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研究发布时间:2021-09-29T03:20:15.72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5期作者:徐祝青[导读]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语文学习不仅要求掌握母语的应用,还要求通过阅读大量文学作品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处在少年向成年转变的阶段,心理尚未成熟,尚处在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时期。

徐祝青浙江省慈溪市浒山中学?315300摘要: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语文学习不仅要求掌握母语的应用,还要求通过阅读大量文学作品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处在少年向成年转变的阶段,心理尚未成熟,尚处在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时期。

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份职责,就是以语文教学为工具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价值观;渗透;人文素养;1引言当前,由于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各种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社会生活反应出来,金钱至上、自我享乐主义这样消极的价值观也在社会上开始泛滥,一些人将信仰、道德抛至一边,去追求财富,自我享乐,加强价值观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而根据价值观养成特点,中学时期是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更加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对学生价值观渗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观语文学科一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亦早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应重点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其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追求完美人格的塑造等,简单讲,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价值观培养,要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的学习,在加强人文修养的同时进行[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人格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育人之道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表达工具,而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中领悟语言的魅力和力量,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热爱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色彩,引导学生去领悟情感,例如用心品味课文中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引导学生在感受中领悟生活的情感价值,进而引发内心的感悟和共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需要注重道德教育。

语文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汉字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古诗词中也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行为来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讲解寓言故事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引导学生学会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格。

其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需要注重智慧教育。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智慧去认识世界、把握真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课文中的知识和智慧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千世界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学会用智慧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讲解寓言故事和历史典故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要学会思辨和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需要注重文化教育。

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汉字和阅读经典,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修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语言技能之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和思想,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尊和自信心以及情感教育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纯粹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自主思考。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讨论、辩论、写作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正确的表达方式和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自信和热爱。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激励,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朗读诗歌、背诵经典文学作品等,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和力量,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引导他们去感悟、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关心、体谅和帮助他人。

通过开展一些感恩教育和互助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他人的关爱和帮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包括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尊和自信心以及情感教育等方面。

只有在这样全面的教学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让他们成为有情感、有素养、有思想的合格公民。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语文教学中,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工具训练,又要搞好人文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素质,这是语文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认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一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要教会学生如何思维,三要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与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做人”的问题。

学校教育对人的个体发展的作用,其本质是培养健康人格。

开设语文课的本意在于通过名篇佳作的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进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句话,就是为了“人和发展”。

在这一点上语文在各学科中尤占优势。

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做人,语文教学就是教文育人。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人文性皆重要,不可机械割裂,二者应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二、继承传统,接过人文教育的接力棒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

我们面临着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双重挑战。

在人才培养上,不仅是知识、人才的竞争,也是道德素质的竞争。

不能忽视因物质的丰富而出现道德堕落、人生奋斗目标丧失的现象,要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教育在重视科学教育时,还要十分重视人文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并使二者结合渗透。

《大学》一开篇就提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是说对人性觉悟的期待,进行道德教育的目标,不只在于建设一个道德性自我,还应由独善其身而兼善天下,即后来儒家所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对于我们今天培养人才而言,就是要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陶冶其高尚情操。

《大学》接着还指出:“一切皆以修身为本”。

是说,一切的一切,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这“修身”理论,在后来孔子的《论语》中也可看到:“吾日三省吾身”。

“修身”的核心在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修身”的精神就是要修己安人,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忠恕”,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推己及人。

以语育人 以文化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以语育人  以文化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2.06《统编本教材同步教案集》(1-6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文|杨再隋面向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置身不断变革的社会大环境,在课程改革的紧锣密鼓声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正式颁布了。

这是我国语文课程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由于“课标”是指导教学和学业评价的依据,也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所以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新课标”的理念和策略,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当下的必修课。

“新课标”在2011年版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表明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新课标”完全认同2011年版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新课标”基本沿用了2011年版课标的提法,即“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两相比较,新课标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更全面、更准确地阐明了新时代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新人,学生从小应打下什么基础。

“新课标”还沿用了2011年版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的理念。

老师们耳熟能详的2011年版中的金句,也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如“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等等。

其他,如学段要求基本不变。

以第三学段为例,“新课标”对学生识字能力的要求和2011年版课标要求相同,即“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

论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意义

论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意义
培养 思想上应 情注其 中, 意蕴其 内 , 而发挥语 文学科 从
也把培养学生 的人格放在首位 。 学校人格教育要落到实 处 , 须重视学科 教学的育人功能 , 为人 文学科 , 文 必 作 语 学科 在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 的优势 。 有利于发掘汉语传统文化的精 华


我 国传统 的语文教育的精华 就是一种人格教育 。 我 国古代 的教育 可 以说 基本上是 以语 文学科 为主 体 的教 育, 而其实质是以人伦教 化为核 心的道德教育 。 言志 , 诗 文 载道 , 是通 过学习礼乐 诗书 、 经史典 籍等 “ 文 教材 ” 语 为核心的道德教育。 生有一定 的应对 、 学 颂诗 、 作文 的能
想 , 习吸收其有 益经验 , 学 赋予 符合今 天时代 要求 的崭
新意义 , 能谱写语文人格教育 的新篇章。 就
二、 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塑造人格的功能 进行语 文人 格教育有利于发挥语文 濡染性 的特点 。 语 文人格教育是一个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它不 同于人格辅导课 中的理论说教 , 它是根据语 文教育规律 和文道统一 的原则进行 的 , 是在 不知不 觉中渐进式或 累 加式地使学生产生 内在 变化的过程 。它通过 文字风力 、
训 练场 , 而使语文教学 坠人 “ 具主义 ” 从 工 的泥潭 。因而
导致 了语 文失 去了它应有 的生机 与活力 , 也使学 生丧失 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 这显然与语文教学 自身发展规律相 违背 。 正如于漪老师说 的要 “ 教在今天 , 想到 明天 ” 只有 。 将“ 育人” 的思想贯穿在 “ 教文” 的过程之 中 , 通过 “ 教文 ” 达到 “ 人 ” 目的 , 过“ 育 的 通 育人 ” 提高 “ 教文 ” 的功 效 , 只

于漪对语文教学实践的贡献

于漪对语文教学实践的贡献

于漪对语文教学实践的贡献基于对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性质和特点的认识,于漪认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人,语文学科就是要树立‘育人’大目标,既教文又育人,要全面培养学生。

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努力争取做个教育家,做个‘育人’的专家。

”《于漪全集》21册中,有专论课堂教学4册、阅读教学3册、写作教学4册,具体说明了教文育人的理念和做法。

于漪说:“语文教学讲究思想性、科学性,还须有一定的艺术性。

”这里重点谈谈收入《于漪全集》语文教育卷中的专著《语文教学谈艺录》关于语文教学艺术的研究。

我国语文教学艺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王牧天著《语文教学艺术》、符策震著《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徐绍仲著《中学语文艺术探胜》是最早出版的一批关于语文教学艺术的著作。

这些著作或是从教师备课、讲课和写作指导方面讨论了语文教学艺术,或是重点讨论了中学语文课堂开讲的艺术、提问的艺术、讲解的艺术,或者只是对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篇目进行文本分析。

20世纪90年代,语文教学艺术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柳印生著《语文教学的辩证艺术》,韦志成著《语文教学艺术论》,杨九俊著《语文教学艺术论》,钱梦龙著《导读的艺术》,蔡澄清、陈军著《语文教学点拨艺术丛谈》,欧阳代娜、王文琪、戴汝潜著《欧阳代娜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孙春成编著《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等。

这些著作,或是阐释语文教学的辩证法,或是建构语文教学艺术论的体系,或是专门探讨某种教学风格、模式或方法,或是针对语文教学中的某些现象或问题的短论与随笔。

与上述著作不同,于漪的《语文教学谈艺录》共12章,涉及语文教学本体论、目的论和教学境界、教学目标、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主体等方面,每章由3~6节构成,每节既独立成篇,又与所在章乃至全书构成一个整体,看似未建构语文教学艺术论的体系,其实又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反映了于漪对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思考,凝聚了于漪语文教学的情感和智慧,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语文教师育人工作计划

语文教师育人工作计划

语文教师育人工作计划一、教师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使命。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情感态度。

教师育人工作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心设计的教育计划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师育人工作的基本任务1、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2、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的发展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塑造学生自信、勇敢、坚毅的人格三、教师育人工作的方法和策略1、注重情感教育通过启发式教学和生活化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文学和人文情感的爱好和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情感问题,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

2、注重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愿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和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劣势,正确看待自己的过失和缺点,培养他们自尊自信的人格。

4、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自主行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教师育人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安排1、设计生活化的情感教育课程注重情感教育,设计一系列的情感教育课程,通过绘本、故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2、辅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通过阅读课、写作课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开展生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真实的社会活动,如助人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4、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扰,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和人格教育”

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和人格教育”
【 科学管理 】
如 何在语 文学 科教学 中渗透“ 人文和人格教 育”
肖海 双 ( 河北省青龙满族 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 河北
青龙
060 ) 6 5 0
摘 要: 文教 育就是教 文育人 , 语 人格教 育才是语 文教 学的最高境界 。要进行 爱 国主义教 育 , 培养 学生爱国情
感; 进行诚信 与责任感教育 , 学生责任意识 ; 团队教 育 , 学生团结协作 能力 ; 培养 进行 培养 进行创新教 育, 养学生 培
教 育 , 义上讲 , 指增进人 们 的知识 和技能 、 广 是 影 响人们 的思想 品德 的活动 。我们现 在语文教育 的性质 定位在 了工具教育 、 知识教育 、 能培养 上。所 以, 技 语文 教学注重学生写作 、 阅读 等技 能培养 。但实际上语文教 育不仅是语文技能 的培养 , 同时还是人 生观 的教育 , 没 有人生观教育 的语文是 不存在 的。语文教育在形成 人 生观 的过程 中 , 发挥 着重要 作用 , 特别是 中学语 文 , 是 个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关键 时期 。因此 , 语文教育所 发 挥的作用绝不低于政治教 育 、 道德教育 , 因为语文 中价 值观是潜在的 、 渗透性的。 现在的 中小学生 ,将 在不久 以后 的社 会上发挥 重 要作用 , 如果我们现在不对 他们加强人格 教育 , 那么 我 们的教育注定是失 败的教育 。因此 , 学校教 育教学 中 在 渗透健全人格 的教育尤 为重要 。那 么 , 么是人格 呢? 什 所 谓人格 , 应是思想 、 品德 、 情感这三者 的和谐统一 。针 对 学生的身心特征 , 以培养 学生探索能力 、 社会交往 品 质 、 同合作精神等 为内容 的教育 。 的核心是让学生 协 它 学会 做人 , 培养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 的健全人格 。 在 多年的语 文教学 中 , 感受 到 了种种 困惑 : 现在 自 上 而下大讲 课改 , 而学生在考试 中 , 简单 的诗文都默写 不下来 。写一篇 颂扬 真善美的文章 , 尽了脑 汁也无从 绞 下手 。 由此 , 笔者深切地感 到 , 加强语文教 学过程 中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 和人格 培养和教育势在必 行。语文教 育就是教 文 育人 , 人格教育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 文将从 以 本 下几 方面谈 如何在语文学科 教学 中渗透人 文和人格教 育。 ・ 深入细 致地挖掘教材 中蕴含的人 文和人格教

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论文]

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论文]

浅论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摘要于漪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代名师,始终用真心对待自己的事业,她通过不断地努力与探索,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摸索出了自己的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文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语文教育观、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灵魂以及语文教育的艺术等方面对于漪语文教育思想进行全面论述。

关键词于漪语文教育观语文教育思想情感教育教学艺术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1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教文育人思想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教文育人思想。

她在1978年率先提出了“教文育人”的主张,她认为“语文教师教学生‘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础训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与此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

语文教师要树立鲜明的‘育人’目标,‘教文’要纳入‘育人’的大目标中”。

在这一思想的总领下,于漪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包括教文育人的教学观、教文育人的教师观、“目中有人”、“弘扬人文”、“情境说”和“思维训练说”等。

纵观于漪教文育人的所有理论,都离不开“育人”,于漪始终把“育人”放在语文教育的第一位,认为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于漪“弘扬人文”思想的提出,使她教文育人思想趋于完善,在“工具性”的基础上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并认为这是语文学科之所以能“育人”的根源所在,使“教文育人”的思想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

2 于漪语文教育观于漪的语文教育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全面育人观。

于漪认为,语文学科要树立“育人”大目标,既“教文”,又“育人”,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第二,语文整体教学观,即以这整体性为系统性质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念系统。

第三,自我塑造观,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教师自身提出的。

其中,“语文整体教学观”是重点。

所谓“语文整体教学观”,在笔者看来就是要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语文教学,用联系的眼光去认识每个语文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浅谈于漪以文育人教育观

浅谈于漪以文育人教育观

浅谈于漪以文育人教育观作者:王丽红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8年第11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语文学科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渠道,语文课堂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阵地。

语文教育如何改革?上海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以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亲身感受发表了深刻见解,我有幸在上海知行中学聆听了耄耋老人的谆谆教诲。

于漪老师认为,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语文千万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

语文教育要教文育人,为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服务,要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功能,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国家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德才标准指导今日之教学。

我十分赞同于漪老师的观点,我认为育人是语文学科的灵魂,如果语文学科培养了学生高水平的文学素养,却成就了一个无利于国家无利于社会的人,语文就长出了毒苗,开出了毒花,结出了毒果。

育人是语文的本质。

语文的工具性和文学性是统一的。

文学性就好比是语文的外衣,如同树木的花朵,点缀者美丽;而工具性就好比是树的根脉和养分,是树的生命。

好的文章吸引我们的无非是文采和思想,“言之无文,传之不远。

”缺少了文采,就流传不远;缺少了思想,就变成了无本之木,。

语文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担负着民族精神继承和发展的历史重任,如果把语文课上成文学鉴赏课,就等于只欣赏花朵;如果上成词句语法分析课,就等于剖析叶片细胞的组合。

这两种教法都不可取。

语文是一棵树,语文课就要上成启智课,人人争做蓬蓬勃勃枝繁叶茂的育人课。

新中国建国不足百年,陈旧的思想依然有强大的势力和强大的惯性;加上国际交往日趋频繁,各种思想都很活跃都有市场,它们都借助文字以文章的形式冲击者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自我,拥有自己内心的强大,就无法做到自信和从容。

当今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体现。

语文教学中的教书育人

语文教学中的教书育人

语文教学中的教书育人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诸如认字识词、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语言表达、语法修辞等。

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为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塑造健康的人格也是语文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虽然语文教学以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但是,“文以载道”,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社会性,尤其是其思想性又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育人”、实施德育,这就是“教书育人”的原则。

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完成学业后要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更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德育渗透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

教学目标主要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三大块。

教师不光要注重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多少,培养了哪些能力,更要注重德育目标的渗透。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需以课文为主要工具。

在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德育目标的落实。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笔者确立了如下德育目标:使学生受到“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即将结束该文章教学时,我让学生讨论了应如何对待一些中外文化的问题,学生们虽然各抒己见,但最后大家都明白了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能够区别对待,会正确地批判、分析或继承。

讲授《项链》这篇小说时,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学生们普遍能说出“爱慕虚荣、贪图享乐”这一特点。

抓住主要观点之后,笔者并没有结束对这个人物的评价,而是鼓励学生继续思考“从另外一个角度,还能看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时,学生就能从正面来分析评价这个悲剧人物:“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不轻易被厄运压倒”等。

这样一来,就培养了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学生明白任何人或事都是有两面性的,作者在批判这个悲剧人物的同时又给予了同情与赞赏,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或与社会环境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1. 引言1.1 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是传授知识和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之一。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良好的语文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通过全面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育人之道,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育人之道的意义育人之道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感受到美的力量,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朗读、背诵、写作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其情感修养,使其成为品德高尚、热爱生活、有责任感的人。

育人之道还包括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语文是传承和表达文化的工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世界观。

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写作作文等活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善,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只有在正确的人生观的指引下,学生才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育人之道的意义在于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可靠、有担当的社会栋梁。

只有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和提升。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 教文育人

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 教文育人
回来后 我又 指导他 们开 头 、 尾 的不 同写法 。这样 , 结 他们 写起 来 的
文 章就会 有 血有 肉 , 人一种 身 临其境 的感 觉。 给
总之 , 作文 教学不 是件 容 易的事 , 教师 必须 在教 学理 论 中不断
探索, 在教 学实 践 中不 断反 思 , 断总 结经 验 , 能不 断提 高 个人 不 才 的 教学水 平和 教学效 率 。 ( 山 市丰 润 区任各 庄镇 术各庄小 学 ) 唐
也没 梳 , 着发就 在 后 面追 , 边追 边 喊 , 散 我 妈妈 也 边跑 边 抹 泪 。到
学 生有丰 富 的生 活 , 写作 才能 有不 竭的源 泉 。在课 外 活动 中 。 我组 织 学生 进行访 问、 温 暖 、 送 参观 李大 钊 纪念 馆 、 开展 各 项有 趣 的 比赛 活 动等 。 富多彩 的生活 , 了学生 写作 永枯 竭的源 泉。 丰 成 例 如, 有一次 , 带他 们 去 游野 外 , 叫他 们每 人带 上 一本 笔记 本便 我 并 于 记录 。 求他 们 留心 观察 每 一处 景 物 。 要 而且 注意 过 渡甸 的作 用 。
二 、 注重 学以致 用 。 要 结合 实际及 时指导
中去 , 让学 生在 模仿 中学 习作 文。 除此 以外 , 常结合 课 文进 行片 还
断 练习 , 把课 文 中的习作例 文 作为范 例进 行仿 写。
四、 开展 课外 活动 指导 工作
小学 生 的知 识 有一定 的局 限性 , 师结 合 课 文和 生 活实 际 及 教 时指导 很 重 要 。大 家 都知 道 《 里 长 街送 总理 》 一 篇 包 含 深 情 十 是 的文 章 , 在教 完 这 篇课 文 后 , 行 了一 次 “ 思 念 的 X X” 主 我 举 我 为 题 班会 活 动 。要 求 学 生把 自己最 思 念 的 亲人 ( 管 是生 离 的 。 不 还 是 死 别的 ) 用几 句话 描 述 出来 。 同 学们 踊 跃 发 言 , 中有 一位 女 其 同学是 这 样 说 的 :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 是 啊 。 眼 间 一 年 的 中秋 “ , 转 节又 到 了 , 半年 前 与妈 妈分 别 的情 景 又浮 现在 我 的眼 前 。记 得妈 妈 要 去广 东 的前 一 天 夜 晚 , 总跟 在 她 身 旁 , 出 去 我跟 着 , 我 她 她 睡 觉我伴 着 , 且我 还 紧 紧地 捏 着她 的 手 , 怕 她 即 将 离去 。第 而 生 二 天 , 早 早 地 起 床 了 , 现 妈 妈 提 着 包 已 跑 出 了 家 门 , 连 头 我 发 我

语文学科育人价值

语文学科育人价值

语文学科育人价值引言语文学科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起着关键作用。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汉字和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和交流能力。

本文将探讨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价值,包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素养、文化自信以及培养优秀公民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学科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语文学科的写作训练也能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语文学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丰富情感体验,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可以引起学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同理心。

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知到不同文化下的情感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文学科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语文学科教育不仅仅注重学习汉字和语法知识,还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语文学科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语文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和社会伦理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可以感知到人类价值观念的不同,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语文学科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法治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素养、文化自信和责任感,语文学科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育人宝典——语文教学内容中的育人教育、情感教育

育人宝典——语文教学内容中的育人教育、情感教育
沃土 。
教育 心灵 【 中图 分 类 号 】 G6 4 2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1 0 — 0 1 7 8 — 0 1
我 们 的 现 实生 活 中所 起 的角 色 。然 后 和 同学 们 一 起 探 讨 了钱 的” 经济学脉络” . 指 出了” 知识经济” 时 代 经 济 发 展 的新 情 况 , 对” 钱” 带 来 的 问题 和 ” 钱灾 ” 要特别 注意 , 我 们 的头 脑 要 保 持 清醒。 四、 在 授课 时 抓 住 组织 纪 律教 育 、 诚 信 职 业 教 育环 节 。 渗 透 教 育 技 工 院 校 的 学 生毕 业 后 就 走 上 工 作 岗位 ,对 学 生进 行 职 业 教 育 和 组 织 纪 律 教育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所 以我 在 教 授 ” 员 工 守 则” 一 文 的 导入 用 的 是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的故事 , 引 出 大 家 都 很 熟 悉 的 邱 少 云 烈 士 在 烈 火 焚 烧 中严 格 执 行 军 队 的 纪 律 . 志 愿 军 才 取 得 了 对 敌 作 战 的 胜 利 的 故 事 说 明 遵 守 纪 律 的 重 要。 又 列 举 了 重 庆前 公 安 局 长 文 强 违 反 国家 的 法 律法 规 . 因 受 贿 1 2 1 1 万元 、 包 庇 纵 容 5个 黑 社 会 性 质 组 织 、 1 0 4 4万 巨 额 财 产 来源不 明 、 强奸 , 数 罪并罚 , 被 判处死 刑 , 剥 夺 政 治 权 利 终 身, 并 没 收 个 人 全部 财 产 的案 例 。 旨在 教 育 学 生 : 在 现 实 世 界 中, 我 们 的 规 矩 大 到 国家 的法 律 法 规 , 中到公司员工 守则 , 小 到 家规 ,我 们 同学 要 想 做 一 个 合 格 的 公 民 ,必 须 遵 守 这 些 规

“化人以语,育人以文”的语文教育观

 “化人以语,育人以文”的语文教育观

“化人以语,育人以文”的语文教育观作者:陈丽英来源:《师道·教研》2020年第12期从古至今,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社交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

现代化的社会管理和社会进步都需要大量的文科实用型人才,而培育文科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在于语文教学。

一、我的语文教育观一个人的成长必须有一套正确价值体系,不然,即使丰衣足食也未必会感到真切的幸福,绝顶聪明也可能走上歧途而亲手葬送自己。

在语文课堂上,教给孩子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做好“文化育人”方面的引导工作,我始终坚持并践行“化人以语,育人以文”这一语文教育观。

二、如何实现语文学科“文化育人”(一)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学处于核心地位,在教学工作实践推进中,许多学生不能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把这些还处于“游离状态”的学生带到核心位置。

(二)语文学科“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1.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人文资源小学语文教材涉及面广,反映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的选材特别多,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把课堂的教材学习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教材人文资源,对课文内容加以整合、优化。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走进作家内心,因生而教,因势利导,净化学生心理来启发、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人生、人性的评判与深思,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进取的人生观。

2.抓好课前三分钟的说话训练课前,我都会让学生进行两三分钟的说话训练,让学生评述周围发生的事,或评述已学的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3.创设身临其境的情境,引发反思反思是品德完善的重要措施,也是纠正错误的良药。

如,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文时,我插入了小视频——“人类的哭泣”。

该视频呈现的是地球遭人类破坏后,人类自食苦果的大量事实。

这些事实让学生触目惊心,他们为地球的现状而沉痛、担忧、愤慨、呐喊,同时也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这样一个事实,这样便会更懂得珍惜大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书育人的语文

教书育人的语文

教书育人的语文语文是一门包含“教”和“书育人”两个方面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核心科目之一。

教书育人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语言交流中思辨、感悟,让语文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教书方面,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故事、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妙和文化的力量,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策略,例如朗读、讲解、解读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名著、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名著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

在育人方面,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学生在学习中应当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价值观、文化内涵以及人物形象等,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安排讨论课、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辨别真伪、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和文字表达技巧,才能更好地进行写作。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写作方法、布置写作任务、批改作文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写读后感、作文等形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教书育人的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是学习文字、语法和修辞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朗诵、演讲、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外口头报告、诗歌朗诵等任务,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并逐渐提高自信心和表达技巧。

总之,教书育人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于漪教文育人思想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于漪教文育人思想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于漪教文育人思想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发展郑莹莹(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于漪作为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从复旦大学毕业至今,已经在教育领域耕耘近70年,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育思想。

其中,她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教文育人思想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

本文将简要梳理于漪的教文育人思想的内涵,并探寻该思想对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于漪;教文育人;继承与发展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3-0013-021于漪教文育人思想的提出和内涵20世纪60年代初期,于漪提出教育应“目中有人”的观点,强调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

在此观点的基础上,1978年,于漪在语文教育界最先提出教文育人的重要思想,主张“教文”要以“育人”为目标,既教文,又育人。

作为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教文育人思想体现了于漪老师对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性质的深刻认识[1]。

教文,即发展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育人,即在语文训练中融入思想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因此,她坚决反对把教文和育人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的做法,主张语文教学既教文,又育人,把思想教育融入于语文训练之中,使学生的思想水平和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获得双提高[2]。

在教文育人思想的指导下,于漪主张语文教师在钻研课文时要把握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的辩证统一。

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缘文释道、因道解文,将思想熏陶与语文训练结合起来,既要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要使学生具有美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学、审美、文化等方面的素养[3]。

2于漪教文育人思想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教文育人思想是于漪基于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而提出来的,自春秋战国到近代以来的教育观都对于漪教文育人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1批判继承与发展重视德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的思想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多主张教育应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既重视道德教育,又不忽视知识的传授,但仍以道德教育为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实施人格培养
李子垭小学刘春华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全新时代,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蔡元培曾说:“教育的第一宗旨就是加强教育,培养学生人格”,但当代教育的某些功利主义,使语文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对学生的智育培养,而对德育较为忽视,如何在语文教育中达到德智并举,如何在语文素质教育中贯穿人格教育,将是语文教育值得研究的课题。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育中进行人格培养呢?
众所周知,语文是工具学科,但语文又不仅仅是工具,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高尔基也曾提出“文学即人学”。

语文学习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

其中学做人就是人格培养,那人格又是什么呢?
心理学中的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能力、气质、兴趣、爱好倾向等,它们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完成巩固的。

健康的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理性、意志、情感的统一,是人的个性朝着健康方向充分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健康的人格是理想的人
格,是健康的自我。

人格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接受各种教育逐渐形成的,必须依靠教育的培养。

语文素质教育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素养,还有一重要任务就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语文素质教育的人格培养,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上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的学习中,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等,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积淀着中华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因而语文素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具备竞争的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具备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文字,继承优秀文化成果,还应弘扬人文精神,培养民族意识,丰富学生个性,塑造完善学生健康人格,达到文道合一。

因而,人格培养是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

立足教材,搭建平台
语文教材经过新课程改革,内容丰富,层次清晰,涉及面广,注重在教材中融入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文本内容更易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

因而,对学生的人格培养需立足教材,在教材中挖掘提炼资源,通过各种方式采取多种教法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知,在对字词句的认识、文本的理解中感悟真、善、美的真谛。

在这个平台上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意识,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情感调动来培养人格
刘勰曾有“情者,文之经”,“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这表明学生情感受到触动,才能感受到文本的精髓。

健康的人格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热爱祖国,尊老爱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等,即对传统优良品德的继承和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求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某些问题客观公正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文本非常多,如《邓稼先》体现出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背景》流露的父子深情;《散步》展现的尊老爱幼,家庭美德;《老王》的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等等。

这些课文的人物形象闪耀出忠于祖国、尊老爱幼、勤劳勇敢,谦逊善良……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多种教法,以情染情、以情燃情激励引导学生生成对祖国的忠诚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学习工作的认真,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等等,从而促进学生人生态度的正确确立。

如孙犁的《芦花荡》开篇点染战争气氛,烘托抗日军民的精神境界,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对语文情节分析时,对主人公的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智勇双全的性格剖析和让人解恨的战斗,让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油然而生。

反之,自私、懒惰、骄傲等不良性格就会产生,那教育就彻底失败了。

在知识技能的学习应用中培养人格
语文知识的教育,除了对字词句的认识、理解外,还包含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的教育。

但语文教育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在认知的同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进而深化成自己的思想。

如果学习之后,不懂得运用,就会导致“课堂上激动,下课后心动,课后就不动”的尴尬局面,达不到教育的真正效果。

而语文对知识的运用重要的一部分
就是写作,在写作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谴词造句和谋篇布局,还应引导学生“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将正确的审美情趣和人生价值观融入到写作中,使语文知识的运用与人格培养和谐统一。

如《成长的烦恼》、在写作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使他们将祖国文化的精髓、伦理道德的结晶、真善美的典范在语文知识的运用中正确地展现出来,进而升华思想文如其人。

魏书生也说过:“作文教学的源头,就是雕塑学生的生灵”,由此在语文知识的具体运用中,让学生学习巩固知识的同时又培养出了健康的人格,何乐而不为?
总之,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健康人格,做到文道的和谐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