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选提分综合练单元检测三牛顿运动定律_36
2019版高考物理(江苏版)一轮配套课件: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
Fx Fy
max may
列方程求解,必要时还要对结果
进行讨论。
例6 如图所示,质量m=2 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 20 m。用大小为30 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 s拉至B处(g 取10 m/s2)。则: (1)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若改用大小为20 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此物体,使之从A处由静止开 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
3.瞬时性的应用 例5 (2015海南单科,8,5分)如图,物块a、b和c的质量相同,a和b、b和c 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S1和S2相连,通过系在a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 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线剪断。将物块a的加速度的大小 记为a1,S1和S2相对于原长的伸长分别记为Δl1和Δl2,重力加速度大小 为g。在剪断的瞬间, ( AC )
A.a1=3g B.a1=0 C.Δl1=2Δl2 D.Δl1=Δl2
【解析】 剪断细线前,把a、b、c看成整体,细线中的拉力为T=3mg。 在剪断瞬间,弹簧未发生突变,因此a、b、c之间的作用力与剪断细线之 前相同,则将细线剪断瞬间,对a隔离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3 mg=ma1得a1=3g,A正确,B错误。由胡克定律知:2mg=kΔl1,mg=kΔl2,所以Δ l1=2Δl2,C正确,D错误。
2.同向性的应用 例4 如图所示,物体A和斜面体一起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 动,斜面体对物体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可能是 ( A )
A.斜向右上方 C.斜向右下方
B.水平向右 D.上述三种方向都不可能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的同向性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 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A所受重力竖直向下,则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 方向应该指向右上方,这样物体A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才能和加速度a的 方向相同,故A正确。
江苏专版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doc
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__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外力维持其运动的结果。
(×)(3)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4)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1)伽利略利用“理想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
(2)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2 突破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提出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2)揭示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
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3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对比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题点全练]1(2018·三明检测)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
①两个对接的斜面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②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③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会达到原来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会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通过对这个实验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结论是( )A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B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运动状态的维持并不需要外力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解析选B 理想斜面实验只能说明钢球具有惯性推广到一切物体的是牛顿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运动状态的维持并不需要外力B正确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 3 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这是牛顿得出的C错误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这是牛顿第二定律内容D错误。
2019版高考物理创新一轮复习江苏专用版文档:第三章
活页作业(时间:4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2017·江苏扬州中学期初考)如图1所示,钢铁构件A、B叠放在平板卡车的水平底板上,卡车底板和B间动摩擦因数为μ1,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2,μ1>μ2,卡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a,a>μ1g,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卡车沿平直公路行驶途中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求其刹车后在s0距离内能安全停下,则汽车运行的速度不能超过()图1A.2as0B.2μ2gs0C.2μ1gs0D.(μ1+μ2)gs0解析因卡车底板和B间动摩擦因数为μ1大于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2,则要使汽车安全停下来最大加速度为a=μ2g,根据v2=2ax可得v=2as0=2μ2gs0。
答案 B2.如图2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物体B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物体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
已知物体A的质量m=2 kg,物体B的质量M=3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现对物体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为使物体A与物体B相对静止,则恒力的最大值是(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图2A.20 NB.15 NC.10 ND.5 N解析对物体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x-μ1(m+M)g=(m+M)a;对物体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2mg=ma;联立解得F max=(m+M)(μ1+μ2)g,代入相关数据得F max=15 N,选项B正确。
答案 B3.如图3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
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图3解析开始阶段,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和沿传送带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1所以a1=g sin θ+μg cos θ木块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μ<tan θ,则木块不会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而匀速运动,之后木块继续加速,所受滑动摩擦力变为沿传送带向上,做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2所以a2=g sin θ-μg cos θ根据以上分析,有a2<a1,所以选项D正确。
2019版高考物理创新一轮复习江苏专用版文档:第三章
基础课3 超重和失重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知识排查超重和失重1.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比较2.对超重、失重的理解(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而在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重力只有使物体产生a =g 的加速度效果,不再有其他效果。
此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液体不再产生压强和浮力等。
小题速练1.思考判断(1)超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增大了。
( )(2)物体超重时,加速度向上,速度也一定向上。
( )(3)物体失重时,也可能向上运动。
( )(4)物体完全失重时,说明物体的重力为零。
( )答案 (1)× (2)× (3)√ (4)×2.[人教版必修1P89插图改编]如图1所示,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下蹲的全过程中她所处的状态()图1A.一直是超重B.一直是失重C.先超重,后失重D.先失重,后超重答案 D3.[人教版必修1P88插图改编]如图2所示,小李同学站在升降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示数为50 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小李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为55 kg。
g取10 m/s2,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体重计对小李的支持力大于小李对体重计的压力B.体重计对小李的支持力等于小李的重力C.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方向竖直向上D.电梯一定竖直向上运动解析体重计对小李的支持力和小李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选项A错误;小李的体重只有50 kg,体重计的示数为55 kg,说明体重计对小李的支持力大于小李的重力,故选项B错误;小李处于超重状态,说明电梯有向上的加速度,运动情况可能为: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小李受支持力和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为a=F N-mgm=55×10-50×1050m/s 2=1 m/s 2,选项C 正确,D 错误。
【配套K12】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选提分综合练单元检测三牛顿运动定律
单元检测三牛顿运动定律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4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7·苏州大学附中调研)竖直升降的电梯内的地板上竖直放置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上方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压缩了x.试判断电梯运动的可能情况是( )A.以大小为2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以大小为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C.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D.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2.(2018·高邮中学阶段检测)如图1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2 kg、m2=3 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水平的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 N、F2=20 N 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 )图1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5 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 NC .在突然撤去F 2的瞬间,m 1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D .在突然撤去F 1的瞬间,m 1的加速度大小为13 m/s 23.(2018·仪征中学学情检测)如图2所示,在建筑工地,民工兄弟用两手对称水平使力将两长方体水泥制品夹紧并以加速度a 竖直向上匀加速搬起,其中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3m ,水平作用力为F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此过程中,A 、B 间的摩擦力为( )图2A .μFB .2μF C.32m (g +a ) D .m (g +a )4.如图3所示,木块A 、B 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2m .现施加水平力F 拉B ,A 、B 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一起沿水平面运动.若改为水平力F ′拉A ,使A 、B 也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面运动,则F ′不得超过( )图3A .2F B.F 2 C .3F D.F35.(2017·南阳中学月考)如图4甲所示,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初速度为v 0=10 m/s 、质量为m =1 kg 的小木块沿斜面上滑,若从此时开始计时,整个过程中小木块速度的平方随路程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4A .0~5 s 内小木块做匀减速运动B .在t =1 s 时刻,摩擦力反向C .斜面倾角θ=37°D .小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6.(2018·虹桥中学第一次调研)如图5所示,倾斜的长杆(与水平面成α角)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 的环,环通过细线吊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当环在某拉力的作用下在长杆上滑动时,稳定运动的情景如图所示,其中虚线表示竖直方向,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5A.环一定沿长杆向下加速运动B.环的加速度一定沿杆向上C.环的加速度一定大于g sin αD.环一定沿杆向上运动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7.(2018·淮安市、宿迁市学业质量检测)如图6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 fm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图6A.0~t1时间内物块A的加速度逐渐增大B.t2时刻物块A的加速度最大C.t3时刻物块A的速度最大D.t2~t4时间内物块A一直做减速运动8.如图7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s=3.5 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工件滑上传送带A端的瞬时速度v A=4 m/s,到达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 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7A.若传送带不动,v B=3 m/sB.若传送带以速度v=4 m/s逆时针匀速转动,v B=3 m/sC.若传送带以速度v=2 m/s顺时针匀速转动,v B=3 m/sD.若传送带以速度v=4 m/s顺时针匀速转动,v B=3 m/s9.(2017·泰州中学第二次调研)如图8所示,在竖直平面内,A 和B 是两个相同的轻弹簧,C 是橡皮筋,它们三者间的夹角均为120°,已知A 、B 对小球的作用力均为F ,此时小球平衡,C 处于拉直状态,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则剪断橡皮筋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为( )图8A .g -F m,方向竖直向下 B.F m -g ,方向竖直向上 C .0D.F m+g ,方向竖直向下10.(2017·涟水中学第一次检测)如图9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x 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初速率v 0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实验测得x 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根据图象可求出( )图9A .物体的初速率v 0=3 m/sB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C .取不同的倾角θ,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x 的最小值x min =1.44 mD .当θ=45°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停在斜面上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计66分)11.(10分)(2017·淮海中学第二次测试)某学习小组欲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一套如图10所示的装置,图中小车的质量用M 表示,钩码的质量用m 表示.要顺利完成实验,则:图10(1)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使小车所受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要使细线的拉力约等于钩码的总重力,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保持小车所受合外力一定的情况下,对实验得到的一系列纸带进行处理,测得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数据如下表:钩码质量m=30 g为了寻求a与M间的定量关系,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1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选取合适的横坐标及标度作出图象.图1112.(10分)(2017·苏州市期中)为了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物体质量间的关系,某小组安装了如图12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开始实验.已知小车(含车中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以及盘中砝码质量用m表示,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图12(1)假如已经平衡摩擦力,则在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绳子拉力F T=______________;只有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_______时,F T=mg才能成立.(2)该小组同学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合适选项前面的序号)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 .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小车D .用天平测出m 以及M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直接用公式a =mgM求出(3)该小组同学后来又保持小车及车中砝码质量M 一定,探究加速度a 与所受外力F 的关系,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组同学得到的a -F 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线上端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9分)(2018·泰州中学期中)如图13甲所示,有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倾角θ=37°,一滑块以初速度v 0=16 m/s 从底端A 点滑上斜面,滑至B 点后又返回到A 点.滑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求:(已知:sin 37°=0.6, cos 37°=0.8,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图13(1)A 、B 之间的距离;(2)滑块再次回到A 点时的速度大小; (3)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14.(10分)(2018·盐城市期中考试)如图14甲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长斜面上有一带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滑块的质量为m =2 kg ,它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帆受到的空气阻力与滑块下滑的速度成正比,即F f=kv.若滑块从静止开始下滑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中的曲线所示,图乙中的直线是t=0时速度图线的切线,g=10 m/s2.图14(1)求滑块下滑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速度;(2)求μ和k的值.15.(12分)(2017·南通一中期中)如图15所示,传送带与平板紧靠在一起,且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内,两者长度分别为L1=2.5 m、L2=2 m.传送带始终保持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现将一滑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到传送带的左端,然后平稳地滑上平板.已知: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滑块与平板、平板与支持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μ2=0.1,滑块、平板的质量均为m=2 kg,g取10 m/s2.求:图15(1)若滑块恰好不从平板上掉下,求v的大小.(2)若v=6 m/s,求滑块离开平板时的速度大小.16.(15分)(2018·锦屏中学模拟)如图16所示,一长L=2 m、质量M=4 kg的薄木板(厚度不计)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台面上,其右端距平台边缘l=5 m,木板的正中央放有一质量为m =1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已知木板与平台、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4.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其大小为48 N,g取10 m/s2,试求:图16(1)F作用了1.2 s时,木板的右端离平台边缘的距离;(2)要使物块最终不能从平台上滑出去,则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应满足的条件.答案精析1.D [因为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 ,由此可知mg =kx .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压缩了x ,弹簧的弹力变大,物体所受合力方向向上,大小是mg ,处于超重状态.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ma ,即加速度大小a =g ,方向也是向上的,此时物体可能是做向上的匀加速运动,也可能是做向下的匀减速运动,D 正确.] 2.D3.D [由于A 、B 相对静止,故A 、B 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A 、B 错误.设民工兄弟一只手对A 、B 在竖直方向上的摩擦力为F f ,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可知在竖直方向上有2F f -(m +3m )g =(m +3m )a ,设B 对A 的摩擦力方向向下,大小为F f ′,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F f ′-mg =ma ,解得F f ′=m (g +a ),C 错误,D 正确.]4.B [水平力F 拉B 时,A 、B 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这实际上是将要滑动,但尚未滑动的一种临界状态,从而可知此时A 、B 间的摩擦力即为最大静摩擦力. 先用整体法考虑,对A 、B 整体:F =(m +2m )a .再将A 隔离可得A 、B 间最大静摩擦力为:F fm =ma ,解以上两方程得:F fm =F3.若将F ′作用在A 上,隔离B 可得B 能与A 一起运动,而A 、B 不发生相对滑动的最大加速度a ′=F fm2m,再用整体法考虑,对A 、B 整体:F ′=(m +2m )a ′,由以上方程解得:F ′=F2.]5.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 2-v 02=2ax ,由题图乙可得a =0-v 022x 1=-10m/s 2,故减速运动时间:t =0-v 0a=1 s ,故A 错误;由题图乙可知,在0~1 s 内小木块向上做匀减速运动,1 s 后小木块反向做匀加速运动,t =1 s 时摩擦力反向,故B 正确;由题图乙可知,小木块反向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a ′=v 22x 2=322×(13-5)m/s 2=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 |a |,mg sin θ-μmg cos θ=ma ′,代入数据解得:μ=0.5,θ=37°,故C 、D 正确.]6.B [稳定运动时,球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它们的运动状态相同,且运动方向均与杆平行.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可知小球所受合力平行于杆向上,说明加速度方向沿杆向上,则环的加速度方向也沿杆向上,但它们的运动方向不确定,两者可能沿杆向上加速运动,也可能沿杆向下减速运动,则B 正确,A 、D 错误;由于不知道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则不能判断出小球的加速度与g sin α的大小关系,则C 项错误.]7.BC [0~t 1时间内物块A 受到的静摩擦力逐渐增大,物块处于静止状态,选项A 错误.t 2时刻物块A 受到的拉力F 最大,物块A 的加速度最大,选项B 正确.t 3时刻物块A 受到的拉力减小到等于滑动摩擦力,加速度减小到零,物块A 的速度最大,选项C 正确.t 2~t 3时间内物块A 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t 3~t 4时间内物块A 一直做减速运动,选项D 错误.] 8.ABC [若传送带不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v B 2-v A 2)=-2as ,a =μg ,代入数据解得v B =3 m/s ,当满足选项B 、C 中的条件时,工件的运动情况跟传送带不动时的一样,同理可得,工件到达B 端的瞬时速度仍为3 m/s ,故选项A 、B 、C 正确;若传送带以速度v =4 m/s 顺时针匀速转动,则工件滑上A 端后做匀速运动,到B 端的速度仍为4 m/s ,故选项D 错误.] 9.BC [由于橡皮筋C 只能提供向下的拉力,所以轻弹簧A 和B 对小球的作用力一定是拉力.可能有两种情况:(1)橡皮筋可能被拉伸,设拉力为F T ,由平衡条件可知,2F cos 60°=mg +F T ,解得橡皮筋拉力F T =F -mg .剪断橡皮筋的瞬间,小球所受合外力大小等于橡皮筋拉力大小,即F 合=F -mg ,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解得小球的加速度a =Fm-g ,选项B 正确;(2)橡皮筋可能没有发生形变,拉力为零,则剪断橡皮筋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零,选项C 正确.]10.BC [当斜面倾角θ=90°时,物体对斜面无压力,也无摩擦力,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02-v 02=-2gx ,根据题图乙可得此时x =1.80 m ,解得初速率v 0=6 m/s ,选项A 错.当斜面倾角θ=0°时即为水平,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只受到摩擦力作用,则有μmgx =12mv 02,根据题图乙知此时x =2.40 m ,解得μ=0.75,选项B 对.物体沿斜面上滑,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a =g sin θ+μg cos θ=g (sin θ+μcos θ).v 02=2ax =2g (sin θ+μcos θ)x ,得当sin θ+μcos θ最大时,即tan θ=1μ,θ=53°时,x 取最小值x min ,解得x min =1.44 m ,C 项正确.当θ=45°时,因mg sin 45°>μmg cos 45°,则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返回,D 项错误.] 11.(1)天平、刻度尺 (2)平衡摩擦力 M ≫m (3)如图所示12.(1)MmgM +mM ≫m (2)C (3)见解析 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m ∶mg -F T =ma ,对M ∶F T =Ma ,解得:F T =MmgM +m;当M ≫m ,即当盘中砝码和盘的总重力要远小于小车(含车中砝码)的重力时,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盘中砝码和盘的总重力.(2)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绳从小车上拿去,轻轻推动小车,使小车沿木板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来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故A 错误;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和摩擦力仍能抵消,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 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放开小车,故C 正确;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如果用天平测出m 以及M ,直接用公式求出,这是在直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而我们的实验是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物体质量间的关系,故D 错误.(3)当F ≠0时,a =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还为0,说明该组同学实验操作中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个步骤或平衡摩擦力不足;随着F 的增大,即盘及盘中砝码质量的增大,不再满足盘及盘中砝码质量远小于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因此曲线上部出现弯曲现象.13.(1)16 m (2)8 2 m/s (3)(2+22) s 解析 (1)由v -t 图象知A 、B 之间的距离为;s AB =16×22m =16 m. (2)设滑块从A 滑到B 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 1,从B 返回到A 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有a 1=v 0-0t =16-02m/s 2=8 m/s 2由于mg sin θ+μmg cos θ=ma 1, 得μ=0.25.滑块由B 返回到A 的过程中,则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即a 2=4 m/s 2,设滑块返回到A 点时的速度为v ,有v 2-0=2a 2s AB即v =8 2 m/s.(3)设滑块从A 到B 用时为t 1,从B 返回到A 用时为t 2, 则有t 1=2 st 2=va 2=2 2 s则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t =t 1+t 2=(2+22) s.14.(1)3 m/s 22 m/s (2)23153 kg/s解析 (1)由题图乙可得:t =0时,滑块下滑的加速度最大为a max =Δv Δt =3 m/s 1 s=3 m/s 2; t =3 s 时,滑块下滑的速度最大为 v max =2 m/s.(2)t =0时滑块下滑的加速度最大为a max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合=mg sin θ-μmg cos θ=ma max ,t =3 s 时滑块下滑的速度达到最大,有 mg sin θ=μmg cos θ+kv max ,解得:μ=2315,k =3 kg/s(说明:k 的答案没有单位不算对).15.(1)4 m/s (2)3.5 m/s解析 (1)滑块在平板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1=μ1mg m=3 m/s 2由于μ1mg >2μ2mg故平板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2=μ1mg -μ2·2mg m=1 m/s 2设滑块从平板左端滑至右端用时为t ,共同速度为v ′,平板位移为x ,对滑块进行分析:v ′=v -a 1tL 2+x =vt -12a 1t 2对平板进行分析:v ′=a 2tx =12a 2t 2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解得t =1 s ,v =4 m/s. 当v =4 m/s 时,滑块在传送带上加速运动的位移为x 1=v 22μg=1.6 m<L 1,故符合题意.(2)滑块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a 3=μmg m=5 m/s 2若滑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则获得的速度为v 1=2a 3L 1=5 m/s<6 m/s即滑块滑上平板的速度为5 m/s.设滑块在平板上运动的时间为t ′,离开平板时的速度为v ″,平板位移为x ′ 则v ″=v 1-a 1t ′L 2+x ′=v 1t ′-12a 1t ′2 x ′=12a 2t ′2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解得t ′=12 s ,t 2′=2 s(t 2′>t ,不合题意,舍去)将t ′=12 s 代入v ″=v 1-a 1t ′得v ″=3.5 m/s.16.(1)0.64 m (2)μ2≥0.2解析 (1)假设开始时物块与木板会相对滑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木板:F -μ1(M +m )g -μ1mg =Ma 1,解得a 1=6 m/s 2对物块:μ1mg =ma 2,解得a 2=4 m/s 2,因为a 2<a 1,故假设成立 设F 作用t 时间后,物块恰好从木板左端滑离,则L 2=12a 1t 2-12a 2t 2,解得t =1 s 在此过程:木板位移x 1=12a 1t 2=3 m ,末速度v 1=a 1t =6 m/s物块位移x 2=12a 2t 2=2 m ,末速度v 2=a 2t =4 m/s在物块从木板上滑落后的t 0=0.2 s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木板:F -μ1Mg =Ma 1′, 解得a 1′=8 m/s 2木板发生的位移x 1′=v 1t 0+12a 1′t 02=1.36 m此时木板右端距平台边缘 Δx =l -x 1-x 1′=0.64 m(2)物块滑至平台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物块:μ2mg =ma 2′,解得a 2′=μ2g若物块在平台上速度减为0,则通过的位移x 2′=v 222a 2′要使物块最终不会从平台上掉下去需满足l +L2≥x 2+x 2′联立解得μ2≥0.2.。
2019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江苏专版文档:第三章 牛顿
1.(多选)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答案BC解析质点一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施加恒力后,则该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该恒力.①若该恒力方向与质点原运动方向不共线,则质点做曲线运动,质点速度方向与恒力方向不同,故A错;②若F的方向某一时刻与质点运动方向垂直,之后质点做曲线运动,力与速度方向不再垂直,例如平抛运动,故B正确;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质点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其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C正确;④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而速率变化量不一定相同,故D错.2.一个原来静止在光滑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7 kg,在14 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运动,则5 s末的速度及5 s内通过的路程为()A.8 m/s25 m B.2 m/s25 mC.10 m/s25 m D.10 m/s12.5 m答案 C解析物体由静止开始在恒力的作用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a=Fm=147m/s2=2 m/s2,v=at=2×5 m/s=10 m/s,x=12at2=12×2×25 m=25 m,选项C正确.3.(多选)某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两个恒定的水平共点力的作用,以10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F1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为37°,某时刻撤去F1,此后该物体() A.加速度可能为5 m/s2B.速度的变化率可能为6 m/s2C.1 秒内速度变化大小可能为20 m/sD.加速度大小一定不为10 m/s2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10m,F1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为37°,根据几何知识可知,F2有最小值,最小值为F2min=F合sin 37°=6m.所以当F1撤去后,合力的最小值为F min=6m,此时合力的取值范围为6m≤F合,所以最小的加速度为a min=F minm=6 m/s2,故B、C正确.4.如图1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环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M点,与竖直墙相切于A点.竖直墙上另一点B与M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C是圆环轨道的圆心.已知在同一时刻a、b两球分别由A、B两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AM、BM运动到M 点,c球由C点自由下落到M点.则()图1A.a球最先到达M点B.b球最先到达M点C.c球最先到达M点D.b球和c球都可能最先到达M点答案 C解析设圆轨道半径为R,据“等时圆”理论,t a=4Rg=2Rg,t b>t a,c球做自由落体运动,t c=2Rg,C选项正确.5.(2018·前黄中学检测)在儿童蹦极游戏中,拴在腰间左右两侧的是弹性极好的橡皮绳,质量为m的小明如图2所示静止悬挂时,两橡皮绳的拉力大小均恰为mg.若此时小明左侧橡皮绳在腰间断裂,则小明()图2A.加速度为零,速度为零B.加速度a=g,沿原断裂橡皮绳的方向斜向下C.加速度a=g,沿未断裂橡皮绳的方向斜向上D.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解析根据题意,腰间左右两侧的橡皮绳的弹力等于重力.小明左侧橡皮绳断裂,则小明此时所受合力方向沿原断裂橡皮绳的方向斜向下,大小等于mg,所以小明的加速度a=g,沿原断裂橡皮绳的方向斜向下,选项B正确.6.(2017·运河中学调研)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被水平绳AO和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轻弹簧系着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现用火将绳AO烧断,在绳AO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弹簧的拉力F=mgcos θB.弹簧的拉力F=mg sin θC.小球的加速度为零D.小球的加速度a=g sin θ答案 A解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求得弹簧的弹力F=mgcos θ,烧断绳子的瞬间,弹簧的形变来不及改变,弹力不变,故A正确,B错误.烧断前,绳子的拉力F T=mg tan θ.烧断后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弹力与重力的合力与烧断前的绳子拉力等值反向,所以烧断后的瞬间,小球受的合力为mg tan 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a=g tan θ,故C、D错误.7.(2017·响水中学模拟)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4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4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D.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答案 C8.如图5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 点并系住物体m ,现将弹簧压缩到A 点,然后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 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图5A .物体从A 到O 先加速后减速B .物体从A 到O 加速运动,从O 到B 减速运动C .物体运动到O 点时所受合力为0D .物体从A 到O 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 答案 A解析 物体从A 到O 的过程中,弹力一直减小直至为0,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F fm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先向右减小再向左增大,物体先加速到速度最大再减速,故A 正确,B 、D 错误.物体运动到O 点时,受到地面摩擦阻力的作用,所受合力不为0,C 错误.9.如图6所示,一小车上有一个固定的水平横杆,左边有一轻杆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与横杆固定,下端连接一质量为m 的小球P .横杆右边用一根细线吊一相同的小球Q .当小车沿水平面做加速运动时,细线保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已知θ<α,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 .小车一定向右做匀加速运动B .轻杆对小球P 的弹力沿轻杆方向C .小球P 受到的合力大小为mg tan θD .小球Q 受到的合力大小为mg tan α 答案 D解析 选择小球Q 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tan α=ma ,得到a =g tan α,故加速度向右,小车可能向右加速,也可能向左减速,故A 错误.对小球P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tan β=ma ′,因为a =a ′,得到β=α>θ.则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细线平行,故B 错误.对小球P 、Q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a =mg tan α,故C 错误,D 正确.10.(2018·如东县质量检测)如图7所示,工人用绳索拉铸件,铸件的质量是20 kg ,铸件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5.工人用80 N 的力拉动铸件,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前进,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37°并保持不变,经4 s 后松手.(g =10 m/s 2,cos 37°=0.8,sin 37°=0.6)求:图7(1)松手前铸件的加速度大小; (2)松手后铸件还能前进的距离. 答案 (1)1.3 m/s 2 (2)5.408 m解析 (1)松手前,对铸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F N =mg -F sin α, F f =μF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 =F cos α-F f m=F cos 37°-μ(mg -F sin 37°)m=1.3 m/s 2.(2)松手时铸件的速度v =at =5.2 m/s松手后铸件的加速度大小a ′=μmgm =μg =2.5 m/s 2则松手后铸件还能前进的距离x =v 22a ′=5.408 m.11.(2017·响水中学模拟)民航客机一般都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紧急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狭长的气囊会自动充气,生成一条连接出口与地面的斜面,人员可沿斜面滑行到地面上,并以不变速率进入水平面,在水平面上再滑行一段距离而停止,如图8所示,若机舱口下沿距地面3.2 m ,气囊构成的斜面长度为6.4 m ,一个质量60 kg 的人沿着气囊滑下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是240 N .若人与水平面动摩擦因数与斜面相同.g =10 m/s 2,求人:图8(1)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2)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3)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可用根式表示).答案 (1)4153 (2)855 s (3)453 m 解析 (1)设气囊倾角为α,由几何关系可知: sin α=h L =3.26.4=12,即α=30°.人在气囊上下滑过程中,摩擦阻力F f =μmg cos α 解得:μ=4153.(2)人在气囊上下滑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α-F f =ma 1 代入数据可得:a 1=1 m/s 2 则t 1=2L a 1=2×6.41 s =12.8 s =855s (3)人在水平面上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 =ma 2,故a 2=μg =833m/s 2.设人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v ,则v =a 1t 1=855 m/s在水平面上由运动学公式得:x =v 22a 2=45 3 m.。
2019版高考物理创新一轮复习江苏专用版文档: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基础课3 活页作业 含答案 精品
活页作业(时间:4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A.游泳高手可以静躺在水面上,那时的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跳水运动员在入水前处于失重状态,入水后短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C.飞船利用火箭发射后,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返回地面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D.给物块一个初速度沿斜面上滑,上滑的过程中物块处于超重状态,到最高点后下滑,下滑的过程中物块处于失重状态解析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飞船返回地面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选项C错误;物块上滑的过程有向下的加速度,物块处于失重状态,选项D错误。
答案 B2.如图1甲所示,小物块从足够长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
下滑位移x 时的速度为v,其x-v2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斜面倾角θ为()图1A.30°B.45°C.60°D.75°解析小物块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v2=2ax,则x=12av2,由x-v2图象可知小物块的加速度a=5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ma,故小物块的加速度a=g sin θ,所以θ=30°,选项A正确,B、C、D错误。
答案 A3.(2017·江苏徐州市考前模拟)如图2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两个光滑的物块A、B叠放在C上。
将A、B同时由静止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A 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为g sin θB.B 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为g sin θC.A 在运动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D.A 对B 的压力大于B 对A 的支持力解析 对A 受力分析,A 受到重力和B 对A 的支持力,两个力的合力竖直向下,故选项A 错误,C 正确;对B 受力分析,B 受到重力、A 对B 的压力、C 对B 的支持力,受力分析如图,运用正交分解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 B g+N AB )sin θ=m B a B ,解得a B =g sin θ+N AB sin θm B >g sin θ,故选项B 错误;A 对B 的压力和B 对A 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选项D 错误。
2019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江苏专版文档:第三章 牛顿
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3.适用范围(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相对于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等)、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二、力学单位制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基本物理量共七个(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发光强度、物质的量),其中力学有三个,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3.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自测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受到一个水平力作用的瞬间()A.物体立刻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等于零B.物体立刻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为零C.物体立刻获得加速度,同时也获得速度D.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都要经过少许时间才能获得答案 A解析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水平作用力的瞬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大小与合力大小成正比.加速度与合力是瞬时关系,可知物体立刻产生加速度,而物体由于惯性,此瞬间还保持原来的状态,速度为零,故A正确.自测2下面哪一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A.米、牛顿、千克B.千克、厘米、秒C.米、千克、安培D.米/秒2、千克、牛顿答案 C三、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由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的基本思路:先求出几个力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求出加速度,再由运动学的有关公式求出速度或位移.2.由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受力情况的基本思路:已知加速度或根据运动规律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从而确定未知力.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关键,加速度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纽带,分析流程如下: 受力情况(F 合)F 合=ma加速度a运动学公式运动情况(v 、x 、t )自测3 (多选)(2017·徐州市质检)如图1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 m/s 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F =2 N 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取g =10 m/s 2)( )图1A .物体经10 s 速度减为零B .物体经2 s 速度减为零C .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保持静止D .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向右运动 答案 BC解析 物体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μG =3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F f m =2+31 m/s 2=5 m/s 2,方向向右,物体减速到零所需的时间t =v 0a =105 s =2 s ,B 正确,A 错误;减速到零后,恒力F <F f ,物体将保持静止,不再运动,C 正确,D 错误.命题点一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质量的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B .一定质量的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速度越大C .某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逐渐减小但方向不变时,该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一定受恒力作用 答案 A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决定了该物体的加速度,而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无关,A 正确,B 错误;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说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当合外力减小但方向不变时,加速度减小但方向不变,所以物体仍然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大,C 错误;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加速度大小不变,若方向发生变化,则受到的不是恒力,D 错误.例2 (2017·苏州大学附中调研)2015年9月30日,乒乓球亚锦赛中中国男团以比分3∶0击败日本男团,实现了亚锦赛男团项目的九连冠.如图2,假设运动员在训练中手持乒乓球拍托球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跑动,球拍与球保持相对静止且球拍平面和水平面之间夹角为θ.设球拍和球质量分别为M 、m ,不计球拍和球之间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2A .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B .球拍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 cos θC .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大小为(M +m )g cos θD .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 C解析 球和运动员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对球分析所受的合力为mg tan 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g tan θ,故A 错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球拍对球的作用力F N =mg cos θ,故B 错误.对球拍和球整体分析,整体的合力为(M +m )a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为(M +m )g cos θ,故C 正确.运动员在水平方向加速运动,运动员受到地面对其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与竖直方向的支持力,合力不在竖直方向,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也不在竖直方向上,故D 错误.拓展点瞬时性问题1.两种模型加速度与合外力具有瞬时对应关系,二者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具体可简化为以下两种模型:2.求解瞬时加速度的一般思路分析瞬时变化前后物体的受力情况⇒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求瞬时加速度例3物块A1、A2、B1和B2的质量均为m,A1、A2用刚性轻杆连接,B1、B2用轻质弹簧连接.两个装置都放在水平的支托物上,处于平衡状态,如图3所示,现突然迅速撤去支托物,让物块下落,在撤去支托物的瞬间,A1、A2受到的合力分别为F1和F2,B1、B2受到的合力分别为F3和F4,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图3A.F1=0,F2=2mg,F3=0,F4=2mgB.F1=mg,F2=mg,F3=0,F4=2mgC.F1=0,F2=2mg,F3=mg,F4=mgD.F1=mg,F2=mg,F3=mg,F4=mg答案 B解析由于A1和A2用刚性轻杆相连,撤去支托物时,杆的弹力立即消失,A1和A2只受重力的作用,所以F1=mg,F2=mg.对B1和B2,没有撤去支托物时处于平衡状态,弹簧的弹力大小F等于B1的重力,即F=mg.撤去支托物瞬间,弹簧的形变尚未发生变化,弹力大小仍为F,所以B1受到的合力F3=0,B2受到向下的弹力F′和重力mg,因F′与F大小相等,则F4=F′+mg=2mg.因此选项B正确.变式1(多选)(2017·苏锡常镇四市调研)某同学做了一个力学实验,如图4所示,将一金属球通过一轻质弹簧悬挂于O点,并用一水平方向的细绳拉住,然后将水平细绳剪断,经观察发现,水平细绳剪断后金属球在第一次向左摆动以及回摆过程的一段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根据运动轨迹以及相关的物理知识,该同学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图4A.水平细绳剪断瞬间金属球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水平向左B.金属球运动到悬点O正下方时所受合力方向竖直向上C.金属球速度最大的位置应该在悬点O正下方的左侧D.金属球运动到最左端时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为零答案AC解析细绳未剪断前,小球受向下的重力、弹簧的拉力和细绳的水平拉力作用,则剪断细绳后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则弹力和重力的合力应该水平向左,故此时金属球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水平向左,选项A正确;金属球运动到悬点O正下方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故此后一段时间内要加速,故选项C正确,选项B错误;金属球运动到最左端时,由轨迹的切线可知,速度方向向上,不为零,因小球做曲线运动,故其加速度不为零,选项D错误.命题点二动力学两类问题1.解题关键(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2)两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速度是各物理过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2.常用方法(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例4(2017·仪征中学高三初考)如图5所示,质量为1 kg的小球穿在固定的直杆上,杆与水平方向成37°角,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小球在竖直向上的大小为20 N的拉力F作用下,从离杆的下端0.24 m处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经过1 s撤去拉力,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图5(1)撤去拉力前,小球沿杆上滑的加速度大小; (2)小球沿杆上滑的最大距离;(3)小球从静止起滑到杆的下端所需的时间. 答案 (1)2 m/s 2 (2)1.2 m (3)2.4 s 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mg )sin 37°-μ(F -mg )cos 37°=ma 1撤去拉力前,小球上滑的加速度大小:a 1=2 m/s 2. (2)撤去拉力前,根据运动学规律: v 1=a 1t 1=2×1 m/s =2 m/s , x 1=12a 1t 12=12×2×12 m =1 m ,撤去拉力后,小球继续向上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 sin 37°+μmg cos 37°=ma 2解得a 2=10 m/s 2,x 2=v 122a 2=222×10m =0.2 m联立以上各式解得小球沿杆上滑的最大距离: x =x 1+x 2=1 m +0.2 m =1.2 m(3)撤去外力后,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所需时间 t 2=v 1a 2=0.2 s小球从最高点下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 sin 37°-μmg cos 37°=ma 3 根据运动学规律:x 0+x 1+x 2=12a 3t 32联立解得:a 3=2 m/s 2,t 3=1.2 s小球从静止起滑到杆的下端所需的时间: t =t 1+t 2+t 3=2.4 s.变式2 (2017·泰州二中模拟)如图6甲所示,一物块在t =0时刻,以初速度v 0=4 m/s 从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底端向上滑行,物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t =0.5 s 时刻物块到达最高点,t =1.5 s 时刻物块又返回底端.求:(g 取10 m/s 2)图6(1)物块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 1、a 2;(2)斜面的倾角θ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 (1)8 m/s 2 2 m/s 2 (2)30° 35解析 (1)由题图乙可得: a 1=v 0t 1=40.5m/s 2=8 m/s 2.设物块返回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 , 则有:12v 0t 1=12v (t 2-t 1)代入数据可得:v =2 m/s所以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v t 2-t 1=2 m/s 2(2)物块上滑时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1① 物块下滑时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② 代入a 1和a 2,联立①②可解得: θ=30°,μ=35. 拓展点 “等时圆”模型 1.两种模型(如图7)图72.等时性的证明设某一条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圆的直径为d (如图8).根据物体沿光滑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g sin α,位移为s =d sin α,所以运动时间为t 0=2s a= 2d sin αg sin α= 2dg,即沿各条弦运动具有等时性,运动时间与弦的倾角、长短无关.图8例5 如图9所示,AB 和CD 为两条光滑斜槽,它们各自的两个端点均分别位于半径R 和r 的两个相切的圆上,且斜槽都通过切点P .设有一重物先后沿两个斜槽,从静止出发,由A 滑到B 和由C 滑到D ,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则t 1与t 2之比为( ) A .2∶1 B .1∶1 C.3∶1D .1∶ 3图9答案 B1.(2017·扬州中学4月模拟)一个质量为m 的运动物体共受到三个共点力F 1、F 2、F 3的作用,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构成如图10所示的三角形,则这个物体的加速度是( )图10A .0 B.F 3m C.2F 2m D.2F 3m答案 C解析 根据三角形定则,F 1与F 3的合力等于从F 1的起点到F 3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即与F 2相同,故物体所受的合力为:F 合=2F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合m =2F 2m ,故C 正确,A 、B 、D 错误.2.(2017·苏州市期末)如图11所示,顶端固定着小球的直杆固定在小车上,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沿图中的( )图11A .OA 方向B .OB 方向C .OC 方向D .OD 方向 答案 D解析 小球和小车的加速度相同,所以小球在重力和杆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也向右加速运动,加速度水平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可知,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水平向右,即合力沿图中的OD 方向,故A 、B 、C 错误,D 正确.3.如图12所示,物块1、2间用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物块1、3质量为m,2、4质量为m 0,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3、4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a 3、a 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有( )图12A .a 1=a 2=a 3=a 4=0B .a 1=a 2=a 3=a 4=gC .a 1=a 2=g ,a 3=0,a 4=m +m 0m 0g D .a 1=g ,a 2=m +m 0m 0g ,a 3=0,a 4=m +m 0m 0g答案 C解析 在抽出木板的瞬间,物块1、2与轻杆接触处的形变立即消失,受到的合力均等于各自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 1=a 2=g ;物块3、4间的轻弹簧的形变还来不及改变,此时弹簧对物块3向上的弹力大小和对物块4向下的弹力大小仍为mg ,因此物块3满足F -mg =0,即a 3=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4满足a 4=F +m 0g m 0=m 0+mm 0g ,所以C 对.4.(2017·运河中学调研)如图13甲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37°的固定且足够长的斜面上,沿斜面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物体运动的部分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sin 37°=0.6,sin 53°=0.8)试求:图13(1)0~1 s 和1~2 s 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运动前两秒的位移大小;(3)设两秒后,F 的大小变为10 N ,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 (1)2 m/s 2 方向:沿斜面向上 1 m/s 2 方向:沿斜面向下 (2)2.5 m (3)0.5 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 a 1=Δv 1Δt 1=21 m/s 2=2 m/s 2,a 2=Δv 2Δt 2=1-22-1 m/s 2=-1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2)由题图乙可知,前两秒内物体的位移: x =12×1×2 m +12×(1+2)×1 m =2.5 m ; (3)由题图乙可知,2 s 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平衡条件得:mg sin 37°+μmg cos 37°=F , 解得:μ=0.5.。
2019版高考物理创新一轮复习江苏专用版文档:第三章
章末检测(三)(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2017·江苏盐城高三期中)在饮料瓶的下方戳一个小孔,瓶中灌满水,手持饮料瓶,瓶口在上,小孔中有水喷出,放手让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A.由于超重,水将从瓶口喷出B.由于完全失重,水不会从小孔中喷出C.由于大气压力,小孔中水喷出量减小D.由于重力的作用,水仍将从小孔中喷出答案 B2.如图1,顶端固定着小球的直杆固定在小车上,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沿图中的()图1A.OA方向B.OB方向C.OC方向D.OD方向解析据题意可知,小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球固定在杆上,而杆固定在小车上,则三者属于同一整体,根据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关系分析可知,球和小车的加速度相同,所以球的加速度也应该向右,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3.《跳悬崖》是安卓平台上的一款益智休闲类小游戏,其过程中一个片段如图2甲所示。
在游戏中,玩家控制的长毛怪要不断通过跳床帮助企鹅在悬崖上打下落脚点,企鹅则会按照打下的落脚点进行攀爬。
假设长毛怪从一定高处开始仅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接触跳床后弹回的整个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长毛怪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2A.长毛怪在0~t1段做自由落体运动B.长毛怪在t1~t2段处于失重状态C.长毛怪在t2~t4段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D.长毛怪在t5~t6段的加速度与0~t1段的相同解析由题意知速度方向向下时为正方向,长毛怪在0~t1段做自由落体运动,选项A正确;在t1~t2段速度继续增大,加速度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选项B正确;在t2~t4段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选项C错误;t5~t6段和0~t1段都是直线,所以斜率相同,加速度相同,选项D正确。
答案 C4.(2017·江苏省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体从地面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受到与速度v成正比的空气阻力,则在从抛出到返回的全过程中,该物体加速度a和速度v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取向上为正方向)()解析上升过程中,取向上为正方向,-mg-k v=ma,a=-kmv-g,在最高点时a=-g,v=0,下降过程中,取向上为正方向,-mg+k|v|=ma,-mg-k v=ma,a=-km v-g,所以全过程都满足a=-kmv-g,选项B正确。
2019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江苏专版文档:第三章 牛顿
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一、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或向上的加速度分量).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或向下的加速度分量).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等于0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自测1关于超重和失重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了,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小了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D.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不发生变化答案 D二、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1.动力学中常见的图象v-t图象、x-t图象、F-t图象、F-a图象等.2.解决图象问题的关键(1)看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并注意坐标原来是否从0开始.(2)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够抓住图象的一些关键点,如斜率、截距、面积、交点、拐点等,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受力情况,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自测2静止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下图中的()图1答案 A解析由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知,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加速运动,且第二次加速度大于第一次加速度,最后所受合力为0,做匀速运动,故选A.三、连接体问题1.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连接体.连接体的加速度通常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的情况,如一个静止、一个运动.连接体问题的类型有:物物连接体、轻杆连接体、弹簧连接体、轻绳连接体.2.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要么先整体后隔离,要么先隔离后整体.不管用什么方法解题,所使用的规律都是牛顿运动定律.自测3光滑水平面上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m,由轻绳相连,水平恒力F作用在M上,如图2所示.求轻绳上的拉力大小.图2答案见解析解析对M、m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m)aa=FM+m.对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绳子拉力F T=ma即F T=mM+mF.四、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1)题目中“刚好”“恰好”“正好”等关键词句,明显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2)题目中“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句,表明题述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一般对应着临界状态.(3)题目中“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词句,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2.常见临界问题的条件(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 N =0.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 T =0. (4)最终速度(收尾速度)的临界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命题点一 超重、失重问题例1 (2017·南京市、盐城市一模)如图3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甲,放在容器底部,随同容器一起从某一高处由静止释放,下落过程中不计一切阻力.则物块甲( )图3A.加速度大于gB.加速度小于gC.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0D.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mg答案 C解析物块和容器一起由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等于g,故A、B错误.物块甲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故C正确,D错误.变式1(多选)(2015·江苏单科·6)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4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电梯的压力()图4A.t=2 s时最大B.t=2 s时最小C.t=8.5 s时最大D.t=8.5 s时最小答案AD解析由题图知,上升过程中,在0~4 s内,加速度方向向上,F N-mg=ma,所以向上的加速度越大,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就越大,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大,故A正确,B错误;在7~10 s内加速度方向向下,由mg-F N=ma知,向下的加速度越大,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小,故C错误,D正确.命题点二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象与具体的题意、情境结合起来,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象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象与公式”“图象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例2(多选)(2017·苏州大学附中调研)如图5甲所示,小物块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滑下,位移x与速度的平方v2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小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恒为2.5 m/s2B .斜面倾角为30°C .小物块2 s 末的速度是5 m/sD .小物块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7.5 m/s 答案 AC解析 由题图乙得:x =15v 2,对照公式2ax =v 2-v 20,得初速度为v 0=0,加速度为a =2.5 m/s 2,故A 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mg sin θm =g sin θ,得sin θ=a g =2.510=14,故斜面倾角一定小于30°,故B 错误;小物块2 s 末的速度为:v 2=at 2=2.5×2 m/s =5 m/s ,故C 正确.小物块1 s 末的速度为:v 1=at 1=2.5×1 m/s =2.5 m/s ,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v 1+v 22=2.5+52m/s =3.75 m/s ,故D 错误. 变式2 (2017·南京市、盐城市一模)如图6所示,E 为斜面的中点,斜面上半段光滑,下半段粗糙,一个小物体由顶端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底端时速度为零.小物体下滑过程中位移x 、速度v 、合力F 、加速度a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以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图6答案 B解析 物体在光滑的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线的开口向上,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物体在前半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半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于到达底端的速度为零,则前半段和后半段的平均速度相等,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运动时间相等,故B 正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即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则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 、D 错误.命题点三 连接体问题例3 (多选)(2017·运河中学调研)如图7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水平外力F 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为M ,木块质量为m ,加速度大小为a ,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图7A .μmg B.mF m +M C .μ(M +m )g D .ma答案 BD解析 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整体所受的合力为F ,整体具有的加速度a =FM +m.隔离对m 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 =mFm +M ,故B 、D 正确,A 、C 错误.命题点四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基本思路(1)认真审题,详尽分析问题中变化的过程(包括分析整体过程中有几个阶段); (2)寻找过程中变化的物理量; (3)探索物理量的变化规律;(4)确定临界状态,分析临界条件,找出临界关系. 2.思维方法例4 (2017·南通市第三次调研)如图8甲所示,长木板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物块A .木板B 受到水平拉力F 作用时,其加速度a 与拉力F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物块A 的质量为( )图8A .4 kgB .3 kgC .2 kgD .1 kg 答案 B解析 设A 、B 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 当F =4 N 时,加速度为:a =1 m/s 2, 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m )a 代入数据解得:M +m =4 kg 当F >4 N 时,A 、B 发生相对滑动, 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 =F -μmg M =1M F -μmg M知a -F 图线的斜率k =1M=1,解得:M =1 kg ,所以A的质量为:m=3 kg.故B正确,A、C、D错误.变式3如图9所示,质量为1 kg的木块A与质量为2 kg的木块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 N,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用水平力F作用于B,则A、B 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g取10 m/s2)()图9A.F≤12 N B.F≤10 NC.F≤9 N D.F≤6 N答案 A解析当A、B间有最大静摩擦力(2 N)时,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为2 m/s2,对A、B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 A+m B)g=(m A+m B)a,解得F=12 N,故A、B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F≤12 N,A正确,B、C、D错误.1.(2017·南阳中学月考)2015年7月的喀山游泳世锦赛中,我省名将陈若琳勇夺女子十米跳台桂冠.她从跳台斜向上跳起,一段时间后跳入水中,如图10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0A.她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B.她在空中下落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C.她即将入水时的速度为整个跳水过程中的最大速度D.入水过程中,水对她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她对水的作用力大小答案 D解析起跳以后在空中的运动过程中她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所以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她具有水平初速度,所以不能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故B错误;入水过程中,开始时水对她的作用力大小(浮力和阻力)小于她的重力,所以先向下做一段加速运动,即入水后的速度先增大,故C错误;入水过程中,水对她的作用力和她对水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D正确.2.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1所示,据此判断四个选项图(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中正确的是()图11答案 B3.(多选)如图12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现有一带固定支架的滑块m正沿斜面加速下滑.支架上用细线悬挂的小球达到稳定(与滑块相对静止)后,悬线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θ,斜面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2A.斜面光滑B.斜面粗糙C.达到稳定状态后,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D.达到稳定状态后,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答案AC解析隔离小球,可知小球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 sin θ,对支架系统进行分析,只有斜面光滑,支架系统的加速度才是g sin θ,所以A正确,B错误.将支架系统和斜面看成一个整体,因为整体具有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故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左,C正确,D错误.4.(2018·高邮中学月考)如图13所示,一截面为椭圆形的容器内壁光滑,其质量为M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内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当容器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小球处于图示位置,重力加速度为g ,此时小球对椭圆面的压力大小为( )图13A .m g 2-⎝⎛⎭⎫FM +m 2B .mg 2+⎝⎛⎭⎫FM +m 2C .mg 2+⎝⎛⎭⎫F m 2D.(mg )2+F 2答案 B解析 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为a =FM +m ,再对小球研究,分析受力情况,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 N =(mg )2+(ma )2=mg 2+⎝⎛⎭⎫FM +m 2,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 选项正确.。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江苏专版:阶段综合评估(3) 牛顿运动定律
阶段综合评估(三) 牛顿运动定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B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总相同 C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无关D .力的国际制单位“牛顿”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解析:选D 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选项A 错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相同,选项B 错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选项C 错误;单位“牛顿”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选项D 正确。
2.(2018·盐城高三模拟)如图所示,物体只受到同一平面内三个力的作用,图中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其中力F 1与OO′成θ=30°的角。
选项图中能正确描述该物体获得加速度方向的是( )解析:选B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力F 1、F 2、F 3合成,可得合力的大小及方向,B 项正确,A 、C 、D 项错误。
3.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 1、m 2的物块A 和B ,通过一轻弹簧连接在一起并放置于水平传送带上,水平轻绳一端连接A ,另一端固定在墙上,A 、B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系统达到稳定后,突然剪断轻绳的瞬间,设A 、B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和a B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a A =μ⎝ ⎛⎭⎪⎫1+m 2m 1g ,a B =μgB .a A =μg ,a B =0C .a A =μ⎝⎛⎭⎪⎫1+m 2m1g ,a B =0D .a A =μg ,a B =μg解析:选C 系统稳定时,A 和B 均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B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 2g ,等于弹簧向左的弹力F ,B 受到的合外力为0,A 受到弹簧向右的弹力大小也为F 。
剪断轻绳瞬间,弹簧弹力和B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都不变,则B 的加速度为a B =0;A 的加速度为a A =F +μm 1gm 1=μ⎝ ⎛⎭⎪⎫1+m 2m 1g ,选项C 对。
江苏专版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
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节牛顿第必定律__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必定律是实验定律。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最后停下来是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外力保持其运动的结果。
(×)(3)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4)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5)作使劲与反作使劲能够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6)作使劲与反作使劲的作用成效不可以抵消。
(√)(1)伽利略利用“理想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的看法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的错误看法。
(2)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2 打破点(一) 牛顿第必定律的理解1对牛顿第必定律的理解(1)提出惯性的看法牛顿第必定律指出全部物体都拥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2)揭露力的实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而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遇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
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简单改变。
3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对比牛顿第必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题点全练]1(2021·三明检测)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手段。
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单需要相应的知识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应自然规律伽利略假想了一个理想实验以下列图。
①两个对接的斜面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②假如没有摩擦小球将上涨到本来开释的高度③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旧会抵达本来的高度④连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会沿水平面做连续的匀速运动。
经过对这个实验的剖析我们能够获取的最直接结论是( )A自然界的全部物体都拥有惯性B圆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运动状态的保持其实不需要外力C假如小球遇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遇到的力一准时质量越大它的加快度越小分析选B 理想斜面实验只好说明钢球拥有惯性推行到全部物体的是牛顿A错误伽利略经过“理想斜面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运动状态的保持其实不需要外力B正确假如小球遇到力的作用3 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这是牛顿得出的C错误小球遇到的力一准时质量越大它的加快度越小这是牛顿第二定律内容D错误。
「精品」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牛顿运动定律学案
第三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第6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大的物体惯性大, 小的物体惯性小. 二、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 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 .2.公式: .3.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 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2)只适用于 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三、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表达式:F 甲对乙=-F 乙对甲,负号表示 . 四、国际单位制力学中的基本量是质量、 、长度,对应的基本单位分别是 、 、 . 【思维辨析】(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 )(2)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 ( ) (3)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 ( )(4)力的单位是牛顿,1 N =1 kg · m/s 2.( )(5)外力(不为零)作用于静止物体的瞬间,物体立刻获得加速度. ( ) (6)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 ( )(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相互抵消.()(8)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随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如伽利略斜面实验)基础上采用科学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物体不受外力是牛顿第一定律的理想条件,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2)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及所处的位置无关,物体的惯性只与其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大;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 (多选)如图6-1所示,高为h的车厢在平直轨道上匀减速向右行驶,加速度大小为a,车厢顶部A点有油滴滴落在车厢地板上,车厢地板O点位于A点的正下方,重力加速度为g,则油滴()图6-1A.落在O点的左侧B.落在O点的右侧C.落点与O点距离为aD.落点与O点距离为式题 [2017·浙江台州模拟]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6-2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图6-2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要点总结(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包含两方面:其一,定义了“惯性”和“力”;其二,指出了“惯性”和“力”对运动的影响.(2)惯性不是力,惯性和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越大,物体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但要判断物体下一时刻的运动状态,必须掌握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考点二牛顿第二定律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2 [2017·浙江海盐高级中学模拟]用一水平力F拉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F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6-3所示,g取10 m/s2,水平面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则由此不能计算出()图6-3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C.外力F为12 N时物体的速度D.物体的质量式题1 如图6-4所示,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物体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若不计阻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图6-4A.若拉力改为2F,物体加速度为2aB.若质量改为,物体加速度为2aC.若质量改为2m,物体加速度为D.若质量改为,拉力改为,物体加速度不变式题2 如图6-5所示,物体P以一定的初速度v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与一个右端固定的轻质弹簧相撞,并被弹簧反向弹回,若弹簧在被压缩过程中始终遵循胡克定律,那么在P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图6-5A.P的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化,方向也不断变化B.P的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化,但方向只改变一次C.P的加速度大小不断改变,当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D.有一段过程,P的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也逐渐增大式题3 [2017·山东大学附中检测]如图6-6所示,A、B两小球分别连在轻线两端,B球另一端与弹簧相连,弹簧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顶端.A、B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 A、m B,重力加速度为g,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图6-6A.都等于B.和0C .D .式题4 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如图6-7所示的智能化电动扶梯,扶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行得很慢;当有人站上扶梯时,先以加速度a匀加速运转,再以速度v匀速运转.一质量为m的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图6-7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扶梯对顾客的支持力始终等于mgC.加速阶段扶梯对顾客的摩擦力大小为ma cos θ,方向水平向右D.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沿扶梯向上,再竖直向下■要点总结(1)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将独立地产生各自的加速度,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2)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主要考查轻绳和轻弹簧中力的突变对比;(3)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相互独立的,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物体不受外力的理想情况下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在于力是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考点三牛顿第三定律对相互作用力的理解(与平衡力对比)3 沼泽地的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泥炭,泥炭是沼泽地积累的植物残体,它的纤维状和海绵状的物理结构导致人在其上面行走时容易下陷(设在下陷过程中,泥炭对人的阻力不计).如果整个下陷的过程是先加速再减速最后匀速运动,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加速向下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B.在减速向下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对沼泽地的压力是先大于后等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小总是等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大小式题 [2017·浙江新昌中学模拟]如图6-8所示,用水平外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使其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8A.木块所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B.木块所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木块对墙的压力与水平力F是平衡力D.水平力F与墙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要点总结区分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是牛顿第三定律问题的重点,平衡力是同一物体受到的一对力,其作用效果可以抵消,相互作用力是两个不同物体受到的一对力,二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其作用效果不能抵消;牛顿第三定律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转换研究对象,当根据已知条件无法直接求得物体受到的某作用力时,可以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先求得该力的反作用力.第7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1)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由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的基本思路:先求出几个力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求出,再由运动学的有关公式求出速度或位移.2.由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受力情况的基本思路:已知加速度或根据运动规律求出,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从而确定未知力.说明:牛顿第二定律是联系运动问题与受力问题的桥梁,加速度是解题的关键.二、超重和失重1.超重与失重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2.完全失重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的情况称为完全失重现象.【思维辨析】(1)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可根据运动速度、位移、时间等信息求解,所以加速度由运动情况决定.()(2)质量为m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大于mg(g为重力加速度).()(3)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其重力消失.()(4)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由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与速度方向无关.()考点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解决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思路2.解决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应把握的关键(1)两种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2)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考向一已知受力求运动问题1 [2017·晋中质检]一个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0开始,物体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力F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7-1所示.g取10 m/s2.求:(1)在2~4 s时间内,物体运动的时间;(2)6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图7-1式题1 [2017·湖南株洲质检]如图7-2所示,某次滑雪训练,运动员站在水平雪道上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的作用获得水平推力F=84 N而从静止向前滑行,其作用时间为t1=1.0 s,撤除水平推力F后经过t2=2.0 s,他第二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的作用获得同样的水平推力,作用距离与第一次相同.已知该运动员连同装备的总质量为m=60 kg,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恒为f=12 N,求:(1)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作用获得的速度大小及这段时间内的位移;(2)第二次撤除水平推力后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滑行的最大距离.图7-2式题2 [2017·合肥质检]如图7-3所示,有一半圆,其直径水平且与另一圆的底部相切于O点,O点恰好是下半圆的圆心,它们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现有三条光滑轨道AOB、COD、EOF,它们的两端分别位于上、下两圆的圆周上,轨道与竖直直径的夹角关系为α>β>θ,现让一小物块先后从三条轨道顶端由静止下滑至底端,则小物块在每一条倾斜轨道上滑动所经历的时间关系为()图7-3A.t AB=t CD=t EFB.t AB>t CD>t EFC.t AB<t CD<t EFD.t AB=t CD<t EF考向二已知运动求受力问题2 [2017·山东德州模拟]一质量为m=2 kg的滑块能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以a=2.5 m/s2匀加速下滑.如图7-4所示,若将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于滑块,使之由静止开始在t=2 s内能沿斜面运动位移x=4 m.g取10 m/s2,求:(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恒力F的大小.图7-4式题 [2017·广东潮州朝安区模拟]如图7-5所示,粗糙的地面上放着一个质量M=1.5 kg 的斜面体,斜面光滑,底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倾角θ=37°,在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上用轻质弹簧连接一质量m=0.5 kg的小球,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 N/m,现给斜面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整体向右以加速度a=1 m/s2做匀加速运动.已知sin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1)F的大小;(2)弹簧的形变量及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图7-5■要点总结1.解决动力学基本问题时对力的处理方法(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2.解答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基本程序(1)明确题目中给出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特点.(2)根据问题的要求和计算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画出示意图.(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考点二超重与失重问题3 (多选)某同学用台秤研究电梯中的超重、失重现象.地面上其体重为500 N,再将台秤移至电梯内测其体重.电梯从t=0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到t=11 s时停止,得到台秤的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7-6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图7-6A.电梯为下降过程B.在10~11 s内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C.F3的示数为550 ND.电梯运行的总位移为19 m■题根分析本题通过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考查运动过程中的超重、失重问题.对超重、失重问题的分析应注意:(1)超重、失重现象的实质是物体的重力的效果发生了变化,重力的效果增大,则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重力的效果减小,则物体处于失重状态.重力的作用效果体现在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物体对竖直悬线的拉力等方面,在超重、失重现象中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2)物体是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而不是速度的方向.只要加速度有竖直向上的分量,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只要加速度有竖直向下的分量,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竖直向下),物体就处于完全失重状态.(3)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不能测量物体的质量、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变式网络式题1 (多选)[2017·南京、盐城模拟]如图7-7所示,蹦床运动员从空中落到床面上,运动员从接触床面到下降到最低点为第一过程,从最低点到上升到离开床面为第二过程,运动员()图7-7A.在第一过程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B.在第二过程中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在第一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D.在第二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式题2 如图7-8所示,重为4 N的物体A被平行于斜面的细线拴在斜面的上端,整个装置保持静止状态,倾角为30°的斜面被固定在测力计上,物块与斜面间无摩擦.装置稳定后,烧断细线,物块沿斜面下滑,与静止时比较,此时测力计的示数(g取10 m/s2) ()图7-8A.增加4 NB.减少3 NC.减少1 ND.不变式题3 (多选)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航员不受任何力作用B.宇航员处于平衡状态C.地球对宇航员的引力全部用来提供向心力D.正立和倒立时宇航员感觉一样考点三牛顿第二定律与图像综合问题1.常见的动力学图像v-t图像、a-t图像、F-t图像、F-a图像等.2.解题策略(1)动力学图像问题实质是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图像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的物理意义.(2)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像与公式”“图像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进行准确判断.4 [2017·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如图7-9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O处有一质量为m=2 kg的物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的作用,F1=4 N,方向向右,F2的方向向左,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此时开始计时,F2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1)当t=0.5 s时,求物体的加速度大小;(2)在t=0至t=2 s内,何时物体的加速度最大?最大值为多少?(3)在t=0至t=2 s内,何时物体的速度最大?最大值为多少?图7-9式题1 [2017·福建漳州八校联考]如图7-10甲所示,一个质量为3 kg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从零时刻起,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在0~3 s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图7-10A.F的最大值为12 NB.0~1 s和2~3 s内物体加速度的方向相反C.3 s末物体的速度最大,最大速度为8 m/sD.在0~1 s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2~3 s内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式题2 将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最终落回抛出点,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恒定,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该过程的v-t图像如图7-11所示,g取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7-11A.小球重力和阻力之比为6∶1B.小球上升与下落所用时间之比为2∶3C.小球落回到抛出点的速度大小为8 m/sD.小球下落过程,受到向上的空气阻力,处于超重状态■方法技巧解决图像综合问题的关键(1)分清图像的类别:即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像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2)明确能从图像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像与具体的题意、情境结合起来,再结合斜率、特殊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确定从图像中反馈出来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或关键点.第8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2)考点一连接体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连接体问题时,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关键.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则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需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则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则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1 [2017·无锡测试]如图8-1所示的装置叫作阿特伍德机,是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绳子两端的物体下落(上升)的加速度总是小于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同自由落体相比,下落相同的高度,所花费的时间要长,这使得实验者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地观测、研究.已知物体A、B的质量均为M,物体C的质量为m,轻绳与轻滑轮间的摩擦不计,绳子不可伸长,如果m=M,求:(1)物体B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的时间与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2)系统由静止释放后运动过程中物体C对B的拉力大小.图8-1式题1 如图8-2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37°的斜面体上,斜面体质量为M=2 kg,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地面光滑.现对斜面体施加一水平推力F,要使物块相对斜面体静止,试确定推力F的取值范围.(g 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图8-2式题2 (多选)[2017·哈尔滨三中模拟]如图8-3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着四个相同的木块,其中木块B与C之间用一轻弹簧相连,轻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现用水平拉力F拉B木块,使四个木块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加速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8-3A.一起加速过程中,C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B.一起加速过程中,D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C.一起加速过程中,A、D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相同D.当F撤去瞬间,A、D木块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方法技巧求解连接体内部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一般选受力较少的隔离体为研究对象;求解具有相同的加速度的连接体外部对物体的作用力或加速度时,一般选取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大多数连接体问题中需要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使用.考点二动力学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1)题目中“刚好”“恰好”“正好”等关键词句,明显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2)题目中“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句,表明题述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一般对应着临界状态.(3)题目中“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词句,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点,这些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2 如图8-4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端固定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弹簧下端连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A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若手持挡板A以加速度a(a<g sin θ,g为重力加速度)沿斜面匀加速下滑,求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与挡板分离所经历的时间.图8-4式题 [2017·河南三市联考]如图8-5甲所示,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可以随意改变,当θ=30°时,可视为质点的一小物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若让该小物块从木板的底端以大小恒定的初速率v0=10 m/s沿木板向上运动,如图乙所示,随着θ的改变,小物块沿木板滑行的距离x将发生变化,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求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当θ角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沿木板滑行的距离最小?并求出此最小值.图8-5■方法技巧常见问题的临界条件(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 N=0.(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T=0.(4)最终速度(收尾速度)的临界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考点三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多过程复杂问题综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解决多过程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解决“多过程”问题的关键:首先明确每个“子过程”所遵守的规律,其次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点,然后列出“过程性方程”与“状态性方程”.3 (20分)[2017·杭州联考]滑雪运动中当滑雪板压在雪地上时会把雪内的空气逼出来,在滑雪板和雪地之间形成暂时的“气垫”从而减小雪地对滑雪板的摩擦,然后当滑雪板的速度较小时,与雪地接触时间超过某一时间就会陷下去,使得它们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假设滑雪者的速度超过4 m/s时,滑雪板与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就会从0.25变为0.125.一滑雪者从倾角为θ=37°的斜坡的A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滑至坡底B处(B处为一光滑小圆弧)后又滑上一段水平雪道,最后停在水平雪道BC上的某处.如图8-6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已知AB长14.8 m,g取10 m/s2,sin 37°=0.6,cos37°=0.8,求:(1)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所经历的时间及滑雪者到达B处的速度大小;(2)假如水平雪道BC的长度只有99.2 m(C处后面为悬崖),为了保证安全,从斜坡上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时出发点离B点的距离不得超过多少?图8-6【规范步骤】(1)设滑雪者(包括滑雪板)质量为m,滑雪者在斜坡上从静止开始加速至速度v=4 m/s期间,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a1(1分)解得a1= m/s2(1分)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得t= = s(1分)设滑雪者由静止加速至4 m/s期间的位移为x1,随后滑雪者的加速度为a2,滑到B处的位移为x2,则根据运动学公式有x1= = m(1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a2(1分)解得a2= m/s2(1分)根据位移关系有x2= = m(1分)根据位移—速度关系可得=2a2x2(1分)解得v B= m/s(1分)(2)设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后一段位移为x4,加速度为a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三牛顿运动定律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4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7·苏州大学附中调研)竖直升降的电梯内的地板上竖直放置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上方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压缩了x.试判断电梯运动的可能情况是( )A.以大小为2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以大小为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C.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D.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2.(2018·高邮中学阶段检测)如图1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2 kg、m2=3 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水平的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 N、F2=20 N 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 )图1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5 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 NC.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13 m/s23.(2018·仪征中学学情检测)如图2所示,在建筑工地,民工兄弟用两手对称水平使力将两长方体水泥制品夹紧并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匀加速搬起,其中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3m,水平作用力为F,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此过程中,A、B间的摩擦力为( )图2A.μF B.2μFC.32m (g +a ) D .m (g +a )4.如图3所示,木块A 、B 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2m .现施加水平力F 拉B ,A 、B 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一起沿水平面运动.若改为水平力F ′拉A ,使A 、B 也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面运动,则F ′不得超过( )图3A .2F B.F 2 C .3F D.F35.(2017·南阳中学月考)如图4甲所示,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初速度为v 0=10 m/s 、质量为m =1 kg 的小木块沿斜面上滑,若从此时开始计时,整个过程中小木块速度的平方随路程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4A .0~5 s 内小木块做匀减速运动B .在t =1 s 时刻,摩擦力反向C .斜面倾角θ=37°D .小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6.(2018·虹桥中学第一次调研)如图5所示,倾斜的长杆(与水平面成α角)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 的环,环通过细线吊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当环在某拉力的作用下在长杆上滑动时,稳定运动的情景如图所示,其中虚线表示竖直方向,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环一定沿长杆向下加速运动B .环的加速度一定沿杆向上C .环的加速度一定大于g sin αD.环一定沿杆向上运动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7.(2018·淮安市、宿迁市学业质量检测)如图6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 fm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图6A.0~t1时间内物块A的加速度逐渐增大B.t2时刻物块A的加速度最大C.t3时刻物块A的速度最大D.t2~t4时间内物块A一直做减速运动8.如图7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s=3.5 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工件滑上传送带A端的瞬时速度v A=4 m/s,到达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 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7A.若传送带不动,v B=3 m/sB.若传送带以速度v=4 m/s逆时针匀速转动,v B=3 m/sC.若传送带以速度v=2 m/s顺时针匀速转动,v B=3 m/sD.若传送带以速度v=4 m/s顺时针匀速转动,v B=3 m/s9.(2017·泰州中学第二次调研)如图8所示,在竖直平面内,A和B是两个相同的轻弹簧,C是橡皮筋,它们三者间的夹角均为120°,已知A、B对小球的作用力均为F,此时小球平衡,C处于拉直状态,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剪断橡皮筋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为( )图8A .g -F m,方向竖直向下 B.F m -g ,方向竖直向上 C .0D.F m+g ,方向竖直向下10.(2017·涟水中学第一次检测)如图9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x 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初速率v 0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实验测得x 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根据图象可求出( )图9A .物体的初速率v 0=3 m/sB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C .取不同的倾角θ,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x 的最小值x min =1.44 mD .当θ=45°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停在斜面上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计66分)11.(10分)(2017·淮海中学第二次测试)某学习小组欲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一套如图10所示的装置,图中小车的质量用M 表示,钩码的质量用m 表示.要顺利完成实验,则:图10(1)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使小车所受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要使细线的拉力约等于钩码的总重力,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保持小车所受合外力一定的情况下,对实验得到的一系列纸带进行处理,测得小车加速度a 与其质量M 的数据如下表: 钩码质量m =30 g为了寻求a 与M 间的定量关系,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1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选取合适的横坐标及标度作出图象.图1112.(10分)(2017·苏州市期中)为了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物体质量间的关系,某小组安装了如图12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开始实验.已知小车(含车中砝码)质量用M 表示,盘以及盘中砝码质量用m 表示,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图12(1)假如已经平衡摩擦力,则在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绳子拉力F T =______________;只有当M 与m 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_______时,F T =mg 才能成立. (2)该小组同学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 不变,探究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合适选项前面的序号) A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 .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小车D .用天平测出m 以及M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直接用公式a =mgM求出(3)该小组同学后来又保持小车及车中砝码质量M 一定,探究加速度a 与所受外力F 的关系,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组同学得到的a -F 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线上端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9分)(2018·泰州中学期中)如图13甲所示,有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倾角θ=37°,一滑块以初速度v0=16 m/s从底端A点滑上斜面,滑至B点后又返回到A点.滑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求:(已知:sin 37°=0.6, cos 37°=0.8,重力加速度g=10 m/s2)图13(1)A、B之间的距离;(2)滑块再次回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3)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14.(10分)(2018·盐城市期中考试)如图14甲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长斜面上有一带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滑块的质量为m=2 kg,它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帆受到的空气阻力与滑块下滑的速度成正比,即F f=kv.若滑块从静止开始下滑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中的曲线所示,图乙中的直线是t=0时速度图线的切线,g=10 m/s2.图14(1)求滑块下滑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速度;(2)求μ和k的值.15.(12分)(2017·南通一中期中)如图15所示,传送带与平板紧靠在一起,且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内,两者长度分别为L1=2.5 m、L2=2 m.传送带始终保持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现将一滑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到传送带的左端,然后平稳地滑上平板.已知: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滑块与平板、平板与支持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μ2=0.1,滑块、平板的质量均为m=2 kg,g取10 m/s2.求:图15(1)若滑块恰好不从平板上掉下,求v的大小.(2)若v=6 m/s,求滑块离开平板时的速度大小.16.(15分)(2018·锦屏中学模拟)如图16所示,一长L=2 m、质量M=4 kg的薄木板(厚度不计)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台面上,其右端距平台边缘l=5 m,木板的正中央放有一质量为m =1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已知木板与平台、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4.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其大小为48 N,g取10 m/s2,试求:图16(1)F作用了1.2 s时,木板的右端离平台边缘的距离;(2)要使物块最终不能从平台上滑出去,则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应满足的条件.答案精析1.D [因为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 ,由此可知mg =kx .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压缩了x ,弹簧的弹力变大,物体所受合力方向向上,大小是mg ,处于超重状态.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ma ,即加速度大小a =g ,方向也是向上的,此时物体可能是做向上的匀加速运动,也可能是做向下的匀减速运动,D 正确.] 2.D3.D [由于A 、B 相对静止,故A 、B 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A 、B 错误.设民工兄弟一只手对A 、B 在竖直方向上的摩擦力为F f ,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可知在竖直方向上有2F f -(m +3m )g =(m +3m )a ,设B 对A 的摩擦力方向向下,大小为F f ′,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F f ′-mg =ma ,解得F f ′=m (g +a ),C 错误,D 正确.]4.B [水平力F 拉B 时,A 、B 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这实际上是将要滑动,但尚未滑动的一种临界状态,从而可知此时A 、B 间的摩擦力即为最大静摩擦力. 先用整体法考虑,对A 、B 整体:F =(m +2m )a .再将A 隔离可得A 、B 间最大静摩擦力为:F fm =ma ,解以上两方程得:F fm =F3.若将F ′作用在A 上,隔离B 可得B 能与A 一起运动,而A 、B 不发生相对滑动的最大加速度a ′=F fm2m,再用整体法考虑,对A 、B 整体:F ′=(m +2m )a ′,由以上方程解得:F ′=F2.]5.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 2-v 02=2ax ,由题图乙可得a =0-v 022x 1=-10m/s 2,故减速运动时间:t =0-v 0a=1 s ,故A 错误;由题图乙可知,在0~1 s 内小木块向上做匀减速运动,1 s 后小木块反向做匀加速运动,t =1 s 时摩擦力反向,故B 正确;由题图乙可知,小木块反向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a ′=v 22x 2=322×(13-5)m/s 2=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 |a |,mg sin θ-μmg cos θ=ma ′,代入数据解得:μ=0.5,θ=37°,故C 、D 正确.]6.B [稳定运动时,球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它们的运动状态相同,且运动方向均与杆平行.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可知小球所受合力平行于杆向上,说明加速度方向沿杆向上,则环的加速度方向也沿杆向上,但它们的运动方向不确定,两者可能沿杆向上加速运动,也可能沿杆向下减速运动,则B 正确,A 、D 错误;由于不知道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则不能判断出小球的加速度与g sin α的大小关系,则C 项错误.]7.BC [0~t 1时间内物块A 受到的静摩擦力逐渐增大,物块处于静止状态,选项A 错误.t 2时刻物块A 受到的拉力F 最大,物块A 的加速度最大,选项B 正确.t 3时刻物块A 受到的拉力减小到等于滑动摩擦力,加速度减小到零,物块A 的速度最大,选项C 正确.t 2~t 3时间内物块A 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t 3~t 4时间内物块A 一直做减速运动,选项D 错误.] 8.ABC [若传送带不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v B 2-v A 2)=-2as ,a =μg ,代入数据解得v B =3 m/s ,当满足选项B 、C 中的条件时,工件的运动情况跟传送带不动时的一样,同理可得,工件到达B 端的瞬时速度仍为3 m/s ,故选项A 、B 、C 正确;若传送带以速度v =4 m/s 顺时针匀速转动,则工件滑上A 端后做匀速运动,到B 端的速度仍为4 m/s ,故选项D 错误.] 9.BC [由于橡皮筋C 只能提供向下的拉力,所以轻弹簧A 和B 对小球的作用力一定是拉力.可能有两种情况:(1)橡皮筋可能被拉伸,设拉力为F T ,由平衡条件可知,2F cos 60°=mg +F T ,解得橡皮筋拉力F T =F -mg .剪断橡皮筋的瞬间,小球所受合外力大小等于橡皮筋拉力大小,即F 合=F -mg ,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解得小球的加速度a =Fm-g ,选项B 正确;(2)橡皮筋可能没有发生形变,拉力为零,则剪断橡皮筋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零,选项C 正确.]10.BC [当斜面倾角θ=90°时,物体对斜面无压力,也无摩擦力,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02-v 02=-2gx ,根据题图乙可得此时x =1.80 m ,解得初速率v 0=6 m/s ,选项A 错.当斜面倾角θ=0°时即为水平,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只受到摩擦力作用,则有μmgx =12mv 02,根据题图乙知此时x =2.40 m ,解得μ=0.75,选项B 对.物体沿斜面上滑,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a =g sin θ+μg cos θ=g (sin θ+μcos θ).v 02=2ax =2g (sin θ+μcos θ)x ,得当sin θ+μcos θ最大时,即tan θ=1μ,θ=53°时,x 取最小值x min ,解得x min =1.44 m ,C 项正确.当θ=45°时,因mg sin 45°>μmg cos 45°,则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返回,D 项错误.] 11.(1)天平、刻度尺 (2)平衡摩擦力 M ≫m (3)如图所示12.(1)MmgM +mM ≫m (2)C (3)见解析 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m ∶mg -F T =ma ,对M ∶F T =Ma ,解得:F T =MmgM +m;当M ≫m ,即当盘中砝码和盘的总重力要远小于小车(含车中砝码)的重力时,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盘中砝码和盘的总重力.(2)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绳从小车上拿去,轻轻推动小车,使小车沿木板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来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故A 错误;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和摩擦力仍能抵消,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 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放开小车,故C 正确;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如果用天平测出m 以及M ,直接用公式求出,这是在直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而我们的实验是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物体质量间的关系,故D 错误.(3)当F ≠0时,a =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还为0,说明该组同学实验操作中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个步骤或平衡摩擦力不足;随着F 的增大,即盘及盘中砝码质量的增大,不再满足盘及盘中砝码质量远小于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因此曲线上部出现弯曲现象.13.(1)16 m (2)8 2 m/s (3)(2+22) s 解析 (1)由v -t 图象知A 、B 之间的距离为;s AB =16×22m =16 m. (2)设滑块从A 滑到B 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 1,从B 返回到A 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有a 1=v 0-0t =16-02m/s 2=8 m/s 2由于mg sin θ+μmg cos θ=ma 1, 得μ=0.25.滑块由B 返回到A 的过程中,则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即a 2=4 m/s 2,设滑块返回到A 点时的速度为v ,有v 2-0=2a 2s AB即v =8 2 m/s.(3)设滑块从A 到B 用时为t 1,从B 返回到A 用时为t 2, 则有t 1=2 st 2=va 2=2 2 s则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t =t 1+t 2=(2+22) s.14.(1)3 m/s 22 m/s (2)23153 kg/s解析 (1)由题图乙可得:t =0时,滑块下滑的加速度最大为a max =Δv Δt =3 m/s 1 s=3 m/s 2; t =3 s 时,滑块下滑的速度最大为 v max =2 m/s.(2)t =0时滑块下滑的加速度最大为a max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合=mg sin θ-μmg cos θ=ma max ,t =3 s 时滑块下滑的速度达到最大,有 mg sin θ=μmg cos θ+kv max ,解得:μ=2315,k =3 kg/s(说明:k 的答案没有单位不算对).15.(1)4 m/s (2)3.5 m/s解析 (1)滑块在平板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1=μ1mg m=3 m/s 2由于μ1mg >2μ2mg故平板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2=μ1mg -μ2·2mg m=1 m/s 2设滑块从平板左端滑至右端用时为t ,共同速度为v ′,平板位移为x ,对滑块进行分析:v ′=v -a 1tL 2+x =vt -12a 1t 2对平板进行分析:v ′=a 2tx =12a 2t 2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解得t =1 s ,v =4 m/s. 当v =4 m/s 时,滑块在传送带上加速运动的位移为x 1=v 22μg=1.6 m<L 1,故符合题意.(2)滑块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a 3=μmg m=5 m/s 2若滑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则获得的速度为v 1=2a 3L 1=5 m/s<6 m/s即滑块滑上平板的速度为5 m/s.设滑块在平板上运动的时间为t ′,离开平板时的速度为v ″,平板位移为x ′ 则v ″=v 1-a 1t ′L 2+x ′=v 1t ′-12a 1t ′2 x ′=12a 2t ′2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解得t ′=12 s ,t 2′=2 s(t 2′>t ,不合题意,舍去)将t ′=12 s 代入v ″=v 1-a 1t ′得v ″=3.5 m/s.16.(1)0.64 m (2)μ2≥0.2解析 (1)假设开始时物块与木板会相对滑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木板:F -μ1(M +m )g -μ1mg =Ma 1,解得a 1=6 m/s 2对物块:μ1mg =ma 2,解得a 2=4 m/s 2,因为a 2<a 1,故假设成立 设F 作用t 时间后,物块恰好从木板左端滑离,则L 2=12a 1t 2-12a 2t 2,解得t =1 s 在此过程:木板位移x 1=12a 1t 2=3 m ,末速度v 1=a 1t =6 m/s物块位移x 2=12a 2t 2=2 m ,末速度v 2=a 2t =4 m/s在物块从木板上滑落后的t 0=0.2 s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木板:F -μ1Mg =Ma 1′, 解得a 1′=8 m/s 2木板发生的位移x 1′=v 1t 0+12a 1′t 02=1.36 m此时木板右端距平台边缘 Δx =l -x 1-x 1′=0.64 m(2)物块滑至平台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物块:μ2mg =ma 2′,解得a 2′=μ2g若物块在平台上速度减为0,则通过的位移x 2′=v 222a 2′要使物块最终不会从平台上掉下去需满足l +L2≥x 2+x 2′联立解得μ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