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合集下载

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和途径

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和途径
没有了 自己本民族 文化就 会失 去其 存在的基础 , 民族 精神 也失 去
了存在的根基。全球化是我们这个 时代的显 著标志 , 它对 民族 文 化、 民族精神产生 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 它使 民族 自尊 心 、 自信心 和 自豪感受挫。全球 化进程 中 , 造成了 民族 凝聚力 和爱 国主义精 神 的滑坡 , 民族凝聚 力是综合 国力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是维 护 民族 它 统一 , 发挥整体力量 , 推动民族 共同发 展的保证 。但 是 , 近年来 随
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 可能 自立 于世界 民族之 林。 不 中华民族精神是 中华 民族保持旺盛 生命 力 的源 泉 , 具有增 强 民族 凝聚力和创造 力的重 要作用 。中华 民族 精神 的动力 功能凝 成全 面建设 小康社 会的强大精神 支柱 , 是激励 中华 儿女全 面建设小康
2o 0 9年 7月
湖北第二师 范学 院学报
J u a fHu e nv ri f d c t n o r l b iU iest o u ai n o y E o
J12 0 u. 0 9
V0 . 6 N . 12 o 7
第2 6卷第 7期
论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 的当代价值和途径
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有不可替代的作当今世界多极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使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士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激荡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我们努力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营造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环境
3 弘扬和培育 民族 精神 , 促进 人 的全面 发展 , . 是 走人 才强 国 之路 的需要 。促进人 的全 面发展 , 是社会 主义现代化 建设事 业的 出发点和落脚 点 , 同时也是建设 中国特 色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 事业 的重要保证 。人 的全面 发展离 不开 社会 的发展 , 同样 , 社会 的发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1肖菊蓉. 高校院系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 论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0 ( J2 0 3 ]0 ) 2 崔 新, . 王争鸣. 高校院系级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00 4 【 , 0 () J2 3 张英宝。 . 张青玉. 高校院系教学秘 书的信息管理能力. 浅谈 台州学院学报【 'o54 J 2o( 】 ) 4 扬建华. . 面向 2 世纪高校院( ) 1 系 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 黑龙江高教研 究[ , 9() J 1 91 l9
() 3 信息观念单薄 , 沟通 渠道 不畅 。教学管理人员 由 于工作繁杂, 头绪 多, 常常被 日常事 务缠 身, 仅停 留在事务 型、 经验型 的管理上 , 于被动接受任 务, 习惯 缺少信息收集 与处理意识, 满足于做好上级安排 的任务 , 不去主动 收集 信息 , 不愿与教师 、 学生沟通 , 只限于接受别人反馈的有限 信息 。 甚至对于收集到的信息也不及时进行整理分析 , 也 不 向学院领导汇报, 致使反馈的意见和信息得不到有效的 解 决。 还有些学 院教学管理干部整天忙于干什么 , 连主管 教学 的院长也不清楚 。久而久之 , 使教学管理工作处于一 种 完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 , 使管理 与实际教学脱节 , 达不 到有效管理 的目的 。 () 4 管理 队伍素质低下 。由于长期 以来的偏 见, 认为 教学管理只不过是排排课表、 管管成绩 、 发发通知、 执行和 落 实学校有关的教学计划和文件而 已, 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没 什么理论可言 , 谁都能做 。因此 , 在其他 岗位安排不 了, 甚 至其他 岗位不要的人员都可安排在 教学管理岗位 , 这样 使得部分管理人员学历偏低 , 素质低下 由于这种偏见 , 导致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对 自身也要 求不高, 不去主动学习 有关的教学管理知识 , 不愿 充实 自己, 而是 以应付眼前工 作为满足 , 较少认真考虑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 。 4 加强教学管理 干部 队伍建设的措施 () 1 加强培训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他 们 的综 合素质 , 院( 教学管理工作 的主体 。他们 的管 是 系) 理知识和能力直接 关系到教学管 理质量 的提 高和管理 目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代历史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代历史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代历史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在全球化下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经济、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的冲击,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的阴谋,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如何团结国民振兴中华民族?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们有不少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失去了理想,迷失了方向,尤其让人揪心的是一些青少年,注重个人享乐、花钱如流水、痴迷手机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了他们追逐的时尚。

对此,我们历史教师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民族精神是鼓舞国家前进的号角,是激发民族活力的灵魂。

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不仅可以增强国家民族凝聚力,而且可以大大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

2004年3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与深入进行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与中国历史教育放在首位。

教育部随后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对上述精神加以全面贯彻。

我们实施的新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是提出这样的要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因此我们广大历史教师更要义不容辞,积极承担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使历史课堂教学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阵地。

在全球化下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经济、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激荡,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的冲击,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的阴谋,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如何团结国民振兴中华民族?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就需要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内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作用

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内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作用

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内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作用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内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作用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内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作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在繁衍发展的进程中积累和集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渊源。

不仅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深远意义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xx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一精辟论述,昭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极其重要的意义。

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的凝聚。

因此,民族精神,不仅是一个民族告别落后、走向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而且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个民族精神是我们的民魂,也是我们的国魂;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节、气质、气度和气势;这个民族精神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也永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

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越是面对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越是面临风口浪尖的关键时刻,越需要激发和弘扬民族精神。

今天,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伟大复兴,更需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可以开采并利用的唯一超越阶段、超越阶层、超越国家、超越社会的精神资源。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长长而不灭,世世代代而不散,驱驱赶赶而不走,战战和和而不降,靠的是民族精神。

人心散则国必弱,人心齐则国必兴,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曾无数次经历种种巨大的灾难,然而,这一切都没能让中华民族屈服,反而铸就了坚韧顽强、无坚不摧的伟大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平侯春兰周会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伟大民族精神。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族精神革命精神中华民族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一论述,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

它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具有对内动员和聚集民族力量,对外展示和树立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不仅各民族的民族精神不同,就是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民族精神也有所不同。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无论民族精神在哪个时期,对于那个民族都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民族性。

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理性思考

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理性思考
[1 ]
江泽民同志说过: “民族精神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 发 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 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勇敢勤劳、自强 不 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 合 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丰富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 各 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 文 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 精 神状态。 ”可见,民族精神在 精神文 明建设 中具有 十分重 要 的地位,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的功能
民族精神首先是一个 民族独 特的精 神气质 和精神 支撑, 是该民族在长期共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陶冶下所 形成的 共同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民 族 精神作为一 种社 会意 识,是 一个 民族 的心 理特 征、文 化 传 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具有对内动员和聚 集 民族力量,对外展示和树立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中华民 族 精神包含一个核心、四个组成部分。一个核心就是以爱国 主 义为核心,四个组成部分就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 勇 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具有支撑、凝聚、教化功能。 (一) 支撑功能 民族精神的支撑功能,首先表现在培养一个民族的自 主 精神上。民族自主精神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民族共同体成 员 对自己的民族归宿的共识,并由此产生对养育自己的祖先 乡 土的依恋,对本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热爱的朴素感情和民 族 自尊心。二是在 民族 交往 中认 识和 估量 到本 民族 的历 史 地 位,关系本民族的命运和前途,以及在维护民族整体利益 上 对个体责任的认识。三是在民族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 特 有的民族精神。 民族自主精神是一个民族独立存在和发展,或一个民 族 自己掌握自己 命运 的思 想原 则,是“ 维护 民族 独立 和存 在

九年级思想品德 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总结 鲁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 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总结 鲁教版

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总结第一节民族精神耀中华一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1、中华民族精神形成:①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②在数千年的奋斗中,中国人民以其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奏响了一曲曲民族精神的壮美旋律,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一起振聋发聩的至理名言向世人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一脉相承。

2、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更多新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起了什么作用3、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的精神有不同的表现:①国家危亡的革命战争时期表现为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②在人民生命财产受损时表现为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和平时期的日常工作学习中表现为爱岗敬业、勤奋进取、勇于创新。

④青少年:勤奋学习,练好本领、立志报国,振兴中华、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4、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等②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孔繁森精神;非典精神;航天精神等。

二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历史上:(如何理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①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中国人民改造了恶劣的生存环境,抵御了外来侵略,延续着伟大的中华文明。

②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到民族的解放和独立,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初步繁荣昌盛。

2、现在:①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

论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的培育

论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的培育
的集 中反映 。党的十六 大报告提 出: 以爱国主义 为核 “
使得西方 的现代化 .连同它所携带的西方文明和它一
整套的价值体系都想成为一种霸权 .发展中国家都 自
觉不 自觉地被牵着走 。 这就在 很大程度上 . 使很大一部 分人盲 目地追随西方 的理想与 自由 .对我们几千年 的
心的团结统一 、 爱好和平 、 勤劳勇敢 、 自强不息的伟大
么, 民族精神属于政治学的范畴 : 如果把民族精神看成
是 民族 的 自尊心 、 自信心和 自豪感 。 民族精神则属于心
理学的范 畴 : 民族精 神作 为一种意识形态 ,它对物质 具有能动 的反作 用 . 推动或阻碍生产力 的发展 , 从这个 角度去理解 , 民族精神就属于哲学 的范畴。 民族精神的 内涵 , 可以从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去理解。
的民族精神” 是对 中华 民族精神的整体性概括 。 民族精
神从不 同的角度 去理解 , 以划分为不 同的范畴。 可 一种 理解 民族精神是 民族的精神支柱 .是 民族 向心力和凝 聚力之源 ,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 民族精神属于思想政治 教育学的范畴; 把爱国主义看成是 民族精神的核心 , 那
种 巨大挑战。 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 的社会里 , 在 现代科学技术高速成长的带动下 , 经济发展的世 界化 .
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 、共 同的生活和共 同实践
的基础上 。 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 . 为大多数 民族成员所 认 同和接受 的思想品格、 价值取 向、 理想信念和道德规 范 的总和 , 是一个 民族的心理特征 、 思维方式和思想感情
二、 民族精神的内涵 。是 民族文
化 的精华 . 是积极 的、 进步的 。 达的是 民族文化 、 表 民族 意识 中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特质和精神 品格 。民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课程重点是理解民族精神生生不息,难点是培养民族精
神传承意识。
1、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2、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教学目标
能力。
3、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
展;
4、知道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
富和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
发展的过程。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
学生学习能 生发展的促进者,强调教师尊重、赞赏、帮助、引导每
力分析 一个学生,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本课教学要重点分
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配合能力。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
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
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
课例研究综 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

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
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
设情景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
简单易懂的话解释给他们听。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 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 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 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与创新能力。
三、情感共鸣,升华新知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flash 短片。第一遍, 让学生观看,其庄重的展现了我国的主要开国元勋们的 形象。第二遍,师生共唱,其展现的是在解放时期,全 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画面。

经济全球化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
面、 康、 健 可持 续 的 道 路 。 民族 精 神 对 整 个 国家 和 民族 的 生 存 与 发 展 都 具 有 重 要 的能 动 作 用 。首 先 是 凝 聚 作 用 。 国 家 的 统 一 、 民族 的 团 结 , 要 由这 个 共 同 的 民族 精 神来 维 系 ; 民族 的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各 要 由这 个 共 同 的 民族 精 神 来 凝 聚 。其 次 是 支 撑 作 用 。 民 族 精 神 是 民族 生 存 和 前进 发展 的 精 神 支 柱 , 别 是 当 民 族 生 存 特
要加强 民族精神 教育 、 怎样弘扬 和培育 民族精 神等 问题 , 确
有进 行 深 入 探讨 的必 要 。


民族 精 神 是 一个 民族 发 展 和 兴 旺的 精 神 支 撑
促进民族物质力量的发展 , 而且可 以使一定 的物质力 量发挥 出更好更大的作用。历史的发展 表明 , 具有坚强精神 的民族
和。
的发展历程中 , 形成 了伟大的 中华 民族精神 。中华 民族 的民
族 精 神 , 在 长 达 五 千 多 年的 漫 长 历 史 进 程 中 , 5 个 民 是 由 O多
那么 , 精神是 怎样并通过 何种作用 发挥 出来的 呢? 民族 马 克思 主 义哲 学 告 诉 我 们 , 质 决 定 精 神 、 神 对 物 质 起 能 物 精
动作用 , 物质生产决定 精神生 产、 神生产对 物质 生产起 反 精 作用。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 , 一个 民族 的发展包括物质 的和 精神的两个方面。物质方 面的发展在 民族发展 中起决定作
用 。 因 此 , 实 现 民 族 的 发 展 必 须 首 先 大 力 发 展 物 质 生 产 要
心的团结统一 、 爱好和平 、 劳勇敢 、 勤 自强 不息的伟大 民族精 神 。 中华 民族精神博大精深 , ” 源远流长 , 中华 民族 生命 力 、 是 凝聚力 、 创造 力的不竭源 泉, 是社 会主义核 心价 值体系的重

经济全球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挑战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挑战及对策

1 3・ 3
维普资讯
价值取向有 日 盛之势 , 形形色色的非道德主义泛滥。
二、 弘扬 中华 民族精神 的途径 和措 施
在近代落伍 了 , 中华 民族并没有 因此沮丧 和消沉 , 但 反而更
关键词 : 经济全球 化 ;中华 民族精神 ;伦理
中图分 类号 :G0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 47 2 0 0 — 13 0 3 0 3 8 7 ( 0 6) 2 0 3 — 2


经济 全球 化对 民族精神产 生 多方面 的挑 战
以及 “ 民族 国家主权过 时论 ”、“ 人权高 于主权”、“ 全球民 主化论 ” 等言论 和观点 的流传容易使人 们产生错觉 , 为国 认 家会随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逐渐 消亡 , 经济全球化时代已无 须再提 民族 国家 的主权与利益 。 这种想法无疑对我们弘扬 中 华 民族精神 提出 了新 的要求 ,使 中华 民族精神面临新 的挑
何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 位 , 继承和发扬 民族优 秀文化传 统, 宣传有 中国特色 的社 会主义先 进文化 , 加强 中华 民族的 优 秀传 统文化 和社 会主义意 识形态在 人们 中的认 同感和凝 聚力是我们在新 的历史条 件下 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 。
4西方文化对东方传统道德文化 的荡涤 。 .
战。
民族精神是一个 民族在长期共 同生活 和实践 中形成 的
思想观念 、 价值信念 与信仰 、 格 与心理 的总 和 , 这个 民 性 是
族 得以生生不息 的繁衍 和发展 的 活的灵魂 与根 本动力 , 也 是该 民族所创造 的文化和文 明的内在核心部 分 。中华 民族 精神是 中华 民族 在数千年历史 发展 中形成 的以爱 国主义 为 核 心的团结统一 、 爱好 和平 、 勤劳勇 敢 、 自强 不息 的伟大精 神。仁 民爱物、 忧乐天下 、 自强 不息 、 与时偕行是中华民族精

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初探


会发 展 的必经 之路 , 界 的大 同必 将 实 现 , 世 国家 观 念 和 民 精 神是反 映 在长 期 的历史进 程 和积淀 中形 成 的 民族精神 和爱 国 主义 , 是狭 都 民族文化 、 民族 习俗 、 民族 性格 、 民族 信仰 、 民族宗 教 、 民族 隘 的民族 主义 , 当加强 “ 球 观 念 ” “ 界 意 识 ” 以提 应 全 、世 , 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 , 是指民族传统文化 中维 倡 “ 爱世 界” 这种 “ 流” 想 。这种 国家观 念 和 民族 意识 主 思 系、 调、 协 指导 、 动 民族 生 存 和发 展 的 精粹 思 想 , 一个 的弱 化 , 推 是 无疑 给 中华 民族精 神带来 了巨大 的压 力和 负 面影 民族生 命 力 、 造 力 和 凝 聚力 的集 中体 现 , 一个 民族赖 响 , 创 是 因为 中华 民族精 神 的根 基是强 烈 的 国家认 同感 和 民族 以生存 、 同生 活 、 同发展 的核 心和灵 魂 , 共 共 在市 场经 济为 归 属感 , 亦是 中华 民族 精 神 弘扬 和 培 育 的关 键所 在 , 果 如 主体 的全 球化 进程 中 , 中华 民族 精神 的 弘扬 和培 育应 放在 没有强 烈 的 国家 认 同感 及归属 感 的支撑 , 中华 民族 精神 就 文 化 建设 的 首要 地 位 。 张岱 年认 为 , 民族 精神 必 须满 足 有 消亡 的危 险 。 两个 条件 : 是具 有 广泛 深远 的影 响 , 一 为大 多数 人接 受 ; 二 第二 , 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 的相互激荡对以民族文 是 能促 进社 会 的发 展 , 动社 会前进 的精 神力量 。 是推 ¨ 化 为根 基 的 民族 精神产生 了侵 蚀 。在如 今全 球化 背 景下 , 中华 民族 在五 千 多年 的历 史发 展 中 , 步形 成 以爱 国 逐

略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

略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
精神 , 增强人们的民族 自尊心和 自豪感就显得尤为
重要 。
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 , 其影响是双重的 , 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积极利 用其有利方面, 减少以至消除其不利影响, 这是摆在 我们面前 的时代课题 。 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是维系社会成员对特定的 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基础 , 它是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中 形成的对 自己国家和 民族 的强烈情感 。从 民族文
由西方 发达 资本 主义 国家主导 的 , 质“ 实 是资本 主义 国家 向全 球 扩 张 的过 程 ”[ ( 3 3) ,1v 因此对 于包 括 ]v~
主权 , 这就必然影响和削弱人们的国家和民族意识 , 使民族精神受到挑战。 面对 经济 全球 化 带来 的冲击 , 弘扬 和 培育 民族
首先, 经济 全球 化在 一定程度 上 削弱 国家意识 、 民族意识, 冲击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2 4
径。相对于经济领域来说, 经济全球化过程 中的文
政治
< 实事求是> 21 年 第 1 00 期
化冲击对一个 民族的触动更深刻, 也更持久。西方 国家利用 自己在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的优势地位 , 采 取各种手段竭力推销以资产阶级民主、 自由、 人权为 核心的资产 阶级意识形态和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 值理念 , 不遗余力地进行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它 们往往 以普世文化的面 目出现 , 弱势民族容易被其 蛊惑 , 对其产生认 同, 自己本民族文化则在此过程 而 中 日渐 遭 到 消 解 。一 些 西方 学 者更 是 进 一 步 鼓 吹 “ 文化全球化”试 图从 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经济上的 , 优势衍生出文化上 的优势 , 从经济上 的霸权衍生出 文 化上 的霸权 。 民族文化是一个 民族的灵魂 。 它既是既往 的民 族感情和民族意识的积淀 , 又是 当下该 民族的时代 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民族文化反映着该民族成 员 的思维方 式 、 价值取 向、 想人 格 、 理观念 、 理 伦 国民 品性等深层次的东西 , 是一个 民族发展传承、 生生不 息 的精神纽带。任何一个 民族都必然有着 自己独特 的民族文化 , 这是 区分不同民族 的重要标志。经济 全球化不可能真正消解文化的民族性 。部分西方学 者 宣扬 的“ 化全 球化 ” 文 只不 过 是 站在 西 方 “ 化 中 文 心主义” 的立场上 , 试图将资本主义文化推广至全世 界, 实现其文化霸权而已。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民族国家必须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自己的民族文化 , 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始终保持本民族文 化 的独 立性 和 民族 特 色 。正 如 江泽 民所 指 出 的 , 在 世 界多 极化 、 经济 全球 化 的深入发展 过程 中, 界多 世 元 文化相 互交 融 与 碰撞 ,有 吸 纳又 有 排斥 , 融 合 “ 有 又有斗争 , 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 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 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 战, 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 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 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大力弘扬 民族精神 , 积极吸取 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 实现文化 的与时俱 进 , 关 系 广 大 发 展 中 国家 前 途 和 命 运 的 重 大 问 是

浅谈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浅谈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 ) 二 弘扬 和培 育 中华 民族 精 神 。 提 高全 民族 素 是 民族精神 是 民族 的综 合素 质 的核 心 。民族 的综合
可能 自尊 、 自立 、 自强 。在 新 的历 史条件 下 , 大力 弘扬 质 的 核 心 内 容 科 心 凝聚力 , 有利 于促 进 物质 文 明 、 治 文 明和 精 神 文 明 素质 包括 思 想道 德 素质 、 学 文化 素 质 、 理 素质 和 政
神, 已成 为 决 定 一 个 国 家 综 合 国 力 强 弱 的 至 关 重 要 的 进 步提供 思 想保 证 、 精神 动 力和 智 力 支持 。强化 这种
就 因素。首 先 , 民族精 神 具有 强 大 的社 会 凝聚 力和 社会 思 想保证 、精神 动 力和 智 力支持 的一个 重要 方 面 ,
自立 、 自强 意 识 。 面 对 当今 经 济 全 球 化 、 化 的相 互激 荡 . 必须把 弘扬和 培 育 民族 精 神作 为 文化 国人 民 自信 、
文化 多元 化 、 息 网络 化 的 大趋 势 , 信 精神 建 设 极 为 重 要 的 任 务 , 入 国 民教 育 全 过 程 。 入 精 政 治多极化 、 纳 纳
神 文明 建设全 过程 , 全体 人 民始 终保持 昂扬 向上 的 文化 的 闭关 自守几 无 可能 , 方发 达 国 家的文化 渗透 使 西
精 神 状 态”
正在 同经济 扩 张 、政 治 霸权 和 军事 威慑 结伴 而 来 , 世
人 类社 会发 展 的历 史证 明 . 民族 精神 是 一个 民族 界 范 围的各种 思想 文化相 互激 荡。在 这种错 综 复杂的 生命 力 、 造 力 和凝 聚 力 的 源泉 。 一 个 民族 , 个 国 形 势 下 , 力 弘扬 和 培 育 民族 精神 , 广 大人 民 中树 创 一 大 在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激发和培育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激发和培育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1月
社会科学家
S CI O AL S CⅡe NTI T s
No . 2 0 v,O 6
( 6 , 第 期 总第 12期) 2
【 教育新探 索 】
( ., e ea o12 No6G n rl . ) N 2
和谐 社会必须保持一种 民族精神的 的未来 和希望 , 是传 承中华 民族精神 的重要载体 , 其思想 、 精神 化的全面进 步和协调发展 。 认同 。 当代 的大学生思想单 纯 , 容易接受新事物 , 对于西方的经 状况如何直接关 系到 国家的前 途 。 因而 , 在经济全球化 的背景 济制度 、 政治理念 、 文化价值观充满 了好奇 , 同时又缺乏深入 但 下, 激发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 神已成 为高校教育 的一个极其
重要的任务 。
的理解 , 因此在西化 和分化 通过文化渗 透的过程 中, 有时会疑 惑甚至会盲从。 对大学生进行 民族精神的激发 和培育无疑为大 学生提供一种精神依 托和精神 家园 , 具有强烈民族 责任感 的大
经济全 球化背景下 激发和培 育当代大 学生就会警惕和 自觉抵制西方文化 的消极作用 , 和谐社会 促进 学生 民族精神的意义 的文化认 同, 为经济和政治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撵 。


2是区域和城乡和谐发展的需要 .
人 才是统 筹城乡和 区域 发展 的一个最 能动 、最积极 的要 新 的历史 条件下 , 激发 和培 育大学生 的民族精神 , 对于实现 中 素。 激发 和培育大学生的 民族责任感 , 促使 他们把热爱祖 国之 华 民族 的伟 大复兴 、构建和谐 社会 以及对 于大学生 自身 的成 情化 为实 际行动 , 到农村去 、 到落后地区去。 他们带去现代思 想 材, 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 的历史意义。 观念和科学文化知识 , 会在 当地引 发一种裂变效应 , 而有 力 从 ( ) 一 是不断增强综合 国力 , 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 促进 区域和城乡的和谐发 展。 3 . 是人与 自然、 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的需要 综合 国力泛指一个 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 的全部实力 , 它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019-04-27【摘要】民族精神是⼀个民族在长期共同⽣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化的结晶。

⼀个民族没有伟⼤民族精神的⽀撑,就难以屹⽴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团结统⼀,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强不息的伟⼤民族精神。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化相互激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向,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关键词】民族精神弘扬培育爱国主义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团结统⼀,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强不息的伟⼤民族精神。

第⼀,团结统⼀。

⾃古以来,中华各民族之间都存在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都以为⾃⼰是龙的传⼈,“炎黄⼦孙”⽽⾃豪,都有维护祖国统⼀,反对民族分裂的整体感和责任感。

从秦朝统⼀中国以来,在漫长的历史岁⽉中,分和离乱,但主体仍是⼀个统⼀的多民族国家,根源就在于中华民族⾼度⼀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在于各民族之间和睦合作,友好相待的优良传统。

⾹港、澳门已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

只要全体中华⼉⼥携⼿努⼒,就⼀定能在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业。

第⼆,爱好和平。

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与⼈之间的伦理教化,推崇⼈与⼈之间和睦共处,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和”,崇尚“和⽓⽣财”、“与⼈为善”;对外重视睦邻友好,强调“协和万邦”,尊尚“亲仁善邻,国之国也”,强调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反对相互欺凌和相互侵略,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民友好相处。

“和为贵”的思想渗透在中国⼈的思维⽅式、道德规范、⾏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之中。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坚持独⽴⾃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本居世界第⼆位,世界⼀些国家就发出“中胁论”的声⾳,然⽽中共⼗⼋⼤明确指出,中国继续促进⼈类和平与发展,给那些中胁论者当头⼀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全球化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可以说是 20 世纪后期世界经济的突出特征。

尽早地实现与世界经济接轨,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已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同时,也不能不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极为复杂的过程和趋势,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诸领域的交流与对立、竞争与斗争将会长期存在。

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来说,其中,文明进步的东西是有利的机遇,腐朽没落的东西是严峻的挑战。

因此,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在强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又强调:“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在党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问题的凸现,如何理解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如何与时俱进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问题日益凸现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现实 , 江泽民曾深刻地指出: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 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 , 历史的和现实的 , 外来的和本土的 , 进步的和落后的 , 积极的和颓废的 , 展开了相互激荡 , 有吸纳又有排斥 , 有融合又有斗争 , 有渗透又有抵御。

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 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 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 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 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 ,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在不同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中,争议最多、挑战最大的就是民族精神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指责其他国家以“狭隘的民族主义”心态对待国际潮流,而发展中国家则针锋相对地强调民族精神的弥足珍贵和极端重要性,这就使民族精神问题在全球化地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

从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看,随着生产要素的配置日益全球化,民族精神的处境变得非常微妙。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根本性内容在于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都将超出国界依据国际分工与协作的要求,寻求最能实现其最大化收益的配置,其实质就是站在所有生产要素背后的各经济主体跨国、跨地区的逐利活动。

这种逐利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展开必将对传统的国家、民族理念形成强烈的冲击,因为对于跨国、跨地区的各经济主体来说,只有自己可以得到的更多的利益才是最真实的,资源的跨国、跨地区流动与配置也是理所当然的,而国家和民族则是无关紧要的。

随着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日益频繁和数额不断扩大,些人提出了要不要民族精神的问题?民族精神是否合时宜的问题?民族精神是否与经济全球化相背离的问题?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看,从有形的表层交流到无形的深层沟通,对民族文化构成了深刻的冲击。

从经济全球化发端和发展看,最先是贸易的全球化,接着是生产投资的全球化、再接着是信息沟通的全球化,这些可称为有形的全球化。

随着这些实体流和信息流的全球化必然会促进和带动各国家、民族之间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的碰撞、交流,这些可称为无形的全球化。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对各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当前西方国家也有不少人士抵制全球化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每年西方七国首脑峰会无论是在发达国家召开,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召开,都受到当地人士的强烈反对,抗议全球化对各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从经济全球化的格局看,由发达国家占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虽然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传统文化都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却是不对称的。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在经济、科技、传媒上占据的优势,打着普世主义的幌子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不遗余力的传播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其强行殖入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

据统计,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 90% 以上被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所垄断,他们“通过对新闻广播、电视电影、音像磁带、商业广告、图书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垄断,在潜移默化中无形地控制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精神生活。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同样面临着这种影响,如有的人丧失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不讲人格和国格;有的人鼓吹全盘西化、妄自菲薄,宣扬民族虚无主义;有的人成天精神空虚、拜金贪欲,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漠不关心等等,都表明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

[3] 每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有其独特之处,而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一代代人的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极为宝贵的民族精神。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是这样概括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并强调:“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

唯有这样,才能万众一心、坚忍不拔地向前奋进。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尤为显得重要,必须从国际竞争的高度 , 用世界眼光来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民族精神中国参与综合国力竞争的主导力量。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当今世界 ,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 , 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 , 主要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对于“前三力”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力量人们的共识是深刻的,但对于“后一力”是起主导作用的精神力量不少人已经淡忘。

其实,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都需要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创造、创新和创业才能增强,否则,便无能为力,一事无成。

这就是民族精神作为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 ,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我们必须保持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创造巨大的物质力量 , 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全方位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民族精神是铸造国民人格和国格的灵魂灵智。

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 ,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格国格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有用人才的,而民族精神正是铸造国民人格国格的灵魂灵智。

因为成人成才的关键:一方面在于有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支配行动,行动反映思想,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人必须要有高尚的精神力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贡献于国家,造福于人类。

另一方面在于有无创造、创新和创业的才能。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 只有富于伟大民族精神的人 , 才会具有“三创”的思想动力 , 才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作为。

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启谛民魂,开发民智,铸造国民高尚的人格和国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才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

民族精神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思想根基。

一个民族要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不断增强凝聚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兴旺发达,坚不可摧;否则就会落后落伍,软弱挨打,以至被开除球籍。

历史上我国既有过盛世一统、世人仰慕的辉煌时期,也有过国破家亡、任人宰割的惨痛岁月。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恢复和发扬了民族精神,才使中华民族重新站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从古至今都懂得“人心齐,泰山移。

”的深刻道理,而民族精神恰好具有强大的人心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 , 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思想根基。

特别现在我国是一个有近 13 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 , 如果缺乏民族精神,失去民族凝聚力 , 国家便会一盘散沙 , 四分五裂,又可能重蹈惨痛的历史覆辙,更谈不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

只有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才能振奋全国人民的精神 ,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懈奋斗,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三)、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在与时俱进地建设,我们要结合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地丰富和充实民族精神的内涵,使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使民族精神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从短期看具有相对稳定性,从长期看又具有变动性,它会随着社会实践及时代需要的变迁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和最高风范,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需要,丰富和充实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如“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传承、创新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江泽民还指示: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一是要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是要宣传和弘扬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是要宣传和弘扬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

四是要宣传和弘扬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

五是要宣传和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中华民族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只有具备了这五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具体民族精神,才能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不断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切实掌握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两套本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风大浪中抓机遇、迎挑战,趋利避害,增强自身实力,跻身世界前列。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不断吸取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成果,使民族精神日益充实和完善。

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世界文明的营养和充实,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更为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快捷便利的条件。

从中,不仅为我国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精神文化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维度,同时,各种异质文化的互相碰撞也为我国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激励。

因此,“要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善于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自己。

”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绝不是强调狭隘的民族保守主义,更不是企图回到民族封闭的老路上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