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5课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山水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2、初步建构山水画的欣赏模式,提高审美能力。

3、体验水墨画的浓、淡、干、湿、焦的笔墨变化效果。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学习写意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国传统艺术的教学传统通常是从程式技法开始的,如书法、戏剧等等。传统的教学有着长期的经验积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如运用移情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树的造型进行意义的联想。树的造型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像特定性格的人物,像优美的舞蹈。用拟人的手法去描述树的造型,记忆树的姿态,感受树所体现的精神气质,启发学生的想像,丰富他们的情感。在技法教学过程中,直接从书法入手,让学生从“写”的过程中体会用笔的方法和情绪的表现。借用书法体现的力度、形状与绘画作品进行比较,找出相似的感受。这样做既便于理解,又利于思维的扩展。同样,把写字的感受直接过渡到画树的用笔上,更利于对笔墨运用的理解和对笔墨效果的体会。

实际教学中,不一定都遵循从欣赏国画作品情感内涵入手的教学流程设计。如果先让学生在临摹动手实践中体会一些程式化的技巧,然后对比感受不同程式化表现对应的情感差异,再引入特定作品欣赏的环节,或许更能提高学生对传统国画程式化艺术的认识水平。

“以点带面”的策略或许是本课更为科学与合理的教学设计思路。在课堂教学中,从作品欣赏、教学演示到学生动手实践,都可紧紧抓住松树这个点来重点突破,这样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学习任务达成的可能性将会更大。当学生大体掌握了一种树木表现的学习方法与途径,相信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可以独立尝试学习更多类型树木的表现技巧。教材从中国画以松、柏表现所传达的情感入手,设置以物寄情的情境氛围,强调山水画中树木、山石内蕴的人文精神。通过松、柏等绘画作品所传达的不同精神寓意,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绘画以程式化的独特方式追求意境表现的特点,认识艺术创作与大自然内在统一的关系。呈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程式画法以及变化组合的作品样式,讲解艺术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和艺术表现的认识理解,帮助学生了解艺术来自生活的道理以及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列举运用双勾、没骨、填色、泼墨和泼彩等多种表现技法的中国画作品,穿插画树出枝、点叶、组合等技法和步骤,为学生学习这些程式技法,以及树的组合、画面的构图等方法提供一种学习范本。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构建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的特点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②体会水墨画“干”、“湿”、“浓”、“淡”、“焦”的特点。

教学难点:

①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②对笔法、墨法的掌握控制及水分的控制。

四、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工具,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提问:做为中国人,你了解中国的绘画吗?对于中国山水画你了解多少?

1、让学生谈谈对国画的认识,教师总结:国画就是中国人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材料,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创造出来的画。国画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时代的画家都以自己的创造,使传统中国画技法更加丰富多彩。水墨画就是在传统技法上不断的创新,水墨画反映出来的审美情趣,既有历史的、民族的特点,又有时代的、创造的新意。富有韵味,是中国画特有的美感。

2、用多媒体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师生共讨作品中的韵味: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二)技法探究:

1、学生做水墨游戏:

教师先在生宣纸上,用大笔以浓淡不同,相互重叠渗化的点线面笔墨,信手表现几种不同的造型。以无声的语言,加上笔随意转的举动,把学生引入微妙的遐想和情思。

提问,“老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出来的?你们画过这种画吗?有什么体会?”

(1)让学生动手用笔着淡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浓墨点在其上。

(2)让学生动手先用干浓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淡墨点在其上。

(3)先用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色在其上点几笔。

(4)先用色在宣纸上涂一笔,后用墨点几笔。

2、学生做完后,互相观赏评论。

3、教师总结:

刚才大家做的几种笔墨游戏,就是水墨画的几种表现方法: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这也是水墨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独特之处。

(三)用笔用墨技法及艺术情趣

1、用笔法(结合欣赏、演示与学生尝试)

(1)笔锋运用练习:中锋、侧锋

(2)笔触练习:点、线、面

2、用墨法:(结合欣赏、演示与练习)

(1)墨色:浓、淡、干、湿

(2)墨法:笔、墨、色、水相互交融的趣味

教师当堂演示用笔蘸墨、蘸色、色墨混合效果的试验以及在造型中的具体应用,树干、树枝及不同用笔形成的点线效果,采用随堂讲练结合的办法。

墨法主要包括: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

泼墨法:一般以大面积的浓淡墨色,采用写意手法,势如泼出,有的先以重墨落纸后,接着以水笔晕开找出形象再加点景;

破墨法:应用广泛,但不论浓破淡还是淡破浓,均应把握趁湿接画;

积墨法:主要是依据形象由浅到深层层积点,但要干后再接画第二遍,它在形象塑造方面更具特点。

(四)山水画构图(透视)三远法及散点透视

1、高远:自山下仰山巅。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2、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如元代王蒙作《青卞隐居图》

3、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如元代赵孟頫的《水村图卷》

4、散点透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