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量与计量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人教版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观察到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大家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听取他人的意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容易偏离主题,讨论内容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应用关系不大。为了更有效地引导讨论,我计划在下次的小组活动中,提前给出明确的讨论方向和问题,以帮助学生集中思考。
此外,我对课堂上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比如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速度的变化等。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但我也意识到,这些教学手段需要精心设计,确保它们与课程内容的紧密结合。
-例如,一辆火车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5小时,求火车行驶的路程。
2.教学难点
(1)理解速度的内涵及其计量单位;
-难点在于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如何将速度表示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2)运用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当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给定值不完整时;
-例如,已知一个物体行驶了3小时,行驶了90公里,求物体的速度。学生需要明确使用哪个关系式,并进行计算。
五、教学反思
在《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似乎还存在一些困难。尽管我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和实验操作进行了详细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计算速度时会出现混淆。这让我意识到,对于基础概念的教学,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不同形式的重复巩固。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有时会忽略题目中的某些细节,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入更多类似的练习,专门训练学生从情境描述中筛选出重要信息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理解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计量单位和进率数学教案

计量单位和进率数学教案

计量单位和进率数学教案标题:计量单位和进率数学教案一、课程目标1.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计量单位。

2. 学习并理解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规则(进率)。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计量单位的基本概念- 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等)- 重量单位(千克、克、毫克等)- 容积单位(升、毫升等)2. 进率的概念和计算- 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千克=1000克等)- 如何使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三、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感知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

2. 实践操作法: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不同的计量单位。

3.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计量单位和进率的概念。

2. 新知讲解:详细解释各个计量单位及其含义,介绍进率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如何使用不同的计量单位。

4. 巩固练习:设计一系列题目,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检验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 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回家进行自我检测和巩固。

2. 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使用计量单位和进率。

六、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实践操作的表现,评价他们对计量单位和进率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量体重教案

四年级数学:量体重教案

四年级数学:量体重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KG、G用法;
2.学会使用电子秤和天平;
3.能够通过比较、称量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教学准备
1.电子秤或天平;
2.不同质量的物品,如书、水果等;
3.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介绍物品的重量和不同测量单位;
•通过介绍物品的例如搬动的劳动强度,从而引出物品的重量概念;
•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测量物品的重量。

2. 学习重点
•厘米、千克等计量单位的介绍;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物品比较,引导学生理解物品的轻重程度。

3. 实验环节
•对不同物品进行测量,让学生感受物品的重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比较,理解不同物品之间的重量关系。

4. 讲解重点
•介绍常见的千克、斤、克、两等计量单位,让学生能够记住常见的重量单位;
•按照不同计量单位进行转换,例如:1千克等于1000克等。

5. 强化练习
•让学生在课堂或者家里再次体验测量不同物品的重量;
•给学生出示多道课后题,让学生在课后反复练习。

总结
量体重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深入理解了重量和测量单位的概念,并能够掌握使用电子秤或天平进行物品重量测量的方法。

同时,学生也能够进行重量的比较、称量,从中深入体会和理解物品的轻重,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计量单位的运算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计量单位的运算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计量单位的运算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第一章:长度单位的认识与换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

2. 学会长度单位的换算,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展示米、分米、厘米的长度。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不同长度单位的实物,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4.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练习与评价:1. 教师设计有关长度单位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检查答案。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

第二章:面积单位的认识与换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 学会面积单位的换算,如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 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展示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面积。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不同面积单位的实物,如地板、桌面等,引导学生认识面积单位。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面积,并记录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4.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的面积、房间的面积等。

练习与评价:1. 教师设计有关面积单位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四年级:数学教案-常用的计量单位-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四年级:数学教案-常用的计量单位-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数学教案-常用的计量单位-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使所学知识系统化.2.培养学生上网查询、收集信息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3.使学生知道量是人们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受到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进一步形成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熟记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导入:在前几册中,我们已经分散地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首先我们来研究计量的产生.(板书课题:计量的产生)二、探究新知1.教学计量的产生:(1)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量:教师提问: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教师向学生说明:计时的时间是一种量.教师接着问:你们还知道哪些量?(长度、面积、质量……)教师说明:不能直接数,要用一定的单位来讲计量.教师举例:如:要表示铅笔的长度,可以用1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铅笔有几个1厘米,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2)教学量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的产生使学生明确:早在古代,人们就有计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较.比如,拿两条绳子比一比哪一条长,有时很不方便,人们就选取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把要比较的物体同身体上选定的那一部分长度来比较,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据人体的一部分长度来确定的,(投影出示如课本77页插图)把中指顶端一节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扎).教师向学生介绍:面积的产生关于面积计量的产生:古时候,尼罗河两岸土地肥沃,人们生活幸福,可是,尼罗河经常泛滥,冲毁两岸的田地、房屋,使人们的生活受到重大损失.洪水退去,人们经常为了土地的分割而发生冲突,由此人们产生了计量土地面积的大小(即面积)的需要,这就是最早面积计量的萌芽.【演示动画“面积计量的产生”】(3)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介绍关于量的产生.(4)关于计量单位的发展、统一教师说明:在古代不同地区的人们采用的计量单位是不同的,人们交往起来很不方便,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发展成统一的精确的计量单位.我国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统一了度、量、衡的单位.我国原来使用市制的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有丈、尺、寸,质量单位有斤、两,面积单位有亩等,这些都在1990年废除了.为了更好的与世界接轨,我国现在法定的计量单位与国际通用的一致.(5)学生举例说出自己所知道常用的量?教学长度单位:(板书:长度单位)(1)教师提问:要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必须用长度单位来计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2)教师提问:1厘米、1分米、1米到底有多长呢?学生实践:找一找身体的哪部分与这些长度单位差不多?然后拿出直尺比一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些长度.)(3)教师归纳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4)练习:①估测一条线段的长度:a)说说你是怎样进行估测的?b)进行实际测量:长度是多少?为什么?(线段中有几个1厘米,这条线段就是几厘米)②3分米=()厘米 80分米=()米4千米=()米 120厘米=()分米小明的身高是135().数学书的厚度是12().从甲城到乙城的铁路长120().教学面积单位.教师提问: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什么的?使学生明确:要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必须用面积单位来计算.启发学生思考: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说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教师归纳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教师举例说明1平方千米、1公顷、有多大.教师归纳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教师指出:平方千米、公顷是计量士地面积的单位.4.学生讨论: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意义不同;进率不同)5.练习:(1)估测数学书封皮的大小.A.说说你是怎样进行估测的?B.测量书皮的长和宽(取整厘米数),计算面积,看与估测的结果相差多少.(2)填空: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800平方分米=()平方米4公顷=()平方米1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课桌的面积是30().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学校礼堂的面积是1200().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填写课本78、79页“常用面积单位表”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出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先目测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再实际量一量,把结果分别填在下表里,然后算出相差的数量.目测结果实际测量结果相差数量教室长教室宽3.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请同学帮忙解决实际问题.【演示动画“长度单位”】张老师要搬新家了,请同学们帮忙添置生活用张老师要搬新家了,请同学们帮忙添置生活用品:要为窗户添置窗帘、为写字台配上玻璃板、还要为单人床上配置床单.请同学们帮助张老师算算:每样东西到底需要多少呢?(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理解,在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窗帘、床单应该比实际窗户、床的大小要多一些,玻璃板的大小应与写字台的大小一样或略小一些.)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3.还有什么问题或补充的内容?五、布置作业量一量学校的篮球场或操场的长和宽,再算出球场或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板书设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教学探究作者:徐亚梅来源:《新教育·综合版》 2019年第12期徐亚梅数学教学的内容有很多,培养学生的“量感”就是众多教学重点中的一个,“量感”的教学属于“计量单位”教学的范畴,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体积大小、速度快慢、距离长短等形成独特的感知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形成“量感”。

一、引导数学对话,感知计量单位在“量与计量”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对话,在数学对话的过程中对计量单位进行深入化感知。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度单位”时,可以这样进行设计。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需要测量的物体,比如树苗的高度,板凳的宽度等等,那么大家会想到用什么来测量吗?生1: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

生2:用手指展开的长度来测量。

生3:用手掌的横向宽度来测量。

(学生亲自测量,得到结果:20厘米、2个手指展开长和4个手掌宽)师:对于同样的课桌,大家给出的测量结果却不一样,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生4:测量工具不一样导致结果不一样。

师:是的。

那么统一测量长度单位就非常重要了,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测量工具——“尺子” 来保证测量的统一性,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尺子上都有哪些东西?生5:数字、0刻度线、厘米(cm),还有小竖杠。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来引出使用尺子和统一刻度的测量优性。

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能够有效地形成“量”的概念,以此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创设生活情境,明确计量单位数学的概念和理论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提出的,数学的教育教学目的也是教会学生通过使用数学的工具来更好地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以此明确计量单位,促进他们数学学习的高效化。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利用多种感观进行“体积”概念的学习。

师:(拿出装有水的杯子)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我手里的这个杯子里装着水,那么还能给里面再加水吗?原因是什么?生1:能加水,因为杯子还没满。

小学四年级数学《量体重》教案的课堂实施及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量体重》教案的课堂实施及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量体重》教案的课堂实施及反思教案的课堂实施及反思一、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重量”以及它的测量单位。

2.学生能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并记录数据。

3.学生能够使用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述来描述测量重量以及重量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比较。

二、教学内容1.引入活动老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有趣的物品和它们的重量,引起学生对量体重的兴趣。

2.概念讲解介绍什么是“重量”以及它的测量单位。

3.操作演示老师可以在黑板上演示使用天平测量物品的方法。

4.小组活动学生分组,用天平测量不同物品的重量,并记录数据。

5.整合课程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并总结学习过的内容。

三、教学反思《量体重》这堂数学课程是小学四年级的一个必修课程,它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对于学生而言,这堂课程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数学内容。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程讲解中不仅要将简单的重量和重量单位的概念讲解得深入浅出,还应将课程设计得充满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物品去介绍它们的重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称重轻重球、魔术方块等小型和趣味性极高的物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量”的概念。

教师在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品的重量时,可以通过学生摹拟老师的动作来让学生参与其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测量过程。

在小组活动和课程整合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和记录不同物品的重量,并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述的形式来呈现出他们的结论。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让他们在课程中得到更好的体验和回报。

《量体重》这一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不仅是数学知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还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阶段。

教师要尽他们的最大努力去使这个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深入了解重量、测量及重量单位的概念,在轻松的氛围中从中得到乐趣和启发。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常用的计量单位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常用的计量单位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常用的计量单位二北师大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常用的计量单位二。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37页例题和第38页的“做一做”,我们将通过这些内容来学习常用的计量单位。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能够运用这些单位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计量单位问题。

2. 例题讲解:通过第37页的例题,讲解常用的计量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的计量单位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4. 讲解换算关系:通过第38页的“做一做”,讲解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等。

5. 课堂互动:让学生互相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计量单位:米、分米、厘米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的计量单位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如课本的长度是20厘米,宽度是15厘米。

2. 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答案: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换算关系的理解,是否还存在疑惑。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常用的计量单位,如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等。

能够运用这些单位来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计量单位问题,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计量单位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认识米和用米量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米的概念,认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米量的基本单位和计量方法。

3.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米量计算,并能够正确使用米量进行问题求解。

二、课前导入1.演唱《小米米》儿歌,引起学生对米的关注。

2.教师出示一包米,让学生观察,并请学生描述这个物品的特征和用途。

3.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煮饭时需要用到的米的数量和用途,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米的关注和认知。

三、教学过程1.米的概念和应用a)概念讲解:米是一种谷类食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食品材料。

b)应用分析:米可以做成各种美味的食物,如米饭、米粉、米线、糯米团等等。

同时,在农村,米也可以用来喂养家畜。

2. 米量的基本知识a)基本单位:1升米=1000克米。

b)计量方法:用米量勺或炊具自带的米量计量杯。

c)讲解米的单位换算,如1kg=1000g;1g=1000mg。

3. 用米量进行计算a)观察实物:教师出示一瓶米或一个标准的米量勺,并让学生观察。

b)训练计算:通过举例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用米量进行计算,如:如果用一升米煮饭,需要多少毫升水?4. 练习题a)判断正误: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 1kg米等于1000g米。

② 1升米等于100克米。

b)应用题:小明要煮一锅米饭,家里有2升米,请问小明需要准备多少毫升水?四、教学总结1.课程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提问,测试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

2.反思提醒:教师指出每个学生在本节课中的优点,同时也提醒他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加深对米的认识,熟练掌握米量计算方法。

五、教学评价1.正确认识米和米量的应用和计算方法;2.能够正确使用米量进行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加强对米和米量的认知,利用米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涉及到米的问题,为日常生活的煮饭和烹调带来便利。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量与计量的教学(同名3306)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量与计量的教学(同名3306)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量与计量的教学(同名330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量与计量的教学关键词:量与计量的教学,计量单位,进率中国历来把计量物体的长度称为度,计量物体的容积称为量,计量物体的重量称为衡,因此,人们把计量物体的长度容积重量统称为度量衡。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的发展,对计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范围也越来越广,无论各方面都离不开量的计量。

量的计量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量的计量的教学中应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一些常用的计量单位,形成计量单位的表象,熟悉道歉之间的进率,学会名数的简单计数能进行简单的测量。

一.小学教学中量与计量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有关量的内容;1.常用的计量单位:包括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等),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等),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等)2.相邻单位的进率。

3.名数之间的化聚。

二.计量单位的教学由于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计量单位少,特别是那些较大的计量单位,更是缺乏认识,在加上我校地处偏远的山区,所用的计量单位又与标准的计量单位不同,使学生更是难以分辨。

因此,要使学生获得计量单位的明确概念,首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观察测量等活动,使一些抽象的计量单位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从而获得较深的印象。

1.长度单位的教学:在小学数学中,主要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一下几点:(1)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

如在教学米以内的单位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及其刻度,用直尺量身旁的物体长度,从而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还可以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每个长度单位的大约长度,以帮助记忆。

在教学千米时,我也明确地告诉学生,学校的田径场每圈是200m,五圈就是1千米,让学生去田径场走一走,感受1千米大约有多远。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教学设计

《量与计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2、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常用的计量单位及进率。

教学难点:进一步建立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

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同学们上午好,我是你们的荆老师,那接下来的35五分钟,由我陪你们一起度过。

初次见面,老师想和你们交个朋友,交朋友那就要坦诚相待,来看,老师的个人资料!(出示图片)帅不帅?什么,大点声老师听不见,帅!老师就喜欢诚实的好孩子!继续看,姓名:性别,这个都看得出来。

身高八尺,八尺大汉,体重60千克,出生日期,爱好…,优点….,我感觉此处可以有掌声!好了,那大家看完老师的自我介绍,发现了哪些计量单位呢?有尺、千克….(板书),我知道大家见多识广,那大家还知道哪些计数单位呢?来。

准备10秒钟中,告诉我,每人必须至少数出两个来,…..(学生回答)有米,平方米,等等等。

(板书),但是大家看一下黑板写的,什么感觉,一个字——乱,两个字,非常乱!是不是?那要怎么办,分类整理呗!咱看看大体上这些单位可以怎样分类?时间的,质量的,长度的,体积的,面积。

先看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有哪些?1写2排3进率4总结规律根据这些步骤自己整理其他的单位。

2、小组合作来,给你们次表现的机会,俗话说得好,三个诸葛亮顶个臭皮匠,咱这么多小猪得多少皮匠呀!小组为单位,写出所有的计量单位,然后在我们的学案上整理出来,要求:分类整理,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考虑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因为时间关系,咱们分组进行,这样,神兽组的孩子们,你们整理长度和面积,灵兽组的孩子们你们整理体积和重量,魔兽组的孩子们,你们整理时间的!来,抓紧时间,gogogo!好了,时间差不多了吧?Ok没有?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you are clever!这个每月的天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牢牢记住,老师这里有两个方法,你们想学哪一个?想学第一个的举手?想学第二个的举手?就没人想两个都学?来看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可厉害了,江湖上失传已久,估计现在全国也没几人会,恰巧你们老师会。

关于计量单位的数学教案

关于计量单位的数学教案

关于计量单位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包括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计量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2. 面积的计量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 体积的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4. 质量的计量单位:克、千克、吨。

5. 时间的计量单位:时、分、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计量单位。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量单位。

3. 采用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计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讲解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计量单位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进行解决。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计量单位,了解不同领域中计量单位的使用。

2. 鼓励学生进行计量单位的创新设计,如制作计量单位的手工制品、绘制计量单位的漫画等。

八、教学资源1. 计量单位的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道具。

2. 计量单位换算表格、练习题等教学资料。

3.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案例,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共计40分钟。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计量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的使用。

十、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 1 克、1 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 1 千克=1000 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单元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 1 千克=1000 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单元教学难点: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主备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4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砝码、盐两袋,学生准备一枚2分硬币,一些物品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教材主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想知道什么?2.师介绍说明:斤、两是我国常用的单位,而“克”、“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的教案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的教案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的教案量与计量(十六)量的计量教学内容:教材第140~141页量的计量。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或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都要接触各种量,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例如长度、重量、时间等等。

每种量都有它的计量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量的计量。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我们所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板书;量计量单位)更加认识这些计量单位的大小及同一类计量单位相互间的进率。

(板书;进率)二、整理计量单位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量的计量?[接"量"板书:长度面积体积(容积) 重量时间]2.复习长度、面积和体积。

(1)让学生说说各是哪种量的计量单位,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追问:长度是指什么,它有哪些计量单位?(接"计量单位"板书出长度单位)请同学们比划一下或说明这些长度单位的大小。

什么叫面积?面积的计量单位你知道有哪些?(板书出面积单位)请同学们依次用手势比划或说明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

提问:你能估计课本封面和教室地面的大小吗?什么叫体积,有哪些计量单位?(板书出体积单位)怎样的正方体是1立方米?谁来用手势比划出l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

容积与体积有什么区别?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与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板书)(2)复习进率。

让学生填写第140~141页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进率。

提问:你能发现长度、面积和体积相邻计量单位间的进串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引导学生用面积、体积进率的推算方法来说明)3.复习重量。

(1)提问:计量物体轻重的是什么量?请同学们在第141页上从大到小填写出学过的重量单位和进率。

提问单位和进率,老师板书:计量单位。

(2)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称哪些物体重量一般要用"克"?请你举出例子。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数的认识与量的计量》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数的认识与量的计量》人教版

第九单元总复习《数的认识与量的计量》(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数的认识与量的计量、数的计量、图形的运动、统计与优化、解决问题。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相关的内容适当集中。

一方面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便于学生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

2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体验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的学习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概念、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相应的计算。

3.巩固有关四边形的有关知识,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并能读懂条形统计图,能从中获取必要的作息,感受数学优化思想,生活中无处不渗透着优化思想,体会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亿以内数读法和写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4课时《数的认识与量的计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和理解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与量的计量的复习。

关于计量单位的数学教案

关于计量单位的数学教案

关于计量单位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计量单位,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千米。

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公顷、平方千米。

3.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升、毫升。

4. 重量单位:克、千克、吨。

5. 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2. 难点:单位间的换算及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计量单位。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计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讲解长度单位:介绍米、厘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并进行实物演示。

3. 讲解面积单位:介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并进行实物演示。

4. 讲解体积单位:介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升、毫升等体积单位,并进行实物演示。

5. 讲解重量单位:介绍克、千克、吨等重量单位,并进行实物演示。

6. 练习单位间的换算:让学生进行长度、面积、体积、重量单位间的换算练习。

7. 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计量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评价。

9.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计量单位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意识。

3. 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计量单位,了解不同领域中的计量需求。

小学四级数学教案:常用的计量单位

小学四级数学教案:常用的计量单位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常用的计量单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的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6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常用的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以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1千克的物品,投影仪,重量单位表、时间单位表的投影片;将练习十八的第6题制成卡片。

教学过程:一、归纳总结重量单位1.导入课题。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要想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需要用长度单位来计量;要想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需要用面积单位来计量。

那么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需要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学生回答出需要用重量单位来计量后,教师导入课题。

我们今天就来归纳一下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

板书课题:重量单位2.复习重量单位。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引导学生答出吨、千克(公斤)、克。

现在我给你们一些东西(包括两分硬币),大家相互传着掂量一下,自己手里拿的东西大约有多重?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先感受其重量再说出大约有多重,以加深对1克和l千克的感知。

掂量物品,可让前后两排的四名学生为一组,相互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物品的重量。

掂量后,教师指名一些学生说说物品的重量。

然后问:你们以前称过体重吗?谁能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7此时若发现有的学生用多少斤回答,应及时予以纠正,以强化学生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指名两、三个学生回答后,可继续问:那么比千克重的单位有哪个呢?学生会答出吨。

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1吨重的东西吗?由此向学生说明:1吨是比较大的重量单位,我们人体是无法直接感受其重量的,只能凭经验估量或用衡器测量。

不过,我想问问大家1吨等于多少千克?(1000千克。

)请大家想想,假若你们每人的体重平均是40千克,那么多少人的体重加起来才能达到1吨呢?(25人。

)现在请大家将进率填写在教科书第86页上。

同时让一学生填写在投影片上。

订正时,教师可多指名几个学生回答填写的结果,并用投影映出正确的进率表。

3.做一做。

量的计量数学教案

量的计量数学教案

量的计量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教学步骤一、直接导入.提问导入: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教师板书课题)二、归纳整理.(一)启发学生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教师板书:长度质量时间面积体积(容积)(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1.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3.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思考: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教师说明: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依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计量时做到准确无误.4.练习.(1)在()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一枝铅笔长176()一个篮球场占地420()一张课桌宽52()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三)复习质量单位.1.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填写下表)2.练习.①10麻袋大米约1()②l个鸡蛋约6.5()③1棵白菜约2.5()④1名六年级学生体重是40()(四)复习时间单位.1.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填写下表)名称世纪年月日时分秒进率()年()月31日(各月)30日(各月)29日(年二月)28日(年二月)()时()分()秒2.教师强调:①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不像前两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那么有规律,要记牢、用准.②“小时”的单位名称按规定应记作“时”.3.思考.①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②21世纪从什么时间开始?4.练习.(1)一年有()个月,分成()个季度.(2)一个月分成()旬、()旬和()旬.一月的下旬是()天,平年二月的下旬是()天.(3)采用24时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时,夜里12时就是()时,也就是第二天的()时.(五)名数的改写.1.出示5米.(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名称)2.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3.填写例1.(1)3时20分=()分(2)=()吨()千克(3)3080克=()千克()克(4)5分40秒=()分4.练习.3千克50克=()克3千克50克=()千克3050米=()千米()米3050米=()千米2.4时=()时()分2.4时=()分2时40分=()时2元4分=()分三、全课小结.本节课整理和复习了哪些知识?在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时应注意什么?四、课堂练习.1.填空.(1)1米=()厘米(2)1公顷=()平方米(3)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4)1升=()毫升(5)1吨=()千克(6)平年的第一季度天数是()天.2.判断.(1)2000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2)1992年是闰年.()(3)数学课本长18分米,宽13分米.()(4)钟表上时针转动的速度是分针的.()五、布置作业.1.测量两件家具,记录各边的长度,算出表面积和体积.2.称出两件炊具的质量并记录下来.3.调查父母的出生年、月、日,算一算平年还是闰年?4.记录自己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六、板书设计。

计量单位的运算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计量单位的运算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计量单位的运算小学数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如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计量单位的概念:长度(米、厘米、毫米)、面积(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体积(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质量(克、千克、吨)等。

2. 单位之间的换算:如1米=100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厘米,1千克=1000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 难点:理解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计量单位。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单位换算的过程。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单位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计量单位的概念,如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各计量单位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总结换算规律。

4. 练习与反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及时反馈答案,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课后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成绩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计量单位及其换算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计量单位概念的理解、单位换算能力的运用以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体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量与计量教案
教材分析:
量与计量是人教版第八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关于量的计量知识采用分散编排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由近及远,由具体单位到辅助单位。

而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几册学生分散学习各种计量单位,对各计量单位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教材先简要的叙述了计量的产生历史,并让学生了解我国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的意义,然后对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重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并为后面学习掌握单、复名数与小数的相互改写及体积单位作好准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量单位产生的历史,加深对计量单位重要性的认识,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和时间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2、发展性目标:通过资料汇总,了解一些新的计量单位的产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各门学科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3、创新性目标: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本课力求通过网上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上网查询、收集信息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在网上建立聊天室,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情感目标:使学生知道量是在人们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受到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入一些新的计量单位,感受到最新科技成果与中国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相邻与不相邻两个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建立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重量单位的正确表象,熟知各种单位间的进率。

教法和学法:
数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课程的整合,这不仅需要课程内容综合,更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也就是要求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形成不同学科间的优势互补,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为了更好的探索这种综合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本课在教的设计上力图让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整合语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通过上网、回忆、学习、交流,掌握知识。


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在学的环节上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和整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教师的"教"应做到:
巧妙综合激发兴趣巧用资源鼓励生成参与协作引导发现
学生的"学"就能达到:
网上求知拓宽思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求方法体验成功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确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成语引路,体现综合
1、出示古诗。

成语:半斤八两、千钧一发、退避三舍、咫尺天涯中用到了哪些单位?
2、引导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在这些数字后面都用到了哪些单位?
3、教师质疑:为什么这些计量单位在现在的数学课本上很难见到?
4、学生上网查资料、找原因。

[设计意图]
在数学课上以语文知识引入,有效的增进了数学的亲切感,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上网查资料既增强了学生的上网操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

设计这一环节其实也是缘于相信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把学生置于主动探索的地位。

二、网上搜索,巧用资源,体现生成
1、教师质疑:除了"里、尺"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
2、学生分组,每组上网自由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那类计量单位的资料。

3、每组派一代表以最简炼的语句向全班汇报组内总结结果,组内其他成员可在其说完后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
"上网自由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资料",给学生以绝对的自主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获得不一样多的知识,新课标理念所要求的发展,是使不同的学生有各自应得的发展。

组内交流、总结旨在培养、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这些计量单位是怎样产生的?
展示图片,体现人文(课件)
5、教师引导:还有哪些新的计量单位不断产生?这些计量单位与我们的国家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想法?
纳米、计算机存储空间的容量单位mB、G、KB等。

请把这些想法在BBs中说出来,并要求同学们选取最有意义的在组内评一评。

这个设计突破了教材内容的限定,使得教材只作为教学凭借,巧用生成,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力求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增长探究能力,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开放的教学中做到教学与评价相结合,同时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数学当然姓数,数学有其本身的基础性,在同学们充分享受网上冲浪的快意后,利用同学们的学习激情,适时引导: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新的计量单位将会不断产生,要想使得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我们就有必要学好现有的知识,以创造出令世人景仰的`科技成果。

这时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顺势组织设置如下环节。

三、创设情境,整理知识,形成脉络
1、出示信件:晨晨给姑妈的一封信
2、同学们在自己的电脑上纠正用错的计量单位。

亲爱的姑妈:
您好!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您写信,应您的要求把我的学习生活情况向您汇报一下。

每天早晨18时30分我准时起床,吃过早餐步行去离家800千米的学校上学,路上大约用20分钟。

我们的小学非常美丽,校园占地大约30平方千米,我们的教
室宽敞明亮,来到学校我就开始在这个占地50平方分米的教室里读书,我想您听到我的朗朗书声一定会夸奖我的。

我现在长了好多,身高大约是143分米,体重也增加了许多,我猜想我大概有30吨重。

姑妈,我好想您,快放五一节假了,我4月30日乘火车去你家,4月31日到,您能到火车站去接我吗?
此致
敬礼
小明
4月12日
这里面都出现了哪些计量单位?这些计量单位各属于哪类?
板书:
常用的时间单位常用的质量单位
这些计量单位,学生都学过,可以放手让学生在电脑中进行纠错,在归纳和整理中如果出现问题,这正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缺陷,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补充、互相提问、互相讨论等方法查漏补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相互交流与质疑中,逐步完善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有两个意图:一是把枯燥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改为富有情境性"信件",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计量单位的印象,使得抽象的数学课充满了情趣。

更重要的是教者根据已往学生的出错情况,把这些平时容易出错的地方集中编制在一起,使得这些“错误”因“情趣”而可爱。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我们应该把学生犯错的过程看成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

利用学习错误及时引发观念冲突,能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角度,以另一种形式进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四、师生互动,再次升华,自我构建
1、出示"奇怪的等式"。

1 ()=10 ()
1 ()=100 ()
1 ()=1000 ()
1 ()=10000 ()
1 ()=1
2 ()
1 ()=7 ()
1 ()=4 ()
1 ()=3 ()
2、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试填,汇报答案。

3、教师质疑:这些题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填写的?
4、每名学生出一题并发送给教师。

5、老师也出一些题目发给你们。

72小时打一个字(晶)24小时打一个字(旧)
[设计意图]
以"奇怪的等式"复习进率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善于从多角度归纳总结知识,形成知识的能力。

通过设置有趣的猜谜题使学生再次感知知识的综合性;让学生出题,使学生能够站在高度去审视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将自己的知识在头脑中再加工,再反馈。

网络教学便于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新知,也便于教师很快地反馈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网上聊天,互评互促,实现反馈
请学生将本节课感触最深的话在"聊天室"中说出来。

让学生把把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在网上表达出来,以实现学生的有效评价。

总之,整节课设计立足发展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打破常规课时分割带来的知识传授的人为割裂,把学生置身于一个开放的网络式学习环境中,资源不断,生成无穷,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有了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澄清的体验,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