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案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案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河中石兽》这篇文章。
(2)分析并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章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运用想象力,将文章中的场景和人物生动地描绘出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定的意志力。(3)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互助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和理解《河中石兽》这篇文章。
(2)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深入解读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2.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
(3)将文章中的场景和人物生动地描绘出来。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石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石兽的来历和特点。
(2)简要介绍《河中石兽》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朗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2)要求学生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准备与同学交流和讨论。3. 合作探讨: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各小组针对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寓意进行深入讨论。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强调文章中所传递的正能量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
河中石兽 教学设计教案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理解并背诵《河中石兽》全文。
(2)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其用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论证方法及其艺术特色。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课外资料,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
(3)提高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文中的论证方法进行写作实践。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认识到学问的重要性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并背诵《河中石兽》全文。
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其用法。
3. 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论证方法及其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运用文中的论证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1. 课堂导入:
(1)教师简要介绍《河中石兽》的作者、背景及文章特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外资料,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
3. 合作探讨: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论证方法及其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
(1)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其用法。
(2)教师示范翻译课文,讲解文章难点。
5. 练习巩固:
(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练习成果,及时纠正错误。
河中石兽 教学设计教案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课程导入
教学目标:
1. 引起学生对《河中石兽》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教学内容:
1. 介绍《河中石兽》的来源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要角色和事件。
教学步骤:
1. 向学生简要介绍《河中石兽》的故事背景。
2. 提问学生对故事的期待和好奇心。
3.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关注主要角色和事件。第二章:课文讲解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1. 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意象。
教学步骤:
1. 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意象,如比喻、拟人等。
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第三章:角色分析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各角色的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分析故事中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教学步骤:
1. 让学生阅读课文相关段落,注意各角色的行为和对话。
2. 分析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如勇敢、聪明等。
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增强学生对角色的理解。第四章:故事情节分析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2. 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推理和预测。
教学步骤:
1. 让学生阅读课文相关段落,注意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分析故事情节的转折点和因果关系,如意外事件的发生等。
(完整版)《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郑丽芹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二).教材分析
《河中石兽》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作者是纪昀,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主要内容是石兽掉在了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可以仅仅是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的分析水的冲击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局部形态的改变。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接触到的文言文还比较少,对文言文词汇的积累比较少,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养成主动积累文言词汇的习惯,比如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的词语,以及之、于、乃、以、耳等重点的文言虚词,都要注重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学习本文,还可以学会一些处事原则和方法,弥补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课时:2课时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案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教案简介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河中石兽》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1.2 教学内容
课文《河中石兽》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探讨故事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1.3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促进互动和思考。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2.2 教学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河中石兽》。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理解角色行为和情感变化。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关键词和句子。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矛盾和情节发展。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三章:角色形象分析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动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素养。
3.2 教学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动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角色的理解和评价。
3.3 教学方法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行为和心理描写。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角色的分析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四章:道德观念与人生哲理探讨
4.1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河中石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能够分析并理解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3)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2)通过分析、讨论和归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教学文本:选文《河中石兽》。
2. 教学重点:理解选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3. 教学难点:分析选文的寓意和深层含义,运用文中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石兽。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石兽能够在河中存在并发展壮大?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文,理解大意。
(2)让学生标注出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合作学习: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文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4. 探究学习:
(1)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与环境相关的问题。
(2)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提出解决方案。
四、作业布置
1. 让学生根据选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并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
河中石兽 教学设计教案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课程导入
教学目标:
1. 引起学生对“河中石兽”主题的兴趣。
2.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好奇心。
教学内容:
1. 介绍“河中石兽”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石兽与河流的关系。
教学活动:
1. 展示图片或视频:河中的石兽。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对河中的石兽有什么想法?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石兽的了解和故事。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分享。
第二章:石兽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标:
1. 了解石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
1. 介绍石兽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2. 讲述石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和变化。
教学活动:
1. 展示图片或视频:不期的石兽。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注意到石兽的变化了吗?
3. 讲述石兽的起源和发展故事。
4. 引导学生讨论石兽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讨论。
第三章:石兽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石兽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石兽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 讲述石兽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适应性。
教学活动:
1. 展示图片或视频:不同形态和结构的石兽。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注意到石兽的形态和结构了吗?
3. 讲述石兽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4. 引导学生讨论石兽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适应性。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讨论。
第四章:石兽的生态与保护
《河中石兽》教案集合6篇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河中石兽》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河中石兽》教案篇1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复习文言文加点字解释。
二、思考问题。
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三、请学生口头回答上述问题,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大意。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多媒体演示】
(1)、学生演示。
(2)、教师演示。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2、师生共同归纳: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五、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
1、概括文章的中心: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领悟这一道理。
六、拓展阅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训练题。
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水中石兽真会向上游
教案河中石兽教学设计大全
经典教案河中石兽优秀教学设计大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背诵《河中石兽》全文;
(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理解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河中石兽》;
(2)理解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作用;
(3)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
(1)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2)修辞手法的运用;
(3)对文中主题思想的深度剖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河中石兽》的背景及作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查找生字词,并组内交流讨论。
3. 合作探讨: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
(1)教师讲解生字词及其含义;
(2)教师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作用;(3)教师引导学生剖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主题思想。
5. 课堂练习:
(1)学生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2)学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背诵文章。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能力目标: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积累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情感目标:学习从实际出发,观察事物对待生活,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品味文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回顾讲过的两篇文言文,熟悉积累的实词虚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1、导入新课。
2、解题:河中石兽:河中:表示地点;石兽:像石狮子之类的物体。
3、学生初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
4、听教师读,注意断句。
5、学生再读,并整体感知文章。
这是一个关于的故事。(找石兽)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
1、生再次浏览文章,想想这一个关于找石兽的故事中,有哪些人物。用“谁找石兽”的形式说说每段的意思。(僧、讲学家、老河兵)
2、请学生一段一段的读,想想这些人都用啥方法在找石兽。用“谁怎么样找石兽”的形式说说。
3、结果谁找到了石兽?为啥别的人没有找到石兽呢?
第三阶段:拓展积累
1、通假字:曳铁钯中的“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
不亦颠乎中的“颠”通“癫”,疯狂。
2、古今异义:一寺临河干中的“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与湿相对。
尔辈不能究物理中的“物理”古义: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
盖石性坚重中的“盖”古义“发语词。今义:遮住。
3、重点词句:一寺临河干:临,靠近。山门圮于河:坯:倒塌。
河中石兽 教学设计教案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式。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石兽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生能够了解并解释文章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知识。1.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石兽的来历和传说。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理解石兽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学生通过讨论,解释文章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知识。2.2 教学资源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石兽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石兽的来历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石兽的来历和传说。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石兽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3.3 课堂讲解
教师对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对文章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知识进行解释,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4 实践活动
学生观察石兽的图片或视频,描述其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石兽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作业布置
4.1 作业内容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案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教案概述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河中石兽》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石兽的象征意义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
故事情节的梳理和分析。
主题思想的探讨和理解。
石兽的象征意义的解读。
1.3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
第二章:故事情节梳理
2.1 故事梗概
简要介绍《河中石兽》的故事情节,包括主要角色和事件。强调石兽在故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2 故事情节分析
分析故事的起承转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引导学生关注石兽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2.3 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石兽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并回答:故事中的角色对石兽的态度和行为有何变化?第三章:主题思想探讨
3.1 主题思想概述
引导学生理解《河中石兽》所传达的主题思想。
强调石兽作为自然力量的象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3.2 主题思想分析
分析故事中人物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互动。
3.3 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故事中的石兽代表了什么意义?
学生思考并回答: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章:石兽的象征意义解读
4.1 石兽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石兽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强调石兽代表自然力量和不可预测性。
4.2 石兽的象征意义分析
分析石兽在故事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石兽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4.3 思考问题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案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河中石兽》这篇文章。
(2)分析并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3)通过讨论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河中石兽》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讨论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河中石兽》这篇文章。
(2)分析并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教学难点:
(1)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文章中复杂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河中的石兽,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理解:
(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3. 分析与讨论:
(1)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总结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河中石兽教案一等奖
河中石兽教案一等奖
教案:河中石兽
目标:通过了解河中石兽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奇观的欣赏能力。
素材:图片、视频或文字描述河中石兽的特征。
步骤:
1. 热身活动:与学生共享一些关于自然奇观的照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奇观的兴趣。
2. 导入话题:给学生展示一张描绘河中石兽的图片(或文字描述),询问学生对这个奇特景象的了解和感受。
3. 知识讲解:介绍河中石兽的特征,例如河中石兽是一种岩石形态奇特的自然奇观,形似动物或人类,常出现在河床中,由长时间流水侵蚀形成。
4. 互动探究:分小组让学生就河中石兽的形状、出现地点等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5.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前往附近河流或利用多媒体展示真实的河中石兽照片或视频,让学生亲身观察、感受和欣赏河中石兽的美丽与独特性。
6. 学生总结: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对河中石兽的观察和感受,进行小结和交流。
7. 创作分享:鼓励学生以河中石兽为题材进行绘画、写作或其他形式的创作,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8. 总结回顾: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他们对河中石兽的理解和体验。
延伸活动:
1. 学生可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其他类型的自然奇观,扩展他们对自然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前往其他著名的自然奇观地点,体验和观察自然现象,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024年教学设计范文:《河中石兽》教案
一、教案背景
《河中石兽》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文章,通过对河中石兽的描述,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特点和魅力。本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本文以石兽为线索,引出对都江堰、郑国渠等古代水利工程的介绍,表现了作者对先民们聪明才智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
(2)能够分析并欣赏古代水利工程的特点和魅力;
(3)能够理解作者对先民们聪明才智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河中石兽的来历和特点;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古代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意义;
(3)通过研究性学习,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先民们聪明才智的敬佩之情;
(3)培养学生对水利工程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
1. 河中石兽的来历和特点;
2. 古代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意义;
3. 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难点
1. 河中石兽的来历和特点;
2. 古代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意义;
3. 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表达技巧。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河中石兽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水利工程的好奇心;(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代人会在河中放置石兽?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河中石兽的来历和特点;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主探究古代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意义。
3. 合作学习:
(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古代水利工程的理解和感悟;
(2)让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一篇关于古代水利工程的小论文。
河中石兽教案7篇
河中石兽教案7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河中石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概括大意,找出层次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
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培养学生实际调查观。
教学重点: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汇,并能背诵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教课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1.重点字
圮.(pǐ)募.(mù)金棹.(zhào)小舟木柿.(fèi)曳.(yè)铁钯.(pá)
湮.(yān)没啮.(niè)齿溯.(sù)流臆.(yì)断欤.(yù)
2.通假字
曳铁钯(“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
3.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并,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2)阅十余岁(阅,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3)盖石性坚重(盖,古义:句首发语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4)但知其一(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5)是非木杮(是,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6)求之下流,固傎(固,古义:副词,本来;今义:坚固)
(7)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今义:物理学)
(二)作者简介
纪昀(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编加的)。清代学者、文学家,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晚年自号白云,乾隆年间进士。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编撰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
(三)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沧州“老河兵”(卷十六),徽州“唐打猎”(卷十一)等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和智慧,尤属佳品。
三、整体感知
词类活用
(1)棹数小舟(名词用为动词,划船)
(2)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特殊句式
(1)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2)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3)省略句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四、整体感知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办法?
答: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够提出正确看法。
2.故事对石兽的位置的看法各是怎样的?理由是什么?
答:⑴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理由,水有冲击力,将随水流而下。⑵讲学家认为石兽在下沉处深埋,因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⑶老河兵认为石兽已逆流而上,因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
3.文中写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答: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4.为什么寺僧与讲学家的看法是不对的,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答: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理,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而老河兵有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石兽、泥沙与流水的关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答: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
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2、从这篇文章当中,你学到了什么?
答:一是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二是实践出真知;三是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四是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三、写作借鉴
1、逐层深入,脉络分明
本文三段,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和尚根据物体被水冲向下游的规律,判断石狮已被冲走,摇船往下流寻觅,结果终无所获。紧接着展开第二个层次,设帐讲学的道学家以博学自夸,嘲笑和尚不懂事物的特性。他分析了石与泥沙的不同特性后,得出石兽深陷在原处的结论。言之凿凿,使听的人“服为确论”。这时,作者笔锋一转,从一旁杀出个“程咬金”——老河兵来,使本文深入到第三个层次。老河兵凭他多年治河的实践,分析了石头、泥沙和流水的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应向上游寻找石兽的结论。这结论一般人想不到,它是合乎科学论证的。作者在以上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画龙点睛般地议论一句,立刻收尾,戛然而止,揭示了题旨。全文故事曲折但只用短短200多字,脉络分明且层层深入、结构严密,余味无穷。
2、卒章显志。
本文先记述了庙僧、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兽的不同方法,然后由事及理,在结尾处卒章显志,揭示了“遇事不能根据某个道理主观臆断”的主旨。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说理短文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好方法,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臆断。
板书设计:
借事说理
僧:考虑问题不全面
讲学人:空谈理论
老河兵:阅历深广,实践经验
批判“空谈理论,盲目追从”的世风(遗憾)
强调“实践出真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