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文两篇》精品学案第一课时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课前参与查找的资料,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2.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字的意思,了解诗歌大意。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解诗题。
1.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古诗《十五从军征》。
通过预习和读题你知道这首诗和什么有关吗?从诗题中你哪些字你知道的?军:从军征:征战。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十五从军征的意思。
2.文学常识: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什么是乐府?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一位老兵的返乡经历)。
二、新课学习读通诗。
1.作者想通过一位老兵的返乡经历表达怎样的感情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读通古诗便是第一步。
2.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向同桌请教。
3.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指名读。
看着大屏上红色的字,这些字都容易读错,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个字读一遍。
解决了字音的问题,相信同学们能把古诗读得更通顺更流利,我们一起来读读。
明诗意。
1.已经把诗读通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说说你不理解的词义,再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我看到有一个同学很会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他就把不理解的词义批注到了书上。
)2.交流汇报,师可以点名解释重点字。
3.哪位同学来说说这首诗在大意?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说完整了吗?如果有不完整的地方,可以补充。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9课《古文两篇》教案 教学设计
29.古文两篇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语文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并在讨论中受到启发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2、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背诵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领悟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方法:四环节循环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司马光救友》这篇短文,扫清阅读障碍,掌握本课生字词,熟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悟文章内容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一)出示学习目标1、我要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能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我能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文中的故事(二)出示自学指导一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自己读不通的地方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5分钟后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交流读。
3、汇报读,师生相机评价。
(三)自学指导二自读自悟,读一句,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并把自己的理解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流一下。
5分钟后看谁说得最好。
1、学生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3、汇报(1)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
(2)各组提出疑难问题。
(3)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自学指导三自由朗读课文,说说司马光做了什么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3分钟后看看谁说得最有道理。
1、自由朗读课文。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
二、指导朗读1、自己练习朗读,读出古文的韵味。
2、指名读,师生相机评价。
3、齐读。
三、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矛盾》这篇短文,扫清阅读障碍,掌握本课生字词,熟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悟文章内容揭示的道理。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文两篇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文两篇一、《琵琶行》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2.理解课文的词意;3.理解诗词的背景,了解其文化内涵;4.学会欣赏和赏析古诗,培养美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生词和短语的掌握;2.词意理解;3.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4.诗词的欣赏和赏析。
教学难点:1.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2.诗词的欣赏和赏析。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课堂讨论法;3.听力理解法;4.朗读和默写。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京剧《霸王别姬》的片段,引导学生了解南朝刘禅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2.分析课文:分段阅读,解释生词和短语,理解整个课文的意思;3.讲授背景:“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一首歌诉说琵琶的故事,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他的风格和思想;4.学生互动:学生就课文中的琵琶和白居易的感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5.学生表演:让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出琵琶行的情景;6.拓展: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了解唐代艺术形式;7.默写课文:要求学生默写一段课文,检验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二、《鹤林玉露》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2.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化和风俗;3.学会欣赏和赏析古诗,培养美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生词和短语的掌握;2.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化和风俗;3.诗词的欣赏和赏析。
教学难点:1.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化和风俗;2.诗词的欣赏和赏析。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课堂讨论法;3.听力理解法;4.朗读和默写。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唐宋时期的风景、建筑和文物,引导学生体验时代气息;2.分析课文:分段阅读,解释生词和短语,理解整个课文的意思;3.讲解文化背景:介绍唐宋时期的风俗和文化,如庐山、文人墨客等;4.学生互动:学生就课文中的内容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5.学生表演:让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出鹤林玉露的情景;6.拓展:教师讲解唐宋诗词的艺术特点和韵律,让学生了解唐宋诗词的艺术魅力;7.默写课文:要求学生默写一段课文,检验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古诗两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
3.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借助课下注释明确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课前准备教师:盛唐时期的几首送别诗。
学生:查阅王昌龄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1.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2.今天我们再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课题,齐读。
3.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4.播放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三遍,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齐读。
3.读诗不仅读准确,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把诗读好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每行有几个字?这叫七言绝句,王昌龄最擅长写七绝诗,他被称为“七绝圣手”,这首诗是他的七绝名作之一。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读:(出示划好节奏的古诗)泛读,自读,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感悟(一)学习前两句1.请大家默读前两行,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2.请大家结合注释,发挥你的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把诗意说完整)3.把你的想象带入诗中读前两句。
4.前两行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
(出示第一首诗)指名读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
师: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行。
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尉,后来因事被贬滴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尨标镇在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精品学案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我会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过程
使用搜集图片拍照,分享给全部同学。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一)解诗题,知作者
1.说一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样理解
送:
元二:
使:
安西:
2.题目的正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3.介绍作者:王维
(二)抓字眼,眀诗意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感受。
2.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把它再现出来。
(三)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古诗的方法
学完古诗后,应该做什么?
方法(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诵、唱诵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你还知道哪些写送别的诗,把它写下来。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卧看牵牛织女星》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卧看牵牛织女星》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默读文章,了解课文大意,提高默读文章的能力;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概括要点,理清文章结构。
2.了解天文学知识,增长自己的见识。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学习过程
使用“”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1.理解词语“神妙、陶醉、怠惰、描摹、崩毁、藐小”的意思。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
3.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请划分并归纳意思。
4.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所涉及的牵牛星、织女星及银河系等天文学知识。
5.了解了这些与牵牛星、织女星相关的天文知识后,你对宇宙有了怎样的认识呢?
6.巩固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fū fù gàng gǎn
()()
héng xíng bēng huǐ
()()
hào hàn tǎo zuì()()。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学年,是语文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年。
初中语文的学习重心从基础知识转向阅读理解,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二则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作为一种古代语言文化,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为陌生的一部分。
因此,作为教师,需要根据学情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言文语言的特点和魅力;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构词规律;3.把握简单文言文的基本含义;4.焕发文言文的魅力和文化气息。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习惯;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3.常规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的练习。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修养。
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谈论古代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教师简单给学生展示文言文中常用的基本词汇和练习中要用的构词规律,以增加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自信;3.教师通过介绍文言文文章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古代文化。
2.讲解与演示(40分钟)1.教师通过词语对比、情景对话等多种方式演示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教师展示多种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并通过实例讲解文言文阅读的要点和注意事项;3.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以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更好地运用文言文。
3.实践与巩固(50分钟)1.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熟悉和掌握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句型结构;2.学生通过注释、解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文言文中的含义和文化背景;3.学生探究文言文作品的艺术特点、情感表达等元素,尝试把握文言文的魅力;4.学生在掌握文言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和表达练习,以加深理解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4.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通过解答学生问题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文言文理解和认识;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要点,以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和考试中更好地运用文言文。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精品学案第一课时
《古诗两首》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
2.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含义;3.把本诗改写成一则日记,在以写促读中达成对诗人内心的理解,并能将个人的想像体验融入到写作活动中;二、学习过程使用搜集图片拍照,分享给全部同学。
知识链接: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诗家天子”之称。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预习自学1.我来解释词语。
芙蓉楼:平明:楚山: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3.将本诗改写成一则日记。
(二)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1.送别的时间、地点与人物2.前面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环境?3.晚上王昌龄在想些什么?4.想象:分别在即,作为好朋友,王昌龄会有哪些话对辛渐说?5.“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含义:(三)总结拓展。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写出《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文两篇》优秀学案第一课时 (1)(精品)
《古诗两篇》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文言文的朗读。
2.借助注释、工具书或动作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文中人物形象,激励学生形成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爱动脑筋的品质。
2、学习过程
使用“”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1.重点字拼音
登瓮()水迸()皆()
2.重点词解释
戏:庭:弃:
持:击:翁:
没:皆:于:
3.文学常识填空
司马光,字,是(朝代)的、史学家、
,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步编年体通史。
4.默写填空
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足跌没水中,
,光,,儿得活。
5.翻译句子
(1)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
(2)众人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3)水迸,儿得活
6.扩展延伸
(1)你从中看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又要做一个怎么样的人?(2)你还能说出类似的故事吗?。
六年级语文上古文两篇导学案(西师大版)
六年级语文上古文两篇导学案(西师大版)29《古文两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主学会本生字。
2朗读文,背诵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文中的两个故事。
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文的体会。
学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教材简析本安排了两篇浅显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我们很熟悉的故事。
《司马光救友》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人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
这两则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因为我们是初次接触文言文,学习前,我们应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
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认认真真读文,多读几遍,把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学习过程第一学时司马光救友一、导入新把握生字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
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同学们在读本文时要注意以下生字的字音。
皆迸矛盾曰弗二、读通文,整体感悟大意1请同学把文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文,把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1自读自悟。
读一句,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第一课时优秀教案(精品)
《凉州词》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古诗的多种感情色彩。
3.提高学生诗文理解的能力,能借助注释理解这首古诗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读诗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启示法、讨论法、诵读法课前准备了解作者的基本资料,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课1.谈话导入古时候的诗人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优秀文章和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
2.找同学背古诗,老师背诵一首,引出边塞诗。
3.介绍诗人和“凉州词”这个曲调名。
讲解:“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因为很多诗人都喜欢这种曲调,为它填写新词,所以唐代的很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2、新授1.初步读诗,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坐读、站读)2.指名读。
然后指导“仞”的写法和“羌”的读音。
3.试读《凉州词》。
4.师生共读。
5.读诗,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还要读出诗中的感情。
(引导学生自己边读边悟,读出情绪)。
6.引导学生借注释理解:为什么称“一片孤城”,指的是哪座城?为什么用“片”?想像黄河自上而下奔腾的场面,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这种感觉说出来。
7.感悟“杨柳”。
8.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双关,就是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条件,使语句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彼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重点想一想:杨柳为什么不发芽?“春风”的含义:表面指自然界的风,实际指朝廷的关心。
边关上的将士们盼着朝廷能早点让他们回家和亲人团聚,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好像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根本不顾及这些将士们,很多将士已经葬在了这里。
9.齐读古诗。
想像意境: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精品学案第一课时(精编)
《古诗两首》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诗歌并背诵;2.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3.能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体验感悟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古诗文三步教学法,即:读通-读懂-读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懂得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知识与能力:二、预习过程1.我能自己解释题目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2.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全唐诗》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
了解诗人的生平,查阅边塞与描写黄河诗的基本资料,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共享。
2.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间 _________( ) 度 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 )3. 辨字组词。
仞()怨()淘()涣()忍()怒()掏()焕()4.课文内容我知道。
《凉州词》是一首诗,作者是朝诗人。
作者在诗中的前两句“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句写“所闻”:_________。
(均用诗中词语回答)“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我了解本诗大意,并能写出来。
6.我的探究: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己读了课文后产生的疑问我要用“手机”记录下来,反馈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探究。
(1)探究点一: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黄河的什么气势,突出了戍边将士的怎么样生活环境?长期驻守在这里的将士有什么感受?(2)探究点二:戍边将士为什么听到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调会心生哀怨?它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7.拓展升华我还知道王之涣写的其他诗,并能写出一两首。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文言文两则(两课时)精备教案
教学课题1、文言文两则教学课时两课时备课教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全文。
了解故事内容。
3、能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到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情与意。
2、感悟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出文言文情与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一篇文言文《学弈》,指导学生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出文言文的情与意,初步感受读文言文的乐趣。
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全文。
了解故事内容。
3、体会到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读、背文言文的乐趣。
2、感悟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明确任务1.自读:明确学习任务主题:人生感悟能力:自学能力;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方法。
二、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思考: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古今意思发生了很大变化、读起来不顺口)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板书:学弈)对孟子有什么了解?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2.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
三、初读句子,理解意思(一)读文注意断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古文两篇导学案(西师大版)_0693文档
2020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古文两篇导学案(西师大版)_0693文档EDUCATION WORD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古文两篇导学案(西师大版)_0693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29《古文两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学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教材简析本课安排了两篇浅显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我们很熟悉的故事。
《司马光救友》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人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
这两则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因为我们是初次接触文言文,学习前,我们应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
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学习过程第一学时司马光救友一、导入新课把握生字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
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同学们在读本文时要注意以下生字的字音。
皆迸矛盾曰弗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1.请同学把课文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一、《春暧花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美好愿望。
2.能够领会诗中“春暖花开”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3.能够理解古代诗人的用意以及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古代诗人的境寄意。
2.能够感知诗歌的美好意境。
3.能够通过表达方式领会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教学难点】1.能够体验诗歌中的意境,理解诗句的感情。
2.能够通过复述表现诗歌中的美好愿望。
【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春的气息。
在讲解古诗之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音乐的形式创设出春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轻松进入课堂状态,全身心投入到诗歌欣赏中。
2. 教师诵读古诗,带领学生感受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缓慢、抑扬顿挫的朗读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春暖花开”的美好意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感世界。
3. 分析古诗诗句,解读古诗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古诗的语言结构,解读古诗所蕴含的内涵和境寄意,帮助学生理解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诗句的含义,及其对生活的启示。
4.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古诗。
通过诗人的语言来对诗文进行解析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提醒学生要尽可能多地联想和思考,保持积极的完成任务的心态。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以开放式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以确保学生从本次课堂中充分吸收了有关古代诗歌的内容。
【作业】1.背诵古诗,理解古诗意境。
2.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二、《静夜思》【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孤独”认知2.理解古诗诗歌的意蕴和情感3.增强学生的文学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2.能够准确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能够运用诗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难点】1.能够深刻理解古代人们所抒发的孤独之情。
2.能够通过复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古诗两首》学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2、重点难点1.理解重点字的意思,了解诗歌大意。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2.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你对战争有什么认识?有什么看法?2.诗歌是怎样描素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四、参考资料依照国家制定的法令服兵役,叫做兵役法,我国古代称作兵制。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漫长历史时期中,各个朝代制定了各自的兵制,大致有以下几种:应招之制。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壮大自己不被别国并吞,纷纷招兵买马扩充军力,秦、齐、魏等国率先采取了应招之制。
望文生义,应招,就是响应招兵,但并非人人可以入伍,而是对应招的人通过考核,录用身体强健、有相当武艺者。
调兵之制。
刘邦建立汉朝后实行的兵制,男子年满二十三岁,开始承担服兵役的义务,直至五十五岁。
在这三十二年里,每年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而正式在军队中服役的时间只有二年,其中的一年在本郡服役,另一年调守京师或是戍守边疆。
世兵之制。
三国鼎足之势时,处於了长期的战争状态,为适应这特殊形势,魏、蜀、吴都实施了世兵之制。
就是凡是符合当兵条件的人,一律另编户籍,由军府专管,随时听调上前线,父子世代为兵,当时叫做士家、军户。
府兵之制。
南北朝时,先由西魏创立的兵役制度。
全国各地的军队,全由军府管辖,不受地方政府节制。
府兵与上面所说的世兵一样,也是另立户籍,平日里训练屯垦,发生战事就去打仗。
最新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精品)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学生背诵《赠汪伦》)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
(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3.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1.解诗题,知作者。
①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②学生交流各自搜集的王昌龄与王维的'资料。
③齐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④交流有关《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的背景资料。
2.抓字眼,明诗意。
①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③汇报。
A。
古诗的大意。
B。
从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C。
体会情感。
从诗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字、句体会出来的?3.多诵读,悟诗情。
①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②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③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④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课外拓展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学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又学了两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课前准备的送别诗诗句,学生齐读)四、总结一首简短的古诗,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书写生字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古文两篇 西师大版
29 古文两篇学习目标: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4. 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学习重点: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学习难点: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激趣导入: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
2.板书:古文两篇。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一篇。
板书:司马光救友3.齐读课题,引导设疑。
你认为学习文言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预设: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篇文言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自主探究。
(1)同学们,你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相信通过读课文,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2)出示自探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注释解决问题,在文中做出批注。
(3)学生自学。
师巡回指导。
二、解疑合探(一)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评价后再指名读。
注意字音、字形:皆迸2.齐读。
(二)了解故事内容。
1.你读懂这个故事了吗?指名说一说。
评价、补充后再说。
注意下面词语:瓮: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文中指陶制大水缸。
皆:全部、都。
戏:游戏。
迸:向外溅出或喷射。
于:在没:淹没,沉下去。
弃:放弃,扔掉。
持:拿。
击:打,敲打。
2.出示故事内容,生齐读。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与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缸里淹着了,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三)交流体会。
1.抓住重点句子体会。
(1)文中,司马光在紧急关头怎么做?(光持石击瓮破之)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
(2)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将相和》精品学案第一课时
《将相和》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2.培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把“将相和”的故事讲出来。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主要通过默读分析、讨论、交流解决。
2.难点: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导学问题
使用“”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将”“相”各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2.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
四、参考资料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述,写出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他们的这些精神和品质,缘于他们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两篇》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故事。
2.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生字,朗读古文,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2.难点: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老师同学听,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导学问题
使用“”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四、参考资料
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司马光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