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胸痹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胸痹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胸痹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胸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胸痹细目一:概述一、胸痹的概念及源流1.胸痹的概念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2.胸痹的源流胸痹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
《灵枢·厥病》有“真心痛”之说,谓“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二、《金匮要略》对胸痹证治的认识《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且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
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等九张方剂,以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之效,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
三、本病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一、胸痹的常见病因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
外因:寒邪内侵。
二、胸痹病机、发展趋势及虚实两者的'内涵及其转化胸痹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
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
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本病的诊断要点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可缓解。
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二、胸痹与悬饮、胃痛、真心痛的鉴别1.胸痹与悬饮的鉴别悬饮、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当为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
胸 痹
胸痹一、概述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二、病因病机(一)寒邪内侵寒主收引,既可抑遏阳气,暴寒折阳,又可使血行瘀滞,发为本病。
(二)饮食失节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或嗜烟酒成癖,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聚湿生痰,上犯心胸清旷之区,阻遏心阳,胸阳失展,气机不畅,心脉闭阻,而成胸痹。
如痰浊留恋日久,痰阻血瘀,亦成本病。
(三)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运失健,津液不布,遂聚为痰。
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
无论气滞或痰阻,均可使血行失畅,脉络不利,而致气血瘀滞,或痰瘀交阻,胸阳不运,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发胸痹。
(四)劳倦内伤劳倦伤脾,脾虚转输失能,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濡养心脉,拘急而痛。
积劳伤阳,心肾阳微,鼓动无力,胸阳失展,阴寒内侵,血行涩滞,而发胸痹。
(五)年迈体虚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正气自半,精血渐衰。
如肾阳虚衰,则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痹阻不畅,发为胸痹;肾阴亏虚,则不能濡养五脏之阴,水不涵木,又不能上济于心,因而心肝火旺,心阴耗伤,心脉失于濡养,而致胸痹;心阴不足,心火燔炽,下汲肾水,又可进一步耗伤肾阴;心肾阳虚,阴寒痰饮乘于阳位,阻滞心脉。
凡此均可在本虚的基础上形成标实,导致寒凝、血瘀、气滞、痰浊,而使胸阳失运,心脉阻滞,发生胸痹。
综上所述,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有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如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等。
◊病位及涉及脏腑: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气虚、阳虚、气阴两虚;标实: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
◊病势:轻重缓急、病机转化三、诊断(一)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及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胸痹
五味子、远志、丹参、当归身、芍药、阿胶。
1)阴不敛阳,虚火内扰心神,虚烦不寐,舌尖红少津者,可用酸枣仁 汤清热除烦,养血安神。 2)若见心动悸,脉结代,为阴虚而导致气虚血少,血不养心所致,可 合炙甘草汤以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3)若见风阳上扰,予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火,宁心安神。 4)若心肾阴虚,兼见头晕目眩,腰酸膝软,遗精盗汗,心悸不宁,口 燥咽干,用左归饮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或河车大造丸滋肾养阴清热。 5)或阴虚阳亢,风阳上扰,用羚羊钩藤汤加减 2014-9-29 15 福建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6)若肝肾阴虚,肝气郁结,宜合用柴胡疏肝散以滋肾疏肝。
2014-9-29 11
3 痰 浊 痹 阻 证
主症 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 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而医发作或加重,伴 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 舌脉 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病机 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方药 栝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舌体胖大且边有齿 通阳泄浊, 栝萎薤白半 痕,苔浊腻或白滑, 豁痰宣痹 夏汤合涤痰 脉滑 汤加减
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 有齿痕.苔薄白.脉虚 细缓或结代
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人 活血通脉 参养营汤加 减。
寒凝 心脉
苔 薄 白 , 脉 沉 紧 或 辛温散寒, 枳实薤白桂 沉细 宣通心阳 枝汤、当归 四逆汤加减。
2014-9-29 4
(二)病机
1.基本病机:心脉痹阻不通。 2.病位:在心,与肝、肺、脾、肾有关。 3.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有气血阴阳亏虚
的不同;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
4.病理演变
(1)可因实致虚,亦可因虚致实。 (2)本病进一步发展,瘀血闭阻心脉,可见心胸卒然大痛,而 发为真心痛。 (3)心阳阻遏,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可见心动悸,脉结代。 (4)若心肾阳虚,水邪泛滥,水饮凌心射肺,可出现喘咳、肢 肿等症。
胸痹
教 案
教 师 姓 名
授课对象
授课形式
讲授
授 课 日 期
年 月 日
授课学期
授课教学周
授课章节名称
第二章 第二节 胸痹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了解胸痹的一般概念和特征。
2.掌握胸痹的病因病机。
3.掌握胸痹的诊断要点,胸痹与悬饮、胃脘痛、真心痛等的鉴别。
4.熟悉胸痹辨证宜分标本虚实,治疗先治其标,后顾其本,或兼顾同治。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提要
补充西医胸痛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包括使用教具图表、幻灯、录像等教学设备)
1.以课堂讲授为主
2.病因病机示意图
课外学习指导和课外作业
1.胸痹的发病基础和病理因素是什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2.如何辨别瘀血,寒凝、痰浊等证候的不同?
3.试述真心痛危候的病机、临床表现、治法、代表方。
4.胸痹的治疗原则治疗大法是什么?
5.胸痹的治标、治本的常用治法及代表方是什么?
检测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
1.课前提问回顾已学习内容。
2.批改作业检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理解情况。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概说】
一、概念: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临床特征有轻中重之别。
5.掌握胸痹心血瘀阻、痰踞心胸、阴寒凝滞、心气不足、心肾阴虚、心阳虚衰等证的辨证论治。
6.熟悉胸痹的轻重、顺逆证候的辨别及治疗。
教 学 重 点
1.胸痹的病理基础与病理因素的关系。
2.胸痹的辨治原则和治疗大法。
胸痹名词解释
胸痹名词解释胸痹的定义胸痹是中医学术语,也被称为胸闷、胸痛。
在中医理论中,胸痹是指一种以胸部不适感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常伴随着心慌、气促等症状。
它是由于心脏功能异常、气血运行不畅或脏腑失调等原因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胸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情志因素:长期的情绪波动、忧虑、恐惧等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胸痹。
2.饮食因素:暴饮暴食、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气滞血瘀而出现胸痹。
3.外感因素:寒湿邪气侵袭体内,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发胸痹。
4.运动不足:长期缺乏运动,导致气血循环不畅,易引起胸痹。
5.脏腑功能失调:肝胆功能紊乱、心脾功能不协调等都可能导致气血失调,进而出现胸痹。
胸痹的临床表现胸痹的主要症状是胸部不适感觉,常伴随以下症状:1.胸闷:患者会感到胸部压迫感或紧束感。
2.胸痛:患者会出现剧烈或隐隐作痛的胸部疼痛。
3.心慌:患者会出现心慌、心悸的感觉。
4.气促: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气喘等。
5.疲乏无力:常伴有全身乏力、倦怠感。
胸痹的中医诊断与治疗中医诊断胸痹时,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望诊:通过观察舌质、舌苔、面色等来判断气血运行情况。
2.闻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声音、心音等来判断胸腔内是否有异常。
3.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来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病情。
中医治疗胸痹的方法多样,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一些调节气血、活血化瘀、舒肝理气等功效的中药方剂。
2.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胸腔内的气血循环。
3.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胸部和相关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胸闷胸痛等不适感觉。
4.心理调节:针对情绪波动引发的胸痹,中医师会进行心理辅导和调节。
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缓解胸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饮食调理:避免暴饮暴食、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
胸痹
【辨证论治 】
2、气滞心胸证
主证: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时欲太息,
兼证:脘胀嗳气,时欲太息,或得嗳气、
矢气则舒
舌脉: 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病机概要: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治
法: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 表 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气滞心胸证 常用药及加减
2 、 饮 食 失 调
①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嗜好烟酒, 损伤脾胃,运化失健聚湿成痰,上犯心 胸,阻遏心阳,胸阳不展,气机不畅, 心脉痹阻,而成胸痹; ②或痰浊留恋日久,痰阻血瘀,痰瘀互结 ,而成胸痹 。
3 、 情 志 失 节
①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津液不布,遂 聚为痰; ②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气 郁化火,灼津为痰 ,无论气滞或痰 阻,均可使血行不畅,脉络不利,气 滞血瘀,或痰瘀交阻,胸阳不运,心 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发胸痹。
《 证治准绳•诸痛门 》提出用大剂桃仁、 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
《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疗心腹诸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概 述】
三、范围
•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 绞痛、心肌梗死 •心包炎 以胸闷、心 痛彻背。短 气、喘息不 得卧为主要 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概 述】
一、病因
①劳倦伤脾,脾虚传输失能,气血生化 乏能,无以濡养心脉,拘急而痛;
4 、 劳 倦 内 伤
②积劳伤阳,心肾阳虚,鼓动无力,胸 阳不展,阴寒内侵,血行瘀滞,而发胸 痹。
【概 述】
5 、 年 迈 体 虚
①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亏。如肾 阳虚衰,不能鼓动五脏 之阳,心气不足, 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痹阻不畅, 发为胸痹; ②肾阴亏虚,则不能濡养五脏之阴,水 不涵木,不能上济于心,心肝火旺,心阴 耗伤,心脉失于濡养,而致胸痹; ③ 心阴不足,心火炽盛,下汲肾水,进 一步耗伤肾阴; ④心肾阳虚,痰饮乘于阳位,阻滞心脉。 以上诸虚—因虚致实→寒凝、气滞、血 瘀、痰浊→胸阳失运,心脉阻滞→胸痹 。
引起胸痹的常见原因
引起胸痹的常见原因胸痹,也称胸闷胸痛,是指一种患者感觉胸部压迫性疼痛或不适的症状。
引起胸痹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心脏病、肺部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精神因素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引起胸痹的原因。
1. 心脏病: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常引起患者胸痹的原因。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
当冠脉发生堵塞或狭窄时,心肌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和氧气,就会出现胸痹的症状。
2. 肺部疾病:肺部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引起胸痹的原因。
肺炎、支气管炎、肺栓塞等疾病会引起肺部组织的炎症和充血,导致胸部不适或疼痛。
此外,肺部感染也可能导致肺膜炎,出现胸痹的症状。
3.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也是胸痹的常见原因之一。
胃酸倒流到食道,刺激食道黏膜时,会引起胸痹的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食道炎症等消化系统疾病都可能导致胸痹感。
4. 神经精神因素:压力、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也可能引起胸痹的症状。
这种类型的胸痹与心脏病无关,是一种心理上产生的不适感。
这种情况下,症状会随着放松和减压而缓解。
5. 肌肉骨骼问题:肌肉骨骼问题也可能导致胸痹,例如肋骨骨折、肌肉扭伤、肋间神经痛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胸部疼痛或压力感。
6. 其他原因: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也可能引起胸痹,例如心包炎、肺气肿、气胸、胸腔积液等。
请注意,上述原因仅为引起胸痹的一些常见原因,但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您感到胸痹或心绞痛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明确胸痹的原因,并获得正确的治疗措施。
及时就医对于预防疾病的发展和加重,以及避免严重后果至关重要。
中医内科学-胸痹
症状
01
胸痛彻背,感寒痛甚,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
迟。
治法
02
温通心阳,散寒宣痹。
方药
03
栝蒌薤白白酒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03
胸痹的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硝酸酯类药物
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 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 肌缺血,缓解心绞痛症状。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 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改 善心肌缺血。
症状
胸部刺痛,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心 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痰浊闭阻型胸痹的辨证论治
症状
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 痰多气短,舌苔浊腻,脉滑。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方药
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寒凝心脉型胸痹的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胸痹
目录
• 胸痹概述 • 胸痹的中医辨证论治 • 胸痹的西医治疗 • 胸痹的中医特色疗法 • 胸痹的日常护理与调养
01
胸痹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包括 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发病原因
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其他手术
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狭窄的冠状动脉, 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 血。
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起搏器植入 术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 手术治疗方式。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通过将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移植到冠 状动脉上,以绕过狭窄或闭塞的血管 段,改善心肌供血。
胸痹名词解释中医内科
胸痹名词解释中医内科
胸痹是中医内科学中一个常见的病症,也被称为胸闷、胸痛等。
胸痹主要指的是一种疼痛或不适感,出现在胸部,通常与心脏、肺部或胸部其他器官的病变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胸痹的发生主要与情志内伤、饮食不当、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
情志内伤是指长期的情绪压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气机郁滞,从而影响胸部的血液和气的运行。
饮食不当包括暴饮暴食、偏食寒凉等,都会使胸部的气机调节失衡。
气血运行不畅则可能由于气滞、血瘀等原因造成胸部的气血循环不畅,导致胸痹的发生。
根据胸痹的病情表现,中医内科可以进一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气滞型、痰瘀型、心火上炎型等。
每种类型的胸痹病机和治疗方法略有不同。
常见的胸痹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短、心悸、呼吸困难等。
在中医内科的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气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
针灸、推拿、中药等都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根据具体的病情和病因,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内科还强调预防胸痹的发生。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偏食寒凉等不良饮食习惯,可以帮助维护胸部的气血运行。
同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长期的情绪压抑,对预防胸痹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总之,胸痹是中医内科常见的病症,其发生与情志内伤、饮食不当、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
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理气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同时也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如果出现胸痹相关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中医内科的诊断和治疗。
胸痹
劳累过度等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 3.辅助检查 心电图应列为必备的常规检查,动态心电图、心功
能测定、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肌损伤标记物、冠脉造影术等,有 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胸痹
部位 疼痛 特点 伴随证 左胸膺膻中
胸痛
胸部
胃痛
上 腹部 胀痛压痛 持续时间长 纳呆恶心
胁痛
胁肋部 肋下 压痛 厌油 黄疸 B超肝功
小结
1.胸痹的主要特征: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 2.胸痹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 3.胸痹的诊断要点:依据——主症;线索——并发 症;手段——心电图,冠脉造影术。 4.胸痹的辨证要点:病位,标本,本并。 5.胸痹的治疗原则:补中寓通,通中离补,通补兼 施,当以补正而不碍邪,祛邪而不伤正为原则。 6.胸痹的分证论治。
2、持续时间
3、部位Βιβλιοθήκη 固定——重、深 不固定——轻、浅
4、虚实 5、病程
实证明显者——轻 虚证明显者——重 初发——轻 迁延者——重 休息或药后缓解——顺证 休息或药后难解——逆证
6、缓解方式
治疗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发作期-----泻其有余(重在活血通络) 缓解期-----补其不足(重在补益心气) 虚实夹杂----通补兼施 脱证先兆----益气固脱
中医内科学
第二章 第二节 胸痹
杨思进
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概述
• 胸痹是由于年老体虚,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劳倦内伤等因素 导致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
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轻 重 症---- 短暂胸闷、隐痛或不适感 症---- 剧烈疼痛、压榨样绞痛
中医内科学-胸痹
辨证论治
❖ 本病的治疗原则及具体治疗方法 ❖ 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先从祛邪入手,
然后再予扶正;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 顾同治。 ❖ 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疏理气 机、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尤重活血通 脉治法; ❖ 本虚宜补,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之不足,有无兼见肝、 脾、肾等脏之亏虚,补气温阳、滋阴益肾,纠正脏 腑之偏衰,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
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 《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心腹诸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精品课件
概述
❖ 《金匮要略》对胸痹证治的认识 《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进行了专
门的论述,且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 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 证。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蒌薤白白 酒汤等九张方剂,以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之效, 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
精品课件
辨证论治
❖ 痰浊闭阻证加减变化: ❖ 若痰浊郁而化热者,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清化痰
热而理气活血; ❖ 如痰热兼有郁火或阴虚火旺者,加海浮石、海蛤壳、
生地、麦冬、龟板、玉竹; ❖ 大便干结加桃仁、大黄。
精品课件
辨证论治
❖ 寒凝心脉证 主症: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 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 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 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细辛、薤白、瓜蒌、当归、芍药、 甘草、枳实、厚朴、大枣。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诊查要点
❖ 胸痹与悬饮的鉴别 悬饮、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当为胸闷痛,并
胸痹的诊疗方案
胸痹的诊疗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伴随着咖啡的香气,我开始构思这个关于胸痹的诊疗方案。
这是一场与疾病的较量,也是一次对中医理论的深度探索。
我们来了解一下胸痹的定义。
胸痹,中医术语,指的是胸部闷痛、压迫感、气短等症状,常见于心悸、心痛等疾病。
在现代医学中,胸痹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那么,如何诊断和治疗胸痹呢?一、诊断1.症状观察:要关注患者的症状,如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胸痹的早期信号。
2.体征检查:通过触诊、叩诊、听诊等手段,了解患者的心脏、肺部等器官的体征。
3.辅助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胸痹的病因和程度。
二、治疗方案1.西医治疗:(1)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可降低血栓风险。
(2)抗凝治疗:肝素、华法林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3)扩张冠状动脉: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药物,缓解心绞痛。
(4)降脂治疗: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减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中医治疗:(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脉象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中药治疗:常用药物有丹参、川芎、红花、降香等,具有活血化瘀、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3)针灸治疗:选取心俞、内关、神门等穴位,缓解胸痛、胸闷等症状。
(4)推拿按摩:按摩心脏俞穴、肺俞穴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3.综合治疗:(1)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
(3)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提高生活质量。
三、预防与调护2.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3.定期进行体检,关注心血管健康。
4.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劳累。
5.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
6.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7.遇到突发情况,如胸痛、胸闷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
作为一名有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深知责任重大。
在这个方案中,我力求用最简洁、最实用的语言,为患者提供最全面、最有效的诊疗建议。
胸痹护理ppt课件
遵从医嘱按时服药是胸痹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需注意药物的用法用量
和副作用。
02
用法用量
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如有疑问,及时向医生咨
询。
03
副作用
留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如有不适,及时
就医。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加重或持续不
缓解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 间;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适
当起身活动。
预防与保健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关注身体变化
如出现胸闷、胸痛、气短等症 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遵循医嘱
接受治疗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 用药指导和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心态
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学会释 放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定期复查
心理护理
01
02
03
总结词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对 胸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需注意心理疏导和情绪 调节。
心理疏导
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 状态,鼓励其保持乐观向 上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心。
情绪调节
指导患者学会调节情绪的 方法,如深呼吸、冥想、 放松训练等,以缓解焦虑 和压力。
药物护理
01
总结词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相关 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1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搭配膳食,多摄 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 素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糖 、高盐、刺激性食物。
02
心理指导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保持乐观 、积极的生活态度,减轻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中医内科学——胸痹
★加 减:川芎、郁金;茯苓、白术、白蔻仁;茯苓
茯神、远志、半夏曲;柏子仁、酸枣仁。
精选版课件ppt
41
心肾阴虚证
★证 候: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
辨
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证 ★病机概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血脉不畅 。
论 ★治 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
治 ★代 表 方: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 ★常 用 药: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人参、
病证鉴别:悬饮、胃脘痛、真心痛
精选版课件ppt
30
胸痹
辨
证 概病诊辨预结临
论 述因查证防语证
治
病要论调
备
机点治护
要
精选版课件ppt
31
辨证要点
辨
★ 辨标本虚实
证
论
标实:气滞、痰浊、血瘀、寒凝
治
本虚:阴、阳、气、血亏虚。
★辨病情轻重
精选版课件ppt
32
辨 证 论 治
精选版课件ppt
33
辨 证 论 治
实,急性期以标实为主。
精选版课件ppt
59
寒凝气滞,血瘀痰浊
闭阻心脉
病
因
心脉闭塞,
胸痹
病
气血中断
机
上犯心胸
真心痛
(心肌梗死)
精选版课件ppt
60
心气不足
心血亏虚
病
运血无力
因
病
心脉瘀阻
气血运行不利
机
心动悸,脉结代
(心律失常)
精选版课件ppt
61
心肾阳虚
水邪泛滥
病
因
病
凌心射肺
机
胸痹的概念
病机
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 病位在心,涉及肝、脾、 肾等脏。
心主血脉,肺主治节,两者相 互协调,气血运行自畅。心病 不能推行血脉,肺气治节失司,
则血行淤滞;
肝病疏泄失职,气郁 血瘀;脾失健运,聚 生痰浊,气血乏源;
肾阴亏损,心血失荣, 肾阳虚衰,君火失用, 均可引起心脉痹阻,胸
阳失旷而发胸痹。
古代文献对胸痹的认识
• 1.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 • 《灵枢 五邪篇》:“邪在心,则病心
痛”。 • 《素问 脏器法时论》:“心病者,胸中
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肩痛, 两痹内痛”。
古代文献对胸痹的认识
• 2.张仲景《金柜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并 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说:“胸痹之病,喘息 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基于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 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的特点,其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 后治其本,先从驱邪入手,然后再扶正,必要时可根据虚 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淤, 寒凝,痰浊而梳理气机,活血化淤,辛温通阳,泄浊豁痰, 尤重活血通脉知法;本虚宜补,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之不足, 又无兼见肺,肝,脾,肾等脏之亏虚,补气温阳,滋阴益 肾,纠正脏腑之偏衰,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在胸痹 的治疗重,尤其对真心痛的诊治,必须辩清征候之危重顺 逆,一旦发生脱证之先兆,必须尽早投用益气固脱之品。
4.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心肌缺 血发作时ST段和T波改变,有 助于诊断,观察药物治疗作用
及有无心律失常。
辨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 三.证治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痹
常见于体型肥胖患者,或者暴饮暴食、过度饮酒、抽烟等诱发
病因病机
3、情志失调
忧思伤脾 郁怒伤肝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肝郁气滞 化火灼津
气血亏虚 阴津耗伤
痹阻胸阳 气滞痰阻
气滞血瘀 痰瘀交阻
胸痹
心脉闭阻 不通则痛
因肝气通于心气,肝气滞则心气乏,故七情太过,是致病的常见原因
病因病机
4、劳倦内伤
劳倦久病 积劳伤阳
胸痹是如何 形成的
病因病机
• 病因: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 因素
• 病机有虚、实两端
– 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痹阻胸阳、阻 滞心脉——不通则痛
– 虚为气虚、阴虚、阳衰,肺、脾、肝、肾亏 虚,心脉失养——不荣则痛
病因病机
1、寒邪内侵
寒主收引 凝滞气血
素体阳虚 暴寒折阳
寒凝气滞 血行瘀滞
胸阳不展
本病常因阳虚感寒而发作,如天 气变化、骤遇寒冷而卒发
胸痹
《医门法律中寒门》: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 《类证治裁胸痹》: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
病因病机
2、饮食失调
肥甘厚味 过嗜烟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伤脾生痰 上犯心胸
阻遏胸阳 心脉闭阻
久则痰瘀互阻
湿热内蕴
化生痰火
其它如心包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心 肌炎、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胃炎 等出现胸闷、心痛彻背、短气、喘不得卧等症 状者,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注意
实际临床及“国标、行标”中“胸痹”:特指 “冠心病、心绞痛”
并非所有胸前区疼痛都属于胸痹范畴
心血管-AMI、主动脉夹层、UA、心包炎、心肌炎… 呼吸-肺栓塞、气胸、肺炎、胸膜炎… 食道-返流性食道炎、食道痉挛… 腹部疾患-胃肠/胆囊炎、破裂异位… 肌肉骨骼系统-肋软骨炎、带状疱疹、创伤…
气滞血瘀
虚 致
心肾阴虚,水亏火炎
炼液为痰
实 心阳虚衰,阳虚外寒 寒痰凝络
冠心病
概念
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者 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而引起 的心脏疾病,简称为冠心病。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 或糖代谢异常、吸烟、肥胖、活动少、高 热量或高脂饮食、性格急躁、高Hcy血症、 CHD家族史
病因病机
病机
不通则痛-实,不荣则痛-虚;病机转化
转归预后
发展趋势:由标及本,由轻转剧
发病缓急:有缓作与急发之分 预后:治疗及时得当病情缓解;
反复发作→病情较为顽固; 失治或失于调理→真心痛/心悸/心衰/脱证
病因病机
轻 胸中气塞,短气。
重 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轻 缓 渐进而为,始则偶感心胸不舒,继而
脾胃虚弱 运化失职
心肾阳虚
鼓动无力
气血亏虚 阳虚寒侵
体力劳动、运动、脑力劳动均可诱发
心脉失养 血脉不畅
胸痹
病因病机
5、年迈体虚
年老
肾阳虚衰 肾阴亏虚
肾气自半 精血渐衰
心阴不足 心肾阳虚
因虚致实
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心气阳虚— 脉失温运—痹阻不畅
不能鼓动五脏之阴—水不涵木— 心肝火旺—心阴耗伤—脉失濡养
痛
证候特征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多由情志、饮食、劳 倦、气候而诱发,常伴心悸、气短等
疼痛性质以发作性闷痛为主 疼痛持续时间多为数秒钟至数分钟
疼痛部位以膻中或左前胸部为主,亦可见肩背、 前臂、咽喉、胃脘部等
本病舌象脉象表现不一而足
西医相关病证
本病主要与西医学的冠心病两种常见类型(心 绞痛、心肌梗死)关系密切
粥样硬化、胆石症、肠道寄生虫、血吸虫病等多种疾病。
胸痹定义
部位+病机命名 痹:通“闭”,闭阻不通之意,病机实质即各种病因所致心脉
闭阻,而表现“不通则痛” 胸:病位在于心胸,通常是膻中周围、胸骨后;及非典型部位
左肩、背部、上 肢内侧、直至左手小 指端、咽喉部、下颌、 胃脘部等
胸痹定义
《 仁 心 《 《心病治食病治蒌乌《的兼顾痛时、 医证位薤以头痛疗因,方顾太方林红治:”温赤甚:白病丰剂气平歌改花准“通石,提半创机富甚括血错圣、绳邪阳脂旦出夏立:》降 》了.丰阴惠在气丸诸发针汤栝“以以香胸,阳方心痛等、丹夕血、刺、蒌阳痹以的》门,散9参府失死之枳薤微张的》则芳亏结收饮逐笑,法实白而方提治治病瘀散宣香虚集夕,薤白阴剂出心汤等疗心痹温治,发“白酒弦用腹治治痛为内通疗标旦心桂汤”大诸胸疗”主容为死本本枝病、痛剂痹死—。心血桃汤宜主栝—病兼”、,
胸痹
目录
1.概 述 2.病因病机 3.诊查要点 4.辨证论治 5.结 语
概述
1.定义----掌握 2.历史沿革----了解 3.西医相关病证----了解
什么是 胸痹
冠心病----一种古老的疾病
•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女尸,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古代湿尸 • 辛追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时年约50岁 • 对辛追的尸体进行解剖分析之后,发现这位贵妇人患有冠心病、动脉
重
心痹痛作,发作日频 。
缓 急 素无不舒之感,或许久不发,遇诱因 猝然而发心痛。
急 危 心胸卒然大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
死。(真心痛)
病因病机
因 痰踞心胸,胸阳痹阻 耗气伤阳,心
实 气不足 阴阳并损
病 机 转
致 虚
阴寒凝结,日久伤阳 心阳虚衰
瘀血阻络 心阳不振
新血不生 心气痹阻,
化 因
心气不足,鼓动不力
心火炽盛—下灼肾水—耗伤肾阴
阴寒痰饮乘于阳位—阻滞心脉
诸虚致实—寒凝气滞血瘀痰浊— 胸阳失运、心脉阻滞—胸痹
病因病机
病因
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
病位
心,肝脾肾相关
病性
虚实两端,常相兼为病
病邪
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气虚、阴亏、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
定义: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 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
彻心
历史沿革
《内 经》 《金匮要略》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最早描述胸痹的临床表现、
胸病表设因论现位病痹专述:、机篇认、“治、、卒识治疗治心创进疗痛:疗病一”方方名、步法剂、“提:更厥提高心加出痛:丰病” 《 虚 脘 提之满臂专痛富 《治痛 出证玉短称,内篇“世:进 了,机气痛。胁论暴医行 活补微病“下…述卒了 血得前义脉真心痛、明 化人心.效证心心病,创确 瘀之痛方痛治的 的未痛者膺立”》》》鉴 治备,,背病:创别疗。手胸肩名论方。并苏足中甲:胸法对合青痛间《痹:心香至痛,胸实痛丸节胁 ,痹证与胃、,支 两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