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除杂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除杂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除杂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中除杂的概念和方法,掌握不同除杂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化学中除杂的概念和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判断何种除杂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化学中的除杂概念和方法2. 除杂方法的实验操作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除杂情景,引入除杂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与探究(35分钟)(1)讲解化学中的除杂概念和方法,包括筛选、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方法。

(2)开展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身体验不同除杂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3. 操作及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不同除杂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条件,掌握如何选择合适的除杂方法。

4. 练习与拓展(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主题:初中化学除杂专题内容:1. 化学中的除杂概念和方法2. 除杂方法:筛选、沉淀、过滤、蒸发结晶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除杂方法的效果,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同时,通过布置练习题,检验了学生对除杂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验案例和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除杂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鉴于大家对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学目标:1.能够比较过滤、结晶、萃取和分液、蒸馏等几种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分离对象。

2.知道过滤、结晶、萃取、蒸馏的操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3.能够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4.了解除杂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

5.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丰富科学探究的体验,培养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过滤、结晶、萃取和蒸馏等分离提纯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教学难点:食盐除杂和KNO3结晶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指导探究法学法指导:列表归纳实验方案设计教学用具:KNO3结晶提纯、萃取分液的实验药品和装置蒸馏装置蒸馏实验录像CAI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引导学生根据下表复习初中学过的过滤和蒸发操作分离方法适用范围原理主要操作过滤(不溶)-LS(溶)-S(不溶)根据溶解性不同溶解、过滤蒸发从溶液(含一种溶质)中分离出固体溶质沸点不同蒸发、结晶待学生完成后用多媒体呈现表中红字部分内容,同时进行校正,原理部分可能学生较难答出,老师要注意及时点拨。

[问题情境]1.如何设计提纯含有硫酸钠、氯化镁和泥沙等杂质的食盐?2.根据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何提纯含有氯化钾的硝酸钾固体?[温馨提示]:实验1:1.硫酸钡,氢氧化镁不溶于水。

除杂时试剂要过量。

氯化钾,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2.怎样除去Na2SO4? 怎样保证Na2SO4已经除尽?3.怎样除去MgCl2? 怎样保证完全除去MgCl2?4.怎样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实验2:1.根据溶解度曲线分离KCl和KNO3是在较高温度下溶解好,还是低温下溶解好?2.根据你选择的温度和所给的混合物的质量,应该怎么计算所用水的量,应用多少克水?3.都溶解后怎么将KNO3分离出来呢?以上设计内容耗时较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多,老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完成,但同时需要将方法提示交给学生。

人教版化学复习课:《物质的分离和除杂》专题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复习课:《物质的分离和除杂》专题优秀教学案例
2.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混合物分离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对物质分离和除杂方法的好奇心。
4.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引出物质的分离和除杂方法。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实际案例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离和除杂方法。
2.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引出物质的分离和除杂方法。这种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除杂的原则,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深入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3.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混合物分离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混合物分离的基本方法,包括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并讲解各自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通过实验演示或视频播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分离方法的实验操作过程。
3.讲解除杂的原则,如不引入新的杂质、不改变被提纯物质的性质等,并介绍常见的除杂剂和除杂方法。

初中化学总复习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教案)

初中化学总复习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教案)

初中化学总复习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教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探究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知识疏理】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谓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

分离完成后各组分要保持(经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的组分经过转化而分离还要恢复为)原有的物质组成和状态。

除杂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

在提纯物质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试剂外,还应选择适宜的杂质(或产物),以便于同被提纯物进行分离。

分离和提纯的依据是物质性质的差异。

要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必须分析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决定选用何种试剂和操作方法。

同时需注意,物质的分离对于被分离出来的物质都有纯度要求,即分离出来的物质必须都是纯净物,而提纯(或称除杂)对分离出来的物质并无纯度要求。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一)、常用的物理方法: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分离方法。

1. 过滤法:当可溶性物质混入不溶性物质或不溶性物质中混有可溶性物质时,用此法。

如:食盐中混有泥沙,可按如下步骤: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

②过滤。

③将滤液蒸发得NaCl。

2. 结晶法:当两种物质都可溶,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时,用此法。

如:KNO3中混入NaCl,可按如下步骤:①溶于水加热,把混合物制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

②降温结晶。

③过滤。

3. 升华法:当易升华物质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时,可用此法。

如:碘单质中混有砂子,其操作是:①加热使碘升华,收集碘蒸气。

②冷凝,得单质碘。

4. 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

如:Cu粉中混有Fe粉,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合适的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

(关键是转变物质的状态)1. 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

高中化学分离提纯教案

高中化学分离提纯教案

高中化学分离提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分离提纯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几种化学分离提纯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化学分离提纯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分离提纯的概念和意义;
2. 各种化学分离提纯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化学分离提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混合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离提纯。

2. 理论学习
(1)化学分离提纯的概念和意义:介绍化学分离提纯是指通过不同物质的性质或者用不同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达到纯化的目的。

(2)化学分离提纯方法:包括过滤、蒸馏、结晶、萃取等几种方法,分别介绍其原理和操作步骤。

(3)化学分离提纯的应用:主要介绍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化学分离提纯的应用,如水的蒸馏提纯、盐的结晶提纯等。

3. 实验操作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分离提纯实验,比如利用滤纸进行简单过滤、用酒精进行萃取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分离提纯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效果。

4. 案例分析
老师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分离提纯方法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于化学分离提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分离提纯的意义和应用,鼓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和实践。

四、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化学分离提纯的习题和实验报告,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包括过滤、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

2. 使学生掌握除杂和提纯的原则,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实验。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

2. 除杂和提纯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尽量减少物质的损失。

3. 实验操作:如何进行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除杂和提纯的原则。

2. 难点:实验操作,如何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漏斗、滤纸、蒸馏器、萃取剂等。

2. 实验材料:食盐水、酒精、碘酒、石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介绍物质分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讲解除杂和提纯的原则。

3. 演示实验:进行过滤、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的演示实验。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实验。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物质分离方法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练习。

2. 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包括正确使用实验室用具和遵循实验步骤。

3. 评估学生对除杂和提纯原则的运用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问题解答。

七、教学拓展:1. 介绍现代物质分离技术,如色谱法、质谱法等。

2. 探讨物质分离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分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八、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和教学视频。

2. 实验指导书和实验试剂清单。

3. 相关科学文章和研究报告。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常见的实验仪器和操作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

2. 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3. 实验操作安全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操作方法。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铁架台等。

2. 实验试剂:食盐水、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3. 教学材料: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2. 讲解:讲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介绍常见的实验仪器和操作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实验,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和解答疑问。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6. 总结:总结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操作能力和实验安全意识。

3.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和总结能力。

七、实验一:过滤实验1.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过滤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

2. 实验原理:利用滤纸的孔隙大小,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3. 实验步骤:a. 准备滤纸和漏斗,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物质的分离高中化学教案

物质的分离高中化学教案

物质的分离高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分离方法及原理。

2. 掌握物质的分离实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沉淀、蒸发、结晶、蒸馏、色谱等。

2. 分离物质的原理及应用。

3. 实验操作:过滤实验、结晶实验、蒸馏实验等。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漏斗、玻璃棒、烧杯、漏斗纸等。

2. 实验化学品: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苯酚等。

3. 实验方案:根据教材内容编制实验方案。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物质分离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 理论讲解:讲解物质的分离方法及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并总结实验规律。

4. 总结归纳: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归纳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质分离方法的可能性,拓展物质分离的应用领域。

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及结果。

2. 实验表现: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表现。

扩展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或实验室,了解实际物质分离操作。

2. 研究课题:指导学生选定一个物质分离课题进行研究。

3. 制作展板:让学生制作物质分离展板,展示物质分离原理和方法。

教学反思:1. 通过当前教学方式,是否能充分引发学生兴趣?2.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应如何加强安全教育?3. 学生对物质分离的理解是否准确,如何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学案)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学案)

1.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掌握过滤、分液、蒸馏等操作的步骤及要求。

2.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1.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

2.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试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写操作方法及相关内容。

图1图2图3图4图5(1)如图1,方法、装置的名称:过滤。

适用范围: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注意事项: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上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尖口处紧靠烧杯内壁。

②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

(2)结晶是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采用冷却饱和溶液的方法。

如图2,方法、装置的名称:蒸发结晶。

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注意事项: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②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3)如图3,方法、装置的名称:分液。

适用范围:①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②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

注意事项: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不相溶;③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4)如图4,方法、装置的名称:蒸馏。

适用范围: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③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

(5)如图5,方法、装置的名称:升华。

适用范围: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分离的方法。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分离1.1 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

1.2 教学内容:1.2.1 过滤: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2.2 沉淀: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2.3 蒸馏: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3 教学活动:1.3.1 过滤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实验,掌握过滤操作。

1.3.2 沉淀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沉淀实验,掌握沉淀操作。

1.3.3 蒸馏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蒸馏实验,掌握蒸馏操作。

1.4 教学评价:1.4.1 学生能描述过滤、沉淀和蒸馏的原理。

1.4.2 学生能正确进行过滤、沉淀和蒸馏操作。

第二章:物质的除杂2.1 实验目的:学习物质的除杂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2 教学内容:2.2.1 吸附:原理、吸附剂的选择和操作方法。

2.2.2 离子交换:原理、离子交换剂的选择和操作方法。

2.2.3 萃取:原理、萃取剂的选择和操作方法。

2.3 教学活动:2.3.1 吸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吸附实验,掌握吸附操作。

2.3.2 离子交换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离子交换实验,掌握离子交换操作。

2.3.3 萃取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萃取实验,掌握萃取操作。

2.4 教学评价:2.4.1 学生能描述吸附、离子交换和萃取的原理。

2.4.2 学生能正确进行吸附、离子交换和萃取操作。

第三章:物质的提纯3.1 实验目的:学习物质的提纯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的纯度。

3.2 教学内容:3.2.1 结晶: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2.2 蒸馏: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2.3 气体净化: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3 教学活动:3.3.1 结晶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结晶实验,掌握结晶操作。

3.3.2 蒸馏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蒸馏实验,掌握蒸馏操作。

3.3.3 气体净化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气体净化实验,掌握气体净化操作。

3.4 教学评价:3.4.1 学生能描述结晶、蒸馏和气体净化的原理。

高中化学教材提纯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教材提纯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教材提纯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提纯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使用提纯技术提取纯净物质的方法,并掌握提纯实验的基本步骤。

实验原理:提纯是用一种或数种方法从混合物中剔除或分离出一种或数种杂质,得到较纯净的物质。

常见的提纯方法有结晶提纯、蒸馏提纯等。

实验材料:
1. 碘酒
2. 水
3. 玻璃棒
4. 玻璃烧杯
5. 滤纸
实验步骤:
1. 取一个玻璃烧杯,倒入适量碘酒和水混合搅拌。

2. 加热玻璃烧杯中的混合物至沸腾,并持续搅拌。

3. 轻轻倾倒热液到另一个干净的玻璃烧杯中。

4. 用滤纸过滤玻璃烧杯中的溶液,将固体物质留在滤纸上。

5. 将滤纸上的固体物质晾干,得到提纯后的物质。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溅洒物质。

2. 注意掌握加热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加热导致烧杯破裂。

3. 提纯后的物质要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受到污染。

实验评价:
1. 完成提纯实验后,学生需将实验记录整理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等内容。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步骤,并能够正确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实验延伸:
1. 学生可自行选择其他物质进行提纯实验,探究不同物质提纯的方法和效果。

2. 学生可进一步研究提纯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思考如何改进提纯过程,提高提纯效率。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将掌握提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时4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课时4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课时4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学习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理;⑵掌握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原则和方法,进一步巩固过滤、结晶、蒸馏等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⑴能通过独立的思考、探究,在对物质性质研究的同时设计比较简单的方案;⑵初步尝试在探究与人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⑵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⑴对蒸发、结晶等分离操作的运用;⑵如何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除杂、提纯物质。

三、教学设计(一)引入: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各种各样的物质,大多数都是混合物。

人们为了研究某一物质的性质就需要将其进行分离和提纯。

(二)感悟物质提纯的原则过渡: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如果保存不当很容易变质。

这不,小明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经检验已部分变质,现欲除去其中的杂质,小明选择了稀盐酸,小强选择了CaCl2溶液,小文选择的是Ca(OH)2溶液。

你认为他们的方案正确吗?为什么?小结:对于物质的提纯和分离,应遵循以下三原则:①不增:即在除掉杂质时不增加新杂质。

②不减:即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或改变。

③易分:即操作简便易行,杂质易分离除去,即反应后的生成物必须容易分离(最好是转化为沉淀或气体)。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三)归纳物质提纯的方法质,就采用过滤法。

如果两种固体的溶解性都是易溶,那么再比较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要得到溶解性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一般采蒸发溶剂法结晶;如果要得到溶解性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体溶质,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

学法指导:1、酸碱盐除杂的实质:除离子,即把离子转化为沉淀、气体、水。

即:杂质 + 试剂 → 主要成分 + 沉淀或气体或水[基础练习]2思考选用一种试剂分别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假设所选试剂与杂质恰好例9、有氯化钠、氯化银、、氢氧化铁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要将该固体一 一分离出来,现进行如下实验。

初中化学如何除掉杂质教案

初中化学如何除掉杂质教案

初中化学如何除掉杂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杂质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掌握去除杂质的方法。

2. 学习通过加热、溶解、结晶等方法去除杂质。

3. 学习实验操作技巧,培养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除去杂质的方法。

2. 学会通过实验验证除杂质的效果。

教学难点:
1. 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

2. 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和判断。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移液管、热水槽等。

2. 实验药品:含有杂质的硫酸铜。

3.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1. 实验前准备:将含有杂质的硫酸铜溶液放入试管中,加热至溶解。

2. 加热除杂:用热水槽加热硫酸铜溶液,让其中的杂质渐渐沉淀。

3. 结晶除杂:将溶液冷却,硫酸铜结晶形成后,将杂质滤掉。

4. 检查效果:观察结晶的颜色和结晶质量,判断杂质的去除效果。

5. 记录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效果。

教学延伸:
1.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何种方法去除杂质。

2. 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去除杂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除去杂质的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也了解了杂质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加深了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在今后的
化学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化学初中除杂技巧教案

化学初中除杂技巧教案

化学初中除杂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化学实验中除杂的重要性;
2. 学会使用不同方法去除实验物质中的杂质;
3. 掌握几种常用的化学除杂技巧。

教学内容:
1. 筛选法
2. 蒸馏法
3. 水洗法
教学步骤:
1. 引入:介绍化学实验中除杂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筛选法:讲解筛选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示范操作并让学生实操。

3. 学习蒸馏法:讲解蒸馏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示范操作并让学生实操。

4. 学习水洗法:讲解水洗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示范操作并让学生实操。

5. 实验练习:设计实验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除杂技巧进行实验操作。

6.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除杂技巧的重要性。

教学辅助:
1. 实验器材:筛子、蒸馏器、试管等。

2. 实验物质:有杂质的实验物质。

3. 实验记录:让学生记录每种除杂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效果。

教学反馈:
1. 提问:提问学生除杂技巧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结果评价: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指导他们如何改进操作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几种常用的化学除杂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为将来更深入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化学除杂技巧初中教案设计

化学除杂技巧初中教案设计

化学除杂技巧初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杂质和除杂技巧。

2. 掌握几种常用的化学除杂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杂质。

2. 化学除杂技巧:过滤、沉淀法、结晶法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杂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除杂技巧(15分钟):讲解并演示几种常用的化学除杂技巧,如过滤、沉淀法、结晶法等。

3. 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练习掌握除杂技巧。

4.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化学除杂技巧的重要性,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四、教学手段:1. 实验仪器和材料:玻璃烧杯、漏斗、滤纸、试剂瓶等。

2.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化学实验中的杂质和除杂技巧。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看是否掌握了化学除杂技巧。

2. 分析学生的实验结果,评估学生对除杂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来练习化学除杂技巧。

2. 可以进行关于化学除杂技巧的实验设计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学生的实验安全。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知道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2.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混合物的分离,就是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各自独立开来。

分离时要做到操作正确,操作简便,少用试剂,量不减少,纯度合格。

混合物的提纯,即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使主成分(非杂质)达到一定的纯度保留下来,混合物的提纯又叫做物质的净化或除杂。

对混合物的提纯要做到:原理正确,操作简便,少用试剂(主要成分)量不减少(或减少很少),保护环境。

选择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首先要掌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不同物质在某些性质上的差异是分离和提纯的基础。

一、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⑴难溶固体与液体混合物常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思考:1.若难溶固体通过沉淀法得到,如何判断沉淀是否完全?2.过滤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操作?3.如何洗涤沉淀以及判断沉淀已经洗涤干净?⑵固体溶解于液体中如何分离?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有何区别?二、固体与固体的混合物思考:溶解过滤、结晶或重结晶、加热升华这三种办法适用的对象分别是什么?操作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三、胶体与溶液混合物胶体中常混有溶液,一般用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四、气体与气体的混合物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通常叫干燥,除去气体中的其它杂质通常叫洗气。

除去气体中杂质通常有以下装置:五、液体与液体混合物⑴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如分离CCl4和水等)。

方法:,主要仪器或用品,适用条件:。

⑵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溶液体的分离方法1:,适用条件:。

如分离菠菜中的色素。

方法2:,适用条件:。

如分离酒精和水。

⑶若两种物质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小,一般不可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而是通过化学反应使其中一种物质发生转化,转化为两种互不相溶或沸点相差较大的物质。

【例1】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A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的硝酸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的硝酸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的硝酸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的硝酸解析 A步骤中加入过量碳酸钠,钠离子是新杂质,此法不可用;B步骤中加入过量硫酸钾,过量的硫酸钾是新杂质,此法不可用;C步骤加入过量硫酸钠,钠离子和过量的硫酸根离子,都是新杂质,此法不可用.。

高中化学分离提纯萃取教案

高中化学分离提纯萃取教案

高中化学分离提纯萃取教案
教学内容:分离提纯萃取
教学目标:1. 了解分离提纯萃取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不同分离提纯萃取方法的优缺点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探究不同萃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1. 介绍分离提纯萃取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2.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理论学习(15分钟)
1. 分离提纯的基本原理
2. 不同分离提纯萃取方法的分类和特点
3. 各种分离提纯方法的应用领域及优缺点
三、实验探究(25分钟)
1. 设计一个简单的分离提纯实验,比如用过滤纸和溶液进行过滤提纯
2.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3. 小组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四、拓展学习(10分钟)
1. 探讨实际应用中不同分离提纯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2. 看视频或阅读相关文章,了解分离提纯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思考题或实验报告
2. 完成作业后准备下节课的讨论材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分离提纯萃取的理解,培养其实验操作和思考能力。

通过拓展学习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分离提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高中三年级上学期化学《精细化认识分离和提纯(一)》教学设计

高中三年级上学期化学《精细化认识分离和提纯(一)》教学设计

精细化认识分离和提纯(一)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掌握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教材分析:
教材在必修以及选择性必修阶段多个地方分别介绍了化学实验中基本的提出和分离方法。

作为化学实验中最基础但也是最重要的操作之一,在历年的高考都有着较高的考察频率。

考察中尤其看重学生对于操作细节的把握,是学生的易错点。

学情分析: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是分阶段来进行的学习,学生对于各个操作掌握的情况参差不齐,尤其是操作目的,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需要重新进行归纳总结,将细节进行一一梳理。

教学目标:
能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素养)
教学模式:微课视频
教学重难点:
分离提纯的操作细节
教学过程: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

2.原则
不增加新的杂质(若无法避免引入则需要考虑除去新的杂质),尽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被提纯物质和杂质易分离,被提纯物质转化后要易被复原。

3.基本物理方法
(1)固+固
(2)固+液
(3)液+液
(4)液+气
加热煮沸、搅拌震荡或者热空气吹出;如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5)气+气
主要采取液化后再分离的方法
4.基本化学方法
(1)洗气:利用气体化学性质的差异,将杂质气体反应,如CO(CO2)
(2)沉淀转化: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如Cl-、SO42-及能形成弱碱的金属阳离子
(3)气体转化: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如CO32-、HS-、SO32-等
(4)热分解法:利用热稳定性差异,杂质分解除去,如除去NaCl中的NH4Cl等。

初中化学除杂教案

初中化学除杂教案

初中化学除杂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除杂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除杂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化学除杂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除杂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除杂的操作技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化学除杂实验步骤的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场景下杂质的存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如何去除水中的杂质?如何去除纺织品上的油渍?
二、概念讲解
1. 简单介绍化学除杂的概念:指通过化学方法去除物体中的杂质。

2. 分析化学除杂的重要性:可以提高物体的质量和品质,保证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三、实验操作
1. 讲解化学除杂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比如利用酒精去除纺织品上的油渍。

3.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化学除杂的效果和原理。

四、实用应用
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化学除杂的方法解决问题。

2. 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除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五、总结
1. 总结化学除杂的概念和方法。

2. 强调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学生对化学除杂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操作和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除杂的概念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北重一中 卜丽玲【知识疏理】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不增 不减、易分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一)、常用的物理方法: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分离方法。

1. 过滤法:当可溶性物质混入不溶性物质或不溶性物质中混有可溶性物质时,用此法。

如:食盐中混有泥沙,可按如下步骤: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

②过滤。

③将滤液蒸发得NaCl 。

2. 结晶法:当两种物质都可溶,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时,用此法。

如:KNO 3中混入NaCl ,可按如下步骤:①溶于水加热,把混合物制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

②降温结晶。

③过滤。

3. 升华法:当易升华物质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时,可用此法。

如:碘单质中混有砂子,其操作是:①加热使碘升华,收集碘蒸气。

②冷凝,得单质碘。

4. 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

如:Cu 粉中混有Fe 粉,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合适的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

(关键是转变物质的状态)1. 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

如:HNO 3中混有H 2SO 4,可加入适量的Ba(NO 3)2溶液: 342342HNO BaSO )NO (Ba SO H +↓=+2. 化气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使其生成气体而除去。

如一般某盐中混有少量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常用此法除去。

如NaCl 溶液中混有Na 2CO 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2232CO O H NaCl 2HCl 2CO Na3. 置换法:即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某金属,把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从而把杂质除去。

如4ZnSO 溶液中混有4CuSO ,可加入过量的锌:Cu ZnSO CuSO Zn 44+=+4. 转化法:即通过某种方法,把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

如CO 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 ,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CuO 的试管:2CO Cu CuO CO +∆+5. 加热法:即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杂质转化为气体或使杂质分解变成气体而除去。

如CuO中混有少量的木炭粉,可把混合物放在氧气流中加热,使C 转化为CO 2气体而除去:22CO O C 点燃+6. 吸收法:即把混合气体通过某溶液,使其中杂质被吸收。

如CO 中混有少量CO 2,可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CO 2被吸收而除去:O H CO Na NaOH CO 2322+=+7. 溶解法:即往混合物中加入某种溶液将杂质溶解而除去。

如Cu 里混有少量CuO ,可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或盐酸)CuO 溶解过滤而除去:O H CuSO SO H CuO 2442+=+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原则1、对于物质的提纯和分离,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不增:即在除掉杂质时不增加新杂质。

②不减:即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或改变。

③易分:即操作简便易行,杂质易分离除去,即反应后的生成物必须容易分离(最好是转化为沉淀或气体)。

④最佳:即最好在除去杂质的同时能增加被提纯物质的量。

④不污染环境。

即要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

2、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1)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2)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3)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四、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的特殊思路有时只掌握常规解题思路,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熟悉以下四种特殊思路。

1. 巧改对象。

一般除杂试题中,直接加试剂除去杂质,但有时可先除去被提纯物质,再另加试剂转化为被提纯物质。

如除去氯化铜溶液中少量的KCl:向混合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过滤后,再向滤渣氢氧化铜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 巧用离子顺序。

如用多种试剂逐一除去多种杂质,我们可以运用离子的性质,快捷地确定除杂的顺序。

如要除去NaNO3溶液中含有的AgNO3、Cu(NO3)2、Ba(NO3)2三种杂质,现提供三种试剂:NaOH、NaCl和Na2CO3,要求每加一种试剂从溶液中沉淀出一种化合物,则所加试剂的顺序应是NaCl、NaOH、Na2CO3。

3. 巧用过量。

有些除杂试题中,第一次所加入的试剂是过量的,要除去这部分过量的试剂,通常还需加入过量的另一种试剂,最后再设法将第二次过量的试剂除去。

如除去KCl 溶液中少量的K2SO4,可按下列思路去进行: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滤渣为BaSO4和BaSO3的混合物)→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盐酸的用量可借助pH试纸测试出溶液的pH来控制)。

4. 巧用特性。

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

如铜粉中混有铁粉,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五、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①除去混合气体中O2、H2、CO2、CO、H2O等(应用)O2——一般用灼热的铜网、铁丝网等除去。

H2——一般用灼热的氧化铜粉末除去。

CO2——一般用碱液吸收或用灼热的炭粉与之反应转化成CO。

CO——一般用氧化铜粉与之反应转化为CO2再除去。

H2O-------一般用浓硫酸除去。

②从混合物中除去Mg2+、Cl-、SO42-、CO32-等(应用)Mg2+——用可溶性碱液与之反应转化为Mg(OH)2沉淀。

Cl-——用硝酸银与之反应转化为AgCl沉淀。

SO42-——用可溶性钡盐与之反应转化为BaSO4沉淀。

CO32-——用酸与之反应转化为CO2气体。

③从金属混合物中提纯或除去某种金属(应用)a.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能和酸反应,除去或提纯相应的金属。

b. 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而用相应的盐将某种金属转化而除去或提纯。

中考题例析例题1除去NaCl溶液中的杂质Ba(OH)2,若只准加入一种试剂,则这种试剂是_______。

【分析】除去杂质的方法有多种,原则是不引入新的杂质,对所提纯的物质不能改变,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便于分离。

如将杂质被溶液吸收;将杂质转化为气体或沉淀;将不溶的杂质转为可溶物等。

根据题目要求,除去Ba(OH)2,可以加入带有SO42-的试剂,如Na2SO4、CuSO4、H2SO4等,它们都能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

但是,如果选用Na2SO4溶液,除了生成BaSO4,同时还有NaOH产生,NaOH是能溶于水的,无法与NaCl分开。

等于除去Ba(OH)2的同时又引进了新的杂质NaOH。

如果选用CuSO4溶液,则生成BaSO4和Cu(OH)2两种沉淀,再经过过滤,即可得到较纯的NaCl。

当然加入Fe2(SO4)3溶液也可除去杂质Ba(OH)2。

若选用H2SO4,则生成BaSO4和水,也可除去杂质Ba(OH)2。

【答案】CuSO4或Fe2(SO4)3或H2SO4例题2除掉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应选用适量的试剂是[]A.稀硫酸B.硝酸银C.澄清石灰水D.稀盐酸【分析】本题除去杂质碳酸钠,可考虑加入酸溶液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把杂质变成CO2气体逸出。

但要注意加入的酸只能是盐酸,否则又会产生新的钠盐杂质。

【答案】D例题3分离NaCl、FeCl3和BaSO4的混合物,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A. H2O、AgNO3、HNO3B. H2O、NaOH、HNO3C. H2O、NaOH、HClD. H2O、KOH、HNO3【分析】此题中,因NaCl 、FeCl3均溶于水,BaSO4难溶于水,所以先用水溶解,利用溶解性差异过滤分离,然后用NaOH溶液与滤液反应,NaCl未变化,FeCl3被转化为Fe(OH)3↓,通过过滤分别得到滤液和沉淀,将滤液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的NaCl,将沉淀与HCl溶液反应,可使转化为Fe(OH)3的FeCl3得以复原。

在分离操作中同样要遵循不能引入新杂质的原则,所以选C。

【答案】C例题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5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①④②⑤③B. ④①②⑤③C. ②⑤④①③D. ⑤②④①③【分析】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为了保证将杂质除尽,所加试剂必须过量,因此为了不引进新杂质,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试剂。

本题加入试剂及顺序是:a加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SO42-;b加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2+;c加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Ba2+、Ca2+;d过滤,除去生成的沉淀(CaCO3、BaCO3、Mg(OH)2和泥沙);e加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CO32-和OH-,由于b和a顺序互换,不影响除杂目的,所以前两步操作顺序可颠倒。

【答案】C、D。

中考演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氮气混有少量氢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获得干燥纯净的氮气,可采取下列操作:①通过浓硫酸,②通过填充氧化铜的加热管,③通过氢氧化钠浓溶液,④通过浓盐酸。

最好的组合顺序是()A、①→②→③B、③→②→④C、③→②→①D、④→②→③2、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只需加入适量稀硫酸就能除去的是()A. NaCl(Na2CO3)B. Fe(Cu)C. Na2CO3(CaCO3)D. HCl(BaCl2)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无法一一鉴别的是()A.NaOH HCl CuSO4MgSO4B.Na2CO3K2SO4BaCl2HClC.KNO3HCl CaCl2NaOH D.NH4NO3H2SO4NaOH MgCl24、分离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过滤法分离氧化铜和硫酸铜的混合物B.用结晶法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C.用蒸馏法(依据物质沸点的不同)分离煤油和水的混合物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CO中的CO2,得纯净的CO5、下表是各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其中正确的是()6、按照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操作,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木炭粉和二氧化锰B.铁粉和硫酸铜晶体C.氯化钡和硫酸钾D.二氧化锰和氯化钠7、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 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B.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C. 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D. 用BaCl2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2SO4,得到纯净的KNO3溶液8、实验操作方法: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④结晶;其中可用于混合物分离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②③④9、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5项操作:b a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 溶液 ③加适量的盐酸 ④加过量的Na 2CO 3 ⑤加过量的BaCl 2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