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行业--点面结合--实现共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在水电行业背景下的校政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经营管理合作社资金制约瓶颈,加快合作社组建步伐,提高合作社组建数量。
4.6 加大品牌效应积极运用节水滴灌、高产创建、土壤治理、田间管理4个平台,进行规范化生产经营,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注册商标,形成品牌,提高合作社产品知名度和购买力。
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黎 雪,党占平(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摘要:根据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国家对于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涉农类高职院校建设产学研基地是学校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资源受限、与企业政府合作不紧密、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
本文以涉农类高职院校为例,根据高职现有基地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新途径。
关键词:产学研;基地建设;对策面对新的农业发展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因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核心关键还要靠科技,靠科技创新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先后多次系统部署了建设现代农业的各项工作。
因此,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顺应农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1 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涉农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农业技术人员的主要阵地,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目前,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涉农类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建实训基地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建设可以拓展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涉农类示范高职院校,为做好产学研工作,学院专门成立产学研基地办,以全面推进省级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在校内外农业相关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农业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促进学院校外产学研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科学实施百县千企联姻工程 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安 、 东科 药业 班 ”标 正 “ 条学院便于操作 、 企业乐于实施的有效合作之路 , 有利地 作 的“ 全技 术 管理 班 ”药物 工 程 系 的“ 明的办学 特色 。
藏 巷 靖 毅霄 1年. 期 。2 第
科 学 实施 百县 千 企 联 姻 工程
创 新校 企 合 作 育 人机 制
杨凌职业技 术学院
校 企深 度融合 , 合作 体制 , 立长效 机制 , 创新 建 成为 制约 正 常运 行 的基 本 费用 , 从而 保 证 ’ 了百 县千 企联 姻 工程 的持 高职 院校提 高人才 培养质 量 的热点 和难点 问题 。近 年来 , 我 续 发展 。 院结合 行业 特点 , 依托 陕西省 农业 厅 、 业厅 、 厅和 杨凌 林 水利 建 立 目标 责 任制 , 确保 各项 任 务 的落 实 。根据 3 5 — 年 高新技 术 产业 示范 区的共建 优 势 , 出并 探 索实 施 “ 县 千 的建设规 划 , 个专 业平 均联 系 2 提 百 每 个左 右 的 县 、0 2 个左 右 企 学 0个 10 个 联姻 丁程 ”搭 建校 、 、 合作 育人 平 台 , 大力 推进 工学 业 的具 体 目标 任务 , 院将 10 县 、00 企 业按 照 专业 , 政 企 存 分解 到 1 个 院系 , 院 系进 一 步 分 解 至相 关 专 业 教 1 各 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建立共享型实训基地 , 全面提高 布 局 , 人才培 养质量 , 创新合作 育人机 制上 , 得 了初 步成效 。 取
建 立健全 组织 机构 , 强组 织领 导 。学院 了百县 千企 联 提 出 的要 求 ,提 供相 应 的条 件或 协 助学 院 完成 部分 实 践 教 加 帮助 学 院建立 校 内实训 基 地 , 用 企业 资 源建 立 校 利 娴 工程 领 导小 组 ; 立 了“ 成 杨凌 职 业技 术学 院校友 总 会 ”组 学 环节 , ; 建 了宣传 工作 组 、 资 队伍建 设 工作 组 、 姻 联络 协调 工 作 外 实训 基地 , 业 专家 兼任 学 校教 师 , 立 奖 学金 等 。人 才 师 联 企 设 组、 工学 结合 教 改工 作组 、 校友 筹 备工 作组 等 五个 实施 工 作 培 养 目标 和方案 主要 由学校 提 出 和制 定 。我 院 目前 合作 的 小组 ,从 机构 上对 百 县千 企联 姻 工程 的顺 利 实施 奠 定 了坚 11 个企 业 中有 3 %左 有属 于此种 类 型 。实施 的 院系 主要 07 0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何国荣
【期刊名称】《现代商贸工业》
【年(卷),期】2022(43)8
【摘要】针对思政进课堂的总体要求,提出“寓教于学,寓学于论,正确引导、立德树人”的《自动化生产线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进课堂的建设思路。
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德育目标,在课堂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总页数】2页(P155-156)
【作者】何国荣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应用型本科院校\"3+4\"培养背景下\r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研究\r——以自动化专业为例
2.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以《生产线自动化技术实训》课程为例3.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4."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专业课的探索与研究——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5.高等教育汽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以《控制工程与测试技术》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力系统方向专业介绍
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发电厂、变电站、电力系统、电力设备、新能源设备及自动装置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在电力系统设计、建设、施工、运行、技术管理及新能源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核心课程:机械制图、电工基础与测量、电子技术、电气工程CAD、机械基础、电机原理及维修、PLC原理及应用、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与二次回路、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电气运行技术与管理.就业面向:主要在发电厂、供电局、电力公司、电力工程、新能源公司、城乡变电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力系统的建设、电力自动化装置以及新能源设备的安装检修、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近年来,我系本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水电行业工作,并不断开辟浙江火电集团等电力单位,或在工业企业、大型物业、商业企业从事供配电工作。
这个专业也是我军在大专层次招收士官的主要专业.师资队伍: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6名,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13名;外聘具有高级职称的兼职教师3名;实验实训指导教师4名.专业群具有专职教师21名,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4名;外聘具有高级职称的兼职教师2名;实验实训指导教师4名.该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该专业有3名教师2007年在香港理工大学进行了为期2周的培训,专业带头人2010年在德国进修半年。
近几年来,该专业的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教育部骨干教师培训37人次,都取得教育部颁发的骨干教师资格证书或双师素质资格证书,青年教师参加暑期实践锻炼98人次。
职业教育有了显著提高。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一)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内实验实训室建筑总面积1020平方米,三个实训中心即电工技术实训中心、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和机电设备实训中心,设备总值410万元.共16个实验实训室,分别为:(1)电工原理实验室;(2)电工基础及仪表实训室;(3)电机组装及维修实训室;(4)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室;(5)电机原理实训室;(6)二次回路实训室;(7)高压电气设备实验室(一);(8)高压电气设备实验室(二);(9)低压电气设备实训室(一);(10)低压电气设备实训室(二);(11)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实验室;(12)工业控制实训室(一);(13)工业控制实训室(二);(14)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实验室;(15)机械设计基础陈列室;(16)调速设备、电力排灌实验室。
引企入校创新校企合作资源共享运行机制_王云江
综合改革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4期为丰富已有的“中国水电合作模式”内涵,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创新校企合作资源共享运行机制,校企双方合作组建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冠名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水电学院(简称中水十五局水电学院),实施“理事会+二级企业学院”为基本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突出了“面向社会行业、校企合作培养、优先服务企业、互惠共赢发展”的办学宗旨,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引企入校合作模式内涵与构建2006年国家启动示范院校建设工作以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就建立了职业教育战略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逐年加深,特别是在水利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教师下工地实践锻炼、兼职教师授课、接收毕业生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2年,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深度,扩大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果,丰富多年合作形成的“中国水引企入校创新校企合作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王云江,邓振义,拜存有(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本文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实施“理事会+二级企业学院”为基本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为案例,阐述了引企入校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内容、体系组成及资源共享运行机制,剖析了该模式实施成效及推广应用意义。
关键词:引企入校;校企合作;理事会基金项目: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3年研究课题“现代农业职教集团资源共享运行机制与实施途径研究”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重点课题“农业职教集团资源共享运行机制与实施途径研究”。
作者简介:王云江(1968—),男,陕西千阳人,副教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及语言文学研究;邓振义(1955—),男,陕西扶风人,教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及职业教育研究;拜存有(1963—),男,陕西商洛人,教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及职业教育研究。
依托“院士工作室”提升高职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年第13期总第565期No.13,2022SumNo.565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教育部自启动“双高计划”建设项目以来,为了示范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又印发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简称《方案》),在《方案》中,教育部对职业院校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出了迫切要求。
提升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高水平”院校的第一选择[1]。
教师通过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既提升了科研创新能力,在教学上也完善了教学内容,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促进教学,以教学激发科技创新”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打造“双高”建设中的技术技能创新高地和人才培养高地打下坚实的基础[2]。
1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1.1缺乏平台支撑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少,层次低,缺少省级、国家级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也不像本科教师有自己的实验室,高职院校的实验室是以满足学生技能训练为主的基础实验室,无法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受以教学为主的导向影响,高职院校科研硬件和科技创新团队相对薄弱,参与各类重大科研项目不多,尤其在申报高层次项目、开展科学研究上缺乏平台及高端领军人才的支撑。
1.2缺乏团队协作高职教师在专业及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团队,但在科技创新方面还是缺乏团队合作,受职称评聘等条件的影响,项目大多由个人独立完成,申报时也只是根据需要临时组建团队,立项后成员也没能真正参与项目,研究和结题基本上是负责人完成[3]。
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阻碍了高水平科技研发团队的建设及科技研发工作的开展,影响“双高”建设中社会服务能力的各项进展[4]。
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就是要使真正适合搞科研的人组成一个有活力的团队,通过团队成员不同方向学术优势资源的互补,将个体智慧最大化,通过优化组合,达到新的创新高度。
机电应用技术专业典型案例——校企融合、实景教学办学模式的创新
机电应用技术专业典型案例——校企融合、实景教学办学模式的创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XXX的特色专业之一,已经开设了十多年,累计毕业生超过2000人。
随着现代机电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成为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因此,校企融合、实景教学等教学模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这一背景下,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探索出了一种创新的“校企融合、实景教学”办学模式。
该办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校企双方都支持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双方需要在“大企业的框架”下进行合作,共同审视定位“职业人”的概念,培养学生具有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不仅包括企业所需的专项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人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该与学校、企业联合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培养懂技术、高素质、具有发展潜力的技能型人才。
此外,该办学模式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校内教育与企业实关系。
学校的教学实践应该尽可能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探求最大的利益共同点,创学模式。
校企合作培养的对象既要能顺利就业,胜任岗位,为企业经济利益做贡献;又要能持续就业,终身成长,创造个人职业生涯的辉煌。
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良好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自从我校成立职业中专以来,我们与XXX、XXX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XXX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电气生产企业,拥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和优秀的专业人才。
每年,我们的机电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在第一年完成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研究后,第二年到相关企业进行半年的研究,然后进行顶岗实。
同时,我们还为其他学生提供了企业见、课程实和课程设计等优质资源。
通过借鉴企业的管理机制,我们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每天早上让学生5:30起床进行跑操30分钟,锻炼他们的身体,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坚毅果敢的品格。
为了实现“大城市战略”,我们与XXX合作,让学生了解大城市的职业技能要求,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做旱区农业职教的引领者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百年坚守经国本。
国以农为本,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农而生、因农而强,86年扎根西部旱区,坚守“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成为全国农林水牧专业设置最齐全、国家首批示范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
树木树人做示范。
学院秉承“厚德强能、言物行恒”的校训,高擎农业职教大旗,专注“知农、爱农”人才培养,形成服务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和水利产业完善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21万毕业生中有70%的人成为“三秦大地”农业科技主力军,被誉为地方县(区、局)长培养的“摇篮”。
服务旱区担使命。
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世界未来的粮仓。
学院立足杨凌、着眼陕西、辐射西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履行国家赋予的使命,走出了农科教、产学研发展的“3+X”道路,取得粮种繁育、水土保持、林草治理等一批成果技术并得到广泛推广,奋笔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区校融合一体化,产教融合有高度。
学院以杨凌示范区为节点、以行业为支点、以企业为重点,促进各要素集聚融合,形成了“共生共荣”“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产教融合格局,夯实融合平台。
通过建设1个职教创新园、实施3项计划、打造6个技术技能协同创新中心、建立7个专业化产教融合基地的“1367”方略,构筑融合高地。
人才培养精准化,校企合作有深度。
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育训、学练、教改”三结合。
创新实施了以学分为导向的“通识课+专业课+个性发展课+创新创业课”“四位一体”德技并修育人架构,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在园区内,实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
学院连续10年高考招生投档率均超过100%,新生报到率均达到94%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
服务社会多样化,振兴乡村有力度。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将论文写在“三秦大地”,形成了以“品种研发、成果推广、产业示范”为主导的服务“乡村振兴、脱贫攻坚”“3+X”模式,探索形成了“技术服务型、基地示范型、企业带动型、科技包村型、专家大院型”等5种农业高职院校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推广农业技术130余项,年均培训科技人员、高素质农民等10万人以上。
涉农专业中职、高职、企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
涉农专业中职、高职、企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作者:周黎军刘雪梅先元华杨仕群罗学平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07期[摘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中高职衔接是提高职教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推动企业参与中职、高职招生,企业全程全方位参与中高职人才培养,并通过中高职衔接提高中职办学水平,提升高职专业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形成招生(招工)—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运行,构建“产业、专业、学业、就业”四业联动人才培养途径,为职业院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中职高职企业;协同育人;四业联动[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66-0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
全国各职业院校在办学实践中探索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引企入校、企业教学工厂、现代学徒制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中,通过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四川省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名师工作室的研修,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对接行业龙头企业,依据专业特色,把校企合作与中高职衔接结合起来,扩展校企合作内涵,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中高企协同育人机制。
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得到有效应用后,于2019年成立了四川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联盟,并将在2020年成立的四川茶叶职教联盟、四川省中高企协同育人联盟的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确定学徒需要具备良好专业基础的中职生源宜宾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开始开展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并举办现代养猪技术现代学徒制班,通过企业选择和学生自愿组建了27人的学徒制班,实行“1+2”现代学徒制培养,即在学校学习1年,在企业学习2年。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专业介绍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专业介绍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84人)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计算机应用、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网页设计、网站开发与维护等方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技术、Windows服务器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编程、网络管理与配置、信息安全技术、网络系统集成、Linux操作系统等。
就业方向: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金融、教育等)、各类企业、社区等从事计算机应用、网络运行与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开发与维护、硬件检测、营销及售后支持等技术工作。
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方向)(84人)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IT技术应用及管理能力的人才,在办公管理、信息管理、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多媒体技术、数据外包等方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处理与加工、网页设计、网站建设与管理、图像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Flash、现代企业管理等课程。
就业方向: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等从事计算机信息处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维护,网页设计及网站管理、维护,数据外包及服务外包等技术工作。
应用电子技术(84人)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生产工艺与管理、贸易及售后服务、电子设备的运行与管理、维护与检修方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程序设计、高频电子线路、手机原理及维护、现代电子设计与制作技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及管理、电子测量、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显示技术、视听设备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制图、EDA等。
就业方向:在西安、上海、深圳、青岛等大中型城市的现代电子企业,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及售后服务等技术工作。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的实践与反思
收稿日期:2018-05-28基金项目:职业教育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2013-4);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高等职业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2014SJGLX077)。
作者简介:吕桂军(1976-),男,山东临清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施工技术与管理。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的实践与反思吕桂军袁袁巧丽(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摘要:在“互联网垣教育”时代背景下,以资源库为依托实施信息化教学,符合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节约教育教学成本,为终身学习、实时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在分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例,探讨了资源库的建设机制、建设内容、管理制度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续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同类院校其他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信息化教学;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凿燥蚤:10.13681/41-1282/tv.2019.02.0120引言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总体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中不具备优势,职业院校报考率低、入学率低、就业质量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1]。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发挥校地优势 谱写“双高”建设新篇章
专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发挥校地优势谱写“双高乃建设新篇章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康振生院士植物生物技术工作室揭牌2019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后,提出了 “塑 造立德树人新架构、构建区校融合新形态、构筑产教融合新高地、打造专业发展新格局、拓展国际合作新路 径、培育改革发展新动能”的六新发展理念,按照“高 起点站位、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着力推动各项建设工作。
创新形式,构筑党建工作新格局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大力推进省级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创建工作、院级“星级支部”创建活动,建立“党建+X (育人、教改、科研、服务 等)”工作格局,双带头人100%达标。
出台了《关于 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施方案》《“课程思 政”实施方案》,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开局良好。
深化改革,建立人才培养新体系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完善“通识课(含劳动课)+专业课+个性发展课+创新创业课”"四位i 体”人才培养方案,印发了《劳动课实施办法》。
推进教材改革,立项建设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93项。
依托清华在线优幕课平台,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 革,上线课程956门。
完成了《农业生物技术》《水利工程》等4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工作。
区校融合,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按照“融合、共享”发展理念,与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签署了支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框架协议,成立了 “康振生院士工作室” “张涌院士工程 中心”。
与示范区签署了《区校融合发展总体合作协议》,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区校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精准化、社会服务多样化、就业创业园区化的“四维四化”产教融合模式。
发挥特色,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聚焦小麦新品种研发,赵瑜研究员的“大穗大粒” 小麦品种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新建了杨凌明歧小麦育种产学研基地。
新建“中水学院” “南方测绘学院”等4个学院,加快“一体两翼”新型职业农民育训体系建设,完成农业技术培训16.3万人次和线上公益培训21万 人次。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科研推广项目 建立产学研基地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科研推广项目建立产学研基地
佚名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经验概括:面向农业经济建设和农村科技进步的主战场,大胆探索农业高职产学研结合模式,走出一条“依托科研推广项目建立产学研基地,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中,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办学之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总页数】2页(P26-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5
【相关文献】
1."十二·五"期间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代表性科研成果报告——以红茶及控量富硒红茶研制推广项目为例 [J], 杨进峰;赵振宏;王静;张迁;徐凯明
2.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黎雪;党占平
3.依托项目建立产学研基地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J], 无
4.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高职院校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支持 [J], 王萍
5.从发表论文看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的农林特色 [J], 杨聪;孙宾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行业点面结合实现共赢
——水电行业背景下的校政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机电工程系
2009年7月
陕西水能理论蕴藏量1438.5万千瓦,可开发量666.7万千瓦,水能蕴量在西北地区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14位。
90年代跨出社会办电、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制度创新步伐,全省水电装机从建国初的220千瓦发展到2003年底的51.2万千瓦,全省水力资源开发率达到26%。
年发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产值近3亿元。
随着我院“百县千企”联姻工程的深入进行,机电工程系在水电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逐步实践、摸索出了“依托行业、点面结合、实现共赢”的校政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打“行业牌”,依托行业优势促进校政校企合作
随着陕西水电事业的大发展,我系在确定校企合作思路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行业性。
“行业性、地方性、市场化、技能型、开放式”这十二个字就是我们校政校企合作的基本方针。
1、利用学院前身办学历史、校友资源优势
我院办学历史长、校友覆盖面广,省、市、县水电主管部门,大、中、小型水电站都有校友担任领导。
我们利用这一优势,积极联系,开展合作,确定了一批稳定的校企合作企业。
例如我们与陕西省石头河水库坝后电站、汤浴电站,西安黑河供水有限公司电站分公司,陇县段家峡水电责任公司以及宝鸡峡林家村、魏家堡杨凌水电站均保持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2、融入行业协会,突破行业瓶颈
主动承担行业协会各项工作,主持行业员工培训、技术指导、企业咨询等工作,通过行业结识更多的企业。
近年来,先后为南郑水力发电公司、千阳县水务局、淳化茨坪电站等培训技术人员395人次;与省水电开发服务中心联合培训运行人员98人。
先行在职工培训上造成声势。
2006年,我们又主动与西安东方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天业集团取得联系并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使我们从主打水利水电行业跨入了工业生产和国防工业的领域。
3、利用政策导向,形成品牌效应
陕西省水电行业为了适应发展,确定了多项行业政策,如员工培训、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企业交流等。
我们利用政策导向和资源优势,协助陕西省水利厅水电处制定本行业质量规范和服务标准,开展政策、技术咨询、企业间的经济和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参与员工培训、设备更新、企业管理以及经营考察活动,组织技术服务和开展学术、信息交流活动等。
二、不断寻找结合点,点面结合,实现校企有效对接
1、寻找需求动力,形成内在驱动
水电企业地处偏僻,新技术的应用相对滞后,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派出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深入企业,革新挖潜、培训员工。
先后在茨坪、秦岭等电站,培养生产一线员工60人次,解决3项生产难题和故障,使企业初尝校企合作的好处。
2、校企有效对接,供求一致、适销对路
我系就近聘请杨凌电站、魏家堡电站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我系兼职教师,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职业规划的教育,按企业要求培养学生。
杨凌电站技术站长赵军良、魏家堡电站工程师虎新兴多年来一直作为外聘兼职教师为我系学生上课,既结合实际,又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良好。
近年来,我系已有150多名学生在这些企业就业,他们工作踏实,爱岗敬业,也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企业注入活力
近年来,我们通过“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建立合作企业80多家,其中省内外水电企业23家,先后有600人次在这些企业实习,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还经常帮企业组织文艺演出、校企联欢等,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4、逐步搭建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成长的平台
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指导企业技术改造等交互活动,我系先后有50人次的教师到许昌继电器有限公司、大唐户县热电厂、洛阳拖拉机有限公司等企业锻炼;5人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5、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
校企合作是互利互惠、实现双赢乃至多赢的有效机制,高职教育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它是一种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我系自2006年以来,每年在新疆天业集团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保持在30-60人,在北京汇源果汁西北(咸阳)分公司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每年20人以上。
通过顶岗实习,我们已有160多名毕业生在新疆天业集团就业。
60多名学生在西安东方机电公司就业。
三、稳定关系,定期交流,扩大成果,不断探索合作机制
1、逐步形成了相互信任的情感机制
校企合作过程始终是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的过程。
推动校企之间合作的动力首先来自于人的情感,情感机制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加强了校企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件、重要政策调整和人事变动等信息都及时向企业发布,使企业感到学校对他的重视;同时,关注企业的发展变化,
并及时给予信息回应,企业遇到人才、技术难题,积极帮助解决。
我们重视相关人员的相互交往,我系经常走访校企合作的相关人员,不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讨论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子女就业得到了系领导的高度重视。
2、逐步形成了互利互惠的利益机制
驱动校企通力合作是双方利益,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盈利。
我们认识到,凡是能够有助于企业合法盈利的行为与合作都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根据企业用人需要适时调整实践教学计划,提供智力支持,推荐优秀毕业生。
例如,在暑期时间较长的时期,企业生产、销售也是旺季,我们选派电力专业、工程机械专业的在校学生,进入秦岭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西安汇发工程机械公司等企业进行“工学结合”,解决了企业人手不足的难题。
一方面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紧张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3、逐步形成了责权结合的约束机制
具有长效机制的校企合作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帮助和支持,而是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先后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规定》、《教师企业锻炼规定》、《特聘教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
不仅如此,还要强化道德约束。
使合作双方都要按照合作共赢原则加强道德教育,使得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制度要求和道德要求。
我们相信,有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有广大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学生的积极配合,我们机电工程系校企合作的路子一定越走越宽广!
班学生在西安黑河供水公司电站分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机控05001、05002班学生
在渭南
程机械
公司进
行为期
三周的
实习
12班王超朋等七名学生在杨凌水电站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汽修07001、02班学生在西
北农林
学实训
中心进
行为期
两周的
实习
名应届
毕业生
在新疆
天业集
团进行
顶岗实
习技术
总结及
论文答
辩
我系解建军教
授、龙建明副
教授、白乃平
副教授、汶占
武老师为省农
村水电站运行
人员上岗证培
训班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