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经济利益

合集下载

对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对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对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摘要: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少数民族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少数民族地区在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等原因,体现了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另外,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重要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事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事业,是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与重视的民族理论政策原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

是中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一、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原因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坚持加快发展(包含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政策。

这是依据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的状况和整个国家的状况采取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具有重要的原因。

1.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来看其相对落后中国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前因为受到国内发动统治阶级与本民族剥削阶级的严重剥削,社会生产力遭到很大的摧残与束缚,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充分、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中国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处在极度贫困与愚昧落后的状态。

大部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停滞在前资本主义阶段,没有现代工业,农业生产也非常落后,全部靠天吃饭。

交通运输特别落后,就连公路也很少,全部依赖肩挑背扛,牛拉马驮,文化教育在很多地方还是空白状态,文盲比重占到总人口的绝大部分,科学技术,医疗卫生事业十分落后,医药稀缺,经常发生流行疾病,人口发展迟缓。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成功地开展了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

然而,因为自身发展基础差、底子薄,和汉族地区发展相比较,差距依旧较大。

在这种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要想赶上先进民族,那就得要加快自身的发展速度。

在自身发展基础差的状况下要想调动自身发展的活力和加速自我发展的能力,那就得在自身奋发努力的基础上,需要国家与先进民族给予相应的帮助。

民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民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民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民族因素往往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民族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也是国家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民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首先,民族多样性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经验,这种多样性可以促进创新和摩擦的产生。

通过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各种新的想法和理念可以相互碰撞,形成更加丰富多元的经济发展模式。

多样性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推动经济活力的不断释放。

其次,民族认同对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族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和认可。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众对其民族的自豪感、凝聚力和认同感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当民众认同自己所属民族的价值观、文化和经济成就时,他们会更加有动力地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中。

同时,民族认同也能够促进社会团结和合作,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合力,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民族冲突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民族冲突是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所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和动荡局面。

这种冲突使得社会秩序被破坏,投资环境恶化,导致资金外流和经济活动的停滞。

同时,民族冲突还会造成人员流离失所、生活贫困等问题,使社会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因此,减少甚至消除民族冲突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经济发展也能够影响民族关系的发展。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繁荣时,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分配相对均衡,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这有助于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差距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与稳定。

经济发展还能够提供更多的产业机会和就业机会,为各个民族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为民族团结和多元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总之,民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多元的民族文化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而民族认同和和谐的民族关系对于经济的繁荣与稳定至关重要。

谈少数名族的发展对我国的意义

谈少数名族的发展对我国的意义

谈少数名族的发展对我国的意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总共有56个民族。

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各民族都扮演这很重要的角色,都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少数民族,2000年11月1日为10643万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的相关数据: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

可见,所有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也不小,从数据上也就是说,少数民族的发展对我国目前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好,对我过的发展以及目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很有必要的。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上的落后与历史是有很大关系的。

历史上,大多数的王朝都是有汉族统治着,汉族人民在地理上就占了很大的优势,占据了几乎所有的平原,农田成为了他们主要的生产资料。

而其他民族则因为种族原因远离中原,到相对偏远的蛮荒之地求生,这样使得他们大多成为游牧民族,其拥有的生产资料自然落后于以农业为主的汉族。

而几世纪以前,农田才是最好的生产资料。

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各民族间经济差异很大,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状况从古至今一直相对较差。

也就是说,想把中国发展起来,少数民族的经济建设也犹为重要。

当然,发展各民族的教育也至关重要。

由于经济的落后进而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从而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和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使得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发展严重失衡,这不仅违背了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原则,而且影响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从整体上看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国民经济保持着一个较快的增长走势,但其中少数民族部分的经济贡献则相对较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不容忽视。

从另一个方面讲,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对我国更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民族地区的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决定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性。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第十章民族经济发展政策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创造优厚物质条件,才能从根本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加速发展各民族的经济,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民族理论政策原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也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第一节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政策。

这是根据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和整个国家的情况采取的政策,是完全必要的:一、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少数民族由于遭受国内反动统治阶级、本民族剥削阶级、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的压迫,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束缚,使各民族都处于极度贫困和愚昧落后的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成功地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解放,但是自身发展基础差、底子薄,同汉族地区发展比较起来,差距还很大。

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贫困面大,而且贫困程度最为严重。

从贫困面的分布看,列入“八七计划”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中,少数民族贫困县有257个,占43.4%。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地理环境封闭,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滞后,扶贫攻坚的难度较大。

以新疆为例,解放前,新疆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当时的新疆交通运输相当落后,没有一寸铁路,公路也特别少,没有农场和成规模的良田,工业企业几乎全是私营小作坊,新疆只有1 所大学,9 所中学,1355 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9.8%,全疆文盲率高达90% 以上,人口平均命不到30岁。

新中国成立 60年来,新疆少数民族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解放各族群众得实惠的时期,但是,由于自身发展基础薄弱,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制约,新疆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中国的经济领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其中包括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式和理论,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本文将从近代中国社会背景出发,探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近代中国社会背景近代中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晚清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束缚下,国内经济衰落,社会动荡不安。

中国的传统经济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中国开始思考如何改革现有的经济体系,寻找发展的出路。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随着对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的研究和学习,中国开始尝试引入资本主义经济的元素,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实业家和商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轻工业的发展:中国的实业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积极投资于轻工业领域,如纺织、造纸、制糖等。

他们采取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的方式,逐渐建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

这些企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外贸易,为中国提供了外汇收入。

2. 重工业的兴起:随着国内需求的增加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中国的实业家开始将目光投向重工业领域,如钢铁、煤炭、机械等。

他们大规模引进西方的工业设备和技术,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并与外国资本合作,建立了一批大型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这些企业成为中国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 金融业的发展:为了支持实业的发展,中国的实业家开始积极探索金融领域,建立了一些民族资本主义的金融机构。

这些机构提供了融资、信贷和资金储备等服务,为实业的扩张提供了支持,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与国家利益的结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利益的结合紧密相连。

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最普遍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交融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民族问题随着社会发展而具有不同的内容、表现和特点。

民族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社会的根源,究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民族利益的矛盾和对民族群体利益的关注和维护。

当代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最突出地原因为利益的矛盾。

在一些多民族国家内部,存在着政治、经济及文化政策上的不公正而导致民族利益的冲突。

在政治上表现为,以各民族间的实力对比进行权力分配,政治权力为主体民族所垄断,主体民族甚至以强制性手段剥夺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和民主权利;经济上存在着民族经济政策的不平等,不注意协调各民族经济的共同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利益长期为国家及主体民族所忽略,在国土资源开发和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甚至有意地以牺牲非主体民族的利益为代价;在文化方面歧视与排斥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受教育的权利受到限制,民族语言得不到官方与法律的承认甚至不可以合法教学,民族习俗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不能够自由地信仰本民族的宗教,政府甚至在国内强行推广民族同化政策,等等。

这些政策使处于弱势的民族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必然导致民族矛盾的激化。

最终出现民族问题,对民族群体利益的关注和维护是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因利益是主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和权利。

民族作为一种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和一种社会主体,自有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而自有其利益。

因此,所谓民族利益就是民族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和权利。

民族利益是民族生存和发展中首要关注的内容。

民族利益既然是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和权利,每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首先关注其民族利益。

历史事实也表明,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在什么社会,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各种各样的民族矛盾冲突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民族利益有关。

因此,黑格尔指出,利益推动着民族的生活。

[9]恩格斯进一步指出,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都来源于人那个鄙劣的私欲。

环境保护是否应该优先于经济发展辩论辩题

环境保护是否应该优先于经济发展辩论辩题

环境保护是否应该优先于经济发展辩论辩题正方,环境保护应该优先于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应该优先于经济发展。

首先,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如果不加以重视和保护,将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比如,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现象频发,海平面上升等问题,都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而经济发展虽然可以带来短期的利益,但是如果环境受到破坏,最终也会对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其次,环境保护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如果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枯竭,生态系统崩溃,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而且,环境问题也已经成为了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重要因素,许多国家和企业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对那些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进行制裁和限制。

名人名句方面,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经说过,“我们并不是继承我们的土地,而是从我们的子孙那里借用它。

”这句话表明了环境保护对于后代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

经典案例方面,可以引用中国的三峡大坝工程。

虽然这个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了许多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环境保护应该优先于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应该优先于经济发展,因为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反方,经济发展应该优先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因此应该优先于环境保护。

首先,经济发展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而环境保护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会对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其次,经济发展也可以带动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会逐渐增强,技术和资金投入也会更多地用于环保领域。

因此,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能力去保护环境。

名人名句方面,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曾经说过,“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环境保护。

影响民族关系因素与民族经济发展

影响民族关系因素与民族经济发展

影响民族关系因素与民族经济发展内容提要: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民族问题备受关注。

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有国内因素与国外因素,民族经济是影响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发展好民族经济才能协调好民族关系。

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角度,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缩小民族间差距,利于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关键词:民族关系、影响因素、民族经济发展一、民族关系问题及发展态势民族关系问题是指一个民族共同体内部与外部或多个民族共同体之间交往时因涉及民族利益或民族权益而产生的矛盾或不和谐问题。

它涉及一个民族共同体根本利益或权益问题,是带有全民族性质的,是民族共同体内部与外部或多个民族共同体之间为了各自的民族利益或权益而进行的关系协调的反映,其实质是民族交往中的利益矛盾或权益分配不协调。

民族利益或权益的非均衡和谐是民族关系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实质包含民族利益或权益在内的民族文化失衡。

⑴在新世纪,国家政策使得民族关系问题得到了新的发展,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地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国力迅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空前提高,民族关系进一步和谐,有效维护了国家和民族地区的稳定,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

各民族走向现代化世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各民族加强合作、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我国现在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和改革逐步深化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但是,也要认识到,在民族地区关系问题上,存在一些隐患。

“民族地区是中国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地区,发展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地方问题还比较突出。

再加上民族分裂势力、恐怖分子、敌对势力捣乱,以及一些西方国家和国际反华势力一直图谋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分化、西化、弱化我国。

”⑵影响我国的民族关系的因素有很多,我们需要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工业革命的民族主义兴起

工业革命的民族主义兴起

工业革命的民族主义兴起工业革命是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英国兴起并逐渐蔓延到其他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以机械化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为特征,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然而,除了带来经济上的变革,工业革命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民族主义的兴起。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工业革命如何助推民族主义的崛起。

一、经济领域:经济独立与民族利益工业革命使得欧洲国家的经济高度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工业化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也创造出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这样一来,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独立变得密不可分,国家开始追求经济自给自足,力图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

例如,19世纪的意大利,由于地理分割和各国控制下的割据局面,经济长期处于衰退之中。

然而,意大利的某些地区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重新焕发了活力。

这种经济兴起为意大利统一的民族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人们认识到只有通过统一才能实现经济的繁荣。

在工业化的影响下,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民族利益的认同。

二、政治领域:国家统一与民族认同工业革命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动力。

在此之前,许多国家都处于封建分裂或半封建状态,民族之间的纷争和对峙层出不穷。

然而,工业革命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局面,迫使各国政治实体重新认识到国家统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举例来说,德国在19世纪中叶之前一直是由各个小国家组成的联邦制实体。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席卷,许多德国地区开始迅速工业化,经济力量的增长推动了德国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由于经济的联系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德国于1871年成功实现了统一,并逐渐崛起为欧洲的大国。

这一过程中,工业革命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政治上的契机和支持。

三、社会文化领域: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复兴工业革命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也为民族主义的崛起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受到了动摇。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民族主义的影响力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强。

然而,全球化和民族主义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分析其根源和解决方法。

1. 引言全球化与民族主义是当代世界的两大潮流,它们分别代表着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样性的不同面向。

全球化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信息、货物和人员的自由流动。

而民族主义则强调本土文化、价值观和利益的保护。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表面上是两个相互牵制的力量,但实质上却蕴含着深刻的矛盾和冲突。

2.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经济利益的对立全球化使得跨国公司的跨境投资和贸易活动更加频繁,这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给他们的民族经济利益带来了挑战。

例如,全球化推动了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转移,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竞争力下降。

这一现象引发了民族主义情绪,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采取保护主义政策,限制外资进入,以保护本土产业和就业机会。

这种经济上的矛盾和冲突,使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矛盾日益尖锐。

3.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对抗全球化的传播媒介和通信技术为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流动提供了便利。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同化的风险,一些传统文化面临消亡的威胁。

这引发了国家和民族文化保护的需求,民族主义情绪随之兴起。

举个例子,许多国家加强了对本土电影、艺术和音乐产业的支持,以保护本土文化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在文化领域的冲突体现了全球流行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

4. 全球治理与民族主权的冲突全球化加速了全球治理的进程,国际组织和国际法规对各国行为进行了规范。

然而,这种全球治理也给民族主义带来了挑战,被视为侵犯国家主权。

许多国家在全球议题上坚持民族主义立场,对国际组织的决策持怀疑态度,甚至退出国际协议。

全球治理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对立。

5. 解决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冲突的途径为了缓解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几个重要的途径值得探讨。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困难及对策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困难及对策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困难及对策党的十八届会议中明确提出了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但从目前来看,我们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少数民族的经济处于一个滞后的阶段。

然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能不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着我国能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战略目标。

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标签:区域经济;共同富裕;少数民族;重要性少数民族和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重要的构成部分。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事业,是马克思主义一直以来着重强调并重视的民族理论的政策原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国家里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同时也是我国实现各个民族共同繁荣富裕的根本的有效途径。

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1.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建设是实现我国各民族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决定著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水平低下、文化教育落后、高技术人才的匮乏也从客观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对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也起到了制约作用,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也受到了影响。

由此可见只要一步步解决这些制约因素,从教育文化、人才引进、科学技术这些方面加以改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民族区域内的教育水平,引进人才,培养高科技人才,民族区域经济必定能快速的发展起来。

同时不断的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使人民共同进步,为实现国家的共同繁荣富强创造良好的条件。

2.加快民族经济的发展,既能给民族经济带来利益,又能给中国带来经济上的根本利益,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建设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族区域人民的热情参与与支持,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需要。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优势资源的重要作用,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统战部领导班子征求意见梳理汇总分析和整改提高措施

统战部领导班子征求意见梳理汇总分析和整改提高措施

坚守精品文档主页地址:/afeidoc81统战部领导班子征求意见梳理汇总分析和整改提高措施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范文大全 | 网站目录 | 标签大全范文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心得体会思想汇报入党材料教程办公软件智能手机摄影教程平面设计建站教程网页设计试卷高考试卷中考试卷语文试卷数学试卷物理试卷历史试卷作文暑假作文寒假作文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考试作文搜索网站首页|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读后感|思想汇报 |心得体会 |个人总结 |协议书 |司法考试 |实习总结当前位置:言小范文网 > 领导讲话 > 乡镇街道 > 统战部领导班子征求意见梳理汇总分析和整改提高措施乡镇街道最新范文〃统战部教育活动工作总结〃在全市宗教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关于XX县创建民族团结城市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XX 县创建民族团结城市工作情况的报告〃街道统战工作情况的汇报〃县委书记在全县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关于对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视察的报告〃统战部领导班子征求意见梳理汇总分析和整改提高措施乡镇街道排行榜职工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学习严打整治斗争工作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思想汇报的写法党员民主评议自评报告军人党员思想汇报商河县“两委抓三会”情况的调查员工违规行为学习心得体会乡镇街道推荐范文〃在全区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县委统战部工作要点〃2010年民族工作汇报〃发挥传统宗教积极作用抵制和防范邪教势〃少数民族酒风俗〃少数民族酒风俗〃统战系统如何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关于对我县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视察的报告乡镇街道相关范文〃统战部先进性教育生活会发言提纲〃雅典奥运会与民族文化〃浅论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论民族经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发挥统战工作优势〃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三区革命的影响〃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三区革命的影响〃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乡镇街道2010-01-24 查阅次数:17次发布人:admin更多统战部班子征求意见梳理汇总分析和整改措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部班子学习,认识到共产党员先进性,关系到执政能力的和执政地位的,关系到党和事业的兴旺发达和的长治久安,这次教育活动时非常,非常必要。

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是一个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复杂问题。

在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关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与民族团结的关键之一。

一、民族利益的含义民族利益是指一个民族集体中的各个成员,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共同享有的权利、利益与资源。

在一个国家内,各个民族的利益应该得到公平的保障与发展。

同时,每个民族也要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和经济活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国家利益的涵义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益与利益。

国家利益的维护是一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重要保障。

由此可见,国家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民族利益。

三、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在一个国家内,不同族裔之间的融合与和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同时,各民族发挥自身优势,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也是国家利益的体现。

四、如何协调和处理好双方关系?实现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协调,需要政府各级部门、各族群众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必须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民族政策,切实加强对各民族权益的保障;其次,各族群众要树立共同发展、团结一心的理念,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最后,各个民族应该加强交流、互相了解,增进民族之间的合作和信任。

总之,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协调和平衡,是国家长治久安和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提高各民族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才能够实现各民族的全面发展。

让我们携手共建和谐的大家园,为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繁荣奋斗不息。

民族关系与经济合作发展

民族关系与经济合作发展

民族关系与经济合作发展在当今社会,民族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不同民族之间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度中,如何处理好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合作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民族关系与经济合作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实践性的建议。

首先,民族关系稳定是经济合作发展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经济合作发展依赖于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关系。

民族关系的稳定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统一性,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外部投资者的注意和信任。

反之,如果民族关系紧张或存在矛盾,将对经济合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合作发展,国家需要采取措施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共融,建立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

其次,经济合作可以促进民族关系的改善。

经济合作是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的重要途径。

通过经济合作,各民族可以共同承担风险和分担利益,形成共赢的局面。

例如,合作开发资源、互助贸易和共享技术等方式都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这种经济合作不仅可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尊重,消除误解和偏见,有助于改善民族关系。

然而,民族关系对经济合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价值观、习俗等差异可能导致沟通和合作的障碍。

在国际经济合作中,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合作发展,国家需要加强跨文化交流和互通有无的能力。

通过增加对外培训、提供翻译和咨询服务等方式,可以帮助不同民族之间更好地沟通和理解,打破文化障碍,促进合作。

此外,民族关系和经济合作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国家可以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和进步。

例如,通过制定包容性的政策,推进民族融合和平等,提高少数民族参与经济合作的机会。

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预防和解决民族矛盾和纠纷。

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可以为不同民族的和谐相处提供保障,增强经济合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了解经济学中的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主义

了解经济学中的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主义

了解经济学中的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主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活动的跨国性和全球互联互通的程度日益加深。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快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经济全球化呈现出四个主要特征: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加、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形成、国际社会分工的深化以及经济合作的加强。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得国际间的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变得更加频繁和便捷,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民族主义的声音也逐渐高涨。

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强调本国经济独立性和民族利益的经济政策和思潮。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一些国家开始追求保护主义政策,试图通过限制进口、提高关税以及限制外国投资来维护本国产业的竞争力和国民经济的利益。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思路。

经济全球化主张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通过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繁荣。

而经济民族主义则强调本国利益的至高无上,试图通过保护主义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市场,以期提高本国经济的自主性和竞争力。

对比而言,经济全球化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机遇。

通过打破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和提高产品和资源的自由流动性,国际市场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化,企业有更多机会扩大自己的产能和市场份额。

其次,经济全球化也促进了技术和知识的传播与创新。

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得科技和知识得以更快速地传播,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最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

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生产要素和特长,通过国际间的专业化分工和互补优势,资源得到了更加优化的配置,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着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公的问题。

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供应链的低端环节,很难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充分的经济利益。

其次,全球化带来了环境和资源的压力。

经济民族主义

经济民族主义

经济民族主义引言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理念和经济学观点,重视国家的经济利益,强调保护和发展本国经济,促进本国产业和就业的发展。

在全球化时代,经济民族主义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因为一些人认为它可能导致保护主义和贸易战,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保护国内经济利益的一种必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经济民族主义的定义、起源、原则和影响。

一、定义经济民族主义强调国家对本国经济的掌控和保护,以确保本国产业和就业的发展。

它与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理念相对立,认为国家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来保护本国经济免受外来竞争的侵害。

经济民族主义者主张实施关税和贸易壁垒,限制国际资本流动,鼓励本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他们认为,通过保护本国经济,国家可以实现经济独立和繁荣。

二、起源经济民族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国家试图通过实施保护主义政策来发展本国工业和经济。

例如,德国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帮助其在19世纪末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

与此同时,美国和英国等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以保护本国工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三、原则经济民族主义主要有以下原则:1. 自给自足: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家应该尽可能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并努力发展本国产业,以实现经济的自给自足。

2. 保护主义政策:经济民族主义倡导实施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以限制来自外国的商品和服务,保护本国产业。

3. 环境保护:经济民族主义者关注本国环境的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反对将本国环境破坏作为发展经济的牺牲品。

4. 国内市场优先:经济民族主义者主张保护本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中的地位,防止国外企业占据过多市场份额,导致本国企业受挤压。

四、影响经济民族主义的实施可能对国家和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1. 本国经济发展:经济民族主义政策可能帮助保护本国工业和就业,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过度的保护主义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少数民族权益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少数民族权益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少数民族权益正方观点:作为正方辩手,我认为我们应该关注少数民族权益。

首先,少数民族也是国家的一部分,他们享有与其他民族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如果我们不关注他们的权益,就是对国家法律的背叛。

其次,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如果我们不尊重和保护他们的权益,就是对国家文化的破坏。

此外,关注少数民族的权益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团结。

如果少数民族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会引发社会不稳定,甚至分裂。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少数民族的权益,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传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名言名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周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左传》。

“百姓之事,大抵不难,难者在于治之。

”——《韩非子》。

反方观点:作为反方辩手,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过分关注少数民族的权益。

首先,国家的主体是多数民族,他们的利益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少数民族只是国家的一小部分,过分关注他们的权益会导致对多数民族的不公平。

其次,过分关注少数民族的权益会导致地区分裂和民族矛盾。

如果我们对少数民族的要求过于妥协,就会给他们错误的信号,导致他们进一步要求分裂或者特权。

因此,我们应该以多数民族的利益为重,适度关注少数民族的权益,不能过分偏袒。

名言名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尚书》。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左传》。

“国之栋梁,不可倾动。

”——《孟子》。

经典案例:历史上有很多因为过分关注少数民族的权益导致的国家分裂和动荡的案例,比如清朝末年因为满族的特权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苏联解体也是因为过分关注少数民族的权益导致的。

这些案例都表明,过分关注少数民族的权益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我们不能过分关注少数民族的权益。

民族危机拯救之道

民族危机拯救之道

民族危机拯救之道民族危机是指一个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面临严重困境和挑战的状态。

面对民族危机,我们需要寻找拯救之道,以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利益,维护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一、加强教育教育是拯救民族危机的基础和关键。

通过加强教育,我们能够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和素养,培养有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全球化视野的优秀人才。

在教育中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此外,要重视职业教育,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让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机会。

二、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加强对民族经济的支持和引导。

通过发展产业、扶持民族企业,提高民族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同时,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弱势族群的扶持,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通过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民族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核心。

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

要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独特文化,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共享。

同时,要注重培养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丰富民族文化内涵。

四、加强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平正义的基石。

我们要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培养全民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司法体系,确保法律的公信力和公正性。

同时,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治安维稳工作,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和谐。

五、加强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保障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加强民族交往和交流,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通过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事务管理,推动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同时,要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和极端主义,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六、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拯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提升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经济民族主义

经济民族主义

经济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以国家利益和民族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政治经济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保护本国经济、促进本国产业发展,以实现国家经济自给自足和强大。

经济民族主义注重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控制,主张在全球化和自由市场竞争中维护本国经济主权和竞争力。

历史背景经济民族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当时的全球经济体系面临变革和动荡,国家间经济竞争激烈。

许多国家开始采取保护性措施,限制进口、提高关税,以鼓励本国产业发展,强调本国经济的独立和自主。

核心理念经济民族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国家利益优先。

倡导者认为,国家应该在经济政策上着眼于本国利益,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国竞争侵害,维护本国劳工和企业的利益。

他们认为国家是经济活动的最重要主体,应该通过干预和规制,保障本国经济繁荣和发展。

实践案例经济民族主义在实践中有多种表现形式。

例如,美国在20世纪初曾通过实施高关税和贸易限制政策,促进本国工业化和发展,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类似的做法也在其他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得到体现,这些国家通过实行“经济国家主义”政策,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

争议然而,经济民族主义也面临许多争议。

批评者认为,过度保护主义会导致市场扭曲和资源浪费,限制了经济效率和创新。

此外,一味追求本国利益可能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和经济冲突,不利于国际合作和发展。

未来展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民族主义在国际舞台上依然有其存在的空间和必要性。

国家可以在发展战略中适度借鉴经济民族主义的理念,既注重本国利益,也兼顾国际合作和共赢。

只有在国际舞台上形成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态势,才能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经济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经济思潮,对于指导国家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全球化和自由市场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保护本国利益的同时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和平衡的问题。

希望各国能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找到一条符合本国国情和全球利益的平衡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电学院电气10-01班于翠云100060105论民族经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摘要:民族经济利益是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各种经济资源、经济条件和经济机会的总和,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从主体、历史和现实看,民族经济利益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民族经济利益的客观内容集中地反映在以国家、民族自治地区和民族为基本主体单位的利益结构之中。

关键词:民族经济利益客观性利益层次法的物质制约性原理表明法律从根本上讲是调整利益关系的工具,法的公平与否完全取决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平衡的程度。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格局要求法律不能只考虑国家经济利益,而且要考虑包括民族经济利益在内的不同群体经济利益和个人经济利益。

那种忽视群体经济利益,认为只存在国家经济利益和个人经济利益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事实上,个人总是某个群体的成员,个人经济利益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群体经济利益来实现。

民族作为人们的共同体,是一种群体,它具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

一、民族经济利益的客观性民族经济利益是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各种经济资源、经济条件和经济机会的总和。

民族经济利益的范围和方向的确立,数量、质量的增长和提高一方面受一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该国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

传统法学理论普遍忽视了民族经济利益的存在,比如边沁就宣称“个人利益是唯一现实的利益”,而庞德只承认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并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利益学说,而在当代资本主义高度发达阶段,社会公共利益作为一种独立的利益形式而成为更多人的共识①。

就连我国当前的法学理论中,并没有民族经济利益的一席之地,而处处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涵盖一切。

“我国法学理论和立法上通常都将国家的、集体的和个人的三者利益并列在一起提出,这常常给我们造成某些错觉”②。

只不过它给我们造成的错觉是民族经济利益已经包含到集体利益中去了。

其实不然,民族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文化范畴,也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法律范畴,同时它带有人的共同体的生物属性,这一切便构成了它不同于其他任何范畴的特点──民族性。

民族经济利益的客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从主体看,民族是构成人类社会的重要主体之一。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构成人类社会的各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家庭、基层组织、行业、阶级及阶层、民族和国家七大层次……依主体的不同,利益可以划分为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地区利益、部门利益、民族利益、阶级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③。

由此可见,从主体考察,民族经济利益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有民族存在,就有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经济利益存在,也就是说,作为客体的经济利益与作为主体的民族是不可分割的。

其二,历史地看,民族经济利益要么表现为一个民族国家的经济利益,要么表现为一国之内的不同民族经济利益。

“在历史的行程中,紧接着一个时代夜幕的是另一个时代的黎明”④。

城邦国家的理想是帝国,而帝国的恶梦却是民族国家。

而今,民族国家已覆盖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这是史无前例的。

总体而言,民族国家的建立旨在排除其他民族的统治,它的基础是新的人们共同体──民族。

组成该共同体的人们首先具有共同的民族经济利益,此时,该民族经济利益与该民族国家经济利益在内涵和外延上基本一致。

而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则是另一种情形:由于存在着多个不同的民族,因而,国家政权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多民族共治政权而不是一个民族的自治政权。

因此,各民族除了具有共同的经济利益的表象──国家经济利益之外,还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各民族经济利益。

我们所言的民族经济利益,当然是指多民族国家里不同民族的经济利益,主要是少数民族的经济利益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利益。

多民族国家民族经济利益的客观性反映了各民族在多民族国家里基于各自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文化类型而产生的各民族经济利益上具有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历史实际。

其三,从现实看,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实际决定了各民族经济利益的多元化格局。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代中国是古代中国的传承继受者。

当今我国民族经济利益多元化的格局表现为:一方面,全国56个民族根本的经济利益的统一性。

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治保障,国家的建立使国内各民族成为一个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实体,从而也确保了各民族共同的经济利益之安全。

另一方面,各民族所居住的区域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差异和民族的社会文化差异,不仅使不同民族经济利益活动的内容各不相同,而且使其经济活动的方式和道路选择,也表现出重大的差异”①,因而,各民族经济利益客观上具有差异性。

在我国,这种民族经济利益的多元化格局是以二元结构为表征的,突出地表现为汉族居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利益上存在的差异。

民族经济利益的客观性要求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充分考虑民族经济利益的客观实际,运用公正有效的法律机制实现民族经济利益的分配。

二、民族经济利益的层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利益是个客观范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②。

正是利益的客观性决定着法的内容并非立法者任意的主观意志的体现,而是具有受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客观内容。

民族经济利益的客观内容集中地反映在以国家、民族自治地区和民族为基本主体单位的利益结构之中。

其一是国家利益层面中的民族经济利益。

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国家利益就是不同主体的共同利益,主要表现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根本利益”③,这种共同利益以“普遍利益”的面貌出现,它一方面反映着我国社会各种利益主体阶级力量的对比关系,另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公平正义价值,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包括民族在内的各主体在基本社会公正理念的主导下,逐步实现其经济利益。

因此,在国家利益中,总包含着各民族的共同利益,也包含着不同民族共同的经济利益。

我国的法律从宪法到基本法律和法规都贯彻着民族平等的原则和保障全国各民族共同利益的原则,从而应证了民族经济利益不但包含在国家利益之中,而且有可靠的法制保障。

其二是以民族自治地方为单位的民族经济利益。

对民族关系和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关系历史实际的考察,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从我国历史看,民族关系主要围绕汉族与少数民族以及主要少数民族(建立了政权)之间关系两个层面展开。

从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关系的情况看,无论是以汉族为主建立的中央政权还是以某一个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中央政权,对其他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地区基本采取了比较松散的联系或统治政策,无论是表面的臣服、羁縻,还是怀柔与因俗而治,基本没有脱离“民族自治”的樊篱。

到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承认了民族自决权,主张建立联邦制国家。

1922年7月,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提出:“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蒙古、西藏、回疆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盟共和国”①。

1938年9月,毛泽东在作《论新阶级》的报告中提出:“允许蒙、藏、瑶、苗、彝、番等各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②。

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③,第一次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④。

从此以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之后,于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84年5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又修改了该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对历史上民族政策的一种延续。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三个层次,与此相对应,民族经济利益分别以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为单位分为三个层次。

区域自治并非某一个少数民族的自治,而是在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域以一个少数民族为主,其他民族共同参加的自治。

区域自治符合历史上和现实中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关系的实际情况。

毫无疑问,纯粹的某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域是不存在的,各民族(包括汉族)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才构成了民族地区的生活画面。

因此,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正是考虑了民族和区域两个因素,一方面,该地域某一个少数民族从绝对数量或相对数量上达到一定规模,另一方面,其他民族也生活在该地域。

考虑到这个区域内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才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这些不同的民族统一于区域之中,又使这个区域围绕着某个民族而实现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自治,而以经济利益为客观体的经济自治权是经济自治在法律上的表现。

当前,我国的民族经济法以民族自治地方为最主要的主体,通过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基本法律中的民族经济法规范、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不同效力层次的法来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利益,从而实现民族经济利益,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和民族发展。

其三是以民族为单位的民族经济利益。

民族是由民族成员构成的。

然而,构成民族的民族成员并非全部聚居于一个固定的地域,他们经常由于历史或现实的种种原因而散居在全国各地。

尽管该民族也许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聚居地域,但散居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那么,这种情况下是否存在以民族为单位的民族经济利益呢?答案是肯定的。

以回族为例,尽管其聚居地有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贵州咸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等一个自治区,两个自治州和十个自治县,但是,在全国各地基本都有散居的回族存在。

他们以民族为单位的经济利益不但渗透在这些自治地方的经济利益当中,而且主要表现为基于其共同的宗教信仰而享有的经济利益,如清真食品的生产、销售、贸易和管理。

法律应当而且已经肯定了这种经济利益的合法性并通过相应立法予以保护。

在广大的汉族地区,尽管少数民族只占极少数量,但是,他们的民族经济利益应当得到保护,他们的宗教信仰应当得到尊重,他们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样应得到重视,这也是人类文明的起码要求。

另外,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区基本上地处边疆,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状况较差,社会生产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无论是从民族的角度还是从地域的角度看,他们的经济利益是一致的,需要获得同汉族或其他地区同等的经济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