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研究

引言:截至2011年10月独生子女已达一亿人,占当今青

少年总人数的94.6%,与上世纪80年代初相比独生子女已

成为一个新的群体出现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一般认为,独生子女健康、活泼、聪明、,争胜心强,其中不少孩子

受到较好的学前教育,而且个别儿童已具有一些专长。但是,独生子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了过分周到的照顾和过分

的娇宠,加上家庭教养方式又很少注意给他人施爱的机会

和学校、社会无法对此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调节。使

得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锒铛入狱,这

样的结局是惨痛的,教训是深刻的;有人曾经对全国范围内

的企业管理层做过一个抽样调查,超过70%的企业管理人员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员工感到普遍的不满,结论是:独生子女

员工过于自我、追求享受、怕吃苦,缺乏责任感。存在如此

严重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又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成长,

确应引起重视。因此本文以对儿童社会化有重要影响的青年早期及以前阶段的社会化为重点,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独生子女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以此来找寻独生子女的成长之道。

社会化(Socialization):意指学习、继承各种社会规范、传统、意识形态等周遭的社会文化元素,并逐渐适应于其

中的过程。对个人来说,社会化是学习同时扮演社会上不

同的角色过程。个人社会化受到地区文化的影响,因个人

的成长背景,社会化的过程、内容也会随之改变。促进社

会化的社会组织包括:学校、青少年中心、教堂等社交场合。协助社会化的媒体包括:杂志、电影、电视等,因为他

们传播着一些普遍的价值观念。社会化总是随着人们各自

所具备的不同条件,有选择性地形成的。由于人们在性别、年龄、智力、体质、遗传特性、生理状态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其社会化过程的内容是不同的,即使生活在同一个社

会环境里,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也不会完全一样,这一方面是由于人的素质不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对

个体的行为范围和要求完成的活动所容许的内容不同。因此,每个人的社会化过程都是不同的。此外,社会化的目

的总是要求每个人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成员。社会化就

个体来说首先必须是一个精神健康的人,不仅具有能够适

应外界情境变化的独特人格和行为方式,而且还必须能够

积极地支配环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的社会化

过程,也是其个性化的过程。按照传统的观点,人的社会

化过程是通过人的整个一生完成的。个体从婴儿期开始,经过童年、青年、成年以至老年,都在不断地经历着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心理学家哈维斯特认为:学前期是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这期间儿童要学会说话、走路,学习区别善恶是非等等;儿童期是学习男、女角色,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发展独立个性的时期.

独生子女:本文中所指的独生子女概念不仅有其人口学意义,还有其时代含义。本文所研究讨论的总体主要为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的青少年儿童。

前人研究成果综述;国外有关独生子女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1898年至1978年的80年间研究的出:性格特征。这方面

也有两种结论:一种认为独生子女的性格具有特异性,尤

其是具有两极性;另一种结论则否认这种特异性,认为独

生子女在性格特征上与非独生子女相差无几。(4)社会交往。一些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方面“不协调”、适应

性较差,但也有研究证实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表现

与非独生子女不相上下(3)美国当代研究独生子女的著名

学者凡尔布(Toni Falbo)教授及其同事对1925年至1984

年这60年间西方各国所发表的200多篇有关独生子女的经

验研究进行了评论,并对其中115篇文献进行了一项定量

分析(meta-analyze)。结果表明,这些研究所描绘的有关

独生子女的特征和发展状况是一幅混乱的画面:有些研究

发现独生子女优于非独生子女;有些发现独生子女劣于非

独生子女;有些研究则发现二者没有差别(4)。从20 世

纪开始,独生子女已渐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的社会现象,

有些国家的独生子女已达儿童总数的30%~40%。早在19 世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G·S·霍尔及其学生鲍哈诺就对

独生子女进行了研究。鲍哈诺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独

生子女问题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一些心理学家

通过与非独生子女的对比研究独生子女。由于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不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派别:一派强调独生子女的消极方面和弱点,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身体健康情况不佳,并列出了二十余项独生子女不及非独生子女的特点,对独生子女的个性、成长持悲观态度;另一派强调独生子女的积极方面,认为独生子女一切都优越于非独生子女(如生长发育快、早熟、性格和行为特征优越等)。近二三十年来,大多数研究人员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与医学角度否定了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的观点,也否定了独生子女天生优越的观点,认为独生子女的特点是由独生的环境和周围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

国内对于独生子女的研究: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从1980年到2004年这一阶段大体上就是第一代独生子女

出生到成年早期结婚这一阶段.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

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有160余篇。其中与独生

子女的社会化发展有关的经验研究约占一半。这些研究大

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

间的差异、特别是心理及行为特征上的差异问题。在这些

研究中,早期较多的结论是:独生子女的发展具有不同于

非独生子女的特点,其中,独生子女的身体状况、智力水

平优于非独生子女,而个性质量和行为习惯则不如非独生

子女(1)。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多数研究则认为,独生子女

与非独生子女在个性特征上无显著差异,“从各类样本的

比较来看,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体差不多”(2)。第二:类研究则集中探讨独生子女的发展状况。中国青少年研

究中心1996年在全国12个大城市对3349名10-15岁的独

生子女及其家长进行调查,考察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状况,得出了独生子女人格特征具有珍惜友谊、自信乐观等五大

优点和攻击性强、成就需要低等四大缺点的结论(5)。遗

憾的是,该研究只探讨了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问题,没有

涉及独生子女社会化发展的其他方面的内容,其研究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