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虫害发生规律及预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

自然控制的类型: 1、调节过程:使昆虫种群密度回到平衡位置 的过程(由密度制约因素引起); 2、扰乱过程:使昆虫种群密度离开平衡位置 的过程(主要由非密度因素和逆密度制约因素 引起) ; 3、条件过程:所处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食 物量及供给率等,构成了环境负载量,决定了 密度上限,这种规定调节密度水平的因素,其 作用过程就叫条件过程。
种的一般特性 种 群 生 物 学 特 性 种群自身特性
形态结构 生活方式 遗传特性 生殖隔离 出生、死亡率 空间分布 性比、年龄组配 密度、数量变动 迁移率、滞育率
一、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同一种的种群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差别,但在 特定条件下,如地理隔离,寄主特化等,由此 对这些环境条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从而形成 “地理种群”、“食物种群”。 地理种群:又叫地理宗,由于地理上长期隔离 而形成的种群。 食物种群:又叫食物宗,由于寄主食物的长期 特化而形成的种群。
生物防治为辅
(三)害虫的生态对策

生态对策在制定害虫防治策略上的意义
导致植株死亡 危害产品:果实
抵御天敌能力强 死亡率高,灭绝
培育抗虫品种
耕作防治 严重危害:药剂
遗传不育:灭绝
(三)害虫的生态对策

生态对策在制定害虫防治策略上的意义
中间类型害虫
生物防治
三、害虫防治经济学原则



害虫防治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实现的经济行 为,同其他经济行为一样,需要进行投资(成 本)和受益的评价。 害虫防治效果的评价:既可以通过定性的研究, 也可以通过定量的对比分析,核算,来评价其 防治效果的大小。 只有根据经济效益制定出来的防治方案,才有 科学依据,才能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一)害虫危害程度的分析

作物受害损失不仅与害虫种群密度,(害虫种 类、为害时期、为害部位、为害方式不同)有 关,也与作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收获部位有 关,还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有关。 影响作物受害损失的因素很多,机制复杂;

(二)作物产量损失估计



害虫防治首先要研究各类害虫的为害程度何引起的产量损失,比便 制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实时防治,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产量损失通常是害虫发生量、发生期、危害习性与寄主植物品种特 性、生育期、人为管理措施、农业经济规律等相结合的综合表现。 各种因子(生物、非生物)是因时因地共同制约害虫及寄主植物的, 故害虫密度、作物受害程度、产量损失每年都有变化 在影响产量的众多因素中,有些因子不好控制(天气、土壤),其 他(如植物品种、耕作方式、肥料、杀虫剂等)则较易控制,故采 用合适的试验设计方案,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求得产量损失估计的 各种变量关系和参数,并找出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力求做出符合 客观实际的损失估计。
三、害虫防治经济学原则

害虫危害程度的分析

作物受害损失的估计
经济损失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

(一)害虫危害程度的分析

不同种类害虫危害特性
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与害虫分属不同的营养 级,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从经济角度看, 是为害与被害的关系,最终可能导致作物的经 济损失。 害虫对作物的危害,害虫种类不同、危害时期、 部位、方式不同,造成的危害程度、表现方式 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一)种群结构:即种群的组成,指种群内不 同状况个体所占的比例。 性比:指一个种群内雌雄个体的比率,通常用 雌虫率表示。 年龄组配:指种群内各年龄组(成虫、蛹、幼 虫、卵等)个体数量比例或占总体的百分率。


一、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二)种群消长类型:主要指种群数量的季节 消长类型,昆虫的种群数量是随季节变化而消 长波动的,常具有相对稳定性。
一、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昆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基本模式:
Nn
f N e (1 d )(1 M ) m f
n

式中:N为种群基数;e为生殖力(单雌产卵量); m为雄虫数;f为雌虫数;d为死亡率;M为迁移率; n为世代数。
二、害虫防治生态学基础

农业害虫的综合防治(IPM),实质上是对害 虫进行综合技术管理的问题。即在认识和掌握 害虫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采取 与自然规律相协调的综合措施,把害虫数量控 制在危害水平以下,以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的高 产,优质以及人畜的安全健康,实现最佳的生 态、经济、社会效应。


(一)害虫危害程度的分析

不同种类害虫危害特性
咀嚼式口器食叶性害虫:减少光合作用面积, 直径或间接对植物产量、品质造成损失; 钻蛀性害虫:钻蛀到植物组织中生活,一直接 危害收获部分(如果树食心虫,棉铃虫等); 二是破坏植物疏导组织,造成寄主部分组织枯 死,树势衰退,甚至死亡。


(一)害虫危害程度的分析


(一)害虫危害程度的分析

作物的补偿作用 作物受害损失不仅与害虫为害有关,也取决于 自身对为害的反应方式。作物并非在任何危害 程度下都会引起减产,因为本身具有一定的补 偿作用。 作物补偿作用大小与作物种类、危害部位、危 害时期有关(棉花具超补偿能力)。 群体补偿现象:作物的补偿作用还存在群体补 偿现象(禾本科作物幼苗阶段,部分植株受害 后临近植株发育的更好)。
种 群 季 节 消 长 类 型 前峰型(斜坡型)
单峰型 中峰型(抛物线) 双峰型(马鞍形) 多峰型(阶梯上升型)
一、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1 2 3 4
春 夏 秋 冬
数 量
1.斜坡型(粘虫);2.阶梯上升型(三化螟);
3.马鞍型(桃赤蚜);4.抛物线型(高粱蚜)
一、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三)种群生长型:又称“种群在时间上的分 布”,指在一定条件下,单种种群在时间序列 上数量增减的变化形式。
二、害虫防治生态学基础


(一)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ecosystem):指一定的生境环境 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相互联系的总体。
基 质 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 物质代谢环境 物质代谢媒介 生产者 生物组成 消费者 分解者
(一)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 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形成的物质、能量 动态的生态系统,是人为参与下的生态系统。



(一)害虫危害程度的分析

作物的补偿作用的意义 查明作物对不同害虫的补偿作用,能正确评价 作物的受害程度及产量损失, 利用作物补偿能力,可避免无效防治,有利于 提高害虫防治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害虫危害程度的分析

环境条件对作物受害损失的影响 作物在同一害虫密度或危害程度下,水肥等环 境条件不同,作物受害损失也不一样。
r=(b-d):内禀增长能力; b:瞬时出生率; d:瞬时死亡率
一、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a
指 数 增 长 环境阻力 种群负荷量K
(种群稳定水平)
数 量
b 逻辑斯谛增长
N0
时间
指数式(几何级数)增长(a)和逻辑斯谛增长(b)的种群动态比较
“环境阻力”指两种增长间的差距,其量随种群增长而加大(仿Boughey,1968)

不同种类害虫危害特性
刺吸式口器类害虫:刺吸植物汁液,一是造成 水分和营养损失;二是分泌各种酶和有毒物质, 引起寄主细胞坏死及生陈代谢机能失调;三是 能传播病毒。 地下害虫:危害虫态在土中生活,咬断植物根 部或近地面茎部,造成寄主枯死或虫伤株,常 引起缺苗断垄而减产。


(一)害虫危害程度的分析

稳定,K附近 经常保持 1、缓慢发育 2、竞争能力强 3、延迟生育 4、体型大 5、再次生殖
寿命 导致
短,常少于1年 提高生产率
长,常长于1年 提高效率
(三)害虫的生态对策

生态对策在制定害虫防治策略上的意义
常频繁暴发危害 高繁殖力 迁移扩散 干扰后恢复力强 天敌控制能力弱
抗虫品种为基础 化学防治为主
一、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四)种群的数量动态:主要取决于种群基数、繁殖 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种群基数:指前一世代或时期昆虫在一定空间内的评 价个体数量。 繁殖速率:指昆虫种群在单位时间内个体数量增长的 最高理论倍数。取决于生殖力(出生率)、性比、世 代数。 死亡率:一定环境条件下和时间内种群死亡个体数占 群体总数的百分率。 迁移率:一定时间内,迁出与迁入个体数量之差占种 群总数的百分率。
r类对策:r值较大,K值较小,种群数量很不 稳定,所处环境也不稳定,种群平衡取决于其 强大的增值率。--属于r类对策的生物叫r类对 策者。

(三)害虫的生态对策

生态对策类型一般特征:

K类对策:个体大、寿命长、低的潜在增长率、 低死亡率、对每个后代“投资”巨大、高竞争 能力—苹果蠹蛾二疣独角仙、十七年蝉等
r类对策:个体小、寿命短、高的内禀增长率、 高死亡率、竞争力弱,迁移扩散能力强。--蚜 虫、飞虱等

(三)害虫的生态对策
r类动物
气候条件 死亡率
K类动物
(不)可变,不确定 稳定的,较确定 大,灾难性 小,密度制约的
种群大小 中内中间竞争 选择有利性
可变的,常小于K 常松弛,可变 1、快速发育 2、rm高 3、生育提早 4、体型小 5、单次生殖
R0恒定?

1、世代离散型生长模型
大小?
Nt 1 R 0 Nt
Nt :t世代时,种群内的雌虫数量(种群基数); Nt+1:t+1世代时,种群内的雌虫数量; R0:净生殖力,指平均每雌虫每世代所产生的雌后代数。有时以 生殖 率表示,即R0= Nt+1/ Nt ,上下两代间的增减比例。
一、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三)害虫的生态对策

生态对策:害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 择而形成的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方式。

生态对策内容:
体型大、小个体 分配比例
(三)害虫的生态对策

根据害虫种群消长动态类型可分为:

K类对策:r值小,K值较大,种群基本趋于稳 定,也就是说以增大环境容量K来维持种群旺 盛,这种适应方式叫K类对策。--属于K类对策 的生物叫K类对策者。



密度制约效应
密度制约效应effect of density dependence:种 群的实际增长随密度增长而下降的现象称为密 度制约效应。 密度制约因素density-dependent factors:若某一 因素致使昆虫种群的死亡率随昆虫种群密度的 加大而增加,称该因素为密度制约因素; 逆密度制约因素inverse density-dependent factors:若死亡率随种群密度的加大而降低, 这种因素称为逆密度制约因素。
植物虫害发生规律及测报

害虫种群数量动态

害虫防治生态学基础 害虫防治经济学原则


害虫类别

害虫调查与测报
一、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种群(population):是种下的分类单元,是 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 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一、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2、世代重叠的连续性生长模型
种群生长型 J型生长型(指数)
S型生长型(逻辑斯谛)
一、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无限环境中几何增长模 型--繁殖速率恒定

Leabharlann Baidu
N 2 N 1e
N:种群数量; t:时间;
rt
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死谛 增长—繁殖速率依赖于 种群密度
K N a rt 1 e
K:环境负载量; a:新的参数,取决于初始种群

(一)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特点:
1、在物质循环上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 2、在能量流动上也是一个开放系统 3、是人类为生产物质而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 结构简单,生物类群贫乏,反馈机制脆弱,调 节能力差,系统稳定性低。



(二)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



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指某一特定时期,害虫 种群数量是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昆虫增殖潜力(生殖速率)呈增 加的趋势,但往往被环境中各种抑制因子所平 衡,而环境中各因子并不是恒定的,是以规律 的或不规律的方式出现波动的,从而导致昆虫 种群以平衡密度为中心来回波动(环境因子不 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自然控制 平衡密度:指种群在所处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 下,能够维持的某一相对稳定的密度。
不同种类害虫危害特性
害虫对作物的危害,有直接的、间接的;当时 的、后继的等多种。 同种害虫对作物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害虫 种群密度。一般情况下,害虫种群密度加大, 作物受害损失程度加大,但并非成全部呈直线 相关。


(一)害虫危害程度的分析

不同种类害虫危害特性 1、直线相关:对作物收获部位的危害(直接危害), 作物产量与害虫危害呈直线关系。随着害虫种群密度 增加,产量呈直线下降,直至为零。 2、非直线相关:对作物非收获部位的危害(间接危 害)。 由于作物的补偿作用,害虫低水平的间接危 害对作物的最终产量没有任何影响,随着危害水平的 提高,作物产量开始出现下降;而当补偿作用完成丧 失后,产量则成直线下降;当害虫危害达到一定程度 时,产量下降变慢,直至不再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