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

合集下载

股利政策的主要理论 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

股利政策的主要理论 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

股利政策的主要理论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公司股利政策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一、股利政策定义股利政策是指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一切与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具有原则性的做法,是关于公司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方面的方针和策略,所涉及的主要是公司对其收益进行分配还是留存以用于再投资的策略问题。

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狭义方面来说的股利政策就是指探讨保留盈余和普通股股利支付的比例关系问题,即股利发放比率的确定。

而广义的股利政策则包括:股利宣布日�A确定、股利发放比例的确定、股利发放时的资金筹集等问题。

二、股利政策理论对比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学术界对股利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股利政策与公司股价的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代表观点有Miller和Modigliani的股利无关论、“一鸟在手”理论,以及税差理论。

20世纪八十年代,股利政策研究焦点集中于股利政策为何会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代表理论有信号传递理论、股利代理理论等。

以MM理论为起点,众多学者对股利政策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研究。

1、MM理论股利无关论是由Miller和Modigliani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

在一系列严格假设的基础上,他们提出,在投资决策给定的情况下,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不会产生影响。

该理论是基于三个严格理想的假设:完美的资本市场,具体包含:交易双方都是价格接受者;信息对称,双方能无成本获得信息;不存在股票发行费用和交易费用;利润分配和留存收益在税法处理上无差异,投资者资本所得和股利所得无税收上的差异。

理性行为假设,即投资者追求个人财富的最大化,对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无偏好。

完全确定性,即每一个投资者对每一家公司的投资计划和收益情况都清楚,没必要区分股票和债券。

[股利理论与政策] 股利的4个理论

[股利理论与政策] 股利的4个理论

[股利理论与政策] 股利的4个理论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公司股利理论是公司金融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有股利无关论和股利有关论。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股利理论与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股利理论与政策股利理论至今仍是学术界内有争议的一个问题。

费雪・克莱尔在1976年称之为“股利之谜”。

谜题的关键就是股利的支付率是否与股东的财富和股票的价格相关,基于此,股利理论存在两大流派:股利无关论和股利相关论。

一、股利理论及新发展股利无关论理论的假设完善资本市场假设:任何一位证�交易者都没有足够的力量通过其交易活动对股票的现行价格产生明显的影响。

同时,证�的发行和买卖等交易活动不存在经纪人费用、交易税和其他交易成本,在利润分配与不分配,或资本利得与股利之间均不存在税负差异。

完整理性投资者假设: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均以个人财富的最大化为追求目标。

对未来的充分肯定假设:所有的投资者对未来投资、利润和股利具有相同的信念。

信息完备假设:所有的投资者都可以平等地免费获得影响股票价格的任何信息。

理论的内容股利的支付率并不影响公司的价值:公司的股票市价是公司价值的反应,而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其拥有的资产及其盈利能力。

公司的盈余在股利与留存盈余之间分配,并不影响公司的价值。

股利政策在公司的政策中居于次要位置,而投资政策才是公司的主导政策。

这是因为投资政策是形成资产获利能力的基础,而股利政策不过是服从于投资政策的一种筹资策略而已。

既得的股利和股价升值而形成的资本利得是组成股东财富的两大部分。

公司发放股利将使公司增长有所减退,进而引起股价的下跌。

股东从股利的到的好处将正好被股价下降而产生的损失所抵消。

因此,股利的发放不会影响到股东财富的数量。

对具有理性的投资者来说,在股利和资本利得的选择上并不存在净偏好。

如果股利的支付率太低,投资者可以出售一部分股票,以补偿股利支付的不足。

相反,如果股利支付的太高,投资者可以购入一部分股票,以扩大投资。

股利政策的类型

股利政策的类型
类型:
1.剩余股利政策
◎ 公司的收益首先应当用于盈利性投资项目资本的需 要,在满足了盈利性投资项目的资本需要之后,若有剩 余,则公司可将剩余部分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
1.剩余股利政策
① 确定最佳资本支出水平 (根据资本投资计划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债务 数额
股东权 益数额
② 设定目标资本结构 (股东权益资本/债务资本)
留存 收益
③ 最大限度满足股 东权益数的需要
◆ 如果留存收益不足,需发行新股
◆ 如果满足后有剩余,则发放股利
【例8-3】某公司现有利润150万元,可用于发放股利,也可 留存,用于再投资。假设该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为30%的负 债和70%的股东权益。根据公司加权平均的边际资本成本和 投资机会计划决定的最佳资本支出为120万元。
◎ 剩余股利政策评价:
按照剩余股利政策,股利发放额每年随投资机会和 盈利水平的变动而变动。
◇ 在盈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股利将与投资机会的 多少呈反方向变动,投资机会越多,股利越少。反之 ,投资机会越少股利发放越多。
◇ 在投资机会不变的情况下,股利的多少随着每年 收益的多少而变动。
五、股利政策的类型
图8-2 通用汽车公司正常季度现金股利(1993-2006)
资料来源:张春:《公司金融》,176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图8- 3沃尔玛公司稳定增长现金股利(1986-2006年)
五、股利政策的类型
◎ 固定股利政策的评价
◇ 优点:有利于股票价格的稳定,投资者风险较小。
◇ 缺点:股利支付不能很好地与盈利情况配合,盈利降 低时也固定不变地支付股利,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财务 状况恶化的后果;在投资需要大量资金的时候还会影响到 投资所需的现金流。

股利政策基本理论

股利政策基本理论

股利政策基本理论股利政策(Dividend policy)是指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一切与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较具原则性的做法,是关于公司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方面的方针和策略,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股利政策基本理论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股利政策基本理论股利政策(Dividend policy)是指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一切与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较具原则性的做法,是关于公司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方面的方针和策略,所涉及的主要是公司对其收益进行分配还是留存以用于再投资的策略问题。

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狭义方面来说的股利政策就是指探讨保留盈余和普通股股利支付的比例关系问题,即股利发放比率的确定。

而广义的股利政策则包括:股利宣布日的确定、股利发放比例的确定、股利发放时的资金筹集等问题。

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股份制企业利润分配的特点1.股分制企业的利润分配应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2.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应尽可能保持稳定的股利政策3.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应当考虑到企业未来对资金需求以及筹资成本4.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应当考虑到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二、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一)股利无关论股利无关论认为,企业的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任何影响。

该理论是由美国财务学专家米勒(Miller)和莫迪格莱尼(Modigliani)于1961年在他们的著名论文《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值》中首先提出的,因此这一理论也被称为MM理论。

MM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完全市场理论。

完全市场理论的基本含义是:①资本市场具有强式效率性。

所谓强式效率性是指股票的现行市价已经反映了所有已公开或未公开的信息,任何人甚至掌握内部信息的内线人也无法在股市上赚取超额报酬。

②没有筹资费用(包括股票发行和交易费用)。

③不存在个人和公司所得税。

④公司的投资决策与股利决策是彼此独立的。

在这些假设基础上,MM理论认为,投资者不会关心公司股利的分配情况,公司的股票价格完全由公司投资方案和获利能力所决定的,而并非取决于公司的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的类型

股利政策的类型

股利政策的类型股利政策是指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一切与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较具原则性的做法,是关于公司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方面的方针和策略,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股利政策的类型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股利政策的类型1、剩余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适用于那种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对资金需求比较大,能准确的测定出目标(最佳)资本结构,并且投资收益率高于股票市场必要报酬率的公司,同时也要求股东对股利的依赖性不十分强烈,在股利和资本利得方面没有偏好或者偏好于资本利得。

从公司的发展周期来考虑,该政策比较适合于初创和成长中的公司。

对于一些处于衰退期,又需要投资进入新的行业以求生存的公司来说,也是适用的。

当然,从筹资需求的角度讲,如果在高速成长阶段公司分配股利的压力比较小,也可以采用剩余股利政策以寻求资本成本最低。

事实上,很少有公司长期运用或是机械的照搬剩余股利理论,许多公司运用这种理论来帮助建立一个长期的目标发放率。

2、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适用于成熟的、生产能力扩张的需求减少、盈利充分并且获利能力比较稳定的公司,从公司发展的生命周期来考虑,稳定增长期的企业可用稳定增长股利政策,成熟期的企业可借鉴固定股利政策。

而对于那些规模比较小,处于成长期,投资机会比较丰富,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公司来说,这种股利分配政策并不适合。

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虽然有明显的优点,但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很少有公司会单独的采用这种股利分配政策,而大都是充分考虑自身因素,和其他政策相结合使用。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适用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公司。

因为公司在这一阶段迅速扩大规模,需要大量资金,而由于已经度过初创期,股东往往又有分配股利的要求,该政策就能够很好的平衡资金需求和股利分配这两方面的要求。

另外,对于那些盈利水平各年间浮动较大的公司来说,无疑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支付政策。

[股利政策的类型及含义]股利政策的类型及特点

[股利政策的类型及含义]股利政策的类型及特点

[股利政策的类型及含义]股利政策的类型及特点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将能够更大程度地直接反映公司的市场价值。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股利政策的类型及含义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股利政策的类型及含义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将能够更大程度地直接反映公司的市场价值。

股利政策作为公司的核心财务问题之一,一直受到利益各方的密切关注。

因为股利的发放既关系到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又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发展。

公司股利政策历来是证券市场经久不衰的炒作题材,也是影响股票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支付较高的股利,一方面可使股东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引起公司股票价格上升。

但是过高的股利,将使公司留存利润减少,或者影响公司未来发展,或者因举债、增发新股而增加资本成本,最终影响公司未来收益。

而支付较低的股利,虽然使公司留存较多的发展资金,但可能会与公司部分股东的愿望相背离,致使股票价格下跌,公司形象受损。

因此,如何制定股利政策,使股利的发放与公司的未来持续发展相适应,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便成了公司管理层的终极目标。

一、制定股利政策应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股利政策的各种影响因素,从保护股东、公司本身和债权人的利益出发,才能使公司的收益分配合理化。

(一)各种限制条件一是法律法规限制。

为维护有关各方的利益,各国的法律法规对公司的利润分配顺序、留存盈利、资本的充足性、债务偿付、现金积累等方面都有规范,股利政策必须符合这些法律规范。

二是契约限制。

公司在借入长期债务时,债务合同对公司发放现金股利通常都有一定的限制,股利政策必须满足这类契约的限制。

三是现金充裕性限制。

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必须有足够的现金,能满足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对现金的需求。

否则,则其发放现金股利的数额必然受到限制。

(二)宏观经济环境经济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同样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企业具体的股利政策

企业具体的股利政策

企业具体的股利政策(1)剩余股利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在有良好投资机会时,根据目标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额,先从盈余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发放。

采用剩余股利政策,一般应遵循下列步骤:①设定目标资本结构,在此结构下,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将达到最低水平;②确定公司的最佳资本预算,并根据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预计资金需求中所需增加的权益资本数额;③最大限度地使用留存收益来满足资金需求中所需的权益资本数额;④留存收益在满足公司权益资本增加后,若还有剩余再用来发放股利。

剩余股利政策实质上是公司的一个筹资决策,现金股利仅仅是优先安排投资项目权益融资后的剩余额。

该政策的优点在于,可降低再投资的资金成本,保持最佳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长期最大化。

但这种政策也有其缺点:一是若完全遵照执行剩余股利政策,股利发放额就会每年随着投资机会和盈利水平的波动而波动;二是不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与支出,也不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

因此,该政策一般适合于公司的初创阶段(经营风险高,有投资需求但融资能力差)或衰退阶段(盈利能力、股利支付能力下降)。

(2)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将每年派发的股利额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或是在此基础上维持某一固定比率逐年稳定增长。

采用这种股利政策的好处是:①稳定的股利向市场传递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②稳定的股利额有利于投资者安排股利收入与支出,有利于吸引那些打算进行长期投资并对股利有很高依赖性的股东;③为了将股利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即使推迟某些投资方案或暂时偏离目标资本结构,也可能比降低股利或股利增长率更为有利。

采用这种政策的缺点是:一方面,股利的支付与企业的盈利相脱节;另一方面,在企业无利可分时,若依然实施该政策,也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行为。

因此,该政策一般适用于经营比较稳定或正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但也很难被长期使用。

公司治理_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_驰宏锌锗案例研究

公司治理_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_驰宏锌锗案例研究

映着公司对待投资者的态度。本文在既有 峰等(2004)认为,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通 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低正常股
文献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财务理论对驰宏 过现金股利分配将上市公司的现金转移 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锌锗公司的股利发放现象进行分析。
到了自己的手中。吕长江等(2005)认为,
四、公司简介及股利分配
股将获得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 2.7 股股 1.33%的股份。该公司实际处于“一股独 分得较多的现金股利,还可通过二级市场
票的对价。驰宏锌锗属于有色金属采选 大”的状态。 根 据 资 料 显 示 , 该 公 司 出售股票赚取资本利得,实现了自身利益
业。
2006 ~2009 年 间 董 事 会 监 事 会 构 成 情 的最大化。与此同时,控股股东云南冶金
七、结论 本文通过对驰宏锌锗公司的案例分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年 11 月号下(总第 429 期)
49
管理 / 制度
CO-OPERATIVE ECONOMY & SCIENCE
中小企业员工招聘质量评估信息化研究
□文 / 张红梅
提要 本文以中小企业员工招聘为例, 异、候选人意见反馈等因素。对于企业员工招 单位提供一套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员工招聘
在净资产收益率较低的 2009 年度,该公
通过对公司治理的分析,笔者认为,
该公司属于有色因素采选业,同行业
司每股收益为 0.2786 元,每股经营现金 该公司持续的高现金股利政策一方面为 共 8 家上市公司,笔者对这些上市公司
流量也较少,但公司却发放了每股 0.3 元 流通股东和大股东谋取利益,另一方面也 2005 ~2009 年 间 的 资 产 负 债 率 进 行 统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有哪些2011-6-20 10:16提问者:蔡徐军 | 浏览次数:2055次推荐答案2011-6-20 10:21一、制定股利政策应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股利政策的各种影响因素,从保护股东、公司本身和债权人的利益出发,才能使公司的收益分配合理化。

(一)各种限制条件一是法律法规限制。

为维护有关各方的利益,各国的法律法规对公司的利润分配顺序、留存盈利、资本的充足性、债务偿付、现金积累等方面都有规范,股利政策必须符合这些法律规范。

二是契约限制。

公司在借入长期债务时,债务合同对公司发放现金股利通常都有一定的限制,股利政策必须满足这类契约的限制。

三是现金充裕性限制。

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必须有足够的现金,能满足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对现金的需求。

否则,则其发放现金股利的数额必然受到限制。

(二)宏观经济环境经济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同样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比如,我国上市公司在形式上表现为由前几年的大比例送配股,到近年来现金股利的逐年增加。

(三)通货膨胀当发生通货膨胀时,折旧储备的资金往往不能满足重置资产的需要,公司为了维持其原有生产能力,需要从留存利润中予以补足,可能导致股利支付水平的下降。

(四)市场的成熟程度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中,现金股利是最重要的一种股利形式,股票股利则呈下降趋势。

我国因尚系新兴的资本市场,和成熟的市场相比,股票股利成为一种重要的股利形式。

(五)投资机会公司股利政策在较大程度上要受到投资机会的制约。

一般来说若公司的投资机会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往往会采取低股利、高留存利润的政策;反之,若投资机会少,资金需求量小,就可能采取高股利政策。

另外,受公司投资项目加快或延缓的可能性大小影响,如果这种可能性较大,股利政策就有较大的灵活性。

比如有的企业有意多派发股利来影响股价的上涨,使已经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尽早实现转换,达到调整资本结构的目的。

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分析

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分析

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分析一、资本结构分析资本结构是指上市公司筹集资金和形成资本的方式和比例,即公司的资本来源和资本构成。

它涉及到股票的发行、债务的承担、税收和股息支付等方面。

资本结构直接关系到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融资渠道和股价水平等。

1.1 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指上市公司所有股份的分配情况,包括股东的持股比例和股东的身份等。

股权结构直接影响公司的控制权和利益分配。

对于股东而言,持有股份数量越多,则其在公司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越大。

此外,还可以获得相应的股息、股权激励等权益,从而实现投资回报。

对于公司而言,股东结构的稳定与否影响公司的管理和决策。

如果股东之间矛盾重重,容易导致公司管理层对于投资和经营决策的抉择出现偏差。

1.2 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是指利用借款或其他融资方式,使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包含大量的债务,从而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和投资回报率。

财务杠杆的优点在于可以使用低成本的债务资本来扩大和开发业务,从而进一步增加收益。

然而财务杠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当公司业绩不佳或债务负担过大时,会导致还款能力下降,甚至破产清算。

1.3 资本结构的优化资本结构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股权结构和财务杠杆,使公司运营效率更高,获得更多的收益。

股权结构的优化包括增发、回购和股权激励等。

通过增发股份,公司可以扩大股东群体和募集资本;回购股份有助于稳定股价和提高股东收益;股权激励可以激励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财务杠杆的优化则包括优化债务结构、延长偿还期限、控制债务规模等。

二、股利政策分析股利是公司利润的分配方式之一,也是衡量公司股票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2.1 股利政策的标准股利政策的标准主要分为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合理性。

稳定性是指公司股利分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连续的股利分配和稳定的分红政策可以帮助公司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提高股票的市场表现。

可持续性是指公司股利分配的可持续性和可预测性。

如果公司不能保证稳定地获得盈利,那么就不应该过分依赖股利分配来吸引投资者。

股利政策开题报告

股利政策开题报告

股利政策开题报告股利政策开题报告一、引言股利政策是指公司根据盈利情况,将一部分利润以现金或股票形式分配给股东的政策。

股利政策在公司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关系到股东的权益,也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本报告将对股利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意义、影响因素以及对公司和股东的影响。

二、股利政策的意义1. 股东权益保护股利政策是公司对股东权益的直接体现,通过向股东分配利润,公司可以回报股东的投资,并增强股东对公司的信任和忠诚度。

2. 资本市场稳定股利政策对资本市场的稳定也有重要影响。

公司通过合理的股利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投资风险。

3. 公司形象和声誉股利政策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通过稳定和透明的股利政策,公司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三、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1. 公司盈利能力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决定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公司盈利稳定且增长良好,可以考虑提高股利分配比例,以回报股东。

2. 公司发展需求公司的发展需求也会影响股利政策的制定。

如果公司有较大的投资计划或需要资金进行扩张,可能会降低股利分配比例,以留存更多的利润用于公司发展。

3. 法律和监管要求法律和监管要求对股利政策也有一定的规定。

公司需要遵守相关法规,确保股利政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四、股利政策对公司和股东的影响1. 公司影响合理的股利政策可以提高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同时,股利政策也可以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财务稳定性。

2. 股东影响股利政策直接关系到股东的利益。

如果公司的股利政策稳定且回报率较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购买公司股票,从而提高股东的财富。

3. 经济影响股利政策对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

合理的股利政策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提高投资者信心,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五、结论股利政策在公司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关系到股东的权益,也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

首先分析了资本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以及股利政策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随后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具体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关系。

最后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总结,提出了对上市公司财务决策的启示,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上市公司财务决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资本结构、股利政策、上市公司、关系研究、案例分析、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财务决策、启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的研究背景:在当今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一直是投资者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资本结构涉及到公司长期融资方式的选择,包括债务和股权的比例,而股利政策则关乎公司如何向股东分配利润。

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对公司财务决策和股东利益都有重要影响。

过去的研究表明,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对公司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创建有显著影响。

一些研究认为,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投资者和资金。

也有研究指出,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过度优化可能导致公司财务风险增加,挤压投资空间。

深入研究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公司提供更科学的财务管理建议,优化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实现稳健的财务运作和持续的价值创造。

本研究旨在探讨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为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股东权益。

对于投资者和管理者来说,了解和研究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财务决策,提高公司的价值和竞争力。

801 经济学

801 经济学

801 经济学一、微观部分:1、消费者选择理论:偏好、效用、优化选择与需求、斯勒茨基方程、跨期选择、不确定性、消费者剩余2、生产者理论: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利润最大化与厂商供给3、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市场需求与行业供给、均衡与效率、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要素市场理论4、对策论(博弈论):战略式博弈、扩展式博弈、纳什均衡、重复博弈5、一般均衡理论:交换经济、生产经济中的一般均衡、交换经济中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6、公共品、外部性和信息二、宏观部分:1、宏观经济指标2、经济增长理论:索罗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3、失业、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4、总需求理论: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IS-LM 模型与总需求、财政、货币政策与总需求5、总供给理论:粘性工资模型、价格错觉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粘性价格模型、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6、开放经济:国际收支、汇率、浮动和固定汇率下小国开放经济、国际利差7、宏观经济政策争论、政府债务与赤字8、基于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消费、投资、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9、经济波动理论的新近发展809 经济学基础一、政治经济学(一)直接生产过程1、商品与货币2、资本和剩余价值3、资本积累(二)流通过程1、资本循环与周转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三)生产的总过程1、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2、生息资本与利息3、垄断资本和垄断利润4、土地所有权和地租二、西方经济学1、个人决策行为(要素供给,产品需求,预算线-无差异曲线分析)2、企业决策行为(生产函数,成本,收益,利润)3、单个市场(市场供求,市场效率,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4、总体市场(国民收入核算及其决定,国民收入的变动,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经济周期,失业,经济增长)810 金融学基础“金融学基础”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金融(国际金融与货币银行学)、微观金融(投资学与公司金融)三部分,各部分各占比1/3 。

第七章 股利政策与资本结构

第七章  股利政策与资本结构

第一节 股利政策
(一) 依法分配原则 为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行为,国家制定和颁布了若干法
规,规定了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要求、一般程序和重大比例。 (二) 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可供分配的利润,企业当期不能全部分配完。企业除按 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以外,可适当留存一部分利润作为 积累,或为扩大生产筹措资金,或作为未来年度分配,以起 到均衡利润分配数额波动、稳定投资报酬率的作用。
第一节 股利政策
五.股利理论 (一) 股利重要理论
股利对于股东非常重要,投资者一般期望公司多 分配股利.
1.”在手之鸟”理论 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鸟” 公司流利是”朵在林中的鸟”
第一节 股利政策
2.股利分配的信号传递理论 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有关 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 以支付现金股利向市场传递信息,有教高的代价: (1)教高的所得税负担 (2)现金流量短缺 (3)丧失投资机会
4.股利支付日
第二节 长期筹资决策 --------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
教学内容
一 资金成本 二 杠杆原理 三 资金结构
一 资金成本
一、资金成本的概念与作用 (一)资金成本的概念
资金成本是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代价。
1.用资费用 用资金而支付的代价。 2.筹资费用措资金时一次支付的。
第一节 股利政策
(二)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程序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提取法定公益金 支付优先股股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支付普通股股利
第一节 股利政策
利润分配应注意的问题 (1)股利来源于税后利润,但税后利润不能全部发放股利; (2)股份制企业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后,才能支
第一节 股利政策

外文翻译---资本结构,股利政策,跨国经营:理论与实证研究

外文翻译---资本结构,股利政策,跨国经营:理论与实证研究

中文3677字外文翻译原文:Capital structure, dividend policy, and multinational: Theory versusempirical evidence3.1.Factors influencing capital structure and dividend policyIt is important to examine the factors that impact capital structure and dividend policy so that appropriate control variables can be included in the examination of the impact of multinational on capital structure and dividend policy. The list of these control variables must be based on extant theorie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related to capital structure and dividend policy. Theories in these areas generally start with the well known results presented in Modigliani and Miller (1958) note that in an efficient markets world with no taxes or bankruptcy costs, the value of a firm is invariant to its capital structure. This theory has since been modified and extended so that capital structure does matter to include not only the impact of taxes and bankruptcy costs, but also the real world costs related to agency problem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moral hazard, and other frictions and deviations from perfect markets.3.1.1. Operating leverage and other influencesThe operating leverage of a firm reflects its business risk. Firms with higher operating leverage face higher bankruptcy probabilities and should have lower financial leverage. However, higher operating leverage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fixed tangible assets — indeed the proportion of such assets is widely used in the literature as a measure of operating leverage. A firm's level of fixed assets should be associated positively with leverage as high levels of such assets can be used as collateral for loans (Friend & Lang, 1988; Long & Malitz, 1985). Jensen, Solberg, and Zorn (1992) provide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positive impact on leverage of assets available for collateral. The non-debt tax shield variable is also important as firms with high levels of non-debt tax shields are expected to have lower debt levels (Kim & Sorensen, 1986). Due to institutional practices, herding among managers,bankers, and financi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f firm risk, capital structure and dividend policy can also be expected to vary with firm size an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3.1.2. Trade-off theoriesIn the trade-off theory,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s of firms depend on benefits and costs of using more debt. Less debt is used if the cost of bankruptcy is higher than the tax shield or other benefits of using debt (Kim & Sorensen, 1986; Graham, 2000). Therefore, the trade-off theory suggest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verage and bankruptcy costs an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verage and firm's marginal tax rate(Lasfer, 1995; Cloyd, Limberg, & Robinson, 1997). According to Rozeff (1982), riskier firms pay out lower dividends indicating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idends, bankruptcy costs, and the amount of debt used by a firm.3.1.3. Impact of agency costsAvailability of free cash flow creates an agency problem since managers can use some of the free cash available for their own benefit, thereby decreasing the value of the firm (Jensen & Meckling, 1976). To protect against this managerial sub-optimal behavior, firms with higher level of cash flow should use higher leverage.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model of Ross (1977) also notes that there should be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 debt and the firm's profitability. Agency theory also indicates that firms with higher growth opportunities will hold less debt controlling for profitability and Stulz (1990)notes that due to the under-investment problem, firms with high growth opportunities should hold less debt. Chang (1992) contends that firms with high profitability use more debt in its capital structure controlling for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The agency issue in dividend payout decisions is similar to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s in the presence of agency costs. In agency model of 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and Jensen (1986), dividends and debt help control the agency costs of overinvestment if there ar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between managers and stockholders. Thus, agency costs predict a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firm's free cash flow and payment of dividends. According to the signaling hypothesis of Ross (1977),firms with high profitability will also pay out more dividends as costly credible signals.However, firms with higher growth opportunities will pay out less dividends especially when there is an available alternative (debt) as a monitoring technique (Easterbrook, 1984).3.1.4. Pecking order theoryThe pecking order model (Myers & Majluf, 1984) contends that because of transaction costs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firms finance new investments first with retained earnings, then successively with safe debt, risky debt and finally with equity. According to this pecking order model, more profitable firms should have lower leverage and lower short-term, but not long-term, payout controlling for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In a simple version of the pecking order model, firms with high investment and growth opportunities are predicted to have high leverage (on the condition that investment is more than the internal capital). In a more complex version of pecking order model, firms with high investment and growth opportunity will carry low leverage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current as well as future financing costs. In contrast with the agency theory of free cash flow, Myers and Majluf (1984) predict that leverage decreases with the higher level of free cash flow. Pecking order theory also predicts that firms with high future growth opportunities should pay out lower dividends. Shyam-Sunder and Myers (1999) introduce a funding deficit model to test the pecking order hypothesis of firm's capital structure. They argue that, except for firms at or near their debt capacity, pecking order predicts that the deficits will be filled entirely with new debt issues. Therefore, we can expect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ding deficit and leverage assuming that the firms are still below their debt capacity.3.2.Interdependence between capital structure and dividend policyMany of the factors discussed above have been shown to influence not only capital structure but also dividend policy. Easterbrook (1984)documents that dividends exists because they induce firms to float new securities suggesting that firm's dividend decisions linked to firm's financing decisions. Intuitively, it is clear that the firm's payout ratio determines its retention ratio and, thus, its capital structure. Further, given the empirical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corporatedebt levels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cash flows retained by a firm and to its dividend policy. Indeed, because of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dividend policy and capital structure, empirical studies of capital structure, including those that focus on the impact of firm multinational, are most likely miss-specified unless they include an assessment of dividend policy.There is considerable evidence of this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dividends and capital structure. For example, consistent with the pecking order hypothesis, Adedeji (1998) suggests that if firms respond to earnings shortages by borrowing to pay dividends because of reluctance to cut dividends, financial leverage may have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dividend payout ratio, and a positive or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investments depending on whether firms borrow to finance investments or postpone/reduce the investments. This hypothesized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bt and dividend payout is empirically confirmed in Baskin (1989). Thus, according to pecking order hypothesis,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its dividend policy.On the other hand, Jensen (1986) hypothesizes that dividends and debt are substitute mechanisms for controlling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s. Empirical finding of Agrawal and Jayaraman (1994) supports Jensen's hypothesis. They find that dividend payout ratios of a sample of all equity firm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a control group of levered firms. Jensen et al. (1992) posits that firms with high dividend payouts might find debt financing less attractive than equity financing leading to a negative relation between debt and dividends. As noted in the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payout policy by Allen and Michaely (2002), firms also might not want to pay high dividends when they are obligated to pay high levels of other fixed finance charges.Thus, while the direction of the debt ratio–dividend policy relationship is not clear, it is clear that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is determined simultaneously with its dividend policy. Consequently, any examination of the impact of multinational on capital structure must account for the impact of dividend policy. Recognizing the endogenous nature of some of the variables being tested, some studies do use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s to study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capital structure and dividend payout ratios of U.S. firms. Noronha, Shome, and Morgan (1996) apply three-stage least squares (3SLS) tests to investigate the simultaneity between dividend and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s of the U.S. firms for the period of 1986–1988 and find that the debt–dividend simultaneity is observed empirically only for the sub sample in which the monitoring rationale for dividends is appropriate. However, they do not examine the capital structure-dividend policy interdependence for multinational firms.As this brief review shows, capital structure and dividend policy are likely to be determined simultaneously in practice.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structure and firm multinational must therefore include variables that determine both debt ratios and dividend payout ratio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evidences on capital structure and dividend policy, we enumerate the specific variables used here in estim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bt, dividends, and firm multinational.3.3.Variables influencing capital structure and dividend policyBus Risk used as a measure of business risk, is calculated a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ratio of the first difference of EBIT and the average total asset over the past five-years (as in Jensen et al., 1992).Beta is used as an alternative measure of firm risk as a determinant of dividend payout (as in Rozeff, 1982). The degree of operating leverage (DOL) is also used as a measure of business risk and is calculated as the average of th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in EBIT divided by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sales. Tax Rate (Tax Rate) is used as measure of tax benefits from the interest payments.Agency and under-investment problems indicate that firms with higher growth opportunities (measured by the market-to-book ratio, MTB) will hold less debt controlling for profitability. In addition, Chang (1992) predicts that firms with high profitability (ROA) use more debt in its capital structure controlling for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Firm's uniqueness (UNQ) in term of R&D and advertising expenses ratio proxies also for agency cost because the external stakeholders faces larger costs of monitoring when the more of the investment is in intangibles as such investmentslead to under investment problems and agency costs (Long & Malitz, 1985). Funding deficit (FundDef) is a measure of agency costs. According to Shyam-Sunder and Myers (1999), the funding deficit is:FundDef t = DIV t + X t + ΔW t + R t−C t :Where,C t operating cash flow, after interest and taxesDIV t dividend paymentsX t capital expendituresΔW t net increase in working capitalR t current portion of long-term debtThe agency issue in dividend payout decisions is similar to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s in the presence of agency costs. Agency costs predict a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firm's free cash flow(FreeCFLS) and payment of dividends. According to signaling hypothesis of Ross (1977), firms with high profitability (ROA) will pay out more dividends as costly credible signals. Firms with higher growth opportunities (SalesGR) will pay out lower dividends especially when there is an alternative for using dividend payout as monitoring technique as suggested by Easterbrook (1984). Firm's past five year's sales growth is used for the dividend payout regression (as in Rozeff, 1982).Return on Assets (ROA) is another important variable. Pecking order theory indicates more profitable firms (ROA) should have lower leverage and lower payout controlling for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nd firms with high future growth opportunity should pay out lower dividends. Highly profitable firms can also use high dividends and high debt levels as signals for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Ross, 1977). A firm's level of fixed assets (COL) should b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rage as high levels of such assets can be used as collateral for loans (Friend & Lang, 1988; Long & Malitz, 1985). Such a measure of assets available for collateral is also used in Jensen etal. (1992). The non-debt tax shield variable (NDTS) is also used in the regression of capital structure determinants as firms with high availability of non-debt tax shield are expected to have lower debt levels (Kim & Sorensen, 1986).Jensen etal. (1992), Noronha etal. (1996), Kwok and Reeb (2000), and Bathala, Moon, and Rao (1994) also take into account NDTS as a determinant of leverage. As Graham (2000) notes, firm size has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debt ratios. The natural log of total asset (Lsize) is the measure of firm size. Industry dummies are also added to control for variations across industries.Thus, we have the following variables:(a) Dependent variables:Leverage [Leverage=LTD/(LTD+MVE)]DivPO [dividend payout ratio](b) Independent variables:Fsale (foreign sales ratio as a measure of degree of multinational)M (distinguishing MNCs from DCs and =1 if Fsale > 20% and =0,otherwise)BusRisk: business riskBeta: firm's market beta a measure of equity market riskDOL: degree of operating leverageROA, Return on Assets as a measure of ProfitabilityMTB, market-to-book ratio, as a measure of growth opportunitiesSalesGR, growth rate of the firm, geometric average past 5-yr sales growth rate FreeCFLS, free cash flow divided by total salesCOL, assets that can be used as collateral, measured as PP&E/Total assetsUNQ, uniqueness, measured as (R&D + Adver. Exp)/ total salesNDTS, non-debt tax shields, (Depreciation +Amortization)/Sales× Tax rateFundDef, funding deficitLsize, natural log of total sales as a measure of size.Source: Aggarwal, Raj Kyaw, NyoNyo Aung,2010.―Capital structure, dividend policy, and multinational: Theory versus empirical evidenc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Vol.19, No.2, January,pp.140-150.译文:资本结构,股利政策,跨国经营:理论与实证研究3.1影响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因素我们更应该注意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以便适当的控制变量减少跨国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冲击。

财务管理章节知识框架

财务管理章节知识框架

财务管理章节知识框架财务管理章节知识框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财务基础:
- 货币的时间价值
- 风险与回报的关系
- 财务报表分析
2. 财务报表: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
- 现金流量表
-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3. 预算管理:
- 预算编制
- 预算控制
- 预算与实际的比较分析
4. 资金管理:
- 现金流管理
- 融资策略
- 短期与长期融资
5. 投资决策:
- 投资评估方法(如NPV、IRR)
- 投资组合理论
- 风险管理
6. 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 - 资本成本
- 杠杆效应
- 股利分配政策
7. 风险管理:
- 市场风险
- 信用风险
- 操作风险
- 风险缓解策略
8. 国际财务管理:
- 外汇管理
- 国际投资
- 跨国公司财务策略
9. 财务规划与预测:
- 财务预测方法
- 财务规划流程
- 长期财务战略
10. 财务分析工具:
- 比率分析
- 趋势分析
- 横向与纵向分析
11. 企业并购与重组:
- 并购策略
- 重组流程
- 价值评估
12. 伦理与法律环境:
- 财务伦理
- 法律法规遵守
- 合规性与内部控制
13. 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 财务软件
- 自动化与人工智能
- 大数据分析
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更具体的子主题,以便于深入学习和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知识框架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企业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
1
股利政策 >
含义、种类
股利政策是 指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一切 与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较具原则性的做法,是关 于公司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 等方面 的方针和策略 ,所涉及的 主要是公司对其收益 进行分配还是留存以用于再投资 的策略问题 从狭义 方面来说的股利政策就是指探讨保留盈余和普通 股股利支付的比例关系问题, 即股利发放比率的确定。 广义 股利政策 股利宣布日的确定、股利发 而广义的股利政策则包括:股利宣布日的确定、股利发 放比例的确定、股利发放时的资金筹集等问题。
5.财产股利 6.负责股利
是前面的补充
3
股利发放程序 >
日期
一、宣布日 二、登记日 三、除息日 四、发放日
/ 股权登记日
/股利发放日
内容回顾
股利政策、 股利发放形式、 股利发放程序。
4
2013/12/6
2
股利发放形式 >
6种
1· 现金股利:企业将应分配给投资者的股利,直接用现金支付
2· 股票股利企业将应分配给投资者的股利,以股票形式发放
3· 股票回购:通过购回股利所持股份的方式,将现金分配给股 东。可使发行在外的流通股减少,能是股价上涨 4· 股票分割 :又称拆股 将大股分为小股,如用两股新股票换回 一股旧股票,是在不增加股东权益的基础上增加股票数量。这样 降低了股票交易价格,提高了流通性。
首先要满足投资的需求,然后若有剩余才用于分配股利

2.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公司确定一个股利占净利润的比
率,长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
3.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每期都支付稳定的较低的
正常股利额,当企业盈利较多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发放额外股利。

股利政策类型有哪些

股利政策类型有哪些

股利政策类型有哪些股利政策主要用于企业对自身盈利进行的一种分配或留存,以此用于再投资决策而选择的策略。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股利政策类型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股利政策类型股利政策主要用于企业对自身盈利进行的一种分配或留存,以此用于再投资决策而选择的策略。

这一政策的选择是以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为基本目标,以此指导企业各期的股利分配活动。

实际上,股利政策围绕期末时在企业平衡企业的内部和企业的外部之间相关利益的基础上,提取公积金之后,如何净利润分配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权衡股东利益和公司留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企业而言,适合企业自身的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为它降低资本成本,提供相对充裕的资金来源,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债务形象,吸引广大投资者对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这样可使得公司获得长足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机会。

因此,股利政策与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紧密相关,股利政策是企业的重要决策之一,应予以特别重视。

股利政策的基本类型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通常是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进行决策。

采用什么类型的股利分配模式将对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产生较大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类型的股利决策,各个公司的股利政策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一般有以下四种。

(1)剩余股利政策指股份公司经过生产经营获利之后,满足公司赚钱项目投资需要之后,出现有利润剩余,派发股利;假设利润没有剩余,那么就不派发股利,这就是剩余股利政策。

这一政策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剩余股利政策的根本理由在于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使综合资本成本最低。

公司统筹考虑了资本预算、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等财务基本问题。

未能兼顾各类股东、债权人的利益。

所以采用剩余股利政策的先决条件是公司要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并且该投资机会的预期收益率高于股东要求的必要收益率,这样,股东才愿意接受被投资公司将净利润优先满足公司投资需要的前提下,再将可能剩余的部分发放现金股利,甚至不发放股利。

按四个步骤运用剩余股利政策:设定目标资本结构之后,接着,确定目标资本结构下投资者所需的股东权益总额;然后就考虑满足投资方案需追加的权益资本数额;投资方案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小于或等于当年实现的净利,则将净利润中相当于投资方案中需追加的权益资本数额作为留存收益,将剩余部分用于发放现金股利给股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预算中 重要参数
资本成本
决定Wi并 影响Ki
资产结构
财务结构
经营杠杆 经营风险 影响着公司EBIT 的水平与变动
财务杠杆 财务风险 影响着公司EPS 的水平与变动
1 债券成本的计算
例如:某公司发行期限 期限为25年, 期限 债券票面利率 票面利率为12%的债券, 票面利率 总价值1000万美元, 发行费用率为3%, 发行费用率 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40%, 该债券的成本是多少? 名义成本?税前成本?税后成本?
规划与设计资本结构的依据之四
——选择顺序理论
债券
根据 投资 机会 来调 整红 利政 策
内 部 融 资
外 部 融 资
可转换债券
优先股
普通股 有何不足? 有何不足?
规划与设计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
EBIT—EPS分析 比较杠杆比率 ——如何寻找适当的财务杠杆范围? 比较资本成本法 比较公司价值法 唐纳森方法
完善中的理论
三 、股利政策的分类
按股利支付比率的高低分类 按每股股利是否稳定分类 按股利支付方式分类
按股利支付比率的高低分类
全部发放股利的政策 高股利政策 低股利政策 不支付股利的政策
按每股股利是否稳定分类
稳定的股利政策 变动的股利政策(定比例变动) 阶梯式的股利政策 稳定加额外的股利政策
n
加权边际资本成本的确定
1. 计算每种资本来源的成本; 2. 确定每种资本来源的融资百分比; 3. 计算资本边际成本曲线上加权成本会上 升的点; 4. 计算公司资本加权成本,当融资额上升 时这一结果会有所不同; 5. 构造一个图,该图把未来投资机会的内 部收益率同资本加权边际成本进行对比, 它可以指出哪个投资项目可以接受。
实际成本:K ps
D = P0 (1 f )
3 普通股成本
普通股成本Kcs
由 P0 (1 f ) =

t =1

Dt (1 + k cs ) t
求出Kcs
若现金红利以固定的年增长率g递增, g 则:
D1 K cs = +g P0 (1 f )
(P0为发行价)
或利用CAPM模型
请见后附案例“百事可乐公司” 请见后附案例“百事可乐公司”
规划与设计资本结构的依据之三
——代理成本、自由现金流 1. 公司管理层更愿意持有并控制公司的自由现金流; 2. 大量的自由现金流 会导致公司管理层进行不明智 行动。
通过债券人还本付息的要求来减少管理层所控制 的自由现金流; 通过债权人的限制条款监控公司管理层的行为; 管理层在财务拮据和破产威胁下工作时,效率会 提高。
1 债券成本的计算 债券的名义成本 名义成本
——债券持有人得到的收益率 如何求债券持有人得到的收益率?
I M 发行价格P0 = ∑ + t (1 + K ) (1 + k ) n i =1
n
思考: 名义成本与债券的票面利率 思考:债券的名义成本 名义成本 票面利率 哪个大?
1 债券成本的计算 债券的税前成本 税前成本
资本结构 财务结构
规划与设计资本结构的依据之一
——公司需交纳所得税并且存在破产的可能性 公司需交纳所得税 ——利息税盾会影响公司的资本加权成本;并且增加
公司的市场价值
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提高财务杠杆来增加公司的 价值和降低资本成本呢? 公司存在破产的可能性 ——轻:债权人的限制,借贷的困难,好项目的放弃。
风险:预期收入的波动程度 风险: 经营风险:税息前收益(EBIT)的波动 经营风险: 程度
取决于两个因素:1、销售收入的波动程度 2、EBIT对销售收入波动的敏感度 (经营杠杆的大小)
财务风险:每股收益(EPS)的波动程度 财务风险:
取决于两个因素:1、EBIT的波动程度 2、EPS对EBIT波动的敏感度 (财务杠杆的大小)
——名义成本中没有考虑到发行费用,
若扣除,得到债券税前成本, 它大于名义成本
则税前成本K应满足:
I M P0 (1 f ) = ∑ + t (1 + k ) (1 + k ) n i =1
利用试错(插值)法求k
n
1 债券成本的计算
债券的税后成本 税后成本
利息是税前支付,可以节税,即成本还可以降低。 债券的税后成本=债券的税前成本 债券的税前成本*( ) 债券的税后成本 债券的税前成本 (1-T) 注: 1、公司有纳税,则债券的实际成本为税后成本 公司若没有纳税,则债券的实际成本为税前成本 2、利息的节税作用激励公司更高地使用债券融资 3、债券期限较长,近似将其看作永续年金
资本结构
1 资本结构设计的目标 ——最优资本结构的标准 2 规划与设计资本结构的理论依据 3 规划与设计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
8.1 融资组合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期限结构 各方式的比例结构
简化的资产负债表
流动负债 资产 长期负债 优先股 普通股 财务结构-流动负债 资本结构 财务结构 流动负债=资本结构 流动负债
C公司 公司
负债75% 负债 自有资金:50 借入资金:150 利率是10%
美国大公司的融资现象:
1984年—1990年,发行大量的新债,得 到的资金用于赎回公司的股票; 1990年—1994年,各公司纷纷利用股市 发行大量的新股,得到的资金用于 偿还 债务; 而94年以后,各公司一方面发放股利, 另一方面又大量借债,得到的资金用于 赎回公司的股票; 从账面价值 账面价值看,负债比率大大上升, 账面价值 但从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看,负债比率大大降低。 市场价值
第五篇 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
资本结构 资本成本 杠杆效应分析 股利政策
在学习企业融资理论以前,我对负债经 营的理解是空洞的,只认为它是一种快速筹 资、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的方法;现在我明 白了它也是调整收益、调整风险的一种方法, 它既可以雪上加霜,也可以锦上添花。因此,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根据内外环境 的变化,及时做出反映, 的变化,及时做出反映,主动地利用投融资 决策通过调整资产或财务结构, 决策通过调整资产或财务结构,获取更大收 或有效规避风险。 益,或有效规避风险。
——一个高负债的案例
试比较两个案例中以下方面:
在筹资、股利政策方面有何不同? 在筹资、股利政策方面有何不同? 行业竞争程度? 行业竞争程度? 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 公司经营战略? 公司经营战略? 资产的构成?(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所占比 资产的构成?(有形资产、 ?(有形资产 例?) 领导者的个性? 领导者的个性?
按股利支付方式分类
纯现金股利 纯股票股利 现金加股票的股利 (股票回购)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法律限制 国家宏观经济环境 通货膨胀 企业的融资环境 市场的成熟程度 企业所在的行业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 企业的生命周期 企业的投资机会 盈利的可预测性 所有权控制
华南理工大学 课题组
4 保留盈余成本
保留盈余,等于股东对企业追加投资,因 此性质同普通股,只是没有发行费用 故成本k:
D1 K = +g P0
思考:长期借款的成本? 思考
综合资本成本的计算 综合
K = ∑ k jwj
j =1
首先必须清楚: 1、理想的资本结构是什么?目前的资本结构是什么? 应以什么方式融资?每种方式的融资规模是多少? 2、每种融资方式的融资规模是如何影响该种方式的资本成本?
讨论
如何理解 决策、结构、杠杆、 决策、结构、杠杆、风险之间的互动关系
风险是什么?风险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哪些是可控的? 杠杆大小与什么有关? F、I、D大小取决于什么? 资产结构、财务结构取决于什么? 投资决策,融资决策
两个案例的比较
1、马绍尔工业公司
——一个低负债的案例
2、南加州爱迪生公司
在对公司经营风险理性估计的基础上,设立目标财务比率! 在对公司经营风险理性估计的基础上,设立目标财务比率! 目标财务比率
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含义及作用 西方股利理论 股利政策的分类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介绍
西方股利理论
股利无关论
股 利 剩 余 理 论
股利相关论
假 设 排 除 论 论 手 论 论 在 息 异 一 鸟 信 差 播 赋 传 税
分配 不分配
不分配比例 6.56% 7.41% 20.25% 35.26% 54.23% 58.90% 61.87% 33.31%
600 500 400 300 196 200 119 100 0 1993 公司数 32 1994 119 1995 116 图4—3 1996 136 1997 169 1998 196 1999 277 32 116 169 136 277
P0 (1 f ) = ∑

税前成本 =
I P0 (1 f )
t =1
I I = (1 + K ) t K
I(1 T) 税后成本 = P0 1 f) (
2 优先股成本
名义成本即为优先股股东得到的收益率k 名义成本
D D 发行价格P0 = ∑ = t K t =1 (1 + k )

D K = P0
资 本 成 本 或 内 部 收 益 率
融资或投资规模
第十五章 杠杆效应分析
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含义 经营杠杆度、财务杠杆度、联合杠杆度 杠杆效应与风险 决策、结构、杠杆、风险之间的互动关 系 如何利用杠杆进行预测、控制? 如何识别杠杆?如何计算杠杆? 如何识别杠杆?如何计算杠杆? 杠杆的两大作用?杠杆由什么决定? 杠杆的两大作用?杠杆由什么决定?
——摘自一位MBA学员的财务管理考试卷
一个有趣的例子
以下三个公司除负债率外,其它情况均相同, 求:两公司自有资金税后利润率 自有资金税后利润率 1、当资金利润率是15% 2、当资金利润率是5% A公司 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