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与计量的教学

合集下载

6量和计量单位的基本概念(取自《计量管理教程》第二章第一节)

6量和计量单位的基本概念(取自《计量管理教程》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法定计量单位第一节量和计量单位的基本概念一、量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现象,如发热、发光、发声等;要描述各类物质,如物体的轻重、土地面积的大小等。

描述现象或物质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就是量。

确切地说,量是指“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 。

这里说的量是指可测的量的通称。

作为一个量必须既可以定性区别又能定量确定,定性区别就是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相比较事物的程度、大小、轻重、冷热等,定量确定就是能明确给出确定的量。

例如,质量、时间、长度、温度、电流、电压等,除了能定性地比较外,都可以定量确定。

量可分为“一般的量”和“特定量”。

特定量如某根棒的长度、某根导线的电阻等;而从无数特定同种量中抽象出来的量,如长度、电阻等,则是一般的量,通常简称量。

量Q 可用如下数学式表示:Q Q Q式中:Q——量Q 所选用的计量单位;Q——用剂量单位Q表示该量Q 的数值。

按国家规定,量的符号应用斜体书写,如量Q,牛顿第二定律Fma 等。

事实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类量不能通过测量得出,但可以通过计数办法得出,称它为计数量或统计量,如人口、金额、物品的件数、分子数等。

二、量值如何定量地表示一个量的大小程度呢,这就要选择一个作为标准的量,将被测量与该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被测量的量值。

量值的定义是:“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其中,在量值表示中与测量单位相乘的数称为数值。

对于那些包含在物理方程式中的量,即理论上得到充分阐明的物理量,可以用一个数乘以一个测量单位来表示其大小,例如 5.34m 或534m,35kg 或3500g,20N,300Pa 等。

但是还有一些不能纳入物理方程式而实用上又很需要的量(例如硬度),尚无法用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来表示,只能满足于用一个数结合一个代表约定参考标尺的符号表示。

广义上说,这样的表示也可称为量值,因为也能按相对大小排序,不过这样表示的量值无法代入物理方程式进行计算,只可能出现在某些经验公式中。

量与计量

量与计量

设计理念: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学习这些内容,整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在生活中学习新知、感悟计量单位,让孩子在生活中“触摸”数学。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孩子主动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对这些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进行梳理、归类,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这些计量单位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设计各个层次的练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各种量相邻计量单位之间进率的大小。

3、能正确地进行名数之间的改写,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流程:一、欣赏日记,揭示课题同学们,“五一”长假,六(1)班有个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一起来欣赏一下(请一生朗读日记),听了这篇日记,你觉得文中出现较多的是什么?对,里面有很多的量。

比如:长度、面积、时间等等,其实,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要接触各种量,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每种量都有它的计量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量的计量。

(板书:量的计量单位)[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量,每天都在接触各种计量单位,新课的出示显得非常自然]二、检查自学结果,整理计量单位1、师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量的计量?2、复习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单位呢?容积与体积有什么区别?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与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后板书)教师出示一根线段、1个1立方厘米、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磁盘等实物,让学生观察思考:哪些是指长度,哪些是指面积?(2)、猜一猜:(投影出示)A、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B、用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少长?(3)复习进率。

“量”的概念教学思路设计: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量”的概念教学思路设计: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引言“量”作为数学基本概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我设计了一套“量”的概念教学思路,旨在帮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量”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1. 学习“量”的概念,能正确区分数量和质量。

2. 能根据题目的情境,使用计量器具进行量度。

3. 能掌握不同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量单位换算。

4. 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量”的知识,例如:测量温度、长度、重量等。

二、教学步骤1. 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量”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温度、长度、重量等实际生活中的“量”,提高学生对“量”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重点(1)量的区分:数量和质量的区分。

通过教师讲解和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数量和质量,例如:“质量”是物体自身所具有的属性,如水的重量、小鸟的轻重;“数量”是某种事物的数量,如苹果的数量、人的数量。

(2)量的表示:引导学生认识计量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计量器具,例如热水瓶、尺子、天平等,让学生察觉不同的计量器具有不同的计量单位。

学生通过实测实量的方式观察、体验,增强对计量单位的认识和了解。

(3)量的换算:学习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通过对具体的计量单位进行规范化和对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米=100厘米,1升=1000毫升等。

同时,引导学生在换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变化规律。

3. 教学拓展(1)实际操作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掌握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例如: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尺子测量长度、用天平测量重量等。

(2)趣味小游戏将量的概念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量”的知识,例如:猜重量、猜面积等。

三、课堂应用(1)温度测量教师将温度计递给学生,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组成小组进行比较,让学生对温度有更深刻的认识。

(2)长度测量教师教授如何使用尺子,让学生体验测量不同长度物品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一、教学背景该节课为大班科学公开课,教师将针对“量”的概念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量的测量操作。

该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对量的理解能力和测量技能,同时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量”的基本概念。

2.熟悉常见的计量单位。

3.学习实测、比较和统计数据。

2. 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量具进行测量。

2.掌握使用基本计量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

3.学会观察并记录测量结果,分析并解释测量结果。

3.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掌握“量”的概念。

2.学习如何使用量具。

3.学会比较和统计数据。

2. 难点1.线尺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如何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实验”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1. 讲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量”的概念和常规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2. 实验学生将分成小组,通过实验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量具(如尺子、天平等)进行测量,并录入数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询问学生对“量”的概念和常用计量单位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使用计量单位来测量物品的大小和重量等。

2. 讲授教师通过幻灯片、课件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量”的概念和常规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使用不同的量具(如尺子、天平等)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4. 实验总结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学生还将介绍自己的测量数据和经验,并讨论其他小组的测量结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科学公开课的讲授和实验操作,学生了解了“量”的概念、常见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学会了如何使用不同的量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反复测量、及时记录数据,并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

试谈量与计量的教学要求

试谈量与计量的教学要求

试谈量与计量的教学要求我们知道,教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数与形。

但在现实生活中,数与形和量与计量总是密切联系着的,学习数学必然要涉及量与计量。

比如,解答应用题,学习统计、几何等方面的知识,都需要具备量与计量的知识。

事实上,无论是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还是科学研究以及其他工作,都离不开量与计量。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与计量的范围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高,计量工作已成为四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因此,搞好量与计量的教学,对于顺利开展小学数学其他内容的教学和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根据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量与计量的教学内容得到了精简。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材的素质要求,量的观念的形成和计量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加强。

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改进量与计量的教学。

为此,首先必须准确地把握教学要求。

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谈学习《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的有关体会。

1.关于计量单位认识的教学要求计量单位认识的教学要求,一般包括:使学生建立常用计量单位的观念(即表象),知道并逐步掌握有关单位间的进率,初步学会用所学的一些单位进行计量。

其中首要的任务是使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较鲜明的表象。

做到了这一点,就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也有助于正确运用这些单位进行估测或实测。

比如,学生形成了1厘米、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米=10厘米”的错误,才有可能利用表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如估计窗的宽和高约是几米。

反过来,学生在掌握计量单位间的进率的过程中,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有关计量单位的观念。

但要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需要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加以引导。

比如,在教学1米=100厘米时,让学生用姆指和食指比划1厘米有多长,伸开两臂比划1米有多长,通过两种比划的体验和比较,既巩固了厘米、米的长度观念,又加深了对进率的印象。

丰富对量与计量单位的理解——“度量衡的故事”主题活动整体设计与教学案例

丰富对量与计量单位的理解——“度量衡的故事”主题活动整体设计与教学案例

◇朱德江一、整体规划基于2022年版课标对于“度量衡的故事”这个主题活动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附录实例,教学设计与实施时重点需要思考:“度量衡的故事”学什么?其基本内涵是什么?学习目标如何确定?“度量衡的故事”怎么学?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如何整体、系统规划主题活动的学习路径,设计适合的学习任务?1.主题内容的理解。

“度量衡”经历了很长的演变与统一的过程,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度,相当于现在的长度测量,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有:寸、咫、尺、丈、跬、步、矢、轨、里、毫、厘等。

量,相当于现在的容积测量,中国古代的容积单位有:升、斗、石、斛、钟等。

衡,相当于现在的质量测量,中国古代的质量单位有:斤、两、钱、钧、铢、锊、匀等。

在我国的成语或古文中也有很多计量单位,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胆大如斗、火冒三丈、百步穿杨、半斤八两等。

2.学习目标的确定。

“度量衡的故事”的核心是丰富对量和计量单位的理解,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知识基础,“度量衡的故事”主题活动的学习目标如下:(1)会查找、梳理资料,理解度量衡的意义,理解度量的本质就是表达量的多少。

提高借助资料开展学习的能力。

(2)了解常用计量单位的历史和发展,知道最初的度量都是借助日常用品,体会计量单位的统一、细化等过程,知道计量单位是人为规定的,加深对量和计量单位的理解,丰富并发展量感。

(3)体会“计量及计量单位的统一对于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的重要性”,感悟“计量单位由多元到统一、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学习方式的选择。

“度量衡”的发展历程及计量单位演变与统一的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尽管在第一、二学段,学生已经分别认识了长度、面积、质量、时间、货币等相关的量的意义,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探究意识等,“量及计量单位的发展演变历程”等内容,仅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是比较困难的,纯粹的教师讲解则是枯燥乏味的,需要采用查找资料理解、表述、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教学设计

《量与计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2、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常用的计量单位及进率。

教学难点:进一步建立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

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同学们上午好,我是你们的荆老师,那接下来的35五分钟,由我陪你们一起度过。

初次见面,老师想和你们交个朋友,交朋友那就要坦诚相待,来看,老师的个人资料!(出示图片)帅不帅?什么,大点声老师听不见,帅!老师就喜欢诚实的好孩子!继续看,姓名:性别,这个都看得出来。

身高八尺,八尺大汉,体重60千克,出生日期,爱好…,优点….,我感觉此处可以有掌声!好了,那大家看完老师的自我介绍,发现了哪些计量单位呢?有尺、千克….(板书),我知道大家见多识广,那大家还知道哪些计数单位呢?来。

准备10秒钟中,告诉我,每人必须至少数出两个来,…..(学生回答)有米,平方米,等等等。

(板书),但是大家看一下黑板写的,什么感觉,一个字——乱,两个字,非常乱!是不是?那要怎么办,分类整理呗!咱看看大体上这些单位可以怎样分类?时间的,质量的,长度的,体积的,面积。

先看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有哪些?1写2排3进率4总结规律根据这些步骤自己整理其他的单位。

2、小组合作来,给你们次表现的机会,俗话说得好,三个诸葛亮顶个臭皮匠,咱这么多小猪得多少皮匠呀!小组为单位,写出所有的计量单位,然后在我们的学案上整理出来,要求:分类整理,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考虑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因为时间关系,咱们分组进行,这样,神兽组的孩子们,你们整理长度和面积,灵兽组的孩子们你们整理体积和重量,魔兽组的孩子们,你们整理时间的!来,抓紧时间,gogogo!好了,时间差不多了吧?Ok没有?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you are clever!这个每月的天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牢牢记住,老师这里有两个方法,你们想学哪一个?想学第一个的举手?想学第二个的举手?就没人想两个都学?来看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可厉害了,江湖上失传已久,估计现在全国也没几人会,恰巧你们老师会。

小学三年级数学量与计量

小学三年级数学量与计量

千克与磅的关系:1千克 等于2.2046磅。
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
STEP 02
STEP 0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 需要用到质量单位来衡量 物体的重量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 ,用于研究物体的质量和 惯性等物理量。
在商业领域,质量单位也 是非常重要的计量工具, 用于计算商品重量、成本 等。
解题思路
对于量与计量的综合应用问题,学生需要先明确问题的要求和所使用的量与计量单位,然 后选择合适的量具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比较。同时,学生还需要注意单 位的换算和单位的统一性。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小学三年级数学量与 计量
• 量的概念与分类 • 长度单位的认知与运用 • 面积单位的认知与运用 • 质量单位的认知与运用 • 时间单位的认知与运用 • 量与计量的综合应用案例分析
目录
Part
01
量的概念与分类
量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量是表示事物或现象规模、程度 、速度和大小等的数学概念。
特点
量具有相对性、可测量性和客观 性。
面积单位的概念与分类
面积单位的概念
面积单位是用来测量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的单位。
面积单位的分类
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等。
常见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平方米与平方厘米的换算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平方米与平方分米的换算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与平方分米的换算
1平方厘米 = 0.01平方分米
STEP 03
科学实验场景
在科学实验中,学生需要 使用量与计量单位来测量 实验数据,如温度、时间 等。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需要 使用量与计量单位来描述 物品的数量、长度、面积 等。

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人教版上册《基础计量单位》教案

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人教版上册《基础计量单位》教案

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人教版上册《基础计量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容量和质量的基本计量单位,能正确使用并转换常用的计量单位。

2. 能够通过实物和图像比较、估算和测量长度、容量和质量的大小。

3. 能够通过合作探究和实践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容量和质量的基本计量单位,并能正确使用和转换。

2.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

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度、容量和质量的概念,并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计量单位。

本节课旨在通过探究和操作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安排:1. 教师出示一把尺子,引导学生回顾尺子的作用,并和学生一起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长度。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如何描述物体的大小的?Step 2 概念讲解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长度?什么是计量单位?展示长度的基本计量单位—厘米,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厘米的用途和常见物体的长度。

2.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更大和更小的单位:分米、米和千米,并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转换。

Step 3 讨论容量1. 教师出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个杯子里的水的多少?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容量的概念,并出示常见的容量单位—毫升,并与学生一起探究毫升的用途和常见容器的容量。

Step 4 体验质量1. 教师出示一块铁块和一颗棉花,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质量。

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质量的概念,并出示常见的质量单位—克,并与学生一起探究克的用途和常见物体的质量。

1.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用不同容器测量同一物体的容量,用不同秤称量同一物体的质量。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讨论不同计量单位的应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长度、容量和质量的基本计量单位,并能正确使用和转换。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的教案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的教案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的教案量与计量(十六)量的计量教学内容:教材第140~141页量的计量。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或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都要接触各种量,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例如长度、重量、时间等等。

每种量都有它的计量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量的计量。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我们所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板书;量计量单位)更加认识这些计量单位的大小及同一类计量单位相互间的进率。

(板书;进率)二、整理计量单位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量的计量?[接"量"板书:长度面积体积(容积) 重量时间]2.复习长度、面积和体积。

(1)让学生说说各是哪种量的计量单位,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追问:长度是指什么,它有哪些计量单位?(接"计量单位"板书出长度单位)请同学们比划一下或说明这些长度单位的大小。

什么叫面积?面积的计量单位你知道有哪些?(板书出面积单位)请同学们依次用手势比划或说明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

提问:你能估计课本封面和教室地面的大小吗?什么叫体积,有哪些计量单位?(板书出体积单位)怎样的正方体是1立方米?谁来用手势比划出l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

容积与体积有什么区别?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与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板书)(2)复习进率。

让学生填写第140~141页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进率。

提问:你能发现长度、面积和体积相邻计量单位间的进串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引导学生用面积、体积进率的推算方法来说明)3.复习重量。

(1)提问:计量物体轻重的是什么量?请同学们在第141页上从大到小填写出学过的重量单位和进率。

提问单位和进率,老师板书:计量单位。

(2)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称哪些物体重量一般要用"克"?请你举出例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质量、时间等常见物理量的计量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量意识和计量技能。

3. 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尊重和正确使用的态度,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内容:1. 长度的计量:厘米、分米、米、千米2. 质量的计量:克、千克、吨3. 时间的计量:秒、分钟、小时、天4. 单位换算:长度、质量、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教学重点:1. 长度、质量、时间单位的概念和进率2. 长度、质量、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1. 单位换算的进率理解2. 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计量工具(如尺子、天平、时钟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计量物品,如尺子、天平、时钟等,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品的用途。

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计量物品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

二、新课讲解1. 长度的计量a. 讲解厘米、分米、米、千米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c. 练习: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2. 质量的计量a. 讲解克、千克、吨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c. 练习: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3. 时间的计量a. 讲解秒、分钟、小时、天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分钟=60秒,1小时=60分钟,1天=24小时c. 练习:进行时间单位间的换算三、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换算,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2. 家长签字确认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量一量称一称》幼儿园小班教案

《量一量称一称》幼儿园小班教案

《量一量称一称》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掌握量的概念,能够使用称量物品的方法和称的单位;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数学智能;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包括示例图片和练习题;2.秤和称量物品:如苹果、橙子、饼干等。

三、教学步骤1.活动引入–老师展示一个苹果,然后以口头的方式提问:“这个苹果有多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量的概念和使用称量物品的方法和单位,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2.概念讲解–老师通过PPT介绍量的概念,提醒学生量是用来度量物体重量的。

–老师通过图片示例展示不同物品的重量,并解释如何使用称量物品。

3.实际操作–老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台秤和一些物品,要求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一起操作并称量物品。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称的数量和所称物品的重量。

–老师鼓励幼儿交流和比较称的结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游戏互动–老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互动,每个小组抽取一个物品并称量。

–老师设置任务要求幼儿估算和称量物品的重量,然后比较结果并进行讨论。

–老师给出评价和奖励,激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和学习。

5.小结和延伸–老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知识。

–老师鼓励幼儿继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量和秤,培养他们的量的概念和使用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入游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互动,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并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和激励,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不过,教师可以更加细致地设计游戏环节和深化讨论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幼儿的学习成果。

注: 以上内容为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关于计量单位的数学教案

关于计量单位的数学教案

关于计量单位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包括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计量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2. 面积的计量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 体积的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4. 质量的计量单位:克、千克、吨。

5. 时间的计量单位:时、分、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计量单位。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量单位。

3. 采用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计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讲解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计量单位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进行解决。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计量单位,了解不同领域中计量单位的使用。

2. 鼓励学生进行计量单位的创新设计,如制作计量单位的手工制品、绘制计量单位的漫画等。

八、教学资源1. 计量单位的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道具。

2. 计量单位换算表格、练习题等教学资料。

3.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案例,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共计40分钟。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计量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的使用。

十、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二年级上册量和单位的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量和单位的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量和单位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掌握测量和计量的基本概念。

2.学习长度、重量、容量的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

2.学生能够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原理。

2.学生能够准确地应用不同单位,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四、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量游戏让学生了解测量和计量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的测量方式。

例如,在课堂上给学生几个对象,让他们猜测对象的长度或重量,并用尺子或秤进行测量,调查他们的猜测是否准确。

2.学习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长度、重量、容量单位,并通过课堂上的练习让他们学会将一个单位转换为另一个单位。

例如,将厘米转换为分米、米,将毫升转换为升等。

3.实际问题解决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需要将1升牛奶分给5位同学,每人分得的牛奶应该是多少?”“小李妈妈做菜需要250克鸡肉,但卖场只有每盒450克的鸡肉,她需要买几盒鸡肉?”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深入讲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要适当的深入讲解一些知识,例如容积的计量单位、重量单位的比较等。

五、课堂练习1.小明买了一盒250克的糖,他把糖分成了五份,请问每份有多少克?2.一支笔的长度是12.5厘米,它的长度相当于多少分米和多少厘米?3.一个水杯可以装300毫升的水,它相当于多少升?4.小丽家有一杯饮料,它的容量是500毫升,小丽想将它倒进两个杯子里,每个杯子应该装多少毫升?5.小华妈妈做糖醋里脊需要200克猪肉,如果她只有400克的猪肉,她还需要再买多少克猪肉?六、作业1.(必做)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题目。

2.(选做)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运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求解。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引入、学习、实际问题解决方法、深入讲解以及课堂练习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测量和计量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量与度量大班教案

量与度量大班教案

量与度量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量与度量的概念,认识不同的度量衡单位,并能运用度量单位进行基本的度量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细致、认真负责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量的概念及其分类;2. 掌握不同度量衡单位的换算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度量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数学大家谈》、度量衡器具、纸笔等。

2. 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铅笔、尺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描述物体的大小和重量,激发学生对量与度量的认识和兴趣。

2. 量的概念与分类(10分钟)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向学生介绍长度、重量、容量等基本的量,并帮助学生理解各种量的名词和符号的含义。

3. 度量衡单位的认识(15分钟)分组向学生介绍不同度量衡单位的概念、符号和换算关系,如长度的米、厘米、千米等,重量的千克、克等。

并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

4. 探究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其长度、重量和容积,然后让各组学生交换数据,让其他组员通过数据进行判断和测量。

5. 讲解与整理(15分钟)整理学生测量的数据,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度量单位分组整理,并在黑板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各种度量单位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6. 训练与巩固(20分钟)从教材中选择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7. 拓展与应用(15分钟)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如量杯里有多少升水、多少千克的物品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和学习收获,激发学生对量与度量的兴趣和思考。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2. 观察家中不同物体的大小、重量和容积,记录下相关数据;3. 了解并制作几个实用的度量衡器具。

量和度量大班数学教案

量和度量大班数学教案

量和度量大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量”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不同单位进行度量;2. 掌握长度、容量和质量的度量方法;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估算的能力;4. 培养学生使用度量工具的技能;5.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初步理解“量”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不同单位进行度量;2. 掌握长度、容量和质量的度量方法;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估算的能力;4. 培养学生使用度量工具的技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黑板、白板、量杯、尺子、天平等教具;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等学习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你们都见过什么东西可以用来量东西的大小吗?教师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发他们对度量的兴趣。

2. 观察和探究(15分钟)学生分小组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容量和质量,记录下他们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度量的概念和方法。

3.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展示实物和教具,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容量和质量的度量方法,教授不同单位的使用方法。

教师使用示意图、实物和教具进行讲解,生动形象地向学生阐述知识点。

4. 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运用尺子、量杯和天平等工具进行实践操作,进行长度、容量和质量的度量。

教师分组辅导,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度量工具,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估算的能力。

5. 合作探究(3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一些实际问题,并通过实践操作进行解决。

教师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他们通过合作讨论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6.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回到座位,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

7.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找一些常见的物体,使用尺子、量杯或天平进行度量,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知识讲解、实践操作和合作探究等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度量能力。

量和度大班数学教案

量和度大班数学教案

量和度大班数学教案注:本文以通常的文章格式进行撰写,不以特定教案格式呈现。

量和度大班数学教案引言数学是一门既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的学科,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大班幼儿掌握量和度的相关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大班幼儿达成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量和度的基本概念;2. 能够将不同物体进行比较,并进行简单的排序;3. 学会使用简单的度量工具来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4. 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来加深对量和度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相关练习册和教学素材- 比较和排序的实物,如不同大小的水果、宠物玩具等- 长度、重量和容量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和容器- 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的游戏和活动2. 学生准备:- 笔、纸和练习册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图片或视频来激发幼儿对量和度的兴趣。

然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判断东西的大小、重量或容量?”引导幼儿思考量和度的作用,并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观察和经验。

2. 学习量和度的基本概念(20分钟)教师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向学生解释量和度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询问他们如何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物体的大小、重量和容量。

通过讨论,学生将逐渐理解这些概念。

3. 比较和排序(30分钟)为了帮助幼儿巩固对量的理解,教师可以准备几种不同大小的水果,并引导学生根据大小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哪个水果更大?哪个水果更小?”并鼓励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回答问题。

4. 测量长度(40分钟)教师介绍尺子,并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更好地理解长度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5. 测量重量(30分钟)教师引入天平,并展示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小学数学中涉及许多计量单位

小学数学中涉及许多计量单位

小学数学中涉及许多计量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认识都是和实际的问题紧密联系,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计量单位时总不在意,学与用总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不论是学生应试还是实际运用,总有少数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我的困惑: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计量单位的教学?专家解惑:第一、重视计量单位的引进。

在量的计量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计量单位如何引进的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量,计量单位的引进都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展示计量单位引进的简单过程和所运用的思想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任何量的量化,都必须有一个标准,而且标准必须统一。

这样既有利于渗透数学中的“单位”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第二.加强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

要解决量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关键是依靠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

可利用课本上的插图和具体实物,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并逐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第三、要把计量单位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的生活之上。

教学计量单位,要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学计量单位。

实践反思:本次研修借助网络,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业讲解,专家们用他们渊博的学识,深厚的素养以及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精辟见解,让我对此问题有了深刻,全面理解。

第一、计量单位的教学生活化。

是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体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教材中,有很多很多表示量的计量单位。

有学生比较熟悉和比较具体的,如年、月、日和元、角、分等等。

也有学生十分陌生和抽象的,如千米、吨、公顷平方千米等等。

计量单位不但多,而且那么复杂,学生们小小的年纪不但要在脑海里记住这些计量单位的概念,而且还要记住他们之间的坦率,能够进行化聚,这实在不容易。

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教学的要点

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教学的要点

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教学的要点一、引言量与计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对数量、度量单位、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在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量概念,理解基本计量单位,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二、量与计量的基本概念首先,学生需要理解什么是量。

量是指事物的大小、长度、重量、距离等可度量的事物。

而计量则是对这些量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过程。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计量单位包括: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质量单位(如千克、克)、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货币单位(如元、角、分)等。

三、教学要点1.基础单位的建立:小学数学中应重点强调基本计量单位,如米、千克、小时等。

这些单位是所有其他计量单位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其他测量和计算方法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帮助学生建立对这些单位的直观理解。

2.测量工具的教学:教师应教授学生使用基本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计时器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并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它们进行测量。

3.建立数量与计量单位的关系:学生应理解一个量可以用不同的计量单位进行测量,而不同的计量单位有不同的数值。

例如,一本书可以用厘米和毫米来测量它的长度,也可以用千克和克来测量它的重量。

教师应通过实例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这种关系。

4.单位的换算:教师应对单位换算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并教授学生基本的单位换算方法。

例如,厘米和米的换算,千克和克的换算等。

教师应通过实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有单位换算,以及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5.实际应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的量与计量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作业,如测量家人的身高、体重,记录一天的饮食和运动量等。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6.误差和精确度:在测量过程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教师应对误差和精确度进行讲解,并教授学生如何减少误差和提高测量精确度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量与计量的教学(同名3306)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量与计量的教学(同名3306)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量与计量的教学(同名330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量与计量的教学关键词:量与计量的教学,计量单位,进率中国历来把计量物体的长度称为度,计量物体的容积称为量,计量物体的重量称为衡,因此,人们把计量物体的长度容积重量统称为度量衡。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的发展,对计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范围也越来越广,无论各方面都离不开量的计量。

量的计量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量的计量的教学中应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一些常用的计量单位,形成计量单位的表象,熟悉道歉之间的进率,学会名数的简单计数能进行简单的测量。

一.小学教学中量与计量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有关量的内容;1.常用的计量单位:包括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等),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等),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等)2.相邻单位的进率。

3.名数之间的化聚。

二.计量单位的教学由于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计量单位少,特别是那些较大的计量单位,更是缺乏认识,在加上我校地处偏远的山区,所用的计量单位又与标准的计量单位不同,使学生更是难以分辨。

因此,要使学生获得计量单位的明确概念,首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观察测量等活动,使一些抽象的计量单位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从而获得较深的印象。

1.长度单位的教学:在小学数学中,主要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一下几点:(1)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

如在教学米以内的单位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及其刻度,用直尺量身旁的物体长度,从而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还可以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每个长度单位的大约长度,以帮助记忆。

在教学千米时,我也明确地告诉学生,学校的田径场每圈是200m,五圈就是1千米,让学生去田径场走一走,感受1千米大约有多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第二节
常用计量单位的教学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说明准确掌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 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握时间、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握时间、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和积极性。 和积极性。 2.通过具体时间体验,认识时间单位。 通过具体时间体验, 通过具体时间体验 认识时间单位。 3.运用直观教具让学生认识钟面 ,进而认识整点 进而认识整点. 运用直观教具让学生认识钟面 进而认识整点 4.利用直观教具,边讲解边演示 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及 教学时、 .利用直观教具,边讲解边演示,教学时 进率. 进率
第六章Biblioteka 量与计量的教学第二节 常用计量单位的教学
1
第二节
常用计量单位的教学
1.教学认识货币单位时,教师可以利用投影 .教学认识货币单位时, 和事先准备好的各种面值不等的货币让学生 观看,讲清货币正反面的特征, 观看,讲清货币正反面的特征,使学生能正 确认识各种面值不等的人民币, 确认识各种面值不等的人民币,还要认识那 些面值相等而形状不同的货币。 些面值相等而形状不同的货币。
4
第二节
常用计量单位的教学
3.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长度单位 .通过实际活动, 的印象,并培养他们测量长度的初步技能。 的印象,并培养他们测量长度的初步技能。 4.教学时,可以通过观察量具上的刻度,或 教学时, 教学时 可以通过观察量具上的刻度, 者用比较小的长度单位量较大的长度单位的 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单位间的关系,掌握单位 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单位间的关系 掌握单位 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9
第二节
常用计量单位的教学
5.结合学生实际,安排一些练习和实践活动,加 .结合学生实际,安排一些练习和实践活动, 强感性认识。 强感性认识。 6.教年、月、日的认识,可以从看年历开始。 教年、 日的认识,可以从看年历开始。 教年 7.在教学平年、闰年时,可以先介绍一些历法知 .在教学平年、闰年时, 然后再介绍平年、闰年的知识。 识,然后再介绍平年、闰年的知识。 8.在24时记时法教学时,首先用钟面作直观教具, 时记时法教学时, . 时记时法教学时 首先用钟面作直观教具, 结合学生的实际叙述一些生活事件。 结合学生的实际叙述一些生活事件。
2
第二节
常用计量单位的教学
2.在学生认识到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在学生认识到元、 再通过一个一个地数壹分币,引出壹角; 后,再通过一个一个地数壹分币,引出壹角; 一张一张地数壹角票币,引出壹元。 一张一张地数壹角票币,引出壹元。使他们 具体了解货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具体了解货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然后再总 结出: 元 结出:1元=10角,1角=10分。 角 角 分 3.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人民币单位的印 . 象,并培养他们实际应用的能力
10


11
5
第二节
常用计量单位的教学
三、重量单位的认识的教学 在进行数学教学中, 在进行数学教学中,主要教学以下几个常用的重量 单位:吨、千克(公斤)、克。教学的重点是千克 单位: 千克(公斤)、克 )、 公斤)的认识。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公斤)的认识。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实践,使学生形成重量单位的初步观念。 .重视实践,使学生形成重量单位的初步观念。 2.联系生活实际帮助记忆单位间的进率 使学生认识 联系生活实际帮助记忆单位间的进率,使学生认识 联系生活实际帮助记忆单位间的进率 并掌握重量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并掌握重量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3
第二节
常用计量单位的教学
二、长度单位的认识的教学 主要教学以下几个常用的长度单位: 主要教学以下几个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 厘米、千米(公里)。教学时, )。教学时 米、厘米、千米(公里)。教学时,应注意 以下几点: 以下几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见闻,可先让他们比较两 .结合学生的生活见闻, 个物体的长短 ,使学生初步了解计量物体的长 使学生初步了解计量物体的长 度需要用长度单位。 度需要用长度单位。 2.结合量具演示,让学生通过看一看 量一量 结合量具演示, 结合量具演示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 形成长度单位的观念。 形成长度单位的观念。
6
第二节
常用计量单位的教学
3.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重量单位的印 .通过实践活动, 并培养他们实际应用的能力。 象,并培养他们实际应用的能力。 4.对台称、天平、电子称的使用方法,要加 .对台称、天平、电子称的使用方法, 以指导。 以指导。
7
第二节
常用计量单位的教学
四、时间单位的认识的教学
关于时间单位认识的教学应分段进行。其内容主要 关于时间单位认识的教学应分段进行。 有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整点); );认识时 有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整点);认识时 间单位——时 第二节 常用量单位的教学 日及其进率, 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及其进率,初 步建立时间观念,知道单位间的进率;认识24时记 步建立时间观念,知道单位间的进率;认识24时记 时法,知道平年、闰年,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时法,知道平年、闰年,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