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洛阳诗韵》word教案
《洛阳诗韵》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高教版】4
•
2、不要看书,要看老师的眼睛
•
只要老师不是在一味地读教材,那老师的“话”就不可能和你低头看着的教材上的“文字”一致。头脑聪明的学生,也许能做到既集中精神听老师的话,又集中精神看眼前书上的内容。可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学生都做不到这一点。
情思。 • 4.品味“洛阳诗韵”的内涵和洛阳博大精深的美,增强对中华民族悠久
灿烂文化的热爱。
洛阳诗韵
叶文玲
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中写下这句话, 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
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了一颗 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璀璨(1)的一颗。
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 明媚动人的笑靥(2)。不不, 洛阳就是洛阳,洛阳是 历史厚重的馈赠(3)和沉积, 从洛阳发掘的文化遗产, 足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灿 烂的精神财富。
—
洛 阳 诗 韵
叶 文 玲
• 作者介绍 • 题解 • 课文内容 • 字词 • 内容分析 • 写作特点 • 课堂练习 • 小结 • 板书
作 者 简 介
叶文玲,1942年生,著名女 作家,长期在河南工作,曾任浙 江省作协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 说《无梦谷》、《秋瑾》、散文 集《不了情》等。
题解
本文选自《叶文玲文集》,是一篇抒 情散文。
课堂练习
• 1.作者认为“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对 “特殊的况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 洛阳地理、历史情况与其他城市不同。 • B. 洛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 C. 洛阳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 • 灿烂的精神财富。 • D. 洛阳有悠久灿烂的文化。
• 2.选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
①选取的典型材料是什么?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
平凉理工中等专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学工作页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者课题洛阳诗韵总课时 2 课时 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疏通文字。
2、体味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笃诚的崇拜”之情。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横向思路、总分结构;先抒情、后记叙。
教学重点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笃诚的崇拜”之情。
教学难点“特殊的况味”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感知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人的情感,缱绻qiǎn quǎn流动如清泓、如琴弦。
有时候,当一个人去游历某一个地方,被这一处的山水、人文的某些元素,深深吸引的时候,这一方异乡的水土,就成了他记忆中最深的烙印,镌刻在他的心里。
有时,当悠悠情思在记忆的河流中浓得化不开时,他们就情不自禁地把一腔眷恋倾注笔尖,寄情于纸上。
不是吗?范仲淹登岳阳楼而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豪情;苏东坡游黄州赤壁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而徐志摩视“康桥”是精神依恋之乡,“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和学生一起回忆,尽量让学生说)现代作家叶文玲,怀着对故都洛阳如痴如醉的感情,写下了散文《洛阳诗韵》。
2、洛阳简介:洛阳是我国七大故都(西安、汴京、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之一。
位于河南省西部(见地图),因地处洛水之北而得名,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夏、商、西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九个皇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2000多年,占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五分之二,号称中国的九朝古都。
特别是东汉、魏晋、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政冶、经济、文化中心。
有“花都”“诗都”之美称。
汉唐时,“城池雄伟,宫苑壮丽,为天下之冠guàn”;“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
足见洛阳当年之辉煌。
今天,作为历史名城的洛阳,她给我们馈赠(kuì zèng把财物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一般是附带品)了哪些文化遗产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欣赏叶文玲的散文来神游、读解洛阳吧!3、朗读课文,疏通文字笑靥xiào yè 况味kuàng wèi:情形和情味。
洛阳诗韵说课稿-虞春艳
《洛阳诗韵》说课稿抚宁职教中心虞春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篇目是叶文玲的《洛阳诗韵》。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本文是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我国现代女作家叶文玲。
作者怀着对洛阳“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从古、美、绝、奇等不同侧面选取典型材料,描摹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名城,情思悠悠、文意深长,激发人们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文选材、组材的方法,清晰的思路可以为学生写抒情散文提供一个范例。
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欣赏散文”的学习重点,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
2、理解“洛阳诗韵”的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3、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的挚爱之情。
能力目标: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的情怀。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
2. 理解“洛阳诗韵”的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难点:理解“洛阳诗韵”的特殊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的情怀。
四、说学情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职高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差异性很大,学生入学的起点不高,不少学生语文基础很差,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大,学习较被动。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该没问题,但体会散文中的情感的能力不足,因此,我将采用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上采用问答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课件展示。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是唐代诗歌史上的一部文献,记录了唐代洛阳地区的诗歌风格和文化背景。
对于研究唐代文学和历史,以及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教案主要介绍通过学习《洛阳诗韵》来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意义。
2.认识唐代洛阳地区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
3.学习批评鉴赏唐代诗歌的方法。
4.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批判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
2.引导和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学过程:活动一:诗篇名句欣赏请孩子们先阅读几首唐诗,欣赏、体验唐诗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意境。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活动二:阅读《洛阳诗韵》的简介请老师阅读《洛阳诗韵》的简介,并与孩子们分享。
请带领孩子们一起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意义,了解唐代洛阳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可以通过课文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展开。
了解一部文献的背后,也许会对孩子们对文学的认知产生新的启迪。
活动四:赏析唐代洛阳地区的诗歌请孩子们阅读若干首唐代洛阳地区的著名诗人的诗歌,感受其中的文学韵味。
请老师讲解唐代洛阳地区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
唐代洛阳地区是当时的文化中心,这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人才。
通过了解当时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学产生和发展。
请孩子们阅读唐代的著名诗歌,了解诗歌中的意境,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格律。
活动七:课堂演讲请每个孩子从唐代诗歌的角度,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演讲。
演讲内容可以包括作者、诗歌的产生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
活动八:诗歌创作请孩子们自主创作一首唐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可以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运用唐诗的修辞手法和格律。
活动九:讲座分享请老师或其他文学爱好者来班级里举行一次文学讲座。
讲座内容可以包括文学史、诗歌赏析、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等。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洛阳诗韵》word教案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独立阅读课文的同时,圈点课文表达洛阳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词语;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欣赏文章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挚爱感情,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两部分结构与联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之情。
【教学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总分结构特点2、理解“洛阳诗韵”的深刻文化含义【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巧妙的构思和深邃的情思。
2.采用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白居易在《江南忆》的第二首中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写出了对江南杭州的深情;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的女作家叶文玲在河南工作24年,发出了“中原忆,最忆是洛阳”的感慨,并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写出自己对九朝古都洛阳如痴如醉的感情。
北师大著名教授刘锡庆曾经说过:散文姓散(散行成体)名文(文学)字“自我”。
意思是说散文用文学的语言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悟,是作者真情的流淌,真我的表露。
因此,我们解读散文,就是解读作者真实的情感世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抒情散文《洛阳诗韵》。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叶文玲,1942年生,著名女作家,长期在河南工作,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
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无梦谷》、长篇历史小说《秋瑾》、散文集有《不了情》等。
三、读准下面的词语:cǔi càn yè kùi zèng kuàng máng dǔ zhú璀璨笑靥馈赠况味邙山笃诚天竺zhuō biǎn zhé mèi yán chà yān zhě yòu 粗拙贬谪明媚娇妍姹紫嫣红赭铅釉ān zhì yī què lán yīn yūn zhuó chéng谙熟夹峙伊阙岚气氤氲浊黄澄碧mèi kān shè zhào zhóu衣袂龛摄人心魂棹轴四、解题1、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
洛阳诗韵
《洛阳诗韵》说课稿船山职校杨文兵本课是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现对本文的教学设计做以下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洛阳诗韵》是我国现代女作家,现浙江省作协主席叶文玲写的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
作者怀着对洛阳“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这个古都“特殊的况味”,从“古”“美”“绝”“奇”等不同侧面选取典型素材,描摹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名城,从而也激发起人们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职高学生,不少学生语文基础都很薄弱,而且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差异性很大,学生入学的起点不高,他们体会散文中的情感能力也不高,只会把更多的眼光停驻在课文后半部分描写洛阳“古、美、奇、绝”四个特点上,所以上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并总结作家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感情上,同时老师也不能在课堂唱“独角戏”,要让学生能动起来,自己去学习和动手。
三、目标定位1、知识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在选材,组材上的特点。
(2)理解“洛阳诗韵”的特殊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2、能力目标:(1)利用网络平台搜集资料,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朗读欣赏,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寻我国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㈠、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在选材,组材的特点。
2、理解“洛阳诗韵”的特殊内涵,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㈡、教学难点1、通过作者笔下洛阳的诗情画意,理解作者对悠久历史文化的挚爱之情。
2、培养学生探寻我国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任务驱动,组织引导,问答法、讨论法、对比法2、学法课前准备、合作探究、个别回答、分享交流、搜索练笔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释题,简介作者,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领略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洛阳诗韵)
A、句中的“情思悠悠”中的“悠悠”二字说明了什么?(长久地思念)
B、“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对洛阳浓烈的
感情。)
2第一部分中有两个比喻句。找出来,说说它的含义。
●第一句是(2节)“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一一颗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璀璨的一颗。”——这是暗语。“水是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一语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诗《将进酒》,原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昨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洛阳是“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了它是黄河的文明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的代表。
C、是什么特殊的机遇和亲缘,使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陆机入洛,名噪才名。——30年前,我曾抄灵这一古句,慰勉当时发落邙山的兄长。)
D、“洛阳诗韵”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洛阳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厚重的馈赠和沉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诗,韵味无穷。
第二部分(第6一15自然段)写洛阳的古、美、奇、绝。
这部分由五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次(第6自然段)写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的四个特点。这是一个
过渡段,也是第二部分的总写。以下分写这四个特点
第二层次(第7—8自然段)写洛阳古。这是洛阳的第一个特点,选取的典型材料是白马寺。第7自然段首句是该层次的中心句。第8自然段则是援引史料,用以证明白马寺之古,冠以“天下第一”,名不虚传
“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写出了沉甸甸的历史感。“从洛阳发掘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既说明上文的“厚重”,又点明了“馈赠和沉积”的内涵,它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洛阳诗韵》教学设计 (一)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洛阳诗韵》教学设计
(一)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洛阳诗韵》教学设计是一门重要的文学课程。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设计一节适合中职学生的《洛阳诗韵》课程。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洛阳诗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几种不同的诗歌体裁与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洛阳诗韵》的诗歌艺术特色;
2、几种不同的诗歌体裁,如词、歌、曲等;
3、《洛阳诗韵》的创作技巧和方法;
4、几首经典的《洛阳诗韵》诗歌赏析及欣赏。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让学生了解《洛阳诗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强调《洛阳诗韵》对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影响。
2、讲授环节:介绍《洛阳诗韵》的诗歌艺术特色,如“清新雅致、情感深邃、形象鲜明、反映社会生活等”,通过分析其语言、形式、风
格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诗歌的艺术。
3、实践环节:将几种不同的诗歌体裁,如词、歌、曲等,进行简单介绍,并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进行创
作并互相交流、欣赏。
4、应用环节:分析《洛阳诗韵》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如“写景、写情、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等”,引领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并进行写作实践。
5、提高环节:选取几首经典的《洛阳诗韵》诗歌进行赏析、欣赏,让
学生领略文学的魅力,并引领学生探究其写作技巧,以此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总结
在中职语文基础下册《洛阳诗韵》课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
文学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
技巧和审美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洛阳诗韵优质课教案
洛阳诗韵优质课教案教案标题:洛阳诗韵优质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与特点;2. 学习和欣赏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洛阳诗韵的背景和特点;2. 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欣赏与分析;3.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4. 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洛阳诗韵的相关资料和诗歌作品;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学生的文学作品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介绍洛阳诗韵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洛阳诗韵的兴趣;2. 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他们对洛阳诗韵的了解程度。
二、知识讲解与学习(15分钟)1. 介绍洛阳诗韵的背景和特点,包括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2. 分享并解读几首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3. 引导学生讨论洛阳诗韵与其他诗韵的异同点。
三、合作学习与创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洛阳诗韵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2. 小组合作,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和表达手法,并进行讨论和总结;3.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朗诵、表演、绘画等)将所选诗歌进行创作与表达。
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其他小组进行欣赏和评价;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关于洛阳诗韵的知识和技能;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洛阳诗韵的作品,并进行创作与分享;2. 组织学生参观洛阳诗韵相关的文化活动或展览;3.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了解洛阳诗韵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洛阳诗韵的背景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2. 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3. 学生能够合作学习和创作,展示自己的成果;4. 学生能够通过分享和讨论,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一、教案背景洛阳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在洛阳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众多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们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文化遗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洛阳的文化底蕴,掌握洛阳诗韵的精髓,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洛阳文化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了解洛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掌握洛阳诗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其对诗歌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洛阳的历史与文化介绍–洛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洛阳的文化传统和代表性文化建筑2.洛阳诗韵的特点与表现形式–韵律的美感与节奏感–描绘洛阳景色的意象与象征–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与思想内涵3.洛阳诗韵的欣赏与创作–选取经典洛阳诗韵进行鉴赏–引导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洛阳诗韵作品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洛阳的历史与文化介绍1.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洛阳的美丽风景和文化遗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讲解洛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代表性文化建筑,与学生探讨洛阳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3.活动:分组讨论洛阳的特点和文化底蕴,并用PPT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第二课:洛阳诗韵的特点与表现形式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并介绍洛阳诗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分析:通过鉴赏经典洛阳诗韵,分析其韵律的美感、意象的表达和墨客的思想内涵。
3.活动:组织学生合作创作洛阳诗韵的小作品,分享和评选最佳作品。
第三课:洛阳诗韵的欣赏与创作1.导入:播放洛阳的美景音乐视频,让学生进入诗意的氛围中。
2.欣赏:选取几首经典洛阳诗韵进行欣赏,并与学生分享个人的感悟和理解。
3.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洛阳诗韵的主题和意境,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并展示作品。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积极参与程度。
2.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创作洛阳诗韵作品的能力和创造力。
洛阳诗韵优秀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阅读课文的同时,圈点能够表现洛阳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词语。
(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的思路。
2.能力目标(1)通过朗诵欣赏课文,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
(2)利用网络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搜寻我国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意识,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洛阳诗韵”的特殊内涵,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悠久历史文化的挚爱之情。
(2)培养学生探寻我国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德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法学法:教法:启发点拨、组织引导、任务驱动学法:学生自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利用电脑,手机,电视,报纸,书籍,杂志等手段,四个小组根据课文理解拓展延伸到对其他古都的探寻。
(一)导入由牡丹花图片导入,引出洛阳,进入文题。
(图片色泽艳丽,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由猜谜题导入,使学生渐入正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脉络1.阅读课文的,并圈点出能够表现洛阳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词语。
2.分小组讨论并理清课文思路。
3.教师点评归纳,并出示多媒体,展出课文思路图。
(三)精读课文,细品诗韵1、诵读课文,细析情感。
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学生思考并用原文回答作者对洛阳的情感,进而理解“特殊的况味”。
2、品味语言,体会感受。
请同学们从课文的前5段中,选出自己觉得最优美的语句,并说明理由,和其他同学分享交流。
3、再品诗韵,了解原因。
(1)从文中找出关键性语句,回答作者是从哪些方面选取材料来写洛阳的“特殊况味”。
(2)分组诵读并讨论“古”“美”“奇”“绝”四部分,然后分组展示讨论的结果。
(3)教师点评总结,并展出视频,补充相关内容。
(寻找关键性语句,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学会分析文本,重视文本,提高阅读分析文本的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讨论的结果,既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从而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洛阳诗韵
《洛阳诗韵》教案设计教学背景:在弘扬中华文化这个大背景下,通过学习,于欣赏作者优美的文字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国九朝古都洛阳的文化内涵,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及祖国山河的壮观秀丽,并且以此为契机,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发起“寻找韶关本土文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愫,并激起他们建设家乡的意愿。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理清文章作者的基本思路,把握文意;借鉴本文的写作技巧:精炼的选材、严谨的结构、优美的语言、新颖的标题;引导学生阅读散文的方法;能将网上搜集的信息及大家的讨论,还有自己的发现成果向小组及全班同学进行口头汇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散文美的特色;能共同分析讨论文章的选材、结构、立意、标题;学生能识记课文的文化知识,并且能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洛阳、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韶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树立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洛阳诗韵”的特殊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寻我国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高中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16课,本单元的重点是借欣赏散文的过程,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世界特殊景点的美及祖国山河的美。
本文以九朝古都洛阳为对象,给读者描绘了一幅非常唯美的画卷,作者好似一位导游带领读者不仅领略文字的优美,同时如亲临其境般真实感受洛阳景点之美,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
洛阳,中原名城,六代九朝古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洛阳古,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洛阳美,有“群芳之冠”的牡丹;洛阳绝,有1300年的唐三彩;洛阳奇,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这样一个充满诗韵的城市,用一千几百字的短文要写尽它的风采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叶文玲却怀着对洛阳的“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表现这个九朝古都的“特殊况味”,写下了这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散文《洛阳诗韵》。
洛阳诗韵
.《洛阳诗韵》教案设计教学背景:在弘扬中华文化这个大背景下,通过学习,于欣赏作者优美的文字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国九朝古都洛阳的文化内涵,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及祖国山河的壮观秀丽,并且以此为契机,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发起“寻找韶关本土文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愫,并激起他们建设家乡的意愿。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理清文章作者的基本思路,把握文意;借鉴本文的写作技巧:精炼的选材、严谨的结构、优美的语言、新颖的标题;引导学生阅读散文的方法;能将网上搜集的信息及大家的讨论,还有自己的发现成果向小组及全班同学进行口头汇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散文美的特色;能共同分析讨论文章的选材、结构、立意、标题;学生能识记课文的文化知识,并且能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洛阳、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韶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树立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洛阳诗韵”的特殊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寻我国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高中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16课,本单元的重点是借欣赏散文的过程,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世界特殊景点的美及祖国山河的美。
本文以九朝古都洛阳为对象,给读者描绘了一幅非常唯美的画卷,作者好似一位导游带领读者不仅领略文字的优美,同时如亲临其境般真实感受洛阳景点之美,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
洛阳,中原名城,六代九朝古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洛阳古,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洛阳美,有“群芳之冠”的牡丹;洛阳绝,有1300年的唐三彩;洛阳奇,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这样一个充满诗韵的城市,用一千几百字的短文要写尽它的风采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叶文玲却怀着对洛阳的“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表现这个九朝古都的“特殊况味”,写下了这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散文《洛阳诗韵》。
《洛阳诗韵》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高教版】3
•
有的学生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讨厌坐在前面。和老师眼神交会非常有负担,稍微做点儿小动作就会被老师发现,非常不方便。而且坐在前面说不定还会被问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
但是,那却是提升成绩最快的方法。学习要带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坐在前面,自然而然就会紧张起来。没有必要自己费心思集中精神,那种环境就能帮助你做到。虽然看上去好像不太方便,但其实那才是最便于学习的位置。
谙熟 (ānshú)
氤氲 (yīnyūn)
龛 (kān)
棹 (zhào)
姹紫嫣红 (chàzǐyānhóng)
摄人心魂 (shèrénxīnhún)
才俊辈出
浅笑盈盈
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思考:
①本文哪些部分、从哪几个不同的侧面摹写作为文化遗 产“特殊况味”的洛阳?
明确:课文第6—15自然段。从“古、美、绝、奇”四个侧 面集中摹写灿烂悠久文化遗产的洛阳。
作品《叶文玲文集》
洛阳,因位于洛河之阳而得名,曾历经22个建 都朝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 都城,累计建都历史达1500年之久,号称“九朝古 都”。
返回
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璀璨 (cuǐcàn)
笑靥 (xiàoyè)
馈赠 (kuìzèng) 邙山 (mángshān)
笃诚 (dǔchéng) 贬谪 (biǎnzhé)
是老师在上课时补充讲解的,如果不听讲很可能就会错过这些重点。
•
所以,上课的时间一定要专注于课堂,决不能打开别的习题集去学习,这样才是高效率的学习,才是提高成绩最快的方法。因此,困难也要先听课,那对你将来的自学一定会很有帮助,哪怕你只是记住了一些经常出现的术语,上课的内容好像马上就忘光
了,但等到你日后自己学习的时候,也能让你回想起很多内容。
洛阳诗韵教案
1、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原名雒邑,公元前12世纪,西周时周成王建。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战国时改名洛阳,因在洛水之北而得名。以后又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先后建都于此,所以被称为“九朝古都”。东汉、魏晋、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东汉时有太学生三万余人。
文章描述的几件事物是:用白马寺表现洛阳的古;用牡丹表现洛阳的美;用唐三彩表现洛阳的绝;用龙门石窟表现洛阳的奇。
2、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人的感受。抒情在先,然后通过记叙提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记叙中兼有议论。
3、格调清新,文字优美,引用古诗文,表现洛阳特点的中心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明确:表面看来,作者与洛阳有着“特殊的机遇和亲缘”,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洛阳作为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
抄录古句,慰勉兄长,可以看做是“机遇和亲缘”的解释,而作者更多的笔墨是描写洛阳这座城市它“特殊的况味”。作者“笃诚的崇拜”,无疑是源自洛阳曾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说洛阳的名字“充满文情和诗意”,说洛阳历代才俊辈出,显然指的是文化。因此,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自然是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
4、如何理解“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
明确:洛阳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丰厚的文化遗。
5、为什么说洛阳有“特殊的况味”
明确:洛阳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况味”原指境况和情味,这里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三、理解作者传统文化的感情
1、思考:抄录古句,慰勉兄长,这一“机遇和亲缘”,与洛阳“特殊的况味”相比较,哪一个才是作者对洛阳情有独钟的深层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 时
职教版《洛阳诗韵》教案4
职教版《洛阳诗韵》教案4
洛阳诗韵
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的几个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精彩片段
3.体会洛阳古、美、绝、奇的特殊的况味;感受作者所表达的对洛阳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1.通读全文
①分清层次: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文章分别从哪几方面描写洛阳?
答:总分结构,从洛阳古、洛阳美、洛阳绝、洛阳奇四方面具体描写了洛阳。
结论文章特色之一:层次清晰
②文章在写“洛阳美”、“洛阳绝”、“洛阳奇”,在选材组材与写作手法上各有特点,
分析这些不同写法对表现相关段落中心的作用
答:“古”——说明,用列数字的方法写出白马寺的悠久历史,突出了有“九朝古都”之称的洛阳的古老。
“美”——描写,描写了牡丹花会的盛况,用牡丹的美衬托洛阳的美。
“绝”——说明,以唐三彩的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烘托出洛阳的“绝”。
“奇”——说明与抒情写出龙门山水的独特美丽和龙门石窟的雄奇。
结论文章特色之二:写作手法各有特点
2.再读全文
试着通过全文的语句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
结论作者凭着自己对洛阳笃诚的偏爱,用亲身的体验去表现,去
描摹,笔尖带有醉意,使读者对古城洛阳有了一个整体的,美好的印象。
3.朗读课文
朗读是一门艺术,不可忽视。
本文文字优美,是适合朗读的一篇文章。
所以节选11——15节朗读,投入感情,体会洛阳的独特的况味。
结论文章特色之三:文章优美动人
作业: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模仿本文,写一篇300左右的有关上海或者其他城市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诗韵
教学目的:
(一)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题“洛阳诗韵”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欣赏文章的方法。
(三)通过朗读欣赏和训练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先果后因的逻辑关系。
教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两部分结构与联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下了这样的词句;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的女作家叶文玲在河南工作24年,发出了“中原忆,最忆是洛阳”的感慨。
是什么让作家对九朝古都洛阳如痴如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抒情散文《洛阳诗韵》。
(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①洛阳;②诗韵——诗一般的韵味
三、结合“课文导读”听朗读录音,初品诗韵,注意字词音义并思考:
①开头哪些语段抒写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找出第一段中最能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字。
②文章从哪些侧面选取材料描绘洛阳“诗一般的韵味”?找出关键性语句回答。
读准加点字的音,掌握加横线词语的意义:
璀璨笑靥馈赠况味邙山笃诚天竺粗拙贬谪明媚娇妍姹紫嫣红赭铅釉谙熟夹峙伊阙岚气氤氲浊黄澄碧龛
摄人心魂棹
四、结合思考题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㈠〔1—5〕抒写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
㈡〔6—15〕叙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
△第6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领起下文(总说)
△关键性语句:洛阳古,她有…… / 洛阳美,她有…… /
洛阳绝,她有…… / 洛阳奇,更因她有……
△作用:重章复沓,从四个不同侧面展示洛阳辉煌的历史画卷(分说)
五、读析第1——第5自然段,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
△朗读设问:
⑴文章开头哪个字是作者对洛阳偏爱和崇拜之情的浓缩?(醉)
⑵作者对洛阳偏爱和崇拜的原因是什么?(特殊的况味)
⑶据上下文看,这“特殊的况味”指什么味?(文化味)具体表现:
璀璨明珠;历史沉积;文化遗产;文情诗意,才俊辈出
△品味第2、3两节比喻句的作用和不同
△找出第4、5两节关于“机遇和亲缘”的照应之处
六、作业:(1)在理清字词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品位文章优美流畅的语言;
(2)从古、美、绝、奇的不同角度品味洛阳的诗韵。
【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从四个不同侧面进一步领略洛阳诗一般的韵味,培养学生品评语言和概括提炼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由上一教时内容回顾导入:
①两部分结构;②对洛阳“偏爱”和“崇拜”的原因;③“特殊的况味”指什么;
联系上下文,结合作者的亲身体验,“特殊况味”的具体表现即洛阳的古美和奇绝。
二、从古、美、绝、奇四个不同侧面再品诗韵
㈠以洛阳的第一个特点“古”为例,范讲
⑴朗读7、8两节,思考:
△白马寺的“古”体现在哪儿?(“天下第一寺”)
△为什么只有白马寺这个“第一”教我感到真切实在?(中国佛教之源)
△石塑白马有什么象征意义?(文化使者)
⑵语言品评:“白马寺门口那匹粗拙的石塑白马,便是文化使者的象征;……” (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了外来文化随着白马由域外“走”进了洛阳,加深了洛阳的文化味)
㈡抓取关键语句是品读文章的要诀。
①任选“美、绝、奇”其中一部分自由朗读,同桌间相互讲述所读这部分特点的具体表现。
②在学生个体陈述,集体评论的基础上整理成板书,并辅之以图片直观展示、知识补充;视课堂实际插入语言揣摩(例“卢舍那塑像”那一处)和爱国主义教育(第13节)
△美:与牡丹相关的哪些“美”事“美”景。
A奉为市花 B牡丹花会 C王城公园牡丹园 D洛水之畔看牡丹
△绝:
色彩:赭、白、绿 / 造型:优美、生动、逼真 / 用途:文化使者、馈赠亲友△奇:山水之奇(龙门两山与黄土地、伊水与黄河的对比)
石窟之奇(历时久,数量多,浩大辉煌 / 雄奇的奉先寺 / 卢舍那塑像)
沿途壮美大观
③找出最后一段点题句朗读,明确“诗韵”的内涵:
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洛阳诗意浓郁,韵味悠长
三、完整欣赏课文的配乐朗读,三品洛阳浓浓的诗韵。
四、小结:文章两部分结构、表达方式、先果后因的逻辑思路、主题及思路(板书展示,略)
五、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仔细品味洛阳的诗韵,培养对民族文化的挚爱;
2、比较阅读《洛阳诗韵》与《我的空中楼阁》,填表(P158);
3、完成《语文练习册》中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