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向园区集中与区域工业化的关系思考

合集下载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吉政发[2009]28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吉政发[2009]28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正文:----------------------------------------------------------------------------------------------------------------------------------------------------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吉政发〔2009〕28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和工业集约发展,做大做强我省工业经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特色工业园区既是一种空间形态,更是一种产业发展特征。

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发展经验表明,特色工业园区作为以工业为主体、产业特色明显、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的专业化产业集群,能够突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产业主题,高效地吸引人才、市场、资金、技术等要素,推动大量同类产业、关联企业及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能够优化结构、降低成本,促进工业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增强竞争能力,是区域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竞争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力度显著增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特色工业园区正是通过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利用各类资源,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项目集群式组合、产业链条化延伸、资源循环式利用,使资源效益得到更大发挥。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尽快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是推动全省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既是国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明确要求,也是我省解决工业经济规模小、关联度低、产业链短、初级产品多等主要问题的有效办法。

两化融合: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路径分析

两化融合: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路径分析

两化融合:园区转型发展的路径分析调研项目负责人顾玉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生重大意义。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结合自身资源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区”为契机,通过“两化融合”,加快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继续争当省市乃至全国科学发展的示范。

一、两化融合的内涵与意义什么是两化融合?从狭义上讲,两化融合是指在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生产能力、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既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应用信息技术,还包括支撑上述各环节信息化的信息产业的发展,更包括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工业企业之间、工业企业与生产服务业之间、工业企业与社会管理和生活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以及由此形成良性的产业升级内生机制。

广义上讲,我国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的是我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跃迁和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跃迁的双重任务叠加的社会发展阶段,即我国在没有完全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的时候,又开始了向信息社会的转型,在这个历史阶段既要继续推进社会各个领域融入社会化大生产进程,又要开始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一般而言,广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农业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发展等诸多领域。

两化融合的意义在于:首先,两化融合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大力推进两化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摘要:园区兴,则工业兴。

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全力把每个工业园区打造成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以现代化为主要标志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推进工业化过程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抓手。

本文分析了当前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旨在促进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存在问题;改进策略工业园区是一个地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个地区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与发展的程度,是该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因此,在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地突出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

一、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当前我国的工业园区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园区建设管理供过于求,导致土地闲置、标准厂房空置率高。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要求每个区县都要建一家以上工业园区,一拥而上的结果使工业园区遍地开花,但成气候的较少。

很多园区的入住使用率不高,大量土地平整出来后杂草丛生、部分标准厂房成了园区的摆设。

主要原因是地方经济发展脱离客观实际,外地知名企业不来、本地企业或投机者大肆圈地,真正有企业来时土地价格又被无形抬高;其二是已建成的厂房购买者大部分是本地发展起来的企业或本省企业,很多企业在购买通用厂房时留有相当数量的发展空间,也就是其实际需求大大小于所购买的厂房数量,从而导致大量厂房空置,需要进行二次招商租售。

2、招商模式过于单调,导致招商效果不佳。

绝大部分工业园区在引进工业项目时,基本都是利用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主要体现在优惠的土地价格、厂房销售价格上,以及个案性质的资金扶持上,而在配套服务体系、人才环境、产业链、区域优势发挥等方面,招商力度显得乏力,然而即使在政策优惠方面,也很难有突出的亮点和特色,何况有些政策还存在可操作性问题。

构建“五大模式”,强力推进园区建设——绵阳市涪城区城郊乡金家林村实施城乡统筹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五大模式”,强力推进园区建设——绵阳市涪城区城郊乡金家林村实施城乡统筹的实践与思考

转有关 配套政策等进行研讨 和解 决 j 是强化任务量化及 督察考 三
核 。 由 区 委组 织 部 牵 头 对 参 与 园 将 其 纳入 干 部 绩效 管 理 。
针对在村社组织 和党员干部 中主 动作为不力等问题 ,金 家林 村 以
解放思 想和 解决 问题 为突破 口 , 实现 了 “ 大 转 变 ”:一 是 开 展 六 “ 理 论 、 技 能 ”活 动 . 现 党 学 学 实 员干 部 党 性 水 平 、 动 作 为 、 力 主 能 水 平 由 “ 到 实 、 向 高 ”的 转 虚 低
“ 出去 、 进来 ”活动 , 走 请 不但 组 织人员到 成都考察 ,还专 门邀请 专家 、 学者 来村具体指导 , 实现了
经济为重点 ,积极稳妥地推进 土 : 实践 中即将诞 生。“ 乡统筹的初 城
步效果在金家林村体现得 很好 。 ” 省委第二指导组到 金家林村视察
时给 予 了精 彩点 评 。 组 织部 长 )
组 建 和 强 化 加 快 园 区建 设 的 各 类
核 及 基层 干 部 激 励 保 障机 制 等
“ 大 机 制 ”;实 现 园 区工 业 化 、 五 农 业 现 代 化 、 型 城 镇 化 、 民市 新 农
脚、 瞻前 顾后 ”向 “ 装上 阵 、 轻 全
力融 入 ” 变 。 转
组织 机构 ,尤其是强化 园区建设

发展思路 由 “ 模糊 不清”向 “ 心中
有 数 、 的 放 矢 ” 变 ;三 开 展 有 转 =是
这个模式 ,金 家林村 以经济 发展 为中心 ,以群 众致 富和壮大集 体
地 流 转 ,为 园 区 建 设 提 供 了发 展
个集 业化 、 城镇化 、 农业现代

浅析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三元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的问题2006级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尤向荣学号:070801062200039 建设工业园区是推进工业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客观要求。

三元经济开发区是在2002年12月经三明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工业园区,2006年9月被批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三元经济开发区通过几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现就三元经济开发区目前在园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本人初浅的看法。

一、当前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元工业园区经历了艰难发展的五年,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和问题,如:发展规划、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征地补尝和失地农民的保障、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即有政策导向因素,也有许多客观制约因素,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园区建设的要求来衡量,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规划问题。

在工业园区发展建设规划上各地的作法不尽相同,沿海发达地区把城区周边土地规划为工业园区用地,其目的是做大城区,做大区域经济。

而我区由于受地势条件的限制,以采取“依山就势,沿路布局”的原则,把国、省道沿线低丘缓坡的山坡为工业园区用地,根据这一现状,前者将工业园区用地规划设在城区周边,虽然对做大市区经济、集聚产业发展有一定带动作,无疑会对市区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后者将工业园区用地设在城郊,虽然有利于做大城区,规避环境保护问题,但由于土地的连片开发将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三元区在工业园区发展建设规划上,将205国道三元至永安和212省道三元至明溪沿线较平坦的低丘缓坡土地列入园区总体规划,根据区域立地条件按“一区十园”布局,从目前已开发的工业园区看,最大面积的园区为4000亩(约2.7平方公里),最小的只有500亩,虽然有利于土地的综合利用,也有利于产业发展布局,但存在着园区规模相对较小,基础配套设施重复建设,地质灾害处理难度加大、承接重大项目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园区做大做强。

六盘水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思考

六盘水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思考

2023年12月第26卷第24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Dec.,2023Vol.26,No.24六盘水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思考杨长梅(中共六盘水市水城区委党校,贵州六盘水553000)[摘 要]新型工业化是指知识经济形态下的工业化,增长方式是知识运营,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是其本质特征。

根据贵州省关于推进“四化”的有关要求,六盘水市作为贵州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要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文章基于六盘水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从4个方面提出六盘水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发展;新型工业化;六盘水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4.055[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4-0167-030 引 言贵州省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六盘水作为贵州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工业发展全局,充分发挥能源比较优势和清凉气候条件优势,奋力写好“煤与非煤”这篇大文章,加快形成适合自身产业发展新格局,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着力打造“一基两新”和六大工业产业集群,科学构建六盘水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

1 研究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同时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1]。

由此看来,新型工业化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的重点。

六盘水因煤而生、因工业而兴、因国家战略而知名,工业是其起家的根本。

可以说,工业就是六盘水的代名词。

在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中,六盘水是排名第7的资源成长型城市和排名第2的重要煤炭资源供应和后备基地[2]。

工业园区思想工作总结

工业园区思想工作总结

工业园区思想工作总结
工业园区思想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将工业企业集中布局在一个园区内,
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实现资源共享、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的发展理念。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积极探索和实践了工业园区思想,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现在我将对此进行总结。

首先,工业园区思想可以有效提升产业集聚效应。

通过规划和建设工业园区,
可以将同行业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

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工业园区内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从而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工业园区思想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在工业园区内,可以统一
规划和管理企业的排放标准和环保设施,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同时,工业园区可以统一供应水、电、气等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另外,工业园区思想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可以吸引大量的企业入驻,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团队积极引进了一批优质企业,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工业园区思想是一种创新的发展理念,可以有效提升产业集聚效应,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和实践工业园区思想,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发展与新型工业化

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发展与新型工业化

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新型工业化研究报告之六》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发展与新型工业化 改革开放多年至今,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地理格局以“世界工厂”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目前,形成了相互交叉重叠的两种产业空间: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

长期以来,我国考虑工业化问题往往集中在国家一级的政策和产业层面上,对一些正在成长的或者正在出现的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有些地方甚至陷入盲目搞工业园区(开发区)的误区。

营造地方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国家竞争力,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重要政策措施。

一、 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与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一)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产业集聚原理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得到了国际上学界、商界和政界的空前重视。

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首先出现于波特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一书。

此后,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根据国际经验,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并促使其升级,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了区域竞争力。

在各国研究文献以及有关集群战略的一些会议和政府文件中,对“产业集群”采用了多种称谓,例如“产业群(industrial cluster)”、“地方企业集群(local cluster of enterprises)”、“地方生产系统(local production system)”、“区域集群(regional cluster)”、“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等,有的术语还延伸到“地方创新环境(local innovation milieu)”、“区域创新系统(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等。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机构也一直在积极研究、提倡和推广产业集群策略。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活动空间和本地化的产业集群相辅相成。

在县域经济(强县工程)部署会上讲话

在县域经济(强县工程)部署会上讲话

在县域经济(强县工程)部署会上讲话在县域经济(强县工程)部署会上的讲话过去一年,***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目标定位,牢牢把握“双城驱动、三区协同、多点支撑”的发展布局,接续实施“六大战略”,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全面恢复、快速增长、质效提升、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新的一年,***发展态势强劲、机遇叠加、宏图铺展,得天时、占地利、聚人和,处在了发展的风口,迎来了大好时机。

新的一年,***发展态势强劲、机遇叠加、宏图铺展,得天时、占地利、聚人和,处在了发展的风口,迎来了大好时机。

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用负重前行换取群众的岁月静好,用实干争先赢得***的灿烂明天。

一、知形明势,谋定路线图,找准主赛道省委、省政府召开深入实施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推进构建“强核、壮圈、带群、兴县”的发展格局;县第***党代会提出建设产业高地、魅力门户、重要链接、温馨家园“四大战略”。

具体到政府工作中,要在解放思想中坚定乘势而上、实干争先的决心,锚定建设“***”的宏伟目标不动摇,继续深化思想破冰,紧紧围绕“发挥什么作用”找准目标定位、体现担当作为,围绕“怎样发挥作用”确定工作思路、重点举措,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找准工作切入口和着力点,一体推进“***”的发展格局。

(一)立足提升产业能级,坚定工业化的强县之路。

工业是强县之基、富县之源。

产业能级要提升,工业要支撑。

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现代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现实看,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光电护套料细分领域全国有份额,水产品加工产业处在全省前列,纺织服装产业占据全市近半壁江山,石膏矿具有稀缺性资源优势,新能源装备制造抢占了先机。

我们必须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兴县,锚定发展五大主攻产业,抓实以产业链为主导的招商引资,扩大以产业配套为重点的有效投资,培育以大强新优为支撑的市场主体,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与工业区分布

工业与工业区分布

工业与工业区分布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而工业区的分布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变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工业与工业区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在全球和国内的分布情况。

一、工业的概念工业是指通过人力、物力和技术手段,将原始材料变为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经济活动。

它包括制造业、采矿业、能源产业等。

工业的主要特点是生产规模大、资金投入大、劳动技术密集等。

二、工业区的概念工业区是指由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聚集而成的地区,它通常具有一定的地理特点和经济优势。

工业区的形成源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交通条件等因素,也受到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等影响。

三、全球工业分布情况1. 发达国家工业集中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上起到了引领作用,其工业经济规模庞大,技术水平较高。

在全球范围内,工业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尤其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优势在于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完善的产业链条。

2. 发展中国家工业崛起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工业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工业产值持续增长,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增长引擎。

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受益于劳动力成本低、市场规模大、政府支持等因素。

4. 资源型工业地区资源型工业是指依托于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的一类工业,主要涉及能源、矿产等领域。

全球范围内,资源型工业主要分布在石油输出国家、矿产丰富的地区,例如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澳大利亚的矿产工业等。

五、中国工业发展与区域布局在中国的工业发展中,东部地区一直是主要的工业集聚区。

这得益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等优势。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也在迅速崛起。

这主要得益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以及政府政策的扶持。

六、工业区分布的影响工业区的分布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的扩展、就业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创新。

聚焦园区主阵地 打造产业新高地

聚焦园区主阵地 打造产业新高地

聚焦园区主阵地打造产业新高地工业园区是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湘西州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加强园区建设、产业招商、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园区规模工业占全州规模工业比重达到59.6%,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占全州规模工业企业的58.3%,园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全州招商引资比例达60%以上,成为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重要载体。

当前,随着工业园区承载功能多元化、区域园区竞争白热化、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化,全州工业园区如何在产业链条构建、发展战略制定、市场需求引导、运营管理模式上创新思维、扩大开放,实现“二次创业”,成为新的课题。

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既需要综合施策,又需要精准发力。

(一)聚焦“方向、动力、质量”,推动园区发展集约化。

一是坚定一个方向,把握园区发展和城市融合的关系。

把握一个主攻方向,推动工业园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坚持产城融合、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化,实现“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

按照“一主一特”,每个园区聚焦聚力一个主导产业和多个特色产业。

同时,兼顾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良性互动。

二是坚持向改革和创新要动力,把握园区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关系。

加快推进工业园区体制改革,建立园区独立的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

做大做强园区投融资公司,支持园区将开发建设后所形成的土地、道路、标准厂房等可用于抵押的基础设施实物存量资产,通过划转和授权经营方式注入投融资公司,增强融资能力。

坚持“大机构大服务”的方向,理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的关系,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促进集聚集约发展。

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把握园区发展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统筹把握园区建设与环保的关系,重拳整治工业污染,完善园区集中排污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对于部分工业园区无法建立独立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接通工业园区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实现污水正常运行。

苏州“通安事件”善后

苏州“通安事件”善后

苏州“通安事件”善后参加“通安事件”的民众几乎都来自通安镇华通花园和阳山花园。

华通花园目前已安置近9000户农民。

他们是2022年之前动拆的,当初,同等面积的动拆补偿标准就比苏州工业园区(中国和新加坡合作项目)低许多,“这边拿40多万的话,在苏州工业园区可以拿100多万,同样在苏州,凭什么不一样?”虽然导致了连绵不断的上访户,但大多数动迁户选择了忍气吞声。

不料,2022年初开始,新一轮征地再次启动,这次拆迁同等面积补偿金额超过2022年以前的3倍以上,其中包括每户近40万元的土地宅基费。

而2022年前并无此项补偿款——动迁户们于是指控该笔款项被镇、区政府工作人员克扣或侵吞。

动迁户们感觉被蒙骗了。

7月初,与通安镇相连的浒墅关镇的一村民宅基地地块,以每平方米6473元,总计13.12亿元的高价拍摄出来。

征地补偿费与此较之,简直小巫见大巫,人们已经开始议论“政府冒用研发之名囤积土地”。

与此同时,一则小道消息也被炒得家喻户晓——通安镇副镇长、拆迁办主任张富平因儿媳未生育,而令她与儿子再婚,已经开始说道索赔200万,最后给了80万,儿媳对数目反感,一返回张家就至有关部门投诉。

坊间传说,张富平奸了2.3亿元,媒体官方报导的定义就是“巨额现金”。

目前,张富平“已被有关部门掌控”。

这就更让动迁户们相信,政府克扣了补偿款,他们开始一小批一小批到镇政府要求补发克扣款。

一名动迁户介绍说,他们提出每人补发3万元的标准,政府官员则讨价为每户补发3万元,双方谈不拢,动迁户的情绪乃越吵越高,最终挟持镇委书记王军。

被群众围住后,王军还嘴硬,当众表示,拆迁款问题是前一任领导留下的,不该找他负责。

王军的前任王国良,因贪污已被革职治罪。

差劲的就是,王军和其他镇领导不是第一时间向上级政府报告,而是谋求“打火”,动员一些“社会分子”前来“助战”,这些“社会分子”企图营救王军等镇领导脱围,但没顺利。

这下子,动迁户们愤慨了,怒砍镇政府,事态随之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演化成上万人阻塞312国道和警民对恃。

工业园区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工业园区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工业园区观摩学习心得体会2011年12月31日下午,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管委会全部人员对发放镇贾双日光温室千亩示范园区、荣华工业园区、黄羊工业园区及武威工业园区进行了观摩学习。

我对于本次观摩学习的整体感受是:开阔了视野、取得了启迪、受到了震动。

各个园区在开发中擅长在更高起点抓冲破,擅长在投资环境上下功夫,在拉动进展都有大手笔,区域资源利用上都有大冲破。

现就这次观摩学习情形,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对各园区的熟悉及感受(一)设施农业进展迅速,成效显著。

在发放镇贾双日光温室千亩示范园区的观摩中,通过亲自到景观台观看及发放镇主要领导的详细介绍,咱们了解到,截至2011年末,全镇已建成日光温室7945座,面积达11645亩,年产蔬菜3178万吨,年产值达亿元。

其中,千亩以上集中连片日光温室蔬菜园区4个,30座以上集中连片日光温室蔬菜示范点76处。

其成功经验告知咱们,日光温室有规模才有效益。

该镇日光温室产业呈现出蓬勃进展的喜人景象,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计划,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扶持,更离不开干群一心、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二)工业进展规模大、速度快,工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从荣华工业园的新厂区搬迁项目到黄羊工业园区污水处置厂项目、普安制药厂、今麦郎食物(甘肃)有限公司生产线及铁骑力士集团,武威工业园区达利园食物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及成品库依次参观,使咱们对各个园区占地面积、投资规模、生产模式、招商引资项目、基础设施配套情形等都有了一个直观的熟悉和了解,同时也切实深刻感受到了威城乡融合进展的脊椎和主动脉-金大快速通道对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和小城镇集群,增强各乡镇和产业基地之间的联系所起得重要作用。

加深了对甘肃省统筹城乡进展实验区武威城乡融合进展核心区整体计划的理解。

在这一科学计划的指引下,武威的工业化水平正在飞速提高,这给予了咱们极大地信心和鼓舞。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武威将专门快摆脱城市带动乡村能力不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低、城乡二元矛盾突出的局面。

产业园区对区域经济有多方面的影响

产业园区对区域经济有多方面的影响

产业园区对区域经济有多方面的影响产业园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引言产业园区作为一种聚集产业、技术和创新资源的经济模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就业创造、产业链形成、技术创新与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经济联系与合作等方面,探讨产业园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经济发展产业园区通过吸引投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显著提升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区域内各产业部门提供了共享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强了区域内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就业创造产业园区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随着园区内企业的发展,就业岗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园区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措施,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使本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为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3.产业链形成产业园区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

园区通过引导企业向特定产业集聚,形成了具有规模效应的产业链条。

这种产业链的形成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园区的竞争力,从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4.技术创新与提升产业园区是技术创新和升级的重要载体。

园区内企业通过相互合作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技术创新和升级不仅增强了园区内企业的实力,还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5.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的发展带动了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

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讯、能源、水利等各方面,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基础设施的完善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入驻园区,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6.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产业园区的发展往往集中在城市或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这可能导致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园区内的企业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技术实力,因此对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要求较高。

工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

工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

XX工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谯城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加快皖北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不断加大园区扩容升级和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加快园区项目建设步伐。

目前XX工业园区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端产业极地,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绪论XX工业园区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位于XX 市城区西南部,隶属于谯城区。

园区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拟扩区到36平方公里。

经过7年的建设,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5平方公里,“五纵十二横”路网基本形成,可通车道路达56公里,水、电、气、通讯各类管网和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到位。

工业园区曾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安徽省劳动关系和谐园区”、“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8月又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XX工业园区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工业园区产业有特色,发展势头好,为谯城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有效的蓄势作用,将被打造成为工业大发展,商业大繁荣,生活聚居地的美好园区。

一、XX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的成就1、XX工业园区建设规模及产业状况2011年,园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完成工业总产值61.5亿元,同比增长68.1%;实现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同比增长63.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2亿元,同比增长95.6%;完成财政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63%。

2012年度,XX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工业增加值22.1亿元,同比增长3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7亿元,同比增长55.3%;实现财政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96.9%。

XX工业园区目前在建及签约项目188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46个(工业项目26个、专业市场6个、商住小区6个、政府投入基础设施项目8个)。

中国的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

中国的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

中国的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以及实现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的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影响。

一、工业园区的定义与特点工业园区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划布局和管理措施,集中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并配套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管理服务,形成一定面积内的封闭式工业区域。

工业园区的设立有助于减少企业投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工业园区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集中布局:工业园区的企业聚集在一定范围内,便于物流与信息流的快速传递与协同配合。

2. 共享配套设施:工业园区提供齐全的公共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如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企业可以共享这些设施,降低投资成本。

3. 一体化管理:工业园区通常由一家管理机构统一进行管理,协调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

4. 创新驱动:工业园区注重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实践,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工业园区起步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初期,我国建立了一批以沿海经济开放区为代表的工业园区,如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等。

这些园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后,中国开始推行内陆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并陆续成立了一批内陆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这些园区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缩小了地区发展差距。

当前,中国的工业园区正在朝着智能化和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如滨海新区、高技术产业园区等。

这些园区在推动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产业集群的定义与特点产业集群是指一定区域内以某个行业为核心,形成一定规模、集约程度较高、关联关系紧密的产业链条和群体。

高考地理工业与工业化

高考地理工业与工业化

高考地理工业与工业化工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推动力之一。

在高考地理中,工业与工业化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从工业与工业化的概念、工业化的阶段、工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工业与工业化的概念工业是指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通过劳动者和机器设备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经济活动。

工业化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结构中工业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以工业为支撑,实现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二、工业化的阶段工业化可以分为初级工业化、次级工业化和高级工业化三个阶段。

1. 初级工业化阶段初级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的起始阶段。

在初级工业化阶段,工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

2. 次级工业化阶段次级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这一阶段实现了工业化的基本形态,并开始出现中重工业的发展。

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步被资本密集型产业所替代。

3. 高级工业化阶段高级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的最终阶段。

在这个阶段,国家或地区工业结构更加先进,技术水平较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并且出口优势明显。

三、工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工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经济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对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经济影响工业化使得国家或地区能够实现经济增长,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

工业化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链,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2. 社会影响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受益于工业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同时,工业化还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面貌的改变。

3. 环境影响工业化进程中也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

工业活动排放的废气、废水、废弃物等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江宁区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发展探析

江宁区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发展探析

江宁区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发展探析作者:刘金红张向东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第2期刘金红1 张向东2 1.南京市江宁区企业服务中心 2.南京市江宁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科摘要:中小工业集中区是发展区域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加快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

江宁以工业立区,中小工业集中区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文章主要研究了江宁区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发展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如何破解难题的思路,进而助推江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走在省市前列。

关键词:中小工业集中区;江宁区工业集中区是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划出一定的空间范围,在该范围内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集中,工业化强度高,产业特色明显,布局科学合理,产业间分工协作的生产区域。

打造更具功能特色的工业集中区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降低要素成本,形成规模经济优势,也能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支持。

江宁区是工业强区,随着工业经济体量越来越大,不断增长的工业用地需求和日益紧缺的存量工业用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所以江宁区亟需转变工业发展思路,要盘活现有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工业园区土地使用效率。

一、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一)从国际发展形势上来看。

西方主要经济强国纷纷把促进工业集中区发展当成践行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如,德国共建成各类工业园区4 591个,其中鲁尔工业区体量质量在德国乃至全球首屈一指,工业产值约占德国的40%以上。

工业集中区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可以通过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优势。

(二)从省内外发展形势上来看。

各地区纷纷搭乘振兴实体经济顺风车,结合工信部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有力契机,再次兴起工业集中区抓建热潮。

如,苏州建立健全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机制,采取“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相结合的方法促使企业向创新、绿色、集约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比例关系不协调,供求不平衡等,得到基本解决。

一些新的特点呈现出来。

观察和分析产业结构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新对策,是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大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一1984年,是我国经济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中得到恢复,农村改革全面展开的时期。

这个时期产业结构变动的显著特点,是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

1984年,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32%,比1978年的28%提高了4个百分点。

同期第二产业下降了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

这说明我国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反映了资源配置向第一产业的倾斜。

使得工农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迅速提高,是我国一种特有的现象,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这是一种纠正第一产业发展不足的偏差而产生的暂时情况。

这个时期,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第一产业达到14.5%,超过二产10%和三产12.7%的速度。

但是,由于这种结构变动具有补偿性和暂时性,从1985年开始,第一产业的比重就逐步下降。

在这个时期,纺织轻工等消费品工业也取得了很大发展,满足了市场需要,但重工业处于调整之中,因此,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较多。

第二阶段,1985年一1992年,是我国非农产业较快发展的时期。

第三产业的比重,从28%左右上升到34%左右,达到历史的最高点。

同时,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3%左右,而第一产业下降6个百分点。

这个时期资源配置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第三产业,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这个时期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带有补偿发展不足、调整比例关系的特征。

80年代中期,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了一番,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使人民生活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向园区集中与区域工业化的关系思考上世纪中后期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实施以园区为载体的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同样说明,工业向园区集中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过程的必由之路,工业向各具特色的园区集中,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在加快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实现工业和整个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然而工业向园区集中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完全自发的过程,必须加以强有力的引导和调控。

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业向园区集中区域工业化必由之路工业园区是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为发展经济、改善城市布局,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园区建设方式。

它是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构筑一个在地理空间上相对集中的企业或产业群体,有利于生产要素集聚、降低生产成本、培育企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形成规模优势。

国内外实践证明,工业园区是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城市化、现代化水平,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在当前国家严格控制土地资源、园区建设用地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并走园区专业化发展道路,提高园区的集约化水平,对于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加快区域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和最佳选择。

工业园区在区域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力图推动以园区经济为载体的经济发展战略,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中国台湾的新竹、新加坡的裕廊等是发展得比较成功、各具特色的园区经济典型。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以来,在总结借鉴经验的同时,也把产业发展领域的公共政策重点转向了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园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2005年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4415.6亿元,工业总产值28957.6亿元,工业增加值6820.6亿元,净利润1093.2亿元,上缴税额1615.8亿元,出口创汇1116.5亿美元,目前这53家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利税与建区初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00倍以上;2005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981.35亿元,税收收入1219.28亿元,进出口总额252.35亿美元,外商实现投资130.23亿美元。

这些开发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新经济增长点的不断涌现,同时也显现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李晓东、彭通,2008)。

目前,发展园区特别是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推行工业化的成功经验和主要途径。

工业园区集中了一大批高成长的行业、企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工业园区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效地激发了城市经济投资活力,带动了城市就业人口的增长,还是财源建设的重要增长极和城镇化的助推器,特别是对推进工业化进程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工业向园区集中是加快工业化步伐的必由之路(一)工业向园区集中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布局上要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和优势企业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园区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

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可以发挥投资的规模效应,优化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降低生产成本,迅速扩大主导产业规模,促进工业经济迅速聚集。

工业园区通过完整而周全的规划来建设适于工业实体进驻的区位环境,其目的在于吸引新工业的投资,缓解工业对中心城市的压力和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解决城市内部居住区与工业区的混杂造成的社会与环境问题。

建设工业园区,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档次、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的主要手段,是集约利用土地、集聚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是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地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支撑点。

(二)工业向园区集中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其发展的速度、扩张的规模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总体实力,也是一个地方经济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

实践证明,工业园区对各地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美国硅谷的崛起使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日本工业园区的兴办大大加快了制造业发展的步伐,成功实现了从资源小国向经济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台湾新竹工业园区带动了台湾经济的蓬勃发展;班加洛尔园区使印度信息软件业异军突起,并成为其主要的出口产业。

我国江苏苏州工业园、连云港工业园,湖南湘潭天易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对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的拉动均在20个百分点以上,有的已经超过了50%,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杨坤伦,2006)。

(三)工业向园区集中更有利于吸引投资各地对工业园区位置的选择一般都是根据本地区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环境等要素精心选择的,是最适宜经济发展、企业成长壮大的环境。

并且工业园区有开放的政策、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优质的服务、科学高效的管理、灵活的机制、优美的投资环境等吸引各方客商前来投资,使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能够产生基础设施费用低、投资回报率高的规模效应,对投资人或客商具有较大吸引力。

(四)工业向园区集中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集约化水平和经济效益工业园区不但可以降低配套建设成本,改善生产经营条件,节约土地资源,有效配置地方资源,而且还可以引导产业相同、相近或相似的企业产生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企业间相互提供信息交流共享、优势互补、产权流动等,更是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果和经济效益。

(五)工业向园区集中更有利于提高区域的经济竞争力工业园区一方面由于在能、原、燃材料集中供给、批量采购、仓储、专业运输、原辅材料初加工、产成品集中销售、配套销售以及专业技术和管理方法中相互模仿和学习以及人才交流等将逐步提高市场化水平、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企业资源聚合并在园区化进程中以市场方式进行有效整合,为工业加快发展增添动力;另一方面,按同类产品组织企业集中于同一园区建设,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分工协作和进行产业配套的机会,有利于相关产品和工艺流程的专业化生产协作,进一步壮大、延伸产业链。

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输、交流等交易成本,而且可以围绕特定产业生产,自发地形成生产协作体系,形成特色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促进工业经济上档次、上规模,形成企业集群和规模经济优势,有利于生产管理和环境治理,有利于形成有持续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和提高区域的竞争力。

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基本构想(一)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者的作用一是正确发挥政府对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推动作用。

政府是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引航者和推动者。

工业园区的建立,本身就是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实施的一种规范的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它的管理体制和生产方式也是政府有目的的改革行为的结果。

同时,政府还是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调控者和园区秩序的维护者。

但随着园区经济的发展,政府要增强市场经济意识,认清自身的职责,把职能定位在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着力改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环境,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建立透明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建设效率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

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对工业向园区集中的积极作用。

园区经济首先是市场经济,因此必然要求遵循市场规律,在市场原则下运行。

由政府来选择某一行业的优秀企业非常困难,也充满了风险。

在产业选择方法上,要坚持在目标产业的确定与招商中把根本的决定力量由政府让位于市场,运用市场方法进行目标产业的确定与招商,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市场的选择。

(二)积极转变园区管理方式目前我国工业园区的管理运作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管理方式,管理方式单一,管理手段落后。

国内外发展经验证明,园区管理体制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式,在理念、体制、内容、形式等方面,根据园区的不同而处于多种形式并存和动态发展中。

我们国家随着园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园区内不同所有制经济、不同产业集聚的具体特点,各类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的方式也应打破行政垄断使管理主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三)注重引导或调控手段体系的创新一是加强与改进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

规划是工业园区发展的龙头,坚持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和总体规划一步到位,部分规划逐步完善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明确园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总体目标、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空间布局等。

通过规划,在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集约使用的基础上,在产业发展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发展特色的工业园区,走专业化园区发展道路。

二是注重法律手段的运用。

法律手段对园区经济主体进行调节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严格的强制性,要在完善立法和加强执法方面下功夫,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法规来调节园区经济活动。

三是注重行政手段的运用。

可以通过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园区经济,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企业的环境行为。

四是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

工业园区运用经济手段可以合理确定园区经济和发展的战略目标,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政府奖励、政府优先购买、产业、信贷等多种政策,多种形式、多种经济手段和经济杠杆,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园区经济活动,促进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五是注重筹资机制的创新。

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园区的开发建设,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建立入园企业贷款的担保基金,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等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园区投融资体系。

(四)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是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民间等资本进入与政府合资合作建设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运用市场法则,通过科学经营管理,增强园区自我运行能力,实现“投入—产出—回报”的良性循坏,使园区建设尽可能减轻财政负担,降低财政风险。

二是搞好园区的现代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管理规章,为园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政府、服务公司、入园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应从不同角度共同构建和强化经济园区的服务功能,为入园企业发展和园区产业集聚的加速形成构造良好环境。

(五)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转变园区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园区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目前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点领域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园区工业由大变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