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褐煤半焦改性技术探讨

合集下载

褐煤热解半焦性质研究_马克富

褐煤热解半焦性质研究_马克富

图 4 热 解 温 度 对 煤 样 工 业 分 析 指 标 的 影 响
由图4可看出:褐煤经 热 解 后 其 水 分 为 2% ~ 4% ; 随 着 热 解 终 温 的 升 高 , 煤 中 有 机 质 逐 渐 分 解 , 半焦挥发分不断降低,半焦灰分随干馏终温的升高 而不断增加。固定碳随干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煤样的比表面积呈现先 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如图8所示。
图 9 原 煤 及 不 同 热 解 温 度 所 得 半 焦 的 扫 描 电 镜 结 果
从 图 9 可 看 出 : 在 放 大 倍 数 为 300 倍 时 , 原 煤 表面比较紧 密, 孔 隙 较 少;450℃ 热 解 半 焦 孔 隙 较 多,并且出现 明 显 的 裂 痕; 从 侧 面 可 看 出,500℃ 热解半焦孔隙非常发达,呈蜂窝状分布,孔隙之间 联通性好,且整体结构比较疏松。在放大倍数为 3 000倍时,原 煤 表 面 比 较 平 整, 孔 隙 少;450℃ 热解半焦表面有裂痕,伴有亮度较高的团块,并呈 现 明 显 的 片 状 ;500℃ 热 解 半 焦 表 面 裂 痕 更 为 明 显 , 且可看出片状下含有大量的孔隙。 2.2.4 红 外 光 谱 分 析
褐煤具有高水、高挥发分、热值低等特点,严 重限制其综合利用。热解温度对煤样工业分析指标 的影响如图4所示。
图 2 热 解 温 度 对 热 解 产 物 分 布 的 影 响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褐煤 受热分解程度不断加深,半焦产率明显下降,在热 解温度为550℃ 时, 热 解 半 焦 产 率 仅 66.55% (干 燥基)。原因在于随着 热 解 温 度 的 升 高, 褐 煤 中 的 水分脱除,大分子结构中的侧链脱落、桥键断裂, 以煤气和焦油的形式析出,使热解半焦产率随之下 降。在热解温度较低时,热解半焦产率随温度的影 响最为明显。褐煤热解时,油水总产率主要受热解 水的影响。热解水首先来源于褐煤本身含有大量的 水 分, 此 部 分 水 在 100℃ 开 始 逸 出 外 在 水, 在 200℃ ~300℃ 时 化 合 水 和 结 晶 水 也 相 继 析 出 ; 其 次 热解产生的水,主要为褐煤中含氧官能团分解以及 酚缩聚反应所产生 。 [5]

云南褐煤半焦用于硅铁生产的试验研究

云南褐煤半焦用于硅铁生产的试验研究

产 品率稍 有 下降 ; 褐 煤半 焦部分 替代 冶金 焦生产硅铁 是 可行 的 , 且具 有一 定的 节电 降耗 作 用。 关键 词 : 褐 煤半 焦 ; 台 金 焦; 混合 焦 ; 硅铁 ; 铝; 化 学活性
中图分类号 : T D 8 4 9 ; T Q 5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6 7 7 2 ( 2 0 1 3 ) 0 6 — 0 0 4 0 — 0 3
云 南 褐 煤 半 焦 用 于 硅 铁 生 产 的试 验 研 究
赵 家云 , 赵 跃 武
( 昆明煤 炭科 学研 究所 , 云南 昆明 6 5 0 0 4 1 )
摘要: 基 于云 南褐 煤 半 焦 的独 特 性 能 , 试 验 采 用褐 半 焦替 代 5 0 % 的 冶金 焦 冶 炼硅 铁 。
( K u n m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o a l S c i e n c e , K u n m i n g 6 5 0 41 0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I n v i e w o f e x c e l l e n t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Yu n n a n l i g n i t e s e mi — c o k e,whi c h i s u s e d t o r e p l a c e 5 0 p e r c e n t me t a l l u r g i c a l c o k e t o p r o d uc e f e r r o s i l i c o n.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i mp a c t o f l i g n i t e s e mi - c o ke pa r t i c l e s i z e, r e a c t i v i t y, a s h a nd o t h e r i n d i c a t o r s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a t . t h e mo i s t u r e o f f e e d i n g l i g n i t e s e mi — c o k e s ho u l d b e c o n t r o l l e d a r o u n d 1 0 p e r c e n t . t h e pa ti r c l e s i z e l e s s t h a n 4 I n n c o mp o n e n t o f s e mi — c o k e s h o u l d n o t e x c e e d 1 0 p e r c e n t , t h e ma s s f r a c t i o n o f c o mp o n e nt r a n g i n g f r o m 4 mm t o 6 mm s h o u l d r e a c h a bo u t 5 0 pe r c e n t . T he h i g h r e a c t i v i t y p r o p e ty r o f s e mi c o k e i s f a v o r a b l e t o t h e s me l t i n g f e r r o s i l i c o n, whi l e i mp r o v i n g t h e r e d u c t i o n r a t i o o f AI 2 03 i n a s h c o n t e n t whi c h i s n e g a t i v e t o t h e 7 5 p e r c e n t f e r r o s i l i c o n p r o d u c t i o n, S O t he a s h c o n t e n t i n s e mi — c o k e s h o u l d n o t b e o v e r 7 p e r c e n t . Ap p l i c a t i o n t e s t s o n mi x e d s e mi . c o k e a n d me t a l l u r g i c a l c o k e s h o w t h a t , t h e ma s s f r a c t i o n o f A1 i n t he p r o d u c t ma d e b y mi x e d c o ke i s 2 . 2 7 p e r c e n t 0 1 3 a n a v e r a g e .P r o d u c t r a t e o f f e r r o s i l i c o n, who s e A1 c o n t e n t i s l e s s t h a n 2 p e r c e n t i s 2 8 . 5 6 p e r c e n t ,d o wn 7 . 39 p e r c e n t c o mp a r e d wi t h wh o l l y u s i ng me t a l l u r g i c a l c o ke .Us i n g mi x e d c o k e,e l e c t r i c i t y c o n s u mp t i o n d e c r e a s e 3 7 k Wh / t , r e d u c t a n t c o ns u mp t i o n i n c r e a s e 3. 2 p e r c e n t , wh i l e l o we r A1 c o nt e n t p r o d u c t d r o p s l i g h t l y. Al l o f t h e s e i n d i c a t e p a ti r a l s u b s t i t u t i o n o f l i g n i t e s e mi — c o k e f o r me t a l l u r g i c a l c o ke i n f e r r o s i l i c o n p r o d u c t i o n i s f e a s i b l e, a n d ha s a c e ta r i n r o l e i n s a v i n g e n e r g y . Ke y wo r d s: l i g n i t e s e mi - c o k e; me t a l l u r g i c a l c o k e; mi x e d c o k e; f e r r o s i l i c o n; A1 ; c h e mi c a l r e a c t i v i t y

褐煤提质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褐煤提质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科技论坛褐煤提质技术的探讨与研究徐宝生(中煤黑龙江煤炭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依兰154854)1褐煤提质原理、技术现状褐煤提质是指褐煤通过合理的干燥过程,降低煤含水量提高褐煤能量密度的技术。

提质技术是以特定的工艺方法脱除影响褐煤热值的水、氧和低热值挥发份物质,使褐煤发热组份富集,热值提升,达到中高热值煤炭指标,生产出优质褐煤提质产品及煤焦油产品。

提质后的褐煤将更有利于利用、运输和贮存。

目前,国内褐煤提质技术还没有大规模工业应用。

国内,多采用高温烟气通过磨煤机干燥煤粉、工艺大都采用燃煤烟气直接接触的转筒式干燥气流及链式干燥机等。

这些工艺单机处理量小、占地面积大、投资高、污染大等问题不符合中国节能减排的要求。

国外,最成熟先进的提质工艺是过热蒸汽流化技术(SFCU 技术)、德国RWE 公司已经在德国建成3套过热技术装置,最大脱水能力达到110t/h 。

美国Encoal 、Coaltek 、K-fuel 、澳大利亚Coldry 和神户钢铁分别利用冷凝水余热、微波、高压蒸汽蒸煮等方式进行提质,但存在装置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缺点。

大唐华银与五环公司合作开发的低阶煤转化技术(LCC ),该技术是在美国伊煤公司(ENCOAL )低温煤液化技术(LFC )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并重新申请了相关专利和商标,在褐煤热解提质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低阶煤转化技术(LCC )该技术是一种煤炭轻度热解工艺技术。

褐煤提质加工过程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干燥,除掉褐煤中的平衡水分;第二步是轻度热解,除掉褐煤中的一部分挥发分,使褐煤改质成为物理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优质固体燃料-半焦(PMC ),轻度热解过程可副产液态燃料-低温煤焦油(PCT );第三步是精制,对干燥热解后的固体产物进行钝化处理,降低活性。

项目工艺过程简图如下:褐煤提质加工可得到固体燃料-半焦(PMC ),半焦性质稳定,可长途运输、长期贮存,销售半径大大增加,燃烧特性大大优化,热值提高接近一倍,硫含量大大降低,是一种优质环保的固体燃料,除可作为化工厂煤气化的造气原料外,还可用于高炉喷吹、铁合金等行业用做还原剂掺合料。

探讨褐煤提质技术的现状浅析

探讨褐煤提质技术的现状浅析

探讨褐煤提质技术的现状浅析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优质煤的供应日渐紧张,发展褐煤提质的技术以及应用可以缓解我国紧张用煤需求。

1 褐煤的特点褐煤是矿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煤质特点是水分大、孔隙率达、挥发分高、不黏结、热值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殖酸,含氧量在15%-30%左右,热稳定性差,易风化不适合储存以及长距离运输,直接燃烧不仅热值低,而且污染环境,浪费巨大。

提质后的褐煤,相比提质前,水分可以下降70%左右,发热量可提升6MJ/kg左右,表面性质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不仅有利于贮存和运输,而且有利于燃烧,发电,化工方面的使用,所以,提质成为了褐煤较为环保并高效的利用方式。

2 褐煤提质的技术现状褐煤提质指的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脱除褐煤的水分,含氧官能团以及多余的灰分,提高褐煤品质的过程。

提质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的是将褐煤加热或与高温物质,如热烟气、过热蒸汽等,进行换热,脱除其中的水分和部分挥发分,提质过程中煤体不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法是在较高的温度下,在隔绝空气(或在非氧化气氛)条件下,褐煤发生热解反应,在脱除水分和大部分挥发分的同时,生成煤气、焦油、粗苯和焦炭或半焦的过程。

此过程中,褐煤煤体发生了焦化和热分解等化学变化。

2.1 物理法物理法指的是干燥脱水提质,干燥法又分为两类:蒸发脱水提质,非蒸发脱水提质。

2.1.1 蒸发脱水提质褐煤蒸发脱水技术是指在较低温度下,通过使用过热蒸汽、烟道气或热油为干燥介质进行脱水的一种褐煤脱水干燥方法,下面介绍几种蒸发脱水提质的方法。

2.1.1.1 回转管式干燥工艺该工艺适用于褐煤的轻度干燥,在常压下褐煤在管式干燥器内在低压蒸汽的作用下被加热到100℃左右,此时水分被蒸发出来,脱水后的空气通过除尘器和煤粉分离开,一部分空气进入回转窑作为脱水介质继续循环,剩余的排入大气。

此方法用于褐煤的快速、轻度干燥,但是干燥后不易长期储存、运输,干燥后的褐煤复吸现象严重,另外此法尾气排放量大,排空的粉尘较多,不环保且能耗大。

褐煤热解及半焦成型特性研究

褐煤热解及半焦成型特性研究

果表 明,热解温度 由4 5 0℃提高到 7 5 0℃,热解气体产率持续增大,半焦收率则持续减少 ,焦 油收率在 5 5 0℃时最高;气相组分中H : 含量持续增加,C O 和c I - I , 含量减小,C O含量在 6 5 0℃ 时最高; 热解 焦 油主 要 由萘 及 其衍 生物、 高碳 数直 链烷 烃 、苯 酚及 其 衍 生物 、蒽 、 菲及 衍 生 物、

6 . 4 4 0
2 8 . 5 1 0
Ad
5 . 7 8
Od
Nd
1 . 0 3 3
1 . 0 6 4
与 半 焦成 型 实验 的研 究 ,考 察热 解 终温 对 解 热产
1 . 2
收稿日期 :2 0 1 4 - 1 1 - 0 5 作者简介 :胡林斐 ( 1 9 9 1 一) ,男,山东滨州入 ,中国矿业
半 焦作 为成 型实 验 的原料 。
表 1 原 煤 的 工 业 分析 与 元 素 分 析
丁1 _ l 分析
1 0, 7 5
3 7 . 7 6
低 温 煤 焦 油 、高 热值 煤 气 以及 无烟 半 焦 ,低 温煤
焦油 可 以作 为加 氢 改质 原料 生 产 L P G、汽 油 调和 组分 以及 柴 油 , 高热 值煤 气 可 作为 热解 热 源 或提
物 分布 、特 性 及 不 同热解 终 温 半焦 的成 型特 性 和
反应 活 性 。
佳 以及污 染 环 境等 。对 褐 煤进 行分 级利 用 ,将 其 中富含 不 同 品质组 分 按 照价 值 大 小逐 级提 炼 ,可
为褐 煤低 碳 、高 效利 用 提供 一 条 合 理途 径 川。对 褐 煤 的分 质 利 用工 艺 主要 包括 蒸 发 或非 蒸 发脱 水 提质 [ 2 】 ,热解 脱水 、脱挥 发 分提 质 [ 3 】 ,溶 剂萃 取 、 抽提提质等 [ 4 】 。相 比其 他 提质 工 艺 ,褐 煤 热解 提 质 能 够 充分 利 用褐 煤 中轻重 组 分 ,将 原煤 转 化为

褐煤低温热解及半焦燃烧、成浆特性的试验研究

褐煤低温热解及半焦燃烧、成浆特性的试验研究
Ekam访访g Comm ittee MemberS: £盟l: £h曼n:!丛n Prof、Ⅳang Zh ihua △:£: 至堑g型星n丛垒n £l:Q!: H丛亟ng;垫曼nY丛
Date oforal defence:
2Q 13:3:2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浙江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首先,感谢我的父母,一路上始终将最温暖的关爱无私地给我,让我一路上 倍感温馨,感谢你们这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由衷地感谢岑可法院士、周俊虎教授和刘建忠教授三位老师。岑院士为我们 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求学环境;周老师为我们课题组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风 气。特别感谢刘老师,作为我的导师,在两年半的时间里,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 活上,您都给我无徼不至的关怀,让我的硕士生活充满温馨。在您的悉心指导下,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科研,在学术上获得了很多成绩,也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 理。能成为您的学生,在您身边学习工作两年半是我的荣幸,也是我一生的财富. 由衷地感谢您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论文作者签名:立l幽≤圣
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评阅人1: 评阅人2: 评阅人3: 评阅人4. 评阅人5:
答辩委员会主席: 委员1: 委员2: 委员3: 委员4: 委员5:
Ⅲ11111lI|lIllllllIlllⅧ11111111Illllll㈣
Y230252 1
星圣避血曼望重型垒地蚁Q塾!Q翌丝磐卫璺望童望!叟艘盥垃垒重璺Q!丛g世至璺L

评审专家意见褐煤半焦粉成型技术

评审专家意见褐煤半焦粉成型技术
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
“褐煤半焦粉成型技术”
评审专家意见
技术名称:“褐煤半焦粉成型技术”
专家技术评审意见:
褐煤渣粒和粘结剂之间的作用过程十分复杂,包括润湿、传质、结合等过程.粘结剂与被粘结物之间的结合力,是机械结合力与物理化学结合力的综合结果.对于褐煤渣这种非极性多孔物料,吸水型极强,机械结合力起决定性作用.褐煤渣型煤强度是粘结剂渗入煤粒间隙中,脱水、固化产生机械键合的结果.粘结剂脱水、硬化、固结过程中,型煤随水分蒸发而收缩,颗粒间距离减小,碎散阻力增大,型煤强度增加.煤粒表面及孔隙中均有粘结剂水化形成的凝胶体和各种形态的结晶体.这些凝胶体和晶体将煤粒包围起来,并相互连接形成晶体网络,从而将煤粒牢固粘结在一起成为型煤.型煤中凝胶体越多,棒状、柱状及针状晶体越发育,分布越均匀,则褐煤渣型煤强度越高。
结论:
同意北京万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褐煤半焦粉成型技术”的评估价值为180.00万元。
鉴定专家(签名):
日期:2011-7-20
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
“褐煤半焦粉成型技术”
评审专家意见
技术名称:“褐煤半焦粉成型技术”
专家技术评审意见:
本技术对影响褐煤渣成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渣料的成型特性、物料水分、物料粒度及粒度组成、粘结剂用量、成型压力、烘干温度时间曲线、并对渣型煤的表面特性、硬度、脆性、弹性、可塑性、耐磨性、灰熔点进行了检测。通过严格控制上述因素,对褐煤渣型煤生产设备进行科学的组合安排,设计出生产工艺流程。
结论:
同意北京万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褐煤半焦粉成型技术”的评估价值为180.00万元。
鉴定专家(签名):
日期:201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7-20

褐煤脱水改性技术了解

褐煤脱水改性技术了解

褐煤脱水改性技术了解1、概述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工业以及电力行业主要依赖的烟煤、无烟煤等硬煤资源已开采过度,在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褐煤、亚烟煤等低阶煤的经济价值及相关加工生产技术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中国拥有丰富的褐煤资源,但是由于褐煤氧含量和内在水分含量高,热值低,使其长途运输成本较高,同时使得其直接燃烧效率低下。

褐煤在入炉燃烧之前,需要进过干燥、磨粉等过程,因此需要磨煤制粉系统,投资增加、耗能增加。

褐煤电厂通常采用风扇磨制粉系统,干燥介质是高温烟气、热风和冷烟气等,由于褐煤挥发分含量高,反应活性高,还要考虑较高的炉烟温度以及干燥介质氧含量引发褐煤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能性以及发生爆炸的潜在危险。

另外,将褐煤等低阶煤制备成浆体,可作为石油的替代燃料进行燃烧和气化,从而拓宽其利用途径,同时提高其技术含量和经济价值。

但是由于低阶煤具有较高氧含量和内在水分,很难制备高浓度的浆体燃料,低阶煤原煤一般最大成浆浓度仅为45%左右。

因此,需要对褐煤等低阶煤的脱干燥技术进行研究,采用合适脱水改性工艺,以保证干燥过程的安全和高效,同时研究低阶煤脱水提质对提高水煤浆成浆浓度的机理。

目前研究的低阶煤脱水改性方法包括:微波改性,热改质,太阳能脱水技术,水热改性(HTD),机械热压改性(MTE)等。

2、褐煤脱水改性技术(1)微波改性技术:微波加热的原理是:当有极分子电介质和无极分子电介质置于微波电磁场中时,介质材料中会形成偶极子或已有的偶极子重新排列,并随着高频交变电磁场以每秒高达数亿次的速度摆动,分子要随着不断变化的高频电场的方向重新排列,就必须克服分子原有的热运动和分子相互间作用的干扰和阻碍,产生类似于摩擦的作用,实现分子水平的“搅拌”,从而产生大量的热。

可见微波加热与常规加热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加热方法。

微波加热是一种“冷热源”,它在产生和接触到物体时,不是一股热气,而是电磁能。

它加热具有即时性、整体性、选择性和能量利用高效性。

昭通褐煤半焦气化特性的研究

昭通褐煤半焦气化特性的研究
第 3 卷 第 1 5 期 21 0 2年 1月
煤 炭 转 化
C0A L CO N V ER S1 0N
Vo . 5 No 1 I3 .
J n 2 1 a.02
昭通褐煤半焦气化特性的研究
沈 强华 ¨ 刘 云 亮 陈 雯。 阴树 标 王 勇 何 云 龙
摘 要 以 O / 蒸 气作 为 气化 剂 , 褐煤 半 焦 气化 过 程 进行 实验 研 究. 果表 明, 水 对 结 随着 气化
原 料 为 云南 省 昭通 煤 矿 新采 褐 煤 , 验前 进 行 实 褐 煤外 水分 脱除 预处理 . 先取煤 样粒 度 1 首 0 mm 以 下 , 在干燥 箱 内干燥 , 温 1 5℃ , 放 恒 0 恒温 至 褐煤 质
量 恒定 不变 为 止. 验 时 , 已脱外水 分煤样 装入气 实 取 化炉 , 炉粒 度 为 0rI~I n , 隔 氧气 氛 下 , 入 n n Onn 在 _ 2 以
理、 有效 洁净 利用 褐 煤成 为 亟 待 深 入研 究 的重 要 课
图 1 气 化 设 备 流 程
Fi Flw i g a o sfc ton e i m e g.1 o d a r m fga iia i qu p nt
题. 为使 褐煤 合理 利用最 大化 , 本实 验将 褐煤 首先 常
5℃/ . 的 升 温 速度 加 热 到 20。 恒 温 1h 再 以 mn i 5 C, , 5。 r n C/ i的升温速度加热到 70℃ , a 5 恒温 05h 制得半 . ,
焦. 原煤和所制半焦 的工业分析见第 2 5页表 1灰分分 ,
1 实验 部 分
析见第 2 页表 2 热解实验结束后 , 5 , 各产物产率见第 2 5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也称为泥质煤或褐炭)是一种低质煤炭,主要由植物组成,含有较高的水分和灰分。

与其他类型的煤相比,褐煤的能源含量较低且污染物排放较高。

然而,褐煤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能源资源,具有丰富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因此对其提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一种利用高温和缺氧条件将褐煤转化为高品质煤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通过降低水分和灰分含量来提高煤炭的能源含量。

热解技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如干燥热解、热解燃烧和热解气化等。

2.浸出技术:浸出技术是一种通过将褐煤浸泡在溶剂中并去除其中的杂质来提高煤炭质量的方法。

浸出技术可以使用水或有机溶剂作为浸出剂,通过溶解和洗涤的方式去除煤炭中的水分、灰分和硫分等杂质。

3.燃烧掺烧技术:燃烧掺烧技术是一种将褐煤与其他燃料混合燃烧的方法。

通过将褐煤与高品质煤或生物质等其他可燃物混合燃烧,可以提高燃烧过程中的热值和燃烧效率,减少烟尘和污染物的排放。

尽管褐煤提质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褐煤的能源含量较低,提质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增加了提质成本。

其次,褐煤提质技术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一定要求。

第三,褐煤提质技术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1.创新技术的研发: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发展更加高效和环保的褐煤提质技术。

可以探索使用新型浸出剂、热解剂和掺烧燃料等,以提高提质效果和降低成本。

2.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并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支持措施。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褐煤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共享技术资源和经验,加快褐煤提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和项目合作。

褐煤热解半焦性质研究

褐煤热解半焦性质研究

为 1 2 9 1 . 3 6亿 t ,占 我 国 已 发 现 煤 炭 资 源 总 量 的 1 2 . 6 8 %I t - 2 j 。褐煤的煤阶低、 水分含量高、 热值低、 反应性 高、 易风化和自燃, 单位能量的运输成本高, 不利于长距离输 送和 贮 存 。褐 煤 是 支 撑 煤 炭 可 持 续 开 发 的 潜 在 能 源 资
源 一 引。
l 试 验 装置
试验过程采用 固定床热解实验装置 , 试验装置流程如 图
1 所 示。
褐煤半焦 产品水 分低 , 挥 发分 低 , 热 值高 , 燃 点高 , 孔 隙 发达 , 是用途较广的 吸附材料 、 过 滤材料 , 还可作为冶金 工业
a r r a n g e o f Xi L i n l i g n i t e i 8 f r o m 4 8 0 ℃ t o 5 2 0 q C. T he e a r b o c o a l h e a t i s b e t we e n 2 5 2 4 2—2 7 1 6 2 k J / k g:S e mi—c o k e
1 3—2 0 mm.i t c a l l b e p ep r a r d e h i s h h e a t c a r b o c o a 1 .T he e rb a o c o a l h e a t i s 2 7. 8 1 MJ / k g ; he T b e s t p y r o l y s i s t e mp e r a t u r e
Xi n L i n l i g n i t e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o f p y r o l y s i s t e mp er a t u r e 5 2 0 ℃ ,r e t e n t i o n t i me o fo f c o l a s a mp l e s f o r

180万吨半焦技术方案建议

180万吨半焦技术方案建议

一、新疆昌源半焦项目1、备煤工段建议:1.场地增大储存煤量由原来的原煤13.5万吨,变为精煤13.5万吨;2. 在原有的系统增加一条精煤从煤场运至炭化炉顶煤仓的皮带,同一个皮带通廊,安装两条同样的皮带,防止上煤皮带出现问题造成全部炭化炉停产焖炉;3.炭化炉顶部的煤仓的储煤量最少够18台炭化炉1小时的用煤量,安装雷达料位计;4. 半焦炉顶部的带卸料车胶带机输送量一定要大,而且防跑偏装置要安装到位,皮带开关控制要手动遥控,或自控为主,手动遥控为辅;5. 地下皮带通廊通风要好2、炭化工段建议:1.在设计的时候炉顶最上部煤仓,要装满不留空间,最大利用化。

储煤量要达到满负荷一小时的用煤量;2.炉顶部的空间要高大,自然通风要强;3.18台炭化炉要设计独立的3条吊装系统,可用来吊装炉材料,检修设备;4.每台炭化炉的回炉煤气空气系统的总阀要严密,都要有独立的氮气置换、排液、放散系统;5.回炉煤气空气总阀、炉顶煤气阀全部安装为可自动化的远控气动调节阀;3、筛运工段建议:1.地下皮带通廊通风要好;2.振动筛要耐磨,检修更换方便;3.皮带的清扫器的能力要强,防止跑偏装置必须安装;4.最后把焦炭输送到焦场的皮带架要高,增大焦场的储存量5.增加一条皮带可直接把炭化炉的焦炭运输到焦场,防止因筛焦一条皮带出现问题造成停产;4、煤气鼓冷工段建议:1.煤气风机出口总阀、小循环阀安装为可自动化的远控气动调节阀;2.测氧分析仪安装位置要合理,电捕进口前;3.间接冷却器的单台水系统都要用退水系统,切换设备时方便排水,防止设备冻坏;4. 鼓冷系统的置换介质为气体氮气,置换设备后没有水汽产生:5.减少煤气风机的噪音,煤气风机电动机最好为变频电动机;5. 剩余煤气脱硫工段建议:。

以褐煤半焦为载体制备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以褐煤半焦为载体制备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以褐煤半焦为载体制备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在煤的利用过程中,由于煤中存在大量的硫元素,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了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因此,研究高效的脱硫剂对于减少排放污染物,改善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研究烟气脱硫剂的方法较多,但大部分都存在着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寻求一种制备成本低、效果良好的高温煤气脱硫剂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以褐煤半焦为载体,通过添加适量的助剂和活性成分,制备高效的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 确定合适的载体配比和煅烧工艺条件,使得制备出来的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具有较高的脱硫效率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2. 通过改变不同的活性成分和助剂的添加量,优化脱硫剂的性能,提高其脱硫效率和抗硫抗氧化能力。

3. 对制备出来的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包括化学成分、物理特性、脱硫效率、反应动力学等方面的测试研究。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 成功制备高效的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其成本低、效率高,可以广泛应用于烟气脱硫领域。

2. 对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的脱硫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进行深入探究,增加了对于其性能和特性的理解和认识。

3. 提高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国内环保事业的发展和节能减排的推进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历时两年,具体的研究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年:开展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制备工艺研究和性能测试。

确定合适的制备工艺,制备出不同成分和添加量的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并对其进行有关性能的测试研究。

第二年:对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的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对最优化的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进行实际应用研究。

开展最满意的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性能与发展应用调研,撰写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

五、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本研究选取褐煤半焦为载体,采用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材料为原料,制备出成本低、效果良好的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褐煤热解过程中半焦重整催化剂性质的变化

褐煤热解过程中半焦重整催化剂性质的变化
第4 5 卷 第 8 期 2017 年 8 月 文章编号 : 0253-2409(2017)08 鄄 0908-08
燃 料 化 学 学 报 Journal of Fue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Vol. 45 No. 8 Aug. 2017
褐煤热解过程中半焦重整催化剂性质的变化
陈 宗 定 u ,王 永 刚 2,*, 许 德 平 2 , 许 修 强 2
( 1 .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北 京 100037; 2 .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 京 100083)
摘 要 : 为降低焦油产率, 提高褐煤气化效率, 采用胜利褐煤热解所得的半焦作为催化剂, 在二阶石英反应器中对煤热解的焦 油进行原位催化重整, 分析和讨论了反应前后半焦催化剂的性质变化。结 果 表 明 , 反应后半焦质量较反应前普遍有所下降, 半焦是一种消耗性催化剂 ; 反应后半焦的比表面积由 422 m2/ g 降 到 231. 8 m2/g ;R a m a n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反应后半焦含氧官能 团、 小环 ( 3 - 5 个缩合芳环) 与大环( 大 于 5 个缩合芳环) 体 系之比 均 有 所 降 低 。在半焦 - 挥 发 分 作 用 过 程 中 , 快速热解制得半 焦主要将挥发分裂解为小分子气体, 慢速热解制得的半焦则主要使挥发分缩聚结焦脱除。 关键词: 褐煤; 热解; 半焦; 挥发分; 催化重整 中图分类号 : TQ536 文献标识码 : A
目前关于半焦催化剂对煤热解/气化产生的焦油进行 催化重整的反应过程( 即:半焦-挥发分相互作用过 程) 和机理尚不明确。在反应过程中,挥发分与半焦 相互作用, 促使挥发分得到催化裂解/ 重整的同时, 半 焦的结构性质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对反应前后半焦结 构(孔隙结构和化学结构) 分析有利于对半焦催化重 整过程及机理的探究。 本研究从宏观(半焦质量) 和微观( 半焦比表面 积及碳排列等) 两个角度对反应前后的半焦催化剂 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催化重整前后半焦质量、 比表面 积和碳排列等变化的研究, 得到不同制备方法的半

煤燃料改性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煤燃料改性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煤燃料改性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煤燃烧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煤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煤燃料改性技术应运而生。

煤燃料改性技术是通过改变煤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提高其燃烧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

其中,最常见的改性技术包括煤质改进、煤气化和煤液化等。

首先,煤质改进是通过对煤炭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提高其燃烧特性。

物理处理包括煤炭的破碎、筛分和磨碎等,以增加其表面积和可燃性。

化学处理则包括煤炭的脱硫、脱灰和脱氮等,以降低污染物的含量。

通过煤质改进,可以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减少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其次,煤气化是将煤炭在高温和缺氧条件下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

煤气化可以将煤炭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可燃气体,同时产生少量的固体副产物。

通过煤气化,不仅可以提高煤炭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此外,煤气化还可以用于生产合成气和合成燃料等化工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最后,煤液化是将煤炭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

煤液化可以将煤炭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如煤油和柴油等。

与传统的煤燃烧相比,煤液化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提高燃烧效率。

煤液化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除了上述常见的煤燃料改性技术,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例如,煤燃烧催化剂技术可以通过添加催化剂来改善煤燃烧的效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煤燃烧过程中的烟气脱硝技术可以通过添加脱硝剂来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煤燃烧的效率和环保性。

总之,煤燃料改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减少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煤质改进、煤气化和煤液化等技术,可以降低煤炭的污染性,提高燃烧效率,并且产生的副产品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相信煤燃料改性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改性半焦处理技术分析与展望

改性半焦处理技术分析与展望

改性半焦处理技术分析与展望【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增大,用于废气、废水处理等方面的活性炭用量不断增加,况且活性炭的价格偏高,造成企业的环保成本增加,而改性半焦的价格只有活性炭价格的50%左右,因此,加强改性半焦的应用研究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半焦;处理技术;展望1.半焦1.1半焦的孔隙结构半焦的孔隙结构是其物理结构的主要表征,半焦的许多物理性质尤其是吸附脱附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的孔隙结构。

半焦的孔隙结构一般用孔隙率、比表面积、孔隙体积、孔径、孔比表面积等来表征。

半焦的孔径一般为0.5~100nm,根据孔径大小可分为:大孔(>50nm)、中孔(2~50nm)和微孔(0.5~2nm)。

半焦的孔隙结构和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半焦的内部化学组成所决定的。

有资料显示,半焦的孔隙率随原煤煤化程度提高而迅速降低,半焦酸洗后总孔体积有所增大。

煤的氮气吸附比表面积在碳含量为76%~83%时大于10m2/g,而碳含量不在此范围的绝大多数煤的氮气吸附比表面积小于lm2/g。

碳含量小于75%的煤大孔占多数,几乎没有中孔;碳含量在85%~91%的煤微孔占多数,中孔极少;碳含量在75%~84%的煤相对而言微孔多于大孔,但其中的中孔也较为发达。

微孔体积和碳含量的关系较为弥散,从趋势上看在碳含量为85%左右时孔体积最小,并认为煤的微孔体积与直接和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数有关。

1.2活化机理活性焦中丰富的孔隙结构主要来源于活化过程,对活化时孔隙结构形成的活化机理,尤其是化学活化机理,存在不同的观点。

在热解后的炭中,构成炭的微晶边缘面或基底面的缺损部位的碳原子,与微晶内部的碳原子不同,由于其化合价处于相邻碳原子的不饱和结合状态,因此具有反应性,容易与活化剂分子进行化学反应,它们被称作活性点。

可以认为,与活化剂进行的反应就是从此处开始不断进行。

在活性点被分解而氧化掉的碳以气态氧化物(CO、CO2)的形式脱出。

褐煤制半焦可行性分析

褐煤制半焦可行性分析

褐煤制半焦可行性分析褐煤是一种含水率较高的煤炭资源,通常其含水率在20%至40%之间。

由于其含水率较高,褐煤可以通过干燥和脱水等工艺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其燃烧效率和燃烧热值。

褐煤制半焦是将褐煤经过热解、焦化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焦炭产品。

半焦具有较高的热值、较低的灰分和硫分含量,可以用于冶金、化工、军工等行业。

首先,从原料角度来看,褐煤作为一种广泛分布的煤炭资源,资源储量较大,且开采成本相对较低,因此褐煤作为原料制取半焦具备一定的优势。

同时,褐煤的含水率较高,通过脱水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褐煤的燃烧特性和热值,进而对制取半焦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从环保角度来看,褐煤制半焦相对于其他煤种制焦的过程中,因为褐煤的含硫量较低,因此半焦的含硫量也相对较低,有利于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此外,褐煤为固体燃料,相对于液态燃料或气态燃料而言,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更易于处理和处置。

再次,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半焦作为一种重要的冶金原料,在冶金、化工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半焦的市场需求将逐渐增加,因此褐煤制半焦在市场上具备一定的前景和潜力。

然而,褐煤制半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褐煤的含水率较高,制取半焦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能源进行干燥和脱水处理,这会增加生产成本。

其次,褐煤中的杂质较多,对设备的磨损和腐蚀较大,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褐煤的燃烧性能相对较差,需要引入其他燃料来辅助燃烧,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褐煤制半焦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从资源角度来看,褐煤作为广泛分布且储量较大的燃料,具备一定的优势。

同时,其相对较低的硫分含量和固体废弃物易于处理的特点,使其在环保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但是,由于褐煤的含水率较高和燃烧性能相对较差,制取半焦的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

因此,在实施褐煤制半焦项目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合理规划和设计生产工艺,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些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8•山东化工SHANDONG CHEMICAL INDUSTRY2017年第46卷国内外褐煤半焦改性技术探讨吕东宸1,高超1,张鸿硕1,刘合涛2(1.枣庄矿业集团煤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枣庄277000;2.华能莱芜热电有限公司,山东莱芜271100)摘要:目前活化半焦的研究很多,本文详细介绍了物理活化法、化学活化法、以及负载活性组分等方法,为探索高效活化半焦工艺提供主 要依据。

关键词:褐煤半焦;表面性质;含氧官能中图分类号:TQ52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021X(2017)21 -0108 -02Discussion on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Lignite Char at Home and AbroadLv Dongchen1,Gao Chao1,Zhang Hongshuo1,Liu Hetao2(1. Shandong Energy Zaozhuang Mining Group Co. ,Ltd.Coal 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Zaozhuang277000,China;2. Huaneng Laiwu Thermal Power Co. ,L td.,Laiwu271100, China)Abstract: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on activated char.In this paper,physical activation method,chemical activation method 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active active ingredient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which provide the main basis for the study of high efficiency activated char process.Key words:brown coal char;zinc modification;surface properties中国的能源资源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煤炭约占一次 能源消费总量的2/3左右,以褐煤为代表的低阶煤占45%以上,产地也较为集中,内蒙古东北部多,在辽宁的沈北地区也有 一定储量的褐煤。

低阶煤煤化程度低、挥发分高、水含量高,直 接燃烧或气化效率低。

因此,褐煤的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是我国 能源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低温热解技术可直接提取煤中的挥发分,是一种利用煤炭 本身组成与结构特征生产油气/化学品的分级转化过程。

半焦 是煤低温热解的固体产物,半焦含有较多的氢、氧元素,其化学 活性高,灰分、铝、硫等含量低,价格便宜,并有较好的吸附能 力,因而而被广泛应用。

直接燃烧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 严重的空气污染,产生的烟气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一般可用 于生产电石、铁合金、气化等,同时也是一种廉价的吸附材料。

活化过程对半焦的表面性质及吸附特性有很大影响,原料半焦 的比表面积很小,但是微孔表面积和中孔孔容占较大比例。

半 焦挥发分和氧含量较高,说明半焦中含氧基团较多,这为半焦 的改性提供了可能。

1半焦的改性技术研究研究表明,原料半焦的表面含有醇、羧酸和酚类、羧基 (C00H)、内酯基(C00R)、酚羟基(0H)以及醚类(C - 0 - C)等官能团,表面有二氧化碳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在上面。

褐煤 半焦独特的表面性质和丰富的孔隙结构,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 团,适合改性活化,负载能力强,可以负载各种各样的金属和金 属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吸附剂可以回收利用。

常见的半焦改性有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共同活化的方法。

1.1物理活化法物理活化法主要是利用水蒸气,空气,二氧化碳或其他气 体与半焦进行反应。

水蒸气与碳反应式如下所示:C+H20=C0+H2- 29.4kCal(吸热)C+2H20= C02 + 2H2- 19.0 kCal(吸热)至于半焦和二氧化碳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还受一氧化 碳和混合物中的氢的浓度的影响。

利用氧气作为气化剂时,碳 与氧气的反应式如下:C + 02 = C02+ 94. 0 kCal2C + 02 = 2C0 +26.6 kCal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度过快,且无法控制合适温度,极少使用。

1.2化学方法活化化学活化法指的是利用不同的化学试剂或溶液对半焦进 行处理或浸渍,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对半焦进行 表面改性。

关于酸性物质对半焦的改性:上官炬[1]用质量分数为25%的HN03、45%的H2S04和65%的硝酸,在80 ~ 90T:温度下恒 温回流煮沸2 ~4h,研究发现改型后的焦炭表面酸性含量升高,灰分含量降低,氧、氮基团含量降低,表面含氧、氮基团含量 升高。

微孔含量升高,中孔几乎没有变化。

郭姣姣[2]等人利用 正交试验的方法,通过硝酸浓度、活化的温度、时间、煅烧的温 度对半焦改性,看对褐煤半焦表面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硝 酸有利于半焦比表面积的增加,表面碱性的增高。

张继预等[3]利用硝酸对褐煤半焦进行活化,实验结果表明,活化后的半焦 比表面积增大,这主要是由于硝酸的扩孔作用,硝酸溶解半焦 中的有机质等,打通微孔。

碱活化:史惠杰[4]利用碱熔融法对半焦进行改性,通过改 变粒度,反应温度、时间等来研究对半焦脱灰性能的影响。

得 出结论,粒径在75 ~109|jun,灰分含量1. 12% ,脱灰效果最好,达到92. 94%。

而碱熔融状态处理,进一步能提高除灰性能,除 灰率能达到98.0%。

田芳等[54]通过对半焦进行碱性改性,即在反应釜内添加质量浓度为6%的有机碱,提高了半焦表面的 碱含量,增大了半焦酚羟基等极性基团的含量,使半焦的硫容 大大提高,脱硫能力显著增强。

1.3负载活性组分韩欣欣[7]等人通过水热改性对半焦进行改性,试验中分别 将氢氟酸,氨水,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铵溶液充分混合,在180T:的温度下进行水热活化。

实验表明,上述实验药品均对半焦表 面酸碱官能团数量和平均孔径等有较大影响。

氨水和氢氧化收稿日期=2017 -09 -14作者简介:吕东宸(1992—),女,山东枣庄人,助理工程师,本科,现从事煤化工研发工作。

第21期吕东宸,等:国内外褐煤半焦改性技术探讨• 109 •钠在该试验中增加了半焦的碱性官能团在表面的含量,且氢氧 化钠对碘值有影响。

而氢氟酸和过硫酸铵则增加了其酸性官 能团的含量。

且氢氟酸改性后的半焦,灰分量最少。

齐欣等[8]依照正交实验的研究办法,将半焦在水热活化后,浸渍磷酸中 进行活化,再对其进行高温煅烧后,负载CU〇、Zn〇、C〇0、M〇03等多种金属氧化物。

通过研究多种因素对半焦脱硫性质的影 响。

改性出活性半焦脱硫剂,尤其是对FCC柴油中的硫化物脱 除效果好。

并研究出使脱硫效果达到最好时的最佳条件。

赵 宗彬等[9]利用石英固定床反应器对半焦进行负载改性,通过分 别将N a和F e负载于半焦上,对NO进行还原,研究其催化特 性。

研究表明,N a和F e催化作用明显不同,N a改性后半焦的 活性显著高于同等的F e改性后的半焦,随着负载量的增加,Na 改性后半焦活性迅速增大,而F e改性半焦则是速度加快。

在 相同负载量的情况下,Na- F e复合催化剂由于相互作用,负载 的半焦活性高于单一 N a或F e的负载活性。

并且复合催化剂 负载半焦后,对N o的还原能力大大增强。

宋超玲[1°]将半焦通 过共沉淀法制备Fe - Zn脱硫剂。

实验表明,硫化剂中铁和锌 颗粒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大量分布在半焦表面。

改性后半焦 对焦炉气中H2S和COS具有显著脱除效果,且当200T:下,主 要为物理吸附和物理化学吸附。

铁含量在10. 8%时,温度升 高,穿透时间增加。

硫化温度400T:时,脱硫效率达到99.63% ,硫容9. 44%,穿透时间达到1020mm。

高健[11_12]以褐煤为原 料,对其进行活化,研究表明,在水热活化的前提下,再加上硝 酸和氢氧化钠共同作用,能都使半焦对N O的氧化效果达到最 好。

硝容量甚至可以达到1.01%。

2结论目前,在能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寻求高效合理的能源利 用方法刻不容缓。

半焦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如比表面积、孔 隙结构、表面化学官能团的种类以及数量等,与其制备过程、制 备工艺条件、活化处理工艺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半焦改性一直 被国内外的科学家所热衷,对于资源紧张的今天,开发半焦的 高效合理应用显得更为迫切,目前较受欢迎为负载活性组分的 方法,此法较为显著、效率高,操作简便。

参考文献[1]上官炬.硝酸改性褐煤半焦制备烟气脱硫剂[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7, 38(3) :1 -3.[2]郭姣姣,杨永珍,张永奇,等.正交实验研究硝酸改性对活性焦表面性质及脱硫性能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 2012, 40(8) :2 -7.[3 ]Gul- e- Rana Jaffri,Zhang Jiyu.Catalytic gasification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black liquor and calcium catalyst inmixing (air /steam)atmosphere[J].Fuel Chem Technol,2008,36(4) :406 -414.[4] 史惠杰.碱熔融法对褐煤半焦脱灰的研究[J].广州化工报,2013,41(14) :2 -3.[5] 田芳.活性半焦脱除烟气管道气中的S02的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0.[6] 田芳,张永发,李春虎.高压水热反应改性球化结构型煤半焦脱硫工艺研究[J].中国煤炭,2011,37(2) :77 -78, 103.[7 ]韩欣欣,唐鹏,李宇慧,等.水热改性对半焦性质的影响[J].化工进展,2010,29(s l) :431 -434.[8] 齐欣,李春虎,刘涛,等.磷酸活化褐煤半焦用于柴油吸附脱硫的研究[J].化学工程,2008,36(11) :1 -4.[9] 赵宗彬,李文,李保庆.半焦负载N a-F e催化还原N O的研究[J].环境化学,2002, 21(1) :18 -25.[10] 宋超玲.半焦负载的Fe - Zn脱硫剂及其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11] 高健,李春虎,冯丽娟,等.组合法改性对活性半焦催化氧化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影响[J].化工进展,2009,28 (增刊):152 -154.[12] 高健,李春虎,卞俊杰,活性半焦低温催化氧化N O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41(3) :61 -67.(本文文献格式:吕东宸,高超,张鸿硕,等.国内外褐煤半焦改性技术探讨[J].山东化工,2017,46(21) :108 -109.)(上接第1〇7页)3.3减粘渣油掺兑油浆蒸馏残油的沥青性质分数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