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尼帕病毒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尼帕病毒研究进展

尼帕病毒研究进展

Re e r h pr g e so i a iu s a c o r s fN p h v r s
J n — n L iu I Migl , UHu- n N a j
( a e f ii n c u Jl 1 0 6 ) Ac d myo vt yMe ia。 eMitr tr r tue, a g h n i n 3 0 2 M a i n n t i [ s a tNi i me eso en wl eie np vr sg n so eP r my o id e I i ne imai megn Ab t c] V s mb r fh e yd fn dHe ia i e u ft aa x vr a . t sa ng t e ri g r t u h i c
【 摘 要 】 帕病 毒 ( p h i sNi 是 近 年 来新 发 现 的副 粘 病毒 属 的 亨尼 帕 病毒 , 一种 引起 人 和猪 的急 尼 Nia vr , V) u 是
性、 高度 致 死性 传 染性 疾 病 主 要 侵 害 中枢 神 经 系统 和 呼 吸 系统 , 引起 急性 发 热 、 头痛 和 不 同程度 的 意识 障碍 。本 文 就 N V的 流 行 病 学 、 i ・ 症状 、 临床 病理 变化 、 病原 学 、 子 生 物 特性 、 断 、 疗 等 方 面 进 行 简单 分 诊 治
p t o e a a s ss v r n fe a a e r l g ca  ̄o e p r t r ie s o h a i l n u n . t sman y ah g nt t u e e e e a d o t n f t l u o o i n rr s iao y d s a e i b t masa d h ma s I i h c n n n il

尼帕病毒研究进展

尼帕病毒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 上海 畜牧 兽 医通 讯》 2 0 0 8年 第 4期
・ 7・ 1
尼 帕 病 毒 研 究 进 展
黄 贤 波 竺 春 余 旭 平
(1浙 江大学 动物 科学 学 院 杭 州0
研 究 表 明 , 6种 蛋 白 均 有 不 同 的 特 点 与 功 能 。F蛋 白 这 诱导病 毒囊 膜和细胞膜发生融 合 , G蛋 白则 主要 负责与细胞 表面 的 受 体 结 合 , 有 两 者 共 同 作 用 才 能 导 致 感 染 的 发 只
生 【 。P蛋 白 主要 有 两 个 功 能 , 是 保 护 病 毒 基 因 组 R 1 一 NA 免 受破 坏 , 是 参 与 病 毒 R A 的 转 录 和 复 制 。N 蛋 白参 与 二 N 核 蛋 白多 聚 体 的 形 成 、 毒 RN 的 转 录 和 复 制 等 过 程 。C 病 A 蛋 白与 病 毒 毒 力 及 在 特定 细 胞 中 有 效 复 制 有 关 。 M 蛋 白是 非 糖 基 化 蛋 白 , G 蛋 白和 F蛋 白共 同形 成 病 毒 的外 膜 【 ] 与 l。 2
人死 亡 。 澳 大 利 亚 人 L i 从 患 者 血 清 和 病 猪 中枢 神 经 、 a n 肾 和肺 组 织 中分 离 到 了 Ni 并 鉴 定 为 副 黏 病 毒 科 亨 尼 帕病 毒 V, 属… 1。20 0 1年 , 度 亦 发 生 了 疫 情 , 6 印 有 6人 感 染 , 亡 率 死
2 病毒 特性
尼帕病毒( i 是 一种单 链 R NV) NA 病 毒 , 于 副 黏 病 毒 属 科、 副黏 病 毒 亚科 中第 4属 即 亨 尼 帕 属 的 成 员 , 大 多 数 为 绝 负链 , 有 正 链 J 也 。经 电 镜 观 察 病 毒 呈 圆 形 或 多 形 性 , 由囊 膜 和 核 衣 壳组 成 , 毒 粒 子 大 小 在 2 0 0 m。病 毒 粒 子 病 0 ~3 0n 被蛋 白质 完 全包 裹 , 衣 壳 呈 各 异 的 螺 旋 状 和 人 字 形 , 病 核 由

亨尼帕病毒是会导致潜在的大流行的病原体吗

亨尼帕病毒是会导致潜在的大流行的病原体吗

亨尼帕病毒是会导致潜在的大流行的病原体吗?可能性不大,且不说该病毒尚不能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人们在居住区接触到受感染动物的机会也是很小的。

有证据显示,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在宿主(分别是马和猪)中繁殖和传播后会感染人类,人与人之间通过间接传播也可能会感染尼帕病毒。

在2001年到2008年,孟加拉国约有50%的尼帕病毒感染患者被认为是以猪作为中间宿主来实现人与人之间间接传播的。

虽然感染范围依然有限,但尚未发现亨德拉病毒在人群中直接传播,而且患者总数是极少的。

果蝠习惯昼伏夜出,一般白天倒挂在树枝上,在植物园很常见。

从它们中分离病毒很简单,把床单铺在它们栖息处的地面,用来采集粪便,然后从粪便中采样即可。

问题依然存在:为什么我们才发现这些感染?答案是,除了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外,我们并不了解其他真正的原因。

自从发现HIV病毒以来,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人们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水平和监测水平大大提高。

从1900年到2000年,全球人口增加了约4倍,而在1960年到2000年增加了约2倍,大部分人口增加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这些地区的人们为了生存,大量砍伐原始森林并居住在正在开发的地区,而那里曾是果蝠和其他野生动物生活的地方。

在如澳大利亚这样的发达国家,亨德拉病毒之所以会忽然出现,可能源于人口增加和经济繁荣带来的“休闲农场”的发展,许多没有养马经验的澳大利亚居民开始在城市郊区饲养宠物马。

当提到传染性疾病与其传播时,社会因素常常与生物学因素一样重要。

一种新研制的保护马免受亨德拉病毒侵袭的疫苗已经上市并发挥效用。

假如人们被说服或被要求给马接种疫苗,那么澳大利亚应该不会再有人感染亨德拉病毒了。

电影《传染病》为我们虚构了一个可怕的疾病大流行,探讨了假如亨尼帕病毒越过猪直接传染到人,再引起人与人之间传播,并且这种传播是通过直接接触或呼吸道实现的,那样的话会发生什么?蝙蝠、猪、人已在相同环境中共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些物种不能和谐共存。

养猪场防控尼帕病毒性脑炎的思考

养猪场防控尼帕病毒性脑炎的思考

China Swine IndustryDOI:10.16174/j.issn.1673-4645.2023.06.033收稿日期:2023-06-01作者简介:孟然(1979-),女,河北香河人,中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基础兽医学方面的研究推广工作养猪场防控尼帕病毒性脑炎的思考孟然(香河县农业农村局,河北廊坊065400)摘要:为了防控尼帕病毒性脑炎在我国养猪场的发生,加强猪场现代化管理意义重大。

2022年6月23日,尼帕病毒性脑炎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属生物安全4级病原体、人畜共患传染病。

本文围绕生猪和人感染尼帕病毒的症状特点进行分析,建议从猪场管理制度、猪场消毒、猪场体检3个方面采取措施,实现早期切断传播途径,维护猪场生物安全与高质量发展,避免尼帕病毒疫情在猪场中的发生风险,同时避免人感染尼帕病毒。

关键词:猪场管理;防控;尼帕病毒性脑炎;疫情风险中图分类号:S828;S85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645(2023)06-0146-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扫一扫,了解文章更多内容1998年,世界第1例尼帕病毒病例在马来西亚双溪尼帕新城养猪场被发现,该病毒可导致猪群出现呼吸道疾病[1],通过猪传染人后,病毒可攻击人的肺部和大脑,造成发烧、头痛、嗜睡、昏迷、意识模糊等症状,致死率高达75%[2]。

血清学证据和病毒分离证据都表明果蝠可以作为尼帕病毒的天然宿主[3,4]。

在孟加拉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南亚国家发生过12次尼帕病毒脑炎疫情,造成近百人死亡。

尼帕病毒给养猪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一定威胁。

2022年8月4日,在我国山东省和河南省共发现30余例感染狼牙亨尼帕病毒病例,对养猪场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我国亟需高度重视尼帕病毒,防止尼帕病毒脑炎疫情在我国流行。

1生猪感染尼帕病毒症状猪是尼帕病毒的主要宿主。

尼帕病毒在猪群中具有高传染性,该病毒的潜伏期为7~14d,在潜伏期内具有较强传染力,感染率高达100%。

尼帕病毒病

尼帕病毒病

2462021, 37 (3)•学习•发现•交流•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DOI :10.3969/j.issn.1002-2694.021.00.029尼帕病毒病林志龙,严延生,张智芳,王晓欢,梁小洁摘要:尼帕病毒病首先于1998年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流行,此后东南亚的新加坡、南亚的孟加拉国和印度相继流行,尼帕病毒病的疫情报告虽然不多,但该病病死率髙,对人类安全造成威胁.尼帕病毒的天然储存宿主为Pteropus 属蝙蝠,我国目前尚未有尼帕病毒病报道,但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处在Pteropus 属的地域分布区内,在地理位置上毗邻东南亚和南亚疫情国家,存在较髙的输入风险,从实验室监测中也发现尼帕病毒抗体.因此,应该加强对该病的病原学监测,以及进行防控等研究.关键词:尼帕病毒;Pteropus 属蝙蝠;传播方式;疾病防控中图分类号汨3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94(2021)03 —0246 —06NipahvirusdiseaseLIN Zhi-long , YAN Yan-sheng , ZHANG Zhi-fang , WANG Xiao-huan , LIANG Xiao-jie(Fujian Center fr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Fuzhou 350001 , China )Abstract : Nipah virus disease first became prevalent in Malaysia in Southeast Asia in 1998, and then spread successively toSingapore , Bangladesh , and India in South Asia. Although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Nipah virus disease has not been extensive ­ly reported , this disease has a high mortality rate and threatens human safety. The natural reservoir host of Nipah virus is the Pteropus genus. Although Nipah virus disease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China , some areas in southern China are located i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area of Pteropus and are adjacent to epidemic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There is a highrisk of introduction of this virus to China. Additionally , Nipah virus antibodies have been found in some bats in Yunan andHainan Provinces ; however , no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or nucleic acids have been found. 'Therefore , research on disease preven- tionandcontrolisneeded .Keywords : Nipah virus ; Pteropus genus ; transmission modes ;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Supported by the Social Development Project of Fujian Provincc(No.2010Y0010)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me of Chira(863 Program) (No.201 1AA02A1 14) Corresponding author : Yan Yan-sheng , Email : fjcdcyysh@ 1 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 ,NVD )是由携 带尼 帕病毒(Nipah virus , NiV)的果蝠(Pteropus spp.)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人发病后致死率可达 32% ~70% ,甚至更高° NiV 的宿主广泛.Pteropus 属蝙蝠是尼帕病毒的天然储存宿主,猪、马等家畜是主要的中间宿主,人感染后可发生人-人直接传 播[]° 1 998年9月马来西亚首先报道发现由猪传 至人引发严重的呼吸道及/或脑炎综合征[],999福建省社会发展项目(No.2010Y0010)和国家髙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No.2011AA02A114)联合资助通讯作者:严延生,Email : ****************;ORCID :0000-0003-1840-2502作者单位: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350001年3月,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进口生猪引发12个屠宰 工感染、其中1例病死的事件°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的疫情至1 999年5月结束,约有116万头猪被捕杀,276人发病,107人死亡,病死率达38.8%,死者 多呈脑炎症状[3]°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已发生12起NVD 疫情,最近的一次疫情发生于2018年5月印度南部的Kerala 邦,共确诊19例,死亡17例,病 死率为89. 5%[1]°由于NVD 病死率高,因此,该病 已两次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为优先研发和 防控的病毒性传染病[56] °我国目前尚无尼帕病毒病发生的报道,但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处在Pteropus属的地域分布区内,同时在地理位置上毗邻东南亚 和南亚疫情国家[7],存在较高的输入风险,加强该病3期林志龙,等:尼帕病毒病247的病原传播方式、致病机制和防控策略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病原学特征1.1NiV的形态、结构、分类和生物安全NiV属于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亨尼帕病毒属(Henipavirus)两个种中的一个,为单股负链非节段的RNA病毒.病毒呈球形,直径150〜200nm,具有单层包膜,嵌有与受体结合的融合蛋白和糖蛋白抗原突起,基质蛋白排列于包膜下.NiV与副粘病毒科的其他种属不同,但与同属的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HeV)密切相关,全基因组符合率达80%,其抗体与同属的HeV能产生交叉反应,与其他副粘病毒科的种属则不反应,此外,其他副粘病毒科的种(如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3型等)感染的动物谱很窄,但NiV感染的动物谱较宽,除猪、马外,还可感染狗、猫、山羊、野猪和啮齿类等多种动物.广谱感染的原因与其利用肾上腺素-B2及或B3(ephrinB2/B3)为受体有关,ephrinB2主要在神经元、内皮细胞、动脉周围的光滑肌细胞、胎盘组织、脾及淋巴结窦小管内侧细胞表达,而ephrinB3则主要在淋巴细胞中表达,这也就是NiV 常引起急性淋巴细胞坏死的主要原因,此外,eph-rinB2/B3作为受体在很多哺乳动物中都很保守[9.由于NVD的高致死率,对NiV分离、鉴定等实验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biosafty laboratory level-4,BSL-4)进行[0].1.2NiV基因组与分子特征NiV从动物分离和从人分离的基因组基本一致,但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NiV基因簇有所不同.如最早暴发疫情的国家马来西亚,其为农业国,养猪是其出口生猪赚取外汇最主要的行业之一,果蝠一猪一人一人是马来西亚NiV感染传播的最主要方式;而孟加拉国则是穆斯林国家,不养猪,其传播方式是以食用污染的枣棕榈汁引起的感染为主,并导致人传人疫情发生.所以,全基因组遗传进化树分为两个簇,一是孟加拉簇(NiV-B),全长18252nts,另一为马来西亚簇(NiV-M),全长18246nts,前者只比后者多6个核苷酸[0].各个基因间的转录和终止信号高度保守,5'和3'末端也高度保守,分别为5,-UCCUUGGUU-CU-3'和3-AAUUCUUUUU-5'.基因组共编码6个结构蛋白基因,从基因组3'始依次为核衣壳蛋白(N)基因、磷酸化蛋白(P)基因、基质蛋白(M)基因、融合蛋白(F)基因、糖蛋白(G)和多聚酶(L)基因,这6个基因经翻译后形成各自具有功能的蛋白,各基因间有不经翻译、作用不详、长短不均的核苷酸间隔(图1).NiV首先利用产生中和抗体的G蛋白吸附到侵染的细胞受体上并变构,由细胞蛋白酶将F蛋白裂解为F1和F2,细胞与含F1亚基结合,促使NiV病毒膜与细胞膜融合,使NiV基因组进入宿主细胞[]M蛋白在维持病毒的形态方面包括出芽生殖起作用;N、P和L蛋白附着在病毒RNA上形成vRNA.N是核衣壳,主要作用在于保护RNA链; L蛋白在NiV中含量虽少,但其具有RNA聚合酶活性,在病毒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 蛋白由3种重要的附属蛋白组成,即C、V和W蛋白,C蛋白调节病毒RNA的合成和毒力因子的产生,V和W蛋白作用在于抑制干扰素诱导启动子的激活,因此,这两蛋白与毒株的毒力密切相关[1112].1.3NiV的理化特征NiV在一些果汁或芒果中能存活3d,而在22°C下人工配制的枣棕榈汁(13%蔗糖,0.21%BSA,pH7.0)中能存活7d,在果蝠尿中半衰期为18h.NiV在中性环境中相对较稳定, 70C至少可存活1h,100C15min才可被灭活,但在酸碱环境中存活较差,肥皂和市售洗涤剂如次氯酸钠等均可灭活NiV[13-14].2流行病学特点2.1NiV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蝙蝠是仅次于啮齿动物的第二大类哺乳动物,也是唯一的一种能飞行的哺乳动物,目前分在翼手目(Chiroptera o--der),下有两大亚目,分别是体形及翼展较大的食果蝠亚目和体形及翼展较小的食虫蝠亚目.从1998年在马来西亚发现疫情至2018年5月印度的Ke-ala邦总共发生了12起NVD疫情,这些疫情由4种果蝠(P.vampyrus:P.hypomelanus:P.lylei 和P.giganteu)引起[10].在免疫学上,Zhou等(2016)[15]用人、马、猪和鸟等脏器标本与澳大利亚黑头果蝠P.alecto进行干扰素(interferons,IFNs)基因的比较,证实P.alecto有一个高度收缩的I型IFN家族,但比起其他哺乳动物的IFN,其位点小很多,并且该位点仅由10个IFN组成,包括3个功能性IFNa基因,这3个IFNa基因在未受感染与受感染的蝙蝠组织和细胞中均能稳定表达,表达IFNa不受病毒感染的影响;稳定表达的IFNa可诱导具有抗病毒活性和抗DNA损伤相关的IFN刺激基因(ISG)的产生,ISG也可与致命性病毒共存。

成功研发出MERS病毒抗体

成功研发出MERS病毒抗体

成功研发出MERS病毒抗体近日,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计委重点实验室姜世勃教授团队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季米特洛夫博士团队合作,成功开发了对MERS病毒具有高抑制活性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m336)。

该抗体是目前针对MERS病毒最好的潜在治疗药物之一,具有极强的病毒中和活性,与MERS病毒的结合亲和力常数达到“皮摩尔”级别。

体外实验显示,该抗体针对MERS假病毒的中和活性达到0.005微克/毫升,针对MERS 活病毒的中和活性达到0.07微克/毫升。

该成果发表在国际病毒学专业顶尖杂志JournalofVirology上。

最近,团队还发现m336抗体在狨猴和兔子动物模型中效果显著,活性远超过恢复期动物的血清。

据悉,季米特洛夫博士使用其实验室所生产的全人源单抗(m102.4)曾在澳大利亚成功地救治了10余名亨德拉-尼帕病毒感染患者。

钟南山院士在6月15日接受华商报采访时指出,MERS病毒在体内有很高的病毒载量,靠抗体杀死病毒比较有效,呼吁能尽快进行抗体m336的临床试验。

此前,姜世勃教授团队已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抗MERS多肽抑制剂(HR2P-M2),动物实验的结果显示使用鼻道给药,HR2P-M2多肽能有效地保护动物免受致死剂量的MERS-CoV攻击,可明显地降低已感染动物肺部的病毒载量。

姜世勃认为,目前我们已发现该多肽与m336抗体联合使用将会产生更好的协同效果,因此在疫情紧急及征得患者或密切接触者同意的情况下,m336抗体可与该多肽抑制剂HR2P-M2共同用于MERS病毒感染的防治,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鉴于HR2P-M2多肽的进展更快,除了钟南山院士提议尽快进行抗体m336的临床试验外,也应尽快进行HR2P-M2多肽的临床试验。

据介绍,早在2012年,姜世勃教授及其课题组即关注MERS病毒发展。

在SARS爆发期间,姜世勃团队曾率先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报道了抗SARS的C-多肽。

上世纪90年代初,姜世勃团队发现了第一个可阻止HIV融合并入侵宿主细胞的C-多肽,其专利转让给美国特里美里斯公司和罗氏公司开发成世界上第一个抗HIV的多肽药物——恩夫韦肽(又叫T20)。

尼帕病毒的研究进展_关品卿

尼帕病毒的研究进展_关品卿

尼帕病毒的研究进展关品卿,谷文峰(抚顺农业特产学校,抚顺113123)摘要:尼帕病毒(N ipah v irus)属副黏病毒科(paramyx o vir idae),为非节段性单负链RN A病毒,因1999年首次从马来西亚尼帕镇脑炎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出而得名,其以高致死性为主要特征,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引起急性发热、头痛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其因感染的宿主广泛、疾病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而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笔者对尼帕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致病机理及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尼帕病毒;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诊断中图分类号:S852.6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236(2009)01-0117-031尼帕病毒的归类尼帕病毒(N ipah virus,NiV)是一种RNA病毒(翟新验等,2006),在副黏病毒科中,NiV与亨德拉病素(H eV)、麻疹病毒属(mo rbilli v ir us)的病毒(如麻疹病毒、犬瘟热病毒、牛瘟病毒)最为接近,但由于NiV与H eV基因组很长,且有一些独特的序列,二者的储存宿主均为蝙蝠,对多种宿主易感等特性,人们将N iV与H eV单独列为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的一个新属,即亨尼帕病毒属。

2尼帕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2.1生物学特性尼帕病毒呈多形性或圆形,由囊膜和核衣壳组成,大小为200~300nm,在细胞膜上完成发育过程,核衣壳结构呈螺旋形,核衣壳直径13.0~18.0nm,螺距5.5~7.0nm,外由具有纤突的囊膜所包被。

NiV在体外不稳定,对热和消毒剂较敏感,加热56e,30min即可将其破坏,用一般性消毒剂和肥皂等清洁剂很容易将其灭活;在Vero、BH K、PS等细胞系中均可增殖(郭丽霞等,2006)。

2.2分子生物学特性NiV基因组全长18kb,是由6个结构基因及3c和5c的非翻译区所组成(Wang 等,2001)。

亨尼帕病毒研究进展

亨尼帕病毒研究进展

亨尼帕病毒研究进展翁善钢【期刊名称】《口岸卫生控制》【年(卷),期】2012(017)004【总页数】6页(P52-57)【作者】翁善钢【作者单位】外高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在2000年Wang等指出副黏病毒科亨尼帕病毒属的两种新发现的病毒与该科的其他病毒不同[1]。

还没有哪种副黏病毒像1999年发生在马来西亚的尼帕病毒那样曾引起如此快速和危害性强的人畜共患病。

还没有哪种病毒像尼帕病毒那样杂乱且与亨得拉病毒关系那样密切。

当时其基因组是已发现的副粘病毒中最长的。

尼帕病毒基因组长达18,246bp,而亨德拉病毒要短一些[2]。

其增加的基因组部分由于大部分转录单位的3'端有与在马尔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中所观察到的类似的较长的一段非翻译区。

与其他副粘病毒不同的是,亨德拉病毒的P基因编码5种蛋白,分别称为P,V,C,W,SB。

这是一种与在弹状病毒科和纤丝病毒科的一些病毒相似的基本小蛋白。

由于这些原因,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成为世界各地许多实验室研究的焦点。

然而,由于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被列为生物安全四级病毒,因此该病毒的研究只限于在高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人员不需使用活的病毒,因此使对这些病毒的研究变得更为方便。

使用这些系统方法,亨尼帕病毒复合物已经被分析出来,最近尼帕病毒的全长cDNA基因组被成功拯救出来。

对这些病毒进一步的研究使得制造出在物理和形态上同尼帕病毒类似的病毒样粒子成为可能。

由于其致死力,对该病毒感染与干扰预防的治疗方法做了许多研究工作。

这些努力的重要进展是亨尼帕病毒受体的发现。

此外,这些病毒抵御宿主防卫的不同机制也已经被鉴别和分析出来了。

1994年一名著名的驯马师和他的13匹多次获奖的马的死亡使得人们首次发现了亨德拉病毒。

最初的病毒鉴定认为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故该病毒被定了一个不正确的名字——马麻疹病毒。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郊区关在马厩里的马发病后,该病毒又被改称为亨德拉病毒。

尼帕病毒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研究进展

尼帕病毒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研究进展

尼帕病毒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研究进展李国华,王化磊,张 颖,冯 娜,杨松涛,夏咸柱 [摘要] 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 NV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高致死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脑炎及咳嗽等。

1998年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先后出现,1999年分离并确诊其病原为尼帕病毒。

之后该病在印度、孟加拉国多次暴发。

2018年5月,印度再次暴发NVD疫情,给人们造成了极大恐慌。

本文以该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治研究进展为重点,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治等方面介绍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 尼帕病毒;尼帕病毒病;流行病学;疫苗;抗体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373.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8134(2018)05-0425-06 DOI: 10.3969/j.issn.1007-8134.2018.05.005Current epidemiology and progress inprevention-treatment of Nipah virus diseaseLI Guo-hua, WANG Hua-lei, ZHANG Ying, FENG Na*, YANG Song-tao*, XIA Xian-zhu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hezi University, 83200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Song-tao, E-mail: yst62041@; FENG Na, E-mail: fengna0308@ [Abstract] Nipah virus disease is an acute, fatal and contagious zoono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 the fever, headache, encephalitis and cough. It was firstly discovered i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in 1998, and its pathogen wa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to be Nipah virus in 1999. Afterwards, Nipah virus disease continuously outbreaks in Bangladesh and India. And the third outbreak occurs in India in May, 2018, which causes great panic. This study focuses on current epidemiology and progress in prevention-treatment of Nipah virus disease, and intrduc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from the etiology, epidemiology, clinical symptoms, pathological change, laboratory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Nipah virus; Nipah virus disease; epidemiology; vaccine; antibody 副粘病毒科病毒能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发病,其中感染人的主要有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风疹病毒;感染动物的病毒主要有新城疫病毒、犬瘟热病毒和牛瘟病毒;人兽共患病病毒有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 HeV)和尼帕病毒(Nipah virus, NiV)。

尼帕病毒病病原及防治概述

尼帕病毒病病原及防治概述

中国动物保健2021.04尼帕病毒病病原及防治概述袁军龙1,袁东波2,尹念春3*(1.四川省南充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南充637000;2.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610041;3四川省遂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遂宁629000)病毒病是由副黏病毒科中的尼帕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人畜共患病,特征症状为脑部炎症和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该病死亡率高且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一旦发生将给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

本文主要综述了该病近年来的研究及防治进展,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参考。

病毒;病原学;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 ,NVD )是由尼帕病毒(ni-pah virus ,NiV )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特征症状为脑部炎症和呼吸系统疾病。

因发病率和死亡率高,OIE 将其列为BSL-4重点防护病原。

近年来,尼帕病毒病已在我国毗邻的东南亚地区发生,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

并随着国际贸易的频繁往来,给我国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应对该病高度关注,切实加强监测和预警。

1病原学1.1分类NiV 为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 )、副粘病毒亚科(Sub-Paramyxovirinae )亨尼帕病毒属(Henipa virus )的成员。

该属为新分类的一个病毒属,主要有HeV (亨德拉病毒)和NiV 两种病毒。

1.2生物学特性NiV 由囊膜和核衣壳组成,颗粒差异较大,电镜下观察一般呈圆形或多形性。

该病毒可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上生长,在Vero 、HK 和PS 等细胞系中生长良好,24h 可出现CPE ,TCID 50可达到108个/mL 以上[1]。

对消毒剂和热敏感,常用消毒剂和肥皂即可将其杀灭,56℃加热30min 可将其灭活。

1.3分子结构与功能NiV 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 ,全长约18.2kb ,不分节段。

尼帕病毒病专题知识

尼帕病毒病专题知识

尼帕病毒病专题知识
第17页
尼帕病毒病专题知识
第18页
死亡病例(人)尸检发觉,主要病理改变发生在脑 部,以及肺部、心脏和肾脏等,主要表现为充血, 组织学检验可见血管炎,小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 内皮损伤,血管壁坏死、出血和血栓形成。
脑、肺和肾血管内皮有大融合细胞形成。出现血管 炎血管周围有微小坏死和缺血灶
禁止疫区猪只向外转运,以防制疫情蔓延;并对猪、马 等易感动物,以及养猪从业人员和与猪亲密接触人员进 行紧急免疫接种。
病原判定: 病原判定必须在绝对安全(BSL2-4)试验室中进行。 检验方法包含病毒分离、免疫染色、中和试验和分子生物 学技术, 外来病中心已建立了检测尼帕病毒国际标准RTPCR诊疗技术, 可检测到最低170拷贝RNA模版, 阳性检出 率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达100%。
抗体检测: 当前有病毒中和试验(VNT)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ELISA), 这都要求在生物安全符合要求条件下进行。
尼帕病毒病专题知识
第7页
表1 : NiV相关疾病主要发生时间和区域
尼帕病毒病专题知识
第8页
自然宿主:NVD自然宿主十分广泛,主要感染猪、人、马、 山羊、猎犬、猫、果蝙蝠、鼠类。
传染源:果蝙蝠和野猪是猪群发生NVD最可能传染源。野猪 也可能成为主要传输媒介。
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之间间隔)从4天到45天不等。
¯ 1999年4月,CDC开始检测马和蝙蝠,寻找自然宿主。 ¯ 1999年4月11日,动物回归试验深入证实此种新病毒是元凶,
新病毒被命名为尼帕病毒。
尼帕病毒病专题知识
第3页
三、尼帕病毒病原学特征
¯ 尼帕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含有经典单股不分节负链 RNA基因组,而且被蛋白质完全包裹。

针对尼帕病毒的中和抗体研究

针对尼帕病毒的中和抗体研究

针对尼帕病毒的中和抗体研究
作者:
来源:《科学中国人》2024年第06期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龚睿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研发了针对尼帕病毒的高效人源中和抗体。

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尼帕病毒是一种来源于蝙蝠的烈性RNA病毒,屬副粘病毒科亨尼帕病毒属,于1998—1999年在马来西亚流行期间首次被发现,感染人后的典型症状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致命性脑炎,平均死亡率在60%以上。

由于宿主范围广、传播性强、死亡率高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划分为生物安全4级病毒。

研究成果不仅为尼帕病毒的防治提供了候选抗体药物,也为开发更多针对尼帕病毒的药物和疫苗提供了有效信息。

抗尼帕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抗尼帕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抗尼帕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蒋皓静;吴延功;吴晓东;王志亮;赵永刚;单虎【摘要】为制备抗尼帕病毒(NiV)的单克隆抗体(Mib),本研究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NiV核蛋白(N蛋白)为免疫原,按常规方法免疫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阳性孔经两次有限稀释法克隆,最终获得两株稳定分泌抗N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6和C5.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所获得的两株MAb与N蛋白均呈阳性反应;腹水的ELISA效价均为1.024×10<'5>;两株MAb的抗体类型均为IgG1,轻链为K链.抗N蛋白IVlAb的制备为NiV的监测及鉴别诊断奠定了基础.%Two hybridoma cell lines secreting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against Protein N of Nipah virus (NiV) were prepared by fusing mouse myeloma cells (SP2/0) with spleen cells from BALB/c immunized with the purified recombinant protein N of NiV expressed E.coli.Western blot showed that the two MAbs could react with protein N of NiV; the ELISA titers of the two MAbs were about 1:1.024 × 105 and the immunoglobulin subtype of the MAbs were IgG1.These MAbs could be used to establish the monitoring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ethod for NiV infection.【期刊名称】《中国预防兽医学报》【年(卷),期】2011(033)003【总页数】3页(P239-241)【关键词】尼帕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鉴定【作者】蒋皓静;吴延功;吴晓东;王志亮;赵永刚;单虎【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青岛266109;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山东青岛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山东青岛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山东青岛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山东青岛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山东青岛266032;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青岛2661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是一种导致猪和人传染性脑炎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体,属于副黏病毒科亨尼帕病毒属(Henipavirus)成员,为非节段性单负链RNA 病毒,狐蝠科的食果蝙蝠是其自然宿主[1]。

尼帕病毒病

尼帕病毒病
• 尼帕病毒可在任意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系 上生长,形成合胞体样病变,但不能在昆 虫细胞系中生长。
流行病学
自然宿主和传染源 • 尼帕病毒的自然宿主包括猪、人、马、山
羊、猎犬、猫、果蝠及鼠类。 • 传染源可能主要有两种,即果蝠和野猪。
传播途径
• 1、在猪群之间的传播
尼帕病毒病在感染猪场传播很快, 由接触 病猪的尿、唾液、气管分泌物等而引起, 此外 也可通过使用同一针头、人工授精等方式传播。
• 2、 捕杀 立即捕杀病猪和疑是感染猪及其 同群猪,深埋处理, 烧毁猪舍。并对感染猪场 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后铲平,以消灭或减 少传染源。
防制
• 3、消毒 对感染猪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消 毒,以消灭或减少传染源。
• 4、检测 疫情控制后,对以前发病场周围 猪场的猪群进行尼帕病毒抗体检测,3周内 监测2次,只要有一次为抗体阳性的猪群必 须被销毁。
猪尼帕病毒的感染最初可能是接触过果蝠、 鼠、野猪等野生动物或是掠鸟科动物的传播而 使猪感染。
• 2、在人群之间的传播
在尼帕病毒病对人的感染方面, 感染猪 是最直接的传染源。猪感染后, 病毒可在猪 体内大量繁殖, 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较长, 并 可通过呼吸道、尿液、粪便等途径向外界 散播病原。病人主要是通过伤口与猪分泌 液、排泄液及呼气体等接触而受感染。
减少人群的感染风险

在无疫苗情况下,减少人群感染的唯一途径是提
高对风险因素的认识并教给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
减少与病毒的接触。
• 1、减少蝙蝠向人类传播的风险。
• 2、减少人传人的风险。应避免与尼帕病毒感 染者发生密切的身体接触。照护病人时应佩戴 手套和防护设备。照顾或探访病人后应照例洗 手。
• 3、减少由动物传播给人的风险。在处理染病 动物或其组织时,以及在屠宰和扑杀过程中应 戴手套并穿防护服。

尼帕病毒N基因的原核表达

尼帕病毒N基因的原核表达

尼帕病毒N基因的原核表达梁栋;涂长春;石清明;张超雄;陈锚锚;邓成玉;范泉水【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Nipah virus ( NiV) N protein as an antigen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NiV by using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NiV N gene .Methods pET-28a (+) was used as an expression vector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of pET-NivN, which was induced by IPTG to express the protein; and then, Western blot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NivN protein .Results By means of PCR , enzyme digestion and ligation reaction ,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of pET-NivN was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 with a size of 1596 bp;IPTG was used to induce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of pET-NivN to express N protein in the host bacteria .SDS-PAGE results showed that 55 kD has a specific protein band with the expected protein size; according to the Bandscan software scanning and analysis , the amount of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12% of the total bacteria protein .Western blot assay showed that the band of 55 kD has a good color , and this proved that it was just the protein to be obtained in the experiment .Conclusion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 can express N protein of NiV successfully , and this lays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antibody preparation , activity evaluation , and researchapplication .%目的:利用尼帕病毒(NiV)的N基因进行原核表达,探讨NiV N 蛋白作为检测NiV存在的抗原的可能性。

尼帕病毒的研究进展

尼帕病毒的研究进展

尼帕病毒的研究进展
关品卿;谷文峰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
【年(卷),期】2009(036)001
【摘要】尼帕病毒(Nipah virus)属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为非节段性单负链RNA病毒,因1999年首次从马来西亚尼帕镇脑炎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出而得名.其以高致死性为主要特征,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引起急性发热、头痛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因感染的宿主广泛、疾病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而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笔者对尼帕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致病机理及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总页数】3页(P117-119)
【作者】关品卿;谷文峰
【作者单位】抚顺农业特产学校,抚顺,113123;抚顺农业特产学校,抚顺,11312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65+9.5
【相关文献】
1.尼帕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 汪玉萍;钱炜林;陈伟强
2.亨尼帕病毒研究进展 [J], 翁善钢
3.尼帕病毒研究进展 [J], 陈琦;沈悦;屠益平
4.尼帕病毒研究进展 [J], 张晨飞;陈昌海;刘耀兴
5.尼帕病毒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研究进展 [J], 李国华;王化磊;张颖;冯娜;杨松涛;夏咸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尼帕病毒的研究现状

尼帕病毒的研究现状

尼帕病毒的研究现状
于双平;龙民慧;姜晓舜;王松俊
【期刊名称】《现代预防医学》
【年(卷),期】2008(35)13
【摘要】尼帕病毒是一种近10年来东南亚和南亚新发现的传染性极强的人兽共患病病毒,本文简要介绍了尼帕病毒的流行情况,国内外在基础、临床、预防医学和诊断技术上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对该病毒研究状况,提出了预防策略。

【总页数】3页(P2505-2507)
【关键词】尼帕病毒;亨尼帕病毒属;人兽共患病
【作者】于双平;龙民慧;姜晓舜;王松俊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勤务与医学情报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
【相关文献】
1.重组杆状病毒表达尼帕病毒融合蛋白和受体结合蛋白的研究 [J], 王喜军;胡森;葛金英;王清华;秦立廷;步志高
2.表达尼帕病毒G囊膜糖蛋白重组牛痘病毒的研究 [J], 王喜军;王清华;葛金英;胡森;步志高
3.尼帕病毒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研究进展 [J], 李国华;王化磊;张颖;冯娜;杨松涛;夏咸柱
4.ST、Clonit以及斯帕兰扎尼传染病研究所合作研发高精度的病毒分析仪,帮助提
早发现埃博拉病毒 [J],
5.尼帕病毒的研究进展 [J], 李小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救 出来 。 对这 些病 毒 进 一 步 的研 究 使 得 制 造 出在 物
10 2 万头 猪被屠 宰 , 们 希望这 样 的疫情 会不 会再 次 人
看到。 孟加拉 爆发 的急性 脑炎 最 终 于 归 因 于尼 帕病
毒 感染 。 帕病毒 继 续 重新 出现 在 孟 加 拉 和 印度 接 尼 壤 西 里古里 州 , 给人 造 成 致命 的脑 炎 并 似 乎 首次 使 得 人 与人传 播 成 为 主 要 传 播 方 式 。 这 些 疫 情 中 在
没有任 何家 畜或 其它动 物被 证 明 能够 被感 染 ,这表
理 和形 态 上 同 尼 帕 病 毒 类 似 的病 毒 样 粒 子 成 为 可 能。 由于其致 死力 , 对该 病 毒感染 与 干扰预 防 的治疗
方 法做 了许 多研 究 工作 。 些努 力 的重 要 进 展是 亨 这
尼 帕病 毒受体 的发现 。 此外 , 这些 病毒 抵御 宿 主防卫
表现 出对该 病毒 的 自然感 染 。 验 显 示 猫 和豚 鼠对 实
病毒中所观察到的类似 的较长的一段非翻译 区。 与
其他 副粘 病 毒不 同的是 , 亨德 拉病 毒 的 P基 因编码5 种蛋 白 , 别 称 为 P V, w,B 这 是 一 种 与在 弹 分 , C, S 。 状病 毒科 和 纤 丝 病 毒 科 的一 些 病 毒 相 似 的基 本 小
血 清 学监 测 和 病毒 分 离 研 究 的结 果 显示 , 亨德 拉病 毒和 尼 帕 病 毒 的贮 藏 宿 主是 狐 蝠 科 的一 种 蝙

5 一 2
第 1卷 第4 7 期
翁善钢. 亨 林破 坏 , 类 侵入 了蝙蝠 人 栖息 地 。 狐蝠 使用 亨 德 拉 病毒 和 尼 帕病 毒进 行 实 对 验性 感染 表 明 , 蝠 能 够抵 抗 该 病 , 少 散 播 该 病 狐 很 毒 , 毒 主要存 在于尿 液 中 。 病
口岸卫生控制
第1 卷 第4 7 期
亨 尼 帕病 毒研 究进 展
翁善钢 外高桥 出入 境检 验检 疫局 ( 上海 ,0 17 203 )
中图分 类 号
1 引 言
R 7 文 献标识 码 33
B d i 1 . 9 9 ji n 10 5 7 . 0 2 0 . 1 o 0 3 6 /.s .0 8— 7 7 2 1 .4 0 4 s
毒 的研 究 只 限 于 在 高 级 别 的生 物 安 全 实 验 室 中进
行 。 子生 物学 技术 的发 展 使 得研 究 人 员 不 需使 用 分
活 的病 毒 , 因此 使对 这些病 毒 的研究 变得更 为方 便 。
使 用这 些 系统方 法 , 亨尼 帕 病 毒复 合 物 已经 被分 析 出来 , 最近 尼帕 病 毒 的 全 长 e N D A基 因组 被 成 功 拯
的不 同机制也 已经被鉴 别 和分析 出来 了。 2 亨 德拉病 毒 和尼 帕病 毒的爆 发
明 , 也许是 该病 毒 第 一 次 直接 由贮 藏 宿 主传 递 给 这
人类。 3 贮 藏宿 主
19 年一 名著 名 的驯马 师和他 的1匹多 次获 奖 94 3 的马 的死亡 使得 人 们 首次 发 现 了亨 德拉 病 毒 。 初 最
蛋 白。
德拉 病毒病 极度 敏感 。 而 , 帕病毒 19 年在 马来 然 尼 98
亚半 岛首 次 出现时 , 染 了多种 家畜 以及人 类 。 感
在该 病 首次 爆 发 时 , 明该 病毒 可 以传染 给 猪 表 与人 类 , 部分猫 , 和 马也 感 染 。 马 来 西亚 半 岛 少 狗 在 的商业 用猪 群 中 , 种 呼 吸 系统 疾 病 由于生 猪 由一 一 个农 场到另 一个农 场运 输 和销 售 而迅 速 传 播 。 起 猪 到 了作 为放 大 了 的宿 主 的作 用 , 过 与 感染 病 毒 的 通 猪 接触 而 使人 感 染 。 止 19 年6 , 来 西亚 报 道 截 99 月 马
亚 昆士 兰州郊 区关 在 马厩 里 的马 发 病 后 , 该病 毒 又
被改 称为 亨德拉 病毒 。 马群 中总 共爆 发 了6 亨德 拉 起 病毒 病 , 近一 次 于2 0 年初 发 生 在澳 大 利 亚 昆士 最 06
帕病毒 那样 曾引 起如此 快速 和危 害性 强 的人 畜共 患 病。 还没 有 哪种病 毒 像 尼 帕病 毒 那样 杂 乱 且 与 亨得 拉病 毒关 系那 样 密 切 。 时其 基 因组 是 已发 现 的 副 当 粘 病毒 中最 长 的。 尼帕病 毒基 因组 长达 1 ,4 b , 8 26 p 而 亨德 拉 病毒 要 短 一 些 。 增 加 的基 因组 部 分 由 于 其 大 部分 转 录单 位 的3 有与 在 马尔 堡病 毒 和埃 博拉 端
兰州 。 在这 些爆 发 中 , 两起 感染人 的事 件 由人接 触 了 因感 染 亨德 拉病 毒 而死 亡 的马 匹 后所 引起 。 两名 受 感染 的病 人经历 了感 冒样 的症 状 后恢 复 了健 康 。 另
外两 人没有 如此 幸运 , 一位 死于 呼 吸性 疾病 , 另一 位
死于 晚发病 型脑 炎 。 在这几 次爆 发 中 , 没有 其他 家畜
有超 过2 5 6 的人患 脑炎 , 中15 其 0 人死 亡 。 新加 坡报 道 1起 , 中1 死 亡 _。 了 控 制病 毒 爆 发 差 不 多 有 1 其 人 3为 _
由于这 些 原 因 , 帕病 毒 和亨 德拉 病 毒 成 为世 尼 界各地 许 多实 验室研 究 的焦点 。 而 , 然 由于尼 帕病毒 和亨德 拉病 毒被 列 为 生 物安 全 四级 病 毒 , 因此该 病
的病 毒鉴 定认 为是 由麻疹 病 毒 引 起 的 , 该病 毒 被 故
定 了一个 不正 确 的名字 —— 马 麻疹 病 毒 。 澳 大 利 在
在20 年 Wag 指 出副 黏病 毒 科 亨尼 帕病毒 00 n等
属 的两 种新 发 现 的病 毒 与 该 科 的其 他 病 毒 不 同u。 还 没有 哪种 副黏病 毒像 19 年 发生 在马来 西亚 的尼 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