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几年来历史高考命题来谈高三历史复习
从近几年考来历史高考命题来谈高三历史复习试
从近几年来历史高考命题来谈高三历史复习继上海、北京自行组织高考命题以后,今年我省也将独立自主命题。
尽管分省命题并不改变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性质,但相对于全国统一命题必然会有一些变化。
为应对今年的历史高考,我们有必要对近几年来分省命制的高考试卷进行研究,从中找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有效地进行高三历史复习。
一、历史高考命题浅析自1999年起,由于各省选择考试科目的不同,全国高考使用一张试卷的格局已经打破,由此而出现两种新的情况:一是由国家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为相关省份单独命题,如2000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山西卷)(浙江、江苏、吉林卷)、2001年历史高考(广东、河南卷)(天津卷)、2002年文理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2003年历史高考(江苏卷)等;二是上海、北京自行组织的高考(包括综合与分科)命题。
这些地域性的试卷与全国统一考试试卷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
共性主要表现在:(1)注意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历史高考相比,无论是综合考试,还是分科考试,均不再“强调知识覆盖面”,而突出对于教学重点和基础知识的考查。
以2003年我省历史高考题为例,就其内容来说,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综合等类别知识,政治类有农民战争、日本“大陆政策”、民族自治、美国霸权、东欧剧变等;经济类有中国冶铁技术,土地改革运动,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等,文化类有百家争鸣,科举制,延安整风运动等;社会类有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背景下的社会风气与观念的变化等;综合类有中国近代化等。
显然,这些问题都是中外历史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历史知识体系中的主干问题。
(2)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
自1999年全国历史高考试题取消容易出错且赋分值高的多项选择题题型以来,难度是降低了,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方向则没有改变,或者说知识与能力更趋于和谐统一。
仍以今年我省的历史高考题为例,全卷分为客观题(即选择题)和主观题(即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两部分,从选择题来看,考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再认、再现能力,当然也涉及到理解与辨误、分析与综合、归纳和阐释等能力,但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新课程历史高考复习方法探讨
的关 系 , 世界 历史 的整体发 展 从
全面认 识 中国历史 , 加重视 古 更 今中外 交往 , 抓住 最能 反映 中国 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的重要问题。 二、 要坚持论从史 出 , 史论统
一
的原则。对历史事件 、 人物 、 现
象做出观 察 , 全面地分析 和评价 。
同 时 要 注 重对 学 生 历 史 思 维 能 力
方法也应随之改进 。以下是近几 年来我在高三历史复 习中的一些 经验 , 愿与同仁一起探讨 。
一
人们 日常生产 、 活密 切相关 的 生 地理知识 , 切实体现《 地理课程标 准》 提倡 的“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 用、 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 育 教 理念。下面我就 以就初一第二册 第七章第二节“ 亚洲的人与环境 ” 为例 , 讲讲如何好 这节课 , 如何 驾 驭新教 材 、 达到素 质教育 谈几 点 体会 。 第一 , 本教 材不 刻意 追求 地 理知识 体系的完整性 。本章节也 有体现 , 教师部 不可忽 视知 识 但 体系的完整性 。本节课是学习分 区地理 的起始 课 , 应作 为指导 课 来上。尽 管通过 一学期 的学习 , 学生已掌握 了问题 、 文 、 正 图像 、 学习行 动 , 阅读这 五个模 块基 本 模块 , 知道了教材 以问题为线索 , 正文说 明 、 图像印证 、 学习行动 巩 固提高 , 阅读 拓展 知识 的广度 和 深度。学生具备 了基本的学 习能 力, 掌握 了一定 的学 习方 法。本 节课引人新课 、 不能直接进行 , 还 是需要 总结上 节 内容 , 过复 习 通 上节课 内容展 示 出来 , 引 出今 再 天要学 的亚洲 人文地 理 , 从而 使 学生知道学 习分 区地理应从 自然 地理 和人文地 理人 手 , 者之 间 两 有必然 的内在联系。这也 为本章 后知识 系统 图的完成做了铺垫 。 第二, 本教 材在 知识 体系 上 采取 的是先 自然后人文。本章节 也有体现 。第一节讲 亚洲 的 自然 地理 , 二节 讲 的亚洲 的人文地 第 理 。由于亚 洲地域 广 , 自然 地理 差异大 , 口分布 、 人 总量 、 长不 增 样 , 致 了经 济 的多样性 和文 导
近三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命题趋势及复习对策
近三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命题趋势及复习对策许真虎王春芳江晓英一、2002—2004年新课程文科综合试题的特点1.试题特点2002—2004年新课程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基本遵循《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与各项规定,基本坚持了知识与能力并举,以考查能力为主的方向。
本着有利于为高校选拔具有良好学习潜能的欣赏和有利于中学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原则,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又适当提高了学科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考查的层次和力度。
试题紧扣中学教材,突出对中学教材重点知识的考查,同时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并在考查知识与能力中自然体现思想教育的内容。
试题不回避热点、焦点问题,但多采用隐性介入的方式进行考查。
2.命题特点从2002—2004年新课程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可以看出命题的方式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为辅;考查的内容基本是重组的学科主干知识;无论试卷结构、试题结构的变化,均体现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试题信息量大、时代感强;强调了学科知识运用。
综合的形式基本上属于拼盘式的综合,即“一题为二”或“一题为三”的形式。
其模式是:问题是综合的,设问是分科的,即答题的操作层面以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分学科无跨学科综合,并且以并列式状态呈现。
3.命题趋势(1)从试题形式上看①分值变化:由历史试题分值最高,到三科平分秋色。
②难易程度变化:题目越来越简单。
主要是增加再认再现试题的分值。
③题型变化:由多种题型到以判断题、比较题为主,大大减少了程度选择和组合选择、因果选择。
④整个试题的题量减少,由原来的41题变为今年的39题。
跨学科综合试题的题量减少,由原来2至3 题变为今年的1题、分值仍为20%左右。
但综合程度越来越低、拼盘的痕迹越来越明显。
⑤试卷结构由原来各学科的交叉变为基本上没有交叉,各学科单独为一个板块。
(2)从试题内容上看①突出对政、史、地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包括各自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与综合,以及三个学科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强调对各学科知识体系整体把握、认识和理解的能力;②突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意蕴,强调考查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构题时注意与中学材料知识的有机结合,热点、焦点问题往往不十分直露,采取隐性介入方式,微观化切入,冷中藏热,小中见大,实际上还是重大问题或热点问题,只不过这种反映有时需要通过对题目内涵的领悟来实现;③突出“三个代表”思想的自然体现、有机体现,倡导的是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标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观察问题的标准,这大概也是今后高考文综试题的基本特点与趋向。
高考历史三年命题趋势
高考历史三年命题趋势
一、历史事件与时间线
近年来,高考历史命题对于历史事件与时间线的考察逐渐加强。
主要考察考生对于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节点的掌握,以及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时注重时间线的梳理,对于重要历史事件及其时间节点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
二、历史人物与思想
历史人物及其思想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历史命题中,对于历史人物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人物的思想、贡献以及历史地位等方面。
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应注重对于历史人物及其思想的了解和掌握。
三、文化与文明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文明交流成为高考历史命题的重要方向。
主要考察考生对于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以及融合等方面的理解。
考生在复习时应注重对于这方面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四、社会变革与经济
社会变革与经济是历史学科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高考历史命题中,对于社会变革与经济的考察主要集中在社会结构、经济制度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考生在复习时应注重对于这方面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
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是高考历史命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要考察考生对于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演变以及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理解。
考生在复习时应注重对于这方面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六、民族关系与边疆问题
民族关系与边疆问题是历史学科中较为特殊的内容之一。
高考历史命题中,对于民族关系与边疆问题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动、边疆地区的开发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等方面。
考生在复习时应注重对于这方面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高考历史复习浅议
2008年第8期高考历史复习浅议马忠会(临洮县文峰中学甘肃定西730500)根据对近几年历史高考试题命题的基本特征的分析,就历史高考复习工作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把握历史主干知识知识是基础,这是常识。
而对于上下五千年,我们不可能事无巨细全要求学生记住,我们能要求学生做到的只能是对于历史主干知识的掌握。
那么,何谓主干?历史的主干知识即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基本线索。
如中国古代史,虽然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贯穿其中,并随着这一矛盾运动的发展,社会呈现出各个不同的变化。
我国的封建社会存在了两千多年,在这历史的舞台上,曾出现过无数的风云人物和上演过无数的精彩剧目,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分明是主菜单。
中国近代史,我们应从世界范围的角度来考虑。
由于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是以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的现代化(这是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历史学界影响较大的主流意识之一)。
我们也不妨从现代化的视角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体内容。
北京市东城教研中心特级教师王富友曾在《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3/5上有相关文章可以一读。
如果我们对构成历史主干知识的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可看到这样一些属性:①实在性,即这些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社会的本质因素。
②标志性,即反映了历史阶段特征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如社会典章制度、思想学术观点、生产技术水平等。
③发展性,即一事物对他事物具有影响,历史与现实存在内在联系,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具有良好作用。
正由于此,高考命题不可能机械、绝对地排除不列入考试范围的知识,因为,中学历史知识之间有着很强的逻辑联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考试大纲》为纲,在此基础上很好地把握历史主干知识。
二、加强学科能力培养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学科能力培养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即“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与计划
2020年36期┆61研究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与计划蔡航空一、指导思想根据《2018年新课程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教育部)的相关精神,认真研读近几年新课程高考历史全国卷,及时关注高考改革的新动态,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借鉴我校近几年高考复习备考的经验,精心备考,注重方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二、考情分析(一)近年来,高考“去教材化”的命题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师教的高考基本没考,高考考的老师基本没教”,这是近年来很多考生走出考场后的戏谑与无奈。
全国卷高考命题虽然依托的是教材主干知识,但近几年历史高考“去教材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试题其“枝”均伸出“墙”(教材)外,这是因为高考考的是“历史”而不是“历史教材”。
所以历史学习的关键是理解,认识历史,而非单纯的识记历史,也因此,历史教学的关键是教“历史”,而非单纯地教“教材”。
识记是前提,理解是关键,认识是目的。
(二)近年来,高考命题的“通史化”倾向越来越突出 本届考生使用的历史教材是按“政治”、“经济”、“文化”专题线索编排的,专题学习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虽然光彩夺目,但要拿出来时却七零八落,不堪使用。
因此,在历史复习中就必须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将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还原历史的完整性,让学生站在整体性的高度上看历史,这就需要建立起通史模式,在通史的视角下搭建起历史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三、学情分析我校2019届文科共5个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2个实验班,3个重点班。
学生由于初中历史开卷考试,高一课时较少,目标又不明确,所以虽高二转入文科班学习,但普遍基础校差。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基本史实识记不到位,知识的精准度欠缺,对隐性知识的关注度更是无从谈起。
2、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更是欠缺,缺乏对历史的系统感知,核心概念的把握也很不到位。
3、学习方法欠佳,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理解,倾向于死记硬背,灵活运用不足,学习效率低下。
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河南省驻马店市基础教研室刘爱香高中学校2004年秋开始进入新课程,至今已有10年。
作为高中历史教研员,由于工作需要,笔者常常深入到全市各高中就历史教学与复习备考进行听课调研。
在调研中笔者惊喜地看到,几年来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与复习备考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涌现出了一批走在课程改革前列的优秀教师。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与复习备考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这些问题比较突出。
下面笔者就以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存在的问题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复习备考指导思想方面(一)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不到位。
《普通高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了高中历史的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制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规定了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教学、评价、考试的依据。
在听课调研中笔者发现,部分高三历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到位,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说从没看过《课程标准》,这就使他们在对课程的理解与教材的把握方面出现一些偏差。
当前,高中历史教材为“1标4本”,即1个《课程标准》,人教版、岳麓版、北师大版和人民版4种版本。
这4种版本在编写体例、内容安排、板块设计、史料的选用等方面各有特色。
笔者所在市高中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对《课程标准》有所调整,部分内容对课程标准前半句解释相对充分,对后半句的解释则相对简单。
以必修①为例,如: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人教版教材对史实描述的比较完整(汉朝郡国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行省制、君主专制演进的历程等),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则没有描述。
冲刺高考高三二轮复习历史高考命题趋势与2021年第二轮复习备考对策
历史高考命题趋势与2021年第二轮复习备考对策2020年高考早已尘埃落定,2021年高考即将到来。
为了能在2021年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各校师生都在群策群力,积极备考,基本上完成了第一轮复习,系统地掌握了历史学科各考点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那么,如何取得高考的最后胜利,笔者认为后段时间更要把握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积极探索备考对策。
一.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1、试卷整体结构稳中求变。
全国文综卷,从题型结构上看,12道选择题,1道学科内综合题,1道跨学科综合题。
题量,分值与过去未变,但命题形式改变了以往专题式,而变为材料式。
从知识结构上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的赋分,与往年基本相同。
从编排次序上看,基本按古今中外顺序排列,体现了历史的时空性。
2.考查标准以能力为主。
试卷中材料,图片,表格,文物等史料增多,考查学生观察、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突出历史学科的以史鉴今,经世致用、学以致用的功能,充分体现了高考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
3.考点、重点与热点有机结合。
2009年高考考查了中国传统文化、三农问题、政治文明、全球化、取消农业税等热点问题。
试卷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材料,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既突出了主干知识,又考查了能力,实现了考点、重点、热点与能力的有机统一。
4.试卷方向逐渐向新课程高考过渡。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亲身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发地发表个性化的观点,如2009年高考第39题第6问题‘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还有第37题第3问题’谈谈你对取消农业税的认识‘等等。
整个试卷没有一题是对教材内容直接发问,都需要在新情景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一定思考后才能作答。
5.命题突出了多元史观。
2021年高考文综试题以文明史观为主,兼顾了整体史观和现代史观。
高三历史的三轮复习浅谈
高三历史的三轮复习浅谈第一轮是进行单元复习。
它是高考复习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关系到高考的成败。
因为一切的运用、能力都源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复习中要扎扎实实走,忌赶进度,忌煮夹生饭。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简要讲述本单元的阶段特征和发展线索,然后采用问题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主要达到的目的是:掌握各单元的主干内容、整理知识体系和层次脉络、概括重点知识的结构、总结主要知识的规律,以及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每节课后都要布置一定量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题量不要太多,关键要有代表性。
每一单元结束后,都要利用一节课考试以检查复习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以尽快弥补。
这样踏踏实实地进行第一轮单元复习后,基本上使同学们对书上的内容,从知识和能力上有了较好的掌握。
第二轮主要是进行专题复习。
文科综合考试十分强调知识的专题性,无论在客观题还是主观题中,涉及历史的试题基本上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所以专题复习尤其显得十分重要。
它要求我们打破教科书原有构架,重建专题知识体系。
具体表现为:超越教科书限制,打破模块界限,形成历史发展阶段的知识结构,并查漏补缺,多方位理解历史知识;开阔审视历史发展过程的视野,增强理解和研究历史的角度意识,多角度调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答题技巧,提高答题技能。
比如,对古代史的专题构建上我们可以设置以下几个大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这样使知识的系统性更强,在大专题下设置小专题,以古代政治制度为例,下面可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小专题;又如,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专题下,可设三个小专题:政治近代化——民主化的历程、经济近代化——工业化的历程、思想文化近代化——西学东渐的历程。
同样,在专题复习过程中,也会通过练习和考试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检测复习的效果。
通过专题复习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的整合,对基础知识的再巩固和再提高过程。
高三历史命题经验交流材料
高三历史命题经验交流材料历史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关键学科。
而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广阔的,所以高三历史命题的经验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1000字左右的篇幅,从历史命题的特点、备考经验和应试技巧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
首先,高三历史命题的特点是多样性。
历史学科的内容非常广泛,历史命题往往涉及到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方面。
因此,在备考历史命题时,必须全面了解历史学科的内容,做到有备无患。
其次,备考历史命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历史学科是一门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学科,所以在备考历史命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知识理解,更要注重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参观纪念馆、观看历史电影等方式,增加对历史事件的实际了解,可以提高历史命题的解题能力。
再次,备考历史命题需要注重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思维是指在历史学科中运用历史学的概念、方法和技巧,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判断的思维过程。
在备考历史命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
最后,备考历史命题需要注重实际操作技巧的训练。
历史命题往往要求学生展开详细的论述或写作,所以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并注重历史论点的合理性和文笔的流畅度。
此外,还要注重历史命题的解题步骤和答题技巧的训练,掌握历史命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模式,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在实际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备考效果: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历史学科内容繁多,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合理分配备考重点和难点。
其次,要注重课堂学习的听讲和笔记。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科,所以要认真听讲,及时记录重点内容,并加以整理和回顾。
再次,要注重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
历史命题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所以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多进行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归纳总结。
近五年来全国卷高考历史分析认识
近五年来高考历史全国卷分析一、近五年来选择题分析特点:(1)从考查范围来看,依然保持24——27题考查中国古代史,28——31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史,32——35题考查世界史,呈三分天下的态势。
(2)考查知识呈现出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交织在一起的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综合性较强。
(3)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4)突出对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
(5)体现新教材的内容。
历史学科关键能力:1.理解并辨析历史信息的能力2.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能力3.客观叙述历史事实的能力4.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5.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6.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7.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8.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的能力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选择题备考启示:1.按通史复习,加强对历史主干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整理。
2.加强对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3.注重新老教材结合。
二、近五年全国卷41题分析认识:1. 从命题范围来看,中国史多于世界史。
纯中国史(古今对比)4道,其它都是中外关联。
中国史是全国卷考查的重点。
从时代来看中国古代史偏多,近代史偏少,近代革命史,党史都没有涉及过,现代中国史在全国卷中的比重只有一道选择题,在41题中呈现,或者在选修内容出现,可能会是今后高考出题的方向。
2. 从设问方式来看,最近五年原因类题目有8题,特点类4题,趋势2题,变化2题,意义5题,比较类题目5题,作用3题,背景3题,发展2题,其余设问均出现一次。
从题目的能力要求来看:简析7题(19年3题都是),说明9题,概括10题,指出3题,简述,概述等各1题。
没有明显规律,但不同的设问能力要求有所不同,要注意彼此之间的区别。
3. 从题材选取上看,小切口,大视角。
选材内容与新教材的选择性必修有密切关联,如:2018年的城市化、物种迁移、基层治理;2019年国家治理、海关税收、20世纪经济与生活都和选择性必修密切相关41题备考启示:1.按专题史复习,注重古今对比、中外关联,形成知识网络体2.按设问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类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作答技巧。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高三历史李志针对新老高三学年的对接交流,还有教务处的要求,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去介绍。
高三一年复习备考的得失,去市一中听课学习的一些粗浅认识,还有对2018年高考试题的一点感悟。
首先,2018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透视高考历史试卷,联系自身教学实际,我认为有必要对高三阶段历史教学进行总结,希望能对于改进自身教学策略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在一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还是有颇多的感悟。
一、以考纲为依据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准绳,要想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益,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高考“宪法”。
要想让考纲真正成为我们的指挥棒,我们就必须俯下身子潜心研究、全面思考,渗透我们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然后指导我们的复习。
围绕考纲,研究考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二、以学情为考量高三复习是在新授课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提高复习效益,就必须清楚哪些东西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学生可能还不能掌握,这样老师才能够有的放矢,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但是,如果仅靠我们教师进行判断,往往可能与实际情况偏差很大。
在实践中,我一般采取两种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注重收集错题,分类集中,通过错题的收集分类,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二是每单元发放一个调查表或者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展示新授课时没能解决的问题。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还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高考怎么改革,始终不能脱离教材。
虽说高考年年新,但仍建立在教材的基本知识架构上。
有了基础,即使题目再难再新,也能成竹在胸。
高三整个一学年的复习,我将它分为三轮:第一轮按照课本的顺序,从必修一到必修三,一课一课的复习;第二轮按通史把三本书整合到一起,按照学生心理成长特点分阶段复习。
在第二轮复习时,在利用辅导资料的情况下我仍以课本为讲稿,把三本书中知识点整体复习一遍,然后师生一起根据这些知识来归纳阶段特征,构建知识网络。
历史高考复习之我见
教 科 育 学
2 1年第9 0 O 期
历史 高考复 习之我见
王素辉 ( 河北平山中学 000 ) 540
笔者 在近 些年 高三历 史 总复 习 中总结 出 了八 点体会 ,写 出来 的 联 系 。 与大 家共 同讨论 。 3插 图中 。这 类 知识 ,通 过 图案插 于 课本 ,对特 定 史实 的重 . 注 意夯 实双基 ,把握 主 干知识 要 性作 了较形 象 、生 动地 强调 ,它 能 减少 课本 的冗 长文字 表述 , 基 础 知 识 在 高考 考 查 中 占的 比例 很 大 ,尤 其 是 主干 知识 占 所 以也特 别 容易造 成 学生 的忽 视 。我们 在 复习 时 ,对 插 图所 隐含 的会 更高些 。所 以,高三 历 史复 习阶段 一定 要 坚持把 落 实双基 和 的知 识要 引起重 视 。 把握 主干 知识放 在 第一位 。在 复 习 中,教师 要 让学 生充 分重 视课 4地 图中 。这 类 知识 , 隐形于 课本 的历 史地 图之 中,它也 特 . 本 ,回 归课 本 。高考 向来 强调 的 是考查 学生 的 综合 能力 ,有很 多 别容 易被 学 生忽视 。我们 在复 习时 ,一 定要 对教 材 中的地 图加 以 题 目虽高 于教材 却源 于教 材 ,虽有 些材 料取 课本 之外 , 但是不 管 认真 地分析 和消 化 。 5 注 释 中 。注 释 是 对 教 材 部 分 内容 的补 充 说 明 ,没 有 多 少 . 如何 ,学 生复 习的 主要 资料 ,获取 系统 知识 的 主要依 据 , 以及 高
学 观 ,建立 了一种 文 明史观 ,而且 这种观 点 也充 分体现 在 《 中 中用楷 体字 排版 的 内容 、教 材 中的 图表注 释 、高考 试题 中 出现频 高 历史课 程标 准》 及高 中历 史教 材 中。近 年来 的高 考于边 角知 识 的范畴 。这些边 角 知识 虽 考 答案 就是 以文 明史观 为 引领 的 ,所 以,在 高三 总复 习阶 段教 师 然 在 高考试 题 中 出现 的频 率 不高 ,但 是我 们在 复 习中还 是要 花 费 只 有正确 把握 和理 解文 明史 观 , 以文 明 史观 为主线 去 归纳和 构 建 些时 间来认 真研 究为好 。 古 今 中外人类 社会 文 明演进 的历史 主干 知识体 系 ,积极 地探 索 人 七 、注意 训练模 拟化 类 文 明问的共 性和 差异 性 ,才 能搞好 高 中新课 程背 景下 的 高三 历 训练 模拟 化 包含 以下 两个 层 面的 意思 :1 训练 形式模 拟 化 。 . 史 总复 习。 它 指 的是设 计 的模拟 试题 必须 具 有示 范性 ,试 卷 的长度 、题 型 、 分值 要跟 高 考大 体一 致 ,使学 生通 过模 拟 ,熟 悉高考 的形式 ,形 三 、注意精 心处 理教 材 ,构 建学 科知识 体 系 , 众所 周知 ,历 史教 材 的知 识结构 体系 较其 他教 材有 其独 特 的 成先 入 为主 的感 性认 识 。2 能力要 求模 拟 化 。它指 的是 设计模 拟 . 面 ,所 以,在 复习 时最主 要 的就是 按照 历史 发展 阶段 ,利 用 目 的试 题 一定 要从 不 同的角 度 ,使用 不 同的题 型 ,试题 的难 度 以及 录 ,对古 今 中外历 史知 识进 行细 密地梳 理 、整 合 ,以使 学生 更通 对 能力 的要求 要 相 当于或 略高 于 高考试 题 。这样 通过 向高 考试 题 透 地理解 历史 知识 的发 展线 索和 更完 整地 把握 历史 教材 的知 识 结 靠拢 的模 拟 ,教 师想 方设 法为 学 生创 设一种 高考 的情 境 ,营造 一 构 。例如 ,资 产阶 级革 命和 改革 让 日本和 欧美 诸 国的资 本主 义得 种高 考 的氛 围 ,让学 生经 受多 次 “ 实战 演 习” ,就能 避免 在真 正 到 了进 一步 的发展 ,使 资本 主义 市场得 到 了不 断的扩 大 ;英 国和 高考 时临 阵慌 乱。 法 国等资本 主 义列 强的侵 略和 扩 张 ,使 得 一系 列殖 民地 和半殖 民 八 、注意强 调学 生学会 记笔 记 地在世 界各 地 建立 ,英法 也将 其纳 入 资本 主义世 界 市场 。这就 是 研 究表 明,课 后 马上测 试 ,一般 学 生能 记住 教师 讲课 内容 的 资本 主义世 界 市场初 步 形成 的两条 途径 。这两 条途径 就 隐含在 教 5 % 8 时后只 能记 住2 % 0 ,4 小 5 ,隔两 周记 住 的只有 8 4 了 。显而 易 .% 材 的 目录 中 ,教材 “ 9 纪六 七十 年代 资产 阶级 革命 和 改革 ”和 见 ,仅凭 大脑 的记 忆 ,印象 不深 刻 ,而记 笔 记却 有助 于解 决这 一 l世 “ 资本 主义 列 强的扩 张 ”这两 节分 别讲 得就 是第 一条 途 径和第 二 问题 。因 为记 笔记 能使 眼 、耳 、脑 、手 密切 配合 ,多种 器 官刺激 条途径 。所 以,如 果教师 按照 历史 发展 阶段 并 结合 目录来 帮助 学 大脑 ,有 助于 学生 集 中精 力,提 高 学习效 果 。然 而 ,笔记 的功 能 生理解 这两 条途 径 ,学生 对资 本主 义世 界市场 初 步形 成 的原 因就 还 不止 于此 ,因为 教师在 课 堂上 讲 的 内容 与 教材相 比,有 时会更 更加容 易理解 了。 有 层 次性 、逻 辑性 ,或 是更 浅显 易懂 ,可 以帮助 学习记 忆知 识 。 四、注意 社会 热点 、焦点 记 笔记 是 为 了应 用 ,所 以教 师要 教会 学生 记笔 记 ,还要 引导 学生 近 些年来 ,社 会 热点和 焦 点成 了高考 的 热 门,因此 ,教师在 利用 笔 记进 行多次 复习 ,使其 作用 发挥得 淋漓 尽致 。 复 习 中必须 高度 关注社 会 热点 、焦 点 问题 。教 师在 给 学生选 取 时 以上 是 笔者 一些 微不 足道 的 体会 ,如 有不 当之 处 ,敬请 广大 政 热点 时 ,一定要 注意 选取 在 一定 时期 内值得 关注 的 事情 ,不要 同行 批评 指正 。 只 关注 近期 的事件 。教 师对 热 点 问题 的具 体 内容及 前 因后 果要全 面 掌握 :要充 分把 握准 热 点 问题 与所 学知 识 的结合 点 ;对热 点 问 题 要进 行多角 度 、多侧 面 的认识和 分 析 。只有 这样 ,才 能增 强 学 生 的综合 分析 能力 。教 师还 要注 意教 会学 生用 历史 的眼 光和现 实
浅析高三历史单元复习
浅析高三历史单元复习近年来,历史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科能力的考查。
而考试的结果表明,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与高考的要求形成较大的反差。
要使这种现状有所改善,命题者和中学教师均需共同努力。
前者要克服脱离中学教学实际的倾向,把每年试题的难度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后者要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加大改革的力度,积极探索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单元复习,是高三教学极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专题复习而言,它是基础。
基础打不好,就无综合可言。
单元复习,首先就要落实基础,兼顾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如何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笔者就以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例,作些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一、从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学生掌握了知识结构,就掌握了阅读教材的一把钥匙,就能把看起来分散的知识点纳入到一定的系统之中,从而做到游刃有余。
掌握知识结构的基本做法:1.先让学生用几个字分别对本章十个子目的内容进行概括。
如第一目“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可概括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引导学生弄清子目间的内在联系。
如第二目“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禁烟运动”与第一目讲的都是战争的原因,但一个是根本原因,一个是战争的借口。
3.帮助学生归纳本章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打牢了,基础巩固了,学生们就可以进行更深一层次的练习与知识掌握了。
二、将观点教育、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纳入新知识框架的教学之中教学和命题虽然都依据某一教材,即限定在一定的知识范围之内,但显然命题的意图和教学不完全是一回事,因为教学和命题是两个系统。
因此,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引导学生吃透教材,建立一个符合教材要求的知识系统,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将本章的内容编为9个问题,形成一个新知识框架。
这9个问题是: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2.战争中,清政府、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各持什么态度?3.这次战争对中国来说是正义的自卫战争,但为什么却战败了?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5.为什么说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6.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以什么借口发动战争?7.为什么说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8.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扮演什么角色?列举史实马克思所说的话(见教材P15)的正确性。
高考历史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高考历史是中国高中毕业学生必修科目之一,也是高考中考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之一。
历史高考命题趋势一直是备考的重中之重,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势和对应的复习策略。
本文将对历史高考命题趋势和复习策略进行总结。
历史高考命题趋势1、命制形式多样化历年历史高考试题中,命制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其中,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数量逐年增加,而论述题的数量有所减少。
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对于选择题和简答题的练习,尤其是选项分析和答题思路的训练。
2、历史知识与时事相结合历史命题长期以来都有重视历史知识表面和历史方法的趋势。
但是,从近几年历史高考试卷来看,历史知识与时事相结合的命题逐渐增多。
这表明,高考历史命题更加强调考生对历史事件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和影响,提示考生在复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当前社会问题的关注。
因此,针对时事问题的了解和相关知识储备都是备考的重点之一。
3、历史学科整体性和跨学科性历年历史高考试题中,多个时间段内的知识点会相互联系,呈现出整体性的趋势。
同以往不同的是,在整体性的命题中,有更多的跨学科内容,例如地理、政治等,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的融合应用,更加注重考生应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进行论述。
4、命题趋势向多元思维倾斜历史高考命制趋势向向多元思维倾斜,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记忆和运算能力。
试题主要要求考慮的内容包括历史事件中的因、缘、果等多维元素以及时空背景等,同时,也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并鼓励考生发挥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因此,复习的时候也要注重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并尝试思考历史问题背后的本质和目的。
历史高考复习策略1、理清历史知识体系,加强基础练习历史知识是历年高考命制题目的基础,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先理清历史知识的体系,深入了解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掌握史实与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
高三历史复习题型解读 (文字)
高考各类题型变化趋势及对策通过对2000--2008年试题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归纳出各类题型的变化轨迹,这将是今后应考复习的方向。
1.选择题将充分承担起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功能,但不再是简单的是非判断型的选择题,而是对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根据当前高考试卷总体难度略有降低的趋势,选择题不会涉及生、冷、偏的内容,也不会将一些有争议的或者是只考查同学们记忆能力的内容作为命题对象。
同学们在复习时,一方面要求对那些平时比较熟悉的人、事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要依据考纲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阶段进行总结,宏观把握,掌握规律,分析特点,并且注重掌握相关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
同时同学们要加强对选择题的做题训练,掌握应试技巧。
2.材料题在今后高考中特别是在文科综合考试中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向其他试题渗透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材料型选择题、材料型问答题将会较多地出现。
二是材料的来源将更加广泛,材料形式将更加多样化,由于政史、史地综合趋势的加强,一些地图、反映历史和时事的漫画等都将作为材料出现。
三是材料题的命题视野将进一步拓宽,命题角度更多,命题方法更灵活。
四是材料题将不仅作为学科内综合的重要载体,还将作为跨学科综合的一个载体。
纵观近几年的文综试卷,跨学科综合题主要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
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加强阅读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这是做材料题的第一步。
二、要注意通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透视历史本质,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问题,加强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三、要注意跨学科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将历史知识同社会热点的联系和结合。
3.问答题在高考中将继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命题将会更加灵活多变,从形式上看,将充分利用历史材料给考生创设新情境,提供新信息,多角度、多侧面地考查同学们的知识和能力,开放性试题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
从考查目标上看,问答题仍然是考查同学们历史能力的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也将是其重点。
近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考前复习建议
近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考前复习建议近年来,高考历史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各省自主命题的试题,都有所侧重,考查知识点不是在教材中均匀分布,而是有的集中,有的多年涉及。
教师在高考前一个月必须帮助学生梳理总结,特别是对课本知识熟练掌握、查漏补缺,让学生高考有充分的准备。
一、近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一)试题紧扣教材,回归教材。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基本上是以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作为命题切入点,命题结果让考生感觉历史高考脱离课本,远离课堂;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发生明显的转折性的变化,初步的感觉是,由“脱离课本”走向“回归课本”,基础知识仍然是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
(二)考查社会热点,关注民生与社会和谐。
2013年高考一改往年周年纪念等显性热点,而更多关注社会发展的长效热点。
如全国?卷第40题,基于中国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所产生的纠纷,中国强化海洋权益,而选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关于海洋利用及近代中国海洋利用的试题。
以往的备考经验是过热的特别是涉及国际争端的问题不考的可能性更大,避免备考押题,但是2013年第40题表现出关注时政热点,而且考查的结果显示备考中可以做到押到主题及相关知识点,增强备考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全国?卷41题建筑与政治的关系,连接房产热;选修45题改革考查赋税改革的相对公平。
(三)注重史观的考查。
如全国?卷29题:考查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典型作用。
第25题考查古代儒学发展的各阶段特征。
如选修题第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是在近代化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对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认识。
所以,选修题目的答题必须是在总体通史和文明史观的掌握基础上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要求在历史发展脉络中理解历史的变化,强调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
全国?卷29、33、34考查近代化史观,35、40、41涉及全球化史观,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和培养的同时注意学生思想教育的渗透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近几年来历史高考命题来谈高三历史复习继上海、北京自行组织高考命题以后,今年我省也将独立自主命题。
尽管分省命题并不改变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性质,但相对于全国统一命题必然会有一些变化。
为应对今年的历史高考,我们有必要对近几年来分省命制的高考试卷进行研究,从中找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有效地进行高三历史复习。
一、历史高考命题浅析自1999年起,由于各省选择考试科目的不同,全国高考使用一张试卷的格局已经打破,由此而出现两种新的情况:一是由国家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为相关省份单独命题,如2000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山西卷)(浙江、江苏、吉林卷)、2001年历史高考(广东、河南卷)(天津卷)、2002年文理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2003年历史高考(江苏卷)等;二是上海、北京自行组织的高考(包括综合与分科)命题。
这些地域性的试卷与全国统一考试试卷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
共性主要表现在:(1)注意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历史高考相比,无论是综合考试,还是分科考试,均不再“强调知识覆盖面”,而突出对于教学重点和基础知识的考查。
以2003年我省历史高考题为例,就其内容来说,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综合等类别知识,政治类有农民战争、日本“大陆政策”、民族自治、美国霸权、东欧剧变等;经济类有中国冶铁技术,土地改革运动,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等,文化类有百家争鸣,科举制,延安整风运动等;社会类有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背景下的社会风气与观念的变化等;综合类有中国近代化等。
显然,这些问题都是中外历史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历史知识体系中的主干问题。
(2)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
自1999年全国历史高考试题取消容易出错且赋分值高的多项选择题题型以来,难度是降低了,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方向则没有改变,或者说知识与能力更趋于和谐统一。
仍以今年我省的历史高考题为例,全卷分为客观题(即选择题)和主观题(即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两部分,从选择题来看,考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再认、再现能力,当然也涉及到理解与辨误、分析与综合、归纳和阐释等能力,但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从材料解析题来看,考题侧重考查考生理解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如第26题,此题提供了明朝中后期人们观念变化的一组材料,要求考生结合历史背景,利用有效信息考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各方面变化,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观念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测试考生的归纳与综合能力,避免了死记硬背。
从问答题来看,考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历史问题的再认、再现能力和比较、分析与概括能力,特别是考查考生认识复杂问题的能力。
如29题,本题从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隋炀帝入手,要求考生说出他政略举措中在历史上发挥积极作用的部分。
这一题不仅要求将散落在教材中的史实进行归纳,而且还要求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隋炀帝的相关作为放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在这些题目中我们也最能领略到命题专家的高明之处)这是就单科考试而言的。
文综(或文理综)考试还要加大学科内和学科间综合能力的考查,这里就不详说了。
(3)注意与社会现实和时事热点的联系。
这种联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显性的,如2000年文科综合测试(浙、苏、吉卷)就直接将1999年9月我国台湾省发生地震,西部大开发和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收回运河主权等重要时事引入试题中。
另一种是隐性的,如2003年全国卷和江苏卷都有的关于日本“脱亚入欧论”和“大陆政策”问题的材料解析题和关于美国霸权问题的问答题,这两道题虽说是历史题,但有着鲜明的时代寓意,就日本来说,日本右翼要么不承认侵略,要么就鼓吹“侵略有理论”,诸如教科书风波、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这对曾身受日本侵略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来说,不能不保持牢固的记忆和高度的警惕。
就美国来说,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强国,霸权主义越发盛行,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特别是2003年3月20日,美国饶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进攻,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对于美国确立并巩固其霸权地位的历史过程的考查,既具有知识考查的意义,又具有警醒世人的功能。
(4)、注意吸纳史学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史学研究的发展和高校专家在命题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不仅对中学教材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对高考命题趋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1999年高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材料解析题:“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1)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2)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2000年高考试卷中有这样的一道材料问答题:“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
……可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这两道试题明显地透出这样的史学研究信息,这就是对任何历史事物都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要贬低也不要拔高。
特别突出的是2003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这样一道问答题:“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
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显然,现代化史观已渗透到高考试题之中了。
除了上述共性之外,也有其个性之处。
较为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内容的区域性,如2000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山西卷)就设置了有关煤炭问题的题目;上海卷设置了有关治理苏州河问题的题目。
但也有反例,如在2001年广东、河南的历史高考试卷中却有一道有关荣氏兄弟投资实业以及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积极作用的试题(表现为他域性)。
二是命题的特色化,如这几年上海高考试题中显现出的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高三历史复习浅议根据近几年历史高考试题命题的基本特征的分析,对2004年历史高考复习工作试作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一)把握历史主干知识。
知识是基础,这是常识。
而对于上下五千年,我们不可能事无巨细全要求学生记住,我们能要求学生做到的只能是对于历史主干知识的掌握。
那么,何谓主干?历史的主干知识即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基本线索。
如中国古代史,虽然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贯穿其中,并随着这一矛盾运动的发展,社会呈现出各各不同的变化。
我国的封建社会存在了两千多年,在这历史的舞台上,曾出现过无数的风云人物和上演过无数的精彩剧目,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分明是主菜单。
中国近代史,我们应从世界范围的角度来考虑。
由于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是以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的现代化(这是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历史学界影响较大的主流意识之一)。
我们也不妨从现代化的视角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体内容。
北京市东城教研中心特级教师王富友曾在《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3/5上有相关文章可以一读。
如果我们对构成历史主干知识的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可看到这样一些属性:(1)实在性,即这些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社会的本质因素;(2)标志性:即反映了历史阶段特征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如社会典章制度、思想学术观点、生产技术水平等;(3)发展性,即一事物对他事物具有影响,历史与现实存在内在联系,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具有良好作用。
正由于此,高考命题不可能机械、绝对地排除不列入考试范围的知识,因为,中学历史知识之间有着很强的逻辑联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考试大纲》为纲,在此基础上很好地把握历史主干知识。
(二)加强学科能力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学科能力培养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即“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前,高三教学已进入二轮复习阶段。
如果说在第一阶段我们重在加固学生的知识基础的话,那么第二阶段我们将重在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上。
一般说,学生的学科能力是在分析和解决系统化的问题中形成的。
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可以将专题复习内容尽量转化为问题体系,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在问题的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一、注意宏观与微观专题复习相结合。
从宏观上来说,可从重大线索,大的领域或方面进行归类总结。
如复习中国古代史,可从经济、政治、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等领域进行复习,从微观上来说,也可从一些前后相联或有内在的、潜性联系的知识进行复习,如衣被原料主食变化问题、我国古代水稻种植情况的变化及原因问题、我国古代三次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影响问题等。
第二,专题复习问题化的专题体系应具备的结构一般包括:(1)阶段特征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特征?(2)这一阶段与那一阶段特征有何异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从专题历史发展变化过程中,能得到怎样的规律性认识;第三,在专题复习中,教师要不断作方法论上的总结,把解题技巧和能力要求有机地贯穿于体系化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
(三)从社会现实中寻找题眼。
当今国内外有哪些时事热点?我们可以回顾一下。
从国内来说,今年两会的召开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源,其中最重要的大致有这几项:(1)将“三个代表”的思想写进了宪法,在我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衡量各种政策和政令的基本原则。
(2)台湾问题。
陈水扁不顾岛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肆意进行所谓的“3.20“公投,决意台独,结果未能得逞。
(3)三农问题,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有明确表示,我国将在五年以内取消农业税的征收,这可以说在我们农业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的事情。
与现实相映照,下列一些历史问题就具有较强的时化特色:(1)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进行的艰苦探索以及党的自身建设问题。
(2)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问题(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意志)。
(3)历史上的轻徭薄赋政策的实行及其影响(轻徭薄赋政策与国家稳定、社会发展之关系)。
从国际来说,大国霸权主义(美国单边主义)、地区冲突、种族暴力、反恐斗争、无核谈判等,这一切说明,重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各国人民义不容辞的共同任务。
因此,维护国际和平问题便显得更具现实性。
(四)关注史学研究动态。
今年我省自行组织命题,对于命题专家,人们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