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答案
民族理论与政策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贵州民族大学
第一章测试1.斯大林在()中提出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
A:《崩得在党内的地位》B:《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C:《论犹太人问题》D:《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答案:B2.一般来说,最初民族形成于A:原始社会崩溃,氏族、部落瓦解时期B:资本主义社会C:封建主义社会D:奴隶制社会答案:A3.清代的《嘉庆会典》中曾经把全国的民族构成以”户” 的形式分类为A:8种B:10种C:20种D:15种答案:D4.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全国汇总登记的民族名称多达()多个,其中仅云南省就达200 多个。
A:320B:400C:460D:260答案:B5.1979 年,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经识别后得到确认。
至此,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陆续确认了55 个少数民族。
A:景颇族B:傣族C:基诺族D:佤族答案:C6.侧重于从民族的社会属性上划分,可以将民族划分为A:古代民族B: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C:近代民族D:现代民族E: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答案:BE7.我国民族识别的依据是A:民族关系B:族体名称C:民族特征D:民族源流E:民族意愿答案:CDE8.族体渊源也就是共同族源,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具有氏族、部落等起源的共同性或同源性。
A:对B:错答案:A9.古尔邦节既是伊斯兰教的节日,也是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民族节日。
A:错B:对答案:B10.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人类远祖最初的群体是()。
A:野蛮人B:原始群C:部落D:氏族答案:B2.部落联盟最初都是因()而结成的暂时的军事性组织。
A:生产B:血缘关系C:防御与掠夺D:劳动答案:C3.民族同化的类型可分为()。
A:部分同化与整体同化B:主动同化与被动同化C:文化同化与迁徙同化D:自然同化与强迫同化答案:D4.民族的物质产品生产、精神产品生产和自身生产及其有关方面的有机的排列和组合被称为()。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二章)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二章)第十二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第十二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一、填充题一、填充题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 语言意识 )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
)的长期稳定。
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形成)规律、(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繁荣的)规律。
)规律。
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了民族本身(发展水平)和(分布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
)。
二、单项选择题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D )种。
)种。
A .12B 12 B..13C 13 C..14D 14 D..15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 )。
)。
A .满、回.满、回B B B.回、壮.回、壮.回、壮C C C.满、壮.满、壮.满、壮D D D.满、蒙.满、蒙.满、蒙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A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的形式的拼音文字。
式的拼音文字。
A .11B 11 B..12C 12 C..13D 13 D..14三、多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
)。
A .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B B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C C 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D .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E E E.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2.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DE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研究民族关系、民族发展以及国家如何通过政策手段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学科。
它不仅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还与国家的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紧密相关。
以下是关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一些试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 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A. 民族的起源和发展B.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C. 民族意识的形成D. 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答案:B2. 在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依据是()A. 民族平等原则B. 民族自决原则C. 民族融合原则D. 民族自治原则答案:A3. 下列哪项不属于民族政策的范畴?()A. 语言使用政策B. 文化保护政策C.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D. 经济优惠政策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民族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A. 保障民族平等B. 促进民族团结C. 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D.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答案:ABCD2.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研究内容涉及()A. 民族的起源和演变B.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C. 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D. 民族政策的法律基础答案:ABCD三、简答题1. 简述民族平等原则在民族政策中的重要性。
民族平等原则是民族政策的基石,它要求国家在法律面前对所有民族一视同仁,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这一原则有助于消除民族歧视,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关键。
2.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有的政治制度,其特点包括:(1)在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自治机关由当地各民族人民选举产生,保障了民族的参与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3)自治机关在国家法律范围内,可以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法规和政策;(4)旨在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四、论述题1. 论述如何通过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政策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制定和实施针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和发展潜力;其次,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投资和创业,以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居民收入;再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讯和公共服务,提高民族地区的对外联系和开放程度;最后,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当地居民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1.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 ABCE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D.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丰富 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BC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D.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 E.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3.民族教育( ABCD )。
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 B.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 C.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E.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4.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BCDE )。
A.民族教育与宗教的联系紧密 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 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5.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BCDE )。
A.形成了不同民族的经济结构 B.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 C.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D.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 E.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6.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 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D.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E.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7.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DE )。
A.独立 B.平等 C.尊重 D.使用 E.发展8.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A.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进行民族识别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 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9.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ABCE)A.朝文三协 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D.回文六协 E.蒙文八协10.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ABDE )。
电大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论述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论述题论述学习中国民族理论的重要意义1.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2.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3.学习中国民族理论,对做好民族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民族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1.民族与宗教的联系:a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宗教。
b.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对维系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存在,对民族的经济生活、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有着很大的影响。
c.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2.民族与宗教的区别:a.民族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民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属于社会历史范畴。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的社会意识一种观念形态,属于思想意识范畴。
b.民族与宗教有各自的产生发展的规律。
举例说明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从部落发展成的民族和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共同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必然形式,也是一个逐渐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部落内部的血缘联系逐步削弱,地域、财产因素逐渐加强,血缘溶合、语言交融、地域联片扩大、经济交换交流加强.心理因素包容过程加速进行,从而最终导致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具有语言、心理、地域,经济等方面共同特征的民族产生。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
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规律属于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
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过程表现为“同源异流”、“异源同流”等具体形式。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次的民族分化、同化、组合。
有的民族源头相同,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最后发展成不同的民族。
如一般认为苗、瑶、畲等民族的形成是“同源异流”的结果。
有的民族则是在历史的某一时刻,从某些民族中分离出来,溶合其它民族因素,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如回族的形成就是这种情况。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最全的期末复习答案
一、填充题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2.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3.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C4.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D5.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F6.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M7.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8.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9.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2.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3.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4.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集约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的经济增长方式。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四)及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四)及答案综合测试四一、填充题1.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相结合的方针。
3.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和()相结合的原则。
4.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式扶贫。
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的、()的经济增长方式。
6.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
因此,一个民族的教育在这一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和作用。
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和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
8.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9.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科学、()、哲学、()、风俗、节日等。
10.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因而对整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1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和(),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1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和()的长期稳定。
1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规律、()规律和()规律。
1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民族本身()和()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1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和()。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册答案
第一次作业一、填空1、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2、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3.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4.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5.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6.民族( 融合)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7.民族( 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8.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9.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10.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二、单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政治性)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2.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的问题.3.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经济发展).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斯大林).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1987年).6. 民族(D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7.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自然)同化.8.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性质)决定的.9.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和谐).10.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1.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 信息综合方法C.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 定性分析方法E. 定量分析方法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A.血统B.生活C.语言D.宗教E.风俗习惯3. 民族发展包括(BCD )等.A.原生态发展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E.次生态发展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BC ).A.自然因素B.民族自身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E.政治因素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D.民族间通婚情况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四、辨析题1.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2.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对)3.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4.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5.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五、论述题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一、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最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自检自测参考答案-第二章-民族
第二章民族:一、填充题1、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夷狄B、族类C、夷族D、蛮夷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时期。
A、春秋战国B、秦汉C、南朝D、隋唐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A、血统B、语言C、风俗习惯D、自然力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A、1954年B、1965年C、1978年D、1987年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B、人文属性C、社会属性D、文化属性E、生物属性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几个因素之中包括()。
A、血统B、生活C、语言D、宗教E、风俗习惯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文化D、共同经济生活E、共同心理素质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奴隶制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C、资本主义民族D、社会主义民族E、共产主义民族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民族特征B、历史依据C、现实依据D、民族意愿E、就近认同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docx
D.民族间通婚情况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6.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普遍性B.国际性C.不定性D.敏感性E.连锁反应性
7.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
综合测试二
一、填充题
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
否具有()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
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团结、互助、(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多个民族,居住在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
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10000 B.12000
C.3 000 D.1000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
以民族差别
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
4.当今世界,()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6.民族问题是随着(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7.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 )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14.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问题。
15.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16.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17.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公里。
18.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制度等。
)制度、综合测试二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的内容。
3.2005 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6 .民族问题是随着()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7.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8.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
在()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9.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10.只有进行()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11.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12.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13.民族间()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的需求。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库附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库附答案众所周知,民族是一个由血缘、文化和历史深深交织而成的概念。
在当今社会,民族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解决民族问题,很多国家都制定出了相应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民族问题,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成为了很多考试的热点题材。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考试题目及其附带的答案。
一、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1. 民族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得多的过程,需要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__。
答案:民族意识的形成是文化因素、历史因素、血缘因素等多种因素齐头并进的结果。
2. 以下哪一种因素不是导致民族意识形成的原因?A. 血缘因素B. 经济因素C. 文化因素D. 政治因素答案:B。
虽然经济因素对民族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作用,但不是民族意识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民族政策的种类和作用1. 民族政策可以分为平等政策、优惠政策和______政策。
答案:自治政策。
2. 下列关于民族政策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民族政策是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B. 民族政策应该保证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平等地位C. 民族政策不能限制少数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D. 民族政策的基本任务是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而不是国家的整体利益答案:D。
民族政策的基本任务是兼顾少数民族的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不应该将二者割裂开来。
三、少数民族的自治问题1. “自治”是指什么?答案:自治是指少数民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独立地管理和治理自己的事务。
2. 对于一个地方少数民族自治区,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该自治区所属地区的地方立法机关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该自治区的立法和行政权力B. 该自治区领导人应该由该地区的相关部门任命C. 该自治区的自治权力不应该侵犯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D. 该自治区的宪法、法律应该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答案:B。
该自治区领导人应该由该自治区选出,而不仅仅是由相关部门任命。
一村一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最全答案
1、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和政策不属于民族理论的范畴。
正确的答案是"错"。
2、民族识别是落实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使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需要。
正确的答案是"对"。
3、民族融合,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正确的答案是"错"。
4、随着我国民族平等政策的切实贯彻落实和民族平等思想的逐渐深入人心,在一些社会交往中,个人的民族属性开始起很大的作用。
正确的答案是"错"。
5、在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存在了,阶级斗争不复存在,民族问题与阶级斗争毫无关系。
正确的答案是"错"。
6、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和有利的国际环境。
民族关系状况是国内环境中的重要内容。
民族问题影响社会发展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正确的答案是"对"。
7、大民族(原来的压迫民族)采取措施,包括照顾、帮助甚至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来抵偿生活上实际形成的不平等。
这实际上是民族不平等的表现。
正确的答案是"错"。
8、设立自治机关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
正确的答案是"对"。
9、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正确的答案是"对"。
10、坚持改革开放,积极稳妥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利于少数民族落后经济的发展。
正确的答案是"错"。
11、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
正确的答案是"对"。
1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97.75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
A.民族群体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个体之间
D.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答案】:A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B.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C.不同民族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答案】:D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决定的。
A.性质
B.发展规律
C.社会基础
D.结构
【答案】:A
4.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A.和平共处
B.和平与发展
C.互助与互利
D.求同存异
【答案】:B
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A
6.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
B.民族与部落
C.民族与部落联盟
D.民族与氏族
【答案】:A。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试卷A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试卷A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 16分)1.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和本民族、本地区的情况、特点,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权力。
2.民族观:人们对民族、民族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政策。
3.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它以民族为旗帜,以一个民族为中心,以一个民族的利益为最高利益,鼓吹超阶级的全民族共同利益。
4.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异同,都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二、填空(每空1分,共 14分)1.江泽民提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照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的顺序组成。
3.《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二十条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4.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前提,民族团结又是实现民族平等的保障。
5.我国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包括各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两个方面的平等权利。
6.民族主义在我国的表现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7.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首先提出来的。
9.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发展繁荣时期,不是民族消亡时期。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 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题号填在答题表中。
共20分,每题1分)1.下列民族中属原生形态的民族是:BA.回族 B.汉族 C.达斡尔族 D.美利坚民族2.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下列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1千万的是哪个民族?DA.回族 B.蒙古族 C.藏族 D.壮族3.把民族划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A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 D.特征属性4.一般来说,最初民族形成于:BA.原始社会B.奴隶制社会 C.封建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5.民族平等作为一种政治要求,是什么革命的产物:D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6.除特殊情况外,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是:B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7.冬不拉弹唱是我国哪个民族的曲艺形式:BA.维吾尔族B.哈萨克族C.塔吉克族 D.俄罗斯族8.下列各项中,哪个不属于民族识别的依据:AA.族体名称 B.民族特征 C.民族意愿 D.民族源流9.下列四项中,哪个不属于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因素?AA.民族特征 B.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 C.民族政策 D.政治体制10.下列民族中,解放前实行盟旗制度的民族是:CA.东北的鄂温克族B.川滇交界处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C.内蒙古的蒙古族D.贵州的苗族1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是:DA.人民代表大会制B.联邦制C.政治协商会议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12.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个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CA.《西藏王臣记》B.《阿诗玛》C.《玛纳斯》 D.《蒙古秘史》13.下列四项中,哪个不属于民族的基本特征:D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血统14.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是:CA.民族矛盾B.民族的社会原因C.民族差异 D.民族交往15.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D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16.民族理论学科以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什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DA.民族纠纷B.联邦制C.民族区域自治D.民族问题17.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BA.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民族素质B.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C.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资源开发D.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国家统一18.自治机关民族化的核心任务是:AA.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B.巩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C.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教事业D.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BA.1952年B.1984年C.1954年D.2001年20.以下四项中,不属于民族基本属性的是:DA.民族自然属性 B.民族社会属性 C.民族生物属性 D.民族竞争属性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二项是符合题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多项选择题1.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 ABCE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D.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丰富 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容有( ABC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D.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 E.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3.民族教育( ABCD )。
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 B.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 C.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E.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4.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BCDE )。
A.民族教育与的联系紧密 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 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5.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BCDE )。
A.形成了不同民族的经济结构 B.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 C.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D.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 E.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6.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 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D.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E.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7.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DE )。
A.独立 B.平等 C.尊重 D.使用 E.发展8.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A.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进行民族识别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 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9.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ABCE)A.朝文三协 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D.回文六协 E.蒙文八协10.就人为(神学)而言,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ABDE )。
A.的观念或思想 B.的感情或体验 C.的传承和发展 D.的行为和活动 E.的组织和制度11.我国少数民族的信仰和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有( ABCDE )。
A.群众性 B.民族性 C.国际性 D.长期性 E.复杂性12.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的世界性的主要有( ABCDE )。
A.东正教 B.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E.基督教13.所谓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任何都要遵循以下行为准则:( ACDE )。
A.维护法律尊严 B.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人民利益 D.维护民族团结 E.维护国家统一14.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ABCE )A.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B.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 D.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融合作用 E.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15.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其:( ABCDE )。
A.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 B.是否有利于人民团结 C.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 D.是否有利于民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E.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16.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 ABCDE )。
A.民族性 B.群众性 C.传承性 D.变异性 E.敏感性17.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如下方面:( BCDE )A.遗传原因 B.自然原因 C.经济原因 D.历史文化原因 E.原因18.当前,迫节需要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比例,其中主要包括( ABCDE )。
A.数量结构 B.文化知识结构 C.专业结构 D.分布结构 E.年龄结构19.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 AB )的方针、原则。
A.科学技术干部 B.理论干部 C.军事干部 D.管理干部 E.文化干部一、填充题1.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
3.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国家利益)和(当地民族的实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式扶贫。
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集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的经济增长方式。
6.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
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民族教育专门法)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办学形式)、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
8.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9.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哲学、()、风俗、节日等。
10.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条件)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先导)。
1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语言意识)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1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
1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形成)规律、(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繁荣的)规律。
1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了民族本身(发展水平)和(分布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1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
16.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
17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
18.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生活条件)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19.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无形)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0.民族风俗习惯中的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阻碍)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21.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民族风俗习惯的(人为改革)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22.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23.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特别是(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等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和更为深入的信仰。
24.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这是决定长期性的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着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这是决定长期性的外在条件。
25.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信仰)问题与(政治)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专业好文档并存。
26.所谓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与(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二、单项选择题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D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帮助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3.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 C )。
A.有利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B.帮助和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4.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支援、支援、支援广西和,支援,支援,支援和,全国支援。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的同时,、、、四省市重点支援。
这一行动叫做( D )A.西部开发 B.手拉手行动 C.工程 D.对口支援1.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B)。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民俗文化2.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 A ),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
A.科技人员和教员 B.科技人员 C.教员 D.研发人员3.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D )个。
A.基本前提 B.必然要求 C.必然结果 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4.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A )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B.民族语言的发展 C.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D.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1.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D )种。
A.12 B.13 C.14 D.15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 )。
A.满、回 B.回、壮 C.满、壮 D.满、蒙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A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的形式的拼音文字。
A.11 B.12 C.13 D.141.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B ) A.一种突变 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 C .民族的进化 D.民族的发展2.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 D )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