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第二课时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合集下载

《一面》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学案设计)

《一面》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学案设计)

《一面》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学案设计)《一面》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第一课时一、预习展示:订正、笔记栏1、简介作者阿累。

2、简要介绍写作背景3、给生字注音踱()窖()嵌()捻()抖擞()窘()挲()颓()恣()二、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课文复述课文,理清作者思路(全文共4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以空行隔开。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2、分析对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思考:作者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重点展示了他的什么特征?各有什么侧重点?三、课堂整理四、当堂练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地jiào()tuí唐()摩suō()憎恶()踌躇()恣情()2、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共同点、不同点各是什么?2、课文除了三次集中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之外,还有三处分散局部的描写,找出有关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所表现的订正、笔记栏鲁迅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一)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歌颂鲁迅先生,表达作者对鲁迅爱戴之情的句子,并分析重点词语的作用。

讨论明确如下句子:1、赫然……,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2、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3、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战士!(二)集体朗读39-43自然段,继续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集体朗读,尝试背诵2、体会一面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三)阅读讨论1、我为什么能在历尽……,受尽……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望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四)讨论思考:作者以“一面”为题,好在哪里?三、课堂整理四、当堂练习1、用连线法分别指出下列各种称呼含有什么样的感情:①同志A、仿效学习的楷模②朋友B、奋战不息的精神③父亲C、志同道合的关系④师傅D、亲密无间的友谊⑤战士E、崇敬热爱的情怀五、布置作业1、背诵第二部分2、《同步导学》上相关作业。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一面第2课时学案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一面第2课时学案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第2课时学案(新版)苏教版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第2学时:二、课堂探究(1)①鲁迅先生不顾自己的身体,奋笔疾书,坚持革命斗争。

②鲁迅先生十分同情和体恤穷人。

③鲁迅先生非常关心青年的进步成长。

(要结合文中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

)(2)“鲁迅先生给了我极大的精神鼓舞,即使我受尽非人的虐待,哼都不哼一声。

”(3)“鲁迅先生同我们是一起的”,这句话的含义: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我亲身感到了他与劳动人民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感到了他对一个进步青年诚挚的关心和爱护,这让“我”在种种困难面前都能顽强不屈地咬紧牙关、昂首前行。

这句话是青年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

三、达标检测1.写我有幸见了鲁迅先生一面。

2.语言、肖像、心理。

(例句略)3.表明鲁迅长期投入“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也充分表现出了“我”对鲁迅的关爱之情。

4.“乱蹦”反映了我内心的激动,“没有蹦出来”,说明“我”对当时社会黑暗环境的警觉,表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爱护。

语文: 《一面》教案2 (苏教版七年级下)

语文: 《一面》教案2 (苏教版七年级下)

一面阿累教学内容和步骤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我”的鼓舞。

理解本文对外貌描写的作用,认真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在教学中宜采用读读议议的方法,紧扣外貌描写进行分析理解,领悟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时,加以比较体会。

安排两课时。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课时一、导语,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以前曾学过鲁迅先生写的一些文章,你们知道他的为人吗?(指定学生介绍鲁迅并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可能知道他是著名的文学家,而对他的为人或许并不了解。

其实,鲁迅先生还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

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过这“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其人有更深刻的了解。

板书标题、作者,并简介作者阿累。

二、齐读“预习提示”,掌握写作背景。

三、快速浏览课文,标出生字词。

教师出示小黑板,叫学生给加点的字注音,其他同学课堂练习。

地窖(jiao) 赫然(he) 嵌着(qian) 窘相(jiong) 颓唐(tui) 熏黑(xun》)憎恶(wu) 虐待(nue) 揩油(kai) 恣情(zi) 抚摩(fu) 抖擞(sou)摩挲(suo) 脑勺(shao) 踌躇(Chouchu)校正注音后,学生齐读两遍。

四、速读课文,标好段序,并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全文共4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以空行隔开。

第一部分(1—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以叙事为主。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一面》第二课时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一面》第二课时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一面》第二课时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年级:七年级课型:精读课课时:2课时执笔:韩云生审核:备课组时间:2011-2-21 学生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的外貌描写。

2、体会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

3、认真体会作者思念和崇敬鲁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鲁迅的愿望。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探究与讨论相结合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

本文几次写了鲁迅的外貌,通过什么视角、抓住了哪些特征?细细梳理课文,划出重点,概括回答问题。

第一次描写:视觉角度在()处,从()处描写,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具体指出)第二处描写:视觉角度在()处,从()处描写,看得清楚了;写了这三样都抓住了( ),( 和 )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次描写:视觉角度是(),可以仔细辨认。

是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描写面孔、寸发、胡顺、长衫、烟嘴,只是更()、更()了。

三次肖像描写由()到(),由()到(),由()到(),由()到(),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清晰起来。

而且都抓住了鲁迅“()”的特点,突出他二、字斟句酌:体会加点字的妙用。

1、2、(见课后第三题)3、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4、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三、拓展练习:破折号在本文中有如下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提示,③表插说,④表话题转换,⑤表话没说完。

请辨析下边的例子:1.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2.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3.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胡辨出……( )4.一个矮小而结实的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一面》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一面》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一面》【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生动地进行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特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外貌描写和作者感受融为一体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真体会鲁迅先生真诚地关心和帮助进步青年的情怀,从中受到鼓舞,提高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加深对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地窖()书脊()赫()然殷()勤鞠()躬莽撞()清晰()踌躇()摩挲()颓()唐抚摩()熏()黑憎()恶揩()油陡()然虐()待恣()情懊()悔2.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________(2)鲁迅,原名,是中国无产阶级家、家和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散文集《》,散文诗集《》和大量的杂文集。

3.全文以空行的方式,自动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的表达方式各是什么?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法表达沉痛的悼念。

作者与鲁迅仅见过“一面”,但对鲁迅先生外貌、言行观察细致,记忆犹新,于是能因小见大,表现出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的思想也渗透其中了。

文章回忆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写成于鲁迅先生逝世的当月,作者思念和敬仰鲁迅先生,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二、交流反馈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试着扼要地复述课文。

这篇文章记了一件事:“我”在内山书店遇到鲁迅先生,先生赠书给“我”。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人物:一个普通公交车售票员。

起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2、一面—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2、一面—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2、一面—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校名/授课教师/授课班级/课文题目一面日期/分课时第二课时课型分析研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外貌描写和作者感受融为一体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侧面描写人物的写法。

3.理解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议论抒情的运用。

能力目标1.理解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2.提高记叙文写作中描写人物突出人物特点的能力。

情意目标认真体会鲁迅先生真诚地关心和帮助进步青年的情怀,从中受到鼓舞,并提高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加深对他的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描写中倾注了作者的感情。

教具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媒体使用时间分配设计意图一、导入。

结合所给扩展资料介绍鲁迅逝世前几天的情况,反映鲁迅鞠躬尽瘁的精神,创设学习情境。

◆请一位同学说说本文结构。

创设学习情境,启发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媒体使用时间分配设计意图二、分析课文。

(分为两个部分,采用隔行的方法显示,第一部分第1—38段,记叙同鲁迅先生一面之交的原因及过程。

第二部分第39—43段,通过议论抒情,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

)◆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其他同学考虑,这个部分都记叙了一次见面的哪些情况。

◆课文读完后同学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先记叙这一次见面的原因,再详细记叙见面的过程。

)◆学生口头介绍:▲ 见面的原因▲ 书架一角的近景▲ 一本书的特写◆学生默读课文第3段、第18—19段。

并且找出三次描写鲁迅外貌的语言。

◆小组讨论三次外貌描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说说外貌描写相同点突出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特点,为什么描写有所不同(引导学生讨论出作者的观察点、观察条件和感受有所不同)。

◆讨论之后填表。

一位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口头介绍。

学生说外貌描写的部分。

学生小组讨论。

每组选出代表发言。

先说说为什么三次外貌描写有所不同,使学生基本认识到是由于观察点、条件、感受不同,因而观察的结果不同。

一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描述人物的方式,并能做到边学习边运用。

2.进一步了解鲁迅,同时能积存好词好句。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领会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检查温习。

1.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二、温故知新阅读对鲁迅先生的三次肖像描述的段落,回答以下问题:1.这三段都是描述鲁迅先生的外貌,但由于距离、光线明暗,状貌也就不一样。

第一次作者是站在远处,光线暗,而人物形象模糊,作者只作了轮廓的描述,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远景。

第二次作者是站在近处,光线亮,因这人物形象刻画得清楚、细致这是鲁迅先生外貌近景。

2.第二次有两处突出的细节描述:一是头发直竖;一是胡须打眼这些描述突出了鲁迅先生的坚毅性格和顽强精神。

作者通过对鲁迅肖像的描述,从中能够看出鲁迅是一名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忧虑)痛恨反动派,意志顽强的人。

3.这三次描述都抓住了鲁迅先生外貌的最突出的特点:瘦,但精神好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和顽强意志。

三、读课文、深切探讨1.这些外貌描述有什么作用?明确:突出鲁迅不屈的精神,突出他那种顽强斗志,表现了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那种高贵品质和顽强意志。

2.随着我和鲁迅先生对话的深切,我的情感是如何步步进展的?四、体味语言(一)认真体味语言,体会词语的情感色彩。

一、……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取得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明确:“赫然”是很鲜明、很明显的意思,“像取得了保证似的”。

写出了作者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

说明了作者对鲁迅的仰慕之情。

2、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明确:“摩挲”是反复抚摸,反复摸而“舍不得”,写出作者期望取得而又难以取得的那种矛盾无奈的心情。

3、正是他!憎恶黑暗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光阴完全交给予了咱们,一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明确:烈火地歌颂了鲁迅为革命而献身的顽强斗志。

4、……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2篇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2篇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精选2篇(一)教材: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中的诗歌《一面》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一面》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以问题导入:“你们是否听过贺知章的诗歌《一面》?对于这首诗,你们有什么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

Step 2:诗歌理解(15分钟)教师出示诗歌《一面》的全文,并指导学生逐行阅读。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节和意义。

Step 3:情感表达(1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贺知章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以及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提醒学生在诗歌中体会古人的情感和赞美。

Step 4:语言感知(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一面》,并分析诗歌中的优美的语言和韵律。

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所表达的美感。

Step 5:学以致用(15分钟)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观察,写一首赞美自然或祖国的诗歌。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和分享。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诗歌是一种美的表达形式,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欣赏和创作诗歌。

Step 7:课后作业(2分钟)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背诵并写下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贺知章的其他诗歌,并分析他的诗歌表达和情感。

2.学生可以进行诗歌创作的比赛,展示自己的诗歌才华和创造力。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了解赵普的诗词创作背景和特点,提高学生对古代诗人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了解赵普的诗词创作背景和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赵普的诗词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一面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一面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

2、一面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一面》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吗?(学生答)2、在第一、二层写“我”的职业和内山老板的热情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答,教师补充)二、研读三次外貌描写1、请同学们把三处外貌描写的段落找出来,并朗读。

2、这三处外貌描写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各有什么不同?3、三处外貌描写集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特征,从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第二次描写,由于离得近,观察得更细致了,作者对第一次的描写作了补充。

刚才看到的是“瘦瘦的”,现在看得更清了:“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脸色是“黄里带白”。

还增加了对人物精神的感受:“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接着又写了他的头发和胡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作者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加以描写,虽疏淡的几笔,却刻画了鲁迅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铄、意志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形象。

第三次描写,除了脸色、头发和胡须这些带有特征性的描写以外,作者对其“长衫”和“烟嘴”又进行了更细致的刻画。

不仅连长衫、烟嘴的颜色,甚至连长衫质地“羽纱”,烟嘴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得十分清晰、明了。

三次比较集中的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突出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三、品味语言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提示:“赫然”就是很鲜明,很明显,作者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表明了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

因为是鲁迅译的,而鲁迅在当时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了保证似的”。

2、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提示: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亲密无间;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效仿学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课《一面》学案1(2课时)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课《一面》学案1(2课时)

《一面》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一些词的音形义;2.熟悉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的记叙要素及顺序,体会运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好处;3.能找出本文外貌描写的语句,能说出鲁迅的外貌特征,据此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

重点知识及能力讲解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掌握记叙的要素,在有的记叙文中,这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就可以省略。

在分析事件的起因时,要找事件的直接原因。

“我”可以是记叙文中的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难点知识及能力讲解本文以叙述为主,又抓住特征描写了鲁迅的外貌,刻画了他精神矍铄、意志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性格,学习中要能结合语句分析他的思想性格。

预备训练1.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chóu chú() tuí唐()地jiào()不能自yǐ()mǎng撞()摩挲()抖擞()恣情()2.解释划线字及词语。

不能自已恣情揩油窘3.填空课文以第人称,按顺序记叙了作者与见面的全过程,赞颂了对的关怀。

课堂达标训练一、选词填空1.我(A.费力 B.吃力 C.用力 D.尽力)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A.猛然B.陡然 C.忽然 D.突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2.我很(A.诧异 B.吃惊 C.惊异 D.惊讶)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A.担忧 B.担心 C.害怕 D.吃惊)。

3.看一下那书脊(A.鲜明 B.清晰 C.清楚 D.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4.他带着(A.激动 B.奖励 C.鼓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二、阅读课文中对鲁迅先生三次外貌描写的文字。

①“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②“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学习苏教版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一面”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一面”的使用场景。

2. 商讨“一面”的优劣,针对不同的场景讨论选用何种方法更为合适。

3. 掌握“一面”的操作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一面”制作。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一面”2. “一面”的优劣3. “一面”的操作方法四、教学过程1. 什么是“一面”a.让学生听一段描述“一面”的话语b.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一面”是什么,有哪些使用场景等问题2. “一面”的优劣a.分组商讨“一面”的优劣,针对不同的场景讨论选用何种方法更为合适b.课堂展示并讲解各小组的讨论结果3. “一面”的操作方法a.老师讲解“一面”的基本操作方法b.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尝试自己制作“一面”c.课堂展示制作完成的“一面”,并进行问答五、教学评估根据学生在讨论和制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具体评估标准见下:1. 参与讨论,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2. 制作完成度,能够按照要求制作出“一面”3. 论述清晰度,能够准确、清晰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问题六、教学资源1. PPT演示文稿2. 标准的“一面”制作工具七、结论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一面”的概念和使用场景,商讨不同场景下使用“一面”的利弊,并掌握“一面”的基本操作方法。

此外,本次课程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一面”的概念和使用场景,商讨不同场景下使用“一面”的利弊,并掌握“一面”的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课程的实施,学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得到了实践和体验,增强了理论应用和实践操作的衔接。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场景下的问题解决和创新应用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2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不断涌现,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 一面(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 一面(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

二、一面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通过揣摩文章的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思念和尊敬鲁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

重点:了解语言的感情色彩,以及叙议结合,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

难点:叙议结合,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二、预学导学1.写汉字d uó()步地jiào()镶qiàn()困jiǒng()摩suō()抖sǒu() zǐ()情书jǐ()jū()躬nüè()待 hè()然 yīn()切ào()悔 chóu chú() tuí()唐 dǒu()峭2.找出作者对鲁迅的称呼,并说说你的理解。

三、课堂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学导学”部分的知识。

(二)通读课文第一部分,深入品味语言。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立..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2.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父..,朋友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3.我摩挲....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着那本书,舍不得4.“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象要哭出来。

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从本段“我”的一系列动作,分析一下“我”当时的心情。

5.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来。

..,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三)诵读课文第二部分,学习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1.从表达方式上看,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是前一部分记叙的发展和升华。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第2课 《一面》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目标2【自主学习】 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 背诵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比一比,谁背的好!)【课中交流】 爱动脑筋让你变得更聪明!(3)从“一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4)怎样理解“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句话的含义.(反复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语段表达的感情.)1.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2. 体会本文以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对“我”的鼓舞。

问题探究(1)作者通过六处外貌描写,把鲁迅瘦而精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看出作者笔下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体现了鲁迅的什么品质呢?(结合文中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目标检测】有目标才能成功!补充习题【课后巩固】学而时习之!从本文的内容、写作方法、表达情感等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小写作。

(可以对人物进行分析,可以写对鲁迅新的认识,可以采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也可以写读后感等。

)【课堂记录】知识链接:(一)鲁迅名言警句精粹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名言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名言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名言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鲁迅名言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

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鲁迅名言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名言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名言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鲁迅名言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鲁迅名言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名言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一面》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面》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评估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
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 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
用能力。
测试与考试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以检测 学生对课文的全面理解和综合
运用能力。
自我评价与反思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学习状
况,明确改进方向。
详细描述: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 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 和难点。
总结词:语言点解析
详细描述:讲解课文中的语言点,如 生词、短语、句型等,提高学生的语 言运用能力。
深入探讨
总结词:主题探讨 总结词:写作技巧探讨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主题,理解鲁迅的思想 和情感。
详细描述: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如人物描写、情节安 排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反馈机制
即时反馈
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或建设性 的建议,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个别辅导
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一对 一的辅导和指导。
作业批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细致的批注和指导,指出 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家长沟通
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状况,共同促进 学生的学习进步。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写一篇关于《一面》的 读后感,谈谈自己读后 的体会和感悟。
04
预习下一课内容,了解 课文背景和生字词。
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他 人代写。
作业完成后,请家长签字并交给老师 批阅。
读后感要求真情实感,不得虚构或抄 袭他人作品。
对于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老师会给 予指导和建议,学生需认真改正。

一面(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面(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面(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一面(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面(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语文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特别是在初一阶段,学生学习的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因此,针对初一学生的语文教学非常关键。

在这个时候,教师需要设计适合初一学生的教学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承读的含义,并能准确地解读出文中的承读内容。

2.了解语文中的口语化表达方法,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点。

3.掌握一到两篇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

4.了解诗词创作的过程,能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巧妙地运用诗歌的语言表达感受。

5.加深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承读的含义及承读的类型。

2.古诗词的朗读技巧。

3.诗词创作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1.如何将承读的技巧结合到阅读当中。

2.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放音乐、幻灯片等方式,创造轻松、活泼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积极性。

2.新课讲解(30分钟)(1)概述承读的含义。

指导学生分析什么是承读,以及承读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2)讲解口语化表达方法。

将口语化表达方法分为口语化词语和标点语气,重点详解各类语气及其在语文中的应用。

(3)朗读技巧。

介绍几种古诗词的朗读方式,并将朗读技巧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语文学习中。

(4)诗词创作。

通过分析几首现代诗的分析,让学生体会诗词创作的过程,并尝试自己创作诗词。

3.设计实践环节(45分钟)(1)教师将一篇篇名为“山之清”或“水之清”的古诗词天窗留给学生进行朗诵,让学生尝试通过朗读的方式,体味诗词中的情感。

(2)引导学生自己探讨诗词创作的过程。

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感受语词之美。

4.总结环节(10分钟)总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学生表现出的不足,鼓励学生为自己的语文学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推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面》第二课时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
级)
年级:七年级课型:精读课课时:2课时执笔:韩云生
审核:备课组时间:2011-2-21学生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的外貌描写。

2、体会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

3、认真体会作者思
念和崇敬鲁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鲁迅的愿望。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探究与讨论相结合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本文几次写了鲁迅的外貌,通过什么视角、抓住了哪些特征?细细梳理课文,划出重点,概括回答问题。

第一次描写:
视觉角度在()处,从()处描写,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具体指出)
第二处描写:
视觉角度在()处,从()处描写,看得清楚了;写了这三样都抓住了(),(和)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次描写:
视觉角度是(),可以仔细辨认。

是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
是描写面孔、寸发、胡顺、长衫、烟嘴,只是更()、更()了。

三次肖像描写由()到(),由()到(),由()到(),由()到(),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清晰起来。

而且都抓住了鲁迅“()”的特点,突出他
二、字斟句酌:体会加点字的妙用。

1、2、(见课后第
三题)
3、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
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向四周望
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4、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
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
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三、拓展练习:破折号在本文中有如下用法:①表注释,②
表提示,③表插说,④表话题转换,⑤表话没说完。

请辨析
下边的例子:
1.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2.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3.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胡辨
出……()
4.一个矮小而结实的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
5.我……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6.“哦!您,您就是--”()
7.我……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
8.那种正直而慈详的眼光,使我立该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9、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盘点收获: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学了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韩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