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教案完美版

合集下载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上以松脂、蜡和.(huò)纸灰之类冒之B.持就火炀.(chánɡ)之C.木格贮.(chǔ)之D.更.(gèng)互用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以.纸帖之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B.自冯瀛王始印.五经欲印.C.不若.燔土若.止印三二本D.又为.活板未为.简易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板印书籍B.已后典籍皆为板本C.药稍镕D.庆历中,有布衣毕昇4.下列对句中词类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用火)B.则以纸帖.之(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C.用讫再火.令药镕(名词用作动词,烘烤)D.木格..贮之(名词用作动词,用木格)能力提升全练5.(2023河北唐山期末改编,7—9)阅读下文,完成(1)—(3)题。

(10分)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唐人尚未盛为之.不以木为之.者B.其.印自落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C.则以.纸帖之以.手拂之D.持就.火炀之瞬息可就.(2)(★★☆)翻译下面的句子。

河中石兽优质教案

河中石兽优质教案

河中石兽优质教案
教案标题:河中石兽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河中石兽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掌握观察和描述河中石兽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了解河中石兽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
1. 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河中石兽;
2. 实地考察河中石兽栖息地;
3. 课堂展示相关模型或标本。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入河中石兽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学习:通过讲解和展示,介绍河中石兽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描述河中石兽的生活环境;
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河中石兽的特点,并讨论如何保护它们的生态环境;
6. 拓展: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实地调研,拓展学生对自然生态的了解和关注。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结合实地考察和课堂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关注自然生态,积极参与保护行动。

2024年课文《河中石兽》教案

2024年课文《河中石兽》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河中石兽》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能够欣赏并评价课文中的佳词妙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有关课文背景的文化知识。

(3)学会通过朗读、复述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河中石兽》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欣赏并评价课文中的佳词妙句。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河中石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写这篇文章?他想传达给我们什么信息?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文章情感。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佳词妙句,感受语言的魅力。

(2)学生尝试运用所学,进行仿写练习。

5. 情感体验:(1)学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深入体验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收集有关课文背景的文化知识,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河中石兽教案2

河中石兽教案2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河中石兽》全文;(2)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有关石兽的传说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描绘的石兽形象;(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专家等方式,深入了解石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与传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全文背诵《河中石兽》;(2)掌握文中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分析文中描绘的石兽形象,了解石兽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与运用;(2)石兽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深入了解;(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石兽的传说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2)引发学生对石兽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僻字词做好笔记;(2)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专家等方式,深入了解石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描绘的石兽形象;(2)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生僻字词的含义;(2)详细解析石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3)分析文中描绘的石兽形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与传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石兽的理解和感悟;(2)选取一篇与石兽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全文《河中石兽》;3. 选择一篇与石兽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综合素质:通过课后访谈、学生互评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素质表现。

2024年《河中石兽》教学教案

2024年《河中石兽》教学教案

2024年《河中石兽》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河中石兽》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简介。

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河中石兽》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探讨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掌握。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思考和讨论能力的提升。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探讨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简介和生词。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和寓意。

讨论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实践法: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增强语感。

3.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课文和相关图片,增加直观性。

音频设备:播放课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文学网站和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和背景介绍(5分钟)第二步: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第三步:分析与讨论(15分钟)第四步: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4.2 时间安排课时:共4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完成时间。

学生考试表现: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5.2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石兽的图片或故事,进行分享。

活动二: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活动三:石兽绘画,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绘制石兽的形象。

活动四: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石兽的寓言故事。

有关河中石兽教案3篇

有关河中石兽教案3篇

有关河中石兽教案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有关河中石兽教案3篇有关河中石兽教案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范文《河中石兽》教案

教学设计范文《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寓言手法表达道理的技巧。

能够概括故事情节,理解石兽象征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

学会通过细节分析,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传统文化和寓言故事的兴趣。

领会故事中传达的勤奋、谦逊、务实等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主要人物的特点。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石兽的形象传达道理。

2. 教学难点:文中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对石兽象征意义的深入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石兽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简述石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僻词汇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自主总结石兽的特征及其象征的含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问。

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讨论石兽寓意。

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难点词汇和句式。

深入解析石兽的象征意义,阐述文章的中心思想。

5. 案例分析: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石兽故事中的道理。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作业布置抄写并翻译课文中的重要段落。

写一篇关于石兽寓意的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观察学生对石兽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相关知识:介绍其他含有石兽形象的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

引导学生了解石兽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课堂活动:举行石兽形象设计比赛,让学生发挥创意。

选取几件作品进行展示,并讨论其寓意和创新之处。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评估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促进自我提升。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河中石兽的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河中石兽的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河中石兽的优秀教案河中石兽的优秀教案(精选10篇)引导语:《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纪昀,记载的是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下面是有关文章的教学教案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河中石兽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河中石兽》记载的是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结合注释,读准字音,积累词语,理解大意。

一、读准字音圮(pǐ) 募(mù) 棹(zhào)柿(fèi) 湮(yān) 啮(niè) 溯(sù) 欤(yù)二、在阅读中积累下列词语:1. 古今异义并:古义:一起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阅:古义:古义:经历阅十余岁今义:阅读是:代词这是非木柿今义:判断词是盖:古义:发语词盖石性坚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但:古义:只但矢其一今义:表转折但是,却2. 一词多义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去去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为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橘生于淮南则为橘是为其来也在3.词性活用三、探究结构第一层:和尚重修庙门难寻石兽;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兽已深埋;第三层:按老河兵指引找到石兽;第四层:阐述遇事不能主观之理。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河中石兽》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了解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2)学会如何从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河中石兽》的基本内容及其主旨。

(2)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

(3)课文中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

(2)从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字词,掌握其正确运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2)从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和表达。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

2. 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正确运用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以及观点论证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悟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1)深入学习课文《河中石兽》,分析其象征意义。

(2)探讨文中表现的民族精神,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2. 教学资源:(1)相关文献资料,关于《河中石兽》的解读。

(2)多媒体课件,展示石兽的图片和相关传统文化元素。

七、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河中石兽》教案10篇

《河中石兽》教案10篇

《河中石兽》教案10篇《河中石兽》教案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河中石兽》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河中石兽》教案篇1【教学目标】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概括大意,找出层次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

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是教学的重点。

文章中相关语句在翻译上有一定难度,故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纪昀轶闻】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朗读课文。

四、借助注释和词典翻译课文。

【译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二石兽并沉焉。

(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焉,助词,无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以为顺流下矣。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河中石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河中石兽的来源、特征和文化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河中石兽的基本情况,包括来源、特征和文化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使学生理解和领会河中石兽的文化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讨论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投影仪、幻灯片和教案。

(2)实地考察和实物展示。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1)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河中石兽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知道河中石兽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授河中石兽的来源和特征。

(2)讲解河中石兽的文化意义,如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实物展示与讨论(10分钟)(1)展示一些真实的河中石兽,供学生观看。

(2)让学生围绕河中石兽的特征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 实地考察(20分钟)(1)组织学生前往本地的河中石兽雕刻群,进行实地考察。

(2)指导学生观察河中石兽的雕刻工艺和细节。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收获,并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河中石兽的文化意义,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六、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河中石兽的短文,包括来源、特征和文化意义。

2. 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其他传统建筑文化的材料,进行展示。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河中石兽的来源、特征和文化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河中石兽教案一等奖

河中石兽教案一等奖

河中石兽教案一等奖
教案:河中石兽
目标:通过了解河中石兽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奇观的欣赏能力。

素材:图片、视频或文字描述河中石兽的特征。

步骤:
1. 热身活动:与学生共享一些关于自然奇观的照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奇观的兴趣。

2. 导入话题:给学生展示一张描绘河中石兽的图片(或文字描述),询问学生对这个奇特景象的了解和感受。

3. 知识讲解:介绍河中石兽的特征,例如河中石兽是一种岩石形态奇特的自然奇观,形似动物或人类,常出现在河床中,由长时间流水侵蚀形成。

4. 互动探究:分小组让学生就河中石兽的形状、出现地点等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5.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前往附近河流或利用多媒体展示真实的河中石兽照片或视频,让学生亲身观察、感受和欣赏河中石兽的美丽与独特性。

6. 学生总结: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对河中石兽的观察和感受,进行小结和交流。

7. 创作分享:鼓励学生以河中石兽为题材进行绘画、写作或其他形式的创作,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8. 总结回顾: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他们对河中石兽的理解和体验。

延伸活动:
1. 学生可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其他类型的自然奇观,扩展他们对自然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前往其他著名的自然奇观地点,体验和观察自然现象,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河中石兽教案

初中语文河中石兽教案

初中语文《河中石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河中石兽》。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

(3)了解作者蒲松龄及作品《聊斋志异》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河中石兽》。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和结构。

(3)了解作者蒲松龄及作品《聊斋志异》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蒲松龄及作品《聊斋志异》。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河中石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

(2)及时反馈,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6.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看法。

(2)推荐相关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河中石兽》。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查阅资料,了解《聊斋志异》的其他故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练习题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河中石兽教案7篇

河中石兽教案7篇

河中石兽教案7篇河中石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

2. 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 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1. 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2. 寻找石狮的不同方式及其理由、结果。

3. 对讲学家和老河兵的认识、评价。

学习内容整体感悟纪昀是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24岁便中进士,31岁已成为翰林院大学士。

其渊博的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官至礼部尚书。

其作品与其渊博的学识一样,涉猎广泛,内容杂博,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

在他的作品中,纪昀记录了许多他的亲身经历,详述了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的一切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河中石兽》对于我们的思维和认识具有较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阅历和经验不同,其思维方式必然也会迥乎不同,对于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也难免受种种条件的局限,但我们人类的认识毕竟在一步步接近真理。

只是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经常因为某些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造成谬误,有时甚至是集体的长期把谬误当作真理顶礼膜拜,尤其是由于某些当事人的特殊身份或地位使这些谬误神圣化后,人们想要再推翻它就更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传统的认识丰富了人们的思想,但它同时也束缚了对事物的认识更新和发展。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万象,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一次次的打破旧的思维或认识模式,仔细审察并研究客观世界的规律。

《河中石兽》叙事简约,与他一贯的写作风格相同。

全文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

寺僧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是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讲学家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就一定正确吗?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是松散而轻浮,石狮沉到泥沙上,就会越陷越深。

他的一套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讲学家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不更加荒唐可笑吗?老河兵因为自己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有关河流的水、石、泥沙等的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流水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击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泥沙而形成陷坑。

【精华】河中石兽教案三篇

【精华】河中石兽教案三篇

【精华】河中石兽教案三篇【精华】河中石兽教案三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河中石兽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河中石兽教案篇1【导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背诵课文。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是苏轼游石钟山后的感慨。

他在前人李渤经过实地考察却得出错误结论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情不亲眼看亲耳听,却凭主观想象去判断它的有无,可以吗?今天将要学习的《河中石兽》一文,同样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圮(pǐ)募(mù)棹(zhào)杮(fèi)湮(yān)啮(niè)溯(sù)欤(yú)(2)词义一寺临河干(靠近)山门圮于河(倒塌)阅十余岁(经过,过了)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规律、道理)众服为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求石兽于水中(寻找)如是再啮(这样)竟不可得(终于,到底)但知其一(只)盖石性坚重(表议论的发语词,无实义)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以为顺流下矣(认为)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3)通假字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用的家具)不亦颠乎(“颠”同“癫”,疯狂)(4)古今异义一寺临河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一为与“湿”相对,二为做)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盖石性坚重(古义:发语词;今义:遮住或有遮蔽作用的器物)(5)一词多义之闻之笑曰(代词,代指到下游寻石兽十余里这件事)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议论)其反激之力(助词,相当于“的”)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如如是再啮(副词,像)如其言(介词,按照)学法指导:词语的作用分析法词语的作用一般有:1.精确性作用。

河中石兽教案汇总9篇

河中石兽教案汇总9篇

河中石兽教案汇总9篇河中石兽教案汇总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河中石兽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中石兽教案篇1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复习文言文加点字解释。

二、思考问题。

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三、请学生口头回答上述问题,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大意。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多媒体演示】(1)、学生演示。

(2)、教师演示。

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2、师生共同归纳: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五、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领悟这一道理。

六、拓展阅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训练题。

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水中石兽真会向上游吴德锋纪昀(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是出名的清人笔记小说之一。

蔡元培先生将它与《红楼梦》、《聊斋志异》鼎足并列为“有清一代三大小说”。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河中石兽》这个故事,颇负盛名。

近来有人对纪昀的这个说法,表示怀疑。

理由是石重水轻,无论如何,沉于水中的石兽,只可能顺流而下,决不可能逆流而上。

河中石兽教案(完整版)

河中石兽教案(完整版)

《河中石兽》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实词,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知识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说明一、作者引入新课1、讲一小故事:1、倾听有关纪晓岚的故事由作者纪晓岚这位大有关纪晓岚的儿时的趣事2、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才子的小故事引入,说明这一“满清第一大学士” “风流才子”--纪晓岚的故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其才(自由发言,分散回答)、趣,从而也掌握一华了。

3、参照注释,知道有关些必要的文学常识。

4、组织学生讲一讲《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学常识5、引出《阅微草堂笔记》共24卷,记述狐鬼神怪和见闻琐事。

二、朗读,感知课文1、范读、领读课文、跟读,反复朗读课文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点拨:字词的读音掌握字的读音:圮棹曳湮中最重要的手段,2、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2、发言:复述课文中的故事后学生在自行朗读,复述课文中所讲故事。

课文讲述了寻找两座掉入水中的由情入理,能够在石兽的故事。

读清读顺的基础上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说明三、合作学习,交流讨论1、引领、点拨学生扫清课文的先自己参照书下注释,边读边对照注以这种小组合作的字词理解障碍。

释翻译,遇到问题及时做标记。

形式,来解决疑难2、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后分小组讨论:问题,降低难度,试翻译课文,弄懂大意。

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拿到小组内来进而培养学生这种讨论解决。

阅读浅近的文言文关键词:的能力。

古今异义词:干阅已①圮:坍塌②曳:牵引③湮:埋没……3、课堂交流,资源共享。

再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积累文言字词以考试的形式,积累文言有问有答的:在课堂有剩余时间字词的解释掌握:的情况下,增置此选派一学生为主考官啮:咬,这里指沙子被水的反作用力环节,使学生对课提出问题,同学回答冲刷。

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溯:逆流而上。

巩固,强化训练.课后作业:A、B级学生继续认真阅读课文,写一篇小短文,说明能够在上游找到石兽的道理。

河中石兽语文教案

河中石兽语文教案

河中石兽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河中石兽的特点和传说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石兽的神秘色彩及其象征意义。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他人等方式,拓宽视野,了解我国类似的传说故事。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创作自己的神话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会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石兽的神秘色彩及其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河中石兽的特点和传说故事。

2.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他人等方式,拓宽视野,了解我国类似的传说故事。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创作自己的神话故事。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河中石兽》。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河中石兽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石兽的特点。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石兽的神秘色彩。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石兽的传说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石兽的形象有哪些神秘之处?4. 拓展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访问他人,了解我国类似的传说故事。

5. 创作练习(1)教师提出创作任务:尝试创作一个关于石兽的神话故事。

(2)学生分组合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创作。

(3)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评价彼此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河中石兽》优秀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河中石兽》优秀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河中石兽》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通过描绘河中的石兽,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文章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引导人们要顺应自然,敬畏自然。

本篇文章适合七年级学生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散文的阅读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的字词、典故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够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

3.能够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能够运用文章中的句子、典故进行表达和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

2.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典故。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讲解文章的大意、内容、哲理等。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哲理。

3.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哲理,准备相关的讲解材料。

2.课件:教师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参考资料:教师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查阅和引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文章的标题《河中石兽》,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河中石兽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哲理。

教学设计范文《河中石兽》教案

教学设计范文《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河中石兽》。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分析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3. 课文主题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文中某些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河中石兽》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河中石兽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讲解分析(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 练习巩固(1)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提高语文素养。

6. 情感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所学。

8.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提高语文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作者,梳通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河中石兽》记载的是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结合注释,读准字音,积累词语,理解大意。

一、读准字音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啮(niè)溯(sù)欤(yù)二、在阅读中积累下列词语:1.古今异义并:古义:一起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阅:古义:古义:经历阅十余岁今义:阅读是:代词这是非木柿今义:判断词是盖:古义:发语词盖石性坚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但:古义:只但矢其一今义:表转折但是,却2.一词多义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去去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为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橘生于淮南则为橘是为其来也在3.词性活用三、探究结构第一层:和尚重修庙门难寻石兽;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兽已深埋;第三层:按老河兵指引找到石兽;第四层:阐述遇事不能主观之理。

二、探究中心1.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明确: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事都不能根据主观推断的道理。

总结固趣:布置作业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教学目的进一步理解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聚情景激趣纪昀,字晓岚,他身子很是肥硕,生平最畏暑热;做总裁时,在馆内校书,适值盛夏,炎酷异常,他便赤着膊圈了辫,危坐观书。

巧逢乾隆帝踱入馆门,他不及披衣,忙钻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见,传旨馆中人照常办事,不必离座,馆中人一齐遵旨。

乾隆帝便踱到纪昀座旁,静悄悄的坐着。

纪昀伏了许久,汗流浃背,未免焦躁起来,听听馆中人寂静无声,就展开了帷,伸首问众人道:“老头子已去么?”语方脱口,转眼一瞧,座旁正坐着乾隆帝,这一惊正是不小。

向着他道:“纪昀不得无礼。

”纪昀此时只得出来穿好了衣,俯伏请罪。

乾隆帝道:“别的罪总可原谅,你何故叫我老头子?有说可生,无说即死。

”众人听见这句上谕,都为纪昀捏一把汗。

谁知纪昀却不慌不忙,从容奏道:“老头子三字,乃京中人对着皇帝的统称,并非臣敢臆造,容臣详奏。

皇帝称万岁,岂不是老?皇帝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称子。

这‘老头子’三字,从此流传了。

”聪明绝顶。

乾隆帝拈须笑悦。

从这个故事看,纪晓岚为人机智,善于强词夺理,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他记载的“河中石兽”,居然会逆流而上,它是真的吗?本节课我们将在进一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加以探讨。

探究固趣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课文,探讨文意。

一、学生翻译课文,老师讲评较正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

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

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二、课堂探究:1.故事对石兽的位置的看法各是怎样的?理由是什么?明确:⑴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理由,水有冲击力,将随水流而下。

⑵讲学家认为石兽在下沉处深埋,因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⑶老河兵认为石兽已逆流而上,因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

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

2.为什么寺僧与讲学家的看法是不对的,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明确: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理,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而老河兵有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石兽、泥沙与流水的关系。

3.你认为课文讲的故事是真实可信的吗?为什么?总结固趣布置作业:预习《小圣施威降大圣》,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水中石兽真会向上游吴德锋纪昀(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是出名的清人笔记小说之一。

蔡元培先生将它与《红楼梦》、《聊斋志异》鼎足并列为“有清一代三大小说”。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河中石兽》这个故事,颇负盛名。

近来有人对纪昀的这个说法,表示怀疑。

理由是石重水轻,无论如何,沉于水中的石兽,只可能顺流而下,决不可能逆流而上。

他们认为纪昀所说的这个故事,尽管很生动、有趣,很能吸引人,无奈事实决非如此,石兽向上游,不过是文学家的幻想,客观上并不存在。

事实真的如此吗?寻找沉在河中的石兽,究竟应在上游还是下游?不久前发生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回事,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回事的情节几乎与纪昀所记一模一样,即西双版纳有一条河中有两块大石,它们有一半露在水面。

十多年前,有一块石头被人炸碎,另一块也随之失踪,大家都不知道这块未炸碎的石头到哪里去了。

十多年后,有人在离原地十多里的上游,发现了那块失踪了的石头,经核对,它确实是本来位于十多里外的下游那一块。

它是怎么“游”上来的呢?原来炸另一块石头时,这块石头的基础也被震坏,它丧失了屹立不动的根基,正如纪昀所说的水冲走石边沙的道理,在十多年的时间中,它逐渐地向上游翻滚了十多里路。

它向上“游”时经过之处,留下了一道明显的沟,令人信服他说明,纪昀所记,确非虚言。

这一有趣的自然现象,1980年4月当地的报纸作过详细的报道。

这故事不仅教育我们如何思考问题,对从事水中打捞也有实际指导意义。

有关纪晓岚的对联故事清代才子纪晓岚,乾隆年间进士,从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十多年,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24卷,享有与《聊斋志异》并行海内外的盛誉。

他文情华瞻,慧黠敏捷,是个对句奇才,天地万物、古今诗赋无不可入对者,信手拈来,出口成趣,浑若天成,其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夫让人叹为观止,关于纪晓岚对联的故事,笔记、野史中多有记载,在民间也流传颇广。

有一年冬天,纪晓岚跟随乾隆南巡至白龙寺,适逢寺僧鸣钟。

庄严古刹,钟声悠然,乾隆诗兴大发,挥笔写下"白龙寺内撞金钟"七个大字。

纪晓岚见之,知是乾隆有意考他,便从容挥笔对上下联:"黄鹤楼中吹玉笛"。

乾隆当即拍手称赞:"佳对!"。

纪晓岚熟读诗书,记忆力很强,其师曾以杜甫《兵车行》中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出联考他,他巧妙地运用李商隐《马嵬》中句"他生未卜此生休"作对,天衣无缝,工整贴切,令其师不得不佩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乾隆16年夏季,乾隆帝见池中荷花初放,乾隆得句云:"池中莲藕,攥红拳打谁?"。

纪晓岚看到池子左边的蓖麻,便以问对句,答道:"岸上蓖麻,伸绿掌要啥?"。

同样以问句相对,天衣无缝,令乾隆称奇。

纪晓岚中取进士那年,见京城当铺林立,随口吟出一句上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但苦思不得下联。

后来他执令赴通州当主考官,见通州有南北之分,苦思数月的上联便有了下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绝妙之极。

有一年秋,一个经常愚弄百姓的戏班到纪晓岚家乡演出,因该地很穷,生活很差,戏子们心中怨气很大。

于是,在一出戏中饰"主考官"的戏子便借戏讽刺该地的乡民:"酸芥菜,臭黄瓜,入口眉愁眼眨;"熟料恰逢纪晓岚回乡看望父母,于是愤然回敬道:"毁梨园,败戏德,开台腔乱调翻!"纪晓岚曾有一位脾气不好的医生朋友。

某日纪晓岚因小恙前去求诊,这位医生朋友对他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诊费、药费全免,纪晓岚心想对联之事能难倒我?便点头应允。

上联为:"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纪晓岚便借其脾气发挥,续了下联:"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既触其缺点,又促其改正,一语双关,妙哉!一知县早闻知纪晓岚才华横溢,极善对句,想亲自试之。

某日恰遇纪晓岚随驾巡视至此县,他便出了个刁钻的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

纪晓岚思虑片刻,一时难以为对,环视四周,见有一鹦鹉,便从容对道:"鹦有雌雄都叫哥。

"该知县对纪晓岚的才华暗暗称奇。

清代才子纪晓岚入宫以后,每天给乾隆皇帝讲书,读诗文,时间一长,不免有思乡之苦。

一日,乾隆皇帝看出了纪晓岚的心事,便对他说:“看你终日闷闷不乐,必有心事。

”纪晓岚说:“何以见得?”乾隆于是说,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立刻下跪说:“正是,陛下如恩准假还乡,当感戴不尽。

”乾隆说:“只要你对出朕的上联,就准假。

”纪晓岚说:“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皇帝见纪晓岚的下联对仗十分工整,不觉大悦,于是准假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清代才子纪晓岚,乃一代风流人物也。

他文情华瞻,所出妙联绝对,天地万物,古今诗赋无不可入者,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浑若天成,堪称对句奇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