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进校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在我们将介绍校企合作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将分析校企合作的概念和现状,探讨不同的合作模式以及它们的实践效果,并探讨校企合作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我们将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校企合作的未来发展。
在我们将总结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回顾全文的主要观点。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将深入了解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状分析、优势、挑战、作用、未来发展、价值、发展方向、总结、回顾。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旨在通过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和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往往是相对独立的,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这种局面导致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往往无法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使得人才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和推广,旨在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企业也可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培养与自身企业需求更加契合的人才。
这种双赢的合作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企业所认可和采纳。
1.2 研究意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对当前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和创新。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教育资源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以校企合作为载体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变化 , 就业状况的调研分析 , 由教研室主任牵头组织专业课教师深入 企业 、 产业 、 行业调研学习, 与企业 的接触 中捕捉合作信息 , 在 在沟通 中创建合 作 平台 , 签订合 作协议 , 逐步建立 了西安济农高新技术农业示范 园、 连云港振
一
法是 , 在进一步扩大校 外实训基地 的同时, 更多地考虑 向纵深 方向发展 , 注 重“ ” 质 的提高 , 注意在高起点、 高水平上 寻求 与知名企 业合作 , 合考虑 学 综 生就业 时所 需的知识和技 能, 坚持特色发展 , 调研设计符合 园艺 园林专 业 发展规律的就业能力模型, 在实践教 学中导入专业新产品、 新技术 。 自 20 0 7年,生物工程系与西安济农 高新技术 农业示范园有限公司合 作, 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该公司是西北较大 的设施农业生产基 地、 陕西最大
近 年 来 专 业 建 设紧 紧 围绕 区 域经 济 发 西 展需要 , 以就 业 为导 向 , 密 结 合 社 会 园 艺 园 林 技 术 专业 人 才 需 求 规 模 的 紧
售为一体的高档花卉、 绿色果蔬产 品高新技术 企业 , 专业 从事 高档花卉 、 种 苗 的引种、 培育、 生产和销售以及农 业新 品种、 新技术的研 究和推广。该计
设备进行教学 。该公司每年在学 院举办专场招聘会 , 促成园艺园林技术专 业毕业生到西安济农高新技术农业 示范 园有限公司就业, 真正实现了订单
培养 。
此外, 生物工程系还与西安环美城建花卉有 限公司、 鱼化 苗圃、 西安国
际高 尔 夫草 坪 部 、 庆 公 园等 企 业 合 作 , 同研 究 园 艺 园 林 专 业 人 才培 养 兴 共
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优势研究
企 业 分 期 分 批对 员工 进 行 专 项 技术 培训 。 在 职 人 员 学历 教 育 需 求 一 些 企 业 员 工学 历 不 高 、 文化 层 次 不 能 满 足 现 代 企 业 发 展 的要 求 . 要 分 期 分 批 地 对 员 工 进 行 需
职 业 院校 是 培 养 技 术 人 才 的 主 阵 地 . 业 是 使 用 技 术 人 才 企 的 主 阵 地 . 业 院 校 为 企 业 服 务 . 企 业 提 供 专 业 技 术 人 才 供 职 为 应 和 储 备 . 业 是 职 业 教 育 的 服 务 对 象 . 时 职 业 教 育 又 离 不 企 同 开企 业 的 支 持 。 一 方 面 . 业 需 要 职 业 院 校 为 其 提 供 专 业 技 术 企 人 才 培 养 , 高 在 职 职 工 的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 历 水 平 等 各 项 教 提 学
需 要 企 业 提供 实 习 教 师 、 产实 习 岗 位 、 产实 习 场 地 和 设 备 , 生 生 需要企业 为职业 院校提供人才需求 信息 、 岗位 技 能 信 息 . 学 为 生 提 供 就 业 岗 位 . 助 职 业 院 校 做 好 人 才 需 求 趋 势 分 析 . 定 协 制
在 职 人 员专 项技 术 培 训 需 求 目前 . 业 正 处 在 转 型升 级 企 的过 程 中 . 铁 路 行 业 大 提 速 . 力行 业 的 输 配 电 线 路 升 级 换 如 电
代 . 械制造 行业的生产 工艺更新 , 技术 、 材 料的应用 等 。 机 新 新 各 项 技 术 标 准 有 较 大 变 化 .需 要 对 员 工 进 行 专 项 技 术 培 训 . 同
职 业 院 校 与 企 业之 间是 相 互 依 存 、 同发 展 的 关 系 共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探索
பைடு நூலகம்
任机 制 ,制定 完 善 校企 合 作 责任 机 韦 的具 体 法 规 明确 规 定企 l _ 业参 与职 业 教 育 的 义 务 和 责 任 、 实施 校 企 合 作 的途 径 和 方 式等 .
做 到 鼓 励 性政 策 与 惩 罚性 政 策并 举 以实现 学 校 与企 业 、教 育行
有 深 刻 内涵 和外 延 的顶 岗 实 习却得 不 到 落 实 ,通 过 具体 的工 作要 求 和 责 任 来培 养和 提 高 学 生 综 合 素质 能 力 的想 法 没 有 得 以 实现 4 学 生对 实 习的重 要性 和 必要 性 缺 乏充 分认 识 ,在 实 习过程
中缺 乏压 力 感 和责 任感 .不服 从企 业 管理 ,不 遵 守企 业规 章 制度 ,
可 以进 一 步 在更 为广 阔 的领 域 开展 合 作 ,特 别是 在 企 业文 化 建 设
方 面 更 可 以充 分 利 用 学 校 资源 ,从 而提 高 企 业 的 核心 竞 争 力 。
2 高 等 学校 方面
e ) 等 学校 通过 加强 与企 业 的 交流 和合作 ,充分 利 用企 业的 高 1 有 效资 源 ,对培 养 和 提 高学 生 的 工程 实 践 能 力是 非 常有 利 的 一 校
三 、走 出校 企 合 作 困 境 的 出路 的有 益 探 索
1 政 府各 个 部 门之 间要 充 分协 调 对各 自的 领域 进 行 引导与
支持 .健 全相 关法 律 法规 和 鼓 励政 策 。 首 先 ,政 府 要 加 大对 校企
本 ,另一 方 面 ,企 业 依托 学 校 资 源 在 员工 培 训 、技 能提 升 、技 合作 双 方 的合 作 成 本 补偿 在 实 习 实训 基地 建设 、产 品开 发 和贷 术 成 果 转让 、孵 化 等 方 面 成 本 都 将 大 大 降低 。 款等 方面 给 予 校企 合作 政 策 优 惠 , 次 .要 规 范 学校 和 企 业 的 责 其
浅谈校企合作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滨州
260 ) 5 6 3
企业技能标准 引入高职课程 , 这就要求改革我们原有的教学 模式 和教学方法 。教学 改革是 为了突出学生职业素质 、 职业 能力 的培养 , 而教学模式 的改革 、 教学方 法与手段 的更新 都
要 服 务 于 这 一 目的 。要 十 分 重 视 学 生 的技 能 训 练 , 对 学 生 把
中都 采 用 这 种 合 作 模 式 。
就是巧妙 地将 职业 教育 和培训与校企 合作 有机地融为一体 。 1 国“ . 德 双元 制” 职业教 育。 将传统的“ 学徒 ” 培训方式与 现代 职业 教育思想 结合 的一种 企业与学 校合作办 学的职业 教育模式 。根据受教育者与企业签订 的职业教 育合 同 , 受教 育者在企业 以“ 徒” 学 身份 、 在职业学校则以“ 学生 ” 身份接受 完整 、 规的职业教育。 正 2法 国 学徒 培 训 中心 。 由地 方 政 府 和 企 业 主 办 , 于 工 . 属 学交替的职业教育机构——学徒培训 中心 , 是法国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的主要形式 , 主要 表现在学 徒要 与企业签订培训合 同, 企业 主不仅要 支付工 资 , 还要保证系统完整 的培训 , 教学 采取学徒培训 中心与企业合作的工学结合形式 。 3韩国“ 学合作” 韩 国政府规定企业必 须进行 职业教 . 产 。 育 ,凡员工在 10 以上 的企业都要负 责进 行员工的在职 0 0人 培训 ,0 0人 以下 的须按 企业 职工平 均工 资 07 %的 向国 10 .5 家交雇佣保 险金 , 由国家专 门机构负责培训员工 。政府还大 力推动职业学 校与企业 密切 联系 , 把产学合作作 为职业教育 发展 的 战 略措 施 之 一 。 4我 国技工 院校校企合作 以来 , . 基本是停 留在学校与企 业双方 自愿结合这个层 面上 , 大部分属于 自发 的、 短期 的 、 不 规范 的、 甚至是 靠关系维 系的较低层次 合作上 , 始终 没能形 成 统 一 协 调 的 、 动 自觉 的 整 体 行 动 , 有 上 升 到政 府 行 为 。 行 没 二 、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的 实 施 途 径 高
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校企合作是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不容乐观,理想的模式有“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订单教育”等。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企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我们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奋斗目标:“继续加强职业教育。
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即校企合作。
所以,作为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最佳模式,推进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认识校合作的重要性。
首先,校企合作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能使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促进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的改革和调整,培养更能贴近职业岗位的人才。
因此,校企合作能促使专业课程的改革,优化专业课程,突出实践,用先进的知识理念充实课堂教学,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
其次,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有效资源,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建设稳定的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直接进入企业实习;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支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的新型教师队伍。
内外紧密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零距离”。
再次,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企业的参与能准确界定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和专业技能,使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参与能使实际案例贯穿于教学之中,并可掌握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讨式、实验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关键。
而高职院校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也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一、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背景和意义1. 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作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市场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教育质量的提高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实际的教育资源。
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
4. 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1. 产学合作的机制建设校企合作机制是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依托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双方合作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实际项目的教学实践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的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企业项目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挑战,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企业导师的指导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学生的导师,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和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 实习实践的环节安排实习实践是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 介: 张德 山 (9 4 ) 男 , 南 许 昌人 , 昌职 业技 术 学 院 党委 副 书记 , 级讲 师 。 16一 , 河 许 高
高 等职 业教 育 肩负 着 培养 面 向生 产 、建 设 、 服 务和 管理 第一 线需 要 的高技 能人 才 的使命 在世 界
C E教 育 模 式 ( o ee c ae d ct n 以 能 B C mp t e B sd E uai , n 0
力 为 基 础 的教育 ) .则聘 请 行业 中- 4 具 有 代表 性 -  ̄ L
的专 家组 成 专业 委 员会 , 各类 职 业 的技 能 要求 层 将
层 分 解 , 炼 出所需 的职业 能力 、 业 技能 . B 提 职 . E教 C
( )校 企合 作 、 学结合 ” 困惑 一 “ 工 的
“ 企 合 作 、 学 结 合 ” 学 模 式 的核 心 理 念 . 校 工 办
就 是 要 改 变 中 国 高 职 教 育 运 行 模 式 过 于 封 闭 和 学
育模 式 打破 了传 统 的公 共 课 、 基础 课 为 主导 的教 学
中 图分 类号 : 1 . G7 85 收 稿 日期 : 0 I 0 5 2 1 一1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1 1 3 2 1 ) 4 0 0 — 4 1 7 —9 2 ( 0 1 0 — 0 7 0
基 金项 目 : 南省 政 府 、 教 育 厅 高等 教 育教 学 改革 研 究 项 目(0 9J L 8 )河 南省 社 会 科 学 联 合 会 、 南 省 河 省 2 0 SG X39 ; 河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讨
西 Xi n i a 业 技o a J u n l f安 铁R路w y Vo ain l& T院 nc lIsi t o r a o a al 职 c t 术 学 e h学a n t ue c i 报 t
N., 0 o1 0 29
据统计 , 0 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6 %。高 2 6 0 2
职教育 如何 实 现 周 济 部 长 提 出 的 “ 以服 务 为 宗 旨,
数 的 6 .% 。高职 院校 已成为 与地 方经 济 、 会 发 75 社
以就业为导 向, 产学研 结合之路 , 走 培养数 以千万 计 的高技能 人 才 ” 目标 , 目前 高 职 院 校 面 临 的 的 是
( i R i a oao a & T cnc stt) X , a w yV ct nl 柚 l i ehia I tue l ni
Absr t t ac :Th n y wa o de eo h ih r v c to a d a in i o c mb n h e r n t e e r h a d e o l y t v lp t e h g e o a in l e uc to s t o i e t e l anig wi r s a c n h
c ry o tt e s h o a r u h c o l—e tr rs o p r t n a n h ntg ain o r d t n,ta h n n e e rh.Ho t — n e p ie c e a i mo g t e i e r to fp o uci o o e c iga drsac w o U t ie t e a v n a e o d c t n s se un e tk n te r n n fs h o sb r d to e h oo y a d i ito h i z h d a t g fe u ai y tm d ra e h u nig o c o l y ta iin tc n l g n nss n t e l o p i cp e o r e c a im nd wih a ve t o rn il fma k tme h n s a t i w oc mmo e e o me to h r mie o t a e e ti c s a n d v lp n n t ep e s fmu u lb n f sne e s . i
试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试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校企联合办学能发挥学校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所需的技能人才,解决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
实现校企联合办学需要建立通畅的合作渠道,建构“共享、双赢”的机制与模式。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模式实施方式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决定了必须以市场需求,尤其是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将培养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要实现“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是产学结合,双向参与,三方获益。
校企通过解决学校与市场在人才供与需上的矛盾,即解决供需双方的衔接问题。
校企合作能让专业教学与实训满足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对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对接先进的设备与环境。
校企通过“四个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解决好“三赢”问题,即学校、企业和学生都能获益。
一、校企联合办学的必要性1.校企联合办学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相应的职业素养。
要获得技术应用能力和相应的职业素养,必须使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于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职学校要高质量完成实践性教学任务,除有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外,还必须有数量足够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真实现场经受磨练。
因此,中职学校迫切需要企业参与办学。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人才。
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模式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支持,中职教育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很难适应社会需求。
2.校企联合办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
企业的兴旺主要取决于产品质量,产品高质量源于员工的高素质。
没有高素质的生产员工,企业将会面临被淘汰,更谈不上企业的发展。
“引企入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索
“引企入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引企入校”的方式,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I. “引企入校”模式的内涵及意义“引企入校”是指学校主动邀请企业进入校园,与学校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
企业和学校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使教育更贴合企业需求,培养更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
这种模式的推行对于促进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II. 校企合作的实践案例1. 某高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该高校与某知名企业共建了一个专业实验室,由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高校为企业提供学生的研究力量和科研平台。
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接触到前沿技术,提高了实践能力,也使企业获得了更多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储备。
2. 企业导师与学生导师结合的辅导模式某高校与多家企业合作,让企业优秀员工担任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项目,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1.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企入校”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更好地掌握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2. 有利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促进学校在科研和教学上更好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科技成果和研究成果。
3. 有利于增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意识学校和企业通过合作共建的方式,可以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为未来的长期合作奠定基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IV. 改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途径1. 加强合作机制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期合作机制和双向沟通平台,明确各自的权责,为合作双方提供更清晰的合作路径。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背景和研究目的,以及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
接着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内涵与特点,以及其在培养人才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然后阐述了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成效评估展示了其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
结论部分强调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结指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特点、优势、实施策略、案例分析、成效评估、重要性、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育人、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人才培养已成为各个高校和企业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应运而生。
在过去,学校和企业之间往往相互独立,学校只关注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而企业则注重生产经营和商业利润。
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学校和企业开始意识到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补关系。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提出和发展,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创新,推动学生在校园和职场之间的无缝衔接。
通过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专业培训和实习机会,同时也能为企业输送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优势、实施策略、案例分析以及成效评估等方面的探索,从而全面了解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领域中的作用与意义。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校企合作”是在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在办学实践中坚持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旨在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
标签: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新模式引文:“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校企合作的意义(一)学校发展的需要: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是唯一实现更好更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办学目标的成功之路和必由之路。
“校企结合”就是在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新的发展之路。
(二)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各种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出现了普通本专科学生一职难求,企业招聘时人才难求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难求的俩难现象。
(三)国家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工人短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出现了严重匮乏的现象,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瓶颈之一!二、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探讨(一)灵活机动,按需合作。
学校本着为社会企业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原则,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脚踏实地,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实用、适用的前提下,适当弱化学术性、理论性,强化技术、技能和应用的训练。
把专业知识与企业的岗位特征、产品结构和技术紧密联系起来,及时补充最新知识、最新技术。
(二) 校企合作形式探究。
校企合作的形式有“定单式”培养培训、校企互动式、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建学校实训基地等。
1、是成立校企合作协调组织,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定期邀请企业领导来学校,通报各自发展情况,了解企业发展规划,获得用工需求信息。
2、是成立专业指导组织,“企业需要什么,学校教什么”的教学理念,及时修订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让企业满意。
3、是学校企业互动。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模式
考察等 方式 , 搭建校 企沟通 、 合作 的平台 , 深 入探讨合 作模式 、 专业 建 设、 课程设置 、 教学方法等 , 并及时将有关成果汇编成册 , 提供 给更 多的 学校和企业 共享 。 3 . 2 学 校深入调查 , 注重实用 、 适应合作企业需求 学院要搞好 与高技能人才 培养培训 的校 企合作 。首先 , 要熟悉合 作 企业的生产特 点 、 专业特 点 、 对技能人才 的需求情况等 。其 次 , 围绕 培训方式 的灵活性和培训 的效 果实用性 , 学院可 以与合作 企业共 同编 制 教学计划 和教学大纲 , 共 同编写培训教 材 , 共同确定培训 方式 , 共同 承担培训任务 等。再次 , 学 院还可 以围绕 合作企业 的发展需 求和高技 能 培训的特点 以及企业 的具体 工艺水平 , 在开发特色教材 和精品教材 上 下功夫 。最后 , 学院还要建立 制度到位 、 人 员到位 、 工作 到位的培训 过程督察机 制和培训效 果反馈机制。通过对培训全过程的跟踪督察确 保培 训质量 , 并 通过对培训效果 的满意度测评 改进工作 。建立 由经验 丰富的老教师组 成的专职教学督导队伍 。督导人员可 以随机深入到课 堂 和培训现场 听课 、 检查 , 对 教学过程进行现 场考核 。与此 同时 , 学校 还可 以通过 问卷 调查对个 别走 访和召开座谈 会等形式 , 对相关企业 、 参 训学员和技 能鉴定 中心进行培训效果 反馈调查。这样既能把熟悉企业 作为 服务企业 的工 作基础 ; 又能 把创新培训管 理模式作为校 企合 作 的 内在动力 , 从而起到 了企业得 到大批 急需 的高技能人才 , 学院得到大批 高技能师资 的合作效果 。 3 _ 3 充分发挥企业优势 校企合作 中企业要充 分发挥 其信 息优势 , 包括市场需求信息 、 实用 技术信息等 , 能够全 面掌握 市场的实际需 求 , 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 学校 , 学校则充分重 视和利用这些 信息帮助指导学 生 , 这是真诚 合作 、 实质 性合作 的前提 。学生 的职业 能力最重 要的还 是在 于获取市 场信 息、 根据 市场 需求 和科 技进 步调整 生产 结构 和产 品技 术性 的创新 能 力 。只有 双方都注 意充 分发挥企业 的信息优势 , 并 以此来确定或及 时 调整专业设置 、 培养 目 标, 才有 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的高素质 、 高技能的人才 , 这样的结合才有积极 意义和实用价值 。 企业还可 以利用 自 身 的技术优势环境优 势开展 一些高层次的技能 竞赛活动 , 使其成为优 秀技能人才脱颖而 出的平 台 , 同时通过接收学生 实习 , 安置毕业生就业等造就优势 的 良 性循环 , 使企业 的社 会形象与经 济效益得以提升。
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中图分 类 号] 1 . 【 献标识 码】 g7 9 2 文 A 【 章编 号] 0 8 2 2 2 1 ) 4 0 0 5 文 1 0 —7 2 ( 0 1 0 —0 6 —0
当前我 国职 业教 育发 展 的致命 弱点 是什 么 ?教育 部部 长袁 贵仁 明确 指 出 : 在校 企合 作 !在 2 1 弱 0 0年 召开 的全 国
职 业 教 育 与 成 人 教 育 工 作 会 议 上 , 强 调 , 是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职 业 教 育 改 革 发 展 的 重 点 , 我 们 应 当 下 大 功 夫 、 是 必 他 这 是 也 须 下 大 功 夫 去 探 索 和 解 决 的 难 点 。 他 还 强 调 , 就 业 为 目标 , 力 培 养 学 生 的 就 业 创 业 能 力 , 职 业 教 育 的 出 发 点 和 以 着 是
作新 机 制 , 待探 索和研 究 高职 教育 校企 合作 人才 培养新 模 式 。 亟
一
、
校 企 合 作 人 才 培 特殊 性 , 是 以技能 的高低 作 为核 心质 量评 价体 系 , 就 单凭 学校 自身 很难 培养 高 素质 技能 型人
基 金 项 目 : 国 教 育 科 学 规 划教 育 部 重 点 课 题 “ 企 合 作 共建 实训 基 地 研 究 ” 课 题 “ 过 校 企 合 作 加 强 实 训 基 地 学 生 全 校 子 通
就 业能力研究”课题 编号 : ( GKA1 3 0 / 0 7) 004 7 。 收 稿 日期 :2 1 — 1 — O 01 O 8
适应 的重要 途径 。《 国家 中长 期教 育改 革 和发展 纲要 》 明确 提 出 , 制订 和 实施 校 企合 作 的法规 , 要 建立 健 全 政 府 主导 、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与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受到重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更快速地融入职场。
本文试图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探讨其优势、挑战及发展方向。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1. 实战能力的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的真实岗位需求引入到课堂中,将学生培养成真正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
学生通过实习、实训等形式在企业中参与实际工作,提前接触和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企业实际工作,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适应了企业的工作节奏,使得学生毕业之后更能够适应就业市场,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1. 模式推行难度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需要解决师资配合、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问题。
学校和企业都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项挑战。
2. 招聘条件限制企业在招聘时对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提出的招聘条件相对会更高,这对学生来说是一定的挑战,也需要学校在教学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3. 企业资源限制对于一些规模较小、资金相对匮乏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也是一定的挑战,需要逐步解决和克服。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1.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更多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增加学生在企业的实际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作者:胡国庆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22期胡国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800)摘要: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实现质量提升、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分析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及应用化工系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强调要做好“开展订单培养、推进工学结合、共建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顶岗实习”等五项主要工作,最终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使高职院校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探索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215-0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不断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宁波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形成了“校企双赢、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开展“订单培养”,促进校企深度融合“订单培养”是高职院校和企业石化公司、宁波大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实施的定向式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签订“订单委培”协议。
自建系以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系先后与宁波大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浙江恒河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科元塑胶有限公司等制定了教学计划,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共同编写校本教材,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同时,接收学校教师下厂实践,加大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订单培养”使校企双方在培训需求评估、课程体系设计、学生跟踪培养等多个环节上都呈现出一种深入合作、风险共担的局面。
“订单培养”的模式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建立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发展生态。
二、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双方共赢工学结合对学校、对企业、对学生,特别是在对我们学生的成长、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作用极其明显。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以完善政府职能,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为基础,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并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目前,高职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存在着“就业两难”的问题。
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学校的传统教育模式造成了学校和企业之间信息长期脱节。
因此,建立有效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改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很有必要。
1 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模式1.1 国外校企合作的模式西方各国校企合作教育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其代表是德国的双元培训制等;二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其代表是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和俄罗斯的学校一基地企业培训计划。
但是,无论何种合作模式,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教育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是校企合作的组织实施者之一和教育成果进行考核的评价者之一。
而学校传授职业基础知识,为学生在企业开展生产实习教学奠定理论基础等。
1.2 国内校企合作的模式目前国内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也非常广泛。
中国高教学学研合作教育分会总结了九种模式:订单式、“2+1”式、学工交替式、全方作教育式、“实训一科研一就业”式、双定生式、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式、地方经济全面合作式、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式[1];而李进、丁晓东从校企办学的主体入手将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分为共建式、订单式和输出式[2]。
各种多样化模式的呈现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的一面。
2 国内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2.1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对合作不满意综上所述,校企合作的模式虽然很多,但是合作成功的典范却寥寥无几,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大多数企业人才培养的观念落后,只会提出对人才的要求却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企业对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培训内容没有具体的规划,有些企业为了缓解用工难的问题,直接就将学生安排到流水线作业,没有对学生作相关的培训,学生对此很不满意,导致校企合作无法正常进行。
校企融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融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依托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要途径。
本文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例,从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阐述了校企互通互融,促使企业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构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平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培养方案;培养条件;高技能人才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02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高职院校只有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平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校企互通互融,按照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才能完成为国家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一、校企共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要充分利用行业、社会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协商完成。
图1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首先通过广泛企业调研、专家咨询、各种招聘信息收集、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形式,完成专业调研,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确定专业就业岗位群和人才培养方向。
在此基础上,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和职业教育专家,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融入行业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邀请了浙江今飞集团、青年汽车集团等18家企业的22名专家与能工巧匠,在职业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徐国庆博士的主持下,召开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头脑风暴会,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 企业 提供设备 、 技术和师资支持 , 以企业 为主组织实训 。 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 , 这已成为社会共识 。但
是 , 国的职业教育发 展至今 , 我 较突 出的问题正是 出在校企 合作上 : 职业 学校 的理 论教学与企业实 训操作脱 节 , 校企之 间只是停 留在浅层次 的合作上 。 校企合作 中的“ 校热企冷” 现
“ 车间进校 ” 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做法 。 深圳宝安职校与企业共建 “ 企业校 区”
当年 5月 , 宝安职校正式组 建“ 企业校 区”在 德 昌电机 、 , 花样年华物业等 4家行业领军企业里设立 了“ 企业校区” 。 在 “ 企业校 区” ,合作企业提供一定数量 的具有技术含 量、 专业优势 的岗位 ; 给予学生“ 同工 同酬 ” 的待遇 ; 为学生组
技 能人 才 的新 模 式 。
【 关键词 】 企业进校 园; 高职院校 ; 校企合作 ; 技 能人 才 ; 高 新模式
教 育部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 育教 学质量的若干 意见》 中明确 指出 , 高等职业教育 作为高等 教育发展 中的一
个类型 , 肩负着培养面 向生产 、 建设 、 服务 和管 理第 一线需要 校企合作难 以深化 的一个 重要原因是 , 企业的积极性 没
科 技 视 界
职校科技
实践 : 一年级 新生有 2个 月的“ 企业训 ”二 年级学生 有 4个 , 月的“ 企业见习” 三年级学生有 6个月的“ , 顶岗实习” 。
认识到这个 问题后 , 吕静 锋开始思考如何才 能解 决这个
问题 。 0 7年年初 , 20 宝安职校创造性地提 出了与企 业合作 , 在 企业建“ 企业校 区” 的构想 。
象依然存在 。如何解决校企合作 中出现的这些 问题 ?怎样才
能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
目前 . 有一 些 南 方 的 职业 学 校 进 行 了企 业 进 校 园 的 尝 已
成立于 20 0 2年 的宝安职校 , 开始就 提出 “ 一 半工半 读 ” 的办学理念 , 推行后来在全 国推广 的“ + ” 2 1办学模 式( 学生 前 2年在校学 习 , 最后 1 年在企业 实习) 并先后 与近百家企业 ,
校改善办学条件 、 彰显办学特色 、 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 提 职业 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 , 着建设主体多元化 本 的原则 , 多渠道 、 多形式筹措 资金 ; 要紧密联 系行业 企业 , 厂 校合作 , 不断改善实训 、 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 实
S i n e & Te h oo yV io ce c cn lg s n i
职 校科 技
科 技 视 界
21 年 0 月第 1 期 02 5 5
企业进校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同培养 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探索
于文 霞
( 山东劳 动职 业技 术学 院 山东
济南
20 2 ) 5 0 2
有充分调 动起来 . 这也是造 成职业教育校 企合作 中“ 校热企
冷” 的根本原因所在 。
的高技能人 才的使命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 结合 的学习模式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重 点是教学过程 的实 践性 、 开放性 和职业性 , 要重视学 生校 内学 习与实 际工 作 的
性 实训 基地建设 的校企组合新模 式 ,由学 校提供 场地和管
建立起合 作关 系。 这一大胆尝试很快得到教育部 、 省教育厅等教育 主管部
门的高度重视 。2 0 年 , 0 6 宝安职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职业 教育半工半读首批 百所试点校。 但是 ,2 1模式运行一段 时间后 , “+ ” 宝安职校校长 吕静 锋 发现这种模式存在一个问题 : 学生最后 1 年进入企业顶 岗实 习后 。 发现 问题时已没有时间回学校学理论了。
当他把这一构想 向区领导汇报 时 , 得到 了支持 。区政府
很快 出台政策 : 对设立 “ 业校 区” 企 的企业 , 区财 政按校 区能
试, 他们 的做法是 :
[ 广东经验】 广东省珠三角地 区的一些职业学校经过 多年 的探索 和实践 , 似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这里介绍其 中的三
个堪称经典 的案例 : 一是深圳宝安职业技术学校在 区政 府的
【 要】 摘 高等职 业院校要按照教 育规律和 市场规则 , 本着建设主体 多元化 的原 则, 多渠道 、 多形式筹措 资金 ; 紧密联 系行 要
业企业 , 厂校合作 , 不断改善 实训 、 实习基地条件 。要 积极探 索校 内生产性 实训基地建设 的校企组合新模 式 , 由学校提供 场地和 管理 , 企业提供设备 、 术和师资支持 , 技 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 。列举广 东三所职业学校 的做法和启示 , 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 高 探
建 至少一 间以上 的标准课室。运作过程 中施行“ 三段式 ” 教学
s E E&T cHN。L Y V s。N 科技视 界 I2 cINc E 。G II 3 1
S in e& Te h oo yVi o ce c c n lg s n i
21 0 2年 O 5月第 1 期 5
一
怎样 才能把企业 的积极性调 动起来 , 企业在校企合作 让 中 由被 动变主动 ?宝 安职业技术学 校在 区政府 的政 策支持 下, 与企业共 同创建“ 企业校 区” 的做 法 , 好地 回答 了这个 很
问题。
致性 , 校内成绩考核 与企 业实践考核 相结合 , 探索课 堂与
实 习地点 的一体化 。加强实训 、 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 院
容纳 的学生数 , 以每生 1 万元的标 准向企业核拨补助经费。
“ 了政 策的支持 。 区’ 吕静锋说。 。”
政策 支持下 , 与企业共 建“ 企业校 区” 的做法 : 二是 中山市小 榄镇 建斌职业学校 与两家企 业通过“ 股份制 ” 方式 共建 实训 基地 的做法 ; 三是东莞 长安职业 高中探索实践“ 业课 堂” 企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