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探究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探究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探究【摘要】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促进作用。

本文从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定义和分类、具体应用、教学效果、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研究发现,学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能力,在数学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学具的选择、设计和使用方式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探索更多创新的应用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较大的重要性,对未来的研究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具、作用探究、定义和分类、具体应用、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兴趣的重要平台,而学具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研究表明,学具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学具的应用并不是毫无限制的。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学具,并合理引导学生使用学具,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定义和分类、具体应用、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具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乐趣。

而通过引入各种学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学具是指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的教学器材,包括各种数学几何模型、计算器、纸牌、尺规、算盘、数学棋盘等。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直观、具体地展现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具能够直观、具体地展现数学概念。

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往往很难理解和掌握,而学具的使用能够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们更容易地理解数学知识。

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的操作,就能直观地让学生看到数字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字运算的规律。

又如,通过使用各种立体模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空间几何的概念和性质。

学具的直观性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他们的学习。

学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来认识世界。

而学具的使用正是符合了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使用色彩鲜艳的计算器让学生觉得数字运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利用立体模型和纸牌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几何知识。

这些都能够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学具的使用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们通过操作学具,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使用尺规进行绘图,可以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

再使用数学棋盘进行思维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学具的使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这些能力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通过直观、具体地展现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学具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示数学知识,可以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比如,通过小球和秤,可以教授学生尺度与度量问题;通过小珠算盘,可以更好地教授加减乘除;通过几何制图板、木质积木等,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几何知识如图形、立体等。

其次,学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记忆所学知识。

通过触摸、拼装等方式进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让他们的记忆更加深刻和持久。

而这种记忆,往往比单纯的读书记忆更加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同时,学生在使用学具时需要亲身操作,这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进而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

再次,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创新精神,提高创造力。

学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尝试不同方式的操作,从而不断尝试、发现、探究新的学习方法。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帮助,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创新思维,更加独立、科学地思考问题。

最后,学具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合作学习。

在学具的帮助下,学生很容易形成合作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学块可以互相借鉴、交流经验,帮助提高集体中的学习效果。

而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记忆知识、发挥创新力,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

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具,创造丰富、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更好的数学素养。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一、学具对数学教学的帮助学具是一种物质教学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时,通过使用模型、图形卡片等学具,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形状和属性。

学具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过程。

在学习加减乘除时,通过使用算盘、计数棒等学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运算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学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在他们的眼中,学具就是一种新奇的事物,使用不同的学具可以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

在学习分数时,老师可以通过使用分数条、分数块等学具进行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一分之一”、“二分之一”等分数的变化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分数,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

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学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通过使用学具进行操作,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使用拼图益智玩具进行数学拼图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三、学具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使用学具进行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使用拼图益智玩具进行数学拼图游戏时,学生需要根据拼图的形状和规则来进行拼图,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使用学具进行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一些学具活动中,如使用分组进行实验、游戏等,学生需要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探究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探究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探究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具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来呈现,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拼图、数学积木等视觉教具,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拼图、搭积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

使用几何模型、数轴模
型等教具,可以使学生对几何形状和数学运算有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
学具来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使用计算器、拼
图等学具,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在使用学具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思考和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具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使用学具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合作
和交流,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帮助,互相促进,提
高学习效果。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
运用学具,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

借助学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学具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学具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更加新奇、有趣、互动。

学生在使用学具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神奇和美妙,还能够快速学会和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从而逐渐爱上数学学习。

二、学具可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些概念对初学者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

而学具可以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东西,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学具在设计上,往往有相当一部分是开放式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使用学具时,需要动脑筋和思考,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学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学生在兴致勃勃地使用学具时,会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此外,学具在使用上也比较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兴趣进行自我调整和修改,这对学生发展自己的数学才能很有帮助。

五、学具可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式和途径。

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方式不同,有的学生喜欢听课,有的则更加喜欢动手实践。

而学具恰好可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式和途径,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优势。

综上所述,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具这种教学辅助工具,营造一个开放、自由、实践性、有趣的教学环境,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勇于探究、勇于发扬自己的数学天赋的人。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本文将从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选择和使用学具的原则以及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浅谈。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具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利用色彩鲜艳的拼图、立体模型、计数棒等学具,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增加学习动力。

2.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许多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具可以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比如用小球、小方块等学具展示几何图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促进交流和合作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小组活动或合作游戏等形式使用学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通过学具的使用,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选择和使用学具的原则在选择和使用学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学具时,应考虑其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学具的选择应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能够对教学目标做到有针对性。

2.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学具应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使用学具时更加乐于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容易操作和携带学具的操作性和携带性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学具应该简单易操作,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实践操作,学具也应该方便携带,以便教师随时使用。

4.与教学内容衔接紧密学具应能够与教材内容融为一体,与教学内容衔接紧密。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促进教学效果。

5.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在选择学具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学具,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具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具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具的功能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活动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由于操作活动的需要,学具伴随着教材进入了课堂,学具的使用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学具操作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

因此,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通过学具操作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具的功能成为教师们探讨的问题。

1.借助学具操作,激发兴趣教学中借助生动有趣的操作活动,能较好的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时,应根据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活动环境,以激起对所学内容关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用三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条,分别折出或涂出3/4、6/8、9/12等分数。

学生在折、涂的过程中,惊奇的发现几个分数的大小相同,从而产生疑惑,激起强烈探索欲望。

再引导比较、分析、综合,就不难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了。

评析:此操作活动,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还能深刻的感受到“变与不变”这一对立统一规律,为数学奥秘所吸引,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2.学具操作中,进行知识形成再现教学中应设计一些能够再现认知过程的操作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去发现学习新知。

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事先准备好的24块小正方体(每块1立方厘米)变换长、宽、高摆一摆,看一看。

学生经过一番操作加思考后,一般都能推导出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评析:通过动手操作,在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中发现认识新知,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对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数学素养十分有利。

3.利用学具教学,培养创新意识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实验,才能充分发挥主动作用,进而激活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进行创新学习。

可见,利用学具进行“操作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源泉。

如何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对抽象事物的思维想象能力较差,仅凭借小学生思维想象而不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去理解,对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

在数学课堂中科学地使用教具和学具可以很好地帮助小学生增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得他们更易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成为现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主动参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巧做巧用数学学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明确应用目标制订明确的学具应用目标,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学具的具体用途与方法,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学具使用习惯,而且对学具的具体用途也不够清晰,限制了数学学具价值的有效发挥。

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积极引导与组织策划,制订科学的学具应用流程,实现对数学课堂的有效设计,促进课堂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

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具充分地结合在一起,了解学具名称与应用目的,防止在教学中忽视学具的使用,而使学生认为学具只是一种形式化的东西。

教师应该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中全权管理的弊端,通过设置引导性与层次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学具的具体用途与方法,激发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巧做数学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随手可见的材料制作学具,通过设置动手作业强化数学知识的传输效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了解数学知识。

在制作数学学具的过程中,小学生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而且会潜移默化中思考学具中隐含的数学奥秘,会主动去探究、去发现,进而得到学习体会。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探讨,从学具的种类、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及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学具的种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学具有算盘、数学计数棒、平衡秤、数学几何模型等。

这些学具都具有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算盘是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它通过珠子在棒上的上下移动来进行数学运算。

算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加减乘除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数学计数棒通常由一组一定数量的棒子组成,每根棒子都代表着一个具体的数值。

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运算、理解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探究和验证。

平衡秤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器材,在数学教学中也有很好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重量、平衡和等式的概念,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几何模型则是在几何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学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几何学习兴趣。

二、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使用,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将学具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老师可以利用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在教学加法、减法时,老师可以借助算盘或数学计数棒进行示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运算的过程。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游戏的形式运用学具。

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平衡秤实验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平衡、重量等概念,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老师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使用学具。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小组搭配平衡秤或数学计数棒进行实验,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老师可以在课外拓展活动中运用学具。

在进行数学几何学习时,可以让学生使用数学几何模型进行拼装,设计出各种有趣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过程
中, 理


部分与整源自体的关系


解 了分 数的 意 义 。
学生 雀
教 师有意设 置 的 动 手操 作 的教 学情境 中, 激 趱差磊风 产生 了 强
烈 的 求知 欲 望 。 由 于教 学是 在 学
“ 1 ” 的 含 义 , 然后 抽 象 出分 数 的 意 义濯
降低 了理 解上 的 难度 , 因而 减轻 了学生
教学
X IA O X U E S H lD A I 。 J IA O S H ~
@ 翁 在小 学数学教学中的应 用
浙江 省 丽 水 市青田 县 仁 庄镇 小 3 2 3 9 0 4 吴 建波
小 学 生 的心 理 发展 内涵 包 括 多个 方 面 , 爱玩 是 孩子 们 的 天 性 , 而 传统 的小 学数学教学 压 抑 了学生 的 自由成 长 。 在 小 学 数学课 堂教 学 中 , 教 师要 充 分利用 学具 , 变抽象 为直 观 变 , 被动为主 动 , 既能提高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发挥学 生 的 主体作 用 , 又 能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 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片平均分成
3

把一

张正 方形纸 片平均械
4 份 ,把每 张 圆
形纸 片平均分成 2
份 、4
份 、8




折 完撕
,教 师再棋

一 份 涂上 颜 色 , 让 学生 想像 其 中的 一 份 与 整 体之 间 的 关 系美这
样 , 学生 在折 纸 的 过 程 中加 深 了 对 平 均 分 的孰 识 ;在涂 颜 醐
一 、 利 用 学具 激 。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浅谈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使用实效性的策略措施

浅谈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使用实效性的策略措施

浅谈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使用实效性的策略措施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使用实效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策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下面将从教师角度、家庭角度和学生角度分别探讨。

一、教师角度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在教学计划中详细规划数学学具的使用,包括哪些学具在哪些内容中使用,以及如何使用。

通过详细的计划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具的使用时机和方法,提高学具的使用效果。

2. 注重实践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学学具,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更深刻地领会学具的作用和意义。

3. 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用数学学具。

比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示范授课、情境教学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具的使用实效性。

4. 参加相关培训:教师可以参加一些数学学具使用的相关培训或研讨会,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颖的学具使用方法,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增加新的思路和方法。

5. 多与家长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家庭访谈、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数学学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在家中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引导。

二、家庭角度1. 理解学习重要性:家长要理解数学学具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要从心理上支持孩子使用数学学具,鼓励孩子在家中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和实践。

2. 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准备必要的学具,并且给予孩子一些必要的引导和陪伴,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使用学具进行学习。

3. 主动与学校联系:家长可以主动与学校的老师进行联系,了解学校在数学学具使用方面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以便在家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引导。

4. 定期与孩子沟通: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进行数学学具使用情况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中对学具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5. 参加家长学习班:家长可以参加一些关于数学学具使用的家长学习班,学习一些相关的教育知识和指导方法,提高自己在家庭辅导中的效果。

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前总是认为学具操作是多余的,学具操作浪费教学时间,这是作为新上岗教师的我的最初想法,通过这两年的教学,越来越觉得学具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学具的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理解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很抽象;没有学具的帮助,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不会那么浓厚,数学的知识点比较死板……学具在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作用。

一、学具操作的理论依据所谓学具操作,实质上是把掌握特定的概念、命题等应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通过学生的操作,把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儿童的智力活动方式,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具操作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法则等抽象知识,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具操作的方法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地采用,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

1.通过学具操作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小学数学虽然反映的是数学的最基础知识,但同样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是一系列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的结果。

即使一年级小学生所要掌握的最简单的数概念也是从许多具体的事物中概括出来的。

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儿童思维的这种特点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构成矛盾,学具操作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许多都可以设计成外显可见的操作程序。

如学习除法,让学生动手“等分”某些物体;又如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等腰梯形等面积公式时,让学生运用剪拼的“割补”方法,藉以内化为思维中的“割补”方法。

2.学具操作的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利用学具操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满足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

他们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动口陈述操作过程,动脑思考新规律,总结新结论,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学具的种类、运用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浅谈,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学具的种类学具是指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各种教学辅助器材和教学设备,包括了几何模型、量具、计算器、实物模型、数学玩具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学具有算盘、尺规、立体几何模型、数学教具盒等。

这些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引导性示范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学具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在教学常用的算盘中,教师可以通过操作算盘来向学生展示加减乘除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算盘,并理解算盘与数学计算之间的关系。

2.示范操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使用学具进行数学操作。

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计算中,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使用尺规来进行测量和计算,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更好地掌握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使用学具进行数学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面积与周长的测量活动,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在小组中使用尺规进行测量,然后计算面积和周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个别辅导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使用学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方程的解法中,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或数学教具盒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方程的解法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具的使用,学生可以通过操作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和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就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做一番探讨。

一、学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它具有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学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学习加减乘除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的小玩具或器材来进行教学,比如使用小球或小石子进行加减法的教学,这样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并且通过操纵小球或小石子来进行实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学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们在教学中更加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通过使用各种具体的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几何图形时,老师可以使用各种几何模型、纸板等物品,用来展示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各种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分数版块或线段模型来展示分数的大小和大小比较,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和大小关系。

这些具体的学具通过视觉、触觉等感觉刺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使得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

学具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操纵各种学具进行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通过学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问题的本质和解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用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学具在数学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仅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

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

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

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

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

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数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而数学教学中的教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具的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及其运用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的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目标。

在运用教具时,教师要明确教具的作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具,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包括数学模型、图形、几何模型、计算工具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操纵这些教具,使数学概念和方法变得生动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操作教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运用教具时,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选用教具。

其次要注重教具的操作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可以通过操纵和观察教具来感知数学规律,形成所需的数学概念。

最后要注意教具的启发性和激发性,使学生在使用教具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具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在教授数字时,可以借助数字卡片、算盘等教具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大小、大小关系、相加相减等操作。

在教授图形时,可以使用图形拼图、图形模型等教具让学生了解各种基本图形的性质、关系和组合等。

在教授计算时,可以通过计算器、几何模型等教具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感知到数学的奥妙。

五、教学效果教具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它使数学概念和方法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的使用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牢固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六、教学建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具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具,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地选用和使用教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对外界事物接触比较少,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对抽象事物的思维想象能力较差。

而一些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特性,凭借小学生思维的想象而不借助工具难以理解,构成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

如今的课堂在教学改革中越来越丰富多彩,数学的学习也不再那么枯燥无味。

学具的出现更好地帮助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学具教学和课堂教学应该有机结合,发挥出其最大的优势。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借助教具和学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小学生,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下面就如何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方能学好抽象的数学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引出学具,引导小学生正确地运用学具进行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摆一摆、动一动、试一试的学习活动,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师应让学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具,让学生数一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几条边,再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

通过动手量一量,从中发现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征?对边长度有什么特点?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具“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自己去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边的特点,从而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归纳出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这种充分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厌烦学习数学课程到爱学、乐学数学课程,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具发现总结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就会记忆犹,轻松愉快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操作学具有助于帮助学生对平面几何形体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面通过教材结合学具对平面几何形体有了简单的认识,但是要计算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与周长,并不是靠量一量、画一画就能解决的,几何图形的面积与周长的计算都有一个推导过程并形成计算公式,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几何形体的面积,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因此,教师讲授知识时,应引导学生应用旧知识的迁移,多给小学生创造操作学具的机会,比如让小学生量一量课桌桌面的周长和算一算它的面积,切身体会一下面积和周长有什么不同。

从操作学具中去观察、分析,去发现新知识与以前学习过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导出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与周长的计算公式,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生通过操作学具,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增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具体形象思维的支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让小学生操作学具,能够增强小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征,为学生提供色彩明快的学具,“投其所好”,可以拿出彩笔,平均分给三个同学,问每人可分几支?还剩几支?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同时写出剩下自动铅笔数,然后再让学生分组仿写进行操作,分给不同数量的同学,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动作熟练。

通过这一动作和感知的协调,使小学生初步理解了余数的产生和余数的含义,并初步概括出余数的概念。

这样引导学生自己从动作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通过“具体一形象一抽象”思维训练,不但能够直观地获取知识,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是从认识数字,学会读数、写数,到学习计算,以及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应用题解答、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等的过程。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积极地应用教具或电教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这个过程中学生只能当观众,不符合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探索研究精神的要求。

如果在教学中,教师适时、适量、适度地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识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抽象数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未知的数学知识进行获取和掌握。

学具不仅是小学生自我探索研究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实验工具,并且通过学生对学具的使用为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探索研究精神带来积极的作用。

课堂上教具的适时使用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是旁观者,不能亲自实践。

为了让每个学生既动脑、动眼、动口又动手,教师要指导学生设计制作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的学具。

课堂上学生操作学具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认识活动,是变学生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

基于课程理念的转变,教师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安排的调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多种教学行为的反思,最终实现高效的教学活动。

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体现在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性设计,充分将学生吸弓到课堂中,最终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

四、合理使用学具,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知遵循感知―概念―概念的规律。

而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操作学具来掌握知识正好就符合这一认知规律。

操作学习不仅能将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解改变为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得到充分的调动,使之参与到活动之中,让学生形成对诸多事物的感性认识,并诱导学生积极地对事物进行探索和总结,从观察事物的外表到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对事物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例如:在进行“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教学时,我让两个学生去分10个苹果,两个学生通过分苹果,发现有五种分法。

第一种是一个人分到1个,另一个人分到9个;第二种是一个人分到2个,另一个人分到8个;第三种是一个人分到3个,另一个人分到7个;第四种是一个人4个,另一个人6个;第五种分法是两个人每人分得5个。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第五种分类方法和前四种方法有什么区别?通过讨论,学生们知道第五种分法中每个人分得的都是“平等的”,这就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学生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平均分”“每份都同样多”特征。

就这样,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生活中的实际结合了起来,使知识更加直观形象,便于理解。

五、科学使用学具,能有效学习和验证一些数学公式。

数学公式一般都有其形成的过程,教学时借助学具,有利于将公式的形成过程寓于学生的动手动脑中,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课时,由于学生之前已经知道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那么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用体积是 1 cm 3 的小正方体学具,拼凑出不同的长方体,并通过观察、分析和交流,找出影响其体积的因素,最后总结出长方体体积 = 长×宽×高,正方体体积 = 边长×边长×边长。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中有关半径、直径间的关系时,可在学生认识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后,用直尺、圆形纸片等学具,以小组学习的方式,采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的方法,归纳出“同圆(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 2 倍”这一正确结论。

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但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使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而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

六、借助学具实际操作,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例如:教学三年级数学“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这一节时,会出现十位上除后除不尽,仍有余数的情况,例如计算54÷3时,学生对十位上余下的数字“2”表示“2个十”,计算时要和个位上的“4”结合起来看成“24”来继续除的知识点很难理解。

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在教学时可采用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让学生亲身体验除的过程:把每捆都是10根的5捆小棒(表示5个十)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表示1个10),也就是十位上的商是1。

剩下的2捆小棒就表示2个10,要想继续平均分成3份,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剩下的2捆拆开,和另外的4根合成24根后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8根,所以个位上的商是8。

通过摆小棒、分小棒,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将剩下的和整十数如何继续平均分,从而感知有余数除法的算理。

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把动手分小棒和除法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具体从形状方面的操作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计算理论,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和谐发展。

七、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处适时使用学具,数学问题迎刃而解。

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学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巧技能。

对于教学中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会使学生模糊不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全力解决好重点和难点问题。

而利用学具的优势,有利于将重点和难点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

如“三角形内角和”一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发现及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难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用量角器量出这一结论基础上,启发学生利用裁剪、拼凑的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组成一个平角,探究和验证这一结论。

借助学具的帮助,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

总之,要想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重视学具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积极主动地操作学具,充分利用学具操作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空间特征,给予学生动手动脑空间,使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概念,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创新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