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墨道法
文艺界经常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史上最有名的“百家争鸣”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礼崩乐坏之时,各路人士各抒己见、著书立说,互相争辩,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形成各种思想流派,可谓群星闪耀。常识题目中也常见对各派思想的考察
一、儒家
1.孔子,春秋时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核心思想:“礼”和“仁”,呼吁恢复“周礼”,主“克己复礼”,维护等级名分;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提倡“以德治国”;提出“以和为贵”;在教育上,首创私学,主“有教无类”。整理《诗经》、《春秋》,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
2.孟子,名轲,战国时邹城人,“亚圣”政治上提出“仁政”、“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本善”。
3.荀子,政治上提出“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恶论”。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儒家圣人众多,除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外,还有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孔伋(子思)。
二、墨家
墨子,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政治上主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三、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哲学思想:“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政治思想:无为而治。著《道德经》。
2.庄子,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著《庄子》,又名《南华经》。
四、法家
非子,主以法治国。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五、练习题
1.三字经的派别是:A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2.主“人性善”的是:B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非子
3.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后世有很大影响,称作:D
A.《尚书》
B.《春秋》
C.《诗》
D.《论语》
4.“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下列哪一观点属于同―学派?C(孟子儒学)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5.司马谈《论六家要旨》:“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④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填入:C
A.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B.道家、名家、墨家、儒家
C.儒家、墨家、法家、名家
D.儒家、法家、兵家、名家
6.下列历史人物与其著名言论对应错误的是:D(王安石的)
A.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B.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梁启超——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
D.曾国藩——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7.下列文学常识述错误的一项是:B(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法家集大成者是非子)
A.先散文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历史散文主要有《国语》、《左传》、《战国策》;诸子散文主要有《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非子》等
B.先诸子百家以儒家、法家最为著名,而荀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C.《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D.四书五经: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周易》、《书经》、《礼记》、《诗经》、《春秋》
8.首先提出“无为而治”主的是:C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9.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情的思想源自:C
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老庄学派
D.阴阳家学派
“天10.2015年12月16日出席在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
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下列古代思想流派与这一主旨所蕴含的思想相通的是:D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③主以德治民
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就是“仁”,其涵较广,但“仁”的核心是爱人,即孔子所说“仁者爱人”。也就是人们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①说确;古典人道主义即对人的价值和生命、人格和尊严、生活和情感给予重视和关怀的行为、做法和思想,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一致,因此②正确;孔子强调在治理国家时应当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因此③正确;孔子主统治者应当以德治国,逐步改良,即以温和的改革使得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逐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反对以暴力手段促进社会剧烈变革,但并不是反对任何社会变革,因此④错误。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C。
【方法总结】明确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围绕“仁”的思想进行题目的选择。但要与孟子的“仁政”相区分。
2、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转变体现了:D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局面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由于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但是随着统一国家的建立,到西汉时期,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必须进行思想上的统一,因此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学派的消亡。因此①②③正确,答案为D。
【方法总结】百家争鸣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归结起来就是:
1、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
2、经济因素:生产力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极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
3、文化因素:“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使得私学兴起。
传统文化
首先,文化都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那么古代名人在传统文化中所占的比重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人物,在事业单位统考中,一般是考察他们的尊称或者是他们的重要思想。我们来看下面的这道题目。
下列不属于诸子百家中“名家”观点的是:
A.合同异
B.离坚白
C.天下为公
D.白马非马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儒家经典《礼记》,所以C选项一定是儒家思想。这道题目的破题点就在于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熟练掌握。当然诸子百家思想繁多,这里推荐大家优先掌握儒墨道法四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的经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