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2重力》新课标示范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 13.2重力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13.2重力教案 新人教版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学习重点] 重力的三要素[学习难点]重力的产生[教具准备]教师演示用:弹簧、直尺、弹簧秤、拉力器、气球、砝码(10个)[学习流程]:一、复习提问: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它伸长就,弹簧测力计便是根据弹簧的这种性质制成的。

如图1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N,用它测量力的最小分度是 N。

图中所挂物体的重力是 N。

2.叫物体的质量。

二、课前准备: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各题: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而受到的力叫______,它的方向总是______.利用这个性质,建筑工人常用重锤线来检查墙壁是否______,还可用重锤线来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物体受的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G=mg中,G代表____ ,m代表___ ,g=9.8N/kg,当m的单位是千克时,G的单位是______.g=9.8N/kg的物理意义是。

三、课堂交流、探究、研讨学习交流预习汇报预习教学过程:(一)、引入:利用课文中的“想想做做”引入新课。

做课本图13.2-1的实验,让学生联想: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线拉住,也就是说,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一个力把它拉住才不会跑掉。

天上的月亮绕地球转动而不会抛掉,是不是也有一个力把它拉住呢?(二)、新课1、重力的概念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情况,再给出重力的概念。

强调重力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符号:G2、重力的大小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思考并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找出有用质量m/kg重力G/N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13.2-4中描点并作出图象。

讨论这是什么样的图象?(正比例函数)也就是说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有什么关系?板书: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计算每次重力和质量的比值,看有什么特点?(G/m=?)即g=G/m是一个定值。

这一关系可以表示成G=mg板书每个物理量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13.2《重力》教案

13.2《重力》教案

13.2《重力》教案【教学背景】在新课标要求下启发学生学习掌握《重力》的知识要点【教学课题】《重力》【教学科目】物理【教学年级】初中九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学分析】教学重、难点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三要素,即大小、方向、作用点3、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4、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认识重心【教学方法】启发教育:探究动手教育:小测和小组统计教育:初中学生是活泼好动的,这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

在课堂探究的时候活泼的性格使他们会积极参与,但是在练习的时候活泼的性格又会使他们浮夸,所以课堂采用了启发,引导作为探究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小测和小组统计作为练习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启发教育:故事引入:1.同学们看见红通通的苹果会想什么?牛顿的苹果故事/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5 %A3%B6%D9%20%C6%BB%B9%FB&in=8707&cl=2&lm=-1&st=-1&pn=4&r n=1&di=2918309025&ln=1944&fr=&fm=index&fmq=1331987931909_R&ic=& 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2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新课标初中物理重力教案

新课标初中物理重力教案

新课标初中物理重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能够计算物体的重力。

(3)了解重力作用的效果,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存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计算公式及重力作用的效果。

2. 教学难点:重力计算公式的应用,重力作用效果的解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1)介绍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做重力。

(2)讲解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介绍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其中 G 表示重力,m 表示质量,g 表示重力加速度。

3. 实验演示:(1)演示重力实验,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存在。

(2)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方向。

4. 知识拓展:(1)介绍重力作用的效果:使物体受到压缩、形变、摩擦等。

(2)举例说明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跳水运动员起跳、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布置课后作业:运用重力计算公式计算不同质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6.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计算公式及重力作用的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掌握重力知识,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重力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重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13.2《重力》教案3(人教版九年级)

物理:13.2《重力》教案3(人教版九年级)

第二节重力教学设计(三)课题:重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3.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导入重力概念流程: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建立概念→深化概念观察现象学生观看和重力有关的现象(课件1①苹果下落②水往低处流③抛出的球落地④羽毛飘落)提出问题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提出问题(课件2①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②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建立概念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得出重力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能够使物体下落的力。

深化概念教师再次提出问题(课件3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②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有重力作用,地面附近物体对地球有没有这种作用?)学生讨论使概念得以深化。

通过课件生动再现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从而达到创设情境、设疑激趣的目的,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到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二、研究重力方向流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实验验证→实验深化→知识应用提出问题教师再次展示课件1提出问题:重力的方向如何?学生猜想向下。

演示实验学生的猜想是模糊的、片面的。

猜想的正确性有待于实验的检验,适时进行演示实验:1物体自由落体2重垂线学生归纳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的方向,就是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

教师补充:这一方向就是竖直方向,学生归纳得出结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继续深化学生潜意识认为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为澄清这一认识,教师及时提出问题:重力的方向是否总垂直地面?学生讨论之后实验验证。

(课件4)学生讨论归纳得出:重力的方向并不总是垂直地面;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问题解决:(课件5)小明在用天平测质量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水平桌面,请你用手头的东西检查一下自己的桌面是否水平,可否供小明使用?三、探究重力的大小流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实验探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提出问题重力有大小吗?你如何感受到重力是有大小的?学生充分交流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九年级物理《13.2重力》教案1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13.2重力》教案1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二节重力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2.方法与过程目标:经历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g值恒定是有条件的。

【教学难点】“重心”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准备】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钩码。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教学过程】思考其产生原因。

引结合图片介绍万有引力,并给出定义: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所受的力叫重力。

符。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

(板书)由于学生对于万有引力和重力已经有了一些初步因此在导课的基础上可以顺水推舟的得出其定义,而对于重量的介绍在此处有必要提及,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设计意图:在学习了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设计意图:本部分过渡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素的复习能够让学生对下面的学习有思想准备,能够有个明确的指向,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系,避免零散和遗漏。

)探究实验: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引导猜想:同时多媒体展示猜想内容。

然后集体讨论排除无关因素数据记录及处理:如下图表所示。

何用质量而不用重力进:多媒体展示图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并板书)下”是指什么方向?通过引导分析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进一步理解(3)应用:水平仪、重锤仪(结合图片讲解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对应用的介绍,能够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并增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这一主导思想。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二. 重力 重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二. 重力 重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节重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教学难点1.重力的由来2.重心概念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具准备:钩码、弹簧测力计、方形薄板。

知识准备:力的概念及其三要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找出图片中水滴、苹果的共同点。

引入课题。

二、新课学习(一)重力的由来通过图片2引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本万有引力部分,使学生明确万有引力,从而得出重力概念。

重力(G):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

提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学生回答:地球。

学生进一步明确地球附近所有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列举在生活中观察到的重力现象。

如踢出的足球会落回地面、人不小心会从高出摔下等等。

引导想象:“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会怎么样?”让学生自由的联想,增添课堂趣味,同时让学生明白重力的重要性。

过渡:同学们还记得力的三要素吗?重力也是一种力,那么重力有没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呢?下面先让我们一块来研究一下重力的大小。

(二)重力的大小我们就先来研究重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1.重力的大小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想一下物体的重力和什么有关?然后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

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指针没有指零还要先进行调零,然后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指示的值即为被测物体的重力。

广西永福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13.2 重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广西永福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13.2 重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准备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仪.




一、引入新课
师:什么是力?生:思考回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师:将昨天的问题(哪些因素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并举例说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想.
[生]一般看上去越大的物体越重,所以我认为重力和体积有关.
[生]我认为是和密度有关,一小块铁比一大团棉花要重很多,密度大的重力大.
[生]密度相同的物质,体积大时质量就大,体积相同的物体,密度大时,它的质量就大.所以我认为是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
[师]谁知道重力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
[生]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站得很稳,但地球是圆形的,在我们“脚下”的人,好像脚是朝上的,他们也能站得稳,为什么呢?
[想想议议]
[师]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生]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圆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难点: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与手段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3.2 重力》教案3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3.2 重力》教案3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3.2 重力》教案3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经验感知重力的存在.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3.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观看航天资料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教学难点】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不倒翁、自制水平、仪橡皮、细线、多媒体、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的存在。

:(设计意图:从物理走向生活,加深对重力方向的认识。

让学生观察:请同学们说出如何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教师让学生讨论如何找质地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总结: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板书设计】第一节重力一、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二、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施力体:地球(3)受力体:地球附近的物体(4)符号:G三、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g =9.8N/㎏表示: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五、重力的作用点:重心【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本节课我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实验探究,教师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归纳概括、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从常见的落体现象引出课题,利用视频和实验引出万有引力,通过设问重力是不是万有引力引出重力,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重力的定义。

通过实验探究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利用视频和实验探究了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3.2重力》教案5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3.2重力》教案5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3.2重力》教案5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2、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重力的存在以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现象2、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教学难点: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准备:老鹰玩具、细绳、弹簧测力计、钩码(0.05kg )、坐标纸、玩具不倒翁、小球或橡皮(学生自备)等教学过程:牛顿认为,地月之间存在互相吸引力。

有哪位同学知道有关牛顿对这方面的研究?归纳重力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深化知识:(1)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2)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有重力作用, 物体对地球有没 有这种作用?探究问题: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点播:重力的方向是物体自由落地的方向,就是悬挂物 体的细线自由下垂的方向。

演示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1) 粉笔头由静止自由落下的方向;(2) 把一小球用细线悬挂在水平放置的铁架台上观察细 线的方向;(3) 把铁架台底座一侧稍微抬起(模拟在不同地面上的 情况),在抬起过程中再次观察细线的方向。

提出问题: (1)几种情况下观察的方向是否一致?(2)与当地地面是否有关?是否与当地地面一定垂直? 教师点拨,澄清认识:重力的方向一一竖直向下。

我们所说的“下”指的是什 么方向? 应用:(介绍重垂线)举例:在盖房时检查砌的墙是否垂直;在挂画时,用重 垂线方法使画放正等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实验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适时提示:(1) 需要哪些器材,用什么工具测量重力的大小。

(2) 测出一组数据能够说明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吗?重力概 念重力的 方向地月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力的力在束组织讨论,点评引导: (相互交流讨论) 探究实验: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重心次数质量(kg)重力(N)重力/质量(N/kg)123收集数据、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教师给g的含义。

《重力》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重力》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重力》教学设计《重力》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力》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力》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定义式。

2、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号的含义。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4、培养探究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观察法及实验结果分析法。

2、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学习起点】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重点是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一、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重点是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对重力势能的应用。

2、本节课难点是如何探究重力势能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演绎推理法,讲授讨论,分析归纳法。

三、教学教具铁球和橡胶球各一个,白纸若干张,CAI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投影多媒体图片:利用生活常见事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这是一幅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图片。

这个陨石坑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

九年级132重力教案

九年级132重力教案

教案新课教学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记录数据质量m/kg重力G/N5:分析论证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生:设计实验师:指导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师:巡视、指导生:分析数据、描点、画图师:引导、分析生:分析、归纳、交流、合作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培养分析论证能力三、重力方向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想想议议师:演示、引导生:观察、总结师:举例生: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四、重心1: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2:材料不均匀或几何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悬挂法找重心【想想做做】重心低,增加稳定性师生举例学生了解重力方向指向地心师生举例渗透“等效法”.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的意思总结回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提高反馈练习:作业P59:1、2、 3、 4、学生练习强化提高板书设计13.2重力定义:重力大小:三要素: 方向:作用点:教后记学案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1、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2:猜想假设:。

猜想依据:。

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记录数据质量m/kg重力G/N5:分析论证1.961.470.980.490.05 0.10 0.15 0.20结论:。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 第二节 重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 第二节 重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13.2、重力课型新授知识技能1、了解重力的定义、方向、大小及作用点2、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过程方法1、在搜寻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设计实验、讨论等方式了解重力2、经历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培养研究探索的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

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教学用具天平、测力计、钩码、不倒翁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思考回答:哪些因素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并举例说明板书“方向、作用点、大小。

”哪位同学愿意把“苹果落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合作探究1、万有引力:用细线拴住橡皮,甩起来:(1)先绕手做圆周运动,后放手,橡皮会飞出去。

分析:还能做圆周运动吗?为什么?(2)再做实验,绕手做圆周运动,不放手。

分析:此时为什么橡皮不会跑掉?教师引导学生引入万有引力。

在此基础上引入重力的定义2、重力:板书:(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知道了什么是重力,你能否像牛顿一样提出“对于重力你想知道哪些问题?重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同学们提出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质量;③物体的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引发了出奇的深思“树上落下的苹果为什不向别的地方飞去,而是一定向下落?”是否与星星在天上运动有某种联系呢?学生思考、回答。

体会万有引力。

思考后回答①重力的方向向哪?②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③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④重力有何应用?⑤重力有哪些危害?如何避免?⑥天上的飞机、海上的轮船都受重力的作用吗?⑦谁对物体施加了重力?……分析逐一排除,重力大小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做好上新课的准备使学生初步了解万有引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进行归类,并告诉学生:有的在本节课研究,有的在课后研究,有的在将来研究。

形状;④它相对地面的位置;⑤物体的密度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重力》教案
课题13.2重力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了解重力的定义、方向、大小及作用点
2、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过程
方法
1、在搜寻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设计实验、讨论等方式
了解重力
2、经历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培养研究探索的能力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
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

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
教学用具天平、测力计、钩码、不倒翁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思考回答:哪些因素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并举例说明板书“方向、作用点、大小。

”哪位同学愿意把“苹果落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合作探究
1、万有引力:
用细线拴住橡皮,甩起来:
(1)先绕手做圆周运动,后放手,橡皮会飞出去。

分析:还能做圆周运动吗?为什么?(2)再做实验,绕手做圆周运动,不放手。

分析:此时为什么橡皮不会跑掉?
教师引导学生引入万有引力。

在此基础上引入重力的定义
2、重力:
板书:(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知道了什么是重力,你能否像牛顿一样提出“对于重力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重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同学们提出猜想?
重力的大小可能与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质量;③物体的形状;④它相对地面的位置;
⑤物体的密度有关。

有怎样的关系?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引发
了出奇的深思“树上落下的
苹果为什不向别的地方飞
去,而是一定向下落?”是
否与星星在天上运动有某
种联系呢?
学生思考、回答。

体会万有引力。

思考后回答①重力的方向
向哪?②重力的大小与什
么有关?③重力的作用点
在哪里?④重力有何应
用?⑤重力有哪些危害?
如何避免?⑥天上的飞机、
海上的轮船都受重力的作
用吗?⑦谁对物体施加了
重力?……
分析逐一排除,重力大小只
与质量有关
利用知识的迁
移,使学生做
好上新课的准

使学生初步了
解万有引力
对学生提出的
问题,老师要
进行归类,并
告诉学生:有
的在本节课研
究,有的在课
后研究,有的
在将来研究。

(2)板书: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G = mg G—重力—单位(N)找学生配合教师共同演示(天平测质量弹簧秤称重力)列表取数据3组,分析数据得出结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m—质量—单位(kg)
g=9.8N/kg g的物理意义:质量为一千克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举例:A、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物体最终都会落回地面。

B、教室里吊电灯的线总是竖直向下。

C、盖房时,必须盖成竖直向下的,才牢固。

学生看书后归纳出:
(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
匀等有关。

对于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
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

如:正方体
的重心在它的中心,均匀球体的重心在它的
球心,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等。

对于“不倒翁”现象: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
它的重心较低,并且重力的作用使它回到原
来的位置。

对于走钢丝演员表演出现不平衡时摆动标杆
的动作,是因为走钢丝演员的重心必须落在
钢丝上才不会倾倒,手中握有一根长杆是为
了调整重心的方便。

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方法:
悬线法、支撑法找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教师实验演示。

阅读科学世界
课堂小结:
1、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
天体,沾到尘埃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
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的概念:我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
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
体都受到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跟它
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
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

如果用g
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
G/m=g或G=mg。

4、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地均匀规则形物体或质地不均匀不规则形
物体重心位置。

论:1、物体的质量越大,重
力也越大。

2、物体所受的重
力与质量的比值为10 N/Kg。

3、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
量成正比。

你从例子中得出重力的方向
是。

重力的方
向是竖直向下的。

它在日常
生活
中有哪些应用?1、
2、检验桌面是否水平的仪
器(水平器)
学生举例,并体会规则形物
体的重心位置。

学生观察实验并举例,体会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并记忆。

引导学生留意
生活中实例,
再上升到理
论。

再回到生
活。

通过科学想
象,来感悟知

与实际生活相
联系,学生体
会物体重心的
位置。

了解找不规则
物体重心的方
法。

了解万有引力
与航天的关系
使学生对知识
有一系统了解
课堂练习一、动手动脑学物理(3题提示)
二、补充练习
1、举出日常生活中利用重力的
实例。

2、自制一个水平器,用它检验
桌面是否水平。

(写出所用器材,检验的方法及原理。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人登上月球后那些方面和在地球上不一样?并说出原因。

4、完成下表.
物理

区别和联系
质量重力


概念
符号
单位
量性
大小与地
理位置关

计算公式
测量工具


课后作业另附
板书设计
第十三章一、重力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2、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G = mg 。

3、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