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古诗文阅读训练五

合集下载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3)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3)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3)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哭刘司户蕡①李商隐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注释】①刘司户蕡:唐宝历二年进士,善作文,耿介嫉恶。

因宦官证害,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异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借路人之口写刘蕡一心为国却遭贬谪,委实冤枉,比直说更有力。

B.诗人运用贾谊和孙弘之典,含蓄蕴藉地表达了对刘蕡不被重用的惋惜。

C.刘蕡客死异乡,沉冤难诉;诗人异常悲伤,隔江频回首,对空惟抚膺。

D.诗歌前四句记叙,写刘蕡含冤而死;后四句抒情,表现诗人痛哭情状。

(2)纪昀评本诗“结法甚好”,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秦州杂诗(其四)①杜甫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划地①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划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

②南徐:地名,今江苏镇江市。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三句先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然后写涨满的春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B.“弱柳”句中“柳”和“留”谐音,字而写柳树系不住船,实则写词人殷勤挽留朋友但是朋友还是要登船离去。

C.“为君”句写词人想象着朋友离去,一路陪伴他的只有划船摇橹的声音,心中不禁滋生出无限的愁绪。

D.下片前三句写朋友到了南徐渡口后还会走上曾经一起踏青走过的那条路,但已经是路依旧人不同了。

15.结尾两句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句在写景、抒情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 C15. 相同点: ①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相同。

都是融情于景,以景作结;效果都是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②抒发的感情相同。

都抒发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无限深情。

不同点:①所写之景的虚实不同。

杨词所写是虚景,是想象之景。

想象着分别之后,友人回望之时远山重重,遮隔无穷。

李诗所写是实景,是眼前之景。

孤帆渐远渐小渐无,只见长江滚滚东流。

②写景抒情的角度不同。

杨词从对方(朋友)角度人手,把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

李诗从自己的角度来写,借助典型意象表达自己在江边站立时间之久,从而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谊。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其中包括:1、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3、情感的把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C项,“想象着朋友离去”错。

本句写的是:船走了,令人难以忍受,是摇橹传来的欸乃之声。

古诗文阅读训练炼字虚实结合(高三复习)超级棒看后对你一定会有启发

古诗文阅读训练炼字虚实结合(高三复习)超级棒看后对你一定会有启发

• 【题型】诗歌炼字类 • 【答题要领】 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二: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三: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学生答题
学生答题
• • • • • • • • •
阅读下面这道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南堂五首①(其三) 苏轼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注:①南堂,在临皋亭,俯临长江,是作者贬谪黄州后居住的地方。 此诗作于南堂新葺之后。 回答下面问题 (1)“坐厌愁声点客肠”中的“点”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5分))
实词辨析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其先家于汝阴 家:安家 B.寻公家之用 寻:不久。 C.非所以垂令德 令:美好。 D.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 白:禀告。 答题注意: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现象、 通假字现象 • 遵循语境优先原则 • 运用正向反向探究法 • 4答案. B 【解析】寻:推究。
古诗文阅读训练
古诗文部分--高考分值36分
诗歌鉴赏训练
• 阅读下面这道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 南堂五首①(其三) • 苏轼 •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 注:①南堂,在临皋亭,俯临长江,是作者贬谪黄州后居住的地方。 • 此诗作于南堂新葺之后。 • 回答下面问题 • (1)“坐厌愁声点客肠”中的“点”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5 分))
诗歌虚实手法强化与扩展 高考真题训练
• • • • • 阅读杜甫的《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回答问题 问: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 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 答: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 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 了极致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阅读专项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

京口即事范仲淹突兀立孤城,诗中别有情。

地深江底过,日大海心生。

甘露楼台古,金山气象清。

六朝人薄命,不见此升平。

京口即事①顾炎武白羽②出扬州,黄旗下石头。

六双③归雁落,千里射蛟浮④。

田河上三军合,神京一战收。

祖生多意气,击楫正中流。

【注释】①明福王朱由松即位于南京,建立弘光朝。

史可法奉命督师扬州,抵御清兵南下,为一时朝野舆论寄托。

顾炎武被荐为兵部司务,应召到南京,本诗为途经京口时所作。

②白羽:古代军队主帅所执的指挥旗,这里代指史可法统帅的军队。

③六双,指雁群,宏大目的物,此处指匡复明室,北定中原。

④千里射蚊:用《汉书·武帝纪》典故,公元前106年冬,武帝亲射蛟龙于江中。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诗首联具有总领全诗的作用,后面的诗句都是围绕“别有情”三字来展开。

B.范诗尾联的“薄命”与“升平”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六朝人们的命运不济。

C.顾诗首联的“出”“下”二字,体现了史可法统帅的军队出征迅猛,势不可挡。

D.顾诗颈联借助想象描绘战斗盛况:若各路大军合力抗敌,神京可一战而下。

16.这两首诗题目同为“京口即事”,但抒发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读书(节选)①柳宗元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②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道尽即闭口,萧散③捐④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⑤。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809年(元和四年),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

②缥帙:书套。

③萧散:闲散舒适。

④捐:除去、抛弃。

⑤劬:劳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身遭贬谪,幽居偏远之地,远离朝廷,不问世事,默默诵读圣贤之书。

2008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原文及翻译(一)

2008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原文及翻译(一)

2008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原文及翻译(一)2008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原文及翻译1、李邕鉴真迹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

”李欣然愿见。

萧故迟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

”李诚以为信矣。

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

”遽令走出。

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

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

”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封氏闻见记》【译文】萧诚十分擅长书法,李邕也自己写东西说自己擅长鉴别书法。

两个人都住在南中。

萧诚写了副字认为不错,就拿给李邕看,李邕觉得一般,萧诚对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满,就造了几张假的古字画,天天把玩,把字画弄得很旧,看见的都说这是数百年前的字画,萧诚对李邕说:“我有王羲之的真迹,珍藏了很久,现在想拿给你看看。

”李邕很希望看看,萧诚故意拖延数天,不肯拿出来。

后来两人谈及此事,李邕执意要求看看,说:“你答应了却不让我看,不是在骗我吗?”萧诚于是让家仆回去取来,家仆没拿到,惊呼:“前几天有客人来,见过,估计被他偷了。

”李邕信以为真,萧诚过了很久说:“我放在某个地方,后来忘了。

”就让李邕跟着去取,到了地方后,李邕观摩了很久,没怀疑是假货,说:“这样的真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在座的都认为这就是真迹。

又过了几天,等到李邕的客人们都聚会,于是萧诚对李邕说:“你从来都看不起我的书法,前几天给你看了几张我小时候写的字,你怎么就认为它是王羲之的真迹,你是怎么看的?”李邕大惊说:“你再拿来我看看?”看到后,稍微瞟了几下,扔在床上说:“现在仔细看看,还是不怎么样。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5边塞诗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5边塞诗含答案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5 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一、边塞诗类型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

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部编高三高考 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部编高三高考 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部编高三高考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池上朱槔①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②万死台。

【注释】①朱槔: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

②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塘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坐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追凉心切。

B.颌联中“鱼方乐”“雁不来”借用典故,表面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着雁书未达的惆怅。

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写出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闹景致。

D.全诗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沉”“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应题目。

(2)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点“夜坐”。

“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颔联写周遭的夜景。

“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颔联化用诗句。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D.尾联叙写了诗人高楼独坐、望断征鸿、深夜吹箫等行为,同时化用屈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的诗意,含蓄表达对故主的思念。

新部编高三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

新部编高三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安西馆中思长安唐•岑参家在日出处,朝来喜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

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

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

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1)从题材看,本诗属于________诗;从内容看,可做本诗诗眼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诗歌主旨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①________的氛围,交代这是一首②________的诗歌(填写诗歌题材)。

(2)辛弃疾写词尤擅于用典,往往对其稍加改造便别出新意。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原文+译文(五)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原文+译文(五)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原文+译文(五)41.文人相轻原文:长兴臧寿恭眉卿、乌程严可均铁桥两先生者,同籍湖州,同时号通经博学,顾极不相能。

杨太守岘,臧先生高席弟子,亦尝从严先生游。

一日,太守自长兴归,舟泊城外,邻舟有命酒独酌者,视之严也。

诘何自,以实对,诧曰:“是邨夫子,堪若师乎?”他日,太守叩臧先生:“严某如何人?”曰:“粗能讽《三字经》。

”《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

文人相轻,不意经生亦然。

译文:长兴人臧寿恭眉卿、乌程人严可均铁桥两人,籍贯都是湖州,两人都自称精通儒学经典、很有学问,但对对方都很不友善。

太守杨岘,是臧先生的高徒,也曾跟从严先生游学。

有一次,太守从长兴回来,他的船停靠在城外,旁边的船上有个人拿着酒独自品尝,仔细一看,是严先生。

问他从哪里来,把实话告诉他,诧异地说:“这个村里的人,难道都是老师吗?”以后有一天,太守叩问臧先生“严先生这个人怎么样啊”臧先生回答:”粗略懂点《三字经》吧”《三字经》,童子刚入私塾考试时要解释翻译的,文人们彼此轻视,想不到很有学识的博士也这样。

42.崔仁师平反原文:青州有谋反者,州县逮捕支党,收系满狱,诏殿中侍御史安喜崔仁师覆按之。

仁师至,悉脱去底械,与饮食汤沐,宽慰之,止坐其魁首十余人,余皆释之。

还报,敕使将往决之。

大理少卿孙伏伽谓仁师曰:“足下平反者多,人情谁不贪生,恐见徒侣得免,未肯甘心,深为足下忧之。

”仁师曰:“凡治狱当以平恕为本,岂可自规免罪,知其冤而不为伸邪!万一暗短,误有所纵,以一身易十囚之死,亦所愿也。

”伏伽惭而退。

及敕使至,更讯诸囚,皆曰:“崔公平恕,事无枉滥,请速就死。

”无一人异辞者。

译文:青州有人谋反,州县官员逮捕其同伙,致使牢狱中人满为患。

诏令殿中侍御史、安喜人崔仁师前去覆查。

崔仁师到了青州,命令卸去囚犯的枷具,给他们饮食、让他们沐浴,加以宽慰,只将其首犯十余人定罪,其他人都释放。

崔仁师回朝禀报,太宗又派人前往叛决。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问题。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1】宋·赵佶裁剪冰绡【2】,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3】。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4】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

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1】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途中所写,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惨写照。

【2】冰绡:洁白的丝绸,比喻花瓣。

【3】蕊珠宫女:指仙女。

蕊珠,指天上仙宫。

【4】凭寄:托谁寄。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1】,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2】,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1】午桥:在洛阳南面。

【2】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词中,词人用“靓妆”“艳溢”形容杏花娇艳动人,是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第一首词中,“故宫何处”所蕴故国之思与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蕴含的情感相近。

C.第二首词中,词人用“忆昔”一词引出了对二十多年前在午桥上与洛中友人饮酒之事的回忆。

D.第二首词中,“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蕴含了词人对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在内的经历的感慨。

(2)下列诗句与第一首词中的“淡著胭脂匀注”所用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多情只有春庭月。

(唐·张泌《寄人》)B.月移花影约重来。

(宋·李清照《浣溪沙·闺情》)C.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D.日边红杏倚云栽。

(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3)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杏花,但写法和寄寓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②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③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

②病来,病愈之后。

③黄华,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以轻雨将住、蝉声起鸣起兴,以蝉的“得意”烘托自己病愈后的愉悦心境;次句由“听”转“见”,心境也由愉悦转为感伤。

B.诗歌颔联写自己病愈之后频频饮酒不知满足,以此自娱;梦醒后倚楼遐思,心中充满温情,与题目中的“快哉”一词相合。

C.诗歌颈联从上联的忆想回到现实,倚楼所见,夕阳之下,鸦投古刹,芳草萋萋,营造出凄迷的意境,情景交融。

D.本诗突破常见的“起承转合”模式,将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跌宕回旋,用笔十分灵动;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

【答案】(1)C(2 )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①怀乡思归之愁:清蝉生逢其时其地,自然得意,而自己客居他乡,“征尘断处见归程”“故园又负黄华约”流露思乡心切之愁。

②迟暮之憾:鸦投古刹,落日余晖,透露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憾。

③失意之恨:蝉的得意反衬诗人的失意,“秋风发上生”含年华空迸,一事无成的失意之恨。

【解析】【分析】(1)A项,“以蝉的‘得意’烘托自己病愈后的愉悦心境”错误,应为“反衬”自己的落寞,有“人不如蝉”的况味。

B项,“自娱”应为“自我排遣”,借酒浇愁,梦醒后应是心中充满“愁思”,同时“与‘快哉’一词相合”错。

D项,“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错误,末句应为“直接抒情”,不是“以景结情”。

故选C。

(2)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

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

颔联写诗人梦后倚楼。

梦中可以千里回乡,则梦醒后愈是归思难忍。

颈联是这首诗的精华,富有情韵,从忆想回到现实,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

古诗词鉴赏大题专项练习

古诗词鉴赏大题专项练习

古诗词鉴赏大题专项练习古诗词鉴赏大题专项练习1.(2016届安徽蚌埠二中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

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1)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词人一反往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2)请指出本词的词眼,并结合词句分析理由。

(5分)【答案】(1)作者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

群芳过后、残红狼藉、风吹垂柳、飞絮濛濛、笙歌散尽、燕子归来,是一幅凄清、落寞的暮春图。

在古人的诗词中,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多表现孤独伤感之情,而欧阳修却一反往常,在孤寂冷清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表现出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2)本词的词眼是一个“好”字。

虽然本词是在写暮春时节、群芳过后的西湖,但词人却能独自品味暮春的清静幽寂的美趣。

游人散尽,双燕才在细雨中翩然归来,清静之中又增添了空灵、欢愉的意趣。

繁华喧闹消失后,虽觉有些空虚,但更使词人获得了宁静、闲适的心情。

因此,词人认为“群芳过后西湖好”。

【解析】(1)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

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

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送陈正言①家铉翁②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

耿耿孤忠磨不尽,惟有老天知得。

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③泣。

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

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

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余乐。

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注释】①陈正言是南宋朝廷派来的使者。

②恭宗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从水陆大举入侵,南宋朝廷投降,并派出三千余人官兵赴元祈请有关事宜,家铉翁即是其中一位祈请使,他从此被迫羁留北方,直到1294年以八十二岁的高龄被放归。

此词即是作于羁留期间。

③觚棱:本指殿堂屋角上的瓦脊形状,这里代指宫阙。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作者对南方形势的关心。

遇南来者即询问消息,但询问的结果却是“江头风恶”,即形势不好。

B.“磨不尽”三字,指耿耿孤忠坚如磐石,也包含了他在北方所受的各种磨难,更加突显了他的品质。

C.“短棹浮淮”写诗人眺望京城时所见的淮水之上船来船往的景象;“泣”表达了思归不得的痛苦。

D.此词上片虽从眼前落笔,但主要还是叙写对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回忆;下片重在抒写自己的心迹节概。

(2)作者身羁异域,送归而自己却不能归,下片并未见伤悲沉沦之情。

请分析词作的下片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2024新课标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2024新课标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2024新课标语文高考专题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2024新课标语文高考专题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五年高考说明:本题组包含2019—2023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十二道。

一、(2023全国甲,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9分)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6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参考答案1.A2.①词人展开想象:垂柳袅袅,艳影荡漾在江水中;梅花凋谢了,隐藏在枝头残雪中。

寥寥数语,总体上描绘了东溪春天的美景,色彩对比鲜明。

②以“春柳”“冬梅"烘托渲染了清新凄美的氛围,情景交融,抒发了对友人真挚的情感。

③结尾两句以景结情,以春光美景收束,将离别的伤感融入一片美好的春光中,以乐景写哀情,伤感中又有乐观豁达。

(每条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二、(2023全国乙,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9分)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古诗文阅读(五)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古诗文阅读(五)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古诗文阅读(五)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①杨慎锦江烟水星桥②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礼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③,肠断当筵蜀国弦④【注】①嘉靖三年,作者因上疏议“大礼”,谪戍于云南。

本诗为作者谪戍云南期间,暂回成都故乡后叉将远赴戍地时所作。

②星桥:原成都西南西江上,又名“七星桥”。

《华阳国志》:“(成都)西南两江有七桥。

”杨雄《蜀记》:“星桥上应七星也,李冰所造。

”③“北风”甸:古诗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之句,意为万物都有心念故土之情。

④蜀国弦:乐府歌辞名,内容多状写蜀道之艰险,此指思乡之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点出本诗的写作地点、对象、原由和主题。

首联紧扣诗题,写友人在渡口船上置酒折柳饯别送行,借写送行人行为和情绪暗寓自己离别深情。

B.颔联承折柳,出句以离人视角,写杨柳尚青而自己已远,对句以留人视角,写征人将去音讯杳渺,“故乡”与“大荒”相对,“遥”突出距离之远,“去”写出离开之疾。

C.颈联借苏武牧羊上林传书故事,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侧面抒发了自己远谪边疆的孤独和痛苦,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D.尾联借“胡马”“越鸟”意象,再次形象地表达自己对故土的依恋,最后以当筵听曲而“肠断”总结全篇。

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深沉,让人蕴藉无穷。

(2).陆机《文赋》中说:“立片言居要乃篇之警策〃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能统摄全诗的词,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

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

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

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

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对点专练12023届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01【山西省金科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忆江上吴处士贾岛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说,朋友吴处士坐着帆船前去福建,时间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

B.颔联说,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自己所在的长安已落叶遍地。

C.颈联回忆送别情景,当时下了大雨,雷电交加,使人感到一阵寒意。

D.诗作巧用修辞,首联中“蟾蜍”代月亮,尾联中“兰桡”喻指船只。

★★(比较阅读题型)16.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本诗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都运用了这种技巧,但诗人表达的情感却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对点专练22023届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02【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训练】(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中猛虎闻军声吼叫,水中鱼龙因战火发怒,借想象中动物的强烈反应突出了战事之激烈。

B. “一鼓困曹瞒”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都借曹操的大败来反衬周瑜的英雄气概。

C.面对美景却无心观赏,而是感伤时世,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作者应生活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南宋。

D.词中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情、景、理有机统一,水乳交融。

高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理解题

高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理解题

高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理解题文言文和古诗都是古代诗文的考点,下面是高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理解题,快来练习一下吧。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

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

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

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

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及国中皆畏惮焉。

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

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

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

”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

”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

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

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

”王许之。

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

上以为渤海太守。

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

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

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2021届高三语文三轮考点培优 训练——古诗词阅读

2021届高三语文三轮考点培优 训练——古诗词阅读

2021届高三语文三轮考点培优古诗词阅读1.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余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英姿勃发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切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了解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问题。

_______________(宋)余靖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1).根据诗意,最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A.咏菊B.山馆C.饮酒D.野望2).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馆萧条与诗人凭轩对竹的孤寂。

B.颔联"老""归"暗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

C.颈联"穿"字把静态山景写得活灵活现。

D.尾联借用典故表明诗人坚贞高洁的志趣。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与客饮杏花下[宋]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①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褰:qiān,撩起;揭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暮春夜晚,杏花随风飞落于竹帘上,把最后的春意吹走了。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五首,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五首,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御行秋日怀旧劳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敲,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违通(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5分)(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6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春怀示邻里①陈师道断墙著雨蜗成字②,老屋无僧③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案趁两衙④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注]①此诗写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1094年,陈师道被朝廷视为苏余党罢职回家。

②蜗成字:蜗牛爬过之处留下的粘液,如同篆文,称为蜗篆。

③僧:作者自指,自嘲自己像个游方和尚,经常浪迹在外。

④两衙:众蜂簇拥蜂王,如朝拜时两旁站着的侍卫,称为蜂衙。

1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2.全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度浮桥①至南台陆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①浮桥:今福州闽江旧大桥,宋时由船只连成的浮桥。

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意指浮桥桥面宽广。

1.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5分)2.颈联和尾联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6 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有人说“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作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即情景相融)。

【整合】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共50题

【整合】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共50题

【整合】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共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楼米芾①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米芾是一位不肯与世俯仰的画家、诗人,仕途不顺利,被世人称为“米颠”。

一生喜好山川之胜,晚年过镇江,因喜爱其江山胜境而定居下来,这首诗是他定居镇江后的作品。

②铁瓮:宋时望海楼在镇江城内,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

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用夸张的手法,写铁瓮城矗立云间,烘托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B.颔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三峡江声,虚写六朝时江上帆影。

C.涛声阵阵,片片帆影,激发诗人作诗的逸趣,引起诗人饮酒的雅兴。

D.尾联面对如画美景,诗人倍感欢欣快乐、心情舒畅。

2.姜白石论诗曾说“篇终出人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白石诗说》),请从全诗的情感变化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D2.⑴首联是诗人自远方对望海楼的仰视,描写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颔联是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

望海楼面临大江,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入耳际,触发了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是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入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诗人心情愉悦。

⑵然而无限好的夕阳在画角声中也已西沉,此情此景使诗人心绪变得黯然。

尾联以“忽忆”二字领起,诗歌的情调急剧变换,诗人却想不到到哪里才是自己心意欢乐之处。

和煦的春风、皎洁的秋月一向被认为是自然中美的代表,但诗人却对此感到茫然,表露出低沉伤感的情绪。

⑶诗人赏景时逸兴遄飞,兴致盎然,在尾联诗人却抒发了满怀的愁绪,“出人意表”“反终篇之意”,虽显得有些伤感,但从中却可窥见不肯与世俯仰、仕途不顺利的诗人内心所隐藏的难以言述的苦闷,所以这结尾就更富深情、更含深义了,足见其构思之妙。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古诗文阅读训练五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

(6分)
[注:答题超过6空。

按前6空顺序评分]
13.(1)_______,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2)_______,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3)欲投人处宿,_______。

(王维《终南山》
(4)是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_______。

(贾谊《过秦论》)
(5)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

(李煜《虞美人》)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

完成第14—16题。

18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①
唐·司空曙
几度隔山川,故人江海别。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②。

【注释】①云阳:县名;韩绅,诗人的老友。

②共传:互相举杯。

14.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体诗。

诗中有一联上下句的位置被颠倒了,这一联是□联。

(2分)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首诗依次写了久别、乍见、相聚、惜别,章法严谨。

B.首联从时、空角度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

C.颔联与中唐李益的“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有异曲同工之妙。

D.尾联想象离别后各自借酒浇愁的情形,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之切。

16.颈联“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在写景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评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

(16分)
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

适值御试进士。

便令公就试。

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幕择胜燕饮。

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②批除晏殊,执政莫喻所因。

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寮,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

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

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

仁宗朝,卒至大用。

【注释】①晏元献:晏殊,北宋词人②内廷中。

③体范,规矩。

17.本文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是_____。

(1分)
18.写出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乞别命题( )
(2)执政莫喻所因( )
(3)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
(4)眷注日深( )
19.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2分)
(1)及为馆职(2)正可为东宫官(3)荐之于朝廷(4)为游息之地
A.(1)(2)相同,(3)(4)相同B.(1)(2)相同,(3)(4)不同
C.(1)(2)不同,(3)(4)相同D.(1)(2)不同,(3)(4)不同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上面谕除授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天下无事,许臣幕择胜燕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皇帝选中晏殊当东宫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

(13分)
病说
清·龙启瑞
客有患郁湮之疾者,龙子过而问焉,见其兀然而坐,偃然而息,日饭三釜,食之尽器。

龙子曰:“子病乎?”曰:“病矣。

”“然则子何病?”曰:“吾苦腹疾而事圊(如厕)焉,医者治之,三月而不效,吾忧之不知所出,辍吾业以治之,则疾益以剧。


龙子喟然叹曰:“吁!吾乃今知子诚病也。

夫子之所谓腹疾者,是特饮食寒热之为患也。

而丰而食焉,而华而色焉,乃其根柢固,莫之能蠹也,俟之而已;而遂废而事,而日稿而形。

荧而心,终日慱慱,若大难之将至者,是子之神先敝也。

疾何与焉?(你把饭吃饱,保养你的气色,就能使体质根基牢固,(这样)就没有什么疾病能伤害你了,只要等待(身体调养好)就可以了。

你却放弃你的工作,一天天使你的身体枯瘦,使你的心神惶惑,整日忧心忡忡,好像大难将至,这是你的精神先衰弱了。

和疾病有什么关系呢?)夫万物生于神,养于神,故神聚则强,神王则昌,神衰则病,神散则亡。

是以啜糟(酒)之夫,卧之颠崖之侧而不堕者,其神全也;嫛嫛(婴儿)之子,遇猛虎则折三尺之莛(草茎)以殴之,虎犹不害。

何则?心忘乎物,则物莫之能贼也。

今子未甚病也,而日以病为忧,夫忧者,实病之所从集也。

子盍朝作而于于(从容散步的样子),夜瞑而蘧蘧(自得的样子),无怀无惟,以宁子居,疾其庶有瘳(病愈)乎!”
曰:“善!将从子之言。

”三日试之,其病良已。

22.“吾乃今知子诚病也”中的“病”是指____方面的毛病;“今子未甚病也”中的“病”是指____方面的毛病。

(2分)
23.“神聚则强,神王则昌,神衰则病,神散则亡”运用____的修辞手法;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4.对客所说的“将从子之言”中的“子之言”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是特饮食寒热之为患也 B.日饭三釜.食之尽器
C.夫忧者,实病之所从集也
D.心忘乎物,则物莫之能贼也 E.无怀元惟,以宁子居
25.本文着重谈论了□与□的关系,并由此启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
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
(三)(任选6空,每空1分)。

(6分)13.(1)靡不有初
(2)山气日夕佳
(3)隔水问樵夫
(4)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5)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6)凌万顷之茫然
(7)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四)第14-16题(8分)14.今(近)(1分);首(1分)15.D(2分)16.要点: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的手法,以“湿竹”“暗烟”营造凄迷的意境,以“孤灯”“寒雨”衬托诗人孤苦的心境。

(4分)
(五)第17-21题(16分)17.沈括(1分)18.(1)另外
(2)明白,知道(3)到处,处处
(4)器重、垂爱(4分)19.B(2分)20.(1)皇帝当面把授予他东宫官官职的意图告诉他。

(3分)(2)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容许百官各自选择风景好的地方设宴欢饮。

(3分)21.做人诚实(2分);读书专心(1分)
(六)第22-25题(13分)22.精神(心理);生理(身体)(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共2分)23.对比(1分)
保持精神健康的重要性(2分)24.D、E(每空2分,共4分)25.疾(病)、神(各1分,共2分)
精神(心理)因素对于治病养生有着巨大的作用。

(或:如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无怀无惟”,不以病为意,反而有助于把病治好。

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也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