原因4.评价五四运动5.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6.简述北洋军阀的性质及反动统治的特点7.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8.简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引起的三次思想论争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必然性和失败的经验教训10.比较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并阐述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
近代史问题回答
问题一: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
一、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与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发生变化,战前的革命任务是反封建,战后的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性质也由农民战争转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四、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的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能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能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五、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战后的中国新产生了工人阶级,资产阶级这样的新的社会阶级。
问题二: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两大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个任务之间是互相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的,一、必须先改变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二、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因为帝国主义绝不会自动放弃在华攫取的特权,封建主义势力也绝不肯自动放弃自己的控制权,所以改良的方式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所以只有通过革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问题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见册子问题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一、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二、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现代史问答题精选150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问答题精选150题(共和国史)1.从中共“七大”到中共“八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共分别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来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向前发展的?(1) 1945年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
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共确立争取抗战胜利的总任务,并适时开展大反攻,抗战胜利。
(2)抗战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解决,由于蒋美勾结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中共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通过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进行争取和平民主斗争,并通过三年人民解放战争,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成立了新中国,赢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3)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革命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会会明确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拟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从而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建国后,采取措施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并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4)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的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的正确决策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2.1949~1956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请回答有关问题:⑴过渡原因: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②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③中共最高革命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⑵过渡的条件:①社会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了必要的前提;②政治条件: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形成,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③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及在国民经济中领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必要的经济前提;④国际条件: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广泛展开,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世界和平进步力量增长,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⑶过渡时期党的任务: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⑷过渡性的表现:①.社会主要矛盾: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社会阶级结构:由多种成分并存,到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③.社会经济结构:由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④.国家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答案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有关情况分析说明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
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毅然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揭开了建立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4、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德望经验,相继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广大农村敌人政治力量薄弱;农民占人口大多数,并深受封建地主压迫剥削,是工人阶级的可靠同盟军;中国反动统治阶级勾结帝国主义,用反革命暴力残酷统治人民。
因此,中国革命的重心应转移到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二:简述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并说明蒋介石集团和中国共产党面对日本制造的侵华事变各采取什么态度,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态度?答案:原因:1日本对中国领土垂涎已久;2、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3、乘蒋介石全力围剿红军之机;4欧美列强忙于内部事务。
态度: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的号召。
原因:蒋介石集团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本阶级的利益,不惜牺牲全民族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他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三、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有什么历史意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原因: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问自答题目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问自答题目摘要: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三、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四、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五、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正文:中国近代史纲要自问自答题目,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中国近代史。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这时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经济和文化水平都相对较低。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既需要应对国内的动荡和危机,又需要应对外部列强的侵略和割据。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这个时期,西方列强通过武力、贸易和传教等手段,对中国进行了全面的侵略和控制。
他们抢占了中国的资源和市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
三、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人民开始觉醒,民族意识逐渐增强。
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呼吁救国救民,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和革命的方案。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振兴中华,摆脱列强的控制和剥削。
四、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及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这两大任务是相互关联的,必须同时进行。
只有完成了这两大任务,中国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由和富强的国家。
五、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近代史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这些事件和人物都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苦难和挑战的时期,但中国人民在这个时期也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和奋斗精神。
中国近代史知识问答
中国近代史知识问答1. 什么时期被称为“百年国耻”?答:鸦片战争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百年国耻”。
2. 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答: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标志,它是中国近代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
3. 什么政治派别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是辛亥革命的主力。
4. 什么条约被称为“不平等条约”?答:19世纪后半叶,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被称为“不平等条约”。
5. 什么时期被称为“废除科举、兴办学校”的时期?答:清末民初时期被称为“废除科举、兴办学校”的时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6. 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又一次重要转折,这一事件发生在1921年7月1日。
7. 什么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答: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标志,这场战争从1937年开始,持续了8年之久。
8. 什么时期被称为“文化大革命”?答:1966年至1976年,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被称为“文化大革命”。
9. 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答: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这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10. 什么时期被称为“四个现代化”时期?答: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被称为“四个现代化”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阶段。
总结:中国近代史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都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这些知识问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更好地认识到中国在近代史上所经历的艰难和曲折,也更好地体会到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和现代化建设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近代史问答题集
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革命党人和中同盟会会员担任着政府重要部门的主要职务。
(2)在实行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3)南京临时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局限性。
一是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
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2、简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1)发动“二次革命:和组建中华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等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
坚持两个月后失败。
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2)发动护国战争。
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3)发动护法运动:为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两次发动护法运动。
● 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
针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 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针对直系军阀拒绝恢复民国和《临时约法》。
两次护法战争均因军阀出卖而失败。
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民主(德先生)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赛先生)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2)激烈批判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
新文化运动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宗旨和基本内容的孔学,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纲常礼教,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
对妇女解放、家庭问题、婚姻恋爱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宣传男女平等和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中国近代史问答题精选
中国近代史问答题精选1..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在性质、结果方面存在哪些一致和差异?试综合分析导致上述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
⑴.性质:一致: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差异:前者重在改良;后者强调民主革命;⑵.结果:一致: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思想,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都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差异:前者在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下,很快失败;后者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⑶.导致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①.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属不同的阶层,革命要求和政治主张不同;②.运动的方式不同:维新变法运动是在封建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革命派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③.维新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依*没有实权的皇帝;辛亥革命发生时,全国范围内革命形势成熟,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作出的主要贡献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⑴.洋务运动:引进先进西方技术,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冲击了旧的观念和传统,对中国人的思想解放起了积极作用,还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⑵.戊戌变法运动:吸取洋务运动的教训,不但学习西方的技术,还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要求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的第一次全面偿试;⑶.辛亥革命:吸取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训,以武力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 20世纪初,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为什么?为顺应这一趋势,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怎样的努力?最终结果如何?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⑴.趋势: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近代史问答题(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问答题(完整版)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重点问答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资产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赋予幸福。
3.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答:(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第一,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第五,具世界意义,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联合绞杀。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中国近现代史常考的问答题
1、.“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在此总结了起义以来部队行军作战的经验教训,具体讨论了部队的改编问题.改编的主要内容有1))对部队进行组织整顿,把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2)确定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3)实行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连以上各级建立士兵委员会.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三湾改编,标志着工农革命军的新生,在我军的建军史上具有深远而伟大的意义2、.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8年期间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军队伤亡321万(其中阵亡131万),歼灭日军100余万;共产党敌后战场,大小作战12万余次,军队伤亡是60万,歼灭日军52.7万,此外还歼灭118万伪军。
除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和一九三三年长城抗战——即榆关、热河、长城三大战役外,自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 次。
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
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
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此外国民党还牺牲了包括张自忠再在内的11名上将,34名中将,50名少将从上述数字来看,正面战场的牺牲和战果明显地高于敌后战场。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统计,即按兵力多少来算,敌后战场平均每个兵员歼敌数字和平均伤亡率又高于正面战场。
仅以上述统计为依据,就可以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
但是我却认为,无论是哪种答案,源于这样的依据都是不能使人信服的。
在我看来,尽管如前述战争规律决定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划分成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但抗日战争面对的不是任何一个党派的敌人,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因而这个战争是中华民族争取生存权利的整体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现代史问答题精编1.从中共“七大”到中共“八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共分别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来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向前发展的?(1)1945年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
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共确立争取抗战胜利的总任务,并适时开展大反攻,抗战胜利。
(2)抗战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解决,由于蒋美勾结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中共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通过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进行争取和平民主斗争,并通过三年人民解放战争,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成立了新中国,赢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3)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革命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会会明确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拟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从而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建国后,采取措施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并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4)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的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的正确决策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2.1949~1956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请回答有关问题:⑴过渡原因: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②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③中共最高革命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⑵过渡的条件:①社会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了必要的前提;②政治条件: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形成,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③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及在国民经济中领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必要的经济前提;④国际条件: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广泛展开,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世界和平进步力量增长,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⑶过渡时期党的任务: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⑷过渡性的表现:①社会主要矛盾: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社会阶级结构:由多种成分并存,到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③.社会经济结构:由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④国家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⑸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既具有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联合起来,对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实行专政。
新中国成立以前,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它只进行了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变革,并不改变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也不改变农民的个体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
⑹过渡的特点:①中国是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一般的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②中国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渡,通过改造实现社会主义革命;③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保持政治联盟,采取和平手段、改造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同步进行。
3.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采取那些创造性的重大举措?指出其依据。
①经济上: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限制、利用”,打击投机倒把,合理调整工商业,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采取赎买政策,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和平过渡。
依据:建国初期,经济形势严峻,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经济;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是落后的生产方式;民族资产阶级愿意与共产党合作。
②政治上: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实行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依据: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保持政治上联盟,三大改造完成,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③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依据: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国民政府的民族压迫、歧视政策,使少数民族地区落后。
④外交上:中国提出与友好国家,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依据:美国实行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新兴民族国家独立;中国为打破外交孤立,寻求和平发展环境。
4. 新中国初期(1949~1952年)人民政府巩固政权的斗争,从不同的角度看具有不同的实质任务。
试结合史实,从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各自的实质目的、相应措施及其实质意义。
⑴从社会性质看:这一时期,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准备时期,巩固政权的实质目的是巩固、完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四大阶级的联合政权。
具体措施是:召开新政协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进行土地改革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巩固工农联盟;通过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意义: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巩固为恢复经济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⑵从革命性质看:这一时期处于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阶段。
巩固政权的另一实质含义是政治上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彻底消灭民主革命的敌人。
具体措施是:通过追歼残敌,剿匪作战,消灭了国民党残余势力;抗美援朝,挫败了帝国主义侵华的图谋;通过土地改革,基本上消灭了农村封建剥削制度;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肃清了官僚资产阶级;意义: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为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良好条件.5.新中国初期(1949~1952年)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为恢复和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成效如何?扼要指出上述措施的共同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基本原因。
⑴经济形势: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堵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国民经济崩溃。
⑵原因:国民党反对派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括;⑶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完成土地改革,实行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⑷成效:1952年国家财政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⑸特点:①以稳定经济秩序为目标,采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②采取统一战线策略,调动各方面积极作用;⑹原因:①由当时的经济形势决定: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国民经济崩溃,财政困难,人民生活困苦,这些都关系到人民政权的生存问题;②由党的正确领导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党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抓住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6. 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面临那些任务?为此中共采取哪些措施?历史条件:⑴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⑵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⑶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⑷全国人民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人民政府;⑸新政协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党和人民政府的任务: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
这三大任务,互相联系,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其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
中共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斗争:⑴政治上:①召开新政协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②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
实现祖国大陆统一;③进行抗美援朝。
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④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⑤展开镇反运动。
取缔旧社会遗留的丑恶现象,使我国社会秩序得到安定;⑥开展“三五反”运动。
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打退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进攻,在工商业中进行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⑵经济上:①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经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全国物价稳定,人民政府赢得人民信任;统一财经,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初步确立了以中央集中统一为主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③合理调整工商业。
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④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
在农村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确立工人阶级领导地位,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⑶外交上:①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不承认国民政府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②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积极同邻国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与国际事务;(如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美国在外交上孤立中国的政策。
7. 新中国成立前10年,我国民族工业呈现何种状况?试分析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10年,我国工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20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什么道理?前10年状况、原因:⑴状况:民族工业处于严重萎缩状态,到解放前夕,民族工业基本上破产、停滞;⑵原因:①列强的长期掠夺,尤其是日本侵华期间的经济掠夺和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商品的涌入,使民族工业根本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②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发展,使大批企业破产;③长期的战乱、动荡;后10年的发展: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⑵新中国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⑶先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社会主义改造;⑷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说明了:⑴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⑵20年间工业的衰败与繁荣,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8.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共对民族资产阶级由哪些做法和政策?实行这些政策和做法的依据是什么?特点是什么?政策、做法:⑴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参与建立新中国:1949年召开新政协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与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⑵利用、限制、斗争:建国初期,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得到恢复发展,打击投机倒把活动,开展五反运动;⑶赎买政策:1953~1956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先实行初级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到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在公私合营后,按资本家的股金发给股息,采用和平赎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