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治疗之我见
传统中医调法治疗郁证经验总结
1 李达, 张加平, 马 圆圆. 儿科药学杂志 【 M ] .
室 的检 查 、考 核 力 度 ,并且 应将 考 核 结 果 左右特点 、临床疗 效以及可 能出现 的不 良 重庆: 重庆 医科 大学 出版社, 2 0 1 0 : 1 1 5 ~1 1 9 作 为 奖 惩 的 重 要 依 据 。 这种 管理 方 式 可 大 反 应 等 ,在 征 求 患 者 同 意 的情 况 下 再 开 具 2 黄 秀丽, 王 玉梅 , 贾鑫海. 药学服 务与研 大 减 少 因为 医 务 人 员 自身 人 为方 面导 致 的 药 品 。
马万 千 主任 中 医师是北 京 市第 四批 1病 因病 机 郁证是以气机郁滞 ,脏腑功能失调引
阳脏 腑对 立 双 方协 调 统 一 ,从 而达 到 阴平 名老 中 医药 专 家学 术经 验继 承工 作指 导
阳秘 。
老师 ,从事 中医l 临床工作4 0 余载 ,经验丰 起的病症 。西 医学 的抑郁症 、焦虑症 、癔 取消的医嘱 ,经检查确认无误后再到中心 整 、药房 断药 、经 济 条 件 不 允 许 等 ,不 然
中 ,不仅 仅应 考虑 到 患者 的实 际病情 ,
同时 应 考 虑 到 患 者 的 家庭 经 济 情 况 ,最 后 药 房 退 药 ,这 样也 有 利 于减 少 退 药 情 况 发 的 话 一 律 不 可 以退 药 。 中心 药 房 在 接 收 退
确定最佳的治疗方 案 ,这样患者更容易接 生 。 受 ,退药情况也可以减少 】 。
断患者 的病情 ,而且开具药品时应严格遵 污 染 。 循 《 处方管理办法 》的相关 规定 ,坚 决不
可 出现 处 方 开 大 现 象 。 如 果 是 出 院患 者 ,
药科 学, 2 0 1 2 , 2 ( 1 3 ) : 1 1 1 —1 1 2
从中医郁证辨治抑郁症——附1例报道
也 , 轻者宜之 ”病 情稳定 后则将上 方扩 大剂量 , 病 , 制成 水滴
丸 , 为“ 痨补金丸 ” 每服 5g 每 日 3次 , 名 抗 , , 善后巩 固 , 总疗
程 91 月 , ~ 8个 常可 收 到 意 想 不 到 之效 。
2 提倡 内外 同治 , 具一格 走 新路 别
有 医家认为“ 外治之理 , 即内治之理 , 亦 外治之药 , 即内 亦
治之药 , 异者法耳 ”论述较为精辟 , 所 , 尤其对于难治性肺结核
而言 , 内外 同治 , 至关重要 。石恩骏 教授 认为 , 病非一般之 该 肺结 核 , 云其“ 治” 故按常规 内服 中药则势单力薄焉 , 难 , 非外 用不可为功 。通过局部 外用 , 可直捣病灶 , 弥补了单靠 内服药 物难 收之效 , 可谓匠心独具 !常以蟾酥 、 蚣 、 香 、 蜈 乳 没药 、 地 鳖虫 、 白附子各等份研末 , 与陈醋及 凡士林调匀 , 摊在硬壳纸
碍 。对于抑郁症 的诊 断治疗 中西医有不 同的认识 , 现论述 如
下。
有下述症状 中的四项 [] 1 ①对 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或无愉 [感 ; : ; } I ②精力明显减退 , 无原 因持续的疲劳感 ; ③精神运动性 迟缓或
活动 明显减少 ; 自我评 价过低或 自责 , ④ 或有 内疚感 , 可达妄
3 病 案 举例
患者 , ,9岁 , 男 5 已婚 , 工人 , “ 患 两肺 慢性纤维空 洞型肺
结核” 乙肝小 三阳” 8 。曾在疾控中心正规免费治疗 2 及“ 已 年 年多 , 痰菌始终不能转 阴 , 后又 自服 民间草药 , 病情逐渐加重 , 求治于某肺科医院 , 作药敏试验 , 已对 多种 抗痨药物耐药 , 建 议作手术治疗 。因患者惧怕手术 , 出院求助 中医治疗 , 遂 现患 者咳逆喘息少气 , 中带血 , 痰 潮热盗汗 , 形寒 自汗 , 面浮肢肿 ,
金元四大家对郁证的认识与治法
具体治法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金 元四大家在郁证治疗中常采用针灸疗法。例如,朱丹溪常采用“从肝论治”的针 灸方法,选用太冲、气海等穴位进行针灸;张从正则选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进行针灸,以调和气血、平衡脏腑气机;刘完素则选用尺泽、委中等穴位进行针 灸,以清肺泻肝、调理脾胃;李东垣则选用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以健 脾开胃、补中益气。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郁证的主要原则包括疏导气机、调理脾胃和滋阴养血。首先,疏导 气机是治疗郁证的关键,可通过调节情志、改善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来达到疏 通气机的目的。其次,调理脾胃也是治疗郁证的重要措施,可通过饮食调理、中 药治疗等方式来恢复脾胃功能,从而缓解气机郁滞。此外,滋阴养血也是治疗郁 证的必要手段,可通过服用滋阴养血的中药材来改善机体气血不足的状况,从而 缓解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症状。
刘完素认为,郁证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尤其是肺、肝、脾三脏,临床以心 情不畅、咳嗽胸闷、腹胀腹泻等为主要症状。李东垣则认为,郁证多由脾胃气机 失调引起,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身体乏力等。
治法概述
治法概述
金元四大家治疗郁证的思路各异,但均注重调理脏腑气机。朱丹溪主张从肝 论治,用逍遥散类方剂调肝解郁;张从正主张祛除体内邪气,用汗、吐、下三法 疏通脏腑气机;刘完素则倡导调理肺、肝、脾三脏,用凉药清肺泻肝,温药健脾 开胃;李东垣注重调理脾胃,用健脾升清、和胃降浊的方法治疗。
病因病机
此外,身体虚弱也是郁证的常见原因之一,如久病不愈、年老体弱、气血不 足等,导致机体调节能力下降,易受情志、饮食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气机郁滞。
证候表现
证候表现
中医郁证的主要证候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睡眠障碍等。情绪低落 主要表现为忧愁、抑郁、烦躁、易怒等,且常伴有兴趣缺乏、意志消沉等症状。 思维迟缓则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睡眠障碍表现为失 眠、多梦、易醒等。此外,中医郁证还常伴有胸胁胀痛、脘腹胀满、嗳气吞酸等 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神志异常、自杀倾向等。
中医关于“郁证”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中医关于“郁证”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一、郁证
1.郁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为主症。
病因与情志内伤、体质因素密切相关。
2.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其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等脏。
3.基本病理因素为气、血、火、痰、食、湿。
初病多实,以六郁邪实为主,其中以气郁为病变的基础,病久则伤及心、脾、肾等脏腑,由实转虚,而成为虚证。
郁证实证,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
气郁化火者,配合清肝泻火;气郁夹痰,痰气交阻者,配合化痰散结;气病及血,气郁血瘀者,配合活血化瘀;兼有湿滞者,配合健脾燥湿或芳香化湿;夹食积者,配合消食和胃。
虚证宜补,针对病情分别采用补益心脾、养心安神、滋阴益肾等法。
虚实互见者,则当虚实兼顾。
经过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二、郁证的日常防控措施
1.正确对待各种事物,以良好心态处理人际关系,增强体质,规律运动,重视饮食调摄,避免忧思郁怒,对情志刺激应尽量防患于未然,未病先防。
2.应熟悉郁证病史,细致解释病情,使患者能正确认识和对
待疾病,增强信心,并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以促进郁证的好转乃至痊愈。
3.饮食宜清淡,以蔬菜和营养丰富的鱼、水果、瘦肉、乳类为宜,忌生冷、辛辣、油腻、烟酒等。
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4.读书、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练气功等有助于患者静心凝神,有利于疾病恢复。
从郁论治的临床启示
从郁论治的临床启示郁证的文献追踪郁字有积、滞、蕴结之含义,是导致疾病的一种潜在因素。
然由郁为病,立论渊久,早在《内经》即有描述,虽无郁证病名,但以五行生克之理提出五气之郁,而郁之致病皆与情志有关,并又先责于肝,如《灵枢·本神》篇和《素问·本病论》所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人忧愁思虑即伤心”,“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
”然后《金匮要略》在妇人杂病篇里就郁为病,明确立出脏躁和梅核气两种证候,并认为这种病多发于女性,同时更具体提出治疗方药(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沿用至今仍不逊色。
到了隋巢氏所辑《诸病源候论》在气病诸候、结气候篇中说“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
”只短数言,明确指出忧思会导致气机郁结,这一论点,为后世研究由郁为病,更具有指导作用,正如金元医学名家朱丹溪在《心法·六郁》中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更富有新的内涵,论述了“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强调了气、血郁滞是导致许多疾病的重要病理变化,并提出六郁(气、血、火、食、湿、痰)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由此更加丰富了中医对郁证的认识和扩大了治疗范围。
到了明代,王履在他《医经溯洄集》中列有“五郁论”的专篇,篇中提出“凡病之初多由乎郁。
郁者,滞而不通之义。
或因所乘而为郁,或不因所乘而本气自郁,皆郁也。
岂惟五运之变能使然哉?郁既非五运之变可拘,……固可扩焉而充之矣。
可扩而充,其应变不穷之理也欤。
”其之所言,非独五运转变才会引起郁证,因此在治疗方法上也应作相应的扩充。
而至明、清,虞搏、张景岳、叶天士等医学大师,在所著医籍中,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及《丹溪心法·六郁》为依据,就郁证的机因,提出由情志、外邪、饮食等因素所致从而说明郁之为病不是单一由情志而起,外之六淫亦可又为郁,由此对郁认识又带来新的飞跃。
什么是郁证?来看看中医对郁证的辩证分析及治疗
什么是郁证?来看看中医对郁证的辩证分析及治疗郁证是由于原本肝旺,或体质素弱,复加情志所伤引起气机郁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一、病因1.情志所伤七情过极,刺激过于持久,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导致情志失调,尤以悲忧恼怒最易致病。
如清·尤怡《金匮翼》所说:“凡忧思郁怒,久不能解者,多成此疾。
”2.体质因素原本肝旺,肝气易结,或体质素弱,机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复加情志刺激致病。
如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所说:“诸郁,脏气病也。
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
”二、病机基本病机: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理性质分类:气郁:由于本病多为情志所伤,始于肝失条达,气失疏泄,故以气郁为先;火郁:由气及血,则为血郁;气郁日久化火,则为火郁;痰郁:气滞湿阻,聚而成痰,则为痰郁;湿郁:气滞水湿不行,湿气停留,则为湿郁;湿郁、痰郁、热郁:食滞不消而蕴湿、生痰、化热等,则又可成为湿郁、痰郁、热郁等证。
此六郁互为因果又互相兼杂。
病变部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
病程特点:初起以六郁邪实为主,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
如清·林佩琴《类证治裁·郁证》云:“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
”生理性质:肝喜条达而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三、辨证要点1.辨六郁及主次病因:郁证的发生每有精神刺激、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故郁证以气郁为主要病变,常兼有血瘀、化火、痰结、湿阻、食积。
六郁:气郁:胸胁胀满,痛无定处者,为气郁;血郁:胸胁胀痛,痛有定处,舌有瘀点,则为血郁;火郁:性情急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秘,舌红苔黄者,为火郁;痰郁:胸胁满闷,咽中如有异物梗塞者,为痰郁;湿郁:身重,脘腹胀满,口腻,便溏者,为湿郁;食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者,为食郁。
郁证临床辨治体会
1 . 1 病因 : 郁证 的发生 , 多 由情志所 伤 , 如谋 虑不 遂 、 郁 怒 不解 、 忧思气结 、 精 神紧张或悲愁 恐惧等 导致五 志过极 、 七 情内伤 , 致 肝气郁结 , 肝失条 达 , 使 五脏气机不 和所 致。并 与素体虚弱 、 性 格 内向或 肝气 郁结 的体 质 因素密 切相关 。
主要是肝 、 脾、 心三脏受 累 , 以及气 血失调而成 。可 出现于
各 种 急 慢 性 病 程 中。
本治疗原则 。对于实证 , 首 当理 气开郁 , 根据其 兼血瘀 、 痰
结、 化火 、 湿滞 、 食积 等不 同, 分别配 合活血 、 祛痰 、 降火 、 化 湿、 消食等法。
1 . 1 . 1 情志内伤 : 七 情过 极 、 过久 , 尤 以悲忧 恼怒 最 易致 病 。可 以形成食郁 、 湿郁 、 痰郁 、 热郁 。 1 . 1 . 2 体质因素 : 脏气 素虚 , 阴阳气血失调 , 性情抑郁寡欢 者, 复加情志所 伤 , 肝郁抑 脾 , 脾 运失健 , 生化乏源 , 日久则 气血不足 , 心脾 失养 , 或郁 久 暗耗 阴血 , 阴虚 火 旺, 心 病及
郁火耗伤阴血 , 导致 肝 阴不足 ; 情 志过极 , 损 伤 心神 , 心 失 所养而使心气不 足 , 心 阴耗伤 , 以至心 神失 守 , 精神 惑 乱 , 并可影响其他脏腑 。如《 类证 治裁 ・ 郁证 》 说: “ 七情 内起 之郁 , 始而伤气 , 继必及血 , 终乃成劳 。 ” 该病初起 , 肝气郁 结 , 以实证为 主。 日久损 伤心脾 , 出 现气血两虚 , 耗 伤心阴 、 肾阴 , 又以虚证 为主。也可 虚实夹
朱丹溪的郁证治疗的主要内容
朱丹溪的郁证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六郁辨治:朱丹溪提出了气郁、湿郁、痰郁、火郁、血郁、食郁之六郁辨证。
对于每种郁症,他都详细地阐述了其主症和脉象。
其中,气郁是无形的变化和功能的失调,而其他诸郁如血、痰、湿、食则均为有形之壅滞。
他创立了越鞠丸来治疗这六种郁症,此方以行气活血、除湿化痰、消食清热为主,能疏散各病邪郁阻所导致的病症。
调节情绪:朱丹溪强调通过调节情绪来疏解郁结。
他提出了“五音调情”和“观色调情”的方法。
前者是通过听音乐来调节情绪,他认为不同的音乐能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后者是通过观赏色彩鲜艳的花卉、山水等来调节情绪,他认为色彩对人的情绪有影响。
中焦论:朱丹溪认为“凡郁皆在中焦”,拟定越鞠丸来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证。
方中香附与川芎相伍,一气一血,善于疏肝解郁,为临床所常用。
病机认识:郁证的病机以肝气郁结为主,病程进展大多气郁在先,血郁在后。
肝郁日久,易于化火伤阴,对于肝郁阴虚之证,可以自拟“一贯煎”为疏肝养阴之方;对于肝肾两虚之证,可以用“逍遥散”与“地黄丸”配合为“滋水清肝饮”。
治疗郁证一例体会(原创
治疗郁证一例体会(原创【病例】段某,男,32岁,就诊时间:2014年6月7日【主诉】焦虑、烦躁不安3年。
【刻诊】焦虑不安3年,兼伴有口苦、咽干和喉中有异物感,此异物吞之不下、吐之难出、用力咯之偶或咯出极少黄色黏痰。
易惊恐常思虑,夜寐不宁,梦中惊跳怵惕,偶感烦躁,平素性格复合中偏于内向,遇事喜思易虑,或紧张胆怯心中悸动,或胸中狄狄难以释怀;大便一天一次,多为先干后稀,稍得冷食则易溏泄,怕冷不明显,能吹空调,可耐寒冬,胃口佳,食纳好,运动少,睡眠较浅,稍劳出汗更多,晨起总感疲乏,30岁以前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较长,近2年来已无压力,家庭和睦;舌暗淡、苔中根部稍有薄腻,脉弦细。
轻度早泄1年余,近4个月来又出现小便淋漓不尽,尿频夜甚,经中西治疗后,现频数淋漓症状也已明显减轻。
5天前因慢性扁桃腺炎并急性发作经西医口服与静滴抗生素治疗后,发烧、咽痛等症状显著减轻,咽干也已不显。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安神定志汤妙香散:柴胡15g黄芩10g 桂枝10g干姜10g天花粉20g生牡蛎30g(先煎)炙甘草5g远志10g石菖蒲10(后下)茯苓30g党参10g炙黄芪15g琥珀10g山药30g茯神15g大枣3枚:14剂,每天一剂,每剂煎二次,分成三份,三餐饭后温服。
【二诊】2014/6/22:药后遇事喜思易虑,或紧张胆怯心中悸动,或胸中狄狄难以释怀,以及咽中异物感等焦虑症状明显减轻,而且近3天口服西药减半,取效依然稳步;睡眠改善,晨起疲劳减轻,舌稍暗淡、舌苔薄腻,脉弦细尺稍弱。
此次来诊,主要目的有三,一是巩固疗效,二是治疗一诊改善不大的早泄问题,三是要求用药丸治疗,以减轻经济负担和煎煮中药问题。
【方药】1、汤剂:上方加仙灵脾10g沙苑子15g:10剂,1剂服1.5天,共服15天,中午服补中益气丸。
2、丸剂:汤剂六味地黄丸之三补甘麦大枣汤:即汤剂再山萸肉10g熟地15g生龙骨10g龟甲10g大枣10枚(去核)炙甘草10g 小麦30g:14剂,做成蜜丸,约服3.5个月,每次8-10克,每天3次,三餐饭后温开水送服。
郁证是由情志抑郁中医治郁证
郁证是由情志抑郁中医治郁证郁证是由情志抑郁,气机郁滞所引起的疾病的总称。
应用中药治疗郁证6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中男性28例,女性38例;年龄 8~56岁,平均41-3岁。
临床表现:66例均具有胸部闷塞不舒,喜叹息,舌红,苔薄黄,脉弦等症,排除心肺疾病。
中医辨证为肝郁化火型。
兼有精神恍惚,心中懊恼,不知所苦者4例;偶有干咳,面色苍白,不思饮食者6例;兼有梅核气,表现为咽中似有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16例;胸痛偶作,心电图提示心脏供血不足者9例。
二、治疗方法处方:藕节15克,枇杷叶、郁金、泽兰各10克,猪小肠0.25公斤。
加减:兼有梅核气者,加半夏、厚朴各 10克;气虚乏力者,加黄芪、党参各10克;食后腹胀者,加山楂、麦芽各12克;肥胖痰多者,加半夏、陈皮各10克;胸痛者,加瓜蒌、薤白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3—5 剂为1个疗程。
三、治疗效果均在服药5剂后判定疗效。
显效52 例,药后症状消失;好转12例,药后症状明显好转;无效2例。
四、典型病例林某,男性,53岁。
近l周来,因家事繁忙,心情不好,出现胸部闷塞不舒,夜寐不安,不思饮食等症状。
诊见忧郁貌,听诊心肺正常,舌质红,苔白,脉弦。
胸部x光片及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予本方中药炖猪小肠,每日服l剂,连服3剂后症状消失。
随访1年未复发。
五、体会郁证因情志不舒,气郁不伸而致血瘀、痰结、食积、火郁,乃至脏腑不和而引起。
古代名医王安道日:“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
”本方中,郁金行气解郁清心,为主药;辅以枇杷叶苦泄和胃降气:泽兰芳香微温辛散,活血破瘀,以舒肝脾之郁;藕节化瘀解郁;猪小肠受盛胃中水谷,主转清浊,清者输于各部。
四味中药合用,解郁化瘀功用尤强,配以猪小肠补而不滞,破瘀而不伤气,诸郁遇之即除。
陈洁明。
郁证证治学习体会包军
3、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证 本证多因肝失疏泄,致脾虚运化不利;或
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肝失疏泄而成。 临床表现:可在脾虚基础上并见胸闷、胁
肋痛、心烦眠差、抑郁易怒等表现。
张声生,陶琳. 肝脾不调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 中医杂志,2017,58(16):1436-1440.
3、肝郁脾虚证
1、肝郁气滞证
肝郁气滞证
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邪的 侵扰而发病。
常见症状有胸胁胀满不舒、善太息、痛势走窜, 心烦、抑郁、易怒、脉弦或弦滑等,常合并有其他不 典型症状。
1、肝郁气滞证
导师点评
单纯的肝郁气滞证临床较少见,多是诸病症兼夹, 非典型症状因人而异。临证中,疏肝理气法多穿插诸 法之中,鲜有单独为治者。
4、肝肾亏虚证
肝肾亏虚证
肾精不足可致使肝血不足,肝木失养,失于条达, 则易形成肝郁证。肝郁证又可有肾水虚见证。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目干畏光、烦 热盗汗、口咽干燥,舌干少津,脉细数。
4、肝肾亏虚证
陈镜合
陈老在治疗中老年郁证时,常在辨证治疗的基础 上加杜仲、桑寄生、川续断、枸杞子补益肝肾,或选 用一贯煎、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为主方加减。 ①阳萎加淫羊藿、龟板、鹿胶、锁阳; ②遗精加益智仁、金樱子、芡实; ③心肾不交、心神不宁合用甘麦大枣汤或百合地黄汤 滋阴补肾、宁心安神。
导师经验
1、痰气郁结,气机不降者,以半夏厚朴汤加减; 2、兼脾虚表现者,以逍遥散加减; 3、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者,以越鞠丸加减。 4、兼血瘀轻证者,佐三棱、莪术。
1、肝郁气滞证
名家经验
王旭高在《治肝三十法》中总结了其治肝气病的9类药物:
1、疏肝理气药物: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 2、疏肝通络药物:旋复花、新绛、当归须、桃仁、泽兰。 3、柔肝药物:当归、牛膝、枸杞、柏仁。 4、缓肝药物:白芍、橘饼、甘草、小麦、大枣。 5、培土泄木药物:六君子汤、木香、吴萸、白芍。 6、泄肝和胃药物:二陈汤、黄连、吴萸、金铃子、白蔻仁。 7、泄肝药物:金铃子、元胡、黄连、吴萸。 8、抑肝药物:吴萸汁炒桑皮、杏仁、橘红、苏梗。 9、散肝药物:逍遥散。
浅谈郁证的中医诊疗心得
关。如发热超过 2天 , 并且体温超 过 3 8 . 5 ℃, 应 及时 予以血 常规 检查 , 警惕 合并感 染 。 护理上要注意无菌技术操作 , 发热为低 、 中度发热 , 及时给患者更换 衣裤 、 保持皮肤 清洁 干净 、 病房安静通风 , 遵 医 嘱 适 当应 用 抗 生 索 。 3 . 3 . 3胸 骨后 疼痛, 吞咽疼痛 对胸骨后 疼痛 、 吞咽 疼痛难 忍受的患 者 , 遵 医嘱 肌肉 注射盐酸布桂嗪 , 并 向患者解释, 做好 心理安 慰。本组 1 6例 患者术后 当 日均 有不 同程 度胸骨后疼痛 、 吞咽疼痛 , 经及时的用药和护理 , 约 3天左右缓解。 3 . 3 . 4食道糜烂 、 溃疡也是硬化剂治疗常 见的并发症 。小 的食道溃疡 的发生是 硬化 剂治疗后结果 良好的征象 , 表示静 脉壁 内发 生纤维 化, 有利于 曲张静脉 闭塞 , 防止再 出 血。值得注意的是大而深 的溃疡 , 往往 与出血 、 穿孔 及食道狭 窄有 关, 应 当避免 。血管 内注射硬化剂剂量过大或反复在一点 注射 , 往往 是形成深 大溃疡 的主要 原因。可适 当 应用制酸药物 以降低 胃酸 。也可 以配合应用 于粘膜 保护剂 , 以利 溃疡愈 合。术后 嘱患 者禁食 1 2 h 后进食流质饮食 , 食物不可过热 , 如无 出血情 况, 逐步过渡到半流质 、 软质饮 食 。如术后 3 ~7 d患者进食感觉胸骨后疼痛 、 吞 咽疼痛仍 不缓解 , 有呕血 或解黑便 , 复 查 胃镜发现有食道糜烂 、 溃疡及出血 , 嘱患者 暂禁食 , 遵 医嘱给予 制酸 、 抗感 染治疗 , 应 用降低 门脉压 的药 物, 可有效地减少 出血。同时给予补充血容量 、 静 脉应用止血药 等。 3 . 3 . 5食道穿孔 、 食道狭 窄 、 门静脉高压 胃病 、 纵隔 炎症 等并发症 虽然发 生率少 , 但 危害性较大 , 应注意加以避免。重视 患者的 主诉 , 并及 时复查 胃镜 , 建 议疗程结 束后 1 个月 复查 门诊膀胱灌注治疗 护理 存在问题 分析及对策 胃镜 , 每隔 3个 月复查第 2 次、 第 3 次, 再隔 6个月后复查第 4次胃镜 。发现患者有 食道 穿孔 、 食道 狭窄 、 门静 脉高 压 胃 病、 纵隔炎症等并发症应及时 进行 治疗 , 内镜 下硬 化剂治 疗用 于治疗 食道静 脉 曲张出
中医临床实战笔记——郁证的治疗经验
中医临床实战笔记——郁证的治疗经验活血化淤法治疗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引起的一类病证。
医者多以疏通气机为总治则,临床实践证明,本病的发生与血淤相关。
故治疗应以疏通气机结合活血化淤法为主。
辨证论治与分型实证一)肝气郁结型: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胸闷嗳气,腹胀纳呆,或呕吐,大便失常,女子月事不行,苔薄腻,脉弦。
(二)气郁化火型: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嘈杂吞酸,口干而苦,大便秘结,或头痛,目赤,耳鸣,舌质红,苦黄,脉弦数。
(三)气滞痰郁型:咽中不适,如有异物梗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闷,或兼胁痛,苔白腻,脉弦滑。
以上三型均属实证范畴,治当以疏肝理气为主,但本证多由情志所伤,肝失调达,抑郁日久,气机不畅,气滞则血於,故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淤为主。
方用血府逐淤汤加减。
桃仁,当归,红花,瓜蒌,柴胡,川芎,栀子,香附,枳壳,茯苓,陈皮,紫苏,旋覆花,甘草。
水煎服。
二、虚证(一)忧郁伤神型: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忧郁不解,心气耗伤,气血凝滞。
治法:活血化淤,益气养血。
方药:癫狂梦醒汤加减。
桃仁,香附,木通,大腹皮,陈皮,当归,黄芪,大枣,夜交藤,苏子,柴胡,川芎,赤芍,党参,肉桂,甘草。
水煎服。
(二)心脾两虚型: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少寐健忘,头晕,神疲,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
辨证:劳心思虑,心脾两虚,脾失健运,心神失养。
治法:健脾养心,活血益气。
方药:养心汤合炙甘草汤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生姜,大枣,川芎,当归牛,牛膝,丹参,赤芍,肉桂,桃仁,炙甘草。
水煎服。
按:郁证属现代医学神经官能症中神经衰弱,癔病及更年期综合症等范畴,医者多以疏通气机为治。
《论治汇补.郁证》中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
”但人皆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为百病之始,无论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之气,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分入络导致气结血淤。
郁证治验一得
理 论基 础 , 已采 取 了 入 肺 经 的 百 合 为 主 药 的 组 方 原 则 ,
4 1 药物 的 选 择 : 样 选 择 宣 顺 肺 气 之 郁 的药 物 呢? . 怎 笔 者受 《 匮要 略 》 百 合 病 用 百 合 为 主 药 的启 发 , 金 治 探
关 系 , 在治 郁 的认识 上 转 而 立 足 于肺 , 就 实践 上结 合 传 统 分型论 治 , 用 宣 顺 肺 气 、 通 气 道 的 药 物 , 临 床 加 疏 在
上 获效 明显 。现介 绍 如下 。
1 郁 证 以 气 郁 为 先 的 提 出
郁证 病 机 , 涉 及到 五 脏 六腑 , 古 今 医家 一致 认 虽 但 为 , 以“ 郁 为 先 ” 所 以理 气 解 郁 、 通 气 道 自然 而 总 气 , 疏
病 !气得 疏通 , 于 何 有 ? 不 仅 给 郁 证 下 了 以气 郁 为 郁 ”
先 的定论 , 且 在 治 疗 方 面 提示 了 以 “ 通 ” 机 为 要 而 疏 气 的总 则 。
2 郁 证 从 肺 论 治 的 文 献 记 载
追 溯 治郁考 虑 到 肺 的理 论 渊 源 , 远 在 汉 代 以前 当 已经 形成 。如 《 问 ・ 元 正 纪 大论 》 已 经 提 出 “ 素 六 中 金 郁” 的概念 , 早 就 首 创 “ 郁 泄 之 ” 法 。到 了汉 代 , 并 金 治
然地成 为本 证 的基 本 治 则 。那 么 怎 样 理 气 解 郁 、 通 疏 气 道 呢 ? 以前 大 多 医家 责 之 于 心 、 、 三 脏 , 虚 实 肝 脾 分 论治 。但 中医学 的生 理特 点 明 白告诉 我 们 : 肺 主一 身 “ 之气 ” 《 问 ・五 脏 生 成 篇 》 说 : 诸 气 者 , 属 于 ;素 也 “ 皆
郁证辨治的思考
01 一、气滞为主
目录
02 二、血瘀为患
03 三、阴虚火旺
04 四、痰热内扰
05 参考内容ຫໍສະໝຸດ 郁证,又称“郁病”、“郁症”,是指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 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证初由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或复受外邪侵扰,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利,而 成此病。然而,病程日久,气滞而血瘀,阴虚而火旺,变证百出。因此,对郁证 的辨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心脏与郁证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主管情志。当心情不畅、 情绪低落时,心脏的功能易受到影响,导致郁证的发生。因此,养心安神是治疗 郁证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药膳食疗来养心安神,例如红枣炖猪心、柏 子仁炖猪心等。此外,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问题是预防郁证的关键。
脾脏与郁证也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主管消化和营养吸收。 当情绪低落、压力过大时,脾脏的功能易受损,导致食欲减退、消化吸收不良等 症状。因此,健脾和胃是治疗郁证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药膳食疗来健 脾和胃,例如山药粥、红枣糯米粥等。此外,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 食也有助于预防郁证的发生。
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因酸味入肝, 过食酸味易使肝气偏胜而克脾土,不利于脾胃的消化和吸收。故临床上常用一些 辛味药物如川芎、香附、郁金等以疏肝解郁。
二、血瘀为患,宜用活血化瘀
气滞日久则可引起血行不畅而形成瘀血。临床常表现为胸胁刺痛,部位固定 不移,痛处拒按,月经有块或痛经等。此时治疗宜用活血化瘀之法。常用的方剂 有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等。在临床上应根据瘀血形成的原因不同而灵活选用 药物。
肺脏与郁证的关系不容忽视。中医认为,肺主宣发,主管呼吸和皮肤。当情 绪抑郁、压抑时,肺脏的功能易受到影响,导致气机不畅、胸闷等症状。因此, 润肺理气是治疗郁证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药膳食疗来润肺理气,例如 川贝炖雪梨、橘皮饮等。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进行户外活动也有助于预 防郁证的发生。
类承法主任医师治疗郁证不寐临证经验探讨
类承法主任医师治疗郁证不寐临证经验探讨
郁证不寐是中医领域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多数病人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好、脾气暴躁、烦躁、多梦等。
治疗该病症需要通过较为综合的治疗方法进行,但是由于该病症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因此其治疗方法也尤其重要。
1. 用药时注重调节情绪
治疗该病症的首要方法是通过中药进行调理,但是在药物的选择中,需要尤其关注患者的情绪。
针对情绪烦躁、暴躁、易怒等症状,可以选用一些具有镇静、安神、清心的中药,如当归、乌鸡白凤丸、玄茯苓、酸棗仁等,同时还可以使用神经质治疗药物进行治疗,如小剂量的多虑平、氯氮平等,但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2. 中西合并,综合运用针灸
针灸是治疗该病症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目前该治疗方法也得到不少西方医生的认可。
此时,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进行中西医的结合,比如使用生物电的排毒疗法或脉冲疗法,通过纳米分子的导入,促进药物的快速吸收,从而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除了通过药物治疗、针灸等专业方法进行治疗外,也需要注意患者的生活习惯。
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以及适当的运动等。
总体来说,在治疗郁证不寐时,必须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治疗,包括寻求专业医师的指导,注重情绪调节、中西医结合、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
只有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调理,才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运用小柴胡汤治疗郁证的临床体会
运用小柴胡汤治疗郁证的临床体会作者:张玲军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5期关键词小柴胡汤郁证解郁行经妇人经闭有因七情内伤,肝气郁结不得宣达,以致气滞血郁,胞脉阻闭而致者。
症见月经数月不行,精神郁闷不乐,心烦易怒,胸胁苦满,小腹胀满,脉沉弦。
宜小柴胡合四物汤化裁,疏肝解郁调经。
余曾诊治一女患,30岁,因婆媳关系不和,情志所伤,日久成郁,气郁及血而见月经不调,初则2个月行经1次,继则每月以黄体酮治疗,方可行经,日久病甚,乃致闭经3个月,伴有胸胁满闷,心烦易怒,夜卧难安,善太息,口苦咽干,不欲饮食,脉见弦细,舌尖红苔,根部淡黄,治以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取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加泽兰叶、桃仁治疗,服药1周,月经来潮,守方调治月余,经行正常。
此外,本方用于治疗痛经亦疗效满意。
解郁种子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气血不和,冲任不能滋养,因而不能受精成孕。
临床常表现为多年不孕,月经不调,常愆期而至,最少色暗,经前乳胀,胸闷而善太息,性情沉默,抑郁少欢,脉沉弦。
治以解郁舒肝,养血益肾,宜小柴胡合四物汤化裁,余以此治疗多例不孕症,皆收满意疗效。
如某患者,女,32岁,婚后曾孕1胎,因稍劳流产,而后断续4年,月经愆期,多四五十天方至,量少,色黑,经行腹隐痛,心烦易怒,胸胁满闷,脉沉弦细,舌尖红,薄白苔,证属肝郁不孕,治以解郁调经益肾之法,用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化裁,调治2个月,而受孕,足月娩一女婴,母子健康。
解郁通便《伤寒论》曰:“阳明病,胁下鞭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溅然汗出而解。
”本证不大便,伴有胁下硬满,呕吐,舌上白苔等,说明该病缘于少阳枢机不利,津液不能下达而致,治疗用小柴胡汤。
因为本方具有和解枢机,宣通上焦气机的作用,所以服药后,药到中病,上焦之气得通,则津液能敷布而下达全身,胃气亦能和调内外,胃气和则一身之气皆和,虽不通其大便,而大便自通。
如某患者,男,45岁,经常大便干结,腹胀,矢气频,平时情绪暴躁,舌质淡红,苔微黄,脉弦。
郁证?郁证怎么治?
郁证?郁证怎么治?*导读:郁证?郁证是一种中医病名,由情志内伤引起,很多人在失恋后或或者事业失败、学业失败时会出现这一病证。
心情抑郁、情绪多变、易怒易稳都是郁证的临床表现。
较为严重者还会得焦虑症、忧郁症及神经衰弱。
得了郁证,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脾失健运、肝失疏泄,病变时,气滞、痰结、食欲不振。
起初为实病,脏腑受损,阴阳失调后,转为虚病,难治。
郁证怎么治疗?……郁证?郁证是一种中医病名,由情志内伤引起,很多人在失恋后或或者事业失败、学业失败时会出现这一病证。
心情抑郁、情绪多变、易怒易稳都是郁证的临床表现。
较为严重者还会得焦虑症、忧郁症及神经衰弱。
得了郁证,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脾失健运、肝失疏泄,病变时,气滞、痰结、食欲不振。
起初为实病,脏腑受损,阴阳失调后,转为虚病,难治。
郁证怎么治疗?*一、郁证的治疗原则理气解郁,调畅气机。
虚者以补益心脾、羊心安神为主,实者以理气开郁,活血祛痰为主。
血瘀者应活血,痰结者应祛痰;食积者应消食,湿滞者应化湿。
*二、郁证的治疗方药1.柴胡舒肝散加减:具有理气畅中、疏肝解郁的功效,适用于食欲不振、胸闷、胸痛、精神抑郁、便秘的患者。
2.丹栀逍遥散加减:具有清肝泻火、疏肝解郁的功效,适用于咽喉干燥、心烦气躁、头痛头晕、面红耳赤、大便秘结的患者。
3.半夏厚朴汤加减:具有化痰散结、行气开郁的功效,适用于精神抑郁、咽喉疼痛、胸部闷塞、苔白腻的患者。
4.甘麦大枣汤加减:具有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的功效,适用于精神恍惚、喜怒无常、多疑易惊,忧虑过度的患者。
5.归脾汤加减:具有补益心血、健脾养心的功效,适用于面色苍白、多思善疑、心悸胆怯、舌质淡、苔薄白的患者。
6.天王补心丹:具有滋养心肾的功效,适用于失眠多梦、情绪不宁、心烦气躁、口苦咽干的患者。
郁证怎么治?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
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
朱丹溪对郁证的理解
朱丹溪对郁证的理解朱丹溪是明代中期的医学大家,对于中医理论及其应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朱丹溪对于郁证的理解也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是对朱丹溪对郁证的理解的500字相关参考内容。
一、郁证的概念和病机郁证是中医独特的疾病范畴,多指因情志不畅引起的疾病。
朱丹溪认为,郁证的病机主要是情志郁结,导致气机不畅、气滞血瘀,从而引发一系列病变。
朱丹溪在《金匮要略》中提到:“疑有郁蒸冲迫形成疾病”。
他强调情志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
情志郁结可以导致五脏气机不和,脏腑经络受阻,导致气机运行不畅,从而引起疾病。
他认为情志郁结是郁证的根本病机。
二、郁证与五脏的关系朱丹溪在《诸病源候论》中指出,郁证与五脏的关系密切。
不同的脏腑受到情志郁结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病症。
1. 心郁:心为情志之脏,情志郁结易影响心脏功能,出现心悸、胸闷、烦躁等症状。
2. 肝郁:肝为情志之脏,情志郁结易影响肝脏的气机调畅,出现胸肋胀满、胁痛、烦躁易怒等症状。
3. 脾郁:脾为运化水谷的脏腑,情志郁结易导致脾气化生不畅,出现食欲不佳、腹胀便溏等症状。
4. 肺郁:肺为情志之脏,情志郁结易导致肺的气机不调,出现气喘、气促、心悸等症状。
5. 肾郁:肾为情志之根脏,情志郁结易影响肾脏功能,出现腰膝酸软、遗精、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三、郁证的治疗在治疗郁证时,朱丹溪注重通过调理情志、疏通气机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1. 调理情志:朱丹溪认为,情志过度激动或郁结是郁证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时首先要调理情志。
他提出了“化病法”,主张情志平和,保持心境开朗,避免过度忧郁或激动。
2. 疏通气机:朱丹溪强调调理气机的重要性。
他认为郁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郁滞,因此治疗时要通过疏通气机,使郁滞的气机得以畅通。
他提出了“调脏腑法”,通过调和五脏功能,使气机正常运行。
除了调理情志和疏通气机外,朱丹溪还注重药物治疗。
他强调治疗郁证应根据具体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如治疗心郁可选用柴胡、丹参;治疗肝郁可用赤芍、枳实;治疗脾郁可用苍术、陈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木郁达之 ”以及 《 证治汇补 ・ 郁证》 中说 “ 郁病虽 多,皆因气 不 周流 , 当顺气为先 。 法 ”故首先使用心理 疗法消除患者精神压
力 , 拟 疏 肝 健 脾 方 药 内 服 , 到 了一 剂 病 轻 , 剂 病 愈 的 效 果 。 再 达 二
例 2 某 某 ,生气 日久 ,肝 郁 乘 脾 ,脾 运 不 健 ,生 湿 聚 痰 , 张
此为 气 滞 痰 郁 之 证 ,谷 称 “ 核 气 ” 梅 ,治宜 化痰 利 气 解 郁 ,选 半
不 出 ,咽 之 不 下 ,胸 胁 窒 闷 。查 :舌 质 淡 红 ,苔 白腻 ,脉 弦 滑 。
“ 病 之 起 也 ,多 由平 郁 , 者 , 而 不 通 之 意 。 《 溪 心 法 ・ 凡 郁 滞 ”丹 六 郁 提 出 :“ 气血 冲 和 ,万 病 不 生 ,一 有 拂 郁 ,诸 病 生 焉 ,故 人 身 诸 病 ,多 生 于 郁 。 可 见情 志 波 动 , 其 常 度 , 气 机 郁 滞 , ” 失 则 变 生 多种 症 状 。所 以在 治 疗 方 法 上 本 着 Ⅸ 问 ・ 元 正 纪 大 论 篇 素 六
为 心 情 抑 郁 , 绪 不 宁 ,胁 肋 胀 痛 ,或 易 怒 善 哭 ,以 及 咽 中如 有 脉弦 细。此乃忧郁伤神之 “ 情 脏躁 ” 。 证 治宜养心安神 。 方药如 下: 异 物 梗 阻 , 眠 等 复 杂 症 状 。其 病 因是 由 于 郁 怒 、思 虑 、 愁 七 炙甘 草 lg 失 忧 5 ,浮小麦 5 g 0 ,大枣 2 g 0 ,枣仁 lg, 神 lg 8 茯 5 。二剂 , 水 煎 服 ,药 尽 病 愈 。 情 所 伤 ,导 致 肝 失 疏 泄 ,脾 失 运 化 ,湿 聚 成 痰 ,或 食 积 化 热 , 或
气郁 日久导致 血瘀 , 肝郁 日久 , 或 心脾i 伤 , ) ) i 气血 阴阳失调而 伤
2讨 论
神致心神 不安, 病 的治疗以舒通气机 为总的治 则。 本 例 1吕 某 某 因 他 医 诊 断 为 肾 炎 后 , 自认 为 病 难 治 好 , 思 1病案举例 虑 、 愁 必 致 肝 失 疏 泄 , 失 运 化 出 现 心 情 抑 郁 , 胁 肋 和 脘 腹 忧 睥 两 例 1 吕某 某 ,男 ,6 岁 ,农 民 。l 9 年 4 8日初 诊 。患 胀 痛 , 思 饮 食 ,叹 息 、失 眠 症 状 。 医 经 溯 洄 集 ・ 郁 论 说 : l 93 月 不 五 者 诉 三天 前 因 他 医 诊 断 为 肾 炎 后 , 情 抑 郁 即 出现 两 胁 肋 和 脘 心 腹 胀 痛 ,不 思 饮 食 , 息 、 眠 ,二 便 正 常 。 查 :全 身 无 水 肿 , 叹 失 检 肾 区 无 叩 击 痛 ,舌 边 尖 红 , 白 , 弦 。 乃 “ 郁 克 土 ”之 证 , 苔 脉 此 木 先 告 诉 患 者 , 决 不 是 肾 炎 ,不 必 多 虑 ,宽 心 服 药 就 能 治 好 。 病 拟 疏 肝 健 脾 方 药 如 下 :柴 胡 Jg, 皮 1g I lg 白芍 l g 2 青 2 ,J 芎 2 , I 2 ,枳 壳 lg,陈 皮 l g 2 O ,党 参 1g, 木 lg 2 白 2 ,茯 苓 J g 2 ,炙 甘 草 6 一 g, 剂 ,水 煎 服 。4 1 月 0日复诊 ,服 药 后 脘 腹 胀 痛 大 减 ,饭 食 增 加 , 心 情 喜 悦 。上 方 去 青 皮 ,一 剂 ,水 煎 服 。 随 访 :已痊 愈 。 例 2 张 某 某 ,女 ,2 岁 ,农 民 。 19 年 4月 l 8 93 6日来 诊 。 病 妇 三 月前 因家 事 生 气 日久 , 感 咽 中 不 适 , 有 物 梗 阻 , 之 今 如 咯
痰 气 结 于 胸 膈 之 上 ,故 自感 咽 中不 适 ,如 有 物 梗 阻 ,咯 之 不 出 ,
咽之 不下 ,气失舒 展 ,经络郁 滞故见胸胁 窒闷。《 金匮要略 ・ 妇
人 杂 病 》篇 :“ 人 咽 中如 有 炙 脔 , 夏 厚 朴 汤 主 之 。 将 病 妇 妇 半 ”我 诊 断 为 气 滞 痰 郁 证 , 半 夏厚 朴 汤 加 香 附 、 皮 增 强 了化 痰 利 气 用 陈 夏 厚 朴 汤 加 减 。方 药如 下 :法 夏 1g,厚 朴 1g, 苓 I g 5 2 茯 5 ,紫 苏 解 郁 疗 效 , 三 剂 病 愈 之 功 。例 三 李 XX长 期 不 能 食 大米 饭 , 收 我 梗 1g,生 姜 5 ,陈 皮 lg,香 附 lg 5 片 O 2 。3 ,水 煎 服 ,药 尽 病 在 疏 肝 健 脾 方 药 中加 郁 金 、 黄 疏 肝 利 胆 有 助 于 消 食健 脾 , 能 剂 姜 故 愈。 收 到 满 意 疗 效 。 四 余 XX, 临 床 分析 属 忧 郁 伤 神 之 “ 躁 ” 。 例 从 脏 证 例 3 李 某 某 ,男 ,4 岁 ,农 民 。1 8 年 6 5日诊 。患 者 7 97 月 金 匮 要 略 ・ 人 杂病 篇 :“ 人 脏 躁 ,喜 悲 欲 哭 ,象 如 神 灵 所 妇 妇
【 中图分类号】R 5 【 25 文献标识 码】B 【 文章编号】1 7 — 0 5 2 0 ) 1 0 2 - 1 6 2 5 8 (0 9 0 - 26 0
郁 证是 由情志不舒 , 气机郁 滞所引起 的一 类病证 。 主要表 现 恍惚 ,心神 不宁 ,失眠健忘 ,时时欠伸 。查 :舌淡红 ,苔薄 文 0年月 6第期WlI ! De M i r i 外 康 摘291第卷 1 o a is c aPi c 0 r l t gt d leo a dch c dl
郁证 治疗之我 见
巨君勇 ( 四川省汉源县 九襄镇卫 生院 四川汉源 6 5 0 ) 2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