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发展心理学各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发展心理学1007.pdf
“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的三级认知功 能系统中所包含的四种认知过程的缩写。
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是功能平行的两个认知 过程。它们构成一个系统。
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三个功能系统是 分层级的。
儿童心理发展: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
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人格本我;自我和超我
4、相互作用理论:皮亚杰
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
5、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不平衡性;个别差异;发展的关键期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能够提出和检 验假没,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 象性
几个发展心理学理论的经典实验:
观点采择:儿童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 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包括考虑别人的态度、觉察别 ---研究婴儿自我意识产生 主试在婴儿(9-24个月)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在他
注意系统是基础,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系统 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为最高层次。
三个系统的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能活动的运行。
戴斯认为有效的加工是按照特定任务的需求通过 整合知识与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 工过程来完成的。
智力的发展:
1、一般趋势:一般是先快后慢,到了一定年龄则 停止增长,随着人的衰老,智力开始下降 2、智商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3、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智力测验:
1、比奈---西蒙量表(第一个量表 )
2、斯坦福---比奈量表: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思维年老变化
①老年人思维能力显示出普遍下降的趋势。
②老年人比年轻人表现出更多的智慧。
各年龄阶段社会化发展图式(一)
年龄阶段
社会化特点
具 体 内 容
婴儿期
0-3岁
情 绪
①笑的发展:自发性的笑(0-5周)、无选择的社会性的笑(5周-4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笑(4月以后)
亲子关系
①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变化:交往时间明显减少;父母处理孩子问题变化;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力发生了变化。
②父母对子女控制的三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共同控制(6-12岁)、儿童控制(12岁以上)
同伴关系
①同伴交往中儿童人气特点:*受欢迎的儿童(学习成绩好、有主见、独立能力强、热情助人、善于交往易于合作)、*不受欢迎的孩子(具有攻击性、对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不良主意)、*受忽视的孩子(退缩、安静、依赖性)
②哭的发展:生理反射性的哭、不适宜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经验中学到的社会性的哭。
③恐惧的发展:本能恐惧(反射性反应)、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开水烫)、怕生、预测性恐惧(黑暗)
气 质
托马斯和切斯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等表现,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社会性依恋
①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②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③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关系
①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②生命不息,活动不至
③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坦然面对死亡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总特征
年龄阶段
总特征
主 要 观 点
婴儿期
0-3岁
动作
发展
发展心理学理论PPT34页
(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内化学说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一、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二、新皮亚杰主义简述
04
让·皮亚杰 瑞典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其提出的发生认识论不仅是日内瓦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欧洲机能主义的重大发展。
反对内省法
重点是研究儿童在三种非习得性,即非学习性的情绪(怕、怒、爱)反应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同时,他也重视儿童嫉妒和羞耻的情绪行为研究
儿童情绪发展
(二)、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博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著有《沃尔登第二》、《超越自由与尊严》 《言语行为》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包含观察学习,自我效能,行为适应与治疗等内容,他认为以往学习理论家都忽视了社会变量
班杜拉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他区分了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过程,即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提出了观察学习是人类间接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他还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的强化理论
(六)、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环境决定论
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首先,结构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未来行为上的差异;其次,认为按照独特的教育方法可以随意培养出来各种职业的人;最后,认为学习的决定条件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可控的,可以控制任何行为的形成
教育万能论
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把意识当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反对把内省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张心理学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方法研究行为
他认为每个人在生长过程中,普遍体验着生物的、生理的、社会的事件的发展顺序,按照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的向前发展。因此在《儿童期与社会》一书中,他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建立了自己的发展理论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概念与性质:三个方面一一种系、种族、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四个性质——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性包括: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两个发展加速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横向、纵向、纵横交叉研究设计,心理发展的动因包括:、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一一遗传决定论人的能力得自遗传。
创始人:高尔顿研究方法:谱系调查法•“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1•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
2•心理发展过程只是这些先天因素的自然显现。
3环境(包括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自我显现而已。
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一一环境决定论。
论创始人:华生1•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2.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一一二因素论1•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2.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看作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3.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一一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1.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
2.学习的方式?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3.榜样示范作用和观察模仿学习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一一文化一历史理论创立柠:崔只校前苏段】1.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
2•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要以一定的心理机能发展为条件。
六、认知发展论-皮亚杰1.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2.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3.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发展心理学总结:从胎儿期到老年期完整总结
胎儿期胎儿期:指从受孕到出生的这一时期,胎儿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 胚芽期(0—2周) 2胚胎期(2—12周) 3胎儿期(13周到出生)胚(芽)期(0~2周)—受精卵也由输卵管进入子宫,到第四五天时形成一个充满液体的球状体,成为胚泡。
到第七天左右,受精卵与子宫内壁相接触并附着于其上,成为着床胚胎期(3~12周)——组织和组织分化期:受精卵此时被称为胚胎。
胚胎发育成三层,它们最终会形成不同的身体结构。
发展非常迅速,发展模式为从头到脚,由内及外,也就是说头,血管和心脏等发展要早于胳臂、腿、手、脚的发展。
一般认为这一阶段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关键期,如果某一器官或生理系统在这一阶段不能发生,将来也不会再形成和发展。
这一阶段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区,最容易受放射性、药物、感染及新陈代谢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时期胎儿的死亡率很高。
胎儿期(12周-出生)——器官和功能分化期:胎儿正式开始主要器官进行分化。
胚胎此时被称为胎儿。
影响胎儿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1母亲的身体状况:年龄,身高体重,营养,药物,烟酒毒品,疾病,其他因素(出生次序)2母亲的情绪状况:孕妇不良的情绪变化会影响营养的摄取,,激素的分泌和血液的生成分,以至血液中有害于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器官的物质剧增,并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
3环境污染包括1电离辐射 2噪声 3超声波 4高温 5电磁场等婴儿期婴儿期:0-3岁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产生互动的关键时期,其突出特征是种种简单反应整合为协调的,富有意义的行为模式。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婴儿期是建立信任的阶段。
婴儿期总是依恋他们的照顾者。
动作发展:分为大运动发展和精细动作发展1基本原则:头尾原则、远近原则、简单复杂原则。
2意义:(1)行走动作发展的意义:首先,不仅使婴儿能主动去接触事物,而且有利于感觉器官的发展,扩展了认知范围,扩大了视野;其次,可以发展空间知觉,使知觉从二维形体像三维形体发展;第三,能使动作精细的分工有利于知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最后,为游戏,早期学习和劳动准备了条件。
1发展心理学概述2
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认知: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
道德认知发展的三阶段(特点):
前道德判断阶段
他律道德判断阶段
自律道德判断阶段 对偶故事法
对偶故事举例
A. 有个男孩叫约翰,听到有人叫他去吃饭,就 去开饭厅的门。门外有一张椅子,椅子上放着
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约翰不知道这些
,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未对示范反应做出
实际的外部操作。 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学习形式
班杜拉的实验
儿童观看暴力影片:
第一组 攻击行为的结果 儿童的攻击行为 奖励 多 第二组 惩罚 少 第三组 无结果 基线水平
后来的研究表明:儿童即使没有看到攻击行 为受到奖励,他们也会去模仿它(角色榜样 的作用)
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
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
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心理发展的起源:动作(外部动作和内化了的
思维活动)。
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
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
前道德 判断阶段
4-5岁
尚不能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
他律道德 判断阶段
4、5岁-8、9岁,又称道德实在论
儿童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对行为作出判断时主要是依据行为的物质后
果,而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
自律道德 判断阶段
8、9岁以后,又称道德相对论
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简而言之,是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年龄特征: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图式:指主体已经具有的动作的认知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横断研究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纵向研究设计: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
聚合交叉设计: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他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为研究对象。
世代效应:又称“代群效应”、“群体效应”、“同层人效应”,指由于个体出生在特定时期,并成长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研究的干扰效应,即两个年龄组被试之间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由于个体发展造成的,而是由于两组被试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情境不同造成的。
巴宾斯基反射:胎儿脚底受触时,脚趾呈扇形张开,脚朝里弯曲的本能反射活动。
这个反射活动直到婴儿出生六个月后才消失。
摩罗反射:又称搂抱反射、惊跳反射。
当胎儿或新生儿突然受到了强声刺激及新生儿感到身体突然失去支持时,会先仰头、挺身、双臂伸直、手指张开,然后弯身收臂,紧贴前胸,作佝偻状。
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反应速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指婴儿在习惯化形成后,若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指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客体永久:由于象征性机能的产生,儿童开始认识到一个物体即使不在眼前,他依然存在于某个地方,我们将儿童的这种认识能力叫做客体永久。
客体永久性:亦称“客体永恒性”“永久性客体”。
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儿童发展心理学(三)
儿童发展心理学(三)第三篇情绪、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第八章儿童情绪的发展第一节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一、情绪的组成成分1、情境2、身体状态3、情绪表现4、情绪体验二、婴幼儿的情绪1、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指出,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和怕。
2、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3、婴儿的微笑婴儿的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第一阶段:自发的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
4、婴儿的害怕。
第二节儿童情绪的获得一、学习理论二、知觉再认理论三、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是指对人类和恋人事物的知觉、思维和推理。
第三节儿童的害怕和一些情绪障碍一、害怕的发展1、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通常称为怯生。
影响怯生的因素: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抚养者的多少;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接受的刺激。
2、儿童害怕的年龄特点二、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1、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有些心理学家主张,为了可靠起见,与其采用对抗性条件作用的方式,不如让儿童简单地去适应害怕的对象为好。
2、系统脱敏法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
3、模特塑造法4、认知疗法通过认识和改变不适当的思想来达到改变行为和情绪的目的,是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
三、害怕的预防四、儿童期的一些情绪障碍1、沮丧2、社会退缩3、焦虑反应4、青少年抑郁症两种表现;一是缺乏感情,有一种空虚感;二是以长期、反复体验挫折为基础的抑郁,很难消除。
第四节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一、道德感的发展1、直觉的情感体验2、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儿童的道德感是从外部的、被动的、未被意识到的情绪表现逐渐转化为内部的、主动的、自觉意识到的道德体验。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春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年龄
0-3岁
3-6岁
7-12岁
11.12—15.16岁
17.18-35岁
35.40-60.65岁
60岁以上
总特征
动作发展
游戏
学习
生理和心理矛盾
一般特征
生理变化
心理变化观
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言语发展
言语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幼儿期
3-6岁
言语发展
1词汇的发展:词汇量的增加、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词类的扩展。
2语法结构的发展: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③ 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自语发展、从情境句向连贯句发展。
记忆发展
1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短时记忆的发展趋势是向快后慢
3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提问类型从是什么模式向为什么模式变化、幼儿末期能按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概念。
童年期
7-12岁
记忆发展
1记忆容量的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青年期
17.18-35
一般
特征
①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②进入成年社会,承担社会义务③生活空间扩大④开始恋爱结婚
中年期
35.40-60.6
5岁
生理
变化
1身体变化
2更年期
老年期
60岁以
上
心理变
化观
1老年丧失期观:把老年的心理变化描写成不断老化和衰退,没有发展。主要依据是:把人看作是生物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衰 退而衰退;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认为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普遍适用。
经典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友谊发展
①友谊认识的发展:短期游戏伙伴(3-5岁)单向帮助关系(6-9岁);双向帮助关系(9-12岁)亲密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②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
道德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②攻击行为:工具型攻击(抢夺、推搡等)、敌意型攻击(嘲笑、骂人等)
③对儿童攻击行为的控制:改善环境、教给孩子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认识、发挥榜样作用。
性别角色
注意男孩不要有“娘娘腔”,女孩“假小子”
*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类别体系化、序列化
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图式(二)
年龄阶段
认知特点
具 体 内 容
青春期
11.12—15.16岁
记忆发展
①记忆容量的发展:超出了成人短时记忆的容量,达到11.04±0.4
②记忆的特征:自觉运用意义记忆,有效运用机械记忆、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有效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②学习兴趣的发展:从对外部活动的兴趣转向学习内容的兴趣;从兴趣的不分化到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对游戏兴趣的作用逐渐降低。
青春期
11.12—15.16岁
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
①生理发育高峰:身体外型的变化(身高、体重、头面部)、生理机能变化、性发育和成熟(性器官发育、第二性特征出现、性机能成熟)
②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征: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③记忆策略的形成: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
思维发展
①处于前运算阶段,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得到初步发展
发展心理学(图表)
发展心理学(图表)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1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概念和性质1.心理发展的内涵1)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2)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3)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狭义的心理发展)2.心理发展的性质1)整体性,把握两个要点:a、质的规定性;b、各种心理过程的互动作用2)社会性3)活动性: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皮亚杰)活动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
2、特殊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即发展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二、研究的设计方式1、横向研究设计优点:1)适用性;2)时效性缺点:1)人为联结性;2)组群效应2、纵向研究设计优点:1)系统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2)揭示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1)时效性差;2)被试容易流失3)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可以将两种设计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三、研究方法的新趋势四种趋势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因素论观点及代表人物高尔顿二、环境因素论观点及代表人物华生三、遗传与环境二因素论观点四、社会学习理论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都拉)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五、社会文化因素论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茨基)心理机能发展的四个指标;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教学的略前性原则及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2个前提和条件)六、主客体相互作用论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心理发展的源泉(皮亚杰)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3个;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4个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1、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4个阶段的划分及主要特点P2042、人格发展阶段(埃里克森)8个阶段的划分及主要发展任务及良好人格品质(心理社会危机)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典)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老年期 60 岁以上 心理变化观 感知觉退行性 记忆年老变化 思维年老变化
退休前后生活变化 人际关系变化 人格变化 死亡来临
①提前做好退休后的 生活准备 ②生命不息,活动不 至 ③保持良好的人际关 系 ④坦然面对死亡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总特征
年龄阶段
婴儿期 0-3 岁
幼儿期 3-6 岁
童年期 7-12 岁 青春期
青年期 17.18-35 岁
一般特征 智力发展 思维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
人生价值观确立
亲密感建立
职业适应
人格变化
中的挫折
变化
中年期
35.40-60.65 岁
生理变化 感知觉变化 记忆发展变化 创造力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 人格变化 职业变化
人际关系变化
①劳逸结合,避免 心理疲劳 ②培养豁达的人生 观,战胜中年危机 ③正确处理家庭和 工作关系
年龄 总特征 认知发展
社会性发展
生理卫生
婴儿期 0-3 岁 动作发展 感知觉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言语发展 情绪 气质 社会性依恋 自我意识发展
①保证婴儿充足 的营养和睡眠 ②关注婴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 需要,建立安全 型母婴依恋 ③针对不同类型 气质特点积极对 待婴儿 ④促进婴儿的认 知活动
幼儿期 3-6 岁 游戏 言语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生理和心理矛盾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自我意识
情绪变化
第二反抗期
人际关系发展 社会关系变化
①进行青春期性教 ①树立正确的择偶
育,做好知识准备 观,正确对待爱情
和心理准备
②尊重少年儿童的 ②增强择业意识的
独立意识,帮助他 自主性,促进职业
们顺利渡过反抗期 生涯的顺利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_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第五章婴儿期的认知发展1本章概要•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婴儿认知发展的研究–评价皮亚杰:支持与挑战•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编码、存储和提取:信息加工的基础–婴儿期的记忆:他们一定记得这个……–智力的个体差异:这个婴儿比另一个聪明?•语言的根源–语言的基础:从声音到符号–语言发展的起源–和婴儿说话:婴儿指向言语中的语言2第一部分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个体获取知识的途径–他人传达的事实–自身的感觉和知觉•皮亚杰关于婴儿获取知识的途径–行动= 知识–他提出的婴儿以有意义的方式,通过“做”来学习的观点仍未受到质疑(Piaget, 1952, 1962, 1983; Bullinger, 1997)4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发展的阶段论–所有的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都要以固定的顺序经历四个阶段5阶段发展时期发展特点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通过用眼、耳、手和嘴作用于世界而进行“思考”,创造出解决感知运动问题的方法前运算阶段2—7岁学前儿童能够使用符号来表征事物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学龄儿童能够进行有逻辑地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2岁开始抽象思维使得青少年能够用一些并不指代具体事物的符号进行推理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当儿童的身体发展达到了某一水平,并接触了相关经验,儿童就会经历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变•知识和理解的质变•当能同时看到三个一样的“母亲”时,3个月的婴儿会和其中每一个“母亲”互动,而5个月的婴儿会感到非常不安(Bower, 1977)–婴儿开始建构有关世界的心理意识6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个体理解世界的基本建构方式是图式–图式(scheme):一种机能的组织模式,它随着发展过程而调整和变化•最初的图式:身体或感觉运动的行为•发展后的图式:反省性思维•图式和计算机软件相似,引导和决定了如何思考和处理外界的数据,如新的事件或客体(Achenbach, 1992; Rakison& Oakes, 2003)–图式发展的两大原则•同化(assimilation):人们根据当前的认知发展阶段和思维方式来理解自身经验的过程•顺应(accommodation):改变已有的思维方式,以对遇到的新刺激或事件作出反应7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感觉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早期阶段,又被分为六个亚阶段•不同的婴儿进入特定阶段的年龄差异很大–自身的成熟水平–所处的社会环境•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婴儿要经历过渡期:更渐进更稳定行为转变•行为某些方面反映了下一个更高阶段的特征•行为的其他方面仍然显现出当前阶段的特征8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亚阶段1:简单反射–出生至第1个月–不同的先天反射是婴儿身体发展和认知生活的中心,决定了他与世界交互作用的性质•吮吸反射使婴儿吮吸放在嘴唇上的任何东西–有关物体的信息为进入下一个亚阶段奠定了基础–婴儿开始根据环境的需要来改变行为•他们对于奶嘴和勺子的张嘴情况是不同的9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亚阶段2:最初的习惯和初级循环反应–第1至第4个月–婴儿开始将个别的行为协调成单一的、整合的活动•婴儿可能将抓握一个物体和吮吸这个物体结合起来–婴儿开始通过初级循环反应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自主地控制,引起了一些简单的运动习惯•吮吸拇指–婴儿开始通过初级循环反应建构新的图式•咂嘴10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亚阶段3:次级循环反应–第4个月至第8个月–将他们的认知区域转移至身体以外的世界,并且开始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作用•婴儿反复地拨弄拨浪鼓,并且以不同的方式摇晃拨浪鼓以观察声音的变化•模仿他人发音11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亚阶段4: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第8个月至第12个月–婴儿开始采用更具计划性的方式引发事件,将几个图式协调起来生成解决问题的单一行为,即目标指向行为(goal-directed behavior)•婴儿会推开一个已经放好的玩具,使自己拿到另一个放在它下面、只露出一部分的玩具–他们开始预期即将发生的事件•婴儿通过噪音认识到就要喝完奶了,于是把奶瓶丢在一边(Piaget, 1952)12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他们理解了客体永存•客体永存(object permanence):即使看不到人和物体,也能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涉及没有生命的物体和人–对于社会依恋的发展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只是一种初步的理解–A非B搜索错误13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亚阶段5:三级循环反应–第12个月至第18个月–婴儿对有目的的行为进行改变,这将带来想要的结果。
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历程
新行为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 B. Skinner(1904-
1990) 主要著作: 《有机体的行为:一种 实验分析》(1938) 《教学技术学》(1968) 《言语行为》(1957
24
新行为主义理论
心理发展的机制:操作条
件反射
核心概念:积极强化、消
极强化;积极惩罚;消极
惩罚;
其它贡献:机器教学(程
12
这一时期的孩子普遍接受排
便训练。
这个阶段的快感主要来自排
泄时肛门扩约肌的伸缩。
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包括学
习独立,接受个人的力量,
学习表达消极情绪,如愤怒
和攻击。
肛门性格: 过早、过于严格
的大小便训练会使儿童压抑。
成年后表现为过于守秩序、
爱清洁,吝啬,固执,报复
心强等。
13
性器期(3~6岁)
比多集中投力放在生殖器 部分,表现。为这个时期 的儿童喜欢抚摸生殖器、 显露生殖器以及性欲幻 想
西方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1
主要学派的观点
一·精神分析法 二·行为主义理论 三·自然成熟理论 四·日内瓦学派
2
《一》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力比尔 埃里克森---发现观
精神分析法
3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法理论
人物:一、弗洛伊德 1、潜意识理论(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压抑 情结 童年的阴影 催眠 联想 2、人格结构 自我 本我 超我 3、梦的解析 新精神分析、荣格 集体无意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1.5岁 希望
恐惧
2.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 1.5-3岁 自我控制与意志力 自我怀疑
3.主动性对内疚感 3-6岁 方向和具有目的 无价值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关系变化
职业适应
人格变化
自我意识发展
人格变化
职业变化
人际关系变化
退休前后生活变化
人际关系变化
人格变化
死亡来临
生理卫生
①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②关注婴儿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母婴依恋
③针对不同类型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
④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
①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
②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③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老年期
60岁以上
感知觉退行性
在各种感觉中,老化最明显的,是对人的认知活动作用最大的视觉和听觉,其次是味觉、痛觉等其他感觉。
记忆年老变化
①老年期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②老年期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减退或下降
③关于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的根本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两种解释:
思维发展
①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
②特点是:主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思维和语言开始联系。
言语发展
①语音的发展:语音感知和发声 ②词汇的发展 ③语法的发展:单词句、双词句、电报句、复杂句、完整句
幼儿期
3-6岁
言语发展
①词汇的发展:词汇量的增加、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词类的扩展。
青年期
17.18-35
一般
特征
①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②进入成年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③生活空间扩大 ④ 开始恋爱结婚
中年期
35.40-60.65岁
生理
变化
①身体变化
②更年期
老年期
60岁以上
衰退,没有发展。主要依据是:把人看作是生物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认为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普遍适用。
年龄阶段
社会化特点
具 体 内 容
童年期
7-12岁
自我意识
①自我概念:自我描述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特征。
②自我评价的特点: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批评性有一定提高;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③自我评价的总体趋势:从具体到抽象、从对外显行为的评价到内部心理世界评价的发展。
*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类别体系化、序列化
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图式(二)
年龄阶段
认知特点
具 体 内 容
青春期
11.12—15.16岁
记忆发展
①记忆容量的发展:超出了成人短时记忆的容量,达到11.04±0.4
②记忆的特征:自觉运用意义记忆,有效运用机械记忆、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有效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③记忆策略的形成: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
思维发展
①处于前运算阶段,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得到初步发展
②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具有符号功能、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③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提问类型从是什么模式向为什么模式变化、幼儿末期能按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概念。
②哭的发展:生理反射性的哭、不适宜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经验中学到的社会性的哭。
③恐惧的发展:本能恐惧(反射性反应)、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开水烫)、怕生、预测性恐惧(黑暗)
气 质
托马斯和切斯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等表现,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社会性依恋
②语法结构的发展: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③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自语发展、从情境句向连贯句发展。
记忆发展
①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短时记忆的发展趋势是向快后慢
②幼儿记忆的发展趋势:无意记忆占主导、容易运用机械记忆、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④培养其独立性
①学会学习
②培养良好品质
①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②尊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反抗期
③教给青春期少年儿童情绪调控方法,消除不良情绪
①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
②增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③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变化
①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童年期
7-12岁
记忆发展
①记忆容量的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②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意记忆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词的抽象记忆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
③记忆策略的发展特征:复述和组织(归类、系列化)
④童年期元记忆的特点: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有关自我的知识、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记忆监控
②美国心理学家帕瑞把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二元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
③美国心理学家拉勃维维夫把成人的思维看作是一种实用性思维,并不严格按逻辑法则进行
中年期
35.40-60.65岁
感知觉变化
①40岁以后,视敏度和视觉感受性逐步下降,听觉阈限逐步提高
②视觉和听觉处理信息的过程随着年龄增加呈递减趋势。
思维发展
①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脱离具体的物或情境用符号进行抽象思维
②具体特征: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分离
青年期
17.18-35
智力发展
青年期以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都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成人阶段,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趋势,晶体智力呈上升趋势
思维发展
①思维主要表现在知识的运用上,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的思维形式
②儿童伙伴集团的形成: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
友谊发展
①友谊认识的发展:短期游戏伙伴(3-5岁)单向帮助关系(6-9岁);双向帮助关系(9-12岁)亲密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智力发展
思维发展
感知觉变化
记忆发展变化
创造力发展
感知觉退行性
记忆年老变化
思维年老变化
社会性发展
情 绪
气 质
社会性依恋
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意识
道德行为
性别角色
同伴期
第一反抗期
自我意识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友谊发展
欺负与被欺负
自我意识
情绪变化
第二反抗期
人际关系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
人生价值观确立
②学习兴趣的发展:从对外部活动的兴趣转向学习内容的兴趣;从兴趣的不分化到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对游戏兴趣的作用逐渐降低。
青春期
11.12—15.16岁
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
①生理发育高峰:身体外型的变化(身高、体重、头面部)、生理机能变化、性发育和成熟(性器官发育、第二性特征出现、性机能成熟)
②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征: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春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年 龄
0-3岁
3-6岁
7-12岁
11.12—15.16岁
17.18-35岁
35.40-60.65岁
60岁以上
总特征
动作发展
游戏
学习
生理和心理矛盾
一般特征
生理变化
心理变化观
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言语发展
言语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思维发展
①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基本特征是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②思维形式的发展:
*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 形象抽象水平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
②毕生发展观:德国巴尔特斯提出,主要观点是: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有差异,发展早的,衰退也早;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为成熟、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时间。
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图式(一)
年龄阶段
认知特点
具 体 内 容
②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③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关系
①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②生命不息,活动不至
③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坦然面对死亡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总特征
年龄阶段
总特征
主 要 观 点
婴儿期
0-3岁
动作
发展
①婴儿动作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无条件发射。
②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具有一定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近远、大小)
②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
道德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 ②攻击行为:工具型攻击(抢夺、推搡等)、敌意型攻击(嘲笑、骂人等)
③对儿童攻击行为的控制:改善环境、教给孩子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认识、发挥榜样作用。
性别角色
注意男孩不要有“娘娘腔”,女孩“假小子”
*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
*工作记忆容量变小
思维年老变化
①老年人思维能力显示出普遍下降的趋势。
②老年人比年轻人表现出更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