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31讲(含答案)
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测试题 (1)
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1.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2. 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中国旧时政府法定货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
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3. 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
这一观点表明作者A. 站在文明演进的角度B. 站在近代化的角度C. 站在地主阶级的角度D. 站在革命者的角度4.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5. 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A. 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B. 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C. 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D. 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6.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钢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大量进口钢铁、炼钢、冶铁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另一方面,铁矿砂却大量出口。
上述现象最能说明当时中国A. 工业布局不合理B. 外资所占比重过大C. 工业结构不合理D. 缺乏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7. 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9讲
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问题:史料一中的广告词内容反映了哪些问题?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
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返回导航
必修二 第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史料导读]
(1)史料一中的广告词大力倡导人们使用国货,排斥洋货,并把购买国货提 高到利国利民的高度。即反映了外国商品的倾销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打击和民族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1.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__________ 输出资本 ,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
济。
人 教 版
民间设厂 的限制。 (2)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__________
历 史
2.表现
(1)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 (2)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历 史
返回导航
必修二 第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通史链接】 1912~1919年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表现
人 教 版
政治上: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五四运动的兴起。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历 史
返回导航
必修二 第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思维深化】 1.有人说:“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中国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对这一观点你如何认识? 提示: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目的不是发展民族工业,而是要扩大
人 教 版
税源,解决政治危机,但该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2.你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如何评价? 提示: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方面的评价应一分为二,一方面出台 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官僚资本的迅 速膨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三必修2历
第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综合过关规X限时检测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2018·某某某某调研)以下是1861~1884年总理衙门总署大臣、军机处军机大臣、其中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情况统计表。
这种安排导学号 99523105( D )B.推动了政治近代化进程C.有效抑制了地方官僚势力的崛起D.有利于洋务政策的推行[解析] 半殖民地化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故A项错误;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反映的是传统军机处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情况”、“1861~1884年”,总理衙门是清政府为了办洋务和外交事务特设的中央机构,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有利于政策的协调、洋务运动的顺利开展,故D项正确。
2. (2018·某某某某二模)据统计,1894 年以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扩大起来,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产业近代化的进程。
这一时期产业工人数量增多主要得益于导学号 99523106( D )A.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快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国内外环境有所改善D.洋务运动的推动作用[解析] 结合所学,甲午战争前自然经济没有出现解体明显加速的现象,故A项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尚处于起步阶段,影响力较小,故B项错误;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国内环境改善,列强侵略中国的步伐并未放缓、改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894 年以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扩大起来”,结合所学,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并且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故D项正确。
3. (2018·某某某某调研)19世纪70年代末,开平煤矿和基隆煤矿为了运煤,需要修铁路。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32讲 含答案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32讲一、选择题1.某学习小组开展关于“现代中国服饰”的研究性学习,根据“一定时期的服饰反映当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的研究方法,下列各项服饰现象可以直接推断出其结论的是(B)(解析)建国初期,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吉”受到青年女性的欢迎,说明了当时中苏关系友好,照搬苏联模式主要体现在计划经济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等方面,故A项错误;衣着朴素,凭票购买体现了当时经济落后,物资匮乏,故B项正确;文革时期,绿色成为流行色主要是绿军装的缘故,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后,服饰多样,颜色多彩是经济发展的体现,与开创外交新局面无关,故D项错误。
2.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年为144.6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导学号38852287(C)A.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没有发生大面积、持续性的自然灾害,所以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与自然灾害无关,故A项错误;1982年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粮食产量连年增加,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城市居民膳食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样化转变,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后,这与题干中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不符,故D项错误。
3.自女子放足后。
适合三寸金莲的弓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代之以布鞋、胶鞋、皮鞋,其中洋式皮鞋尤为京津女子所喜爱。
女鞋需求的增多催生出了专门卖女鞋的坤鞋店,19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与男鞋合卖,“只以鞋履论,到此男女始真平等”。
这体现了当时导学号38852288(A)A.妇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B.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C.辛亥革命的影响较为深远D.男女平等成为社会新风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生活习俗的变迁。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0讲
①时间:1958年。 统一分配 ;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 ②内容: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 __________
要钱。
历史发展阶段 ,导致国民经济混乱。 ③评价:超越了_______________
人 教 版
(4)国民经济的劫难 ①原因:“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 经济领域 。 __________ ②表现: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
历 史
命”。
③结果: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返回导航
必修二 第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概念阐释】 农业合作化与公私合营
农业合作化与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期间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两
人 教 版
种形式。 农业合作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 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大体上经过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人 教 版
公私合营 。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行业__________ (2)结果: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公有制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 的社会主义革命。 经济体系 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 __________ 主义初级阶段。
力量的需要。
人 教 版
历 史
(3)史料三表明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学习苏联的成功经验。 (4)史料二主要是反映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社会 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优势。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A卷(word版含解析)
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在不同年份的产业资本总额比重情况。
对此进行分析,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中国社会性质改变B.为支援中国抗战列强减轻经济侵略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僚资本迅速萎缩D.民族资本发展仍然受外国资本挤压2.洋务运动期间,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章程都强调“查此局虽系官督商办,究竟煤铁仍由商人销售,似宜仍照买卖常规,稗易遵守。
一切工作事宜,均以中国商民为之,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方能持久”。
但此类企业经营最终失败。
其失败的原因在于A.官商勾结导致企业效率低下B.军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C.商人对洋务运动失去了信心D.官僚权力凌驾于资本之上3.1850年代末,少数中国商人已涉足外资航运企业。
由于华商行船不单要缴纳捐税,亦须支付厘金,他们索性“与外人各图所求,互为结盟”,因此轮船悬挂洋旗之现象相当普遍。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洋商不用缴纳关税B.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主权C.近代商人地位低下D.近代企业发展已初现依附性4.茅盾的小说《春蚕》里有这样一段话:“洋鬼子怎样的就骗了钱去,老通宝想明白。
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子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了,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列强在中国掠夺原材料C.中国自然经济瓦解D.民众抵制西方经济侵略5.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
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30讲 含答案 精品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30讲一、选择题1.(2016·广州一模)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通知,禁止农民随意(或经农村基层政府介绍)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民工。
这一规定(D)A.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反映了优先发展农业的基本国策C.造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D.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解析]材料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故A项错误;当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不是优先发展农业,故B项错误;当时实行计划经济,这一规定不会造成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故C项错误;国家禁止农民随意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和禁止城市公司企业自行招雇农民工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的战略,故D项正确。
2.(2017·株洲一模)有学者认为,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生产模式虽激发了农民积极性,但因经济效益分散,不利于农业进一步现代化,也导致人文精神缺乏、公共意识淡薄和家族关系、圈子主义盛行。
依据其观点,国家要促进社会发展应推行(A)A.农业合作组织B.人民公社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D.土地流转承包[解析]从“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分散”“公共意识淡薄和家族关系、圈子主义盛行”可知,这种生产模式是指小农经济,改变小农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是国家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分散的个体经营转变为公有的集体生产,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不是解决小农经济弊端的措施,故B、C、D三项错误。
3.(2016·青岛一模)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放宽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城市。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38852270 (C)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经济全球化的要求C.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D.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58年我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情况,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是在1953年“一化三改”中提出的,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与我国的户口制度关系不密切,故B项错误;1958年我国限制人口进入城镇,主要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城市人口激增,所以加以限制,近年来城市发展加快,所以为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又放宽对城市户口的限制,故C项正确;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不能涵盖材料中户口制度的变化,故D项错误。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共18题,共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
但这些繁荣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中国城市职能发展不完善 B.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增加城市负担C.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D.欧美列强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解析】材料表述的是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并没有带动农村的发展,反而给中国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A项错误,它不是原因,只是一个诱因;B项与财富外流无必然关系;C项说法正确,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是主要原因;D项说法错误,当时中国占主导的经济形式依旧是小农经济。
【答案】C2.“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
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
”由此可见,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的主要作用是( )A.列强控制中国水运的局面被打破 B.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冲击C.列强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被扭转 D.人们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与外商争利,使洋商收入减少,故选A。
【答案】A3.观察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造成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因素有( )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②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③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在华势力不断扩张④华商发展缓慢,日商资本迅速增长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华商和日商资本实数逐年增加,华商增加数量有限,日商增长数量较大,华商资本缓慢发展,日商资本迅速发展,根据华商和日商资本所占比重变化,可知华商比重下降,日商比重上升;原因结合1921—1936年期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时代背景分析即可。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检测)必修二 第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9讲 Word版含答案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29讲一、选择题1.(2017·大庆一模)1935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拟定三年重工业建设计划时,提出了在湘、鄂、赣三省建立后方战略基地的设想:“拟以湖南中部如湘潭、醴陵、衡阳之间,为国防工业之中心区域,并力谋鄂南、赣西以及湖南各处重要资源之开发,以造成一个主要经济中心。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C)A.为围剿红军做军事筹划B.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为抵御日军进攻做准备D.力图消灭地方各派军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政府的政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由题干中“1935年”“并力谋鄂南、赣西以及湖南各处重要资源之开发,以造成一个主要经济中心”可见政府积极筹建后方战略基地以抵御日军侵略,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不符合史实,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27年至1936年,排除B项,D项不符合题意。
2.(2016·菏泽一模)下图是中国1872~1911年按经营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其资本总量统计。
结合所学判断,出现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导学号38852263(B)A.政府统一货币且实行关税自主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D.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解析]材料反映了此阶段商办企业的迅速发展,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
A错误,清政府不可能统一货币且实行关税自主。
B出现于甲午战后,符合题中的时间。
C、D两项出现于1911年之后。
3.(2017·桂林、崇左调研)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C) A.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加强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C.为坚持抗战提供经济支撑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解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36年政府号召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为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国民收入的群众性的战前经济动员运动,时间与题目不符,故A项错误;1938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实行战时体制,目的是抗战,但是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从而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服务于抗战时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战时统制经济造成了民族资本主经济的日益萎缩,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复习质量检测试卷: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有学者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2.下图是中共中央作出的某项重要决议的内容,当时作出该决议主要是为了( )A.保证“一五”计划建设的顺利实施 B.尽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解决急躁冒进带来的经济困难 D.缓解“文化大革命”后的经济压力3.中国的“一五”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1952年形成草案,1953年开始执行,1954年基本定案,到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
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建设中急于求成 B.中共摸索社会主义建设经验C.国家对工业建设十分慎重 D.法制欠缺,国家制度不完善4.毛泽东在与全国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曾指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只要社会需要,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该讲话的发表( )A.确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 B.为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C.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 D有利于指导三大改造后的社会主义建设5.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下表中“二五”计划与“三五”计划出现间隔的主要原因是( )A.开展“大跃进”运动C.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 D.着力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6.下表是中国国民收入(1952~1956)中各种经济成份的比重。
统计资料所反映的1956年国AC.新民主主义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7.1959年在第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报告:“1959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为2 970亿元,比1958年的2 050亿元增长40%,即增加820亿元。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word版含解析)
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汪敬虞《唐廷枢研究》一文中提到,今火船往来中国者正多,获利亦巨,各国皆有轮船公司,华人亦应回合公司,专造轮船运货出进,自取其利,勿庸附搭他国也,唐廷枢此举A.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使列强的经济侵略暂时放松C.与外国商战以抵制经济侵略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春天2.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表明,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了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年产庄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交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税为正常地税的35%—350%不等)。
国民党所做的仅仅是在1930年通过了一项将地租降低到主要作物的37.5%的决定,而即使是这一适度的措施也从未真正兑现。
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国民政府迫于内忧外患无力解决农民利益问题B.华南地区农民的苦难已达到了极端危急的地步C.国民政府放弃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D.国民政府统治层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3.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致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官绅禁用洋人机器,终不得放手为之。
文人学士动以崇尚异端、光怪陆离见责。
”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A.体现了李鸿章对顽固派的妥协B.折射近代化缺乏社会基础C.反映洋务派推动民族工业发展D.阻滞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4.洋务运动中随着近代航运事业的发展,产生如下结果:“以湖北一省而论……实因轮船畅行,民间衣食之途,尽为攘夺,江河船只顿减十之六七,失业之人不可胜计。
而襄樊一带行店关闭,车户歇业,瘠苦情状,尤不堪寓目。
”对此有人批评洋务运动是“刮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于官也”。
这段史料说明A.社会的转型发展往往伴随着部分群体的苦痛B.片面追求经济变革而不动政治体制只能失败C.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不堪D.近代航运企业夺利于民说明洋务运动的局限5.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A.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B.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6.社会的相对稳定、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新式海军的建成等,给晚清当政者及相当一批人造成“中兴”之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变动与资本主义发展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单元检测鞠力2016.121、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2、图中形象反映了一种经济形态,应是A.中国封建主义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C.外国资本主义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民族工业兴起。
这种促进作用不包括()。
A.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销售市场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本原始积累D.刺激一些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4、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
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
”该政策A.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B.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C.促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5、下图是20世纪初的一则香烟广告,上面的文字写的是:“提倡国货,挽回利权”。
下列有关对香烟广告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这是我国最早的香烟广告B.体现了生产者的爱国心C.体现了巧妙的营销策略D.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6、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五四运动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7、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8、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A.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B.民族企业在诞生之日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C.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D.民族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后,它才能健康发展9、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为各国名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5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近代《青浦县乡土志》载:“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
”这表明( )A.千古变局催生救亡图存B.坚船利炮加剧民族危机C.纲常礼教束缚妇女解放D.工业文明冲击传统思想2.“当辑里大经(加工蚕丝)蜚声欧美之时,大约以一百零六七两之白丝摇为纯经百两,故其时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
”这对当地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原材料大量出口B.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1840年后,江浙一带有诗云:“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C.中国经济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4.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由此可知1838~1852年间(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5.“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1860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
以下史实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B.《资政新篇》的颁布C.洋务运动的兴起D.“西学东渐”的开始6.右图是《1890年建立的汉阳铁厂高炉》,关于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是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标志D.是洋务派在“求富”旗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7.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性问题是(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D.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8.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提到:“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题(含答案)
第3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2.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
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中国传统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C.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D.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3.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
”此观点依据的史实可能是( )A.洋务派打着“自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B.其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D.当时的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完全堕落为洋人朝廷4.下列诗句最能恰当地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A.小荷才露尖尖角 B.忽如一夜春风来C.千呼万唤始出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5.读下图,你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有()①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②面粉业是当时“荣氏兄弟”经营的主要产业之一③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④该公司使用机器磨面粉,说明当时的中国重工业也比较发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恰当()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7.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题一、单选题1.据统计,整个抗战期间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共向四川运送了150万人,100万吨货物。
该公司有116人献出了生命、61人伤残,16艘船被炸残炸沉。
这反映了A.抗战开始后工业布局相对合理 B.国民政府动用所有资源抗战C.民族工业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企业家的强烈实业救国精神2.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
其影响是①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②使民族资本主义陷于绝境③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④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3.《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
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
”这反映义和团A.极端排外情结 B.盲目排斥洋货 C.滥杀无辜百姓 D.维护传统社会4.1938年,以上海申新纱厂为代表的一些沿海纺织企业及其设备陆续迁到陕西。
到1943年,关中经济带已设有大小纺织厂106家,总资本法币3437万元,动力设备3641马力,分别占全国的百分之四十三、百分之四十九和百分之五十一。
据此可知,当时关中地区A.成为工业的主要迁出地 B.改变了内地的落后面貌C.实现了经济的飞跃发展 D.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5.1896年,七十四岁高龄的李鸿章被清廷委以出使大臣,出访欧美六国。
临行前家人恐不侧,专门准备一副楠木棺材随行,事后,李鸿章在致友人信件中抒发了对西方文明无限向往。
李鸿章此行A.彰显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 B.萌发了学习欧美代议制的念头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 D.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6.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
导致其销量下降,其至很多零售商都官称不再销售其产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纲要求}考什么?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情分析}本单元属于中国近代经济史部分,一般主观题会涉及较多,理解6种基本经济成分是关键。
主要讲述了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史实。
复习中可从三个方面去把握:(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的表现、原因、影响;(2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重点掌握各阶段的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复习过程中应注意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关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及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2、现象:“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3、影响: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了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举起。
促使中国日益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西方国家经济的附庸。
4、注意: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外来经济侵略仍有很大的抵抗性。
、洋务运动1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的入侵)2、含义:19世纪60〜90s,地主阶级的洋务派领导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3、目的:维护江河日下的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4、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自强):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满族):天津机器制造局②创办民用工业(自富):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③筹划海防,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创建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5、失败:①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31讲一、选择题1.(2017·常德一模)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
下列关于新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B)A.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放B.去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D.始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解析]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是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
2.(2016·太原一模)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
这反映出(D)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解析]根据材料“中央1号文件”属于行政法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可知,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属于私营企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表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旧有的集体经济观念下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
3.(2016·甘肃二模)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的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
这反映了我国导学号38852280(C) A.劳动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B.政府职能部门权限逐步扩大C.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趋向D.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解析]劳动分配制度指的是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制度的总称,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政府职能部门的权限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中“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体现出了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趋势,故C项正确;题干中“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不能体现生产资料所有制信息,故D项错误。
4.(2016·河南六市一模)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以上认识的变化(C)A.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B.科学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D.扫除了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解析]20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还在不断的深入过程中,故B项错误;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扫除了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故D项错误。
5.(2017·鹰潭一模)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了“利改税”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A.从实践上确定了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活跃商品经济C.对外开放加速了经济模式的有效转型D.改革初期“左”倾思想对经济有影响[解析]材料“实行了‘利改税’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即坚持市场为导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故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缩影,故B项错误;对外开放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改革初期“左”倾思想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6.(2016·菏泽二模)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
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导学号38852281(D)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C.对外开放逐步深入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解析]根据材料图表可以看出两个高峰期分别是1980年和90年代中期,1980年我国刚刚实行对外开放,因此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市场经济并未发挥主体作用,故B项错误;1980年我国的对外开放刚刚起步,因此逐步深入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1980年我国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到90年代中期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故D项正确。
7.(2016·昆明一模)2002年,中国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低至12%;2010年,给予最不发达国家4762个税目商品零关税待遇。
此税收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C)A.大幅减少关税收入B.扩大出口增加外汇C.推动产业结构调整D.扩大就业发展民生[解析]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贸易保护和关税壁垒阻碍国与国之间经济、技术的交流,不利于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A项不是国家税收政策的目的,故A项错误;降低关税有利于进口,故B项错误;关税政策的下调,目的是增加竞争、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故C项正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会提高对劳动者的质量和素质要求,故D项错误。
8.(2017届开封联考)邓小平说:“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这一讲话导学号38852282(B)A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B.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C.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是为九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扫除阻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故A项错误;材料中邓小平提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主张“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体现了邓小平搞活城市经济的思想,此讲话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故B 项正确;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材料涉及内容仅是所有制问题,故C项错误;1992年南方谈话深刻阐述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为进一步改革开放扫除阻力,故D项错误。
9.(2016·唐山二模)1984年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
此后中国开始(B) A.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开放沿海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C.着手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化进程[解析]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84年,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2年,故A项错误;1984年我国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故B项正确;我国于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D项错误。
10.(2016·岳阳二模)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
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
“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A)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④浦东的开发开放A.②③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经济特区主要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没有上海,故①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80年代,故②正确;1984年,开放上海等14处为沿海港口城市,故③正确;上海浦东开发是在1991年,故④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
11.(2016·资阳模拟)1976至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以欧洲为主。
197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派团访问西方发达国家(西欧五国),归国后向中央政治局作访问汇报:在经济、科技方面,我们已经落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在资金、商品、技术方面要找市场,都看好与中国发展关系;国际经济运行中有许多通行办法,凡对我们有利的,都可以采纳。
这些访问(B)A.宣告新中国革命外交向务实外交转变B.预示着中国重大发展决策正在酝酿C.标志西方孤立新中国的战略开始调整D.扭转了中国长期对外贸易的逆差[解析]题干中并未明确指出新中国外交政策转变,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在经济、科技方面,我们已经落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在资金、商品、技术方面要找市场,都看好与中国发展关系;国际经济运行中有许多通行办法,凡对我们有利的,都可以采纳”。
说明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已经认识到要进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西方对中国战略的相关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的对外贸易问题,故D项错误。
12.(2016·南京、盐城二模)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
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38852283(C)A.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C.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D.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解析]“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表明是从1997年开始,而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南通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与材料中“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相符,故C 项正确;2001年中国加入WTO,与材料中“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不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2016·河南中原名校学术联盟摸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
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