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脉管炎的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1例

中医辨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1例
临床 资 料 本 组 31例 病历 均 系 安康 地 区 中 医医院脉 管 炎科 收治 的住 院患 者 。其 中男 30例 , 女 1例 ;年 龄 在 18~ 3O岁 者 1l例 ,31~ 40岁 1 3 例 ,41~ 50岁 7例 。有寒 冻史 者 24例 ,外 伤 1例 , 无 明显诱 因者 6例 。病程 2~5年 17例 ,6~10年 11例 ,n 年 上 3例 ,平均 病 程 5.8年 。临床 分 期 :I期 14例 ,Ⅱ期 12例 ,Ⅲ期 I级 5例 。辨 证 分
痊 愈 。 讨 论 乳 腺 增生 病属 中 医“乳癖 ”范 畴 。现
代 医学 认 为 乳 房 内分 泌激 素 作 用 的靶 器 官 ,卵巢 功能 失 调 后 体 内雌 激 素相 对 增 多 ,黄体 素 分 泌减 少 ,使 乳 腺 组织 不 断处 于雌 激素 的 刺 激之 中 ,不能 由增殖 转入 复 旧或 复 旧 不全 ,久 丽 久之 导致 乳腺 组织 增 生 ;中医认为 本 病病机 主要 :旬肝郁 气滞 ,痰 l瘀蕴 结 于 经络 ,从 而 形 成乳癖 。方 中 柴胡 、郁金 、青 皮、香 附疏肝 解郁 ,宣 饧气 机 ,鳖 甲、瓜萎 、浙 贝母 软坚 散 结 ,橘核 、荔枝 核 行散 滞气 ,善i奇阴核肿痛 , 当归 、赤 芍 、玄胡 理 气 活血化瘀 止 痛 ;诸 药 合同 ,共 奏疏 肝 解郁 ,活 血化 瘀 ,软坚 散结之 效 。 现代药 理 研 究证 明 :柴 胡 、郁 金 、青 皮 等 可促 进 雌激 素在肝 脏 的代 谢 ,有 效 消 除 或缓 解 主 证 ;当归 、赤礴 可 改 善机 体 血液 循环 ,降低 血液粘 稠度 ,抑制组 织 内单 胺 氧化酶 活力 ,抑 制 胶 原纤 维合成 ,从而促 进乳 腺 增生 之 肿 块 及纤 维 吸 收 ;鳖 甲有抑 制 结 缔组 织 增 生 作用 。临 床应 用证 明 安全无 毒 副作用 ,不失 为治 疗 乳腺增 生 病有 效方 法 。

脉管炎健康教育

脉管炎健康教育

脉管炎健康教育脉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主要影响到人体的动脉和静脉,导致血管壁的炎症和伤害。

脉管炎可以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缺血和缺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组织坏死和器官功能衰竭。

为了提高公众对脉管炎的认识,预防和管理这一疾病,以下是一些关于脉管炎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什么是脉管炎?脉管炎是一种炎症性血管疾病,它主要发生在动脉和静脉中。

脉管炎可引起血管壁的炎症和伤害,导致血管狭窄、闭塞,甚至造成组织坏死。

脉管炎可以影响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脏、肺部、肾脏、神经系统等。

常见的脉管炎类型包括巨细胞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变态反应性动脉炎等。

二、脉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脉管炎的具体病因尚不彻底清晰,但遗传、免疫因素、感染、环境因素等都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脉管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系统异常激活、血管内皮损伤、炎症细胞浸润等。

这些因素导致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壁的破坏和血液循环障碍。

三、脉管炎的症状和体征脉管炎的症状和体征因病情轻重、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发热、关节痛、肌肉疼痛、皮肤疹、眼部症状等。

在早期阶段,脉管炎的症状可能比较轻微,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会逐渐加重并波及到更多的器官和组织。

四、脉管炎的诊断和治疗脉管炎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血液检查、血管造影、组织活检等。

治疗脉管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类固醇激素、抗炎药等。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严重病例,包括血管成形术、血管搭桥术等。

五、脉管炎的预防和管理预防和管理脉管炎的关键是控制炎症反应和保护血管壁的健康。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管理脉管炎的建议: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保护血管健康。

2.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会伤害血管内皮,增加脉管炎的风险。

3.定期体检和监测: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血管造影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脉管炎。

阳和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8例临床疗效观察

阳和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8例临床疗效观察

阳和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8例临床疗效观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指一种发生于四肢末端的周围血管疾病,属中医“脱疽”范畴。

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间歇跛行,继则剧烈疼痛,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

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具有病程长,截肢率高,易复发的特点。

古籍《灵枢·痈疽》中有关本病记载:“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

治之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认为此病以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为主要病机,现代医学认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四肢中小血管的节段性炎症性病变,多因受凉、潮湿、嗜烟、外伤、性激素紊乱等引起肢体血管闭塞导致肢体坏疽,节节脱落。

时至今日这种疾病依然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截肢率高,常反复发作,多次截肢也常发生。

西医采用扩张血管,改善循环,高压氧治疗,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等方法治疗,疗效欠佳,我院脉管病科于2008-2016年使用阳和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8例,临床观察疗效明显,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修订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断标准如下:(1)年龄多在20-40岁(2)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表现: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间歇跛行,剧烈疼痛,瘀血、营养障碍表现、坏疽;(3)40%-60%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4)血管彩超或造影提示:肢体动脉狭窄闭塞的位置多在腘动脉及其远端动脉;常累积中小动脉;(5)多有吸烟、外伤、受寒凉史;(6)活动期见免疫功能变化如Ig G、Ig A、Ig M等指标异常。

1.2一般资料:38例患者均为本院脉管病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35例,女3例,年龄最大者50岁,最小者16岁,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2个月;发病部位:四肢3例,双下肢20例,左下肢5例,右下肢5例,左上肢2例,右上肢3例,其中坏疽5例。

脉管炎中医治疗法

脉管炎中医治疗法

脉管炎中医治疗法引言脉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传统中医学认为,脉管炎是病理因素和体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医治疗脉管炎旨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血管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脉管炎的中医治疗法。

一、中医诊断中医治疗脉管炎首先需要进行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进行病因辨证,并综合分析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结果,确定病因、病位和病机。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气血不足、瘀血内停、湿热蕴结等。

二、中医治疗原则在确定了中医诊断后,下一步是制定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脉管炎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清热解毒:对于湿热蕴结类型的脉管炎,应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以清热泻火、祛湿化痰为主要方法。

2.调补虚损:对于气血不足类型的脉管炎,应以调补虚损为主要治疗原则,以益气养血、补肾壮阳为主要方法。

3.活血化瘀:对于瘀血内停类型的脉管炎,应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以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为主要方法。

根据具体的病情,医生会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常用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脉管炎有多种方法,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脉管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根据具体的病情和辨证类型,选用不同的药物组方。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当归、红花等。

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可以有效地改善脉管炎的症状。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的炎症反应。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合谷穴、太冲穴、足三里穴等。

3. 中医推拿治疗中医推拿是利用手法技术对人体进行治疗的方法。

通过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消散瘀血。

常见的推拿手法有:拇指推法、揉法、按法等。

4. 中医理疗治疗中医理疗是利用物理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常用的中医理疗方法有:艾灸、刮痧、热敷等。

这些理疗方法可以通过温热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的炎症反应。

一般中医能治脉管炎吗

一般中医能治脉管炎吗

一般中医能治脉管炎吗
脉管炎为一种常见疾病,在患有脉管炎时会出现行走时疼痛加重的症状,摸及疼痛位置可有血管条状鼓起现象并且腿部皮肤色加重为红肿。

通过休息可使得症状减轻,脉管炎如果不经治疗会反复发作,常见治疗方法为西医。

但是中医对于治疗脉管炎也有一定的疗效,下面就来看看中医是怎样治疗脉管炎的。

静脉炎中医治疗方法
辨证分型治疗
(1)血栓性浅静脉炎:
方药:五神汤加减。

药用金银花、紫花地丁、茯苓、车前子、丹参、桃仁、红花、牛膝。

方以金银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茯苓、车前子清利湿热,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配牛膝破血通经,并引药下行。

红热甚者加公英、连翘、黄柏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肿胀甚者加苍术、泽泻以利湿消肿;疼痛甚者加制乳香、制没药以活血止痛。

(2)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方药:清热通络汤加减。

药用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茯苓、车前子、生苡仁、白花蛇舌草、丹参、炮甲珠。

方以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车前子、生苡仁、茯苓、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丹参、炮甲珠活血散结消肿,肿胀明显者,皮色光亮者,加土茯苓、泽泻;疼痛明显者,加制乳香、制没药;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以上就是中医治疗脉管炎常见的两个方子,对于效果也取得了一定的显著成绩,如果患者朋友选择中医进行治疗的话同时要做到饮食上的配合,不要饮用茶叶水,饮食最好清淡易消化。

另外还需要大量食用水果,对病情有一定的帮助。

脉管炎

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闭塞性疾病,本病病因尚未完全了解。

一般认为与长期吸烟、患肢受寒、潮湿和外伤等因素有关。

病变主要累及四肢,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静脉。

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1.疼痛:这是最突出的症状。

轻者休息时减轻和消失,行走后复现或加重,形成间歇性跛行;重者剧烈而持续,形成静息痛,尤以夜间为甚,常使病人屈膝抱足而坐。

2.发凉和感觉异常:患肢发凉怕冷,以趾(指)端最明显。

并有针刺、麻木或烧灼感。

3.皮肤色泽改变:皮肤颜色苍白或紫红色。

4.营养缺乏性变化:皮肤干燥、脱屑、皲裂、汗毛脱落、趾(指)甲变形和生长缓慢;小腿周径缩小、肌肉松弛、萎缩;趾(指)变细。

5.坏疽和溃疡:患肢趾(指)端发黑、干瘪、干性坏疽、溃疡形成。

治疗建议建议中医治疗,应在有经验的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治疗,可供选择的中成药有:(1)属阳虚寒凝型的,宜温阳通脉,祛寒止痛。

可服阳和丸、软皮丸、右归丸等。

(2)属气滞血瘀型的,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可服血府逐瘀丸、复春片、毛冬青片、活血化瘀丸等。

(3)属热毒蕴结型的,宜清热解毒,化瘀通络。

可服清血内消丸、大败毒膏、毛冬青片等。

(4)属气血两虚型的,宜补气养血,活血通络。

可服十全大补膏、人参养荣丸、通塞脉片等。

注意事项1.避免寒冷刺激。

冬季宜穿长筒棉套,使患肢保暖。

穿着宽大舒适的鞋袜,避免因局部磨擦、挤压而引起外伤。

2.注意卫生,患肢常用温水或肥皂清洗。

经常修剪趾(指)甲,积于趾间的污垢,尤要去除。

3.除有严重组织坏死、剧烈疼痛的病人外,均应下床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宜。

节制性生活。

4.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进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

可选用一些温性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有利于温通经络。

还可选食山楂、马兰头、柿、油菜、芹菜等扩张血管的食品和绿豆、海带、淡菜、荞麦面等能软化血管的食品。

忌食生冷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必须戒烟。

刘继前详述:脉管炎疾病更适合冬病夏治

刘继前详述:脉管炎疾病更适合冬病夏治

刘继前详述:脉管炎疾病更适合冬病夏治正常情况下,人体局部的温度和血流量有一定的关系。

血液流量大,温度就高,如果血液供应减少,就会很凉,特别是手脚离心脏最远,最容易发凉。

脉管炎属于中医“脱疽”范畴,与细菌感染毫无关,是一种顽固的慢性血管疾病,表现为肢体的疼痛、怕冷、感觉异常(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烧灼感等),肤色异常苍白,或出现潮红或紫绀,肢体下垂时更明显。

普通人在寒冷时,外周血管会收缩,皮肤温度降低,但随着环境变暖,手脚温度能够很快恢复正常;而有血管疾病的患者,原本血管在寒冷的刺激下已经处于收缩状态,加上动脉有狭窄性病变,手脚血液供应就会更少,会格外发凉。

手脚发凉+间歇性跛行,这种下肢缺血的早期表现可以持续数年,如果在这个阶段赶快治疗,大多能避免疾病加剧后的巨大痛苦。

但遗憾的是,这个阶段就诊的患者较少,大家都意识不到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以为手凉脚凉是年老体弱的正常现象,就给忽略掉了,丧失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如果疾病持续恶化,到了最后,手脚将出现持续的剧烈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溃烂,甚至发黑、坏死,患者常抱足而坐,彻夜难眠……遭受长时间痛苦的折磨。

其实,脉管炎在冬季极易复发,所以也适合夏治。

北京丰台国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刘继前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与实践后,建议患者“冬病夏治”治疗脉管炎。

从夏天开始预防性治疗,改善肢端血运,促进侧枝循环建立,避免冬天病情复发或加剧。

需要提醒的是,在冬病夏治同时,脉管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保暖2.忌空调直吹,3.冷水冲淋;4.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出现外伤;5.注意姿势,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体姿;6.谨慎用药,避免使用收缩血管药物;戒烟。

脉管炎病理及治疗

脉管炎病理及治疗

脉管炎病理及治疗脉管炎全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发生于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导致中小动脉节段性狭窄、闭塞,肢端失去营养、出现溃疡、坏死,是一种较顽固的血管疾病,并不是血管壁本身的一种炎症表现,与细菌感染没有关系。

中医学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归于“脱疽”范畴。

《黄帝内经》对周围动脉病的认识是这样写的:“发于足指,名日脱疽。

其状赤黑,死不治。

不赤黑,不死。

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对脱疽后期的症状特点、预后判断、治疗方法的描述颇为准确。

患脉管炎的高危人群是吸烟者(尤其是青壮年男性)、精神紧张者、营养不均衡、寒冷潮湿地区居民、家族遗传因素。

绝大多数发生于20-40岁的男性,女性很少见。

1.临床上将本病的发展过程分三期:初期(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发凉、怕冷、沉重,足趾有针样痛、小腿肌肉出现痉挛性疼痛、间歇性跛行、患肢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可游走性浅静脉炎,全身症状不显著。

中期(营养障碍期):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间歇性跛行加重,并有静息痛。

患肢皮肤常呈潮红色、紫红色或苍白色、足部皮肤干燥、脱皮、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变形、汗毛脱落、小腿肌肉有萎缩现象、患肢动脉搏动消失。

可有情绪不安,头晕腰痛,筋骨松软之症。

后期(坏死期):患肢由于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溃疡或坏死,大多数局限在足趾或足部,向上蔓延至踝关节或小腿者很少见。

疼痛剧烈难忍,患者常抱膝而坐,捶胸顿足,号啕大叫,痛不欲生。

坏疽的足趾脱落后,常遗留溃疡而经久不愈合。

全身常伴有发热、口干、食欲减退、失眠、便秘、尿黄赤等症状。

中医称脉管炎为脱疽,多见于北方寒冷地区。

脉管炎主要侵犯中小动脉,如动脉、胫前、胫后动脉、股动脉、尺、桡动脉等,多发生于下肢,被侵犯的动脉呈节段性串珠样,日久呈条索状,形成血栓阻塞,引起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出现缺氧,甚至发生溃烂、坏疽。

2、脉管炎是否不治之症?有的人认为,脉管炎是不治之症,最终还得截肢,这是不恰当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为血管损害阶段,这时常常表现为肢端凉麻、皮色苍白或紫绀,有的有条状、片状红斑,有的出现阵发性手、足紫绀(雷诺现象),这时,及时免疫抑制疗法结合中药有很好的效果,稳定期应长期活血化瘀治疗,以改善血循环;坏死期应及时解毒凉血,减轻毒素刺激,特别不能外用刺激性药物,以免坏死扩大,无法控制;另外终生不能吸烟,因为吸烟导致复发的甚为常见,只要早期规范治疗,护理得当,心态正确,正常生活是完全可以达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分型论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分型论治

黄燥或黑苔、舌质红绛 ,脉滑数 、洪大或弦细数 。 自拟方 :生地黄 3 0 g ,生石 膏 3 0 g ,玄参 3 0 g ,金 银
花3 0 g ,当归 3 0 g ,牛膝 1 5 g ,连 翘 3 0 g ,紫 花地 丁 1 5 g , 白花蛇舌 草 1 5 g ,延 胡索 1 5 g ,乳 香、没药 各 9 g ,丹参 1 2 g ,蒲公英 1 5 g ,赤芍 1 5 g ,牡丹皮 1 5 g ,茯苓 1 2 g ,三 七1 2 g ,甘草 9 g 。气 虚 ,加太 子参 或党参 ; 口渴甚 ,加 天花粉 ,麦 冬 ;剧 痛者加罂粟 壳 ,便秘者 加生大 黄 ;关 节痛甚加海风藤 ,湿重加泽泻 、苍术 。 按 :热毒 炽盛型 多属 血栓 闭塞性脉 管炎肢 体坏疽 感 染期 ,为湿热化 火,火毒 炽盛 ,火热毒 邪蕴 结脉 络。治
第 1 1 卷第 2 2期 ・ 总第 1 7 4期 20 1 3年 1 1月 ・ 下 半 月 刊
◎寸
血栓 闭塞性脉 管炎 的中医分 型论治
夏 天 舒 家 强
( 贵州省安龙县医院,安龙 5 5 2 4 0 0 )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分型论治 ;中医辨证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3 . 2 2 . 1 1 1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3 ) 一 2 2 — 0 1 4 5 — 0 1
按 : 阴寒 型 多属 早 期 ( I 期 ,缺 血 型 ) , 乃 阴寒 凝 聚 , 经 络 阻塞 ,寒 凝 血 滞 , 气 血 运 行 不 畅 所 致 。 治 当散 寒 止
痛 ,温 经 通 阳 ,通络 为 主 。

要这么做才能正确诊断出脉管炎,刘继前介绍诊断脉管炎的要点

要这么做才能正确诊断出脉管炎,刘继前介绍诊断脉管炎的要点

发病特点:在我国北方各省多见,男性较多,发病年龄大多在2 0~45岁,好发于下肢足趾部,一般单肢多见。
症状:患肢发凉、畏寒、麻木、酸胀、疼痛、走路伴有间歇性跛行,小腿有抽痛感(是诊断早期脉管炎的关键),指 (趾)甲增厚汗毛疏稀,苍白色,中期呈紫红色或潮红色(抬高较为明显),后期为黑色,出现干性坏死。
在治疗脉管炎之前,需要先对脉管炎进行诊断,这样才能准备的了解到是否患有脉管炎,刘继前表示,脉管炎的诊断依据中医认为,此病早有发现,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认为脉管炎的早期诊断要点为:
病史:患肢因受寒、凉、潮湿及冻伤,局部外伤史、长期重烟酒史,家族史,免疫功能下降和过度房室,其中一部分人伴有静脉炎史。
动脉搏动:患肢足背动脉或胫后(上肢在尺挠)动脉搏动的由强到弱,由基本消失到完全消失。
如果以上脉管炎的诊断依据符合您的情况,那么您很有可能是患有脉管炎的,那么您别再犹豫,请及时到医院来治疗,及早地治疗有利于您的病情好转。

中医内科支气管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支气管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有急、慢性的区别。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因病毒和细菌感染、物理和化学性刺激(如过冷空气)或寄生虫(如钩虫、蛔虫等幼虫)所引起。

慢性支气管炎可以由急性支气管炎迁延而成,也与大气污染(如化学气体)、各种粉尘、吸烟与过敏等因素有关。

本病以咳嗽为主症,属于中医学“咳嗽”范畴。

急性的属外感暴咳,慢性的属内伤久咳,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气候多变,尤其冬春季节,外邪从口鼻侵犯于肺,肺气宣降功能失常而发生咳嗽;如反复发作,久延不愈,可导致肺气亏虚,痰饮伏肺,而形成咳喘。

【诊断要点】1.急性支气管炎,初起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先有喉痒干咳,广2天后咳出少量黏痰或稀薄痰,逐渐转为黄脓痰或白黏痰,可持续2~3周。

2 .慢性支气管炎,多有长期反复咳嗽病史,秋、冬天气寒冷时易于复发或加重,早晚咳嗽较剧,痰多为白色清稀或黏液样。

此为单纯型,如伴哮鸣者则为喘息型。

病程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与临床缓解期。

如咳嗽频繁,咳吐黄脓或白稠痰,伴有发热的,应考虑继发感染;如兼见气喘、气短的,应考虑合并有肺气肿。

3 .检查听诊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散在性干、湿啰音(湿啰音以肺底部较多);在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人并可听到哮鸣音。

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在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时可以增高。

4 .老年人、婴儿或体质衰弱的病人,如见发热较甚、气喘、肺部听诊有湿啰音等情况,提示可能并发支气管肺炎,可作肺部X线检查。

【治疗】一、辨证论治根据外感新病和内伤久病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风寒、风热、痰湿、寒饮等证型施治。

1.风寒起病较急,咽痒咳嗽,咯痰稀白或黏,并有鼻塞、流涕,或有恶寒、发热、头痛、四肢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相当于急性支气管炎早期)。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方药举例:止嗽散加减。

苦杏仁IOg,枯梗6g,前胡10g,金沸草10g,紫WlOg,甘草3g。

加减:胸闷,泛恶、痰多、苔白腻者,加法半夏10g,橘皮6g,伴有气喘、喉间痰鸣者,去桔梗;加麻黄5g,佛耳草15g。

中医外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外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本病最终的特点是肢端坏死脱落,故属于中医“脱疽”范围。

起病原因常与受寒冷、潮湿有关。

受寒冷潮湿后,血瘀气滞,血脉逐渐阻塞不通,而发生疼痛,日久肢端失于气血滋养可发生坏死。

【诊断】1.多见于男性,年龄在25〜45岁之间,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为多。

2 .早期患肢怕冷,有麻木感,足及小腿有不定位疼痛,行走一定距离即出现跛行,原因是患肢缺血。

有些患者在下肢浅静脉发生迁移性的血栓性静脉炎。

3 .中期患肢温度显著降低,触之皮肤冰凉,并有营养障碍现象。

疼痛呈持续性,以夜间为甚。

卧位时抬高患肢,足呈苍白色,放低时即呈红紫色。

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

4 .晚期疼痛剧烈,足趾发生溃疡或坏疽(多为干性)。

如并发感染,则局部红肿灼热,痛如汤泼火烧,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5 .动脉造影与血流图检查可帮助诊断。

6.本病应与雷诺病、糖尿病坏疽、动脉硬化闭塞症相鉴别。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治法:补气活血,通脉止痛。

方药举例:顾步汤加味。

生黄芭、党参各15g,当归、怀牛滕、丹参、石斛各IOg,生甘草5go加减:寒湿证,患肢皮肤苍白、冰凉,喜暖恶寒,小腿沉重、酸胀,趺阳脉细弱,加桂枝、附子。

血瘀证,趾足青紫,下垂时更甚,露毛脱落,皮肤干燥萎缩,趾甲变厚,疼痛剧烈,夜间更甚,趺阳脉消失,酌加桃仁、红花、王不留行、土鳖虫、炮山甲、乳香、没药。

热毒证,皮肤暗红肿胀,灼热疼痛,继之溃破腐烂,筋骨暴露,严重时向足背篁延,并有全身发热,加玄参、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黄柏各10g。

恢复期时,疼痛缓解,坏死组织脱落,溃疡暗红或苍白,愈合缓慢,呈气血衰弱表现,用八珍汤酌情加减。

二、中成药大黄魔虫丸每次服1粒,每日2次。

通塞脉片每次服8片,每日3次。

丹参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IO 次为1个疗程。

桂枝茯苓丸每次服6g,每日2次。

脉络宁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在5%葡萄糖盐水50OmrlOOO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脉管炎的科普知识PPT

脉管炎的科普知识PPT

8. 结语
8. 结语
脉管炎是一种影响血管壁的炎症性 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疾 病发展非常重要。 尽早开始治疗,采取积极的生活方 式,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病 情恶化的风险。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3. 脉管炎的种类
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大动脉壁的炎症性 疾病,可能导致动脉瘤形成或血栓形成 。
4. 脉管炎的 诊断方法
4. 脉管炎的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会进行身体检查和详细咨 询病史。 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 也是诊断脉管炎的常见方法。
5. 脉管炎的 治疗方法
5. 脉管炎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脉管炎的主要方法,包括使 用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炎症反应 。 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例如血栓切除或血管重建手术。
脉管炎的科普 知识PPT
目录 1. 什么是脉管炎? 2. 脉管炎的症状和体征 3. 脉管炎的种类 4. 脉管炎的诊断方法 5. 脉管炎的治疗方法 6. 脉管炎的预防和管理 7. 注意事项和建议 8. 结语
1. 什么是脉 管炎?
1. 什么是脉管炎?
脉管炎是指血管壁的炎症性疾病, 通常是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 脉管炎可以影响各种类型的血管, 包括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2. 脉管炎的 症状和体征
2. 脉管炎的症状和体征
发热和疲劳是脉管炎常见的症状。 其他可能的症状包括关节痛、皮肤疹、 头痛和肌肉疼痛。
3. 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炎的 种类
3. 脉管炎的种类
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最常见 的脉管炎类型,它会导致动脉 内膜层的炎症和损伤。 幼年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儿 童期发病的罕见类型,主要影 响小动脉和毛细血管。
6. 脉管炎的 预防和管理
6. 脉管炎的预防和管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表现及诊断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表现及诊断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表现及诊断一、概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TAO)是一种以肢体远端中小动脉和静脉炎性病变为特征的血管闭塞性疾病。

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致残率高,少数病例病变可累及重要脏器。

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北方发病率又高于南方,是最常见的末梢血管疾病之一。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是1924年由Buerger提出来的。

其病理表现为非化脓性全动脉炎或全静脉炎并伴有受累血管的血栓形成,以下肢中小动脉及肢体浅表静脉炎多见,呈节段性分布、周期性发作,最终因严重的肢体缺血、营养障碍而发生肢体坏疽。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吸烟过敏、寒冻与潮湿、性激素等的影响,与本病的发生及进展有明显关系。

患者表型以HLA-A9及HLA-B5出现率较高,可能是对血管I型及Ⅱ型胶原致敏的免疫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中医“脉痹”、“脱疽”范畴。

早在《黄帝内经·痈疽篇》即有“发于足趾名曰脱痈。

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

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的记载,至南北朝《刘涓子鬼遗方》将之更名为“脱疽”。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脏腑、经络和营卫气血关系密切。

本病外因常因感受寒湿,寒邪客于经脉,寒凝血瘀,气血不行,壅遏不通而发病;内因多因情志内伤,饮食失节,虚损劳伤以致脏腑功能失调,心阳不足,心血耗伤,血脉运行不畅而导致。

其病机多与肝、脾、心、肾功能相关,如肾水亏损,心火偏亢,则心肾失调,致元气大亏,血行不畅;脾肾阳虚,运化失司,不能散精于血脉;肝气郁结,不得疏泄,久则营卫气血运行失调,气滞血瘀,经脉瘀阻,气血不达四末而病情迁延难愈。

在治疗上,汉代《神医秘传》即载有一直被沿用至今的名方四妙勇安汤主治本病。

二、临床表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症状、体征的轻重与肢体缺血程度相关,而缺血程度又取决于肢体动脉阻塞的部位、快慢、程度、范围和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

脉管炎中医根治案例

脉管炎中医根治案例

脉管炎中医根治案例脉管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有很多根治案例。

下面列举了10个符合标题要求的脉管炎中医根治案例。

1. 案例一:患者女性,年龄45岁,主要症状为下肢疼痛、肿胀,经常出现静脉曲张。

中医诊断为脉管炎,采用中药疗法进行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用药,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静脉曲张得到明显改善。

2. 案例二:患者男性,年龄60岁,主要症状为下肢溃疡、红肿、疼痛。

经过中医辨证施治,确定为湿热蕴结型脉管炎。

采用中药清热解毒、祛湿化瘀的方剂治疗,患者的溃疡逐渐愈合,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3. 案例三:患者女性,年龄35岁,主要症状为手指关节疼痛、肿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经过中医诊断为风湿性脉管炎,采用中药调理气血、活络止痛的方剂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手指关节疼痛减轻。

4. 案例四:患者男性,年龄50岁,主要症状为眼部红肿、疼痛,视力模糊。

中医辨证为热毒蕴结型脉管炎,采用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剂治疗,患者的眼部症状明显减轻,视力得到改善。

5. 案例五:患者女性,年龄55岁,主要症状为口唇发紫、寒冷,经常感到手脚冰凉。

中医诊断为气血虚寒型脉管炎,采用中药温补气血、活络止痛的方剂治疗,患者的口唇发紫明显减轻,手脚感觉也有所改善。

6. 案例六:患者男性,年龄40岁,主要症状为腰背疼痛、酸软无力,经常出现下肢麻木。

中医辨证为肾阳虚型脉管炎,采用中药温补肾阳、活血化瘀的方剂治疗,患者的腰背疼痛减轻,下肢麻木感明显改善。

7. 案例七:患者女性,年龄30岁,主要症状为头晕、乏力,经常出现面色苍白、唇色发白。

中医诊断为气血两虚型脉管炎,采用中药益气养血、活络止痛的方剂治疗,患者的头晕乏力明显减轻,面色唇色也逐渐恢复正常。

8. 案例八:患者男性,年龄65岁,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经常出现心悸、脉搏不规则。

中医辨证为心脉瘀阻型脉管炎,采用中药活血化瘀、安神定志的方剂治疗,患者的胸闷气短明显减轻,心悸脉搏也逐渐平稳。

9. 案例九:患者女性,年龄50岁,主要症状为脸部红斑、疼痛,经常出现心慌、失眠。

名老中医治脉管炎秘方

名老中医治脉管炎秘方

名老中医治脉管炎秘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疾患,多发生于青壮年,以男性为多,是一种动静脉的周期性、节段性炎症病变。

属中医“脱疽”范畴。

临床表现以下肢肢端疼痛或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足趾持续变冷,皮肤苍白或青紫,甚至出现干性坏疽为主要表现。

1 .蜗牛泥治脉管炎[方剂] 活蜗牛。

[制用法] 将活蜗牛洗净,连同壳捣烂如泥状。

敷于溃烂面上,以湿纱布盖之,每日换药1次。

[功效] 通经活络,祛腐生肌。

用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验证] 据《陕西中医药》载:某男患此症,见患肢跺关节以下红肿发紫,足背前2/3呈紫黑色,四趾脱落,疮口紫暗,中趾肉腐,烂筋见骨,溃疡面5厘米、6厘米,奇臭。

小腿亦肿,无肿处肌肉明显萎缩。

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胭动脉均未触及搏动,全身消瘦,面色苍白。

医院曾建议截肢,后用此法,敷后半日,疼痛逐渐减轻,只觉局部有收引牵拉样轻痛及痒感二隔日换药l次,共敷6次,疼痛消失,腐肉全部脱落。

肉芽新生,嫩皮渐长,未溃处肿消,肤色逐渐正常。

半月后波疡愈合,行走不需拐杖。

3个月后双下肢粗细相等,动脉恢复搏动,行走无跋行,体质恢复。

至今已4年未发。

2 .蟾蛛丸治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方剂] 蟾蛛(纷蛤蟆)。

[制用法] 活蟾蛛去肠杂洗净,人锅煮烂去骨,和面粉做成丸药。

不拘分量,可随时服用。

[功效] 清热行湿,解毒杀虫。

用治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验证] 据《江苏中医》1960年第12期载,某男,40岁,患此病经多方医治无效,后用此方,1个月后病势顿减,2个月后疼痛全除,服至3个月后,溃破之小趾脱落l节而收口痊愈。

3 .鹿角胶疗脉管炎[方剂]鹿角胶(鹿角煎熬浓而成的胶物)克,麻黄2克,白芥子10克,姜炭2克,熟地50 克,肉桂5克,生甘草5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l 剂。

[功效] 补肾虚、强骨髓。

用治血管闭塞性脉管炎、阴疽。

[验证] 据(新中医)介绍,本方疗效良好。

脉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脉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脉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脉管炎是指血管壁发生炎症所引起的疾病,中医治疗脉管炎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和其他辅助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
1. 温经活血法:选择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桃仁、牛膝、红花等,调和药方,使之温经活血,舒经止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2. 逐痹化瘀法:选用具有消肿止痛的中药,如川芎、三七、络石藤等,消除瘀块,减轻炎症,消肿止痛。

3. 雷丸化核法:采用具有消炎、镇痛作用的中药,如雷公藤、菊花、秦艽等,能够让病灶核心逐渐软化,形成假包膜,从而促进溃之为脓,减轻炎症,促进病灶的恢复。

4. 配合饮食调理:中医治疗脉管炎还会针对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饮食调理。

例如,对于血瘀体质的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红糖、黑豆等。

5. 其他辅助疗法:中医治疗脉管炎还可采用针灸、艾灸、拔罐等疗法,通过调理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脉管炎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因此建议患者在就医前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预防工作做得好,就可能减少或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下肢静脉曲张也是可以预防的,很多人只重视治疗,忽视预防。

等到疾病发生了,才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妇女下肢静脉曲张可以从孕期或产后预防,其它工作人员应在工作中或旅行中注意预防。

中医称脉管炎为脱疽,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痈疽篇”中已有记载。

全国各地均有发病,多见于北方寒冷地区,尤其是青壮年男性多见,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于1879年才发现本病,此后进行了临床观察和病理变化研究,至1908年才始定名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至今已百余年。

脉管炎主要侵犯中小动脉,如动脉、胫前、胫后动脉、股动脉、尺、桡动脉等,多发生于下肢,约占70—80%。

其它如脑、肺、心脏、肾脏和肠系膜等血管被侵犯者,却很少见。

被侵犯的动脉呈节段性串珠样,日久呈条索状,形成血栓阻塞,引起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出现缺氧,甚至发生溃烂、坏疽。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祖国医学精述其病因为“元气亏损,心肾不调”,寒湿下受,客于经络,气滞血瘀,阳气不能下达所致。

脉管炎诊断标准除了用现代仪器检测外,最明显的生理变化是:
1、肢体寒冷,肤色苍白或萎黄,时有疼痛;
2、间歇性破行;
3、下垂位潮红;
4、溃疡和坏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