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人社会化共76页文档
3人的社会化
卡玛拉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
字,7年后增加到45个字,并曾说出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进院后16个 多月卡玛拉才会用膝盖走路,2年8个月才会用两脚站起来,5年多才会
用两脚走路,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爬行。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
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
一种是观念形态:比如应该怎样,不该怎样;什么 行为是对,什么不对;对人要讲礼貌;应该尊敬老 人;偷窃是犯法的;打架骂人是不对的;不能闯红 灯等。 一种是实践形态:即他人实际展现出来的行为、动 作、方式、语言等。例如,客人来访给客人让座、 敬茶;八点钟就坐进教室上课;汽车靠右边行驶; 过马路时在绿灯亮时通行等等。
思 考:上述故事或案例说明了什么?
人之初,本无“性”;有的只有生物本性。 人的生理发展与人的社会发展必须同步,如果没有社会维 度的发展,人的生理机体的发展将变得毫无意义。
婴儿从一个人类的动物转化为社会存在,要成活下来并完 全成长为人类中的一员,就必须与他人、与社会有正常的 互动,就必须向他人学会如何思考和行为。
如果人类有很强的生物本能,或者有遗传的生物性的固定行 为模式,社会化过程就没有必要了。 比如,人类学家萨林斯在《生物学的运用与滥用》中就指出, 社会生物学家所提出的展示各种人类生物特征或者“天性”
的证据,实际上是来源于其早期的社会化过程。
当然,人的社会化过程与人类的生物特征密切相关,比如人
的完全依赖期比任何动物都要长。也正是在这个依赖期,人 类学会了生存的能力、学习知识和规则的能力、社会交往的
案例2:伊莎贝拉
社会学:人的社会化.doc
社会学:人的社会化.第九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人的社会化的涵义及意义(1)含义: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2)类型: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继续)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
(3)社会化的社会机构:所谓社会化的社会机构,是指承担着社会化任务或者发挥着社会化功能的各种社会机构或社会环境。
这里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和社区等。
(4)意义:社会化是人格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结构延续的必要途径,因此是社会良心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机制。
在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一) 社会化概述(1)社会化的定义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始终的长期过程。
(2)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个人生来只是自然人、生物人,而不是社会人,他没有社会观念和社会技能,但同时人又必须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
社会环境不同于自然环境,它是一个人造的世界,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
因此,个人只有接受社会化,才能适应社会,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同时参与创造社会;而社会也必须由经过社会化的合格的社会成员组成,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行。
1.从个人方面分析A.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B.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2.从社会方面分析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A. 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没有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能维持正常运行;B. 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无法实现;C. 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
专题三 人的社会化
四、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社会化 的内容
社会化的内容之一: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社会化的内容之二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社会化的内容之三
学习承担好各种社会角色
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使男性认同男性的角色规定, 表现出符合男性身份的行为;也使女性认同 女性的角色规定,表现出符合女性身份的行 为。
社会化的重大作用是使人类 个体完成了由自然人向社会 人的转化。
二、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社会教化
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如家庭、学校、社会组织、 大众传媒等)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的主体——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 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 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 的过程。
人的自然状态将是孤独的、贫困的、野蛮的和浅薄的。 ——霍布斯 社会每分钟使成千上万的野蛮人来到世间。 ——皮亚杰
社会人,是指具有人的语言、 思想、感情、习惯和行为, 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成员。 个体要成为‚社会人‛,就 必须学习社会生活知识、社 会规范,了解社会对他的期 待,逐渐掌握参与所在社会 与群体生活所应具备的技能。 与此同时,社会或群体又以 现存的文化、经验、知识去 千方百计地对来到世上的新 人施加种种影响,使之成为 社会或群体所需要的合格的 成员。这个过程就是人的社 会化。
米德据此提出,男女性别角色特征不是天生注定的,而 是通过在不同文化中经过系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形成的。
其他实验研究
实验1: 实验者让婴儿在地板上爬行,悄悄地在旁边观 察母亲们对不同婴儿在玩耍时的要求,把婴儿 的爬行距离作为衡量活动独立性的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母亲们允许男孩往前爬行很远 一段距离,而女孩只被允许爬行不远的距离, 再往前爬时就会被叫回。另外,在爬行的过程 中,女孩的母亲在一旁不断地给予指导,相比 之下,男孩的母亲则显得对孩子比较不关心。
社会化PPT课件
13
第13页/共49页
1.3 社会化的内容
• 政治社会化
• 道德社会化
• 性别角色社会化
14
第14页/共49页
1.3.1 政治社会化
•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逐步接受与获取被现有政 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行为取向与行为 模式的发展过程,或者说,是个体的政治态 度和政治信念形成的过程。
8
第8页/共49页
1.2 社会化的历程
• 儿童期的社会化 • 青春期与青年期的社会化 • 成人期的社会化 • 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9
第9页/共49页
1.2.1 儿童期的社会化
• 与人类接触 • 儿童情感发展
10
第10页/共49页
1.2.2 青春期与青年期的社会化
• 人格、自我意识、世界观初步形成
• 随着社会发展,家庭在社会化中的作用日益下降。
22
第22页/共49页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父母态度
西蒙兹认为,父母 与孩子之间有两个基 本要素,一是接受— 拒绝,二是支配—服 从。
这两种基本要素 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于 父母与孩子的相互作 用中,可以组成二维 坐标系统。
支配残忍 溺爱Fra bibliotek拒接
绝
O
受
无视 放任
第6页/共49页
1. 社会化的含义
• 社会化的定义 • 社会化的历程 • 社会化的内容
7
第7页/共49页
1.1 社会化的含义
• 社会化: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的过 程。
• 任何人都需要社会化的过程,不分时间空间。 •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终生的过程。 • 社会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社会化3讲课文档
第三页,共15页。
• 5.再社会化:全面放弃原来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 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又 称重新社会化,俗语说的破旧立新。最典型的有 罪犯改造、参军入伍、宗教洗脑
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 扮演”(也译作“角色借用”),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 角色的期待。每个人都有两面:“主我”和“宾我”。 “主我”是本能的、自私自利的、一时冲动的、非社会 化的自我;而“宾我”是意识到了社会的规则、价值和 要求的社会化的自我。作为“主我”和“宾我”统一体 的自我实际上是在两者相互冲突和协调的永不停止的过 程中社会化的。
第二页,共15页。
• 4.逆向社会化:指的是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 的过程。
•
长辈→晚辈:正向社会化
•
晚辈→长辈:逆向社会化
•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从文 化传递的方式出发,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前喻文化、并 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Prefrigurative culture),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 文化”(Co-figurative culture),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
• 注意将其与发展会化区别:第一,发展社会化 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 第二,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 强制性的、来自于外力的,往往是被动的。
第四页,共15页。
三、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人的生物性)
1.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个体接受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知识 和观念要靠语言来传达和接受,大量的社会互动凭借语言来实现。
第3章 社会化PPT课件
● 米德:游戏对自我形成有重要
作用, 因为游戏中儿童学会角色 扮演能力
角色扮演能力3阶段
模仿(3岁以下)
儿童模仿他人
“自我”3阶段
玩耍(3—6岁)
玩耍阶段
儿童能扮演单一角色 意识到自我与他人的区别
游戏(7岁以后)
群体游戏阶段
儿童能扮演多重角色 从各游戏角色关系上看自我
“概化他人”阶段
从整个社会大众对自己 有何期待角度看待自我
2)继续/发展~:成年之后的~,是基本~的延续和发展。 3)再~:学习新知识、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以适应新生活。
●个人生活经历变化 ●个人生活环境变化 ●分自愿型和被迫型
4)逆向~(文化反哺):晚辈向长辈传授文 化规范和知识。主要原因是社会快速变迁, 知识与信息量大,更新快
代表性研究
主题一:亲子互动中是否出现了“文化反哺”现 象
6、性别角色:家庭、同辈群体与媒体是信息重要来源
● 心理学家苏珊·戈德堡和迈克尔·刘易斯的经典研究 结论:母亲们潜意识里鼓励女儿被动和依赖,鼓励 儿子主动和独立。
● “婴儿车效应”(stroller effect):父母无意识 中告诉孩子:男、女不同。响我们自我观念、人
4、道德
● 科尔伯格(L.Kohlberg)
非道德阶段,只满足个人基本需要,无对错之分。 前惯例阶段——将能否让父母、朋友、老师满意作为
对错标准 惯例阶段——道德意味着遵守他们已经学会的规范和
价值。 后惯例阶段——人们思考对错的抽象原则,并据此判
断行为。
● 吉利根(Carol Gilligan,1936~ ):
第三章 社 会 化
案例:2009年12月,河南信 仰市罗山县朱堂乡保安村23 岁小伙杨锁活活饿死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