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世界发展模型

合集下载

城镇化水平基本判断

城镇化水平基本判断

城镇化水平基本判断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由于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正确判断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就成为“十五”期间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

总的判断是:中国是一个低度城镇化的国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中国的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中国城镇化水平滞后制约经济发展;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为宜。

以下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一、中国是一个低度城镇化的国家:发展模式的判断中国是一个低度城镇化国家,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作出的基本判断。

《建议》指出:城镇化水平低,这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那么,《建议》何以得出上述结论呢?根据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不同,我们可以把城镇化划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是适度城镇化又称同步城镇化,即指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趋于一致和相适应的城镇化模式,即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如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芬兰、日本等。

这是一种经济发展推动型的比较合理的城镇化道路,它能够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适度、同步发展。

第二种是过度城镇化又称超前城镇化,即指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如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中东等。

这是一种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造成严重的城市病,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畸形城镇化,是一种无工业化的城镇化。

第三种是滞后城镇化又称低度城镇化,即指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的不合理的城镇化模式,如中国、朝鲜、贝宁等。

这些国家的城镇化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进而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见图1),它是城镇化的更高阶段。

[2-5]从中国目前城镇化发展模式现状不难看出,中国的城镇化属于低度城镇化国家。

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和一般规律

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和一般规律

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和一般规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和一般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次数: 233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是推进现代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资料、工业管理、劳动者和管理者知识结构、工业部门结构四个方面的现代化,并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要达到当代世界水平。

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主要经济指标有四项:一是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为初期,达到3000美元为中期,达到5000美元为后期;二是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40%为初期,40%-60%为中期,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三是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一般初期产业结构为12.7:37.8:49.5,就业结构为15.9:36.8:47.3;四是城镇化率,一般初期为37%以上,工业化国家达到65%以上。

工业化进程一般分为早期、中期和新兴工业三个阶段:早期以轻工业为中心;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中心,这期间化工、冶金、电力等重化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新兴工业阶段是工业高加工度化的阶段,对原材料的加工链条越来越长,中间产品迅速增加,工业发展对技术装备的依赖大大提高。

这三个阶段,反映了传统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变化的一般情况,并不意味着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完全按照这种顺序去发展。

例如新中国建立后,先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改革开放初期再回过头来发展轻纺工业“补课”,而现在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虽然全国各地的工业化道路由于实际情况不一样而千差万别,但有一些规律却是相同的,主要表现为:农业发展是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教育的普及与科技的进步是工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制造业的强大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支撑,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是工业化过程的必然,因地制宜的政策是工业顺利发展的关健,政府的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建立是推进工业化的保证。

城市化率、非农化率与工业化率

城市化率、非农化率与工业化率

城市化率/城市化水平、非农化率和工业化率之间的关系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率。

中心城区、县(市、区)及建制镇,凡列入城镇建设规划且城区建设已延伸到乡镇、居委会及村委会并已实现水、电、路“三通”的,都纳入市镇人口计算,这样能客观反映城市化进程。

非农化率非农化率一般大于城市化率,因为非农化是指不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口,农村中一般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

城市化率与非农化率之间的关系国际经验还表明,当人口城市化与就业结构非农化相互关系达到比较适度和协调时,非农化率与城市化率之比值大致趋近于1.20左右。

“城镇化水平一年提高0.6—0.8个百分点是比较正常的,也比较有把握;超过0.8个百分点就是高速度;个别年份达到1个百分点是有可能的;但是连续多年超过1个百分点是有风险的;连续多年的1.44个百分点是虚假的、可怕的。

应该匠心0.6—0.8个百分点的城镇化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世界目前的平均速度。

”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应包括下列要素: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实际包括非农业人口、居住城区的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适龄人口入中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工业化率工业化率是指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

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列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球上不同地点自转线速度都不相同B.地球上任何地点每24小时昼夜都更替一次C.受惯性离心力影响,地球成为两极稍鼓的旋转椭球体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自西向东流的河段,南岸受河水冲刷作用较强参考答案:D2. 下面天体系统层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正确的是A.银河系、太阳系、总星系 B.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D.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参考答案:C3. 若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质量较小且呈云雾状外貌,公转周期为76年的天体是A.仙女座河外星系B.蟹状星云C.彗星D.哈雷彗星参考答案:D4. 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

完成55-56题。

55.影响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 B.技术C.原料 D.市场56.该生态产业园区中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B.技术协作带来了企业间的集聚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参考答案:CD5. 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是A. 赤道地区B. 南北回归线与极圈之间C.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D. 南北极圈以内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极圈内,昼最长为极昼,昼最短为极夜;而赤道地区,终年昼夜平分,故纬度越高,昼长一年内的变化最大。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形成纬度高低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一般规律。

6. 图中GH⊥PQ,据此完回答下列小题。

17. 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MN所示平面上,则角②的度数是( )A. 23°26′B. 46°52′C. 66°34′D. 不能确定18. 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GH所示平面上,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 全球极夜范围扩大B. 全球极昼范围扩大C. 春节时北京均温升高D. 里约热内卢气温的年际变化增大19. 若GP弧表示夜弧,则H点的日出时间为( )A. 21时B. 4时C. 9时D. 3时参考答案:17. C 18. C 19. D【17题详解】若PQ为地轴,则GH为赤道面,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MN所在平面,则可以把MN看成黄道面,②为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大小为66°34′,C正确。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近代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自19世纪末,西方强国侵略中国后,尤其是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代,虽然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挫折,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一、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化方面,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历程。

如果说,1840年开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那么直到1952年机械工业统计年报的出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才迈上较为规范的轨道。

不难看出,在这一百余年中,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步履维艰,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包括由于国内统治者的腐败和失职,以及国际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导致的工业化缓慢和停滞。

然而,尽管在近代工业化方面的起步、发展和进程都较为困难,但是中国还是在这一领域中创造出了一系列的“第一”。

例如,1907年,沈阳烟草制造厂是中国第一个已知的连续生产商业品的机械化工厂。

1916年,天津发电厂是今“电力二十厂”的前身,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大规模的电厂。

1927年,汉阳轻轨车辆厂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轻轨车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厂。

另外,在20世纪初叶,中国有一支由商帮所组成的强大民间工业队伍,他们重视科技创新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创办了一批集机器制造、矿山、轻纺、印刷、造船、造枪等行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例如,创办于1903年的“三百工”的代表之一浏阳机器制造所,创造出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两台“横式外转子涡轮发电机”。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的政府也在不断调整工业化的方向和途径。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化学肥料、航天等大规模投资以及大搞人才培养等工作,这给中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推进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如中国自主发明了第一架无人机(1974年),第一架飞毯式飞机(1983年)和第一架游弋式导弹鱼雷(1985年)等等。

当前,随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逐渐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能够在技术、产业和市场等多方面强势施展,从而在全球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世界发展模型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世界发展模型

图1.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世界发展模型资料来源:钱纳里(1988)图2. 美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关系的变动资料来源:沃尔特·W·威尔科克斯(1979)图3. 中国城市人口与工业化率的变动注:工业化率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城市化率为市、镇全部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0、1998、1999)图4.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比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7)图5.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的比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7)表1 1947-1996年各规模城市、建制镇数量(个)100万人口以上城市50-100万人口城市50万人口以下城市建制镇1947 6 10 53 # 1952 9 10 138 5402()1964 13 18 138 **** **** 16()27()173()2361注:括号内数据是该规模城市平均人口(万人)。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1982),国家统计局(1997),国家统计局综合司(1986),国家统计局城调队(1997),刘国光等(1986),民政部(1998)表2 1979-1996年各规模城市、建制镇人口数量比较(万人)数据来源:同表1。

表3 城市规模收益与外部成本:拟合值(GDP=100%)数据来源:计量分析和计算结果表4 各类城市部分经济指标0-5 23 86 1280 1385-20 249 82 1472 11720-50 113 93 2563 24450-100 28 107 3645 308100-200 21 114 3657 320>200 9 151 4888 576全部城市443 100 2582 243注:综合要素生产率为生产函数的相对残差,根据各组城市GDP、劳动力、净资本(固定资本净值和流动资金之和)的合计值计算,以全部城市为100%。

劳动和资本弹性分别取和,来自生产函数估计结果(见附录:表A1)。

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世界城市人口发展比较研究

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世界城市人口发展比较研究

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世界城市人口发展比较研究作者:梁昊光叶大华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1年第05期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流动、城市化的进程,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区域人地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把握人口的变化特点与经济社会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制订城市发展战略意义重大,也有利于城市之间的比较和借鉴。

以巴黎、东京、纽约城市发展过程为重点案例,分析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经济结构转变,以及城市用地扩张特征,并试图讨论人口、经济、用地三者结构转变的相互联系。

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城市化正面临资源环境支持能力下降、经济发展成本上升、结构性矛盾凸显、国际竞争加剧和国际贸易摩擦增大等多方面的挑战。

同时,由于人口政策的巨大影响,中国比发达国家更快地实现了人口的转变,在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同时,也构造出一个黄金年龄结构,开启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窗口。

从城市结构发展的趋势看,加速进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驱动城市发展的两股强大的动力。

以北京为例,自1985年以来人口总量与布局的动态变化,包括人口总量增长的加速以及区县之间、区县内部街道与乡镇人口总量与布局的非均衡变动,即北京人口的集聚与分散,就是在两种力量的作用下进行着。

这两种力量其一表现为北京后工业化、现代化与郊区城市化相结合所进行的产业结构大调整,2005年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就是这一调整的理性概括;另一种力量则是城市化进程。

这两种作用的消长与交织,形成了北京人口迁移与流动的趋势性规律。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这同时也是北京大都市区形成、生态结构优化的一种必然过程。

从长期趋势看,中国的确遵循了这样的一般规律:在改革开放以前人均收入提高较慢,城市化水平提高也较慢;改革开放以后两者速度都加快了。

但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全球最高,而城市化水平并没有快速跟进,具有突出的非对称性特征,迄今为止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1)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1)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检测题一、单选题人口的不断迁移流动带来文化的不断沟通、交流。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文化影响和作用与迁移规模大小、素质高低有关。

新雇生产建设兵团聚集五湖四海的人口,促进了地域文化与民族大团结,其饮食文化也受到影响。

近年来,我国新招兵的学历逐步提高到本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迁移与迁入地的文化影响之间的关系()A.迁人人口越多,影响越大B.迁人人口少,则无影响C.对男性影响大D.对知识分子影响小到新疆建设兵团参军的各地军人的饮食特点()□独特性变大口不同地域的饮食逐步同化□相互接纳□饮食文化变得无差别A.□□B. □□C. □□D.2.近年来,深圳市为了缓解住房短缺问题建造土楼公社,其特征是以环形排布的单元公寓为主,公共区城设置有商店、图书馆、篮球场等设施。

下图为土楼公社景观图。

读图,土楼公社()口外墙厚、窗户小,有利于抵御外敌入侵匚楼高层多,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口设置公共空间,有助于住户间沟通交流口融入传统建筑元素,利于地域文化传承□□□B. □□□C. □□□D.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下雨时吸水、蓄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雨季集中在夏秋两季的重庆,每当雨水降临,别有一番“雨打芭蕉"“巴山夜雨''的风情。

重庆大胆探索山地海绵城市(如下左图)建设经验和实践路径,下面右图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参考答案:1. A2. C3. D4. C5. B6. C7. B8. C9. C 10. All. C 12. B 13. D 14. B 15. A16.A 17. A 18. B 19. C 20. D21. B22. C(1)1930年以前巴西城市化发展缓慢,1930年至20世纪80年代发展迅速,之后速度放缓;目前过度城市化问题突出。

(2)自由人和欧洲移民进入城市,城市劳动力数量增多,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带动了交通、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迁移人口大量集聚在地租便宜的郊区,扩大,城市的范围。

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关系

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关系

图1.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世界发展模型资料来源:钱纳里(1988)图2. 美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关系的变动资料来源:沃尔特·W·威尔科克斯(1979)图3. 中国城市人口与工业化率的变动注:工业化率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城市化率为市、镇全部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0、1998、1999)图4.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比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7)图5.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的比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7)表1 1947-1996年各规模城市、建制镇数量(个)#100万人口以上城市50-100万人口城市50万人口以下城市建制镇1947 6 10 53 # 1952 9 10 138 5402(0.6)1964 13 18 138 2000注:括号内数据是该规模城市平均人口(万人)。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1982),国家统计局(1997),国家统计局综合司(1986),国家统计局城调队(1997),刘国光等(1986),民政部(1998)表2 1979-1996年各规模城市、建制镇人口数量比较(万人)数据来源:同表1。

表3 城市规模收益与外部成本:拟合值(GDP=100%)数据来源:计量分析和计算结果表4 各类城市部分经济指标注:综合要素生产率为生产函数的相对残差,根据各组城市GDP、劳动力、净资本(固定资本净值和流动资金之和)的合计值计算,以全部城市为100%。

劳动和资本弹性分别取0.636和0.364,来自生产函数估计结果(见附录:表A1)。

统计数据来自城调队《城市统计年鉴1990》,为1989年数据。

图8. 分组的城市综合要素生产率计算结果A.9年TFPB.1994年TFP注:横坐标为城市规模,纵坐标为综合要素生产率。

根据各类城市GDP、劳动力、固定资本净值和流动资金的加权平均值计算。

劳动和资本弹性按生产函数估计结果分别取0.65和0.35(见附录:表A1)。

我国历年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对比图表

我国历年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对比图表

我国历年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对比图表我国历年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对比图表一、引言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历年的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变化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二、城镇化率概述城镇化率是指标准时期内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

城镇化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程度的高低。

2.1 城镇化率的计算方法城镇化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城镇人口除以总人口,并乘以100。

计算公式如下:城镇化率 = (城镇人口 / 总人口) × 100%2.2 城镇化率的意义城镇化率的变化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

城镇化率的提高意味着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加速,标志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三、工业化率概述工业化率是指标准时期内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

工业化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程度。

3.1 工业化率的计算方法工业化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工业产值除以国内生产总值,并乘以100。

计算公式如下:工业化率 = (工业产值 / 国内生产总值) × 100%3.2 工业化率的意义工业化率的提高意味着工业部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增加,标志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与壮大。

四、我国历年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对比图表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制作出我国历年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对比图表。

以下是我国近十年的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对比情况:年份城镇化率工业化率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五、讨论与结论通过对我国近十年的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工业化率也相应提高。

2) 我国的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在过去十年间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

城市化率、非农化率与工业化率

城市化率、非农化率与工业化率

城市化率/城市化水平、非农化率和工业化率之间的关系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率。

中心城区、县(市、区)及建制镇,凡列入城镇建设规划且城区建设已延伸到乡镇、居委会及村委会并已实现水、电、路“三通”的,都纳入市镇人口计算,这样能客观反映城市化进程。

非农化率非农化率一般大于城市化率,因为非农化是指不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口,农村中一般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

城市化率与非农化率之间的关系国际经验还表明,当人口城市化与就业结构非农化相互关系达到比较适度和协调时,非农化率与城市化率之比值大致趋近于1.20左右。

“城镇化水平一年提高0.6—0.8个百分点是比较正常的,也比较有把握;超过0.8个百分点就是高速度;个别年份达到1个百分点是有可能的;但是连续多年超过1个百分点是有风险的;连续多年的1.44个百分点是虚假的、可怕的。

应该匠心0.6—0.8个百分点的城镇化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世界目前的平均速度。

”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应包括下列要素: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实际包括非农业人口、居住城区的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适龄人口入中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工业化率工业化率是指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

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城市化道路的国际比较及启

城市化道路的国际比较及启

城市化道路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建立在近代工业化基础上的约260年的世界城市化过程展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到2008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已达50%,标志着人类城市化已经过半,并进入最为重要的发展时期。

一、世界城市化的三大发展阶段从城市的起源、发展动力和推进规模的角度,可以将人类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分为三大发展阶段:一是工业革命前建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的人类城市化发展阶段,二是工业革命后建立在早期工业化基础上的世界局部城市化发展阶段,三是二战后建立在现代工业化基础上的世界全球城市化阶段。

(一)工业革命前人类城市化发展阶段指工业革命前建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的人类城市化发展阶段,从城镇的起源(或人类文明的起源)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兴起。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城市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之一,人类城市化进程几乎与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

众所周知,人类是群居动物,人类的群居体被统称为人类聚落,城镇就起源于原始的人类聚落。

如果纯粹从经济角度来分析,早期人类聚落主要是农村聚落,由于农业人口承载能力低下,农村聚落规模都很小。

随着农业效率逐步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多,再加上手工业和商业兴起,这些人类活动的人口承载能力较大,因此人类聚落随之不断扩大,当规模大到一定的程度,城镇就开始形成了(目前这仍然是城镇形成的模式之一)。

当然,由于工业革命之前,建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难以支撑较大规模的城镇人口,因此在这个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时期,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

如果从5500年前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也就是城镇文明,相继诞生开始算起,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兴起,在这525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城镇化水平仅增长了3个百分点,即从零增加到1750年的3%左右,世界城镇人口估计只有250万人。

期间又经历了城镇起源及扩散阶段、中世纪商业城镇发展阶段和文艺复兴工业革命酝酿阶段,产生了古埃及都城、两河流域古城、印度古城邦、中国古都,还有中美洲的玛雅古城;出现了40万人口的雅典古城、100万人口的罗马古城、100万人口的西安古城和70万人口的北京元明都城等人类农业文明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就

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就

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就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总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约100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约14.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9%。

2. 贸易和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贸易额已超过4万亿美元。

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3万亿美元,是全球最高的。

3.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率已超过60%,工业化率已超过47%,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工业生产国之一。

4. 科技创新的进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如“天宫一号”、“嫦娥一号”、“北斗导航系统”等。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超过8亿。

5. 贫困人口减少:中国已经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将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98%以上,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是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些主要成就,这些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城市化率标准

世界城市化率标准

世界城市化率标准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迁移,城市化率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世界各国和地区对于城市化率的标准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然而,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和国际上的一些研究,可以总结出一些常见的世界城市化率标准。

首先,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通常较高。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一般在70%以上,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80%以上。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的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化进程较为成熟,人口大部分已经聚集在城市中。

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率也在逐步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迁徙,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率也在不断增加。

例如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2018年的59.6%,城市化进程迅速。

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南非等也面临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率都高。

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率较低。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相对较弱,农村地区的人口占比较高。

例如,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城市化率普遍较低,一些中东和北非国家的城市化率也相对较低。

城市化率的高低与国家的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工业化程度、农村人口的迁徙等因素密切相关。

城市化率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也会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城市化率的过高可能导致城市资源的紧张和环境的恶化,城市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因此,世界城市化率的标准并不是固定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率标准会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是一个普遍的趋势。

对于每个国家和地区来说,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化进程,保证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和任务。

综上所述,世界城市化率标准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会有所不同。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窦金波来源:经济研究导刊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始于18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

二战以后,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普遍得到恢复和发展,以及经济动力主要从工业化转向信息化,所以城市的进度进一步加快并带有后现代的特征。

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增长尤其迅速,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体。

当代城市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数量都在急剧增加,而且出现了城市集聚区和大都市带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尤其引人注目19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29.2%,1980年上升到39.6%,增加了10.4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0.347个百分点。

在此期间,发达国家1950年城市水平已达53.8%,1980年上升到70.2%,上升了16.4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0.547个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1950年城市化水平为17.0%,1980年为29.2%,上升了12.2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0.407个百分点。

从50年代至8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增长最快。

这里面有一个疑点是:为什么发达国家城市化上升了16.4个百分点,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上升了12.2个百分点都超过世界城市化上升的10.4个百分点?其实在1975年左右,发展中国家城市总人口已超过发达国家,开始进入比发达国家更快的城市增长率。

195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为734百万,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仅为287百万;197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为698百万,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已攀升到673百万,基本上与发达国家持平。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如此迅速,为什么城市化率水平上升低于发达国家,且城市化年平均增长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其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虽然城市人口上升快于发达国家,而城市化率上升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从1980~2002年,发达国家城市化率由70.2%上升到74.4%,仅上升了4.2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0.21个百分点,城市人口仅攀升了152百万;而发展中国家则由1980年的29.2%上升到2000年的39.3%,上升了10.1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0.505个百分点,城市人口则由966百万上升到1904百万,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之比为2:1,2020年时将为3.5:1。

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比较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

其中,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他们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工业化工业化是一种经济现象,是现代工业体系的出现和发展。

大约在18世纪初期,英国开始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从此,工业化成为了人类社会的一种发展模式,被广泛地传播和推广。

工业化带来了许多好处,包括了物质财富的增加、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但同时,工业化也会给环境带来压力,污染和能源使用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如今,工业化的进程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国家现象,而是全球范围的。

各个国家都在争相推进自己的工业化进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工业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也越来越清晰。

工业化的进程会影响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社会福利和环境质量等方面。

因此,要推动工业化进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问题,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二、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社会中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它是城市人口和城市的面积规模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的进程也是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化进程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城市化的进程也表明了现代社会中城市人口和城市化现象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城市化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城市化的进程会极大地推动人口、资本和资源的流动,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但同时,城市化的进程也会给国家政府和城市管理带来更大的压力。

城市化进程过快可能会导致城市资源不平衡和城市贫困化等问题。

因此,城市化的进程必须合理规划和管理,以便充分发挥其正面的作用,同时减少其负面影响。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进程也反过来对工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化能够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世界发展模型
资料来源:钱纳里(1988)
图2. 美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关系的变动
资料来源:沃尔特·W·威尔科克斯(1979)
图3. 中国城市人口与工业化率的变动
注:工业化率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城市化率为市、镇全部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0、1998、1999)
图4.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比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7)
图5.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的比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7)
表1 1947-1996年各规模城市、建制镇数量(个)
注:括号内数据是该规模城市平均人口(万人)。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1982),国家统计局(1997),国家统计局综合司(1986),国家统计局城调队(1997),刘国光等(1986),民政部(1998)
表2 1979-1996年各规模城市、建制镇人口数量比较(万人)
数据来源:同表1。

表3 城市规模收益与外部成本:拟合值(GDP=100%)
100 % % % % %
200 % % % % %
300 % % % % %
400 % % % % %
600 % % % % %
800 % % % % %
1000 % % % % %
1200 % % % % %
1500 % % % % % 数据来源:计量分析和计算结果
表4 各类城市部分经济指标
规模(万人)数量全要素生产率% 人均GDP元人均财支元财支/GDP% 财支/财收0-5 23 86 1280 138
5-20 249 82 1472 117
20-50 113 93 2563 244
50-100 28 107 3645 308
100-200 21 114 3657 320
>200 9 151 4888 576
全部城市443 100 2582 243
注:综合要素生产率为生产函数的相对残差,根据各组城市GDP、劳动力、净资本(固定资本净值和流动资金之和)的合计值计算,以全部城市为100%。

劳动和资本弹性分别取和,来自生产函数估计结果(见附录:表A1)。

统计数据来自城调队《城市统计年鉴1990》,为1989年数据。

图8. 分组的城市综合要素生产率计算结果
A. 9年TFP
B.1994年TFP
注:横坐标为城市规模,纵坐标为综合要素生产率。

根据各类城市GDP、劳动力、固定资本净值和流动资金的加权平均值计算。

劳动和资本弹性按生产函数估计结果分别取和(见附录:表A1)。

资料来源:统计局城调队,不同年份。

表5 不同规模市、镇人均占地与非农业用地
注:建制镇人口根据市镇总人口和城市非农业人口计算,其人均建成区面积根据60个中上等收入水平的建制镇抽样调查结果计算,人均面积可能还低于建制镇平均水平。

市区非耕地面积是市区土地面积和市区实有耕地面积之差。

人均非耕地面积由市区非耕地面积除以城市非农业人口得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8);国家统计局城调队(1997);中国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1998)表6 近年来不同规模城市的数量、人口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统计局城调队(1990、1997)计算
表7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预测
注1:增长贡献按劳动的增长弹性,城市经济占全国60%,城市人口和劳动力自然增长率均为1%计。

2:括号内是扣除城市外部成本后的净贡献。

资料来源:据《中国统计年鉴》1998、《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0-97、及本文表1、表4计算。

表1. 中国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人口城乡结构变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版;2000年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数字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00年2月28日)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这一年的城市化水平系笔者估计数(本文最后一节有详细解释)。

人均GNP1952-1985年出自张风波主编《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与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第30页;1995年以后参见《世界银行图表集》相应年份;2000年的数字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按当年汇价实际测算的结果。

表2. 赛尔奎因-钱纳里结构变动模式
单位:%,1980年美元
资料来源:Syrquin, M. and H. B. Chenery(1989), Three Decades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S, Vol. 3.
表3. 钱氏"发展型式"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资料来源:钱纳里《发展型式(1950-1970)》,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表4.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国际比较
资料来源 Bank, 1991.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1.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nk, 1997.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7.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表5.中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有关数字计算得出.
表6. 1998-2030年中国人口城市化预测
注:本预测总人口根据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1998 Revision; GDP按2000年人均水平推算。

表7. 1990-2020年世界主要地区收入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预测
注:关于城市化的统计是近似值,因为不同国家之间对"城市化"的界说出入很大。

请注意,在观察城市化程度的变化时我们给出了百分比增加的绝对值(而
非百分比变化的百分比)。

表中所有数字中对人均收入一项必须高度慎重对待。

1990年的人均收入系得自下列资料80年代后期各国估计数的加权平均值:世界银行(1992年)、联合国(1992年b)和世界资源研究所(1992年)。

读者在考虑这些数字的时候应当记住,例如,这里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包括南非,东亚和东南亚包括日本,以及北非和西亚包括苏丹。

在计算2005年的人均收入时我们把世界银行所作1992-2002年各地区的人均GDP"基线"预测值转移到1991-2005年。

考虑到这些人均收入预测数的运用,我们以为用2005年的人均收入数要比用2020年的稳妥得多。

世界银行的基线经济预测所使用的地区划分与表中所列稍有不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世界银行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包括南非,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这里用于东亚和东南亚)而不包括日本。

本表主要内容参见蒂姆·戴森(Tim Dyson):《世界人口增长与粮食供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5年8月,12-3。

数据来源: Nations,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1992 Revision.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Nations, 1992b.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2.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nk, 1992.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2.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nk, 1993.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Washington, .: World Bank.
Resources Institute, 1992. World Resources 1992-93. New W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表8. 我国各类城市部分经济指标
注:全要素生产率为生产函数的相对残差,根据各组城市GDP、劳动力、净资本数据计算。

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是个经济效益指标,该指标较低说明城市的经济效益较好。

表9. 不同规模市、镇人均占地与非农业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