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球化视角下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探索和省思》教案_31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简案教案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简案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2)掌握经济特区的设立及其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作用;(3)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2. 经济特区的设立及其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作用;3.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难点1.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2. 经济特区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独特作用;3.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背后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深圳改革开放前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深圳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背后有哪些政策支持?2. 新课讲授(1)讲解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重点介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关内容;(2)介绍经济特区的设立及其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作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经济特区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3)讲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包括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等不同层次的对外开放。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探讨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全班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意义。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小论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第七章教案新版本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刚从十年浩劫中清醒过来的中国,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一些起步较早的发展中国家远远抛在了后面。
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这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一个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重点、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过程。
3.宽领域:由经济到科教多方面开放
——汪仲洋(清末钱塘知县)
这两段话描写的对象是外国人。在清末,知识分子,政府官员尚且如此对外国人有这样荒唐的看法,平民百姓更是如此。民间流传:洋人身上有一个羊骚味,因此洋人是羊变成的;英军军营里的灯泡是中国小孩的眼睛做成的。
可见当时人们是以看待《山海经》里面怪力乱神的那种视角是看待外界的事物。我们的先辈已经被世界发展的潮流远远的抛在身后。
从中国历史沉痛的经验教训中,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借鉴启示中,从中国现代化建设迫切要求中,邓小平看到,“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①中国要发展,绝不能离开世界。所以,尽管当时的中国还存在着种种对开放的疑虑,邓小平仍然果断地决定抓住这一历史性转折的机遇,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对内改革经济体制,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从此以后,中国走上日益开放的道路。
在闭关锁国的时间里,我们中国错过了很多发展潮流: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7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初中历史教案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对外开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历史背景和文明特点;
2. 掌握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 培养学生对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1.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文化成就;
2. 古罗马的帝国建立和法律制度;
3.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复杂性;
2. 如何分析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传承和影响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中学历史教科书》;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课堂教具:地图、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展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这两个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介绍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文化成就,包括雅典民主制度、雕刻和建筑艺术等;然后介绍古罗马的帝国建立和法律制度,包括斯巴达克和自布罗夫战争等。
三、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展示:通过展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和影响力,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文明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五、总结:总结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文明对今天的启示。
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阅读与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有关的文章、书籍等,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历史_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课堂导入师:首先,请大家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播放视频)四十年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像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大地,中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歌曲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是谁?“圈”指的是什么?(生答)经济特区是如何建立的?对外开放又是怎样发展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二、学习目标1:识记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史实;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及作用,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重点、难点)3: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三、自主探究(任务一:结合教材42-44页,完成以下探究过程。
)1、对外开放(1)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扩大: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___个沿海城市。
1985年起中国又把___、___ 、___和___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___经济特区建立。
1990年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1992年,相继开放了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边境城市和口岸。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__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___ 开辟了新途径,为____ 开拓了新空间。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对外开放》导学任务单,任务一,《对外开放》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四、合作探究任务二1.识读《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示意图,说出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2.观察教材44页《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探讨经济特区选在东南沿海的原因;3.观看视频,归纳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及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展示:教师:1.通过听故事和观看图片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经济全球化?2.小调查:(1)请吃过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同学举手;(2)请你说出你父母使用的手机品牌;(3)你喝过可口可乐吗?学生: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正文内容和95页蓝字内容第一段思考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分析材料,总结答案。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科学技术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3.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4、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社会化空前发展。
(根本原因)(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分析来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师: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那么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展示:材料一:年代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平均流量1970年--1974年128亿美元1989年1900亿美元材料二: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
它们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
它们能够根据各地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
材料三:世贸组织的英文缩写为WTO,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它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它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
世贸组织的宗旨是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学生思考并归纳: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有: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2.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教师:我国是什么时候加入世贸的?对于世贸你了解多少?我国还加入了什么经济组织?学生:2001年,世贸是当今世界性的国际贸易组织,有“经济中的联合国”的美誉。
初中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对外开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教学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学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上节课讲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历史决策是什么?学生:改革开放。
教师:向前追溯历史,咱们中国古代也有对外开放的事件,你们知道哪些古代对外开放的事件呢?学生: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等。
教师:但是,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我国逐渐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和经济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1. 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学生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学生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2. 对外开放的格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1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案新人教版
世界各国都熟知我国的产品,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学生回顾并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
师生共同参加,增强了师生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进而理解对外开放的作用和含义的教学目标。
通过“考考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感悟,使学生认识到要想积极的对外开放,就要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通过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中认知,总结并感悟提升,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发展就要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我们为什么拥有并使用各国的家电呢?这与我国实施哪一基本国策有关?
明朝中叶以后我国和外国的交往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环节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动态修改
10分
10分
看着我国自主创造的红旗L5,你有何感想?
板书设计
世界变的更开放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闭关自守导致落后
发展就要开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后记
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异常丰富,用于教学时应该有所选择,切不可盲目贪多、流于形式,以免使我们的课堂变成材料的简单堆积和走马观花般的展示。一节课的教学是否精彩并不在于材料的多少,而主要看能否有效的优化利用教学资源。任何形式的教学资源,教师都要尽可能地去甄别选择,使之最大化、最优化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这也正是在本教学设计中尚需改进的一点。
5分
课堂小结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坚持对外开放(板书)
活动三:师生合作——探讨对外开放
多媒体展示:视频《李克强出席亚欧会议,力推“一带一路”》
活动四:考考你——你认识下面的标志吗?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教案3华东师大版
2. 优化教学方法:我将尝试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关注学生过程表现:我将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同时,我将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教案3 华东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等。
2. 多极化的形成:美国、苏联、欧洲、中国和日本等大国崛起。
说明:以上板书设计旨在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课堂练习完成情况等,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评估学生的讨论成果、展示效果、小组合作情况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举例解释:全球化与多极化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但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与矛盾,如贸易战、国际冲突等。
(3)我国在全球化与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理解我国在全球化与多极化进程中的贡献和责任。
举例解释: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一带一路倡议、国际抗疫合作等。
5. 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表现在:政治方面,国际力量分布多元化,国际关系更加复杂;经济方面,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加深,但贸易摩擦加剧;文化方面,全球文化交融加强,但文化冲突也日益凸显。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不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景引入一、导入新课方案一下列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来一探究竟。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方案二新华社北京2019年4月1日电: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师:播放图片,解说有关历史,创设情境。
生:欣赏图片,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师点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是正确的。
”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尝试,而经济特区的成功,证明这一尝试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的对外开放事业要不要继续进行下去?要不要扩大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的扩大【问题1】结合教材第43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和教材第44页第一个自然段,简述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致经过。
【问题2】现如今,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问题3】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为什么?【过渡】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光有请进来是不够的,还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新人教版知识目标: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教学难点:从利、弊两方面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导入导入框:美国海尔大厦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分析:一辆轿车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配件说明了什么问题?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思维拓展: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小组活动:找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能用事例说明吗?(国际分工不断加强;跨国公司扩展加快;国际投资急剧增加;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动脑筋:下面两位同学分别代表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他们两人办厂时遇到了各自的困难,你看怎样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女孩(发达国家):我们有技术和资金,可我们这里劳动力太贵,又缺乏资源。
男孩(发展中国家):我们这里资源丰富,劳动力也多,可我们技术落后,也缺乏资金。
知识拓展:世界贸易组织和我国入世之路世纪大讨论:中国入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社会调查:中国入世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指导学生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和弊?材料分析:“目前海尔公司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已建立了13家工厂,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本地化。
海尔产品已打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中的12家,以及美国10大连锁店中的9家,销售量正成倍增长。
”──摘自东方网2002年3月5日消息动脑筋:甲乙两人的说法有没有道理?说说你的看法。
1 / 2男甲:全球化使更多的价廉物美的外国商品进来,国内很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工人工资可能要降低,甚至要失业,不好。
女乙:全球化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外技术和投资,增加出口,增加就业机会,工人工资也能增加。
小组活动:中国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外国对中国的扩张历史背景和原因;
2. 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动因和影响;
3. 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教学重点:
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2. 中国的近代史对外开放政策;
3. 著名的对外开放口岸和条约港。
教学难点:
1. 外国对华扩张的原因和手段;
2.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演变和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历史》;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流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外国对华扩张的历史背景;
2. 学习重点一: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3. 学习重点二:讲解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包括西方列强在华扩张和中国的自强运动;
4. 学习难点一:分组讨论外国对华扩张的原因和手段,总结成果进行汇报;
5. 学习难点二: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演变和影响,重点介绍对外开放口岸和条约港;
6. 拓展延伸:通过地图展示中国的对外开放口岸和条约港的分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7. 活动设计:开展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教
学内容的理解;
8. 总结回顾:回顾教学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外国对华扩张和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外国对华扩张和中国的对外开放历史,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
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教师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促进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初中历史_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9课对外开放设计说明教学目标1.掌握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影响,重点是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行成。
2.了解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及格局的形成。
3.把握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知识。
4.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树立起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内容教材第42-45页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难点:对外开放格局的理解。
教学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
从1979年起到现在,我们在对外开放方面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播放《春天的故事》,导入本课课题。
[板书]课题:对外开放引导学生看投影,了解本科的学习目标。
投影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步骤与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让学生从整体进行把握。
[投影显示][教师讲解]中国现代经济开始发展并逐渐繁荣于东部的沿海地区。
因为这一地区对外港口众多、农产品资源雄厚,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商品化程度较高,一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基地早在本世纪初叶即已成型,基础设施、交通建设、市场服务和金融服务等条件优于内陆省份。
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地区的城市在对外开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979年1月,交通部驻港机构招商局率先根据中央的精神,于同香港一水之隔的广东深圳市蛇口公社,划出一块土地创办工业区。
同年3月,广东省向中央提出了积极发挥广东的优越条件,扩大对外经济合作活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加快经济发展的建议。
同年7月,中央批准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灵活措施,还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两市试办经济特区。
1980年5月,中央在总结深圳、珠海两市试办经济特区的基础上,又建立汕头、厦门两个经济特区。
[教师提问]我国在那些地方设立经济特区,有几个。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6.2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对外开放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第6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对外开放》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意义和主要成就,特别是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课程平台:无需使用特定的课程平台,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上进行。
3.信息化资源:历史图片、视频片段、相关新闻报道、网络文章等,用于辅助教学和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4.教学手段:讲解、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相关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布置了以下课后作业:
1.阅读材料:《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外开放政策解读》、《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并做好读书笔记。
2.撰写一篇短文,阐述你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以及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搜集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最新动态,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和主要成就等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初中历史教案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对外开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
(2)掌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图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实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规律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
2.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2. 学生对对外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该如何应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
(2)学生结合教材,探究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的理解。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总结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具体案例,如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实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规律的要求。
6. 布置作业: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对外开放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对外开放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新人教版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主题三维目标第16课“全球化”世界经济知识与能力新课程教学时间:12月教案第28号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环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1课时教学内容教具预设目标多媒体预设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学生活动课堂生成1介绍新课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索新课程多媒体导论1。
经济全球化趋势1。
意思:2。
原因3。
表现:4。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消费全球化。
影响:6。
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具体表现,在课前小贴士中展示海尔大厦的照片,引导学生阅读课前小贴士中的相关部分,并引导本课老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什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阅读后,学生们回答说,随着世界经济交流的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科技和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总的来说,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16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word教案 (12)
乐中学、学中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
离我们并不遥远,流动,并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的趋势,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
大
20
万亿美元
1989年到
阅读,小组讨论后得出:
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2)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3)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
分析得出经济全球化的第一个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而以下的国际品牌等图像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观点?
合国的讲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复习课:从被动到主动:全球化视角下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探索和省思三维目标:1、能力与知识:了解并理解近现代中国在对外开放中的探索史实。
2、过程与方法:利用各类史料,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2)从近现代开放的探索中,树立全球史观,认识到人类文明的的多样性,从而理解文明中“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探索和省思教学难点:如何体现全球化视角。
教学过程:导入:师:翻开历史的画卷,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场景映入眼帘。
张骞出使西域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万国衣冠会长安彰显了盛唐气象,郑和七下西洋扬国威展大明雄风。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的展开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开放”的探究,一起走进全球化视野下的近现代中国。
一模板:潮流与趋势师:屏幕上的四幅图反映了世界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与潮流?生:(全球化趋势)师:这三幅图反映了当时中国是怎样的状态?生:(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加强,外交政策上闭关锁国的)师:此时的中国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趋势还是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呢?生:(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师:世界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与当时的中国现实状况产生了矛盾,矛盾的焦点在哪呢?生:(文明的矛盾,制度的矛盾…….)师: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不断的发展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最终确立起来。
面对世界市场的开放,当时的中国依然坚守着闭关锁国的态度。
这种态度可行吗?那中国对外开放的出路和选择在哪呢?第二模板:出路与选择1、被动开放困局显师:1793年,英国政府派使者马嘎尔尼率使团前往中国庆祝乾隆皇帝寿辰。
使团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仅仅是为了庆祝乾隆的寿辰吗?当时的英国不远万里来祝寿的目的是什么?生:(通商)师:此时英国为什么要提出通商的要求呢?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需要更多的原料更大的市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地和最大的市场在哪呢?在中国)师:当时清政府是什么态度?生:(拒绝)师:为什么清政府会拒绝呢?生:(1、自给自足小农经济2、维护清朝封建体制)师:这次英国使团访华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通过外交手段以达到两国通商的目的,遗憾的是,这一次外交以失败而告终。
乾隆帝这种拒绝开放的态度影响到了后来的清朝的统治者,1816年。
英国决定再次访华,英国使团受到的待遇比第一次更差,连皇帝都没看到就被赶出了北京。
就这样,英国人不再对清朝抱有幻想,决定用武力撬开中国的大门。
1840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在英国这样一个“领头羊”的带头下,中国紧闭的大门被强行打开,在这种被迫的状态的下,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陷入到怎样的困局当中呢?师:图中是历次列强侵华战争后所签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据统计,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多大1100余项,回忆下,这些不平等条约内容有哪些共同点或者相似点?生:(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师:第二幅图是19世纪列强中国领土示意图,哪个国家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呢?(俄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领土的割占给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带来什么影响?生:(这些条约严重破坏中国国家主权,使中国国家主权沦丧,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师:被动打开,除了使中国国家主权沦丧,给当时的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大屏幕上的表格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呈现怎样的一种趋势呢?生:(上升,出口大幅度增加)师:为何农产品出口大幅度增加呢?请同学们联系下当时的世界市场发展趋势。
生:(。
)师:鸦片战争后,中国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是列强掠夺中国原料的表现,中国开始被动的卷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我们再看一段史料,史料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生:(土纱的价格要高于洋纱)师: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有些呢?请同学们从纺织技术和市场倾销两个层面上分析下。
生:(。
)师:第一,西方国家利用其先进的纺纱技术,使其价格低廉,第二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在中国倾销。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大量物美价廉的洋货涌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服从国际市场的需求,日趋商品化,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与此同时,在外商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之下,中国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我们一起回忆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生:(。
)师:从产生到消亡,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生:(曲折)师:为何在曲折当中发展呢?请同学们看一个表格,表格中反映什么状态?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师:为什么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呢?生:(迅速发展:1、辛亥革命2、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
)师:再来看一段材料,材料中反映了什么现象?生:(一战后民族工业迅速衰落)师:为什么一战后民族工业又迅速衰落呢?生:(衰落:1、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2,后收到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排挤和压制。
)师:从刚刚分析一战前后民族工业呈现两种状态的原因中我们有什么认识呢?生:(中国虽进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由于我们是被动的开放,在融入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我们向列强开放,而列强利用取得一系列的特权没有向我们真正开放,这种开放是不对等的,要想获得对等的开放机会,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师:被动开放给我们带来主权沦丧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困局,那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又是如何逐渐的摆脱这样的困局呢?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第一个提出要向西方学习,他的继任者魏源在《海国图志》当中提出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近代的对外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那之后的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以及激进民主主义者各自主张用什么方式走出困局呢?有哪位同学对此进行梳理并总结?生:(。
)师:在摆脱困局的过程中,近代中国始终以“师夷长技”为主要内容,不同时期,“长技”的侧重点不同,经历了一个由浅入胜,由低级到到高级,由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这样一个取舍的过程。
那我们学习西方“长技”最终摆脱了困局了吗?生:(没有)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摆脱困局必须要改变社会性质。
民族独立)师: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由于当时冷战和两极格局的影响,中国没有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直到1987年对外开放出现了转机2、主动开放显生机师:1978年邓小平访日,在8天访问期间,邓小平参观的以日本松下企业为首的一些现代化的工业,并且乘坐了从东京到关西的日本新干线,1979年,中美建交,邓小平是第一位访美的中国领导人,在访美期间,参观了位于休斯顿的航天中心,亲自驾驶了一次航天飞机模拟器,邓小平为何选择出访美日呢?生:(先进,经济发达,二战后,美国通过拓展世界市场,应用科技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而日本通过美国的扶持以及内部调整经济政策大力发展科技,在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
)师:邓小平访问日美,表现的态度与一百年前的乾隆帝一样吗?生:(不一样,主动开放的态度)师:邓小平访问后感受到什么呢?生:(西方的先进,科技的冲击等)师:认识到什么?生:(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师:怎么去缩小这个差距呢?生:(关起大门搞建设是不行的,主动对外开放,)师:从1980年开始,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然后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后到内地,形成了一个点线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也在深入发展的阶段。
此时,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如何应对世界潮流和趋势呢?师:2000年,国家正式的提出“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标志着我国“走出去”与之前“引进来”这种双向开放模式向纵深方向发展。
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中国的对外开放由政府主导的政策性开放转变成市场主导型的、体制性的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战略将发生重大调整,我们进入了新的开放时代。
那么现代中国这种主动开放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什么样的影响呢?左边为第一组,根据大屏幕上第一二两段材料进行讨论,右边为第二组,根据大屏幕上最后两段材料进行讨论。
生:(。
)师:(。
)第三模板智慧与担当师:进入到21世纪,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的深入发展,全球性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相继建立,跨国公司的资本扩张,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的普遍确立,这一系列的现象表明了全球化趋势在不断的加强中,与此同时,全球化在加强中也遇到的一些困境。
第一幅图是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他曾说过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越富,穷国越穷。
这反映了什么全球化中的哪些困境?生:(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师:除此之外,全球化中还有哪些困境呢?生:(恐怖主义,经济危机,环境污染等)师:面对这些困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相继选择退出全球气候变化公约等重要的国家协作平台。
特朗普真的特不靠谱那中国呢?采取什么方式应对全球化中的困境呢?生: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投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发展理念,面对人类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运用大国智慧,大国方案,大国力量,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小结:(感情升华)近代以来,漫长的开放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悉数,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
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启示我们:开放带来颈部,封闭必然落后。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习主席曾说过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中国一百年多的开放中,我们经历了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更经历了近代西方大国文明的傲慢与偏见与现代世界文明的多彩与平等。
没有谁能比我们更能明白文明中“和”的境界,和是和谐,和是平等,和是包容。
让我们以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态度,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平等,包容的世界。
板书设计:从被动到主动:全球化视角下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探索和省思一、潮流与趋势二、出路与选择三、智慧与担当教学思路:本节复习课的题目是:从被动到主动——全球化视角下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探索和省思。
课题涉及的内容庞杂,因此内容要有取舍。
在建设框架时候,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怎么体现全球化视角,这与我们历史课程中核心素养是有关的,不能单单从事件的国家背景下出发,于是设计了第一幕,趋势与潮流,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全球化趋势与中国当时现实的矛盾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