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市高三历史模拟试卷23含答案解析
云南省腾冲市高三历史模拟试卷1-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1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
”……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
”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X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景帝默然而止。
这从根本上说明( )A.汉初加强了君主专制B.地方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C.相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D.汉初分封只能是X氏家族2.《左传·桓公二年》说:“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
”《礼记·乐记》又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这实际上反映了礼乐制度( )A.沿用至春秋战国时期B.重视正民心、听民意C.是统治者意志的另一种表现D.用来维系政治等级关系3.元世祖继位后,废除唐宋以来的三省制而实行只设中书省的一省制,并由皇太子挂名担任中书省的长官。
此措施(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有利于皇权专制C.导致行政效率低下D.违背了历史潮流4.在中国古代,官府新招来的工匠都需要进行训练,由官府指派技术高超的艺人传授技术,提高技能。
到唐代这种技术培训方式趋于完善,出现“技工学校”。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 A.注重技术的培养与传承 B.强化了技术推广和普及C.注重产品的质量保证D.规模大、分工细、技术先进5.近代学者钻研《墨经》,发现其涵盖了哲学、逻辑、心理、政治、伦理等多个学科内容。
胡适说:“看《墨经》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正是科学的精神。
”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
”这说明( ) A.中国古代自然科学领先世界 B.战国学者普遍主X求真务实C.传统学派蕴含着近现代价值D.唯物与形而下成为文化主流6.关公形象早为中国人所熟知,《三国演义》问世后,更成为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元朝政权逐渐认可对关公的敬奉,成为“忠义”的化身。
2023年云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2023年云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何者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诗经》D. 《长恨歌》2. 五四运动的发生时间是?A. 1917年B. 1918年C. 1919年D. 1920年3. 鸦片战争爆发的年份是?A. 1839年B. 1840年C. 1841年D. 1842年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南北朝时期的名将?A. 李自成B. 魏征C. 贺知章D. 华歆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的主要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消除地域差异C. 壮大自己的国家D. 促进贸易发展第二部分:简答题1. “中庸之道”主张什么?中庸之道主张“中和”,使人在行动和思想上不偏激、不过分。
2. 西方近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变革的内容是什么?西方近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变革的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主要包括宪政制度改革、资本主义私有制、自由平等、废除封建特权等方面。
3. “庐山谣”是怎么回事?“庐山谣”是指黄鹤楼中的宴席上黄鹤楼的一番话,内容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与之相伴的女子楚美人,从美人如画到同袍皆碎的感人故事。
4. 中国传统婚俗中的“过大礼”指什么?“过大礼”是指男方家庭在婚礼前向女方家庭赠送的婚礼礼金。
5. 五代时期文人主张“神韵之学”,是什么意思?五代时期,文人主张“神韵之学”,即推崇“神秀”、“神气”,是一种文学审美趋势,追求朴素、诚挚、自然、悦耳的艺术表达方式。
以上为2023年云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做好备考。
祝愿大家取得好成绩!。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该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D.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2.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都是A.中央集权的产物B.为巩固统治而实行C.皇权的产物D.仅分封同姓诸侯王3.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地方权力进一步削弱C.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D.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加强4.“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C.巩固皇权D.剥夺朝中大将兵权5.下图昭示世人:中华民族曾经遭受列强侵略的劫难。
这场侵华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7.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8.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9.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秦王朝经济生活的史料有限,后人回顾秦制,多持全面否定的态度。
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简书10种,其中多有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珍贵资料,使史学界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具体情形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材料说明A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B .历史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的途径C .文字史料必须与实物史料相印证D .多重史料印证可以还原历史真实2.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A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 .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C .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D .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3.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宋之所以得行者,每造一界,备本钱三十六万缗(一缗等于一千文钱)……盖民间欲得钞,则以钱入库;欲得钱,则以钞入库……故钞之在手,与见钱无异。
”材料反映了宋朝A .实现货币统一B .已经发行纸币C .出现货币买卖D .商品经济发达4.成化二十一年(1458年),明朝允许班匠以银代役。
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朝轮班匠由力差全部改为银差。
此政策变化A .标志白银成为主要货币B .减轻了政府对班匠的剥削C .推动手工业技术整体进步D .促进官营手工业走向民营化5.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如下表,其专业设置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A.标志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 B.体现维新派的政治诉求C.以中体西用为办学思想 D.有利于巩固清朝统治6.1942年,英美主动提出废除两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1943年,中美新约、中英新约正式签字,英美两国放弃了诸多在华特权。
此后4年中,中国又与多国签订类似条约。
100年来,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基础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终于宣告结束。
材料说明中国A.收同了所有主权B.实现了民族独立C.改变了弱国地位D.国际地位有所提高7.我国制定一五计划时,确定经济建设速度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14.7%,农业为4.3%的发展指标,这同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是比较高的。
云南2023年高三历史下半年月考测验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选择题“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 《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唐诗【答案】A【解析】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指的是其内容体现百姓生活,形式通俗,结合所学知识,只有A项最符合,《诗经》中的“风”部分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选择题199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团结奋进》,总结了过去的一年。
社论写到:“这一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对如何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的道路继续前进,作出了明确而有力地回答”,这个回答是A.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试题材料反映的是1993年元旦对1992年的总结。
依据所学知识,A 项是1990年开放的浦东;B项是1995年提出的;D项是2001年加入的;C项是1992年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故选C。
选择题陈晓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一致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一致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一致D. 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一致【答案】C辛亥革命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国民革命、解放战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三者的革命性质都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任务都是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故C正确。
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国民大革命是在多个阶级的统一战线下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的,解放战争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故A错误;国民革命失败了,辛亥革命和解放战争则成功了;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国民革命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而解放战争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故B错误。
云南腾冲市第八中学2024年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
云南腾冲市第八中学2024年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1931年9月25日,日本《读卖新闻》称“帝国政府于满洲并无领土欲求,我所期待的是帝国臣民安居乐业,以资本与劳力获得参加地区开发机会”。
据此可知,这篇报道的实质是A.掩盖日本政府的侵略野心B.推脱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责任C.为全面侵华进行舆论宣传D.强烈反对对伪满洲国的批评2.在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只发生在单个国家,到了19世纪后半期,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时有发生,这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矛盾的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D.列强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3.《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胜数。
”材料所揭示的深层信息是A.分封制遭到破坏B.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C.诸侯国相互厮杀D.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4.西周时期,在祭天或祭祖完毕之后,天子会拿一块作供品用的肉来赏赐给某一诸侯。
这个诸侯会感到非常光荣,其他诸侯也羡慕得很。
这反映出当时A.周文化的延续性B.宗法制的稳固C.神权的至高无上D.王权高度集中5.如图为1975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的优秀作品《支农列车到山村》。
该作品A.说明了经济形式全面好转B.以政治思想宣传作为主题C.反映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D.表明当时文艺方针已转变6.1474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保罗·托斯加纳里认为:“从加那利群岛(非洲西北海域)往西5500公里就能抵达日本,9200公里就能抵达杭州”。
云南省腾冲市高三历史模拟试卷3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3(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
”这一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A.西周、秦朝、三国 B.汉朝、唐朝、明朝C.秦朝、汉朝、唐朝 D.战国、汉朝、宋朝3.刘文瑞教授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纵论》一书中写道:“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
"依据材料的观点推断,隋唐三省六部制的鲜明特点应该是A.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B.削除了皇帝“家仆”对皇权的威胁C.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D.中央集权的统治进一步巩固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在中央集权的不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臣制,清因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②三省六部制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成③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④清康熙时期设立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5.“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朝内阁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6.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也”。
云南省腾冲市高三历史模拟试卷10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10第Ⅰ卷本卷共24小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l. 《浙江通志》等记载:明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 男妇或通宵不寐”。
(松江一带)“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
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纺织)矣。
”材料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区A .男耕女织的劳动分工格局发生变化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萌芽C .官营纺织经济被赶超日益破落衰败D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2.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
对父母、祖父 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
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 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
这表明A .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B .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提升C .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D .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3.“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 必危社稷;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
……万物莫 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 属一个学派的是A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B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4.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
国家再也 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
其原因是,自唐朝起, 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中国人自己认为 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
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 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 .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 .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D .“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5. 据考古发现.汉代尽管铁犁和牛耕技术得到了发展,但大部分个体自耕农仍土要使用耒稆及铲、锄小型的铁制农其进行耕作。
云南省腾冲市高三历史模拟试卷6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6注意:①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②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及2B铅笔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填涂在相应位置。
第 I 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4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
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上述史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礼乐制度B.宗法制C.分封制D.嫡长子继承制2.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了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
这一演变反映了A.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C.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D.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3.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
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A.导致了地方割据B.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C.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4.《南京条约》签署后,时任江苏布政使李星浣看到条约后评论:“闽江南钞寄合同,夸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忽有此蹉跌,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由此可见A.清朝部分官员尚未正确认识战争失败的原因B.清朝部分官员已经形成现代国家主权意识C.清朝部分官员仍以传统观念看待中英关系D.清朝部分官员充分认识到中英签约的危害5.《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旰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国语•鲁语上》中记载:“夫宗庙之有昭穆(父曰昭,子曰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
”材料主要反映了A.分封制的影响B.宗法制的影响C.郡县制的影响D.举制的影响2.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
这一变化表明A.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B.独尊儒术已成定势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3.从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及其《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共同突出特点是A.反对封建主义B.共和政治C.普选性D.法制化4.《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反映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之路B.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C.四人的救国方式基本一致D.四人的斗争对象基本一致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欧洲共同体成立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北约成立6.明代徐一夔《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A.丝织业出现雇佣剥削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C.手工业者生活的艰辛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7.20世纪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
2020年云南省曲靖市腾冲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0年云南省曲靖市腾冲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
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参考答案:A2. 每年高考后,一个省一个分数线和“本地化”特色高考录取制度总会成为吐槽主题。
其实这种类似技“分地而取”的原则,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后,那时由于南北政治,经济差距拉大,导致科举结果南北中试者人数失衡。
为此统治者在科举制中开始实行“南北卷”,南北分开录取。
南北卷的做法:A.体现了科举制的客观公正性B.典型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专制性C.维护北方衰落士族的地位D.其合理性在于能促进民族融合和维护国家统一参考答案:D【详解】“分地而取”的办法有助于不同地区的考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的结果能达到南北平衡的状态,从而维护南北政治的平衡与全国的稳定,维护国家统一,也能够促进民族间的整合,故D项正确;材料的做法与公平公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南北卷”的做法无法体现专制性,B项错误;士族门阀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唐代之后士族门阀制度逐渐消亡,因此该做法并不是为了维护北方衰落士族的地位,排除C项。
3. 某作家指出:“比起先驱者但丁,薄伽丘的思想更进了一步,《十日谈》的批判也更加尖锐。
”这里“更进了一步”和“更加尖锐”是指A.要求人类应该有民主政治追求B.风格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C.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等级观念D.现实主义的笔法成为了主流参考答案:C A项是《十日谈》没有达到的高度,应该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B项是莎士比亚后的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十日谈》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D项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做“”(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种武器)这反映了周代A.受封诸侯的权利B.分封的对象C.受封诸侯的义务D.分封的目的2.宋代民间有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成书于明代的(地图综要)记载:“楚故泽国,耕捻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湖地区A.经济逐渐衰退B.人口数量激增C.引进高产作物D.商品经济发展3.据统计,1937-1939年,美国对日本出口了价值七亿一千六百万美元的各类物资,是同期对华出口额的五倍。
对日本的战略物资输出,直到太平洋战争才停止。
这说明了A.美国从日本侵华战争中取得利益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符合美国利益C.美国与日本的在华利益基本一致D.美国的支持鼓励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4.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到2010年,“……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
”这一变化反映了A.农村经济的发展B.民主政治的发展C.城市化水平提高D.城乡人口的变化5.15世纪,欧洲中产阶级与国家君主觊觎教会巨大的地产和各种金银珠宝、艺术作品等巨额可动产财富,同样让他们垂涎的是以什一税的形式从各个国家源源不断流入罗马的税收,以及大量的诉讼费、特许费和豁免税。
这导致了A.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B.近代欧洲革命的相继发生C.教权与世俗权力的矛盾严重D.信仰危机在欧洲不断发展二、连线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共《天津条约》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但无具体细则。
奕䜣奏请制定《长江通商章程》,将条约的这一内容转化为中国法律,予以颁行。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史记》中有“以末致財,用本守之”的观点,南北朝时《齐民要术》中表达了“夫治生之道,不仕则农。
若昧于田畴,则多匱乏”的观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工商皆本观念强化B.商品经济日渐成熟C.做官成为多数农民的追求D.以农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2.南宋末年,吴自牧创造了一句后来非常著名的谚语:“开门七件亊,柴米油盐酱醋茶。
”从中我们可以判断在南宋A.茶叶的种植己经遍及全中国B.米饭取代了面食的主食地位C.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基本确定D.商业发展促使饮食习惯趋同3.张集馨,淸朝道光九年进士及第,任职翰林院。
道光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经皇上钦点,派任山西朔平知府。
五月二十五日,皇上召见张集馨进行行前训话。
此亊例反映了在淸朝A.皇帝亲掌国家的人事大权B.地方官选任制度简单高效C.国家高度重视山西的治理D.吏部的选官职能完全丧失4.“列强”一词在甲午战争后开始使用,到20世纪初普遍使用。
这说明中国人A.终于认淸了西方国家的侵略本质B.对自己弱国地位有更清醒的认识C.传统世界政治观念己经土崩瓦解D.对世界政治版图有了充分的了解5.下图是上海美光染织厂的广告画,该画最早可能绘制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有学者把1949年前的中国称为现代化早期,而将1949年之后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化时期,主要理由是1949年后的中国能够A.组织一切力量实行国家工业化B.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C.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D.实现独立自主不再受外国的干涉7.1619年,耶稣会教士金妮阁抵达中国澳门。
这次远行给中国带来了七千多本书,其中包括两本哥白尼撰写的《天体运行论》。
此时传教士来华的背景是A.启蒙运动动摇了传教士的信仰B.宗教改革间接引发了西学东渐C.文艺复兴冲击了宗教神学权威D.生物进化论冲击了宇宙观8.1815年后,“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个人主义”、“女权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先后在欧洲涌现。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2.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3.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
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B.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C.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D.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4.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记载“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的新现象。
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
”由此可知A.重商已成为明清时期社会共识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儒家思想在当时失去正统地位D.明清时期商人地位远远高于儒生5.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
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D.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6.面对近代企业的举步维艰,郑观应指出:“既无商律,又无宪法,专制之下,而股东辈亦无可如何。
”据材料,郑观应认为影响近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封建主义的制约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C.官僚主义的压迫D.民族资产阶级不作为7.蒋介石日记的摘录:1938年3月24日:“此时将到可和可战时期,不难转入主动地位。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2.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
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A.礼法并用教化为重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C.以孝选官保证了政府的人才需求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3.在南宋临安,街头吃喝,小贩叫卖,勾栏表演,汴京话声声入耳。
杭州杂剧,以中原音韵为主,杂以杭州土语。
徽州愗源灵祠在杭州有7个行祠。
市民喜爱的济公和尚是一名来自天台山的外来和尚。
上述现象反映了南宋临安A.娱乐文化日益商品化与市场化B.本地区的文化日趋式微C.娱乐文化由特权化趋向大众化D.移民特性影响城市文化特色4.有学者指出,清顺治朝初修《太宗实录》中夸大摄政王多尔衮的功绩,回避其杀害其他开国功臣的事实;康熙帝夺回权力后所修《世祖实录》记录了多尔衮擅权欺君的罪行;乾隆朝重修清初四朝实录时,为称述先祖功业,又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
该学者旨在说明A.历史解释因史实考证变化而变化B.不同时代对同一人物须有不同理解C.朝廷权力之争导致影射史学出现D.官修史书中有致用高于求真的特点5.《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指出,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两种新潮流日益明显:“格物致用”(即知行合一)思想的复兴,以及思想上包容与整合的趋势。
材料反映出晚清思想领域的变化是A.调和折衷构成时代特色B.学术各派之间兼容并包C.士人无法实现思想创新D.理学复兴并不断发扬光大6.有学者指出,当中国从前现代化国家推向准工业化、现代化社会时,大家庭体系和家族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了。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熙宁二年,苏辙《上皇帝书》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这表明A.唐代四民界限模糊B.唐代商品经济繁荣C.宋代小农经济衰落D.宋代科举制的发展2.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如果被认为是“卖国”,那他根本就不能称作人。
材料主要说明A.儒学观念的世俗化B.儒家思想的法制化C.程朱理学的系统化D.外儒内法的社会化3.林则徐曾上奏皇帝,认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掉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
这折射出A.先进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B.英国政府尚未做好发动战争的准备C.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要有渐进的过程D.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4.《郑观应集》记载:余见上海租界街道宽阔平整而洁净,一入中国地界则污秽不堪,非牛溲马勃即垃圾臭泥,甚至老幼随处可以便溺,疮毒恶疾之人无处不有。
通商各埠、江边、海边之地,当道理宜填筑马路,如洋人租界一式,以便往来。
材料表明租界A.激发了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向往B.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扩张的结果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打破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封闭状态5.“中国艰苦奋斗,五年于兹,其目的在于粉碎暴日侵略迷梦;当此敌寇回光返照之日,又将魔手伸入南太平洋各友邦之领土,企图危害缅印安全。
”下列属于“五年”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有A.长城抗战B.西安事变C.枣宜会战D.中共七大6.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早在上个世纪越南战争期间,北越军队由于流行性疟疾损失惨重向我国求助,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疾研究的任务,经过艰苦研究终获成功。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商周时期《礼记·王制)载:“天子七庙,诸候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这一制度的建设有利于A.确立嫡长子继承制B.巩固宗法等级观念C.完善祭祀仪式D.消除贵族之间的斗争2.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
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
上述现象出现主要原因是A.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C.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3.明清时期,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该材料表明A.明清时期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B.明清时期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C.明清时期农产品商业化程度提高D.明清时期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到:“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
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清政府坚决反对与日本交战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C.中国民众根本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D.体现了当时中国民族国家观念不明确5.南京临时政府在1912年3月颁布了《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商人通例》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
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2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陇西李氏续修族谱·例言》规定:“随母子,数岁来;带孕子,数月生,及义子、赘婿,皆异姓也,原非一本,例禁概不收入。
”材料表明宗法制(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B.标榜尊崇共同祖先C.异姓乱宗是其大忌D.不准异姓冒姓入族谱2.在中国历史上,全国各级政府之间是一种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系统的核心。
其历史源头应当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3.清朝乾隆皇帝直到86岁做了太上皇,还是励精图治、大权在握。
他曾说:“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
”这反映了( )A.庞大完善的官僚机构B.乾纲独断的政治体制C.持续繁荣的封建经济D.清廉勤政的治国理念4.交子来源于唐代的一种汇兑票据——飞钱。
交子最初由北宋四川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每年发行一定额度的交子,持交子者可以随时兑现。
交子三年界,界满后持旧交子换新交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笔费用,流通区域也仅限于四川。
这说明( )A.唐代灭亡后飞钱直接发展为交子B.飞钱是北宋四川地区主要的流通货币C.交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飞钱是政府与私人共同发行的官方货币5.[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中载:“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
始嘉(靖)隆(庆)间……用建会馆,士绅是主。
凡出入都门者,籍有稽,游有业,困有助也。
”由此分析,明朝会馆( )A.都设在京城B.以商办为主C.功能较完善D.出入较方便6.司马光说:“隋始置进士,唐益以明经等科……不复使人察举矣。
……于是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而明经止于诵书,不识义理。
……儒雅之风日益颓坏,为士者狂躁险薄。
”当时有识之士针对此弊端( )A.主张恢复察举制度B.反对礼教虚伪僵化C.重申儒家伦理道德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7.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说明该时期( )A.传统文化未发生实质的变化B.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开始动摇C.思想领域出现近代民主思想D.文化专制政策出现一定松动8.阅读下面的表格(改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上表反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列强加紧了对中国商品输出B.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民族工业身受多重压制D.农业商业化水平不断提高9.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
”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
”两者都主张(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 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C.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10.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1982年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这说明( )A.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B.中国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C.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法制建设11.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对下表的分析准确的是(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工业在近代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D.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推动了机器出口12.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中强调:“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其言论( )A.照搬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B.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C.指导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工作D.批驳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质疑13.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
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
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14.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这种做法在本质上( )A.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B.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C.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D.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15.罗马早期的习惯法以同态复仇的形式规定:侵害他人身体的,准予受害人同样的身体部位实施同样的打击。
而《十二铜表法》在规定“受害人可以采取一种对身体的处罚方式来对私犯者进行追究”的同时,也“允许加害人通过交付赎金的方式使得对方放弃某种权利”。
此法律规定的变化( )A.说明了罗马各法律一脉相承B.反映了罗马社会矛盾日益缓和C.反映了罗马法律文明的进步D.体现了对罗马公民利益的维护16. 在苏格拉底看来,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本来就十分荒唐,因为雅典公民本身知识的素养根本不具备对民主投票质量的保障,它的全体民主只是形式意义上的民主,其乱哄哄的投票场面难以反映出真正的民意,产生正确的决策。
为此,苏格拉底主张( )A.公民治国B.精英治国C.抓阄选举D.部落政治17.某文件写道:“英帝国内的自治实体,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事务的任何方面彼此无任何隶属关系,虽以对英王室的共同效忠为纽带联合成一体,却是各自作为英联邦的成员自愿地结合在一起。
”该文件( )A.表述了英帝国向英联邦的转变B.是英帝国发展到顶点的反映C.说明英国改变了殖民政策D.反映了英王室走向衰落的史实18.1773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有关东印度公司的两个法案:(1)政府按年息4℅贷款140万英镑给东印度公司,以助其渡过难关;(2)管理法案,政府有权控制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占领的土地,在印度设立总督、参议会和最高法院,对英王负责。
这表明东印度公司( )A.是一个纯粹性的贸易机构B.由政府控制、私人参与的殖民贸易机构C.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需求D.最早由英国建立在印度侵略扩张的机构19.托克维尔在1847年底对欧洲社会状况如此描述道:“一种无声的骚动不安,开始在被法律排斥于政治生活之外的下层阶级内部传播;从这里,正表现出把政治权力扩大到全体公民的必要性。
”这说明当时的欧洲( )A.公民权利极度匮乏B.阶级矛盾异常尖锐C.人们欲望急剧膨胀D.专制制度彻底崩溃20.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基本完成了“说明俄国”和“夺取俄国”的任务,在镇压资产阶级反抗大体完成之后,必须把党的工作中心转到社会主义革命最重要最困难的任务,即组织对俄国的管理。
这表明苏俄要( )A.颁布《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用革命结束战争B.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政治经济形势及革命任务的需要D.实施新经济政策,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21.据统计,美国收入在一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在1982-1985年大约少得联邦津贴470美元,收入在一万至两万美元的损失360美元;而收入超过八万美元的家庭则只损失170美元。
这是因为( ) A.社会福利发展明显不均 B.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税收C.缩小了福利国家的规模D.没有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22.日渐扩大的采矿作业使新矿石甚至新金属如铋、锌和钴显露出来。
分离和处理这些新矿石和新金属的技术必须用类推法找到,并以痛苦的经验予以矫正,化学的一般原理开始形成。
这表明( )A.经济革命推动科学革命B.科学研究方法趋于成熟C.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产生D.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23.夏季达沃斯论坛从2008年“下一轮增长的浪潮”、2009年“重振增长”、2010年“可持续增长”、2011年“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到2015年的“描绘增长新蓝图”。
这说明(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B.经济全球化加快C.世界经济发展成为共同关心的话题D.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24. 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19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
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
”该学者认为( )A.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B.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C.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D.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第Ⅱ卷非(选择题 52分)本卷包括三个大题,共52分。
其中25题 20 分,26题 20 分,27题 12 分。
25.(2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越扩大,则贡赋也就越沉重;因此,在民主制之下人民负担最轻,在贵族制之下负担较大,在国君制之下就承担着最大的重担了。
所以,国君制只适宜于富饶的国家;贵族制只适宜于财富和版图都适中的国家;民主制则适宜于小而贫穷的国家。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二不管是梁启超抑或是孙中山,他们都同样的受到中国国情的影响。
其实,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剖析民主这个概念,都没有把西方民主思想机械化地翻述过来,影响他们构思最主要的因素是民族危机。
从鸦片战争到抗战时期,国难异常严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救亡救国。
这个任务产生了两个后果。
第一,中国知识分子没有充分时间从学理上去研究从外洋引进的意识形态和任何主义。
……第二,知识分子从工具角度理解民主主义,认为民主政治是救亡的唯一途径,是日后国家富强的工具。
……他们有一种知识分子的乌托邦主义或道德理想,寻找一种完美的,一种中西合璧的民主模式,他们的民主构想是从工具价值、理想与东西文化集合几方面出发的。
——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君制与民主制的区别。
(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构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制度的认识。
(4分)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由于国内外市场上对羊毛的需求激增,羊毛价格上涨,急于发财的地主便利用手中特权侵占荒地和公地,用栅栏和沟渠圈围起来,建立大牧羊场;有的地主将自己领地直接改为牧场,赶走大部分农民;有的则当出租地租约期满后,用提高地租的办法迫使农民放弃续租,甚至强迫农民退佃,然后将土地大片出租给牧场主经营。
在1485—1517年,英国23个郡共圈地101 290英亩,其中可耕地占13.2%,转化成牧场的各种土地占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