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玲:被贫穷赶出大山的创业者
出身寒门奋斗成功的例子精选
出身寒门奋斗成功的例子精选成就与出身无关,很多名人用亲身例子告诉我们,即使你出身寒门,只要你肯努力奋斗,总有一天会取得成功。
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出身寒门而奋斗成功的事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出身寒门奋斗成功的例子篇1:曾宪梓他于1934年出生在广东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人的生活一直很艰苦。
他小的时候,冬天连鞋都穿不上。
新中国成立后,他依靠助学金念完了中学和大学。
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
1963年,他经香港到泰国,侨居了5年。
1968年,又从泰国回到香港。
初回香港时,他两手空空,处境艰难。
为了生活,他甚至为人照看过孩子。
生活的艰难,使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认真钻研香港的市场状况,发现尽管香港的服装业发达,香港人也很喜欢穿西服,却没有一家生产领带的工厂。
于是,他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6000港元,又腾出自家租住的房子,办起了领带生产厂。
万事开头难。
起初,他和妻子两人只是用手工缝制低档的领带。
尽管夫妻两人起早摸黑,干得很辛苦,生意却非常不好。
经过仔细考虑,他决定改做高级领带。
他买来法国、瑞士的高档领带进行研究仿制,生产出了一批高级领带。
为打开销路,他下了狠心,把第一批产品放在一家商店里免费发放给顾客。
由于花色、款式对头,他拿出的这批产品深受欢迎。
很快,他制作的领带便在香港小有名气了。
及至1970年,他的领带已在香港十分走俏。
也就在这年,他正式注册成立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
第二年,他在九龙买了一块地皮,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领带生产厂。
他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
他心中的目标是要创世界名牌。
他多次到西欧领带厂参观,学习他们的制作工艺和经营方法,然后集众家之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管理、检验制度,从而使“金利来”领带逐渐占领了香港市场,成为男人们庄重、高雅、潇洒的象征。
1974年,香港经济出现了大萧条,各种商品纷纷降价出售,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一方面不断改进“金利来”领带的质量,另一方面独树一帜地适当提高价格。
大学生个人成就励志小故事
大学生个人成就励志小故事一个人成就大小,取决他能搞疯多少人,有不少大学生获得了不小的成就。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了大学生个人成就励志经典的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学生个人成就励志小故事篇1这个世上有天份的人很多,但只有在时光的流逝中耐心地将自己的天份打磨成才能的人,才会成功。
[朱升发自述]生命之弦为未来绷紧我是1993年进入湖北大学的,读保健专业。
刚进校时,老师把我们这个专业吹得天花乱坠,说这个专业是复合型专业,既有体育性质又带有医学的性质,就业面宽,毕业分配会很好……让人听着挺带劲的。
我们班大都是从广州来的委培生,家境都很好,很多同学对毕业分配什么的并不在乎,对他们来说,大学是一个美丽浪漫挥洒青春快乐的地方。
旅游、聚餐、周末舞会,这就是大家喜欢的大学生活,但我不这样想。
从小家里人都说我“精”,因为我无论做什么,都要想下一步该怎么走。
我很珍惜这个学习机会,我相信,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积累阶段,而真正的人生,是在大学毕业后开始的。
所以我一头扎进了学习中,我有一手蛮值得夸耀的舞技,但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舞会。
第一学年下来,我门门功课都达到优秀,拿到了一等专业奖学金。
捧着那份奖励,我心里却一点安慰都没有。
一年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学的这个专业和自己的想象相距甚远,老师说它既是体育专业又是医学专业,但事实上它两者都不是。
我通过朋友了解到,广东根本不需要我们这样的人,而毕业后我是肯定得回广东的。
那就是说一毕业就意味着要失业,那我这三年的学习有什么用?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而我觉得,你只要多想想将来的事,现在这根弦就放松不了啦。
看着同学们开开心心满不在乎的面容,我挺羡慕,但每天早上从睡梦中懒懒地睁开眼睛,透过窗帘缝隙中的阳光,我好像总能看到有一个未来在远方轻轻地向我挥手。
我一个鲤鱼打挺就跳下了床,一个人有了未来感,生命之弦就只每一天都在赶路,每一天都在收获校园很大,有用的东西会很多。
我又开始东张西望,寻找机会和突破。
2024年女性创业成功真实故事
她拿出一套校庆纪念品,里面有徽章、保温杯、U盘等。徽章上有学校的logo,不锈钢压铸制造,表面采用珐琅工艺,背面采用蝴蝶帽的设计。去年正逢宁波大学校庆,她抓住了商机,在两个月内售出了三万多件纪念品,实现了60万元的营业额,利润是30万元,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业绩不俗
一年就挣了30多万元
去年3月18日,尚晓英和男友注册了公司开始创业。“最初的业务就是整合之前涉足的一系列工作。为大学生做好服务,是我们的初衷。”
去年3月底,尚晓英的团队接到了一份英语课程软件推广工作,通过这次合作,又接触到了郑州另外两家做金融类和服务类软件的公司,帮助他们做软件推广。
怎么调动各高校的学生资源?尚晓英有曾经做社团工作的经验,决定联合各高校社团合作。“很多高校社团的经费都比较紧张,我就与他们联合做推广,给他们提供赞助。这也为我们将来在各个高校设立代理点奠定了基础。”
她和团队做的一套徽章共4个色系,学校选中了其中一个用于校庆晚会。“学校向我们采购了25000个纪念品,剩下的,我们通过自己的公众号平台零售。”李颖说。
大量的订单接了下来,大笔的制作资金去哪里找?
“一开始,有一个学院向我订购1000个U盘,每个成本要30元,我得先付钱给厂商,厂商再根据我们的设计去做。”李颖就东借西凑,终于在制作前凑齐了本钱,最后产品顺利地出现在顾客手中。
来看这位史宗玮的励志创业故事:
史宗玮的创业经历:
毕业后,史宗玮先后在微软、谷歌公司工作,2006年加入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负责公司与脸谱网的合作。渐渐地,史宗玮意识到,如今,很多人在家里工作,同时照看个人生意,对他们来说,工作就是玩。这改变了史宗玮对网络应用的思考方式。了解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价值后,史宗玮想把这一价值植入社交媒体。不久,她碰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同窗、在脸谱网担任软件工程师的托德·佩里,两人合作开发了脸谱网第一个商务程序faceconnector,希望借此程序看到更多、更好、更持久的商业关系。2007年,faceconnector发布后,美国教育出版商普伦蒂斯·霍尔出版公司找到史宗玮,约她写一本关于脸谱和推特的书。
90后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最新分析
90后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最新分析经典的创业案例往往能给创业家带来不一样的思路启发,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90后的创业经历学习吧。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90后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相关文章。
90后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篇1懵懂的创业罗俊的故事是典型的懵懂创业成功的故事,他从小喜欢看动画。
据他自己讲,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他几乎都找了相应的动漫书来看过。
没有父母的帮忙,没有专门的培训,凭着对动画的热情,小学五年级罗俊就开始活跃于各大动漫爱好者群。
通过与群友交流,和自己的感悟,自学制作动画。
上初中的时候,群里的三个群友开始带着他做网站。
他们没有固定工作,平时靠给人做点小广告为生。
这个网站,算是他们大学毕业后创业的一次尝试。
在2002年的时候,flash动画刚刚崭露头角,拥有一大批粉丝。
很多人着迷于在上网时看flash动画打发时间。
Flash 制作者更是看准了这一时机,各种好作品纷纷问世。
这一切,给这个网站以后的辉煌打下了基础。
那时的罗俊一有空就坐在电脑前,和合作伙伴们一同完善网站。
“当然会影响学习,但是我喜欢,这是我喜欢做的事。
”很多人创业是基于自己的爱好和喜欢,这让他们对创业充满激情,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爱好是否符合商业的规律。
被命运眷顾者成功了,而更多的人则失败了。
罗俊显然是前者。
2005年,网站达到巅峰,后来记者在网上找到了一篇2005年关于这个网站的采访,这个网站在当时是是国内唯一一家最全和归类最详细的网站,自 2002 年 8 月至2005年7月,总共被下载了 8 千万次,网站 30 分钟同时在线平均 5000 人 , 每天 page view 平均 200 万人次,独立来访IP每日平均20 万人次,全球排名位居同类网站第一。
在网站颇具规模的同时,罗俊开始与三个群友开发一款手机java 游戏。
这款锻炼人的反应能力的游戏后来成为经典。
该游戏中,可以通过“挖矿”获得积分并不断升级。
这款游戏风靡一时,玩家年龄从10到30岁,包括学生、上班族和白领等。
绿色弄拉和李荣光的致富梦
绿色弄拉和李荣光的致富梦文/本刊记者 侯金谷在广西马山县弄拉屯,面对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石漠化生态危机,弄拉人在当地经济能人李荣光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封山育林保绿色森林繁茂、自然资源丰富的原始生态是弄拉村民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根本。
从20世纪50年代的“大炼钢铁”运动开始,成片的山林被砍伐,植被被破坏,水土严重流失,弄拉人开始饱受石漠化之苦。
植被和水土是生态之本,没有了水土的弄拉成为广西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貌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是石山地区生态环境中最突出的问题,被世界环保专家称之为“地球之癌”。
石漠化导致弄拉生态系统退化,土地资源丧失,山石裸露,水荒粮缺,村民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考验。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弄拉人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他们决定订立村规民约,管住“一把刀”,封山育林,还青山本来面目。
为此,弄拉成立了护林小组,每日上山照管林木,并规定,砍伐一棵树木就要栽植六棵树苗。
后来,随着国家开始实施系列的生态保护政策和石漠化治理措施,曾在20世纪70年代担任过弄拉生产队长的李荣光,在外出打拼创业致富后,于2008年开始带领村民们“靠山吃山”,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开辟了发展生态旅游致富的新路子。
李荣光从转变村民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入手,自费带领村民到外界参观考察生态农村发展之路。
观念的转变开启了弄拉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自此之后,保护和开发山林成为深入弄拉人脊髓的精神。
李荣光认为,封山才能育林,在封山育林的同时,需要保护植被,同时栽竹种果,移植中草药,修建沼气池,使这里原有的灌丛、荒山恢复成繁茂的森林,由此,他探索了“封山育林+造林、种果、种药”和“封山育林+种竹+节柴”等综合治理模式,有效地改善了大石山区生态环境。
他的封山育林思路也被广泛推广到马山全县,经过推广,马山县累计封山育林面积达140万亩,占岩溶地区土地面积的56%,石山植被覆盖率达61.2%,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6%,超过广西平均水平,居南宁市各县区前列。
关于从贫穷到百万富翁的故事
关于从贫穷到百万富翁的故事没钱、没背景、没资历,都不是你无法成功的理由。
真正的贫穷,是没有顽强的斗志和创富的雄心。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从贫穷到百万富翁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贫穷:催生梦想种子发芽罗光明出生在江西省井冈山市永兴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呱呱坠地开始,贫穷便和他紧紧相连。
永兴是老革命根据地,地处偏远山区,祖祖辈辈靠着仅有的土地刨食度日,生活更是贫上加贫,苦上加苦。
家中又添了二个弟妹后,年幼的他开始跟着父母一道上山干农活。
起早贪黑,一年到头收得的仅有的一点粮食,却不能让全家人果腹。
8岁时,罗光明到了上学的年纪,按家里的情况,他根本上不起学校,但没有文化的母亲还是咬牙将他送到了学校,希望他能读书上大学走出这个贫穷的山村。
学校离家里10多里地,天不亮罗光明就起床,帮着母亲煮好猪食后,带着一个菜团到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再走10多里山路到地里帮父亲干农活。
虽然已是上学的孩子,但从小学到初中,罗光明大部分时间都与农活为伴,干活成了他的主业。
刻骨铭心的饥饿、劳累一直伴随着他。
可是,生活的艰难并没有压倒全家人,虽然贫穷,母亲却是很乐观。
有时候,罗光明干活累得倒在地上实在不想起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给他唱山歌,给他设想将来。
母亲的明朗乐观,深深地感染着他。
望着远山,他向母亲许下自己的愿望:他一定要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一定要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改变贫穷的强烈愿望带给罗光明无穷的动力。
1990年,罗光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
罗光明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每逢假期就到电器维修部去帮忙打工,自己挣得学费,在县城读完了三年高中。
199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厦门大学,读上了自己喜欢的电子工程专业。
从小的劳动,使他养成了勤动手习惯,对于电子技术的喜欢,又让他有了勤动脑的习惯。
在厦门大学就读的四年时间里,罗光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这时的他,虽然对自己的人生方向还没有明确的目标,但对电子工程技术的兴趣已让他隐约看到了梦想的方向。
5位山西籍回乡创业创新的青年故事
5位山西籍回乡创业创新的青年故事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就业,为了开阔眼界,为了走出去,可是有人却用行动表明自己的目的-读书是为了改变家乡。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5位山西籍回乡创业创新的青年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返乡创业的故事李路飞三年创业之旅,从北大校园到山西,从金融到文化,李路飞的创业路程,有着创新与传统的结合、共赢共享的成功在长治90后李路飞的身上,有着诸多头衔。
三年创业之旅,从北大校园到山西,从金融到文化,李路飞的创业路程,有着创新与传统的结合、共赢共享的成功,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给创业者的鼓励与启迪。
响应号召回乡创业2014年10月,在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李路飞和3位北大校友加入双创浪潮——创立一塔湖图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文化创业服务和战略投资。
在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2015年,李路飞积极响应山西省委、省政府晋商晋才回乡创业的号召,从北京回到家乡,成立了山西一塔湖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先后成功运营九牛寨乳业、长治市左右为你众创空间等多家企业。
其中,客旺鑫来连锁便利店就是左右为你众创空间孵化的38家企业之一。
“如果不是一塔湖图,我的创业计划就是一场梦。
”这是来自客旺鑫来连锁便利店创始人平华鹏发出的心声。
平华鹏一直想创业,却苦于找不到方向。
于是,他找到李路飞为他的项目“把脉问诊”“对症出方”。
仅仅数月时间,平华鹏逐步确定了项目的市场定位、发展方向,并借助一塔湖图的平台融到资金180万元。
2016年7月9日,客旺鑫来旗下1号店在壶关常平凤凰城开业。
“预计一年内可达到100家,直接或间接解决就业300多人。
”“投资的不只是金钱,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一份精神共鸣的支持,一起同舟共济的信心。
”平华鹏的话,道出了众多创客的感受。
也正是因为如此,平华鹏信心满满地期待着自己下一步梦想的实现。
开设创业大讲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李路飞在工作之余还开设了“路飞创业大讲堂”,引导了长治一批创客。
创业史情节+主题+人物分析
创业史情节+主题+人物分析创业史情节:追寻梦想的艰辛道路主题:创业之路的挑战与奋斗人物分析:李富,一个乡村青年的创业之路李富是一个来自中国乡村的年轻人,他有着追寻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从小生长在贫困的家庭中,李富对改变生活的渴望使他决定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李富的创业历程始于他大学毕业后去了一家大城市的公司工作。
他在公司中虽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份不错的薪水,但他始终感到自己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于是,他辞去了工作,决定回到乡村开展自己的创业之路。
李富决定在家附近的小村庄开一家农场,种植有机蔬菜。
他深知乡村的土地资源丰富,而且有机蔬菜在市场上有着很大的需求。
他租了一块空地,慢慢开始了自己的农业大计划。
李富在农场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亲自制定种植计划,和农民们一起努力耕种土地,每天都关注着植物的生长情况。
尽管开始的时候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天灾、病虫害等,但是李富从不气馁,他坚持学习和改进自己的农业技术。
通过他的努力,农场蔬菜的质量慢慢得到了保证,并且在市场上逐渐树立起了良好的声誉。
创业的道路并不如意。
李富很快就面临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他意识到他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扩大农场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益。
于是,他开始积极寻找投资人和合作伙伴。
经过一番艰苦谈判,他最终得到了一位富有的投资人的支持,并与一家食品加工厂合作,一起开发新产品。
随着农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和产品销售的不断增长,李富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他雇佣了更多的农民,并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技能和意识。
他也开始投身于社区发展,积极参与乡村教育和公益事业。
多年的辛勤付出和努力,李富的农场已经成为乡村地区最大的有机蔬菜供应商之一。
他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他自己的生活,也为周围的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李富成为了一个乡村创业的典范,他的故事也鼓励了许多年轻人追寻自己的梦想。
李富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创业者需要具备坚毅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慈善公益之路没有终点
慈善公益之路没有终点作者:暂无来源:《民生周刊》 2019年第21期《民生周刊》记者张兵慈善公益之路是一条“不归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他,拥有让绝大多数人羡慕的过去:执教名校清华大学,任教授;任职北京朝阳区区长,官至正厅级;任职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是这家国企的“大老板”。
在很多人看来,退休后的他大可以安享晚年,然而他却开启了一个新的苦乐人生——创建了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由此走上一条没有终点的公益之路,即便期间罹患癌症也没能阻止他奋力前行的公益脚步。
他就是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凤玲。
10月19日,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成立10周年活动暨非公募公益组织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民生周刊》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民生周刊:临近退休,您开始着手发起非公募慈善公益组织——北京修实公益基金,当时是怎么想的?李凤玲:慈善公益作为社会行为,非囿于人、择于时,是任何有情感、有良知的人在特定环境下都会做出的本能选择。
但是,拉起一支队伍,把慈善公益当作一项无上崇高的事业做起来,却需要深思熟虑,需要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勇气,尤其是像我这种一直在体制内工作、依靠工薪收入的无富之人,难度很大。
最初有过顾虑,但灵魂深处的“初心”一直在萌动,在临近退休的2 0 0 8年,我终于下定了决心。
2 0 0 9年10月11日北京修实公益基金在北京朝阳公园揭牌成立,基金会成立之初,便以我的拇指印纹作为标识,代表着我和我的公益团队“修善于心、实达于行”的郑重承诺。
民生周刊:您刚才提到了“ 初心”,具体是什么样的“初心”呢?李凤玲:我是喝长白山的水长大的,少时艰苦生活的记忆,家乡的养育之情,深深镌刻在心底,忘却不掉、挥之不去。
我在高校、政府和国企工作的 4 0年间,也正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期。
在充分感受到经济强劲发展、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同时,也切身体会到一些发展中的弊病,比如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太大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等等。
李光前事迹
李光前事迹篇一:一代风范李光前《一代风范李光前》的读后感通过查阅资料,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李光前平凡面而朴实的一面,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个生活中的小片断:光前先生虽是亿万富翁,但出门从不坐高级轿车,而只乘公共电车的三等座;对于子女,光前先生以身作则,教子有方,严格控制孩子的零用钱,并要求他们自己骑自行车上学,告诉他们要勤俭节约。
还有很多这样的细节,这些无不反映着光前是位平民。
但从另外的角度我们又发现了与众不同的光前先生。
首先从他的创业过程来看,当他收购一块无人问津的园丘,有谁会想到那就是南益树胶公司的发祥之地,又有谁会想到光前正是通过经营管理这企业而壮大了自己的事业,最终获得?橡胶大王?的美称。
这一切都是人们所预料不到的,但光前先生以非凡的实力做到了,而且提出了?南益精神?的八字真言,与员工共同努力奉行这一精神。
取诸社会,用诸社会是光前先生的宗旨。
他对社会的慈善、文教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直到现今我们仍沐浴在着一温暖的阳光中茁壮成长。
有一个故事我们不得不提,在光前先生七十大寿那天,当家中宾客满堂时,他却一个人跑到了中央医院在献血。
其他的就不用在说了,这些就足够证明我们要下的结论了,光前先生像其他伟人一样,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我们年纪尚小,可是要学习就是要从小开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艰苦朴素似乎已被我们忽视了,但通过这次探究学习活动,我们在伟人身上认识了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力,可以肯定的说既然是传统美德,那么任何时候都是学习要发扬的。
至于为社会做贡献我们目前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要走,但我想助人为乐这点是在为以后作铺垫,这点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何不以这为起点,漫漫长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条光明大路。
学习平民伟人中的平民,他不愧为一代的风范啊!!读《一代风范李光前》有感?我是被蚊子咬大的,蚊子有什么可怕的!?贫苦的少年时代,由于父亲坚持供他读私塾,家里一贫如洗,所以,放学后,他总是替人放牛,为家庭分忧。
李光华:大山深处的守望
”
贫困孤 儿走进课 堂
名度 的 老 叫花 子
“ ,
”
.
使他们重 新找到
艳 都 快 师范 毕 业 了
,
一
,
旦 失 学就 半途
生 活 的 航 向 : 这 个 在 册 亨县 城 最 具 知
,
而废
。
你 坚持
”
一
阵吧 我 重 新 挣钱 给 你
, “
1 94 2 年 6 月 李光 华 出生在 黔 西
以春燕衔 泥 的 韧
。
个
2 0 0 7 年 6 月 14
1 3
,
陈兴 芬 因 医
李光华
起来
一
。
修完后 污 水溅 了他
,
身 但是他
,
,
学生 来
一
,
如今 已 有 3 0 个年 头
,
这 30 年
口
治无 效 离开 了人 世
。
点也 没介 意
。
虽 然 是 师傅 但是 任 何
,
,
则报 纸 上 的消息 别 人
,
中的
。
一
老 伴 离去 后 的很 长 时 间 的女 儿 和 儿 子 都 不 理 睬 他 妻 孩子疏远 的
…
早 当 家 生 活 的艰 辛 他 深 有体 会
,
,
2 1 岁时
,
他 从 贵 阳技 工 学校 水 电
.
大 爱无 疆 用行 动抒 写真 爱
熟 悉 李 光 华 的人 都 知 道
是 从 来 不 舍 得拿钱 来 吃 穿 的 都要杀
一
可 是 妻 子 的病 情 怎 能 等得 到 他 再
去挣钱
恶化
.
做人堂堂正正的作文题目
做人堂堂正正的作文题目在这人世间行走,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
而我始终坚信,做人就得堂堂正正,脊梁挺直,问心无愧。
说起堂堂正正做人,我想起了老家的一位长辈,他叫李大爷。
李大爷在我们那一带可是出了名的正直、硬气。
李大爷年轻的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
可他有一把子力气,也有一颗不服输的心。
那时候村里有人靠着偷鸡摸狗、坑蒙拐骗弄了点小钱,日子看起来比李大爷家过得滋润。
有人就劝李大爷,说:“你看人家轻轻松松就有吃有喝,你这每天累死累活的,图个啥?要不也跟着学学?”李大爷把眼一瞪,扯着嗓子喊道:“那种丢人现眼的事儿,咱干不出来!做人就得有骨气,堂堂正正的,靠自己的双手挣饭吃!”李大爷说到做到,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扛着锄头去地里干活。
那时候的地可不好种,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化肥农药,全靠人工一点点地伺弄。
李大爷的地里,杂草总是除得干干净净,庄稼也总是比别人家的长得壮实。
到了收获的季节,李大爷家的粮食总是能比别人家多收一些。
除了种地,李大爷还会去山上砍柴。
那山可不近,来回得走好几里路。
李大爷每次都背着一大捆柴回来,累得气喘吁吁,但他从来没有叫过苦。
有一次,他在山上砍柴的时候,发现了一棵特别粗的树,砍下来能烧好长时间。
可那棵树长在陡坡上,砍起来很危险。
一起去的人都劝他:“别砍了,太危险,万一掉下去可不得了。
”李大爷却说:“这棵树能让家里多烧几天暖和火,怕啥!”说完,他就小心翼翼地爬过去,费了好大的劲儿把树砍了下来。
李大爷靠着自己的勤劳,日子慢慢好了起来。
他盖了新房,给儿子娶了媳妇。
可他依旧没有闲着,村里谁家有个难处,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有一年,村里遭了灾,庄稼收成不好。
有个外乡人来村里卖粮食,价格比平时贵了不少。
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在趁火打劫。
可没办法,家里总得有粮食吃啊。
李大爷知道了这事儿,气冲冲地找到那个外乡人,说:“你这也太黑心了,大家都不容易,你怎么能这么干?”外乡人看李大爷年纪大,没把他当回事,还说:“我卖我的,你管得着吗?”李大爷一听,更火了,他一把抓住外乡人的衣领,说:“今天这事儿我还就管定了!你要是不把价格降下来,就别想在我们村卖一粒粮食!”外乡人被李大爷的气势镇住了,最后只好乖乖地把价格降了下来。
李玲玲:默默奉献见真情
李玲玲:默默奉献见真情作者:钟孟盛来源:《老友》2014年第07期2013年,赣州添立养生院院长李玲玲被评为赣州市“三八红旗手”并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她顿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李玲玲多年来默默奉献,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敬老事业,她的感人事迹令人敬佩。
李玲玲今年36岁,祖籍江西龙南县。
2000年。
她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南下广州,在当地电视台工作。
一年后,她结识了在电视台工作的江西大余老乡吴强。
两人志同道合,不久就喜结良缘。
夫妻俩顽强拼搏,勤俭持家,经多年打拼,在广州买了房子和轿车。
自己的生活富裕了,此时李玲玲想到了远在家乡年迈多病的父母和其他空巢老人,他们多么需要子女在身边照顾。
为了帮助那些远离子女的孤独老人,李玲玲决定回乡创办一所养老院。
为此,她同丈夫一起回到了赣州。
创办养老院,需要大量的资金。
为筹措资金,夫妇俩破釜沉舟,将广州的两套房子和一辆小轿车全卖掉,再向亲戚朋友借款,共筹集到数百万元资金。
在市、区有关领导和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年底,李玲玲的赣州添立养生院终于挂牌了。
为了给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李玲玲为养生院添置了取暖设备、医疗康复设备,开设了健身、医疗、娱乐、配餐、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项目。
为让院里的老人吃好,李玲玲费尽了心思。
她高薪聘请厨师烹制饭菜:每天亲自到附近乡村购买无公害蔬菜、土猪肉等;老人们吃的都是桶装品牌油及精制大米。
为了详细了解每位老人的饮食习惯,每到开饭的时候,李玲玲常常一边为老人打饭菜,一边听取老人的意见。
然后,她会让食堂针对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口味,做出适合他们的饭菜。
李玲玲对待院里的老人胜过亲人。
每逢老人过生日。
她都会买上生日蛋糕、煮一大碗长寿面为老人庆祝:当有老人突发疾病时,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她都会亲自送老人去医院检查诊治。
2011年元月的一天凌晨两点多,护工打电话告诉李玲玲:203房的王奶奶呼吸急促,全身冒汗。
李玲玲接到电话后,一路小跑赶到了院里,与老人的儿子一起把王奶奶送到了市立医院急诊室。
贫困土地上的希望——记本胜业艰苦创业带头致富的事迹
贫困土地上的希望——记本胜业艰苦创业带头致富的事迹
李银德
【期刊名称】《专业户》
【年(卷),期】1989(000)001
【摘要】光秃秃的山,浑浊浊的水,是这里落后的象征;偌大的中国版图上,这
星虽地处中心,却是贫穷和愚昧的滋生地;历史曾经给这里蒙上了阴影,长期以来,这里成了犯错误者和罪犯流放、改造的场所。
尽管这里有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但现今和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
靠国家每年拨给的巨额救济款,勉强地拖着疲惫的躯体维持着社会车轮的运转——这里就是青海。
【总页数】2页(P7-8)
【作者】李银德
【作者单位】西北农业大学经济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3.105.3
【相关文献】
1.艰苦创业带头致富r——记环县新型职业农民赵志强 [J],
2.柳条"编"出致富路——记江苏丰县残疾农民张杰艰苦创业事迹 [J], 李丙海
3.从贫困走出的种植专家——记余干县玉亭镇贫困户韩少波的脱贫致富事迹 [J],
熊四华
4.巾帼不让须眉致富“陈娘子”——记宁都县长胜镇青树村致富带头人陈小金 [J],
杨文韬
5.身残志不残致富奔小康──记四川省屏山县贫困户李贵名致富事迹 [J], 朱钟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高考备考作文热点素材《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诗书立业,孝悌做人曾获“全国最美孝心少年”河南女孩李婧源高考超一本线60分素材+话题+标题+金句+时评+范文一、新闻呈现脸上总挂着笑容的李婧源,让人想象不到她拥有如此多舛的童年。
2010年,在外打工的父亲突发脑出血卧病在床。
为了给父亲看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母亲虽然身体状况不好,也只能外出打工挣钱。
照顾家人的重担,全落在年幼的李靖源身上。
一边照顾植物人的爸爸,一边刻苦学习,李婧源两边都没落下。
她觉得只有学习,考上大学,才能改变家庭的命运。
2010年,才6岁的李婧源逐渐学会了做家务和照顾卧病在床的爸爸,她坚持给爸爸倒尿壶、喂饭、擦洗身体……这样悉心的照料,她坚持了8年。
遗憾的是,婧源爸爸最后还是离开了。
2018年,她被评为“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组委会给她的颁奖词是:“垂髫之时,命运的风暴挟裹而至。
你越过懵懂,将千斤重担挑上肩头。
八载陪护,你成为父亲生命中盛开的雪莲。
经霜更清丽,遇雪尤芬芳,迎风绽放最美的花蕾。
”同年,她还在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中荣获“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的称号。
如今,李婧源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用超河南理科一本线60分的成绩给自己和家人交上了一份“还不错”的答卷。
二、适用话题1.孝心孝道2.笑对困难3.顽强坚持4.自立自强5.刻苦学习6.改变命运7.爱与感动8.任劳任怨9.乐观坚强10.心怀梦想三、高分标题1.诗书立业,孝悌做人2.人之行,莫大于孝3.人生逆旅,且痛且歌4.百善孝为先5.家贫出孝子6.孝,众善之始7.千万经典,孝义为先8.唯意志坚强,方能彼岸9.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10.笑是一道光11.志不强者智不达12.笑是一剂药13.让微笑绽放在生命枝头14.少年好学,将成大器15.真诚给我们最多感动16.生于忧患17.把苦难变成一种力量18.乐观者最可敬19.孝道是世界的一道光20.乐观是世界的一道光21.笑对风雨人生22.逆风飞翔23.用微笑为生命插上翅膀24.艰难困苦,不弃梦想25.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26.自怨自艾不如任劳任怨27.孝道似光,照亮人心28.愿孝道之花永开放29.笑是一种药四、精选金句1.“我家里人没有给我太多的压力,总是说尽力了就好。
妇女能顶半边天致富不忘穷山沟
深山老林的放牛娃刘锦秀,只读了几年书,不会说标准话,十三岁出外打工。
先后做过清洁工、卖过服装、摆过地摊,历尽艰难,九死一生。
用行动赢得掌声和荣誉,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创业标兵”、“湖北省劳动模范”、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扎根大别,带领老区人民发展山羊养殖,组建了黄冈市首家集山羊育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林牧合作社,推广标准化养羊模式,实行科学化管理,带领乡亲们致富,被评为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大别山的女儿刘锦秀,1979年出生在罗田县三里畈镇黄土坳村。
她是家中老大,因是女孩,从懂事那天起,心里就蒙着一层厚厚的阴影。
为了生个男孩传宗接代,父母连续超生,受到政策的严厉处罚,加剧了家庭的生活贫困。
为缓解困境,为了改变命运,13岁那年怀揣母亲的身份证,带着50块钱和一只母亲出嫁时的大木箱,孤身来到浙江一家缫丝厂打工。
山羊一样倔强的刘锦秀,别人一分钟只能穿24个眼,她苦练几天就能穿32个,第一个月领到145元工资,第二天就给家里寄回140元。
为了挣钱养家,几根盐豇豆、一碗白米饭,就是她的一日三餐。
厂里三班倒,每班8小时,她经常一天上两个班。
过度的疲劳让她患上重感冒,发高烧只吃几片药硬撑着上班,晕倒在现场不省人事。
消息传到了家乡,父母含泪强行将她接回家。
短暂休养后,永不服输的她毅然走出山乡,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打工之路。
十年中,她当过家政服务员,摆过地摊,上过幼儿师范、当过幼教,又辞职开起了一家杂货店,与人合伙创办了小有名气的物流公司,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十年艰辛,十年打拼,刘锦秀从打工妹到小老板,从大山的女儿到城里的媳妇,有车有房有孩子,有一份很不错的事业,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她为此也感到满足、自豪。
走出贫穷的大山,融入了喧闹城市的刘锦秀心里却依然无法平静,她感到窒息压抑,这里不是自己需要的生活。
小时候,刘锦秀和山里其他孩子一样,梦想考上大学,离开农村,到城里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是所有父母的家庭梦想。
农村女孩善良举动成功拿下10亿订单观后感
农村女孩善良举动成功拿下10亿订单观后感在这个现代社会中,竞争激烈,商业交易也变得日益复杂。
然而,在这个机会平等的时代,有时候一颗善良的心和一次举手之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影响整个社会。
本文将讲述一位农村女孩通过自己的善良举动成功拿下10亿订单的故事。
这位农村女孩名叫李美,出身于一个山村的贫困家庭。
她的家庭十分困难,父母都从事农业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尽管生活条件十分困苦,但李美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教育,学会了善良、助人为乐的道德观念。
有一天,李美听说一个外地电子产品公司正在找寻新的供应商来合作生产一批电子产品,金额高达10亿。
这个机会对李美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她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合作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尽管她来自一个农村家庭,缺乏商业经验和人脉资源,但她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
李美开始了她的思考。
她知道自己缺乏资金和技术实力,无法一手包揽整个订单。
但是她不愿意放弃,她相信自己身上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可以为她带来机遇。
她决定从捐赠活动开始着手,以此来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观。
她意识到,如果她能够通过捐赠活动给外地电子产品公司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商业影响力,这将会使公司对她有更多的好感,并增加合作的可能性。
于是,李美开始联系当地教育机构,准备举办一场捐赠仪式。
她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宣传此次活动,吸引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并捐赠了不少款项。
捐赠仪式在一个周末举行,李美细心地安排了每一个环节,并亲自参与到活动的组织和执行中。
她将捐赠物资送到了当地的贫困学校和养老院,并亲自发表了感言。
她表达了对外地电子产品公司的感谢,并分享了自己的生活故事和追求梦想的坚持。
这场捐赠活动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和媒体报道。
不仅当地人士纷纷赞赏李美的善举,外地电子产品公司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他们被李美的善良举动深深触动,认为她具备与他们合作的潜力。
于是,公司派遣了一位高层经理到李美所在的山村进行考察。
经过考察后,李美成功与公司签订了10亿订单的合作协议。
[创造幸福经济]穿越深山幸福小日子
[创造幸福经济]穿越深山幸福小日子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
李光斗出身于市场营销第一线,参与并策动了中国VCD和乳业营销大战,被评为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风云人物,并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EMBA品牌学特聘教授。
李光斗自1990年开始从事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工作,先后担任伊利集团、蒙牛乳业、广日电梯、民生药业、古越龙山、招商银行、交通银行、长虹、德尔惠、喜临门集团等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亲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品牌发展的历程,具有丰富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荣获中国策划业杰出功勋奖。
E-Mail:lgd88@vip.省略2011年的最热词汇是“幸福”。
告别单纯的经济GDP崇拜,将焦点从经济GDP逐步转向社会GDP,让两种GDP同步增长。
世界许多国家都纷纷从经济GDP至上转向到国民幸福指数,把健康、教育、就业、环境等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
如此看来,以幸福为导向来创造经济,缔造幸福中国,更应成为全中国人为之奋斗的方向。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什么样的企业是幸福企业殊难有统一的标准,但什么是不幸福的企业却很容易判断,至少以下四种企业都是不幸福的:老板幸福,员工不幸福。
黑砖窑是此类企业的极端例子。
老板吃香的喝辣的,拼命压榨员工,这样的企业不是幸福企业。
有数据表明,中国企业的质量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员工故意“搞破坏”所致,靠低成本,低工资,压榨员工是建立不了幸福企业的。
员工幸福,老板不幸福。
此类企业多为国企,进了国企的员工普遍衣食无忧,在良好的福利下过起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好日子,而国企的老板却是看似风光,背地受伤。
纵有良好的创造财富的能力,却苦于没有保有和分享财富的机制。
有钱却不能花,天天看着快速增长的财富,却与己无关,心情越来越郁闷。
这一现状使得好多国企老板变成了“两院院士”,不是累的生病进“医院”,就是贪污受贿进了“法院”。
深山养羊致富经历
深山养羊致富经历近年来,养殖业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行业,其中深山养羊更是受到了广大创业者的追捧。
通过深山养羊,许多人成功实现了致富梦想。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养羊致富的成功经历。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李明,一个普通的农民。
他生活在一个人迹罕至的深山村庄,附近有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草原资源。
在经过调查研究后,李明决定尝试养羊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为了养羊,李明首先购买了一些优质的育种羊种,并在家附近的山坡上搭建起了简单的羊舍。
他兢兢业业地照料着每一只羊,精心选择饲料,确保它们的健康成长。
在养殖的初期,李明遇到了许多困难。
深山地势复杂,交通不便,加之天气变化多端,给养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但是李明没有放弃,他积极学习养羊知识,积累经验,逐渐掌握了养羊的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的养羊事业逐渐取得了成功。
他的羊群逐渐壮大,肉羊的销售量也逐年增长。
李明发现,深山地区的空气湿度低,草原的草质优良,加上羊群有着充足的运动空间,使得他养出的肉羊肉质鲜嫩,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为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李明开始了深入的市场调研。
他发现,城市里的高档餐厅对于优质羊肉的需求很大,价格也相对较高。
于是,他决定与一些高档餐厅建立合作关系,直接将自己养殖的羊肉供应给餐厅。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还能够稳定销售,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李明开始考虑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
他引进了先进的养殖设备,提高了养殖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同时,他还积极与农业专家合作,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羊的品质。
养羊致富的过程中,李明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例如天灾、疫病等突发因素对养殖业造成了一定影响。
但是李明通过与当地兽医和农业专家的合作,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防控了疫病的发生,降低了损失。
通过多年的努力,李明逐渐发展成了当地的养羊龙头企业。
他带动了周边农民投身养殖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帮助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 女 朋 友 第 一 次 见 面 时 ,没 有 像 样 的衣 服 ,不 得 不 借 堂 兄 衣 服 去
相 亲 ”
傅 都 是要 打 人 的 。运煤 一 趟下来 ,除 了眼 睛在 转 ,牙 是 白的之 外 ,其 他 地
低 温烧 制 、冷 却 ,成 品就 出来 了 。 ”初 次 打工 的经
历埋 下 了李光 玲 1 0多 年后 成 功创 业 的伏 笔 。不 过 当时 ,他 只能 频繁 变换 着 职业 和工 作 的地点 。
李 光 玲 在 云南 昆 明市 安 宁 县 干 过木 工 、在 安
万 多元 投 资建 了一 家预 制板 厂 。
李 光 玲 家 曾是 村 子 里 3户 特 困户之 一 。上 世纪 8 0年 代初 期 村 里搞 了分 田到 户 ,家 里 4口人 共
分 到 了 1 . 9亩 地 。 李 光 玲 说 : “ 当时 家里 土地 只能保 证 口粮 ,要
从 19 9 2年 开 始 ,李 光 玲 在 贵 州
红果 县 小煤 窑 里挖 过 3年 煤 。 当时在 小 煤 窑 挖 煤 .进 入 矿 洞 后 先走 主 道 , 然后 分 道进 小 路 ,分 道处 土话 叫 “ 虾 爬 1” 5 .因 为矿 道 非 常 窄 ,需 要 弯 下 1 腰才 能 爬进 去 。矿 洞 里面 有轨 道 ,用
“ 是 被 贫 穷 赶 出 大 山 的 。 18 我 ” 9 9年 春 节 刚
过 .李 光 玲 和 1 0多 位 同乡第 一 次走 出大 山 ,来 到 福 建 晋 江 磁 灶 镇 琉 璃 瓦 厂 , 当 了一 名 球 磨 工 ,每 月 有 6 0多 元 收人 ,当 u x 他 来 说 这 钱 已相 当可 0 /t ,,
刨 业 考
李 光 玲 .重 庆 梁 平 县 云 龙 镇 红果 县 挖 过煤 、在 重 庆巫 山县乐 坪 乡
红 旗 村 人 ,上 过 三 年 学 ,干 过 球 磨 工 、煤 矿 工 、木 匠 、司机 … … 在福 建 、云南 、贵 州 、海南 等 地
十几 年 的打 工 生 涯 中 ,李光 玲 不 断学 习 和积 累 ,增 长 了技 能 、阅 历 和市 场 意 识 ,最 终 以 自主 创 业 彻 底改 变 了人生 轨 迹 。
治 三
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凰 三
■l
弱 誊 锄 鏖
记周 光 全 就 是 一 个 “ 一 ”干 部 的典 型 。在 他 j 三
● ●
煮 过酒 ……作 为 一个 有心 人 ,他 说 每 次 改 变都 让他 获 得新 的社 会 阅历 ,见 识也 在 不断增 长 。 现 在 .李 光玲 是 重庆 富强 陶瓷 公 司 总经 理 .主 要分 管公 司高岭 土矿 原 料 采 购 和 矿 山 开采 工 作 。李 光 玲 说 , 之所 以对矿 物 原料 比较 熟 悉 ,和 打工 时经 常 钻煤 窑下 矿洞 有关 系 。
了 .胆子也 大 了
琉 璃 厂 一 年 多 的 工作 经 历 让 李 光 玲 基 本 摸 清
了琉 璃 瓦 制 作 工 艺 .制 作 程 序 也 在 无 意 识 中 印入
李光 玲 的 心里 : “ 琉 璃 瓦不 是 什 么 复杂 的 技术 , 造 先 是将 原料 装 罐磨 成 浆 ,倒 入 浆 池 ,经 过 榨 泥 机 挤压 成 型 、干 燥 、上 釉 ,然后 放 人 窑炉 ,经 过 高 、
钱 的学 费都 缴 不 起 ,他 在小 学 三
年 级 时不 得 不 退 学 。 当 时 家 里 常
有 揭 不 开 锅 的情 况 ,有 次 确 实 没 东 西 吃 了 ,李 光 玲 在 泡 菜 坛 子 里 妹 一 人 各 切 半 边 吃 。 “ 子 饿 的 肚 时 候 ,我 经 常 捡 别 人 不 要 的芋 头
靠 砍柴 烧 炭来贴 补 家用 。 ” 那 时 李 光 玲 家 一 年 的 收 入 也
就 10 5 0元 左 右 ,连 每学 期 6块 多
竹篓 装 煤 ,每 篓 能装 3 0多斤 ,竹 篓 0
下有 托 架 .可 以沿 着 轨道 进 出 。李 光 玲 当时 负责 运 煤 ,土话 叫 “ 娃儿 ” 拖 ,
苗 ,蘸 着 酸 盐 水 吃 ,觉 得 很 香 。
李光玲
李
松
运一 车 煤要 一个 多 小 时 ,一天 能走 五
六 回 ,收入 3 O多 元钱 。
找 到 了仅 剩 的一 块 酸 萝 卜,和妹
“ 挖煤 收入 不 算高 却很 危 险 ,矿
道 天 坪 上 经 常 掉 石 头 ,皮 肤 常 被 剐 伤 ,在矿 井 里作 业 有很 多禁 忌 ,比如
李 光 玲 发 现 ,像 他 这 样 的农 民工 挣 钱 后 ,都 忙 着 回家 乡建 房 。农 村 建 材 消 费 是 一 个 大 市 场 , 如 一 块 预制 板 市场 价 一 般在 4 0元 左 右 ,利 润 空 间
1 %以上 。2 0 0 0 2年 ,李 光玲 返 乡 ,用打 工积 累的 5
观。
方 都 是黑 乎乎 的 ,耳 朵眼 里也 是煤 渣子 。 ”
李 光 玲 打 工 时从 没 上 过 任 何 保 险 , 回想 起 挖 煤 的 经历 还很 后 怕 : “ 在 我 的 企 业 里 ,我 为 每 现 个 员 工都 买 了包 括 工 伤 险 在 内的 各 类 保 险 ,这 和 我 自己那段 危 险 的工作 经历 有 关 。 ” 1 O多年 在 外 打 工 的经 历 ,让 李光 玲 眼界 开 阔
工 厂投 产 后 ,生 意 红火 ,每 个 月纯 利 润都有 3 万 多元 。可 是 李 光 玲并 未 就 此 满 足 ,随 着 事 业 的 发 展 ,他又 有 了更 高 的 目标 。
37
宁 马 街 挖 过 磷 矿 、在 安 宁 太 平 镇 砌 过 砖 、在 贵 州
重 庆国土房产・ 0 0年第 2期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