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6

合集下载

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流行性感冒的患者。

一、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外感发热(TCD 编码为:外感热病类BNW,感冒病:BNW010,时行感冒病B NW011,外感高热:BNW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流行性感冒(ICD-10 编。

码:J11.15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7 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8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

疗方案”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卫气同病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

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外感发热(TCD 编码为:外感热病类BNW,感冒病:BNW010,时行感冒病B NW011,外感高热:BNW020)和上呼吸道感染(ICD-10:J06.903)/流行性感冒(ICD-10:J11.15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内伤发热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外科)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外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五、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2疖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3痰毒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4有头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5颜面疔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6手部疔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7红丝疔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7)8烂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9发颐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8)10丹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11流注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0)12瘿瘤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1)13肉瘿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2)14瘰疬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2)15乳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

疗效评定 (13)16乳痨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4)17乳疠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5)18乳岩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5)19乳癖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6)20粉刺性乳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7)21乳衄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8)22乳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9)23肠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9)24水疝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0)25子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致评定 (21)26子痰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2)27精癃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3)28精浊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4)29臁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5)30褥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5)31附骨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6)32流痰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7)33脱疽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8)34青蛇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9)35股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0)36水火烫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1)37冻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2)38毒蛇咬伤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3)39破伤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4)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外科38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

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

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单纯性肥胖病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体重超标、腹部肥胖、血脂异常等。

在诊断时,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运动情况等信息,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具体来说,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应基于以下步骤:计算体重指数(BMI):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正常值为5-9,超过24则考虑为超重,超过28则为肥胖。

测量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可考虑为肥胖。

计算体脂率:通过测量肌肉、骨骼、脂肪等不同身体成分的含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肥胖程度。

排除其他引起肥胖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评定标准在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过程中,疗效评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疗效评定标准: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BMI):在治疗前后分别计算患者的BMI值,根据其变化来判断疗效。

若BMI下降≥5%或腰围下降≥10cm,可认为治疗有效。

腰围:由于腹部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腰围的变化也是评定疗效的重要指标。

若腰围下降≥5cm,可认为治疗有效。

体脂率:体脂率的变化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肥胖程度。

若体脂率下降≥5%,可认为治疗有效。

单纯性肥胖病的治疗方法针对单纯性肥胖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食控制: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增加水果、蔬菜和蛋白质的摄入量,控制餐后零食和饮料的摄入。

运动健身: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同时增加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以增加肌肉量,提高新陈代谢。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使用一些药物来辅助减肥,如抑制食欲的药物、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等。

心理治疗:肥胖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治疗也是减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如认知行为疗法等。

预防措施预防单纯性肥胖病的发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均衡饮食:坚持“三餐有规律,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

头部浅表损伤中医临床路径

头部浅表损伤中医临床路径

头部浅表损伤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头部浅表损伤的患者。

一、头部浅表损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诊疗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部浅表损伤。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部浅表损伤。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各种急性外伤等原因造成人体头部的皮肤软组织等组织(排除骨组、脑、眼睛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的病理损害。

1.有明显的外伤病史,病程在3天内。

2.头部疼痛、肿胀、伤处压痛明显可出现皮下青紫瘀瘢或皮下血肿。

3.CT检查无骨折、脑出血、眼球损伤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3.证候诊断:证候诊断: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淤血凝滞、气血亏虚(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部浅表损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头部浅表损伤的患者。

2.有明显的外伤病史,病程在3天内。

3.头部疼痛、肿胀、伤处压痛明显可出现皮下青紫瘀瘢或皮下血肿。

4. CT检查无骨折、脑出血、眼球损伤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5.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苔、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液流变学、胸部X线片检查、c-反应蛋白、血培养、凝血功能+D-二聚体、心电图、颅脑CT、磁共振等。

(八)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1.清创缝合术;2.破伤风治疗;3.依情给予静脉用药。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儿科诊疗规范(16个病种)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儿科诊疗规范(16个病种)

吴家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儿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目录一、感冒二、咳嗽三、乳娥四、肺炎喘嗽五、哮喘六、泄泻七、便秘八、厌食九、腹痛十、痫证十一、儿童抽动证十二、遗尿十三、紫癜十四、五迟、五软、五硬十五、小儿肌性斜颈十六、胎黄感冒中医病名:感冒西医病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1997)。

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修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判断条件”。

临床表现:(1)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天以上。

(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

但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因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3)确定次数需连续观察1年。

(4)反复肺炎是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需由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修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判断条件”。

二、辨证论治1.肺脾气虚证证候:屡受外邪,咳喘迁延不已,或愈后又作,面黄少华,纳呆食少,倦怠乏力,或恣食肥甘生冷,肌肉松弛,或大便溏薄,咳嗽多汗,唇口色淡,舌质淡红,脉弱,指纹淡。

治法:补益肺脾。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黄芪、防风、白术、党参、山药、煅牡蛎、陈皮、甘草。

中成药:童康片、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

2.气阴两虚证证候:反复感冒,手足心热,低热,盗汗,神疲乏力,平时多汗,口干喜饮,纳呆食少,肌肉松弛,咽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无力,指纹淡红。

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玉屏风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黄芪、防风、白术、沙参、麦冬、五味子、鸡内金、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

中成药:槐杞黄颗粒等。

3.肺胃积热证证候:反复感冒,口渴,伴口臭或口舌生疮,夜寐欠安,纳差,大便干,咽红,舌红,苔厚或黄,脉滑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0.11.02•【文号】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0]53号•【施行日期】2010.11.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0〕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工作安排》中的有关要求,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规范中医诊疗行为,我局研究制定了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等肛肠科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中医医疗机构开展肛肠科疾病临床诊疗工作时参照执行。

请各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试点中医医疗机构根据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情况,在我局印发的中医临床路径基础上,制定试点中医医疗机构具体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并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和建议反馈我局医政司。

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董云龙崔咏梅电话:************59957977二○一○年十一月二日附件: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6.

allowoverride none如果需要重载,则保证这些文件不能够被下载,或者把文件名改成非.htaccess 文件。

比如,我们可以改成.httpdoverride文件,然后像下面这样阻止所有以.ht打头的文件:accessfilename .httpdoverrideorder allow,denydeny from allsatisfy all11 运行mod_securityrun mod_security是o’reilly出版社出版的apache security一书的作者,ivan ristic所写的一个非常好用的一个apache模块。

可以用它实现以下功能:•简单过滤•基于过滤的常规表达式•url编码验证•unicode编码验证•审计•空字节攻击防止•上载存储限制•服务器身份隐藏•内置的chroot支持•更多其它功能12 关闭任何不必要的模块apache通常会安装几个模块,浏览apache的module documentation,了解已安装的各个模块是做什么用的。

很多情况下,你会发现并不需要激活那些模块。

找到httpd.conf中包含loadmodule的代码。

要关闭这些模块,只需要在代码行前添加一个#号。

要找到正在运行的模块,可以用以下语句:grep loadmodule httpd.conf3.mod_imap1mod_include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创面愈合。

mod_info, , mod_status, mod_cgi, mod_autoindex2好转:全身症状基本消失,疮面未完全愈合。

37.3.问题及解决方法3未愈:全身及局部情况无改善。

38毒蛇咬伤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1毒蛇咬伤是被有毒之蛇咬伤,毒液侵入伤口,气血受伤,内攻脏腑而发生的危急重症。

因毒性不同而表现多种全身中毒症状。

在配置过程中最好对httpf.conf文件进行备份,以免出错时可以恢复原来的配置,如果准确按照以上的做法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诊断依据38.1.在配置时,要将JAVA_HOME配置到Administrato.1. 2 被咬部位疼痛,或局部麻木,伤肢肿胀, 2 ~ 3 天后最为严重。

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3)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

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

(4)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查血沉、ASO、RF等与风湿痹、尪痹相鉴别。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0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2.1骨关节病诊断标准(1)多见于中老年。

(2)多累及负重关节,如膝、髋、踝、脊柱等。

(3)累及的关节隐痛,活动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能减轻;或进而持续疼痛,伴关节僵硬,活动后见好转,或有关节腔积液,后期关节肿胀增大,活动受限、畸形,但无强直。

(4)X线证实为退行性关节炎。

2.2膝、手、髋骨关节病分类标准2.2.1膝骨关节病分类标准(1)临床标准①近1个月来大多数日子膝关节疼痛。

②有骨擦音。

③晨僵≤30分钟。

④年龄≥38岁。

⑤有骨性膨大。

符合①②③④或①②⑤或①④⑤者,可诊断膝骨关节病。

(2)临床﹢放射学标准①近1个月来大多数日子膝关节疼痛。

②X线片示缘骨赘形成。

③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病。

④年龄≥40岁。

⑤晨僵≤30分钟。

⑥有骨摩擦音。

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者,可诊断膝骨关节病。

2.2.2手骨关节病分类标准①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手痛,发酸,发僵。

②10个指间关节中,骨性膨大关节≥2个。

③掌指关节肿胀≤2个。

④远端指间关节骨性膨大>2个。

⑤10个指间关节中,畸形关节≥1个。

满足①+②+③+④条或①+②+③+⑤条,可诊断手骨关节病。

中华人民共及国中医药行业标准_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及国中医药行业标准_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实用标准

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实用标准

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肛肠科1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内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内痔系发生于齿线以上的静脉曲张团块,又称"里痔"。

2.1 诊断依据2.1.1 便血,色鲜红,或无症状。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淡红。

多见于一期内痔。

2.1.2 便血,色鲜红,伴有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复位。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暗红。

多见于二期内痔。

2.1.3 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内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复位,需休息后或手法复位,甚者可发生嵌顿,伴有剧烈疼痛,便血少见或无。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有粘膜隆起,表面多有纤维化。

多见于三期内痔。

2.2 证候分类2.2.1 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

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2.2 湿热下注: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2.3 气滞血瘀: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

甚则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

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2.2.4 脾虚气陷: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

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

2.3.2 好转: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或萎缩不全。

2.3.3 未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3外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外痔系发生于齿线以下的静脉曲张团块或赘皮。

3.1 诊断依据3.1.1 肛缘皮肤损伤或感染,呈红肿或破溃成脓,疼痛明显。

多见于炎性外痔。

3.1.2 肛缘皮下突发青紫色肿块,局部皮肤水肿,肿块初起尚软,疼痛剧烈,渐变硬,可活动,触痛明显。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膝关节炎是膝关节的常见疾病,骨关节炎的主要特征包括有软骨退行性病变和关节边缘骨赘的形成。

是最常见的关节炎,一般认为是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疾病。

以软骨的慢性磨损为特点。

常在中老年发病,在疾病的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或症状轻微。

早期常表现为关节的僵硬不适感,活动后好转。

遇剧烈活动可出现急性炎症表现,休息及对症治疗后缓解。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制定。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针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D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二)西医诊断标准1、近一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站位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中老年患者(≥40岁)。

4、活动时有骨擦音。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放射检查,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l.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0级:正常。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Ⅱ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Ⅳ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明显畸形。

6、疾病分期根据临床及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及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五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Ⅰ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_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_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失眠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

失眠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

失眠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
失眠的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主要基于《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学》等标准。

这些标准的内容基本一致。

具体如下:
1. 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难以入睡,重者彻夜不眠,连续3周以上。

2. 患者常伴有头痛、头晕、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安、多梦等症状。

3. 经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疾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任何健康疑虑或症状,应及时向医疗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和建议。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风温肺热病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风温肺热病

风温肺热病(医院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94) [1]。

(1)主症:发热、咳嗽、脓痰、口干渴、舌红苔白或黄,脉数。

(2)兼症:恶寒或寒战,胸闷或胸痛,气急或气喘。

(3)肺部体征:肺实变体征或闻及湿啰音。

(4)胸部X线检查:肺部新出现或进展的浸润性病变。

注:具备(1)、(4)两项即可诊断,其它两项供参考。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9年版)、《内科学(第8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2-4]。

住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新出现或进展的肺部浸润性病变,同时具备以下三个临床症候中两个或以上可诊断为医院获得性肺炎:(1)发热超过38℃;(2)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3)脓性气道分泌物。

但需要注意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特异性低,应注意与肺不张、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基础疾病肺侵犯、药物性肺损伤、肺栓塞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相鉴别。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94)、《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方邦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中医急重症学》(方邦江、张晓云、梁群主编,科学出版社,2017年)[1,5,6]。

1.风热犯肺: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或痰黄带血,胸闷胸痛,口渴。

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身热,午后为甚,心烦懊恼,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满便秘。

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燥,脉滑数。

4.热闭心包: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痉厥或四肢厥冷。

痔(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二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I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In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IV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康复科诊疗规范

康复科诊疗规范

临床科室诊疗规范科室:康复科负责人: 赵涛2014年6月修订版目录GF-01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GF—02 头部内伤病康复诊疗规范GF-03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GF—04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GF-05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GF-06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GF—07 脾胃病诊疗规范GF—08 痛经诊疗规范GF—09 眩晕诊疗规范GF-10 腰痛诊疗规范GF-11 痹症诊疗规范GF-12 口僻诊疗规范GF-13 常见病种(9种)早期康复诊疗原则GF—14 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GF—15 传统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GF-16附:冬病夏治工作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版)GF—01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痰瘀阻证: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3。

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肛肠科1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内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内痔系发生于齿线以上的静脉曲张团块,又称"里痔”。

2。

1 诊断依据2.1。

1 便血,色鲜红,或无症状。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淡红。

多见于一期内痔。

2.1。

2 便血,色鲜红,伴有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复位.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暗红。

多见于二期内痔.2.1.3 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内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复位,需休息后或手法复位,甚者可发生嵌顿,伴有剧烈疼痛,便血少见或无。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有粘膜隆起,表面多有纤维化.多见于三期内痔.2.2 证候分类2。

2。

1 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

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2。

2 湿热下注: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

2.3 气滞血瘀: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

甚则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

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2.2。

4 脾虚气陷: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

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2。

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2。

3.2 好转: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或萎缩不全。

2。

3。

3 未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3外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外痔系发生于齿线以下的静脉曲张团块或赘皮.3.1 诊断依据3。

1.1 肛缘皮肤损伤或感染,呈红肿或破溃成脓,疼痛明显。

多见于炎性外痔.3.1。

2 肛缘皮下突发青紫色肿块,局部皮肤水肿,肿块初起尚软,疼痛剧烈,渐变硬,可活动,触痛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2.3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3. 2.4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2.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3. 2.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3.2.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3.2.8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

舌淡嫩,苔白,脉弱。

3.3疗效评定3.3.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

3.3.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3.3.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4风温肺热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风温肺热病是由风热病邪犯肺,热壅肺气,肺失清肃所致,以发热,咳嗽,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当于急性肺部炎性病变。

4. 1诊断依据4.1.1以身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主症。

4.1.2.病重者可见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四肢厥冷等症。

4.1.3冬春两季较多。

具有起病急、传变快、病程短的特点。

4.1.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者,属细菌性感染;正常或偏低者以病毒性感染为主。

4.1.5肺部有实变体征,或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4.1.6痰直接涂片或培养可以找到病原体。

4.1.7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可见一侧或两侧肺叶或肺段炎性阴影。

4.2证候分类4.2.1风热犯肺: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4.2.2痰热壅肺: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或痰黄带血,胸闷胸痛,口渴。

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4.2.3肺胃热盛:身热,午后为甚,心烦懊依,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满便秘。

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燥,脉滑数。

4.2.4热闭心包: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痉厥或四肢厥冷。

舌绛少津,苔黄,脉弦数或沉数。

4.2.5气阴两虚: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粘,自汗神倦,纳少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4.2.6邪陷正脱:呼吸短促,鼻翼煽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则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紫绀,烦躁不安,身热骤降。

或起病无身热,面色淡白,神志逐渐模糊。

舌质淡紫,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4.3疗效评定4.3.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及X线等检查恢复正常。

4.3.2好转: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有所改善,x线检查肺部病灶尚未完全吸收。

4.3. 3未愈:病情未见好转。

5肺痈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肺痈是由风热邪毒蕴滞于肺,热壅血瘀,血腐化脓而成。

以发热,胸痛,咳吐腥臭脓血痰为主要症状的肺化脓症。

5.1诊断依据5.1.1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呼吸气粗。

5.1.2咯吐大量黄绿色脓痰或脓血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气味腥臭。

5.1.3局部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或增强,语颤音增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或湿性罗音。

5.1.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5.1.5痰培养有致病菌。

胸部X线摄片,肺部可见大片浓密炎症阴影,或透亮区及液平面。

5.2证候分类5.2.1初期:恶寒发热,咳吐白色粘痰,胸痛,咳时加重。

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滑数。

5.2.2成痈期:高热寒战,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渴,咳呛气急,咯痰黄浊,胸满痛,转侧不利。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5.2. 3溃脓期:咳吐脓血,状如米粥,量多腥臭,胸满,心烦懊依。

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5.2.4恢复期:热退咳减,脓血痰减少,胸胁隐痛,气短神疲,自汗盗汗,低热。

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

5.3疗效评定5.3.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5.3.2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肺部病灶部分吸收,或脓腔范围缩小。

5.3.3未愈: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

6肺痨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肺痨系由感染“瘵虫”所致的肺部慢性消耗性传染性疾患。

可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等主症。

相当于肺结核。

6.1诊断依据6.1.1初期仅感疲劳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病重者可出现咳(咯)血,潮热,颧红,盗汗,形体明显消瘦等症。

6.1.2常有与肺痨者密切接触史。

6.1.3病灶部位呼吸音减弱,或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湿罗音。

6.1.4痰液涂片、浓缩或培养,结核菌多呈阳性。

6.1.5血沉增快6.1.6结核菌素皮试呈强阳性。

6.1. 7X线摄片示肺部可见结核病灶。

必要时可作X线断层摄片。

6.2证候分类6.2.1肺阴亏虚:干咳,痰少粘白,或带血丝,口干咽燥。

舌质红,苔薄,脉细带数。

6.2. 2阴虚火旺:咳呛气急,咯血,痰少粘白或黄,口干咽燥,午后颧红,潮热,骨蒸,盗汗。

舌红或绛,苔薄黄或剥,脉弦细数。

6.2.3气阴两虚:咳嗽气短,咯痰清稀,偶有咯血,神疲乏力,自汗盗汗,或食少腹胀,便溏。

舌质红嫩,苔薄,脉弱而数。

6.2. 4阴阳两虚:咳逆喘息,痰呈泡沫状或夹血,形寒自汗,声嘶音哑,形体消瘦。

或伴有浮肿、腹泻等症。

舌质淡而少津,苔光剥,脉微数或虚大无力。

6.3疗效评定6.3.1治愈:症状消失,肺部病灶吸收钙化,痰菌检查转阴。

6.3.2好转:症状改善,肺部病灶部分吸收。

6.3.3未愈:症状及病灶无变化。

7咯血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咯血是肺络受伤,血溢脉外,以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等为主要表现。

多见于支气管扩张。

7.1诊断依据7,1.1咯(咳)鲜红血,常呈泡沫状或与痰液混杂。

7.1.2多数患者有反复咯(咳)血史。

7.1.3胸部X线摄片,可无特异性改变。

病变明显时可见蜂窝状或卷发样阴影。

7,1.4必要时作支气管碘油造影或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柱状、囊状或混合型的扩张。

7.2证候分类7.2.1肝火犯肺:咳呛气逆,咯(咳)血鲜红,胁痛善怒,面赤口苦。

舌红苔黄,脉弦数。

7.2.2阴虚火旺:反复咯血,血色鲜红,干咳咽燥。

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

7.2.3痰热壅肺:咯(咳)血量多,血色鲜红或夹有黄痰,或脓痰腥臭,心烦口渴。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7.2. 4气虚血瘀:反复咯(咳)血,血色淡红或夹紫黯血块,气短胸闷,易汗。

舌淡或有紫色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7.3疗效评定7.3.1治愈:咯(咳)血控制,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7.3.2好转:咯(咳)血减少,症状改善。

7.3.3未愈:咯(咳)血无变化。

8悬饮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悬饮是指肺气不足,外邪乘虚侵袭,肺失宣通,胸络郁滞,气不布津,以致饮停胸胁,出现咳唾胸胁引痛,或见胁肋饱满。

多见于渗出性胸膜炎。

8.1诊断依据8. 1.1初期以咳唾胸胁引痛,或伴有恶寒发热为主症。

发病缓急不一。

8.1.2积饮形成后,胸痛减轻,胸闷逐渐明显。

重者有呼吸困难。

8.1.3积饮消退,可后遗胸胁疼痛,咳声不扬,少痰,迁延不已。

8.1.4少量积液时,患侧可闻及胸膜摩擦音。

积液量多时病侧呼吸运动受限制,胸满隆起,肋间隙增宽。

叩诊呈浊音或实音。

8.1.5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高,血沉增快。

8.1.6胸部X线摄片检查,可见肋隔角变钝或消失。

积液多者患侧有密度均匀致密阴影,纵隔向健侧移位。

包裹性积液边缘光滑饱满,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超声波探查有积液。

8.1.7胸水常规检查呈透明黄色或微混,少数可呈血性;比重大于1.018,蛋白含量大于2.5%;细胞汁数以淋巴为主。

胸水结核菌培养可为阳性。

8.2证候分类8.2.1邪郁少阳:寒热往来,或恶寒发热,胸胁疼痛,咳嗽痰少。

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8. 2.2饮停胸胁:咳唾时胸胁引痛,转侧不利,偏卧于病侧则痛缓,肋间胀满,呼吸息促。

舌苔薄白,脉象沉弦。

8. 2.3肺络不畅:胸胁疼痛,呼吸不畅,或有闷咳,迁延不已。

百苔薄,脉弦细。

8.3疗效评定8.3.1治愈:症状消失,胸腔积液吸收,实验检查正常。

8.3.2好转:症状明显改善,胸腔积液减少。

8.3.3未愈:症状、胸腔积液均未改善。

9喘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

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

9.1诊断依据9.1.1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9.1.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9.1.3呈桶状胸。

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