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
茶叶审评术语
茶叶审评术语
1. 外形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外观特征,例如叶形、叶色、叶片完整度等。
2. 香气评价:指评价茶叶的香气特点,例如花香、果香、甜香等。
3. 韵味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口感特点,例如回甘、醇厚、清爽等。
4. 汤色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汤液颜色,例如黄绿色、红褐色、碧绿色等。
5. 叶底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茶渣特征,例如茶叶底的嫩度、均匀度等。
6. 味道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口感特点,例如苦涩、鲜甜、浓香等。
7. 浓度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浓度,例如浓烈、微淡、适中等。
8. 持久度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回味时间和持续时间,例如余香悠长、回味久远等。
9. 喉韵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入喉感受,例如喉控舒服、绵柔顺滑等。
10. 平衡度评价:指评价茶叶各个特点之间的平衡度,例如香气与味道的平衡、韵味与韵味的平衡等。
茶叶审评
茶叶审评六大基础评审因子茶叶审评一般分为(把盘、开汤、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根据这些项目逐一进行茶叶审评,并按照评茶术语写出评语。
把盘嫩度:嫩度是外形审评因素的重点,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
条索: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和等级的依据。
整碎: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好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筛档是否匀称,面张是否平伏。
色泽:色泽是反应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
开汤俗称泡茶或沏茶,为湿评内质重要步骤。
开汤前应先将审评杯碗洗净擦干按号码次序排列在湿评台上。
一般红、绿、黄、白散茶,称取样茶3g投入审评杯内(毛茶如用200m1容量的审评杯则称取样茶4g,杯盖应放入审评碗内,然后以沸滚适度的开水以慢快慢的速度冲泡满杯,泡水量应齐杯口一致。
嗅香气香气: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
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
茶叶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
香气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香气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香气长短也就是香气的持久性,香气高、持久是好茶;烟、焦、酸、馊、霉是劣变茶。
看汤色汤色: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应出来的色泽。
汤色在审评过程中变化较快,为了避免色泽的变化审评中要先看汤色或者嗅香气与看汤色结合进行。
汤色审评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个方面。
尝滋味滋味:滋味是评茶人的口感反应。
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
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
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敛性。
评叶底叶底:叶底是冲泡后剩下的茶渣。
一般好的茶叶的叶底,嫩叶含量多,质地柔软,色泽明亮均匀一致。
好茶叶的叶底明亮、细嫩、厚实、稍卷,差的叶底表现暗、粗老、单薄、摊张等,而焦叶、劣变叶、掺杂叶则不允许存在。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将冲泡好的茶汤倒入茶海中,通过茶海的过滤器将茶叶渣过滤掉,留下清澈的茶汤。
八、评汤色
用目测的方法,观察茶汤的颜色,判断其是否清亮,色泽是否鲜艳,是否有杂质。
九、嗅香气
将茶汤杯靠近鼻子,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闻其香气,判断其香气是否纯正,是否有异味,香气强弱等。
十、尝滋味
用茶汤勺舀起一口茶汤,放入口中,以舌头、喉咙、口腔、鼻腔等感官器官感受茶汤的滋味,判断其滋味是否醇厚,苦涩,甘甜等,口感是否柔和,余味是否悠长。
十一、评叶底
将沥干的茶叶放在白色的评叶盘中,用目测和手触的方法,观察茶叶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其是否完整,是否有折断的情况,颜色是否均匀,是否有杂质。
十二、审评结果与判定
根据以上步骤的评分和判定标准,综合考虑茶叶的外形、干茶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方面的品质,给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和质量等级判定。
如果需要再次审评,可以重复以上流程进行。
茶叶审评标准
茶叶审评标准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饮品,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口感和健康。
因此,制定茶叶审评标准对于保障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审评标准是对茶叶品质的一种客观评价,其内容涉及茶叶外形、色泽、香气、口感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就茶叶审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茶叶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
一、外形。
茶叶的外形是茶叶品质的第一印象,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重要依据之一。
茶叶的外形应整齐、匀称,无杂质,色泽自然,有光泽。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外形也有相应的要求,如龙井茶要求扁平整齐,毛尖茶要求芽头肥壮,银毫显露。
总体来说,茶叶的外形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整体美感。
二、色泽。
茶叶的色泽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茶叶加工工艺和保存情况的重要依据。
茶叶的色泽应鲜艳自然,不宜过浅或过深,不应出现发黄、发红、发黑等异常情况。
对于绿茶而言,其色泽应为翠绿欲滴;红茶应为红艳明亮;乌龙茶应为金黄清澈。
总体来说,茶叶的色泽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鲜活和清新。
三、香气。
茶叶的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重要因素之一。
茶叶的香气应清新持久,纯正鲜活,有明显的品种特点。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香气也有相应的要求,如绿茶要求清新嫩芽香,红茶要求鲜醇花香,乌龙茶要求清雅幽香。
总体来说,茶叶的香气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清新和纯正。
四、口感。
茶叶的口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直接体验。
茶叶的口感应鲜爽饱满,回甘生津,有持久的余味。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口感也有相应的要求,如绿茶要求清爽甘醇,红茶要求醇厚鲜甜,乌龙茶要求鲜爽回甘。
总体来说,茶叶的口感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饱满和回甘。
综上所述,茶叶审评标准涉及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口感等多个方面,对茶叶品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叶消费者可根据茶叶审评标准,选择和生产优质茶叶,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一、实验目的:
学习茶叶的审评方法、步骤,了解各类典型茶叶的感官质量状况和质量标准。
二、实验用具:
茶盘、茶具、审茶碗、茶壶
三、实验样品:
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福建)
绿茶:龙井(浙江)、日照绿(山东)
乌龙茶:冻顶乌龙(台湾南投)、铁观音(福建安溪)
花茶:茉莉飘雪(江苏)、茉莉松针(浙江)
紧压茶:普洱茶(云南)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茶叶的外形审评(四项指标)
通过检查、观察各种茶叶的外形嫩度、净度和干茶色泽,看茶叶是否合乎标准规格的要求。
1、外形审评:看茶条是否匀整、圆直、有芽头。
2、嫩度审评:看茶条是否紧结、身骨重、有白毫。
3、色泽审评:看茶条是否油润、明亮、有光泽、颜色纯正。
4、净度审评:看茶条有无杂质(包含茶叶杂质和非茶杂质)。
(二)茶叶的内质审评
通过观察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看茶叶的内在
质量是否合乎质量指标。
1、香气:闻茶香是否高雅、浓烈、持久,吻合。
2、汤色:看汤色是否清澈、明亮、纯正、透析度高。
3、滋味:品茶汤是否鲜爽、苦涩、收敛性强、有回甜感。
4、叶底:看叶底是否明亮、细嫩、肥厚、叶形匀整。
五、实验结果:。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一、各类茶叶通用评语1. 干茶外形评语茸毫密布:芽叶茸毛密集覆盖着茶条。
茸毫披覆与此同义。
披毫:茶条布满茸毛,程度低于茸毫密布。
显毫:有茸毛的茶条比例高。
多毫:有茸毛的茶条比例较高,程度低于显毫。
锋苗:细嫩有芽,紧卷有尖锋。
重实:条索或颗粒紧结;茶在手中有沉重感,容重大,一般是叶厚质嫩的茶叶。
身骨:茶条轻重,单位体积的重量。
匀整:指上、中、下三段茶的大小、粗细、长短较一致,完整。
匀称:指上、中、下三段茶的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匀净:匀齐而无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挺直:条索平整而挺呈直线状,不弯不曲。
平直与此同义。
平伏:茶叶在把盘后,上、中、下三段茶在茶盘中相互紧贴,无翘起架空或脱档现象。
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有锋苗。
细嫩:细紧完整,显毫。
紧秀:细紧秀长,锋苗显。
细秀:细嫩秀丽,锋苗显。
紧结:条索卷紧而重实;紧压茶指密度高。
紧直:条索卷紧、完整而挺直。
紧实:茶条卷紧,身骨重实,嫩度稍差,少锋苗,制工好。
肥壮:芽肥、叶肉厚实,柔软卷紧,形态丰满。
雄壮与此同义。
壮实:芽壮、茎粗,条索肥壮而重实。
粗壮:条索粗而壮实,嫩度稍低。
粗实接近此义,嫩度更低。
粗松: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空松接近此义,更为松散。
松条:条索卷紧度差。
扁瘪:叶质瘦薄无肉,扁而干瘪。
瘦瘪与此同义。
扁块:结成扁圆形的茶块。
圆浑:条索圆而紧结,不扁不曲。
圆直:条索圆浑而挺直。
扁条:条形扁,欠圆浑,制工差。
短钝:条索短而无锋苗。
短秃与此同义。
短碎:面张条短,下盘茶多,欠匀整,制工差。
松碎:条松而短碎。
下脚重:下段茶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或中段茶多,上、下段茶少。
三段茶比例不当。
破口:茶条两端的断口显露且不光滑。
爆点:干茶上的烫斑。
轻飘:手感很轻,容重小。
露梗:茶梗比例高。
露筋:丝筋比例高。
2. 干茶色泽评语油润:色泽鲜活,光滑润泽。
光润与此同义。
枯暗: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调匀: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干茶叶色不一致,杂乱,净度低。
茶叶评审
茶叶外形审评外形包括“干看形状,湿看叶底”(冲泡后的湿叶)。
干看外形:抓一小撮茶叶散开,使条条暴露在眼前,从形状、大小、色泽,评审干茶叶的品质。
品质优良的茶叶,要求形状、大小、色泽均要一致。
形状一致(要求圆状均为圆状;扁状均为扁状;条状均为条状),表明制茶技术高,采摘规格严。
大小一致(要求圆状的粒粒大小相同;扁状的条条厚薄相等;条状的长短匀称),表明鲜叶的采摘一芽几叶全相同,制工精良,茶叶大小才能一致。
色泽一致(茶叶色泽需茶树品种、采摘的茶园、叶色等三要素一致的前提下,再加精良的制工,其色泽才能一致),就表明“三相同,加制工好”。
干茶叶的色度依茶类不同有很大差异。
以绿茶为例:色度以黄绿最好(表明叶绿素能全部溶于茶汤中),次为浅绿,深绿最差。
细嫩绿茶色泽翠绿油润、有神采;嫩度稍差的,色泽青绿带暗;较老的,色泽绿中带枯暗。
另外,好茶叶的条索卷得很紧,外形卷曲优美、圆浑重实,完整匀齐,表面油润、洁净,不含木质纤维、粉末及杂物。
在外形审评中,察看茶叶的嫩度也是关键。
嫩度好的,条索紧结、色泽调匀、净度也好;嫩度差的,条索粗松、色泽花杂、净度也差茶叶色泽色泽审评在于干看茶叶外表、湿看茶汤和叶底色泽。
从辨别茶叶色泽,可以了解茶叶品质的好坏、制工是否精良。
干看茶叶色泽:茶叶除看色度外,还可从外表光泽来辨别。
光泽均匀、明毫发光的,说明鲜叶细嫩,制工好;光泽不匀,明亮无光,说明鲜叶老嫩不匀,或者也可能是制作时“杀青”不匀所致;而无光泽又暗枯的,则说明鲜叶粗老,或者是制工不好所至。
湿看茶汤色泽:茶汤的色泽以鲜、清、明、净为上品。
凡茶汤色泽浊暗、浅薄者,则为品质差之茶叶。
汤色的深度、混浊与味道有关。
一般色深味则浓,色浅味则淡。
鲜叶品质的好坏、制法的精粗和贮藏是否妥当,显著影响茶汤汤色的深浅、清浊、鲜陈、明暗。
茶汤冲泡后,以在短时间内汤色不变为上品。
以绿茶为例:汤色以碧绿为最佳,次为深绿、浅绿,黄绿最差。
汤色清澈,说明无沉淀、无浮游物,汤色明亮,茶汤即有光泽。
茶叶审评
茶叶品质审评
1.感官审评: 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2.内质审评: 看汤色、闻香气、尝滋味、评叶底
3.审评品质的依据:八大因子 干评:色泽、形状、整碎度、匀净度 湿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1)色泽(光泽度、色度) 绿茶:嫩绿、翠绿、黄绿、深绿、墨绿等 红茶:乌润、乌黑、栗褐、栗红等 色泽好的茶叶带有油润感,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 色泽好的茶叶带有油润感,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 色泽差的茶叶,看上去带有一种枯死的感觉,无光 色泽差的茶叶,看上去带有一种枯死的感觉, 泽的茶叶,呈暗形、颗粒状、片形、条形等等
(3)整碎度:条索的完整程度 以完整,少断碎为好。 以完整,少断碎为好。 (4)匀净度:茶叶的匀度和净度 以均匀,无杂物为好。 以均匀,无杂物为好。
(5)汤色:茶汤的颜色,即茶叶中内含成 茶汤的颜色, 茶汤的颜色 分溶解在茶汤中所呈现的色彩。 分溶解在茶汤中所呈现的色彩。 汤色本身的正常色、茶汤的亮度、 汤的清 汤色本身的正常色、茶汤的亮度、茶汤的清 澈度。即茶汤的性质 深浅、明暗和清浊。 汤的性质、 澈度。即茶汤的性质、深浅、明暗和清浊。 以清透明亮为好,浑浊不清为劣。
茶汤“正常色 茶汤“正常色”
如: 绿茶: 汤绿叶,或绿中略带黄、明亮; 绿茶:绿汤绿叶,或绿中略带黄、明亮; 红茶:红汤红叶,汤色红艳而明亮; 红茶:红汤红叶,汤色红艳而明亮; 红叶 青茶:橙黄明亮; 青茶:橙黄明亮; 黄茶:黄汤黄叶,黄而明亮; 黄茶:黄汤黄叶,黄而明亮; 白茶:浅黄而明亮,清淡; 白茶:浅黄而明亮,清淡; 黑茶:红浓明亮, 橙黄明亮 黑茶:红浓明亮,或橙黄明亮。
审评茶汤滋味的优次 审评茶汤滋味的优次
以:浓淡、强弱、鲜滞、爽涩、苦甜及纯异 浓淡、强弱、鲜滞、爽涩、 评定优次。 评定优次。 品尝茶汤的适宜温度 茶汤的适宜温度: 50℃左右。 品尝茶汤的适宜温度:为50℃左右。
茶叶审评
一、茶叶感官审评的概念与作用1、感官审评的概念定义:感官审评(又称感官鉴定)是指依靠评茶员的感觉器官(简称感官),即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鉴评茶叶品质的优次、等级以及经济价值的方法。
2、茶叶感官审评的作用【包括茶叶质量检验和茶叶生产、经营】基本作用:检验质量、判别级别、确定茶叶价格和价值。
3、感官审评在茶叶质量检验中的地位茶叶质检对象:茶叶质量【两种手段为:感官审评、理化检验】二、茶叶感官审评的科学基础1、茶叶感官审评的可靠性的基础•茶叶感官审评具有科学性;•要具备茶叶审评的客观条件-设备用具;•要具备主观条件-合格的评茶员感官审评的科学基础——在于人脑对于外界物质、能量信息的接受、传递与综合评判感官刺激类型感知内容直观评定视觉物理形状、色泽、净杂外形嗅觉化学香气内质味觉化(物)滋味(香味、味道)内质质地、口感触觉物(化))干茶:轻重、比重叶底:质地、厚薄1、视觉检验的基础理论•视觉提供了90%的信息,大多数商品检验都离不开视觉检验。
•视觉——茶叶形状、色泽、净杂(茶叶的商品吸引力)•视觉给消费者第一印象,决定着茶叶的商品吸引力,在茶叶审评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们肉眼能见到的光,其波长在400~700nm之间,在这区域的光,叫做可见光。
人们能识别600种不同颜色。
•茶叶的色泽取决于反射光。
所以环境光源种类、光强照射角度和背景颜色等都影响人们的识别。
2、嗅觉理论嗅觉的传导【一般人的嗅粘膜中约有107万个嗅细胞。
】▪空气中的气味物质的分子在呼吸作用下,首先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粘膜的表面;▪进而扩散至嗅纤毛,被嗅细胞所感受;▪然后嗅细胞将所感觉到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的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功能特性•1、敏感性:10亿分之几,•2、强度识别:对香气浓度的识别(差别性);•3、性质识别:种类识别(对比现象)•4、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混合抑制倾向(适应、掩蔽、协同)3、味觉理论味觉的建立是一个时间过程【注:从味刺激引入口中,到感觉到味,然后味强度逐渐增强,直到达到最大强度,然后味强度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茶叶感官审评
茶叶感官审评包括干看和湿看两部分,干评主要是对外形的鉴定;湿评主要审评茶叶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四个项目。
(1)、外形审评将样茶罐里茶叶倒出拌匀,取200—500g放在样盘内,双手持样盘边缘回旋转动几次,然后借手势把盘内分散的茶叶收拢,使茶叶按形状大小、粗细、轻重等不同,有次序地分为上、中、下三段。
粗大轻飘的茶浮在表面叫面装茶;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叫中段茶;细小的碎茶和片末沉积于底层叫下段茶。
审评时,先看面装茶,后看中段茶,再看下段茶。
外形主要看条索的松紧、嫩度、色泽、净杂四个因子。
结合嗅干香。
绿茶外形以嫩度、条索为主。
评定外形等次。
(2)、内质审评开汤前将审评杯碗按号码次序排在湿评台上,从茶样盘中准确称取有代表性的样茶3g,投入审评杯内,杯盖放入碗内,然后用沸滚适度的开水从右到左冲泡满杯。
冲泡时从第一杯起即记时间。
随泡随加盖,盖孔朝向杯柄,5分钟后,按冲泡次序将杯内茶汤倒如审评杯里。
开汤后应先嗅香气,再尝滋味,后评叶底。
嗅香气:左手抓住已倒去茶汁的审评杯,右手半揭开杯盖,用鼻子靠近杯沿轻嗅或深嗅。
嗅时重复一、二次,在未评定香气前,杯盖不能打开,可以热、温、冷嗅相结合进行。
热嗅(温度大约为80-900C)重点判别香气正常与否及香气类型和高低;温嗅(温度大约为550C)重点判别香气的优次;冷嗅(室温)重点了解香气的持久性程度。
评后分出香气优次,把杯子作前后移动,好的往前移,次的往后摆。
看汤色:看汤色,各碗茶汤水平要一致,茶汤中混入茶渣残叶,应用网匙捞出,后用茶匙在碗内打一圆圈,沉淀物集中于碗中央,后按汤色浓淡、明暗、清浊等评比优次。
尝滋味:茶汤温度要适度,茶汤温度以500C左右为宜,尝味时用茶汤从碗中取一汤匙吮入口内。
茶汤入口后要用舌头循环打转,动作要快,评味时茶汤不能咽下,尝第二碗时,匙中残留茶液应倒尽或在开水汤杯中漂净,不致互相影响,评滋味主要按浓淡、强弱、爽涩、鲜陈、粗细及纯杂等评定优次。
茶叶审评是一种什么方法
茶叶审评是一种什么方法茶叶审评是一种通过感官评价茶叶质量的方法。
它是通过观察、闻香、品味等手段来判断茶叶的外观、香气、滋味等特性的过程。
茶叶审评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审评师具备丰富的品茶经验和敏锐的感官观察力。
整个茶叶审评过程通常分为外观评价、干香评定、冲泡香评、滋味评析、持久性评价等几个环节。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茶叶审评的过程和步骤。
首先,茶叶审评的第一步是外观评价。
审评师需要仔细观察茶叶的外形和颜色,以判断茶叶的形状是否整齐、色泽是否鲜亮等。
外观评价还包括评价茶叶的片形、芽叶的完整度、茶汤的清亮度等。
接下来,是干香评定。
干香是指茶叶在未冲泡前的香气。
审评师需要闻取茶叶的干香,判断其是否干净、清香、持久等。
干香评定是茶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然后,是冲泡香评。
冲泡香是指茶叶加入水后冲泡出的香气。
审评师需要仔细品味茶叶的冲泡香,判断其是否芬芳、浓郁、回味持久等。
冲泡香评定是茶叶是否具有独特香气和品种特点的重要依据。
接下来,是滋味评析。
滋味是指茶叶在口中的感觉和回味。
审评师需要细致品尝茶叶的滋味,包括茶叶的甜、苦、涩、醇、爽等口感。
滋味评析是判断茶叶品质和口感的重要环节。
最后,是持久性评价。
持久性是指茶叶的口感和香气在口中的持续时间。
审评师需要评价茶叶的持久性,判断其香气和滋味是否持久,并且是否能够持续散发出来。
茶叶审评中,审评师不仅需要使用各种辅助工具,如品茗器具、茶杯、闻香杯等,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官能力和经验。
他们要善于观察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和口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描述每一款茶叶的特点和优势。
茶叶审评的目的是为了确认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以便消费者能够通过茶叶审评结果来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叶。
同时,茶叶审评也有助于推广和传承优质茶文化,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茶叶审评是一种通过感官评价茶叶质量的方法。
它通过观察、闻香、品味等手段来判断茶叶的外观、香气、滋味等特性,需要具备丰富的品茶经验和敏锐的感官观察力。
茶叶的审评
LOGO
一、茶叶审评的环境与用具
(Tea sensory quality ): 是指茶鲜叶加工成成品茶 后所表现出来的色、香、 味、形品质 。
(Sensory quality evaluation ):是指
等感觉器官 的方法。
(一)审评环境
:座南朝北,北向 开窗;面积不得小于 15m2;墙面白色或浅灰 色,无色彩、无异味。
盘的 呈倒等腰梯。
,缺口
,长方形, 一般供审评初制茶和名优 茶叶底用。
:理化指标及卫
生指标参照GB 5749执
行;水质要
无肉眼可见物,
无味无臭,浑浊度<3°,
水质硬度<15°,微生物
检测
。
❖ 同一批茶叶审评用水水质
应一致。
❖ 称量用具: ,感量
0.1g。
❖ 计时器:
或特制砂
时计,精确到秒。
❖ 其他:刻度尺、网匙、茶 匙、烧水壶、电炉、塑料 桶等。
❖ 看用
。
❖ 一般叶底
以粗老、多筋 梗、瘦茶、混杂、断碎茶 多者为差。
三、茶叶审评程序
:通 常包括五个阶段, 即
(一)取样
将该批 茶叶拌匀成堆,然后 从堆的各个部位分别 扦取茶样,扦样点不 得少于八点。
将扦 取的原始茶样充分拌 匀后,用对角四分法 扦取茶样,扦样点不 得少于五点。
(二)外形审评
等。 ;若汤色浅薄、暗浊、沉淀
3、香气审评
❖ 闻茶水的香气,可先热闻, 后冷闻。
❖ 闻时,将杯盖半掀开,接 近鼻子,以
❖ 一般, ;如香气淡薄,低沉
而带有粗异气味者为次。
4、滋味审评
❖ 主要是品其茶汤入嘴后的
味道。
❖ 茶汤的滋味有
茶叶审评的名词解释
茶叶审评的名词解释茶叶审评是对茶叶品质进行评价和排名的过程。
它是一种有系统的方法,旨在识别和表彰茶叶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和认识茶叶。
1. 茶叶审评的背景和意义茶叶审评是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和茶叶贸易发展的需要。
自古以来,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世界各地的茶叶也多以中国为代表。
在茶叶出口和贸易中,茶叶审评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茶农、茶企了解市场需求,改进茶叶制作工艺,提高茶叶品质和竞争力。
茶叶审评的意义还在于它可以提供给消费者一个权威的茶叶品质评价标准,让消费者在选购茶叶时更加明确和准确地了解茶叶的品质特点,避免了盲目购买和质量不佳的茶叶。
2. 茶叶审评的评价指标茶叶审评的评价指标通常包括外观、香气、口感和汤色等方面。
首先是外观,即茶叶的形状、颜色和包装等。
茶叶形状可以分为细长、平直、卷曲等,颜色也有绿色、红色、黄色等。
包装方面,茶叶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也会影响整体的印象。
其次是香气,即茶叶在冲泡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香气。
香气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花香、果香、香草香等不同类型。
口感是茶叶品质的核心指标之一,茶叶的口感可以分为涩、甜、醇等。
口感的好坏取决于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含量和浸泡时间等因素,好的茶叶通常具有回甘、顺滑的特点。
最后是汤色,即茶叶冲泡所得的茶汤的颜色。
茶叶的汤色可以分为明亮、透明、浑浊等不同程度,不同的茶叶类型和处理工艺会呈现出不同的汤色。
3. 茶叶审评的方法和流程茶叶审评通常由专业的茶叶品评师进行。
他们会根据茶叶的外观、香气、口感和汤色等指标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指标的权重确定茶叶的最终得分或等级。
在茶叶审评流程中,首先是茶叶样品的准备和整理,茶叶样品需要进行分类和编号,以便后续的评估和对比。
接下来是茶叶冲泡,冲泡的方法和工艺会根据不同茶叶类型和制作工艺而有所不同。
冲泡完成后,评评者会对茶叶的外观、香气、口感和汤色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和比较,最后给出总体的评分或等级。
茶叶审评——精选推荐
茶叶审评1、茶叶审评⽅法:(1)、感官审评:对样审评和⾮对样审评。
对样审评分为单轨评茶(对照参照样进⾏单个茶样的评定)、双轨评茶(当两个茶样品质⽐较接近时,对照茶样进⾏两个茶样品质的评定)。
(2)、理化检验:物理检验和化学检验。
2、审评室要求:(1)、空⽓新鲜,⽆异味(2)、光线明快,阳光不能直射(产⽣光斑),⾃然光充⾜。
(3)、评茶室要⼲燥,如有条件安装除湿机。
(4)、评茶室要安静。
(5)、评茶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
3、评茶⼈员要求:(1)、在评茶之前,评茶⼈员不得抽烟、⾷⽤⾟辣、有刺激性⽓味的⾷物;(2)、评茶⼈员不得施脂粉,⽤⾹⽔,以免影响评茶的准确性;(3)、评茶⼈员应保持个⼈和评茶室环境的整洁。
(4)、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和评茶术语的应⽤。
4、泡茶⽔温⼀般要求:沸滚起泡为度。
5、⼤众绿茶、红茶、黄茶、⽩茶、花茶:3g,150ml,茶⽔⽐为1:50。
乌龙茶:5g,110ml ,茶⽔⽐为1:22。
⿊茶、紧压茶:5g,250ml,茶⽔⽐为1:50 。
普洱茶: 3g,150ml,茶⽔⽐为1:50 。
6 、感官审评分:⼲茶审评【⼲看外形(形状、⾊泽、整碎、净度)】和开汤审评【湿评内质(汤⾊、滋味、⾹⽓、叶底)】,评定茶叶品质时应两者兼评。
评茶程序:把盘→称样→开汤→计时→过滤→看汤⾊→嗅⾹⽓→尝滋味→评叶底。
7 、称取茶样3g,由低级到⾼级,由左到右,投⼊审评杯。
8、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采制技术(采摘标准、⽅法、时间,加⼯技术等)鲜叶质量(栽培管理、肥培措施、⽣态环境、品种差异等)。
9、影响茶叶形状的因素:品种、栽培条件、采摘质量、制茶⼯艺技术、贮藏条件。
10、茶叶储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氧⽓、光线及其卫⽣条件。
11、茶叶⾊泽有⾊物质的分类包括:脂溶性:叶绿素,类胡萝⼘素⽔溶性:黄酮类、花青素、叶绿素转化产物、多酚类氧化产物。
12、绿茶⾊泽的化学组成:(1)、⼲茶⾊泽及叶底⾊泽:脂溶性⾊素为主。
茶叶的审评流程范文
茶叶的审评流程范文茶叶的审评流程可以分为准备、评鉴和总结三个阶段。
茶叶的审评一般由专业的品茶师来进行,他们通过对茶叶外观、香气、汤色、滋味等方面的评估,来确定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下面是一个茶叶的审评流程,详细介绍了每个阶段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在进行茶叶的审评之前,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条件。
通常会准备如下的工具和材料:1.品茶具:包括洁净的品茶盖碗、品茶杯、茶叶盏和茶叶碾等。
2.茶叶样品:选择不同品类和等级的茶叶样品进行评估。
3.开水:静置一段时间后,使水温适中。
4.清水:用于冲洗茶具和喉咙,消除异味和干燥感。
5.筷子或茶匙:用于搅拌茶叶。
第二阶段:评鉴阶段评鉴阶段是整个茶叶审评流程的核心,通过对茶叶的外观、香气、汤色、滋味和汤性等方面进行评判来确定其品质。
具体步骤如下:1.外观评估:首先观察茶叶的外观,包括茶叶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等。
好的茶叶通常整齐匀称,色泽鲜明。
2.香气评估:倒入少量茶叶,用盖碗闻茶香,用手在碗盖内摩擦,然后盖碗判断香气的高低和质量。
好的茶叶香气鲜爽持久,且能辨识出不同的芳香。
3.汤色评估:先用热水清洗杯盖,然后倒入热水冲泡茶叶,观察茶叶的汤色。
茶叶的好坏可以通过汤色的清澈和鲜艳程度来判断。
4.滋味评估:接着用品茶杯品尝茶叶的滋味。
细品时需将茶叶含于口中,吐出茶叶渣后进行评估。
茶叶的滋味应该鲜爽且持久,回甘度高,并且能辨识出不同的口感。
5.汤性评估:继续多次冲泡茶叶,观察茶汤的变化。
好的茶叶具备良好的可冲泡性,持久的茶汤品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在完成茶叶的评鉴后,需要对茶叶的品质和特点进行总结,包括评估茶叶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分等。
在总结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茶叶的特点:结合茶叶的外观、香气、汤色、滋味等方面的评估结果,总结茶叶的特点和品质。
2.整体印象:根据茶叶的品质和特点,形成对茶叶的整体印象,如清新、浓郁、芳香等。
3.综合评分:根据茶叶各个方面的表现,给予综合评分,可以用数字、星级等方式表示。
【推荐】茶叶审评第二课——基本功练习
审 评 茶 样——把 盘
• 把盘,俗称“摇样盘”、“摇样匾” ,为审评干茶外形的提供必要保证 • 取200g茶样,双手对角线持盘,其中一手堵住缺口 • 在样盘中作回旋转动,使茶叶在样盘中跳动,实现按轻重、大小、长
短、粗细等次序分离 • 将茶叶收成一个馒头形,观察整体;抓一小撮洒在空白处,观察细节。
茶
叶
——
感
基 本
官
功 练
审
习评
目
分把扦开 讨 样盘样汤 论
审 评 茶 样——分 样
>干评茶样的扦样
• 将茶样罐中的茶叶全部倒入审评盘中,用另一个审评盘相互倾 倒或直线复堆,直至充分混匀。 • 注意:适度留部分样品于茶叶罐中——以便对样放回。
• 对于送样量大的茶样,倒出来重新匀堆,采用 “对角分样 法”、“直线复堆法”、“分样器法”、“圆锥形小堆”等, 逐渐减少茶量,以供扦样直至分至100-200g ,装至茶样罐中。
• 然后,将茶样充分拌匀,取3克于审评 杯中 • 再用沸腾的开水,按号码次序,依次以
“慢-快-慢”的速度 冲泡至满杯,同时 加盖,杯盖孔对着杯柄,冲首杯即计时 • 5min后,按冲泡次序将审评杯倾倒、 卧架在审评碗上,让
审 评 茶 样——开 汤 后
>看汤色
• 将碗中沉淀旋聚中央
> 闻香气
• 手握杯盖,抓住背身,抖翻杯内的叶底 • 一手执盖,一手托杯底,半掀开杯盖,鼻前嗅闻 • 吸杯内香气时间 2~3秒,不超过5 秒,也不少于1秒 • 吸香动作后,不可将肺中呼出的气冲入杯中
>尝味
• 吸入、满舌、旋转、吐出 • 用汤匙取茶 4~5ml 在舌上滚3~4秒 • 嘴巴闭合,用鼻吸气,闭口把口腔鼓大,使空气与茶汤
茶叶审评标准范文
茶叶审评标准范文一、外形:外形是第一个影响茶叶审评的要素,正常情况下,茶叶应该有完整的形状,色泽鲜艳,大小均匀。
具体而言,外形包括茶叶的长度、宽度、卷曲程度、均匀性等方面。
茶叶的外形清晰、整齐,无杂质,表明茶叶的健康和美观度,因此一般会给予较高的评分。
二、香气: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使用口腔闻香和杯中品香两种方式进行评估。
杯中品香是将茶叶注入杯中,用鼻子闻香,并从香气的浓郁度、清新度、持久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口腔闻香是通过口腔的接触来感受茶叶的香气,并从香气的纯度、层次感、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估。
茶叶的香气应该纯正、浓郁,没有任何异味,香气复杂度高且持久度较长的茶叶会得到较高的评分。
三、口感:口感是茶叶的重要评价指标,包括滋味、回甘、喉韵等方面。
滋味通常可以分为酸、甜、苦、涩、咸五种,茶叶在这些滋味中的平衡度、浓淡度以及滋味的变化程度都会影响口感的评价。
回甘指的是喝完茶后口中残留的甘甜感,高品质的茶叶应该有持久的回甘。
喉韵指的是品茗时从喉部感受到的舒适感,其柔和度和持续时间是评估茶叶口感好坏的指标之一、茶叶的口感舒适、均衡,回甘持久,喉韵柔和的茶叶得分较高。
四、汤色:汤色是指冲泡茶叶后的茶汤颜色,通常从颜色的明亮度、透明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茶叶的汤色应该明亮透亮,无混浊或悬浮物,颜色鲜艳,稳定性好的茶叶会得到较高的评分。
五、叶底:叶底是指茶叶冲泡后残留在壶中的茶叶底部。
通过观察叶底可以了解茶叶的内部结构和工艺处理方式等信息。
好的茶叶叶底应该均匀,叶质完整,有光泽,具有较高的价值和口感。
茶叶审评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的外形、香气、口感、汤色和叶底等方面进行评估,这些方面综合起来来评价茶叶的品质和特性。
茶叶从业人员通过遵循这些标准进行评估和比较,能够更好地判断茶叶的优劣,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茶叶产品。
茶叶外形审评流程
序号
审评步骤
描述
1
样品准备
选择同一品种、同一产地、同一生产批次的茶叶作为审评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
观察外形
使用专业的眼光和工具,观察茶叶的整体形状,如卷曲、长条形、圆形、扁形等。注意茶叶的条索是否紧结、重实,以及是否有松散、勾曲等现象。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检查整碎度
评估茶叶的完整性和断碎程度。优质的茶叶应具有较高的整碎度,即茶叶完整、少含碎片和杂质。
4
评估净度
检查茶叶中是否含有非茶类夹杂物,如朴、片、梗、子等。高级茶叶应不含或少含这些杂质,以保证茶叶的纯净度。
5
综合评分
根据茶叶的外形特征,如条索的紧结度、整碎度、净度等,进行综合评分。评分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秤、茶壶、定时钟、审评表、审评杯碗、汤匙、品茗
评 杯等。
茶 用
茶样盘:是用于盛装审评茶样外形的木盘,有正方形和 长方形,用无气味的木板制成,茶样盘的一角为一倾斜 形缺口,不能带有异气。
具 样茶秤:用于衡量秤取审评用茶的量。
茶壶:用于备沸水的电茶壶,以铝质的为好,忌用黄铜 或铁的壶煮沸水,以防异味或影响茶汤色泽。
评 偏碱性多;江湖水多数混浊带异味;自来水常有漂白
用 粉的气味。评茶以使用深井水,自然界中的矿泉水及
水
山区流动的溪水较好。为了弥补当地水质 之不足,较为有效的办法是将饮用水通过
净水器过滤,能明显去除杂质,提高水质
的透明度与可口性。
经煮沸的水应立即用于冲泡,如久煮或用
热水瓶中开过的水继续回炉煮开则易产生
审评杯碗:杯碗是配套的,用于开汤冲泡茶叶、审评香 气、汤色和滋味。
汤匙:用于取茶汤品评滋味的白瓷匙。因金属匙导热过 快,有碍于品味,故不宜使用。
评茶用水的优劣对茶叶汤色、香气、滋味影响极大,
尤其体现在水的酸、碱度和金属离子成分上。水质呈
审
微酸性,汤色透明度好;趋于中性和微碱性,会促进 茶多酚加深氧化,色泽趋暗,滋味变钝。一般的井水
润茗斋茶坊
茶叶\茶艺\茶具演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叶审评
仁者樂勇山前者、樂言智茶者樂水
目前世界各国对茶叶品质的评定,确定茶叶价格都依靠感官审 评完成。茶叶品质是多种成分的综合表现,而目前任何物理 和化学分析都只能表现某种因子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茶叶的 某些物理因子与化学成分含量的多少,只能作为评定品质的 参考,不能作为确定茶叶品质、级别、价格的依据。
板栗香:似熟板栗的甜香。多用于火候恰到好处的高档绿茶。
日晒气:红、绿、黑茶初制中揉捻叶经日光暴晒后产生的类 似“笋干”的气味。
滋味评语
鲜爽:鲜美爽口,有活力。一般用于名优绿茶和高档红茶。
茶 浓烈:茶味极浓,有强烈刺激性口感。 叶 清淡:茶味清爽柔和。用于形容嫩度良好的烘青型绿茶。 审 韵味:幽雅细腻、爽口的茶味。专用于青茶滋味审评。 评 青涩:茶汤味生青,涩而不醇。常用于发酵不足的红茶。 术 乏味:茶味淡薄,缺少浓强度。常用于低档红茶。 语 醇厚:茶味厚实纯正。常用于中高档茶和部分紧茶。
红艳:茶汤鲜艳而红亮透明,碗沿呈金圈状。多形容红茶。
栗褐:深棕褐色。多用于存放时间长的黑茶类。
香气评语
幽香:香气幽雅不俗,悠久悦鼻。常用于形容乌龙茶。
茶 高锐:香高扑鼻,有锐利感。多用于高档茶。 叶 馥郁:香气芬芳浓郁。多用于高档乌龙茶或花茶。 审 烟味:茶叶在烘干过程中吸收了燃料释放的杂异气味。 评 香浮:香气轻薄,浮于表面,一嗅即逝。 术 陈香:茶叶陈化后产生的香气。如陈年普洱、茯砖之类。 语 高长:香高持久。多用于高档茶。
感官评茶要求具备相当的技能,要评好茶,不能孤立地以茶 评茶,必须了解各类茶的特性、个性、加工、贸易等问题。 我国茶叶花色品种繁多,对各种茶的审评,应分别有其侧重, 例如名优绿茶应注重干茶色泽的嫩绿程度;花茶则注重其香 气……。因此用于体现各种茶叶审评项目侧重的品质关系是 不同的。
审评室内应配备评茶用具,包括:审评台、茶样盘、样
黑褐:包褐偏黑。常用于较粗老、茶多酚氧化充分的黑茶。
糙米色:嫩绿微黄的颜色。多用于描述杭州狮峰龙井。
汤色评语
清澈:汤色洁净透明。多用于高档烘青绿茶。
茶 明亮:茶汤清澈透明。一般用于品质优异的茶叶。 叶 金黄:茶汤明亮,具有黄金般的光泽。多见于青茶茶汤。 审 混浊:茶汤中有较多的悬浮物,透明度差。多见于劣质茶。 评 橙黄:黄中稍带红,似橙子的颜色。 术 金圈:茶汤表面与审评碗周边交界处呈现的一圈金黄色。 语 明净:茶汤透明洁净。多用于高档绿茶茶汤。
雀舌:茶叶细嫩,形态似麻雀之舌。多用于嫩芽制作的名优茶。
挺直:茶条平直。多用于嫩度良好,外形微扁的芽茶。
茶叶外形色泽评语
光洁:茶叶外形富有光泽,如经车色的茶叶都较光洁。
茶 光亮:外形有光泽,油润锃亮。 叶 光润:茶叶色泽亮而有滋润感。 审 灰暗:色泽灰暗无彩。如炒青茶失风受潮后色泽即变灰暗。 评 墨绿:干茶色泽呈深绿色。多见于春茶的高档铁观音。 术 枯棕:干茶呈暗无光泽的棕褐色。多用于粗老的红茶。 语 鲜绿:色泽绿明鲜艳。多见于干燥、嫩度好的名优绿茶。
嫩鲜:味道鲜美,嫩爽醇和。多用于名优绿茶。
收敛性: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茶汤入口后口腔有收紧感。
叶底评语
柔软:细嫩绵软。多用于高档茶。
茶 鲜亮:色泽新鲜明亮。多见于新鲜、嫩度良好的高档绿茶。 叶 单薄:叶张瘦薄。形容生长欠佳的小叶种鲜叶制成的条形茶。
审 评
舒展:冲泡后的茶叶自然展开。制茶工艺正常的新茶,其叶 底多呈现舒展状;若制茶中温度过高使果胶类物质凝固或存 放过久的成茶,叶底多数不舒展。
茶 茶汤入口评滋味,一般尝味1-2次,冬天宜快速,夏天则应
叶
过3-5秒后闻,茶汤温度以45-55℃为宜,过之则易烫鼻, 低于30℃时香气则过于低沉,难以辩别茶叶 (入口要自然,
审 速度不能快,避免茶汤由牙齿间隙进入口腔而影响滋味)。
评 最后将杯内茶渣倒入叶底盘中,审评叶底品质。
方 法
整个评茶操作流程:取样-评外形-称样-冲泡-沥茶汤 -评汤色-闻香气-尝滋味-看叶底
术 绿叶红镶边:专用于青茶。在制作青茶的摇青工序中,叶片
熟汤味,有损香气和滋味的审评结果。
取茶样150-200g放入茶样盘中,评其外形;随后从样盘中
取略多于3g的茶叶,倒入审评杯内,再冲入沸水至杯满为
通 止,被评茶叶在审评杯内浸泡5分钟,随后,将茶汤沥入审
用 型
评碗内,评其汤色,并闻杯内香气(闻香时鼻子应离杯3-5 毫米,使鼻子接近叶底,扩大香气面积,但不可在杯面上 换气,避免影响茶叶香气);待香气评好,再用茶匙取1匙
常用茶叶外形评语
细紧:形容条索细,紧卷完整。用于高档条形绿、红茶。
茶 卷曲:茶条呈螺旋状弯曲卷紧。如碧螺春外形卷曲显毫。 叶 细嫩:芽叶细小、显毫柔嫩。多用于春茶期的小叶种茶。 审 紧结:茶叶卷紧结实,其嫩度仅低于细紧。 评 平直:茶条平整而挺直。常用于嫩度好茶、条直的绿茶类。 术 圆紧:呈颗粒状圆形、紧实。用于描述似珍珠状的茶。 语 扁平:扁直平坦。专用于扁形茶。如西湖龙井外形扁平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