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优生”的品德教育不容忽视
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对学优生的教育不容忽视
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对学优生的教育不容忽视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里的学优生越来越多,他们不但受到老师的青睐和偏爱,而且受到家长和亲人的娇惯和宠爱,长期笼罩在光荣和优秀的光环之下,所以有多少学优生因此产生了优越感,在待人处世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事、活动等漠不关心,总是居高临下,目空一切。
个别的学优生像温室里的幼苗,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就哭鼻子,在学习上遇到一些挫折就神情沮丧,甚至听到老师的一句批评的话就寻死觅活。
久而久之,也成了“问题”学生。
多年来,有很多班主任对好学生的教育感到担忧,甚至困惑。
因此,不论教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忽视对这些孩子的思想教育!一、平等和尊重,赢得学优生的信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比由于不公正而产生的情感上的麻木更能摧残儿童的心灵了。
”如果班主任对好学生照顾、偏私,对其他学生却不闻不问,甚至居高临下,凛然不可侵犯,必然使所有学生失去公平感,造成感情的压抑和心理的不平衡,挫伤学生学习与要求上进的积极性。
有人说:“班主任的爱是博大的爱,他像阳光一样,应洒向每一个角落。
”只有尊重每一个学生,公平地把爱和温暖送给每一位学生,学生的心才会融化在师爱中,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愉快地接受教育。
二、观察和引导,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学优生由于他们成长进步的条件存在差异,在思想上理想上的追求不一样,决定了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好学生要求上进,学习刻苦,尊重老师,团结同学,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我修养比较好。
班主任在管理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帮助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思想境界不断升华。
但还有一些学优生,思想基础不牢固,偏听偏信,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看不起其他同学,听不进不同意见。
遇到挫折时,又容易片面地分析问题,消极地接受教训,觉得万事皆休,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信心。
浅谈学优生的德育建设
浅谈学优生的德育建设国富镇中心学校李文学校的德育建设关系到学生一生,甚至关系到国家未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作为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德育建设工作,特别是各班的学优生的德育建设工作更应该重视与提高,他们学习成绩虽说优秀,但是德育工作跟不上也会前功尽弃,学校要真抓实管彻底让让德育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让学校中的学优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人才。
一、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最易忽视的就是学习优秀的学生。
作为教师一般会认为学习优秀的学生是三好学生,各方面都好,这样易忽视德育教育,教师在生活中会关心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他们不学习就会不守纪律、犯错误,全身心地深入到这些学生当中广泛地接触,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这种不全面的德育教育往往忽视了学优生的德育教育,有时会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大起大落,达不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岳磊同学是初一时来到我班的,他的性格有些内向,班级与他交流的同学很少,他下课一般也不爱不出教室活动。
知道此事后,我找到岳磊同学,和他谈学习、谈生活。
开始他还有一些心理顾忌,不爱与我交流,经过几次交流之后,慢慢地他有了一些改变,吐露自己的心声。
他以前也是一个懂事的学生,小学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六年级下学期他开始迷恋上了网络,从此,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后来,父母给他办了转学来到这里,我开导他,指出网络游戏给人带来的的害处,告诉他学习和求知的道理,并鼓励他努力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表现还不错。
过了三个月,发现他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上课时经常不爱发言,精神萎靡不振,经常迟到旷课。
我与他的家长打电话,才知道他每天回家就是上网,不让上就离家出走,去网吧过夜,与家长抵触情绪很大。
说服教育,甚至打骂都不起作用。
但我对这个孩子并没有放弃,一有空闲时间就主动找他谈心,并要求班级干部经常和他交流,旷课时,我就给他打电话,这样,一直坚持一学期,到初二上学期,经家长的同意,岳磊自己提出住校上晚自习,这样一天二十四小时不离开学校。
“学优生”不等于“德优生” ——重视学优生的品德教育
“学优生”不等于“德优生”——重视学优生的品德教育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学优生,主要是指那些天资聪颖,成绩优异,学习刻苦的学生。
他们在学业上通常表现出比一般学生较高的智商和情商。
他们备受师长的关爱,被提起时,更多的是想到他们的优点,学优生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褒义词。
但是,近几年,“高智商犯罪”这个词语渐渐被人们所关注,出现问题的基本上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
学优生就真的是“完美”的么?学优生就真的等于德优生么?这似乎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案例展示我所带的七年级一班有一名叫孙红的女生,在我拿到分班后的入学成绩单时,就对她印象深刻,很简单,因为她的成绩十分优异。
顺利成章的,她成为了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并且在接下来的几次考试中,每次都是年级第一名。
有一次考试过后,我在班里公布成绩,孙红又拿到了第一名,我为了鼓励她,同时激励其他同学,就在班上说:“孙红同学真的是我们班上当之无愧的学霸,大家应该多向她讨教好的学习方法。
”我观察到全班同学都向她投去了或是羡慕、或是钦佩的目光。
我为了继续我的讲话,就说:“好了,大家不要这样看着孙红了,回头人家小姑娘该不好意思了。
”班里的学生安静下来,但是正当我又准备开口的时候,孙红突然冒出一句话:“没事老师,我都习惯了。
”话音落地,班里又一阵骚动,我略显尴尬,就没有往下接,而是微微一笑继续我的讲话。
但是,我明显感觉到班里的气氛已经发生了变化。
课后,我本想找孙红聊聊天,但是转念一想,应该允许学优生有一点自己的小骄傲,小个性,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但是,随之而来的另外一件事情却让我对孙红以后的发展忧心忡忡。
场景那么相似,又在公布成绩,但是,这次孙红意外的没有拿到第一名,我怕她心里有负担,就当众安慰了她几句,告诉她不要太看重一次成绩,知识学到手才是最主要的,一次考试的失利也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让她不要太在意。
但是我却发现,在我讲话的时候,她一直低着头,忙着手头的任务,订正错题、翻查书本,从头至尾都没有回应我,我看的出她的心情很差,在跟自己赌气。
优生教育不容忽视
优生教育不容忽视黄陂区鲁台中学:付德军方敏很多教师总是习惯性地把学习成绩作为判断优生的唯一标准,锻炼的机会、感情的天平,往往朝他们倾斜得更多一些,对他们往往只要求学习好,他们的一些“小毛小病”,多半视而不见。
其实这是不公平的,也是很危险的。
成绩好固然重要,但如果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塑造,势必会导致优生人格缺陷,甚至扭曲,危险将会更大。
在这里我要大声疾呼:请从品德上更加严格地要求我们的优生。
一优生往往具有较强的优越感,并且感情比较脆弱。
家长、老师的热宠,同学的羡慕,使他们变得更加自负。
在学习求知的大好时光,他们错误的把自己当成了完人,在荣誉和表扬中,他们生活得心安理得,好成绩是他们骄傲的唯一资本,他们成了学校和班级的“特权阶层”。
他们总是认为老师和同学应该在方方面面照顾他们,唯优生马首是瞻,仿佛优生就是一切应该优先的意思。
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稍有不如他们意的地方,他们就会使性子。
有一次,我找一个成绩滑坡的优生个别谈话,并没有批评他,而只是想委婉地了解情况,安慰他,鼓励他,哪知道即便是这样,该生仍然觉得我在往他的伤口上撒盐,和我冷战了一个星期。
可见,优生的感情脆弱到了何种程度!期末评三好,一名优生落选,该生就向我抱怨班风不正,并变得消极暴躁、玩世不恭。
其实她身上的缺点显而易见,学生评选是公正的。
我用了好长时间细心的对她进行心理辅导,才帮助她度过了精神上的“危险期”。
这一类优生往往骄、娇二气特别严重,一遇到坎坷就打退堂鼓,甚至自暴自弃。
所以做这一部分学生的工作,在方法和语言的选择上都必须特别慎重,应在鼓励中巧妙地指出他们的不足,这样他们才能接受。
否则,他们要是和老师闹起别扭来,必定是“持久战”。
所以,要使优生更优,必须善于因势利导,用崇高与广博祛除学生身上的狭隘与孤傲,学生才能重新定位自己,从而成为综合素质一流的人才。
二一些优生因为傲气十足、刚愎自用、所以很难与同学相处。
在校园里,连下课都是优生和优生在一起,后进生与后进生一道,两类学生仿佛两条不能相交的平行线,各走各的路。
对“优秀生”的品德教育
谈“优秀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阶段,是人生道路的起点,在此时期学生除学文化、长知识外,还将对人的性格、良好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这无疑要求每个教师即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但是在教育过程的主客观因素中,人们往往把教育的注意力集中在后进生身上,而忽略了对优秀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学校教师通常大多用赞许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而不大注意他们的缺点和不足。
在二十几年班主任工作的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对优秀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不能忽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应给予特别的重视。
长期以来,社会、学校、家庭在评定一个学生的优劣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升学率及分数的高低作为标准,众多的老师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十分偏爱,其实,一些“优秀生”往往只是学习成绩优秀,德体美劳诸方面表现并不是很突出,有的甚至略差。
一些教师常常能容忍所谓优秀生的缺点,而不能耐心地听取所谓后进生的话语,我本人也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
一次,班上一名女生对我说班干部张某拿了她只用了一页的日记本,由于这位班干部在班上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历年是“三好”学生,而且还特别爱做好事,老师、同学都挺喜欢她。
当时我连想也没想,只觉得张某学习这么好,家庭生活条件也比较富裕,不可能干这种事。
于是就对那位女同学说:“一样的本有都是,也许你记错放在那了。
我们没有理由随便怀疑一个人,你说,是吧?”可没过两天,班上另一名男同学向我反应,张某偷了他小姨从日本带回来的一只精美的自动笔。
这回引起了我的重视。
为了调查核实,又不能伤害张某的自尊心,自习课,我在教室里巡视时,意外发现张某手中的那支十分漂亮的自动笔,我走上前去象发现“新大陆”一样,随后爱不释手地问一句:“这支笔哪买的?”张某很得意地告诉我说,这支笔是她表姐在农村老家夜市小摊上买的。
听了张某这样似乎完美的回答,看着那支精致而在任何一个小摊上也不会买到的自动笔及张某在说这话时,显得十分自若,我被震惊了。
“优等生”的德育工作不容忽视
式。( ) 3 针对不 同性质的事件及程度 , 择不 同的语言方式。 选
唯此才是达到预期效果的必要条件。
授 课语 言 的文 明性 和激励 性是 对 教师 职业 的基本 要
强课堂讲授 的效果, 和甚至 消除教学双方的紧张、 缓 疲劳感。 授 课语 言的针对性 是指教 师在授课 中针对 不 同对 象 、
优等生感 到有沉重 的心理压力 , 究其根源 , 学校在每次 考完后的排名可能成为 困扰他们的首要 问题 。所 以, 在每次 考试结束 后 , 教师应 密切关 注其 思想动态 , 采取适 当的方式 帮助 “ 优等生 ” 进行 自我分析 , 让他 们意识 到 自身认 识上 的 不足及 由此带来 的危害 。“ 优等生 ” 一般上进心较强 , 成就欲 望十分强 烈 ,教师应 抓住这一心理特 点 ,帮助引导学生从 “ 自我发展 , 自我完 善” 的角度去设 置合理 目标 , 进行真正意 义上 的“ 自我挑战 ”激发正确 的学 习动机 , , 不是 将 目光仅仅
的讲课 变得 风趣 、 诙谐 , 具有艺术魅力 。同时也 能让学生在 课 堂上产生一种积极愉快 的感 觉 , 调动其兴奋点 。因此我们 鼓励课 堂中采用 幽默 性的授课语言 。授课语言 的幽默必须 遵 循教学 性 、 范性 、 学性 、 发性 , 规 科 启 同时应 做 到适时 适 度、 文明 , 防止 流于庸 俗。这样对课堂教学才会起 到催化 和 促进作用。授课语 言中适 当增加一些 “ 包袱”对调节课 堂气 , 氛, 化解难点将起到积极作用。富有幽默感 的教师也会赢得 学生喜爱与敬佩 。教师 的风趣 、 幽默 、 机智和诙谐有助 于增
表情感 , 道出心声 , 然后及 时调整心态 , 克服忌妒心理 , 与 同学共同进步。
优等生 因其成绩一 直处于优势 ,较其他成绩一 般的学 生, 内心可能更有危机感 , 心理压力可能更大 ; 同时 , 由于一 直被荣誉 的光环笼罩 ,部分 优等生可能存在 明显 的性格 缺 陷, 如个人 中心主义 、 虚荣心 强、 过分看重荣 誉、 抗挫力低 等 等 。因此 , 教师在教育过程 中, 应加强对优等生的心理引导 。
优秀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容忽视
班 级 建设 中 贡献 自己 的力 量 。我 还 经 常 征 求 他 们 对 开展 班 级 活 动 的 意
们都 成 为 名 符 其 实 的优 秀 生 。
一
、
培养 “ 团 队” 精 神 。在 班
见 和 建 议 。鼓 励 他 们 挑 起 组 织 和 开
展 班 级 活 动 的 重 担 。如 去年 元 旦 我
学 也 取 得 进 步 。通 过 这 样 体 ” 的 共 识
优 秀 生 的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不容 忽视
文
/
时 , 召 开 班 委 会 和 优 秀 生 的 座 谈
会 。在 会 上 严 肃 批 评 部 分 优 秀 生 对 身 边 违 反 规 章 制 度 和 出现 不 良行 为 习惯 的人 和事 不 闻不 问 ,对 班 集 体
进 行 详 细 了解 、把 握 他 们 的 思 想 脉
助 他 们 迅 速 地 克 服 缺 点 ,改 正 错
误 。 由于 优 秀 生 在 班 级 管 理 中 发挥 了积 极 的核 心 作 用 。我 每 年 所 带 的
班都能迅速形成 “ 文 明 守 纪 、努力 进 取 ” 的 良好 班 风 ,都 被 学 校 评 为
的 组 织 作 用。 搞 好 班 级活 动 能 提 高
班 级 的凝 聚 力 。 而 要 正 常 开展 班 级
位 优 秀 生 。主 动 要 求 与那 些 课 堂纪 律 较 差 或 有 不 良行 为 习惯 的 同学 同 桌 .用 自己的 言 行 去 影 响他 们 ,帮
活 动 .首 先 要 消 除 来 自于 优 秀 生 的 阻 力 ,因 为 大 部 分 优 秀 生 都 只 注重 文 化 知 识 的学 习 .对 班 级 活 动 持 冷 漠 的 态 度 。但 优 秀 生 在 班 里 威 信 高 .有 较 强 的 号 召 力 和 组 织 能 力 。 如果 有 他 们 的热 心 参 与 ,就 一 定 能
关注优秀生的品德教育
关注优秀生的品德教育教师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一些教师往往将品行教育的注意力集中在后进生身上,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对优秀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优秀生优异的学习成绩往往掩盖了他们的缺点和不足。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优秀生也并非十全十美,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易被人们发现的消极隐患,而这些隐患又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因此,对优秀生的品德教育不仅不能忽视,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应给予特别的重视。
教师要全面、辩证地看待优秀生,实事求是地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他们的缺点,哪怕是细小的缺点也要指出来,决不能忽视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更不能采取“好马不用鞭子催,响鼓不用重锤擂”的做法,产生“一俊遮百丑”的光环效应,导致优秀生学优品不优的结果。
大部分的优秀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表现良好,在班里是好学生、好干部,伴随他们成长的往往是父母的宠爱、教师的偏爱、同学的羡慕,他们事事称心如意,处处一帆风顺,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往往容易形成自负、骄傲、自私的性格弱点。
我的班里就有这么一个学生,他在学校的各次考试中都是名列前茅,各科的老师都喜欢以他为榜样,同学们也都特别地羡慕他。
但渐渐地我发现班级的同学开始冷落、疏远他,他在集体活动中总是找不到伴,甚至有时候忘带了学习工具都没人愿意借他。
一开始我以为是教师的偏爱和表扬让同学们对他产生了反感,可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观察后,我发现他整天只是学习,对班级和学校的事漠不关心,从来不主动去帮助别人,同学向他请教的时候不是敷衍了事就是极不耐烦。
最让同学反感的就是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大家都踊跃地为灾区捐款捐物,他却无动于衷,班级平时落后的学生都比他积极。
班级同学毫不避讳地在我眼前数落他自私自利、瞧不起人,在这样的同学关系中他的情绪开始低落,各科成绩渐渐出现了波动。
我和这位学生交流了几次并且去他家家访,他的父母明显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不足。
“学优生”不等于“德优生”——重视学优生的品德教育
是 羡慕 、或 是 钦 佩 的 目光 。我 为 了继续 我 的讲话 ,就说 : “ 好 了, 大家不 要这 样看 着 孙红 了 ,回头 人 家小 姑 娘 该 不好 意 思 了 。 ” 班里 的学生 安静 下来 ,但 是正 当我又 准备 开 口的时候 ,孙 红 突 然 冒 出一 句话 :“ 没 事老 师 ,我都 习惯 了 。 ”话 音落 地 ,班里 又一 阵骚 动 ,我 略显尴 尬 ,就没有 往 下接 ,而是 微微 一 笑继 续 我 的讲 话 。但 是 ,我
明显感 觉 到班里 的气 氛 已经发 生 了变化 。课 后 ,我本 想 找 孙红 聊 聊
・
学优 生对待 学 习誓不 罢休 的态度 ,很 容 易带 人 到 生活 中来 。时 长 面对鲜 花和掌 声 的优 越感也 使他 们很难 容 忍其 他 同学 的 “ 超越” 。 心 里的落 差如果 缺 乏 合 理 的宣 泄 ,就会 导 致 他们 做 出过 激 的 行为 。 案 例中 的学生孙 红就 是个典 型 的例 子 。对 待 这种 情 况 ,教 师应 该更 注 重学优 生 的情 感培 养 ,比如 ,担任 学 习小 组 长 ,在 他 们组 每 位 同
我们 通常 意义 上所说 的学 优生 ,主要 是指 那 些学 习成绩 好 ,刻
苦 又踏实 的学 生 。他 们倍 受师 长 的关 爱 ,被提 起 时 ,更多 的是想 到 他 们的优 点 ,学优 生 似 乎 已经 成 为 了一个 褒 义 词 。但 是 ,近 几 年 , “ 高智 商犯 罪 ” 这个词 语渐 渐被人 们所 关注 ,大 学校 园 的暴 力事 件 , 伤 害事件 ,也 都频 频发 生于成 绩优 异 的学 生身 上 。学 优生 的品德 问 题 也就渐 渐 突显 。 .
优秀生的思想品德 教育不容忽视
优秀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容忽视作者:张朝花来源:《师道·教研》2014年第04期〓〓优秀生通常是指那些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成绩优良,在行为上比较循规蹈距,没有明显的缺点或错误的一部分学生。
因此,大部分教师都喜欢他们,但同时也忽略了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其实,那些优秀生大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详细了解、把握他们的思想脉络,对症下药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都成为名符其实的优秀生。
〓〓一、培养“团队”精神,在班级建设中发挥中坚作用〓〓优秀生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优于其他学生,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优秀生都能得到其他学生的尊重,在班集体中享有一定的威信。
如果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他们能尽快克服自身的缺点,并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就一定能发挥巨大的正能量。
这几年来我主要通过如下方法去实现这一目标。
〓〓1. 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优秀生的核心作用。
我每当接到一个新的班级,首先详细了解每一位优秀生的情况,然后在班里达成“创建文明、进取的和谐班集体”的共识时,召开班委会和优秀生的座谈会。
在会上严肃批评部分优秀生对身边违反规章制度和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人和事不闻不问,对班集体漠不关心的毛病,分析其对班集体建设的危害性,接着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使他们都深刻认识到: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就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班级管理,共同努力创建优良班集体。
最后在会上制订了“全员参与、以优秀生为核心,每天轮流值日”的民主管理机制。
优秀生的认识提高后,都能马上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行动起来,如这一学年的陈翠园、郑炜、李镜龙等12位优秀生,主动要求与那些课堂纪律较差或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同学同桌,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帮助他们迅速地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由于优秀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核心作用,我每年所带的班都能迅速形成“文明守纪、努力进取”的良好班风,都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
重视学业优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重视学业优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记得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天,老师告诉学生,€讇滓蛭〔荒懿渭涌际裕嵌偈被逗簟耙≈沼诿挥腥撕臀艺谝幻耍嫦M涝渡!闭庑┭紫认氲降牟皇枪匦耐У牟∏椋亲约旱睦妫峭耍谝幻娜〉茫康牟皇蔷赫呱。
亲陨淼呐Α5瞧绞保淌υ诙匝械掠保训掠芯康闹匦姆旁诓涣佳臀侍庋纳砩稀J导噬希杉ㄓ帕嫉难谄返律弦泊嬖谧乓恍┪侍猓庑┭б涤帕佳晌掠氨灰磐慕锹洹!?由于学业优良学生在认知上往往有独特的长处,他们有的对感知事物有较强的敏锐性和条理性;有的在观察事物上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有的在记忆上有较好的特质,在对材料的实际识记方式上多样化、标准化。
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常得到教师的关注,同时在班级管理上委以重任,所以学业优良学生是老师的宠儿。
现在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时,过去“一俊遮百丑”的学业优良学生的一些不良的心态就暴露出来了。
一、学业优良学生存在的不良心态1.自傲。
这是应试教育的恶果。
老师、家长表扬称赞过多,助长了他自负心理的结果的产生。
他们对自我评价过高,把成绩的取得归功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和能力。
自傲的表现便是夜郎自大、孤芳自赏,看不起别人,有时甚至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和部分教师,有的学生自傲同时产生自满情绪,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他们的交际范围明显缩小,处于十分孤立的境地。
2.嫉妒。
竞争能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和精神财富,能赢得国家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利用考试、活动等手段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随之就带来了竞争意识的副产品——嫉妒。
嫉妒是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看别人超过了自己,便会产生一种不服不满、甚至仇视的心理。
有的因为意志薄弱、心胸狭窄,不是下定决心刻苦努力,去赶上或超过别人,而是把怨恨集中于对方,千方百计的贬低别人和诋毁别人。
于是在学习过程中,垄断资料、知识保密、弄虚作假、甚至故意制造障碍等方法来进行竞争,以便超越对手。
对于超越自己的同学或怒目视之,或当面嘲讽,或背后议论,甚至说老师偏心等。
论小学资优生的品质教育
论小学资优生的品质教育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在学业上表现出众,成为小学资优生。
然而,单纯的学术成绩并不足以体现一名小学资优生的全部品质,我们需要注重小学资优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品质教育,培养他们更为优秀的品德、情感和社会能力。
一、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小学资优生。
品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小学资优生往往智商高、学习能力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一定具有良好的品德。
我们需要重视品德教育,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崇尚正义、具有领袖气质的道德品格。
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小学资优生个人和社会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小学资优生的情感教育同样需要重视,因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压力很大,很容易出现情感上的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情感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指导他们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三、社会能力教育社会能力教育包括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情境变通和社会适应等方面。
小学资优生的社会能力普遍较强,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加有效地利用和提高这些能力。
我们需要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机会来展示和实践这些技能,让他们充分了解社会环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四、学科教育学科教育是小学资优生最基础的教育,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学科教育可以让小学资优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我们需要重视学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对小学资优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总体来说,小学资优生需要全面、多方位地接受品质教育,引导他们形成完整的人格和领导力。
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也需要加强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水平,为小学资优生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有效的品质教育服务。
“优等生”思德问题四关注
“优等生”思德问题四关注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时常会把工作重心倾注在“后进生”身上,认为德育工作主要是教育“后进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优等生”的德育问题。
其实,“优等生”和“后进生”一样,都是我们教育的对象,都需要进行耐心细致的德育工作,只不过“优等生”与“后进生”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我个人认为,“优等生”的德育工作也非常重要,应该随时关注,不可忽视。
我的具体做法是:一、关注“优等生”的自负现象所谓“优等生”就是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
“优等生”在学习上比较出类拔萃,经常受到老师们的表扬、同学们的羡慕,家长对他们也是百依百顺。
再加上在班上又担当一定的“官职”,有时犯了一些错误,也会受到老师的“格外开恩”,因此他们会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与其他同学不一样,有一种优越感,因此而产生了自负。
为了帮助这些“优等生”,我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就特别注意对“优等生”的素质教育,让他们与同学相处或是发生争议之时不要表现出看不起别人的态度,不要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要倾听别人的意见,千万别以自我为中心,完全看不到他人的存在。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只有向别人的长处学习,力补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在平时班级工作中,不及时帮这些“优等生”改正这种自负的话,会导致“优等生”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局面。
所以一经发现就应及时进行教育,让他们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长短处,克服自负的产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二、关注“优等生”的嫉妒问题优等生在学习阶段接受事物都比较快,嫉妒心理也会随之产生。
这是因为“优等生”在班上或学校总是名列前茅,他们看不得有其他的同学超过自己,无论在哪方面,只要发现有人超过自己了,就会产生嫉妒心理,有的还会采取一些卑鄙的手段来攻击他人。
我班的小杨同学,成绩相当不错,在同学中也有一定的威信,没想到升四年级后,有位小江同学更厉害,更得同学的缘,于是小杨心理不平衡了,无事生非,鼓动别人与小江同学对立,让身为班干部的小江同学无法开展班级工作,没办法学习。
养成良好的品德教育不容忽视
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教育不容忽视现社会的“唯分数”教育客观实际,已在人们的灵魂中是至高的。
教育者在提升教学质量的指挥棒下,真不敢有半点的怠慢,而大多家长的心理意识、行为上也不能让孩子输在“什么起跑线上”,所以拼命地要求自己的子弟参加社会上的“辅导班”、“提升班”……甚至绝大多数家长只是一味关心子弟的考分,若高分时眉开眼笑,若低分时,磨拳擦掌,怒火冲冠,至于子弟的思想表现,道德品质如何都毫无过问,甚至浑然不知。
这样的K 型教育确实应引起各界的重视,则为养成良好品德行为的教育真不容忽视。
现在就学校教育而言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深层认识“养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道理是很浅的,学生品德的优与劣,从小的方面讲,讲影响其未来、命运,即是个人的前途;从大的方面讲,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会影响到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会影响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实现。
可见对年轻一代的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是紧紧地联系在中华民族的生命线上。
另外,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接地气地认识处在少年期的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成型,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也正在逐步形成中,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可塑性很大。
学校要义不容辞地抓时机给予系统的教育,促进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行为,对他们以后一生的成长、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这更是一项利民利国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工程。
正如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他还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变成习惯,只有坚持成了习惯,好的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而这种行为效应,单靠一些活动和课程是难以完美实现的。
因此学校、老师先具有耐性、恒心,用理论+现实的方法去搭建一个塑造人的良好平台,以优美的环境去创造沐浴人的氛围。
二、寓品德行为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诚然,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担负着育人的无可推却的责任,可以说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与育人有关。
但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课堂教学占了师生活动的绝大部分时间。
对优等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可忽视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对优等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可忽视教师个人计划总结对优等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可忽视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评估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的工作实绩,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意识倾向,以升学率、优秀率的高低论英雄。
升学率、优秀率高,便一好遮百丑。
久之,教师也自然而然地把学习优秀的学生视为“优秀生”,看作宠儿。
对优生的思想教育,也往往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缺点,就被学习上的闪光点所掩盖,只要学习好,评优、三好学生条件便具备,只要学习好,毕业鉴定、品德鉴定无问题,这也给学生的思想造成一片误区。
与后进生相比较,优生的缺点表现得不是表面化、公开化,而是带有一定的隐蔽性。
正如人们往往看不到后进生的优点一样,也常常看不到优生的缺点,但是只要多观察,就不难发现,一些优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暴露出的一些缺点。
而调节学生的行为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优生的这些缺点,尤其不可忽略。
一些优生因为学习基础较扎实,考取重点高中较有希望,成才心切,所以认为只有成绩拔尖,才能成才,于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国家大事、时事形势,与己无关,高高挂起,心理状态常处于“心在课本,想在名牌高中”。
他们学习抓常常学习走在前,活动跟在后,渐渐脱离集体,变得孤芳自赏。
比如开校运会,班级联欢,春秋游,敬老活动,爱心捐助活动,他们兴趣不浓,甚至,消极对待,对集体的荣辱无所谓,但对个人的得失却斤斤计较。
正因为一些优生看重名利,总要表现出高人一等,缺乏助人为乐精神。
他们有争第一的欲望,却又有妒忌他人的心理,但不愿做班干部为班级服务。
对班干部提出的要求,建议不闻不听,我行我素,对别人不信任。
有的个人目标同集体常处于一种不和谐状态。
这些都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才。
一些出现在优生身上的缺点提醒了教师:对优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差生思想教育一样,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都是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多渠道地进行。
首先,平常教师在言行中加强国情教育,将学生情感渐渐转移至热爱自己的祖国。
不容忽视对学习成绩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不容忽视对学习成绩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一谈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很多教师马上会想到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即对差生的教育。
诚然,在一个学校中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确实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作,每个教师都能谈出很多经验和方法,但是,有很多现象说明,在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同时,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绝对不容忽视。
在许多教师的眼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班级的骨干,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带头人,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中坚力量,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非常喜欢,他们看到的大都是这些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学习方面的优点,但却往往忽视了对这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正所谓的“一俊遮百丑”。
一、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大多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其他方面也比较优秀,但也不乏有一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在班级受到特殊待遇及老师、家长和同学对他们的特殊态度,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和缺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特殊的优越感。
这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比别的同学好,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耳边听到的都是赞扬声,看到的都是笑脸,老师、家长对他们都高看一眼,学习不好的同学对他们也都用羡慕的目光,长期被大家捧在手上。
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特殊的优越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表现出沾沾自喜、盛气凌人的气质,总感觉自己比别人强,瞧不起比他们学习差的学生,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2.劳动观念较差。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和家长都把他们当成重点培养的对象,而这种培养又都限于文化学习方面,在家里,家长把一切家务劳动都包揽了,有的家长甚至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其他一切事情都不用你管”,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学校,有的老师把劳动任务往往安排给学习差的学生去干,很少让学习好的学生去干,并且还振振有词:“反正你也不愿学习,多干点活,腾出时间让学习好的学生多学习点”。
“优生”德育问题的思考
“优生”德育问题的思考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视差生转化工作、忽视“优生”的德育工作的现象。
在教育实践中,学习成绩拔尖的被称之为优生,而这些“优生”违纪违法者屡见不鲜,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高度警觉。
优生思想滑坡的主要原因在于优生自身的心理偏差、教师的偏爱以及家庭教育的放纵等。
克服这些问题的途径在于:对学生,鞭打快牛,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成绩,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对老师,走出误区,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促进学生全优;对家庭,生活保障的同时关心思想教育;同时,在制度上加强德育考评等。
这样多管齐下,定能收到更显著的效果。
目前,对差生的教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转变差生的教育中,已摸索出不少成功的经验。
相形之下,对优生德育问题工作的探讨就显得有些逊色。
有鉴于中学教育中优生违纪违法现象日趋严重的事实,不能不使我们重新审视一下,以往对优生的教育引导究竟有多少是严格的、科学的、富于成效的。
一、“优生”德育问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首先看到,无论差生或优生同样处在成长期,各种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未成熟定型,具有向各种方向和不同水平变化的可能性,也就是可“演变”、可“争夺”、可教育的。
换言之,差生可能优化,优生可能滑坡,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与学生多大程度上接受正确的引导。
其次,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优生与差生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他们感知着同样的社会信息,他们接受着同样的社会文化,尽管免疫力有强有弱,但优生的心灵不可能是一段真空,一方净土,或自行筑起一道坚固的思想防线。
教育者必须注意到,除在学习方面优生略胜差生一筹之外,他们同样都是孩子,都需要精心培育,特别是在学会做人这一课上,优生与差生都处在同一水平层次上,根本没有什么优差之分。
因此,探讨优生的德育问题与对差生的转化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因为智育的低下仅可能出次品,德育的低下却可能出危险品。
对于优生德育问题实在不可等闲视之,任何认为“优生的教育问题已解决或无须多费心血”的观念和言行都是错误的,是对人的漠视和贻误。
要重视对“优秀生”的思想教育
要重视对“优秀生”的思想教育要重视对“优秀生”的思想教育班主任做思想工作习惯于将精力集中到“差生”身上,而往往忽略对“优秀生”的思想教育,认为“优秀生”学习好,其它方面没必要“多操心”,总是以自豪的心情看待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不大注意他们的缺点和不足。
我的体会是,对“优秀生”的思想教育不仅不能忽视,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还需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优秀生”通常富于进取精神,学习刻苦勤奋,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他们能自觉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坚持学习,并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由于成绩优秀,他们听到的多是赞誉之辞,得到的是家长和老师的宠爱,看到的是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久而久之,便目空一切,看不起一般同学,对集体自私消极,精神上又极脆弱,缺乏经受挫折的意志品格,一旦遇到困难、曲折,很容易气馁,甚至颓废。
有一次,我发现班中新转来的一名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情绪很不稳定。
通过与该生交谈及家访,了解到他不适合我校的环境,他认为电工一中的老师不如原来学校的老师“爱他”,因为没专设小灶辅导他学习,没特别关心他。
对老师们“一碗水端平”的做法,他想不通。
甚至当老师表扬学习进步的同学没提到他的名字,他都觉得被轻视了,难以忍受。
我耐心地对他进行帮助教育,使他懂得了在校的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获得荣誉的平等机会,作为一个真正的优秀学生,应该学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懂得在人格上尊重别人。
正因为是“优秀生”,老师才更加严格地要求,才会提出更高的标准。
经过几次反复,他想通了,以前的优越感逐渐消除了,并开始积极协助老师做班级工作,热情帮助后进生,不仅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在其它方面也表现很好。
可见,重视和加强对“优秀生”的思想教育,既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实践使我体会到,对“优秀生”进行思想教育,要针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他们正确对待自己。
“优秀生”由于学习成绩好一般都有优越感,所以要帮助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生活中,家长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品德教育更为关注,而一向被老师视若“班中瑰宝”、被家长当作“掌上明珠”的“学优生”,往往被划归到“双优生”的行列。
因此,有可能忽视对他们的品德教育。
这些“学优生”本是希望的种子,为什么会结出苦涩的果实呢?“学优生”在掌声和赞美声中成长,他们的耳畔响起的是“精彩极了”和“棒极了”……极具诱惑力的声音。
在大力倡导发展孩子个性的今天,人们都意识到要多给孩子们自由的空间,展示自我的天地,尤其是“学优生”,老师和家长更是时时处处为其营造宽松的氛围,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因此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阳光,没有风雨;只有光明,没有黑暗;只有赞扬,没有批评;只有肯定,没有否定。
诚然,表扬和鼓励是可以起到鼓励先进,树立榜样的作用,它可以强化孩子的好行为,增强其自信心,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不适当的赞扬会使孩子过度自信,刚愎自用,唯我独尊,导致其偏激狭隘、嫉妒,人格具有两面性。
因此,“学优生”的品德教育不容忽视。
我们对孩子的爱,不应是宠爱、溺爱,而应是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的深沉的爱,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教育,只有严格的要求才能育真、育善、育美。
严格要求,应严而有度,这个“度”就是在关怀、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应严而有理,这个“理”就在接纳、宽容、理智的前提下客观公正、有章可循。
作为孩子的老师、父母,要善于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敏锐地体察他们的变化,与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做他们的良师、密友;当他们犯了错误时,敢于直截了当地批判教育,绝不含含糊糊、姑息养奸,使其产生优越感。
更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孩子,以言谈举止做孩子仿效的楷模,使孩子具有诚实公正、虚心、好学、理解、宽容、谦虚、友善、文明、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美德。
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要注重培养他们具有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让学生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全方位、多方面、宽口径,体验对他人的责任。
与同学相处互敬互爱,尽到帮助关心别人的责任;与教师交流时,尊重或接受教师的苦心教导,体谅老师教书育人的难处;与长辈交流时,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与人交往中,宽厚待人,只求付出,不思索取;在集体生活中,不图名利,不计角色,坚持无私奉献;在个人成长发展与国家前途冲突时,个人成长发展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们在发展孩子个性,给孩子自由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注重言传身教,让博大、理智的爱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学优生”一定会健康成长为人们企盼的“双优生”,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