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合集下载

5 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想的过程与特点

5 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想的过程与特点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双塘中心园孙爱导读:儿童喜欢一次性完成绘画创作,并在创作中几乎不作太多考虑,直接作画,下笔流畅,线条大胆,涂色随心所欲,不存在成人所谓的败笔。

研究发现,5~6岁的儿童在创作中充满自信,能以较多的方式使用线条和形状,如开放性的和封闭性的、爆发性的和控制性的,并根据自己的情感、愿望或按物体固有色来涂色。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其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

学前儿童艺术思维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运用多通道的感觉器官,获取、再造、物化审美心理意象的活动。

对学前儿童的艺术思维进行研究,有助于教育者进一步深入认识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使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本研究借鉴哈佛大学加登纳教授关于艺术活动三大系统的概念,以及国内研究者关于绘画超常儿童艺术思维过程三大系统的概念,将艺术思维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知觉(perception)、反省(reflection)和制作(production)。

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选取一所江苏省省级示范幼儿园(非艺术特色园)大班30名5~6周岁的学前儿童,分成5组,每组儿童作画时间为上午10点~11点之间。

研究持续半年,共搜集了138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对儿童绘画创作过程及作品的分析,探究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一、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实现对物体一般结构特征的把握的心理过程。

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

绘画活动中的视知觉是视觉对对象的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审美属性及其所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

学前儿童对绘画创作对象的获取正是通过其感觉器官的视知觉功能来实现的。

对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过程及特点的研究,是通过4次绘画活动来完成的。

主题分别是:“静物写生”“我和爸爸妈妈”“跑得很快的人”“我乘公共汽车”,所涉及到的知觉过程都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感知,力求使儿童有充分的机会展现其视知觉的过程。

儿童画总结

儿童画总结

儿童画总结儿童画是指儿童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它是儿童自由表达内心感受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

儿童画通常具有天真烂漫的特点,无拘无束、充满活力。

通过儿童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个性特点和思维方式。

儿童画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首先,儿童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儿童在绘画中表现出的无拘无束和纯真天真的特点使得其作品充满活力和生机。

他们利用各种各样的颜色、线条和形状进行表达,构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些作品往往给人一种清新、愉悦和欢乐的感觉,引人入胜,富有吸引力。

对于观看者来说,儿童画往往能够唤起他们内心的童心,让他们重新感受到纯真和快乐。

其次,儿童画反映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

儿童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通过绘画释放内心的情绪和压力。

绘画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表达方式,儿童通过画笔和颜料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同时,儿童的绘画作品还反映了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观察能力。

他们会描绘家庭、校园、自然环境等各种场景,并通过自己的视角和感受来表达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儿童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发展。

此外,儿童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

儿童画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绘画,儿童可以观察和描绘身边的事物,提高对细节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同时,绘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儿童画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耐心和坚持能力,因为绘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通过绘画,儿童可以学会专注于一个任务,不断尝试和改进。

此外,儿童画还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绘画活动中,儿童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并共同创造美丽的艺术作品。

然而,儿童画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儿童可能缺乏绘画基本技能和知识,导致他们的作品不够准确和精细。

此外,一些儿童可能受到成人的影响,在绘画时过于追求写实和完美,缺乏自由和创造力。

美术创作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创作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创作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作为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在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参与美术创作,幼儿能够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美术创作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分析其中的有效方法。

一、美术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美术作品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通过观察绘画、雕塑等作品,能够自由想象其中的故事情节和背后的意义。

例如,当幼儿看到一幅描绘动物的画作时,他们可以想象动物的生活方式、习性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这种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拓展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美术活动促进幼儿的创造力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创造力的平台。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幼儿能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思考如何选择材料、运用各种技法来呈现自己的创意。

例如,在制作手工作品时,幼儿需要选择适合的纸张、颜料和工具,并运用自己的创意来设计作品的形状和色彩。

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艺术素养提升,还能够在其他领域中展现出来。

三、美术教育引导幼儿的创新思维美术教育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注重引导其创新思维。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幼儿能够在美术创作中运用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创作主题为树木的画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材料和技巧来呈现树木的形态和特征,鼓励他们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这样的引导能够激发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将美术与科学、音乐、文字等学科相结合,幼儿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关于动物的科学知识时,幼儿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对动物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在学习音乐时,幼儿可以运用绘画来表达对音乐节奏和情感的理解。

儿童绘画特点分析

儿童绘画特点分析

儿童绘画特点分析儿童绘画是指儿童在发展成长过程中通过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观察事物、表达情感等方式使用各种绘画材料进行绘画创作的形式。

儿童绘画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儿童在艺术创作中的个体差异和他们对世界的理解。

第一,简化和夸张。

儿童绘画往往以简单的线条、图形和色彩表现事物,他们会简化复杂的物体和场景,突出主要特征,增强表达效果。

同时,在绘画中,他们也会夸张事物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独创性。

这种简化和夸张的特点体现了儿童对世界的捕捉和个人情绪表达的需求。

第二,自由和无拘束。

儿童绘画通常没有受到成人对绘画规则和约束的限制,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感受。

他们不受现实的束缚,大胆地使用鲜艳的颜色、非常规的线条和形状。

这种自由和无拘束的特点反映了儿童的天真和无邪,也体现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第三,幻想和想象。

儿童的绘画常常能够展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可能会画出不存在的奇妙生物、幻想的场景和超现实的颜色。

他们的思维常常脱离现实,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幻想和梦想。

这种幻想和想象的特点体现了儿童对世界的探索和对未来的希冀。

第四,情感和个人表达。

儿童绘画是他们情感和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通过绘画,儿童可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恐惧和欢乐。

他们可能会通过画面的色彩、线条和形状来传达快乐、伤心、愤怒等情感。

儿童绘画的情感和个人表达的特点体现了儿童对自我认同和情感释放的需求。

第五,发展和进步。

儿童绘画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早期的无明显形状到后期的更为丰富和准确的描绘。

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和经验积累,他们的线条、图形和色彩的掌握会逐渐提高。

这一特点反映了儿童在艺术创作中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是他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

综上所述,儿童绘画具有简化和夸张、自由和无拘束、幻想和想象、情感和个人表达以及发展和进步等独特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儿童在艺术创作中的个体差异和对世界的理解,也彰显了他们天真、无邪、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儿童画的创意技巧分析

儿童画的创意技巧分析

儿童画的创意技巧分析
儿童画的创意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由表达:儿童画强调自由、天马行空的表达方式,不受规则和限制的束缚。

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感受和情绪自由地创作,这样的创作方式通常会带来独特的创意和表现形式。

2. 大胆使用颜色:儿童画通常会大胆地使用鲜明、丰富的颜色,而不拘泥于真实的色彩表现。

他们常常会选择与其它绘画作品中不常见的颜色组合,从而创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

3. 强调形状和线条:儿童画中的形状和线条往往比例失调、变形或者不符合逻辑,但这正是它们独特之处。

儿童会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描绘出物体,通过粗犷的线条勾勒出形象的轮廓,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4. 夸张和变形:儿童画中经常出现夸张和变形的元素,通过对事物的夸张和对比,能够更好地突出特点和表达情感。

这种创造性的变形不仅仅是小孩子的特点,也是画家和艺术家在表现主题时候会使用的技巧。

5. 细节和想象:儿童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细节,这些细节可能是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或者是他们的想象中来的,细节的描绘能够使画作更加真实和有趣。

总的来说,儿童画的创意技巧主要表现为自由表达、大胆使用颜色、强调形状和线条、夸张和变形、以及细节和想象。

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儿童画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儿童画中的创造性分析

儿童画中的创造性分析

儿童画中的创造性分析
儿童画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因此分析儿童画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主题和情感表达
儿童画可以反映出孩子们对生活和事物的理解和看法,表达他们自身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观察画中的主题和画面构成可以了解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2. 形象和色彩运用
儿童画在形象和色彩的运用上往往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表达出孩子们独特的审美观和创作能力。

可以从画面的形状、线条、颜色、层次等方面来分析儿童画的创造性。

3. 线条和构图
儿童画中的线条和构图也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表现。

线条可以反映出孩子们的手绘能力和创作思维,构图则是画面生成的方式和展现的结构,通过分析线条和构图可以了解孩子们创作的思维过程和想象力。

4. 创新和想象
儿童画作品中的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元素和不同寻常的创意都能够反映出孩子们蕴含的创新和想象。

通过分析这些元素可以了
解孩子们深层次的意图和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分析儿童画的创造性需要结合孩子们的年龄、性格、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了解他们的创作思维和创意及其表达方式,为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的创作提供指导。

浅谈小学生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浅谈小学生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浅谈小学生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浅谈小学生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展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媒介。

对于小学生来说,绘画是一种游戏和娱乐,同时也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还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本文将以浅谈的方式探讨小学生绘画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浅谈小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指孩子们通过独立思考和组合各种形象和事物的能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他们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绘画可以帮助他们通过绘制自己的想象来展示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小学生的绘画作品往往充满了想象力的元素。

比如,他们可能会画一只有五只腿的猫,或者是一朵有颜色的彩云。

这些作品不拘泥于事实和现实,反映了孩子们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知。

通过绘画,孩子们可以创造并展示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想象空间。

他们可以将各种各样的元素和形象融入到作品中,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当然,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他们的绘画作品往往受到他们生活经验和知识的限制。

比如,他们可能不会画出来一个看不见的物体,因为他们只能绘制能够看到和触摸到的事物。

另外,小学生的想象力也受到他们的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比如,一个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可能对大自然的想象力有所不同于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孩子。

因此,提供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和教育资源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重要。

二、浅谈小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指孩子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创造新的事物和想法的能力。

绘画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通过绘画创作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

小学生的绘画作品往往充满了创造性的构思和设计。

他们可能会创造出一个奇特的角色,或者设计出一个独特的场景。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来构思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观点。

绘画作为一种创作性的行为,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另外,绘画也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儿童画创作方法和技巧

儿童画创作方法和技巧

儿童画创作方法和技巧儿童画创作方法和技巧导言:儿童画是孩子们自由表达的艺术形式,充满了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画画的过程中,儿童不仅可以享受到乐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儿童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创作方法:1. 观察和感悟:观察是儿童画创作的基础,孩子们可以观察身边的事物、自然风景和日常生活中的场景。

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要注意细节,思考事物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并思考自己对这些事物的感受和想法。

2. 想象和创造:想象是儿童画创作的关键,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创造新的形象和场景。

他们可以脑海中构想一个故事情节,然后用画笔将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画出来。

在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要大胆尝试,不害怕犯错,相信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3. 表达和交流:儿童画是孩子们表达和交流的方式之一,通过画画,他们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孩子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自己对某个主题或情感的理解。

他们还可以与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作品,从中学习和交流。

二、创作技巧:1. 选择合适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可以给儿童画带来不同的效果。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颜料、彩色笔和蜡笔等易于上手的材料。

随着孩子们的进步,可以尝试更多的材料和工具,如水彩颜料、油画颜料和彩色粉笔等。

2. 注意色彩的运用:色彩是儿童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孩子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颜色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在创作中,孩子们可以运用明暗对比、色彩层次和色彩搭配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

3. 重视线条和形状:线条和形状是儿童画中的基本元素,孩子们可以通过勾勒线条和组织形状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他们可以练习直线、曲线和波浪线等不同类型的线条,并运用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和矩形等不同形状来构建画面。

4. 掌握透视和比例:透视和比例是儿童画创作中需要注意的技巧。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和练习,逐渐了解物体的透视规律和比例关系。

儿童画创编技巧

儿童画创编技巧

五、儿童绘画的造型元素(点、线、面)
1、点——点的大小是相对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 看成是点。也空中的星星,草原上奔跑的牛羊…… ◆点在构成中具有引人注目、集中的功能; ◆点的连续会产生线的感觉(鼠标移动时产生的轨迹); ◆点的集合产生面的感觉。
2、线——线描写生是儿童进行造型训练的最佳手段, 不仅可以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还可以使儿童养成用 线肯定、大胆的习惯。 ①线的形态
2、指导儿童作画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要经常地充满感情地对 孩子说:“你画得真棒!太好了,胆子再大一些就更好了!你能 和别的小朋友画得不一样吗? ★切忌说: “你怎么这么笨,画得一点都不像!小心点,不要涂 到外面去了! ”
3、展示是画画的一部分,是评价的另一种形式,展示是激发儿童 的创造才智,引发儿童的艺术冲动,是表彰儿童通过努力所取得 的优异成绩(特别是进步奖值得推广)。 4、指导儿童绘画还要让孩子们尽量走出教室,走出家门,与大自 然亲密接触,用更直观的生活体验来丰富孩子们的绘画内容,从 而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和成绩。
4、转折期(11~13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主义比例、大小、结构、透视之间的关系, 努力追求“形似”,所以在这个时期要正确引导,按儿童不同年 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不当会使儿童失去绘画的兴 趣。这一时期又称“转型期”或“危险期”。
四、儿童画的指导与评价
画画是儿童非常喜欢的活动,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氛 围,让他们自由地表现。和多孩子在画画时边唱边画,甚至身体 轻轻摆动,完全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为此,在进行儿童画评价知要注意: 1、三“不要”:儿童作画时不要过于干涉和苛求,不要动手去修 改他们的作品,更不要用“像不像”的标准来评价儿童的画。
七、作品欣赏

儿童绘画中的艺术思维

儿童绘画中的艺术思维

儿童绘画中的艺术思维作者:王一铭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08期摘要:儿童的思维是通过某些最基本的“形”进行的,所以这样一些结构较简化的形状和关系最容易在心理发展早期阶段所完成的作品中出现。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其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

对学前儿童的艺术思维进行研究,有助于教育者深入认识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使艺术教育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绘画;艺术思维;意象一、视觉思维中的意象儿童绘画中的艺术思维过程贯穿着对意象的创造和体验。

思维需要意象,意向中又包含着思维。

艺术不只是视觉思维的一种形式,它还有创造美、和谐、秩序和完善等基本功能。

此外,艺术还可以使无形的东西变成可见的和有形的东西。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进行大量的视觉思维活动。

例如,要想创造“美”,视觉就必须有所选择和组织;要想使一种无形的东西成为可见的,就必须捕捉和把握它的本质特征。

无论如何,如果没有意象作为媒介去显示它们的特征和性格,就不可能真正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反过来,艺术中的美、完善、和谐、秩序等等也是进行视觉思维的手段。

意象在知觉与思维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弥补了感性与理性、感知与思维、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裂隙。

视觉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这种创造性思维进行有效把握和合理应用有利于当代艺术审美教育的发展,同时对我国艺术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儿童绘画中的艺术思维结构较简化的形状和关系,能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概念及其标志物的特征,从而使人们在意象中看到视觉思维的痕迹。

因为儿童的思维是通过一些最基本的“形”进行的,所以这些结构较简化的形状和关系最容易在心理发展早期阶段所完成的作品中出现。

当儿童想要描绘一件物体时,他们常常只是把这个物体总体形状所包含的某一部分的形状大致描绘出来。

例如当儿童想要画一个人物时,他们往往会画一个圆来代表头部,用简单的线代表肢体。

可以看出,这其中包含的视觉概念是根据直接经验创造出来的,又通过形状、关系和功能特征达到对题材的抽象性体现。

学前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特点及教育启示

学前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特点及教育启示

学前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特点及教育启示绘画创作是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其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

学前儿童艺术思维是其在绘画创作中的思维活动,是多通道对审美心理意象的获取、再造、物化的活动。

对学前儿童的艺术思维进行研究,有助于教育者进一步深入认识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使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本研究借鉴加登纳关于艺术活动三大系统的概念,以及黄进关于绘画超常儿童艺术思维过程的三大系统概念,将艺术思维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知觉(perception)、反省(reflection)、制作(production)。

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选取一所江苏省省级示范幼儿园(非艺术特色园)大班30名5~6周岁的学前儿童,分成5组,每组儿童作画时间为上午10点~11点之间。

本研究为期半年,共搜集了138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对绘画创作过程及作品的分析,探究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中艺术思维的过程、特点及教育启示。

一、学前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知觉的过程就是形成知觉概念的过程,是对物体一般结构特征的把握。

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

绘画活动中的视知觉不同与一般的视知觉,它是视觉对对象的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审美属性及其所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是一种积极的视觉思维。

学前儿童对绘画创作原材料的获取是通过他们的感觉器官来进行的,其中主要的是他们的视知觉。

(一)研究设计对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过程及特点的研究,是通过4次绘画活动来完成的。

主题分别是:“静物写生”“我和爸爸妈妈”“跑得很快的人”“我乘公共汽车”,所涉及到的知觉过程都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感知,力求使儿童有充分的机会展现其视知觉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特点研究发现,学前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是通过知觉选择获得审美心理意象的过程,具有多通道性。

学前儿童对物体的知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触觉、嗅觉、听觉多通道参与进行的。

第一次知觉到笔者所提供的造型不同的静物时,儿童为了能看清后面被遮住的笔筒,都跑到展示台前去看清楚。

儿童绘画创作有哪些特点

儿童绘画创作有哪些特点

儿童绘画创作有哪些特点?
儿童绘画属于一种想象绘画,它以表达儿童的主观感受为主,不受客观形态和技术规范的约束,是儿童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因而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儿童绘画的形式往往具有单纯化、平面化,形象、色彩夸张的
特点。

例如:画面中人的身体和四肢可以自由弯曲,任意加长或缩短。

可以在人的面部画出两个巨大鼻孔,也可在侧面脸上看到一双眼睛。

可以把秋千吊到月亮上去,还可造出色彩斑斓、外观奇特的建筑物。

儿童画中的这种形象语言,是形象和情感的统一。

这些奇思遐想,往往会令成年人刮目相看。

(2)儿童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儿童把不同时空里的事物同时呈现,
把喜爱的物象拟人化。

他们画地球与月亮握手,画蓝天白云间的彩虹上有众多的朋友在游戏,画太阳公公向月亮婆婆问候⋯他们能把想象与现
实联系在一起,把无生命和有生命的东西组合在一起,表现了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儿童绘画作品构图的随意性。

儿童画的构图没有成年人那样多
的规则和限制性。

在画面安排上,既不考虑画面中的均衡对称,也不考虑画面的对比和协调。

有时他们会边画边移动视点,有时会转动画纸反正结合表现,有时在画纸上尽情地画,直到无处可画为止。

这种自由随意的画面,体现出画面构图的多样化。

(4)努力追求成人审美趋向。

儿童随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经验逐渐
丰富,审美水平也不断提高,开始追求成年人的审美标准,学习用成人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来进行自己的绘画,这一时期,需要对他们适时地加以引导,使他们的绘画随自身的成长而逐渐成熟起来。

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特点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特点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特点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儿童绘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儿童的画作可以看出其独特的绘画观察方式。

儿童在绘画时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特点的绘画观察方式:1. 直觉性观察:儿童绘画是直接从感性和直觉出发进行创作的。

他们通常没有过多的预设和计划,直接从内心的感受和想象中进行创作。

这种直觉性的观察方式,使得儿童画作中更加自然和真实。

2. 快速放置:儿童在绘画时,往往快速地将画笔放置在画纸上,不做过多的修饰和调整。

这种快速放置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表现出儿童的自然和本真,让观者感受到画作中的生命力和激情。

3. 强烈的颜色和形状:儿童在绘画时,往往会使用明亮、饱和的颜色和简洁、明快的形状,使画作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色彩和形状的强烈表现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观者的感官和情感。

以上这些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在艺术创作中得到运用:1. 注重感性和直觉:在艺术创作中,应该注重从内心感受与想象中进行创作,追求真实、自然、直觉的表现方式。

2. 确定主题和意图:在创作过程中应该确定作品的主题和意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色彩和形状的表现,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3. 注重速度和灵感: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重速度和灵感的运用,追求自然和生动的表现效果,不做过多的修饰和调整。

4. 培养鲜明的色彩和形状语言: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重鲜明的色彩与形状语言的运用,强调表现出作品的生命力和激情。

总之,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特点,不仅是儿童绘画的独特表现方式,也是艺术创作中可以借鉴和运用的有效手段。

通过注重感性和直觉、确定主题和意图、注重速度和灵感,以及培养鲜明的色彩和形状语言等方面的运用,可以创作出更加自然、生动、有趣、感性的作品。

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特点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特点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特点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观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而儿童在绘画观察中有着独特的方式和特点。

儿童的绘画观察方式受到年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其特点包括直观性、主观性、感性和创造性。

这些特点使得儿童在艺术创作中能够表达出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儿童的绘画观察方式具有直观性。

直观是指儿童在观察事物时,能够快速地捕捉到事物的外貌和特征。

他们对事物的颜色、形状和纹理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直接地将所见所感表达在画面中。

这种直观性观察方式使得儿童的绘画作品充满生动感和活力。

儿童的绘画观察方式也具有主观性。

主观是指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意愿来对事物进行选择、变形和组合。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来选择观察的对象,也可以通过改变事物的形状和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这种主观性观察方式使得儿童的绘画作品带有个性和独特性,展现出他们独特的艺术语言。

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特点在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儿童的直观性观察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事物的外貌和特征,这在艺术创作中可以帮助他们绘制写实主义作品,展示出真实和细腻的艺术表现力。

儿童的主观性观察方式使得他们能够自由地选择、组合和变形事物,这在艺术创作中可以帮助他们表达个性和独特性,展示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儿童的感性观察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地捕捉事物所传递的情感和氛围,这在艺术创作中可以帮助他们表达情感和表达力,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儿童的创造性观察方式使得他们能够自由发挥想象,将事物重新组合和再创造,这在艺术创作中可以帮助他们展示出想象力和创新力,展示出无限的艺术潜力。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引言概述:儿童绘画是儿童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绘画,儿童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观察力和创造力。

儿童绘画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详细阐述儿童绘画发展的五个阶段。

一、涂鸦阶段1.1 线条的出现:在涂鸦阶段,儿童开始掌握使用笔、铅笔或彩笔进行绘画。

他们会在纸上涂鸦出简单的线条,如直线、弯曲线等。

1.2 随意涂鸦: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表现形式更加随意,他们可能会在纸上乱涂一气,没有明确的目标或主题。

1.3 无意识的图形:涂鸦阶段的儿童开始尝试画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圆圈、方块等,但他们并不意识到这些图形的具体含义。

二、形象阶段2.1 图像的出现:在形象阶段,儿童开始尝试画出一些具体的形象,如人物、动物等。

他们会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形状来表现这些形象。

2.2 比例的不准确: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可能存在比例不准确的问题,例如头部过大或身体部分缺失等。

2.3 色彩的运用:形象阶段的儿童开始尝试使用颜色来装饰他们的绘画作品,使其更加生动和有趣。

三、符号阶段3.1 符号的使用:在符号阶段,儿童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代表具体的事物,如太阳、树木等。

这些符号可能只有他们自己能够理解。

3.2 比例的改善: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比例逐渐改善,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表现事物的大小和形状。

3.3 细节的添加:符号阶段的儿童开始注重绘画作品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物体的纹理等,使其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四、透视阶段4.1 透视的运用:在透视阶段,儿童开始尝试使用透视法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关系,使绘画更具立体感。

4.2 色彩的丰富: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作品开始运用更多的颜色,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4.3 创造力的发展:透视阶段的儿童开始展现出更多的创造力,他们能够自由地创造出一些想象中的事物或场景。

五、写实阶段5.1 真实的表现:在写实阶段,儿童的绘画作品能够准确地表现真实的事物,如人物的五官、物体的细节等。

谈儿童绘画中艺术性思维的培养

谈儿童绘画中艺术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儿童绘画中艺术性思维的培养洪山镇蒲集小学孟献廷摘要:儿童画一般是指12岁以前的孩子的绘画,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涂鸦期、符号期、写实期”。

儿童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儿童绘画本身并无好坏,这只是他们认识世界和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一种手段。

绘画是培养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儿童绘画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方面与许多艺术大师的追求上可以说是一致的,且儿童绘画本身就有其艺术性所在,所以想要发展这种艺术性,必须使儿童的绘画心理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和儿童个性的发展。

这些都是现阶段艺术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要改革美术教育,就应着眼于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儿童的视觉表达,培养他们的艺术性思维。

关键词:儿童绘画;艺术性思维;创造力;想象;美术教育儿童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思维和表现手段上,儿童绘画具有特殊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儿童绘画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方面与许多艺术大师的追求上可以说是一致的,且儿童绘画本身就有其艺术性所在,所以想要发展这种艺术性,必须使儿童的绘画心理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一、儿童画的特点儿童画一般是指12岁以前的孩子的绘画,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涂鸦期、符号期、写实期。

儿童画画的特点是随时都会出现一些曲折且不能按常理来衡量的线条和图形,而这种不合理恰巧形成了儿童画的趣味性,使其独具风格,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儿童画是否真实、是否具有准确的外形,这是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儿童的思维是通过某些最基本的“形”进行的,当儿童打算描绘一件物体时,他们常常只是把这些物体的总体形状中包含的某一部分的形状大体描绘出来。

儿童画具有一种特殊的荒诞性,主要表现在构思荒诞性、构图荒诞性、造型荒诞性、色彩荒诞性、空间荒诞性、设计荒诞性六个方面。

正由于这种荒诞性,使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被认为是儿童的“艺术性思维”,甚者有人把儿童画和艺术大师的作品相提并论。

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特点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特点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特点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儿童绘画是儿童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形式。

由于儿童的天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进行绘画观察时有着独特的方式和特点。

了解儿童绘画观察的特点,并在艺术创作中加以运用,能够更好地引导儿童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儿童绘画观察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直观性和感性。

儿童在绘画观察时往往以自己的感觉和冲动为主导,他们很少会去思考和分析所观察的对象,而是凭借自己的直觉进行表达。

其次是主观性和个性化。

由于儿童在认知水平上的限制,他们的绘画观察往往是基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的,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特点,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形态和结构。

儿童在绘画观察时还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夸张性。

他们往往只观察事物的某一方面或者局部,而忽略了整体的构成和关系,因此在绘画中往往呈现出夸张和片面的特点。

了解了儿童绘画观察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艺术创作中运用这些特点,以更好地引导儿童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在引导儿童进行绘画时,注重培养他们的直观性和感性。

可以通过让他们进行大量的写生练习,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感受所见的事物,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性和直观的表现能力。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儿童发挥个性化和主观性。

可以让他们在绘画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形象,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儿童进行整体观察和思维训练,避免他们的绘画表现出片面性和夸张性。

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特点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特点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特点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儿童绘画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世界、感受外部世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而观察是儿童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儿童认识外部世界的途径,更是儿童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介绍儿童绘画观察的特点以及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特点儿童绘画观察方式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主观性强儿童绘画观察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和意识来理解和表达外部世界。

他们的观察是主观的,往往受到自己情感和经验的影响,所以绘画中会表现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主观感受。

2. 真实性和虚拟性儿童在观察外部事物时,会尽可能地还原事物的真实面貌,但又会在绘画中添加夸张或改变的元素,使绘画更生动有趣。

这种真实性和虚拟性的结合,体现了儿童活泼好奇的特点。

3. 细节表现儿童在绘画中往往会关注事物的细节,如花瓣的纹理、动物的毛发等。

他们会对细节进行认真观察和描绘,这也是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特点对艺术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促进他们绘画技能的提升。

1. 培养想象力儿童绘画观察方式往往融入了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他们会把自己对外部事物的理解和感受融入绘画中。

这种观察方式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能够表现出无限的创造力。

2. 发展艺术技能儿童在观察外部世界时,会注重事物的细节。

这种观察方式能够帮助孩子们在绘画时更加细致入微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

通过反复的观察和描绘,孩子们的艺术技能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3. 表达情感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主观性非常强,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感觉和情感来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让孩子们在绘画中表现出真实的情感,让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儿童绘画观察方式的独特特点对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促进艺术技能的发展,表达情感和培养审美情趣。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在绘画时多加观察外部世界,注重细节表现,并鼓励他们在绘画中表达内心世界,从而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双塘中心园孙爱导读:儿童喜欢一次性完成绘画创作,并在创作中几乎不作太多考虑,直接作画,下笔流畅,线条大胆,涂色随心所欲,不存在成人所谓的败笔。

研究发现,5~6岁的儿童在创作中充满自信,能以较多的方式使用线条和形状,如开放性的和封闭性的、爆发性的和控制性的,并根据自己的情感、愿望或按物体固有色来涂色。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其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

学前儿童艺术思维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运用多通道的感觉器官,获取、再造、物化审美心理意象的活动。

对学前儿童的艺术思维进行研究,有助于教育者进一步深入认识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使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本研究借鉴哈佛大学加登纳教授关于艺术活动三大系统的概念,以及国内研究者关于绘画超常儿童艺术思维过程三大系统的概念,将艺术思维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知觉(perception)、反省(reflection)和制作(production)。

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选取一所江苏省省级示范幼儿园(非艺术特色园)大班30名5~6周岁的学前儿童,分成5组,每组儿童作画时间为上午10点~11点之间。

研究持续半年,共搜集了138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对儿童绘画创作过程及作品的分析,探究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一、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实现对物体一般结构特征的把握的心理过程。

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

绘画活动中的视知觉是视觉对对象的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审美属性及其所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

学前儿童对绘画创作对象的获取正是通过其感觉器官的视知觉功能来实现的。

对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过程及特点的研究,是通过4次绘画活动来完成的。

主题分别是:“静物写生”“我和爸爸妈妈”“跑得很快的人”“我乘公共汽车”,所涉及到的知觉过程都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感知,力求使儿童有充分的机会展现其视知觉的过程。

研究发现,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是通过知觉选择获得审美心理意象的过程,具有多通道性。

5—6岁儿童对物体的知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触觉、嗅觉、听觉多通道参与进行的。

第一次知觉到笔者所提供的造型不同的静物时,儿童为了能看清后面被遮住的笔筒,都跑到展示台前去看清楚。

几乎每个儿童都亲自把瓶子和笔筒拿起来观察、触摸、感受,再作画。

“静物写生”中儿童着重表现其知觉到的物体特点,力图反映物体比例、空间遮挡关系,其知觉带有明显的选择性和个人倾向性,他们通常厌烦按物体原貌一成不变地写生,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极大的束缚。

对艺术思维来说,知觉是获得审美心理意象的过程。

审美心理意象是事物在儿童头脑中所形成的带有情感性的表象,其中必然融人了主体的情感。

如小陆在“我和妈妈”的画中表现出的爱母之情:“我最喜欢妈妈了,她长得胖,喜欢戴帽子,喜欢化妆,我看她跳绳减肥。

”在画“跑得很快的人”时,儿童很在意能凸显运动感的细节。

如胳膊与腿的摆动、身后像风一样的斜线、流出的汗、随风飘动的辫子、人物前后跑动的关系、表情等。

儿童的知觉受其自我中心主义心理的影响,促使他们只画他们所注意或关心的事物,而忽略或简化其他部分,即通过知觉的选择作用生成审美意象。

儿童的画是相对概念化的,却又包含对感性世界的敏锐观察和自我解释,在基本抽取出事物比较显著的审美特征的同时,能敏锐地捕捉到事物的某些细节,同时受其客体永久性观念的影响,会主动把事物不完全的部分补足。

例如小宗在画“我乘公共汽车”时,不仅把公共汽车画成长方形,里面站着很多人,而且要画出“汽车冒出的烟特别难闻”。

二、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反省儿童会对通过知觉获得的审美心理意象进行心理加工与改造。

这一心理加工与改造的过程也就是艺术反省过程,它包括体验和对信息的形式分析两个方面。

对儿童艺术思维中反省过程及特点的研究,是通过3次绘画活动完成的,主题分别是:“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快乐的节日”“刮大风的时候”。

主题一、二是探究儿童反省中的体验状态,主题三是探究儿童如何将体验过的事物作艺术形式上的分析,采取何种策略、通过哪些算子①来表现题目所蕴涵的内容,从而完成绘画活动。

研究发现,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反省是对审美心理意象再创造的过程,具有直觉性、无意识性、情感体验性等特征,并表现出敏锐而丰富的通感与想像能力。

学前儿童思维受到的牵绊和束缚比成人少很多,加之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得他们的想像自由、大胆。

凡高说:“真正的画家是受心灵指导的,他们的心灵,他们的头脑,并不是画笔的奴隶,而是画笔听从心灵和头脑的指挥。

”儿童的情感体验源于生活情境,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在儿童的初级发育阶段,心灵的主要特征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

绘画是儿童对事物有了深刻体验后,表达或宣泄情感的一种自由而又平凡的方式。

儿童通过绘画体验世界既加深了对外界视觉对象的印象,使审美心理意象更加鲜明、生动,同时也激发了创作热情,促使其进行创作,在绘画结束时会产生满足感。

例如小胡在“开心(不开心)的事”的画中表现出:“我想吃肯德基时,妈妈笑眯眯地答应我,但是爸爸瞪着眼睛、竖着头发不同意!”这就是一种复杂而生动的情感体验。

儿童的反省过程是对审美心理意象的一种直觉式的再创造过程。

这种直觉能力与儿童积累的生活经验直接相联。

儿童在作画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考虑和犹豫,通常是直接作画。

当问及为什么要用这些事物表达某个事件时,不少儿童回答:“就想这样画。

”儿童比成人接受的概念性教育要少得多,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通过直觉的创造性、灵活性和丰富的体验感受,对已有的审美心理意象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艺术创造的主动性。

这使得儿童作画过程中所用算子较丰富,画面空间较开阔,并在绘画过程中,不断调整策略,不拘泥于固定的图式,而能创造性地变化图形。

如在“刮大风”的绘画活动中,他们用长短不一的斜线或曲线表现狂风,用缠绕在一起的线团表现龙卷风,夸张因“刮大风”而带来的物体状态的变化,如房子、大树歪倒了,麦当劳的牌子、树叶、人、柳条、汽车,甚至小朋友的牙齿等都被吹到了天上。

儿童的通感表现敏锐丰富。

如儿童画“游泳”这个主题时,会边给大海涂蓝色边说:“好冷啊!”又如儿童对不同绘画作品的解释:“太阳被冷风一吹就会变成月亮”“绿色的太阳会让我们感到清凉”等。

儿童的绘画创作是其深层心理中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相结合而成的一股创造动力推动的结果。

这股创造动力使儿童产生不自觉地绘画创作的冲动,形成种种绘画行为。

在艺术思维活动中,儿童没有任何功利性,无拘无束,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投入地与画面事物同喜同悲。

三、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制作绘画创作的最终成果是绘画作品。

儿童对事物的知觉和体验,必须通过运用纸、笔等绘画工具和材料以及造型、设色、构图等艺术语言才能形成绘画作品。

对儿童艺术思维中的制作过程及特点的研究,是通过一次绘画材料选择活动和4次绘画活动来完成的。

绘画主题分别是:“动物世界”“秋天来了”“我在游泳”“七个小矮人的房子”。

研究发现,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制作是儿童借助于工具材料,伴随着语言和动作将审美心理意象物化的过程。

制作中也有反省,儿童喜欢构图胜于涂色,并一次性完成制作。

5~6岁儿童喜欢使用记号笔和油画棒在纸上作画。

研究起始阶段,研究者给儿童提供了记号笔、签字笔、毛笔、墨汁、油画棒、水粉等绘画工具材料,30名儿童全都选择了用记号笔勾勒线条,用油画棒涂色。

问及原因,他们的回答是:“签字笔太细了,记号笔粗粗的,画出来好看。

”“水粉是用来刷背景色的。

”“我喜欢用油画棒,油画棒有好多漂亮的颜色。

”与涂色相比,儿童更喜欢构图。

研究发现30名儿童中,有22名儿童选择了用记号笔构图之后,再重新创作另一幅作品,占总数的73.33%,有8名儿童构图之后给作品涂色,占总数的26.67%。

问及原因,大多数儿童的回答是:“我喜欢用记号笔画画,我可以连着画好几张呢,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涂色太麻烦了,要全涂满太累了。

”涂色通常是一种机械的重复劳动,费时费力,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才能完成,对于意志较薄弱、兴趣易转移的儿童来说的确是一件苦差事。

儿童的艺术制作过程往往伴有丰富的语言与动作。

例如小唐在画“动物世界”时说:“我每次去动物园都会去看狮子。

这个狮子在跑,你看,它跑起来是这样的……”说着,小唐就双手双脚上下交错舞动起来。

在画“秋天来了”时,小张说到“风婆婆在呼呼吹”时,把双手放在脸颊上发出“呼呼”的声音;小陈说到“树叶落了,飘啊飘”的时候,会舞动双臂,左右晃动身体。

在一气呵成的绘画创作中,儿童的语言、动作是对作品内容的有力补充,使作品变得更为丰满。

语言、动作之所以对艺术思维有所帮助,就在于它能在艺术思维展开时把个体因知觉而体验到的审美心理意象激发出来,不仅不会影响绘画活动,反而会使他们的创作更加投入、充满乐趣。

儿童喜欢一次性完成绘画创作,并在创作中几乎不作太多考虑,直接作画,下笔流畅,线条大胆,涂色随心所欲,不存在成人所谓的败笔。

研究发现,5~6岁的儿童在创作中充满自信,能以较多的方式使用线条和形状,如开放性的和封闭性的、爆发性的和控制性的,并根据自己的情感、愿望或按物体固有色来涂色。

儿童的绘画是他们的知觉与情感的物化形态,他们将自己对外物的知觉与情感通过绘画这种外在的符号形式传达给他人。

如在开展绘画活动“我在游泳”时,小杨站起来,划动双臂模仿游泳的样子:“我会游泳,是这样游的……”然后接着画。

儿童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有新一轮的反省,他们有时会依据自己构思与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以致最后的作品与预先的设想不一样。

如在画“七个小矮人的房子”时,小崔说:“我要给七个小矮人造一个大蛋糕房子”,于是他画了一个圆圈,看了这个圆两秒钟后,他又改变了决定,要造一座西瓜房子。

随即他在西瓜的顶部画了瓜藤,给西瓜房子开了窗户、门,安了音乐喇叭,并用不同的颜色画出了西瓜的纹路。

儿童在绘画中几乎都自言自语地解说着自己的创作,他们通过内心体验、动作、语言一步步呈现艺术思维过程。

只有用心倾听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语言、观察他们的动作、欣赏他们作品的展现过程,才能真正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了解儿童的绘画、理解儿童的心灵。

四、促进儿童艺术思维发展的教育建议首先,应提供各种艺术感知活动,丰富儿童的审美心理意象。

艺术感知活动是儿童通过体验生活、参加绘画活动,形成对客观世界和艺术作品的敏锐感知的过程。

教育者应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如欣赏自然风景、图书、名画,参观画廊、美术馆,适时举办儿童作品展览会等,丰富儿童的审美意象、发展其想像力。

其次,应给予儿童宽容自主的绘画心理空间。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

儿童的绘画作品是儿童艺术思维的结果,是其心灵的表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