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的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药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

中医药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

中医药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抑郁症,这个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无数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探索抑郁症治疗的道路上,中医药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潜力。

中医对于抑郁症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医理论中,抑郁症多被归为“郁证”的范畴。

中医认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的功能密切相关。

当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时,就容易导致情志不畅,从而引发抑郁。

例如,肝郁气滞是抑郁症常见的病因之一。

长期的情绪压抑、紧张焦虑,会导致肝气郁结,表现为情绪低落、胸胁胀痛、唉声叹气等症状。

此外,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痰气郁结等也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丰富多样,且具有整体调理、副作用小等优点。

中药治疗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肝郁气滞型的抑郁症患者,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以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而对于心脾两虚型的患者,则可能会使用归脾汤,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除了中药,针灸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神门、内关、太冲、百会等。

例如,针刺神门穴可以宁心安神,内关穴能宽胸理气,太冲穴有疏肝解郁之效,百会穴则可醒脑开窍。

中医推拿按摩也是一种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通过按摩头部、颈部、背部等部位的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的紧张和疲劳,改善情绪状态。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调理在抑郁症治疗中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不良的情绪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抑郁症又会加重不良情绪。

因此,通过调节患者的情志,如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进行适当的运动、参加社交活动等,可以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的困扰。

与现代医学治疗抑郁症的方法相比,中医药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现代医学治疗抑郁症主要依靠抗抑郁药物,虽然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往往存在副作用,如嗜睡、口干、便秘等。

中医如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

中医如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

文/刘医农 河北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如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目前社会常见的心理疾病。

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持续性的心情低落,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中医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下将详细介绍。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在中医范畴内,并没有抑郁症这一病名,大多是将抑郁症归为情志病,与“郁证”“脏躁”“百合病”“卑惵”等病症有密切关系。

思虑过多,所愿不遂,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为其主要病机。

持久的抑郁心境是青少年抑郁症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心境低落,情绪低沉,悲伤欲哭,绝望及有自杀念头等。

如果疾病继续发展或调治不合理,将会导致疾病累及心、脾、肾等脏腑,气机失调会进一步导致血瘀、痰阻、火郁等,导致身心共病。

一般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其形体旺盛,容易出现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日久郁而化火。

因此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焦虑、躁狂,表现为焦虑不安、易激怒、因小事而大发雷霆,甚至打骂家人。

青少年抑郁症的辨证论治青少年抑郁症在中医治疗中,以疏肝解郁,条畅气机为主,患者常见的证型有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定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①肝气郁结证,常见的症状包括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胁肋部胀痛等,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

②肝郁化火,或与痰结,生成痰热,常见症状有紧张焦虑、性急易怒、头痛、耳鸣、目赤、心烦口苦等,常用方剂:丹栀逍遥散、温胆汤。

③痰气郁结证,常见症状有精神抑郁,胸部憋闷,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常用方剂:半夏厚朴汤。

④心脾两虚证,常见症状有思虑过多、悲伤易哭、倦怠乏力、失眠健忘等,常用方剂:归脾汤。

中医还有情志疗法,即对患者采取以调神怡情,调畅心理为原则的方法,包括言语开导法、移情易性法、顺情从欲法、怡情养神法等。

中医还可以使用针灸、推拿按摩、耳穴按压等方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

此外,中医还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治疗抑郁症:食疗法,如食用百合枣仁粥、龙牡莲子羹、玫瑰菊花粥、佛手金柑饮等;增加适量的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瑜伽等;调节生活作息,改善睡眠,避免不良生活刺激等。

金元四大家对郁证的认识与治法

金元四大家对郁证的认识与治法

具体治法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金 元四大家在郁证治疗中常采用针灸疗法。例如,朱丹溪常采用“从肝论治”的针 灸方法,选用太冲、气海等穴位进行针灸;张从正则选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进行针灸,以调和气血、平衡脏腑气机;刘完素则选用尺泽、委中等穴位进行针 灸,以清肺泻肝、调理脾胃;李东垣则选用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以健 脾开胃、补中益气。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郁证的主要原则包括疏导气机、调理脾胃和滋阴养血。首先,疏导 气机是治疗郁证的关键,可通过调节情志、改善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来达到疏 通气机的目的。其次,调理脾胃也是治疗郁证的重要措施,可通过饮食调理、中 药治疗等方式来恢复脾胃功能,从而缓解气机郁滞。此外,滋阴养血也是治疗郁 证的必要手段,可通过服用滋阴养血的中药材来改善机体气血不足的状况,从而 缓解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症状。
刘完素认为,郁证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尤其是肺、肝、脾三脏,临床以心 情不畅、咳嗽胸闷、腹胀腹泻等为主要症状。李东垣则认为,郁证多由脾胃气机 失调引起,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身体乏力等。
治法概述
治法概述
金元四大家治疗郁证的思路各异,但均注重调理脏腑气机。朱丹溪主张从肝 论治,用逍遥散类方剂调肝解郁;张从正主张祛除体内邪气,用汗、吐、下三法 疏通脏腑气机;刘完素则倡导调理肺、肝、脾三脏,用凉药清肺泻肝,温药健脾 开胃;李东垣注重调理脾胃,用健脾升清、和胃降浊的方法治疗。
病因病机
此外,身体虚弱也是郁证的常见原因之一,如久病不愈、年老体弱、气血不 足等,导致机体调节能力下降,易受情志、饮食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气机郁滞。
证候表现
证候表现
中医郁证的主要证候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睡眠障碍等。情绪低落 主要表现为忧愁、抑郁、烦躁、易怒等,且常伴有兴趣缺乏、意志消沉等症状。 思维迟缓则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睡眠障碍表现为失 眠、多梦、易醒等。此外,中医郁证还常伴有胸胁胀痛、脘腹胀满、嗳气吞酸等 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神志异常、自杀倾向等。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郁证【定义】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之郁。

狭义的郁,单指情志不舒之郁。

本节所论之郁主要为狭义之郁。

西医学中的抑郁症、焦虑症、癔症等均属于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郁证多因郁怒、忧思、恐惧等七情内伤,使气机不畅,出现湿、痰、热、食、瘀等病理产物,进而损伤心、脾、肾,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加之机体脏气易郁,最终发为本病。

【病位】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等脏。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胁肋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有愤怒、忧愁、焦虑、恐惧、悲哀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测定有助于郁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等以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时,食道的X线及内窥镜检查有助于排除咽喉或食管类疾病。

(二)鉴别诊断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噎膈梅核气为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但无咽痛,进食无阻塞,不影响吞咽。

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噎膈以吞咽困难为主,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且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而不在咽部。

2.郁证脏躁与癫证脏躁多在精神因素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宁、易激惹、易怒易哭、时作欠伸,但有自知自控能力。

而癫证则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静而多喜、缺乏自知自控能力,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辨证论治】1.肝气郁结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女子月事不行;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症状辨证:郁证的症状包括 胸闷、胸痛、失眠、多梦、 食欲不振等,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
治疗原则
疏肝解郁:通 过疏肝理气, 缓解肝气郁结, 改善情绪
01
养心安神:通 过养心安神, 缓解失眠、焦 虑等症状
03
02
健脾和胃:调 理脾胃功能, 促进消化吸收, 增强体质
04
活血化瘀:活 血化瘀,改善 血液循环,消 除瘀滞
发展
心理调适
01
保持乐观积极 的心态,避免 过度担忧和焦

02
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作息
规律
03
培养兴趣爱好, 丰富精神生活,
转移注意力
04
加强人际交往, 与家人、朋友 保持良好的沟
通和交流
谢谢
常用方剂
01
02 逍遥散: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肋胀痛,
善太息等症。
柴胡疏肝散: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胀痛,善 太息,情志抑郁,烦躁易怒等症。
03
04 半夏厚朴汤:用于痰气郁结,胸闷,呕吐,
呃逆等症。
甘麦大枣汤: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失眠, 多梦等症。
05
归脾汤:用于心脾两虚,失眠,多梦,健 忘,心悸等症。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演讲人
目录
01. 郁 证 概 述
02. 郁 证 的 辨 证 论 治
03. 郁 证 的 预 防 与 调 护
郁证概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郁证的定义
01 郁证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由 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导致的一类病症。
02 郁证的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胸闷、腹胀、 食欲不振、失眠等。
03 郁证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情志不舒、气机 郁滞、痰湿内蕴等。

中医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与调理

中医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与调理

中医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与调理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与调理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与调理。

一、中医对于抑郁症的认识中医将抑郁症归类为“郁证”范畴,认为抑郁症是由情志郁结、气机舒畅所致。

中医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抑郁症往往是情绪失调、气机不畅所导致的结果。

二、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原则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原则是“疏肝解郁、理气调血”,即通过疏通肝气、解除郁结,调整气血循环,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中医治疗抑郁症强调个体化,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三、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重视通过中药来调理身体,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青皮、香附等,这些中药具有疏肝解郁、理气调血的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机运行,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内关、心脾、足涌泉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

4.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情志的关联,通过合理搭配饮食,增加营养摄入,改善身体状况,并达到舒缓情绪的作用。

常用的食物包括黑豆、莲子、红枣等,这些食物具有养血安神、益气健脾的作用。

四、中医对于抑郁症的调理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抑郁症的调理也注重与自然接触。

中医推荐抑郁症患者进行户外散步、参观花园等活动,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放松心情,缓解抑郁症状。

五、中医的心理疏导中医治疗抑郁症强调心理和身体的统一。

中医医师会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情绪变化和心理状况,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中医强调正念和舒缓情绪的重要性,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患者可以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名老中医姚子扬治疗郁证二方

名老中医姚子扬治疗郁证二方

名老中医姚子扬治疗郁证二方姚子扬,汉族,生于1916 年,系五世中医,先研经典,后学唐宋,以降诸家学说,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有「内经五郁治则的临床应用」、「肾炎尿毒症临床小结」、「崩漏治验」等10 多篇论文在省地级刊物和学术会上交流。

一、〔安神达郁汤〕〔组成〕:(1)炒枣仁30 克(2)合欢花15 克(3) 龙牡各20 克(4)炒栀子15 克(5)郁金12 克(6)夏枯草10 克(7)柴胡10 克(8)佛手柑10 克(9)炒白芍12 克(10) 川芎10 克(11)甘草6 克。

〔主治〕:郁证(胃肠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抑郁症)久治不愈者。

〔用法〕:水煎300 毫升,早晚分服,每日一剂。

患者就诊时,先作思想安慰工作,服上药1-2 剂有效时,停药2-3 日。

再服2 剂。

再停,再服。

不要连服。

1 个月为一疗程。

〔加减〕:(1) 舌尖红、心烦重者,加黄连10 克。

(2) 胃气上逆、有痰者,加半夏10 克。

二、〔瓜萎泻心汤〕〔组成〕:(1)瓜萎30〜60克⑵制南星10克⑶姜半夏10克⑷黄连6〜10克(5)梔子15克(6)枳实15克⑺竹沥10 毫升(兑入) (8)橘红10 克(9)柴胡10 克(10) 大黄10 克(11)菖蒲10 克(12)郁金12 克(13) 白芍15 克(14)甘草3 克。

〔主治〕:精神分裂症、烦燥不安、多语善疑、或哭笑无常、夜不安寐、或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2 次温服。

〔加减〕:(1)躁狂不安、便秘者,加礞石10〜15 克。

(2)失眠重者,加朱砂研细冲服1 克(3)口渴喜饮者,加知母15 克。

中医院郁证篇医案选

中医院郁证篇医案选

中医院郁证篇医案选
患者:邴某某,女,47岁,1995年4月5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每胃中不适则心烦加重,欲悲哭,连及背部不适5~6年,加重半个月。

脘痞,口干不欲饮,纳差,乏力。

根苔稍白厚,质可,脉弦细,大便初头干,小便可,月经已不规律。

检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

辨证:肝胃不和。

治则:疏肝理脾和胃。

处方:四逆散加减。

柴胡15g,白芍12g,枳实12g,栀子10g,香附10g,青皮10g,莱菔子15g,麦芽15g,木香15g,槟榔16g,甘草6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95年4月7日。

药后诸症减。

上方继服4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四逆散药物少而精,为疏肝理气,调和脾胃的代表方。

《伤寒论》中提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其中虽首冠少阴病三个字,并非真正的少阴病,只是表示鉴别之意,临床多用于肝胃不和、肝脾不调等证。

督脉和足太阳经在郁证针灸治疗中的作用

督脉和足太阳经在郁证针灸治疗中的作用

督脉和足太阳经在郁证针灸治疗中的作用督脉和足太阳经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两条经络,在针灸治疗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两条经络在治疗郁证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

一、郁证的概念郁证是中医学中的范畴,指的是由于五脏六腑功能紊乱,导致气机不畅的病证。

其病因多为情志不遂、疾病久治不愈、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所致,临床表现为情绪烦躁、胸闷气短、失眠多梦、乏力无力、头晕目眩等。

二、督脉在郁证治疗中的作用1.调畅气机督脉起源于脑后,贯穿全身,与五脏六腑相连。

其穴位大都分布在身体的后部,与肾经、心包经、胃经等经络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刺激督脉上的穴位,可以调畅气机,改善身体各部位的气血循环,有利于治疗郁证。

2.平衡阴阳督脉属于阳经,具有通阳的作用。

郁证的病因多与情绪不畅有关,情绪失调往往会导致阳气衰弱,进而导致气滞血瘀、阴盛阳虚等症状。

通过针灸督脉,可以调整阴阳平衡,提高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对治疗郁证有很好的效果。

3.镇定神经督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有镇定作用。

针灸督脉可以刺激脑中枢,促进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达到镇定神经的作用。

对于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等症状,通过针灸督脉可以有效改善。

三、足太阳经在郁证治疗中的作用1.调畅气机足太阳经是全身最长的一条经络,其穴位分布在身体的外侧。

通过刺激足太阳经上的穴位,可以改善整个身体的气血循环,增加氧气的供应,有利于调畅气机,从而改善郁证的症状。

2.疏肝解郁足太阳经与肝经相连,因此可以疏肝解郁。

肝为情志之脏,情绪失调会导致肝气郁结,出现胸闷、烦躁、乏力等症状。

通过针灸足太阳经,可以疏肝解郁,有利于改善郁证的症状。

3.调节免疫足太阳经穴位有较多的免疫反应点,针灸足太阳经可以刺激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有研究表明,针灸足太阳经对于改善情绪、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

四、针灸督脉和足太阳经的注意事项1.针灸前应先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针灸方案和穴位。

中医关于“郁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郁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郁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郁证的病因有情志所伤和体质等因素两个方面,由于情志刺激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郁证。

一、病因1.情志内伤七情过极,尤其悲忧思怒,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气机郁滞,导致郁证发生。

如清·尤在泾《金匮翼·积聚统论》所说:“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

”2.体质因素郁证的发生亦与机体自身的状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体质素弱,机体的调节能力低下,如遇情志刺激,多易发为郁证。

如患重症顽疾,脏腑气血失调,因病而郁,也可导致郁证的发生。

《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云:“诸郁,脏气病也。

其原本由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

”二、病机1.郁证的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

2.病理因素以气、血、痰、湿、食、火为主。

本病多为情志所伤,始于肝失条达,气失疏泄,故以气郁为先。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行不畅,由气及血,而成血郁;肝病及脾,脾失健运,或气滞湿阻,聚湿生痰,而成痰郁。

痰气郁结,湿易停留,湿浊不化,则食滞不消,于是痰、湿、食郁亦随之而起,而痰、湿、食郁又可进一步影响气血郁结。

此外,气、痰、湿、食久郁,还可化火而成火郁。

故六郁易相因为病或错杂互见3.本病病位主要在肝,涉及心、脾、肾。

愤恨恼怒,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则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症见情志不舒,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胸胁胀满。

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则痰气郁结,症见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

情志过极伤心,心失所养,神失所藏,则心神失常,症见心神不宁,喜怒无常。

心之气血不足,加之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则心脾两虚,症见心悸胆怯,失眠健忘。

郁火伤阴,肾阴亏耗,心神失养,则心肾阴虚,症见五心烦热,腰膝酸软。

4.病理性质初起以六郁邪实为主,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

郁证初起多以气滞为主,进而引起化火、血瘀、痰结、食滞、湿停等病机变化,多为实证;日久伤及心、脾、肾等,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出现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心肾阴虚,由实转虚。

躁狂抑郁症中医治疗方案

躁狂抑郁症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躁狂抑郁症,中医学称之为“郁证”、“狂证”等,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睡眠减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治疗躁狂抑郁症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手段,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躁狂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中医病因病机1. 病因(1)情志所伤: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心火亢盛,导致躁狂抑郁症的发生。

(2)饮食不节: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气血生化无源,进而影响情志,导致发病。

(3)久病体虚:久病不愈,耗伤正气,阴阳失调,引起情志异常。

2. 病机(1)肝郁化火:肝气郁结,化火生风,扰动心神,出现躁狂症状。

(2)心火亢盛:心火亢盛,耗伤心阴,阴虚火旺,引起情志异常。

(3)脾虚痰湿:脾胃虚弱,运化失职,痰湿内生,阻塞气机,引起情志不畅。

三、中医治疗方案1. 治疗原则(1)疏肝解郁:调畅情志,缓解肝郁,以消除躁狂症状。

(2)清热泻火:清热解毒,降火平肝,以消除心火亢盛。

(3)健脾化痰:健脾益气,化痰湿,以消除痰湿内生。

(4)调和阴阳:调整阴阳平衡,恢复机体正常功能。

2. 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可选用以下方剂:1)肝郁化火证:逍遥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2)心火亢盛证:朱砂安神丸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3)脾虚痰湿证:六君子汤合涤痰汤加减。

(2)针灸治疗1)体针:取穴神门、百会、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等,每次选3-5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

2)耳针:取穴心、肝、脾、肾、神门、皮质下等,每次选3-5穴,采用轻刺激法,每日1次。

(3)推拿按摩1)揉按穴位:揉按百会、神门、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等穴位,每次3-5分钟。

2)按摩背部: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摩,每次5-10分钟。

(4)情志调理1)加强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整心态,保持乐观。

2)培养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中医确有专长内服中药治疗郁证5个病案

中医确有专长内服中药治疗郁证5个病案

病案1岳某,女,22岁,学生,XX年XX月XX日就诊住址:山东省***身份证号:***电话:***问诊:患者平素性情急躁,近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3天前出现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遂来我处就诊,现患者情绪不宁,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口干,目赤,耳鸣,纳差,寐不安,大便秘结,小便黄。

主诉:情绪不宁,急躁易怒3天。

病史:患者平素性情急躁,近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3天前出现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遂来我处就诊,现患者情绪不宁,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口干,目赤,耳鸣,纳差,寐不安,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望闻切:青年女性,神志清,精神抑郁,语言清晰,近身未闻及特殊气味,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肝体阴而用阳,患者长期从事脑力劳动,暗耗心肝之血,加之近期学习压力较大,导致肝失疏泄,肝气不舒,肝郁气滞,又气有余便是火,气郁化火肝火内郁则性情急躁易怒;火性炎上,肝开窍于目,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火循肝胆经上炎则目赤、耳鸣、口干口苦;胸胁部乃肝经循行部位,肝气不舒,肝郁气滞则胸胁胀满;火为阳邪易伤津液,肝火灼伤津液,则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肝火犯胃则口苦、纳差;肝火扰心,心神被扰则寐不安;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是气郁化火之征象。

诊断:郁证(气郁化火)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醋柴胡10g郁金10g醋香附10g当归12g白芍12g白术12g茯苓15g丹皮10g栀子10g炒酸枣仁30g大黄6g川木通10g合欢花20g川楝子10g元胡30g凌霄花10g 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饭后一小时温服。

二诊:服用上方后,患者诸症较前好转,效不更方,继服7剂,煎服方法同上。

三诊:服用上方7剂后,患者性情急躁、胸胁胀痛、纳眠、二便均较前进一步减轻,上方去川楝子、元胡、大黄、栀子、川木通,加远志、石菖蒲以辛散化痰通窍,加玫瑰花以疏肝解郁,整方如下:醋柴胡10g郁金10g醋香附10g当归12g白芍12g白术12g茯苓15g丹皮10g远志10g炒酸枣仁30g石菖蒲10g玫瑰花10g合欢花20g凌霄花10g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饭后一小时温服。

抑郁中医治疗方案

抑郁中医治疗方案

一、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焦虑、恐惧、自杀念头等。

中医学认为,抑郁症属于“郁证”范畴,多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脾胃虚弱等因素引起。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抑郁症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病因病机1. 情志不舒: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导致郁证的主要原因。

长期忧思、悲伤、愤怒等情绪过激,可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引发抑郁。

2. 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若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引发抑郁。

3.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不能濡养心神,导致心神失养,引发抑郁。

4. 肾精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不能濡养心神,导致心神失养,引发抑郁。

三、中医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疏肝解郁: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白芍、当归、香附等药物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的作用。

(2)健脾养心:采用归脾汤加减,方中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等药物具有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

(3)补肾填精: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等药物具有补肾填精、滋阴降火的作用。

2. 非药物治疗(1)针灸治疗: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神门、太冲、足三里等。

(2)按摩治疗: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推拿、揉捏、拍打等。

(3)食疗: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可适当选用以下食疗方:- 薏苡仁粥:薏苡仁30克,糯米50克,红糖适量。

将薏苡仁、糯米洗净,加水煮成粥,加入红糖调味即可。

- 红枣枸杞茶:红枣5枚,枸杞子10克,绿茶3克。

将红枣、枸杞子、绿茶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静置5分钟后即可饮用。

- 红枣核桃仁:红枣10枚,核桃仁30克。

将红枣、核桃仁洗净,放入碗中,加适量水,隔水蒸30分钟,食用时加入适量蜂蜜。

3. 心理治疗(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模式,调整其心态,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治疗忧郁症中药方案配方

治疗忧郁症中药方案配方

一、概述忧郁症,又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

中医认为,忧郁症属于“郁证”范畴,多因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等原因导致肝气郁结、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证候。

以下是一种治疗忧郁症的中药方案配方,旨在调和气血、疏肝解郁、健脾养心、温肾固精。

二、中药方案配方1. 基本方剂(1)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郁金10g,香附10g,丹参15g,川芎10g,茯苓15g,白术10g,炙甘草6g。

(2)人参10g,黄芪15g,枸杞子10g,麦冬10g,五味子6g,远志10g,酸枣仁15g,柏子仁10g,珍珠母30g,琥珀6g。

2. 配方说明(1)基本方剂:此方以疏肝解郁、健脾养心为主要功效。

柴胡、白芍、当归、郁金、香附、丹参、川芎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作用;茯苓、白术、炙甘草具有健脾益气、和中调胃的作用。

(2)加减方:1)肝气郁结证:加柴胡、白芍、香附、郁金,以增强疏肝解郁之力。

2)心脾两虚证:加人参、黄芪、枸杞子、麦冬、五味子,以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3)心肾不交证: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珍珠母、琥珀,以交通心肾、安神定志。

4)痰湿内阻证:加半夏、陈皮、茯苓、白术,以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5)气滞血瘀证:加丹参、川芎、红花、桃仁,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6)肝肾阴虚证:加枸杞子、菊花、白芍、熟地黄,以滋补肝肾、养血柔肝。

7)气血两虚证:加人参、黄芪、当归、白芍,以益气养血、调和阴阳。

8)湿阻中焦证:加苍术、厚朴、砂仁、白术,以燥湿健脾、和中化湿。

9)脾肾阳虚证:加附子、干姜、肉桂、黄芪,以温补脾肾、壮阳益气。

三、用法用量1.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 服药期间,注意饮食调养,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 服药期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四、注意事项1. 中药治疗忧郁症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乱用。

2. 服药期间,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中医关于“郁证”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郁证”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郁证”的证治分类一、肝气郁结1.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女子月事不行,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2.证机概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3.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4.代表方:柴胡疏肝散。

5.常用药: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疏肝解郁,理气畅中;郁金、青皮、苏梗、合欢皮调气解郁;川芎理气活血;芍药、甘草柔肝缓急。

若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见嗳气频作、脘闷不舒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半夏;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异味者,为兼食郁,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连翘、莱菔子;身重,口腻,腹胀,便溏者,为兼湿郁,加苍术、白豆蔻、厚朴、茯苓;妇女经前乳胀腹痛者,加当归、丹参、益母草、红花,或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二、气郁化火1.临床表现: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2.证机概要: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3.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4.代表方:丹栀逍遥散5.常用药:柴胡、薄荷、郁金、香附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中;丹皮、栀子清肝泻火若口苦、便秘者,加龙胆草、大黄清肝泄热;肝火犯胃,症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嗳气、呕吐者,加黄连、吴茱萸;肝火上炎,而见头痛、目赤、耳鸣者,加菊花、夏枯草、钩藤;热盛伤阴,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去当归、白术,加生地黄、麦冬、山药,或改用滋水清肝饮三、痰气郁结1.临床表现:精神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满,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金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载有“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明·孙一奎《赤水玄珠·咽喉门》称此为“梅核气”2.证机概要:肝气郁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

3.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4.代表方:半夏厚朴汤。

5.常用药:厚朴、枳壳、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半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

中医内科学-4郁证

中医内科学-4郁证
证的发生与情志内伤、脾虚失运等因素有关。长期精神刺 激或突然受到精神创伤,导致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进而影 响脏腑功能,形成各种证候。
病机
郁证的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心、脾、肾等脏腑功 能。肝气郁结可导致气滞血瘀,影响气血运行;心脾两虚可 导致气血不足,心神失养;肾虚则可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 能紊乱。
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常常感到紧张不安、恐惧未来,而郁证患者则以心情压抑、情绪不畅为主。焦虑症患者可 能出现躯体症状,如心慌、胸闷等,而郁证患者则较少出现此类症状。
与其他内科疾病的鉴别诊断
心绞痛
心绞痛患者常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 与郁证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心绞痛患 者的胸痛多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诱发 ,休息或服用药物后可缓解,而郁证患 者的症状则多与情绪变化有关。
中医内科学-4郁证
目录
• 郁证概述 • 郁证的治疗 • 郁证的预防与调理 • 郁证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01
郁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 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分类
郁证可分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心神惑乱等类型。
VS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胃痛、胃胀等症状 ,与郁证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慢性胃炎 患者的症状多与饮食不当有关,而郁证患 者的症状则多与情绪变化有关。
与其他疾病的关联与影响
失眠
失眠可能导致情绪烦躁、焦虑不安等 症状,与郁证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 失眠患者的症状多因生活作息不规律、 环境因素等引起,而郁证患者的症状 则多与情绪变化有关。
调理方法
中药调理
心理治疗

中医学中的“五郁”治疗方法

中医学中的“五郁”治疗方法

中医学中的“五郁”治疗方法中医学中的“五郁”指的是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这五种郁证。

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有“木郁达之,火郁发之, 土郁夺之, 金郁泄之, 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的描述。

一、木郁达之张介宾曰:“达,畅达也。

凡木郁之病,风之属也…然木喜畅达,故在表者当疏其经,在里者当疏其脏,但使气得通行皆谓之达。

”木郁,指木运之郁所致之肝病。

达,舒畅条达。

春应温反凉,当生不生为木郁;病则肝气郁结,气血不畅“木郁达之指肝气郁滞之候,治疗当用疏理肝气的方法。

所谓达之,即畅达之意,疏利肝胆、理气解郁。

病在表者疏其经,在里者疏其脏,凡使气血得通者,皆谓之达。

如东汉·张仲景用四逆散治气郁厥逆证,明·张介宾用柴胡疏肝散治肝气犯胃证,清·傅青主用解郁汤治胎气上逆证,清·陈士铎用救肝开郁汤治气塞不语证,以及《局方》用逍遥散治肝郁脾虚证等,皆属“木郁达之”之法。

在治疗手段方面,唐·王冰对此另辟蹊径,曰:“达,谓吐之,令其条达也。

”吐法“达之”,一可祛土壅以达木郁,二可顺肝性以达木郁。

另外,金克木,金主收降而收敛,木郁为病往往与金收敛太过有关,“达之”之法不仅可以解决木郁本身的问题,亦是逆金收之性而泻的治本之法二、火郁发之张介宾曰:“发,发越也。

凡火郁之病,为阳为热之属也。

…凡火所居,其有结聚敛伏者不宜蔽遏故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非独止于汗也。

”火郁,指火运之郁所致之心病。

发,宜散发越。

夏季应热反寒,当长不长为火郁;凡火盛郁闭之病,脏应心与小肠三焦。

后世认为火郁不专于心,五脏皆可有火郁之证,如明·孙一奎《医旨绪余》云:“凡瞀闷目赤,少气疮疡,口渴黄,卒暴僵仆,呕吐酸,狂乱,皆火郁证也。

”“火郁发之”指郁热在里,有结聚敛伏者,治疗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故多以气辛之品,发越、发散火邪。

郁证的中医药治疗

郁证的中医药治疗
传统医学
名老中医坐诊
●本期坐诊老中医 赵进喜
赵进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治疗 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脑、肾、眼底、胃肠、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等)、肾病、内科杂病和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病以及小儿多动症、遗尿症、抽动秽语综合征 等疑难杂症。
郁证病程较长者,用药不宜 峻猛,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 邪。精神治疗应贯穿郁证治疗的 全过程,可选择配合针灸、气功 等疗法,以提高疗效。其分证论 治可参考如下:
肝气郁结证 情绪低落,善太 息,胁肋胀痛,不欲饮食,胸脘 痞满,大便干稀不调,女子经前
乳房胀痛,舌质淡,苔白,脉 弦。治法:疏肝解郁,抑肝扶 脾。方药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参考处方:柴胡、炒枳壳、陈 皮、炙香附、川芎各9~12克,赤 芍、白芍各12~30克,苏梗、香 橼、佛手各6~9克,玫瑰花9~15 克,炙甘草6克。该方适合于少阳 气郁体质,或忧郁气结者。
心神失养证 精神恍惚,悲忧 善哭,心神不宁,时时欠伸,舌 淡,苔白,脉弦细。治法:甘润 缓急,养心安神。方药可用甘麦 大枣汤加减。
心脾两虚证 多疑善虑,头 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 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 白,脉弦细。治法:健脾养心, 补益气血。方药可用归脾汤加 减。
家庭医药 2019.12 47
辨脏腑 一般来说,气郁、血 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痰郁、 湿郁、食郁关系于脾;久病多 虚,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
辨虚实 新病多实,久病多 虚。气、血、痰、火、湿、食等 郁属实,病久耗伤正气,心脾两 伤、心神失养属虚。另外,病久 虚实Βιβλιοθήκη 杂者也不少见,临床需辨 别虚实之主次。
理气开郁需分证论治
调畅气机、理气开郁、移情 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对 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再根据 其是否兼有血淤、痰结、火郁、 湿滞、食积等证,分别采用活 血、祛痰、清火、化湿、消食等 法。虚证应根据所损及的脏腑及 气血阴精亏损的不同情况而补 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 或滋养肝肾。虚实夹杂者,虚实 兼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血管痉 挛 , 张冠状 动脉 、 凝 、 血 小板 聚集 及 活血 化瘀 和止 例 , 改善 的 9 , 有效 率约 占 4 . 扩 抗 抗 有 例 总 57 %。 痛 作用 。 床用 于治疗 3 例 冠心 病 患者1 疗 效肯定 , 将临 床治 4 典 型 病 例 临 5 2 1 , 现 患者 , 李 , , 8岁 , 南 白杨乡 张 义村 人 ,8年 1 月 l 男 5 渭 9 1 O 疗 观察情 况总 结如下 。
Absr c : heefc fu ig l u t u c u n in ott r a o o ay h atd s ae i b ev d h r g wa rgn l s d t r a a— ta t T f to sn i si m h a xo g h r o te tc r n r e r ie s so sr e .te d u s oii a y u e ote tc r e g c l d o a c lra d c r bo a c l rd s ae . r u h ci c lte t g 3 ain so o o a y h atdie s ,ti h we ha h r g i ini iv s u a n e e r v s u a ie s s Th o g ln a r ai 5 p te t fc r n r e r sa e i ss o d t tt ed u sa sg f i n -
Ke r s: iu t u c u n ingh r; r n r e r s a e y wo d Lg si m h a x o o Coo ay h a 都 医药公 司推 出治 疗心 脑 血管 疾病 的新 药 , 曾用 者用 药后 , 高密 度脂 蛋 白均有 所增 高 。 名 心血康 , 名阿 魏酸钠 , 品名 川穹 素 ( 正式 商 当归 素 )】 【 1 。它具有 缓 3 对 心 电图 的影 响 :一 疗程 后 ,T T改变 消失 或 显著 改善 的 7 . 5 s—
1 临床 资料 日就 诊 。高血 压病 病史 1 0年 , 心病 病史 6年 。经常 口服复 方降 冠
全部 病例 均选 自门 诊病 人 ,5 患者 中男 性 2 例 ,女 性 1 压片 、 3例 4 1 消炎 痛 、 奥 心血康 等 药物 , 地 血压 基本 控制在 2/ K a 01 p。近 2 例, 最小 年龄 3 4岁 , 大年 龄 6 岁 。经 常 规或 负荷 心 电图 检查 , 日 , 最 8 来 由于劳 累及寒 冷 , 患者 自觉 头 昏、 头痛 、 闷、 痛 、 胸 胸 心慌 、 气 3 患者 均有 缺 血性 s — 变 , 中 2 患 者有 头 晕 、 闷 、 短 ,来 院 时 血 压 为 2/ K a 胆 固 醇 7 m oL 5例 T T改 其 8例 胸 51 p , 4 . m l ,甘 油 三 酯 4 / 3 / . oL 心 m / 窦性 心律 、 电轴左 心慌 、 短等 自觉症 状 , 心 绞痛 6 、 血压 7 、 血脂 5 。 2 m o L 高密度 脂蛋 白 08 m l , 电 图示 : 气 有 例 高 例 高 例 . ml , 偏 ,— S TⅡ、 Ⅲ压 低 03 V, — a F压 低 0 m S T 3 v . m STv . V, — v 、5压 低 2 均在 门诊治疗 随访 。
21 年 l 01 0月
1 1
川 穹素 治疗冠 心病 3 5例
马淑 红 凌 娇 奴
摘 要 : 察 治疗心 脑血 管 疾病 的新 药 , 观 即川 穹素 ( 当归素 ) 治疗冠 心病 的 疗效 。通 过 临床 治疗3 例 冠心 病 患者 。 5 经观 察对 冠心痛 疗效 显著 , 头昏 、 对 气短 、 闷、 慌 等症 状有 明显 改善 , 心绞 痛 疗效肯 定 , 胸 心 对 对心 电 图缺血 型s — 有 改 变 , TT 临床上 应 用无 明显毒 副作 用 , 值 得 临床推 广 。 关键词 : 穹素 ; 心病 川 冠 中图分 类号 : 5 1 R 4. 4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0 6 0 7 (0 12 — 0 1 0 10 — 9 9 2 1 )0 0 1 - 1
ia te e to oo a yhe r ie ei sa sg i c nti o e n fdiz e s s r fb e t,c e ttg t s n u tr d ti fe tv o c n f c n c rn r a td sa ,ti in f a mprv me to zn s , hoto r ah h s ihnes a d f see ,i sefcie t s i l
Thelg s ium hu nx o Or r as o a e fc r n y he td s a e iu tc c a i ng h tte t f35 c s so o o ar ar ie s
Ma S u o gL n io u. ena c to lAn c nia le e Ce trHo pti en n CiyS mLiW en n 71 0 0 h h n ,i gJa n W i n Vo aina d Te h c lColg , n e s ialOfW ia t,h x, ia 4 0
n i , s s ec a e c e i E G S — . , u oo v u d e et i l i i i w r yo s e i i c nc . a g a t a m h gs nI h m c C T T o e rgi n bi s i f cs nc nc ,ts ot r dn l i 1 n ih o n o s St d h s o se i a h f p a g n i a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